晋阳风云剧情介绍(1-25全集)

晋阳风云剧情介绍(1-25全集),第1张

主演:张桐李沁王欢宋欣洁姚安濂

集数:25集

导演:雷献禾文世斌

状态:待更新

编剧:赵爱斌张锐

年份:2012

地区:内地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剧情年代抗战战争

剧情介绍

晋阳风云剧情讲述了抗战初期,青年学生郭松和兰蓉加入了牺盟会一把火烧掉了父亲囤积的日货,并与晋源反动县长马宜轩发生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代号狼的日本特务在庆祝绥远抗战胜利的游行中制造血案,郭松机智的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不久,日军向山西扑来。

晋阳风云剧照

牺盟会成立了决死队,郭松和兰蓉作为决死队成员投入了保卫晋源的战斗,坚持敌后抗战。郭松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与日军斗智斗勇,使日军狼狈不堪。决死队的扩展引起了国民党人兰华泉的深深不安。

他想借日本人的手灭掉决死队。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郭松活捉了马宜轩。长谷川设下陷阱,抓住了郭松的养妹玉秀。长谷川意外发现玉秀竟然是自己寻找多年的妹妹雅子。

玉秀为了掩护心中真正的哥哥倒在了血泊中。决死队里应外合,攻进了晋源城,长谷川自刎。郭松率领决死队浩浩荡荡向着黎明升起的太阳前进。

看到好文章,想保存怎么办!下载APP

细品《琅琊榜》(五十四):林殊的母亲,一位聪慧的女子

新用户87876998

阅125转02020-07-18分享收藏

《琅琊榜》,林殊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梅长苏是那个算无遗策的优秀谋士,如此人物,常常让我联想起他的母亲——晋阳长公主,剧中虽然只有一个提剑自刎的镜头,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遐想空间。

极高的音乐素养

晋阳长公主音乐素养极高,这一点恐怕无人质疑,看看十三先生就知道啦。剧中提到,十三先生曾经是晋阳长公主府里的乐师。十三先生的琴艺,名满金陵,连纪王爷、豫津这样的人,都十分佩服。

剧中有一处着重描写这一点。梅长苏准备在景睿生日宴上设局扳倒谢玉,于是答应了豫津元宵节去妙音坊听曲。宫羽说,她今天弹奏的是十三先生新谱的曲子载酒行。豫津一听是新曲,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弹完之后,连不擅长音律的景睿都听出了其中的妙处。

十三先生,换到现在应该算是个作曲家吧,还称得上是全国著名作曲家。名师出高徒,可以想象晋阳长公主有这样的良师,不管是鉴赏水平还是弹奏技术,绝对不会太低。或者,看看十三先生调教出来的宫羽,也可以遥想一下晋阳长公主当年的风姿。

梅长苏是个音律大家,剧中没有直接体现,只是借宫羽的口提了一下。想想,有一个极善音律的母亲,就算只受熏陶,也能熏陶出个半吊子啊。

在我的想象里,晋阳长公主一定是一位比宫羽还优秀的音律大家。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才能使儿子如此优秀。

有思想

晋阳长公主是个有思想的女人。

根据遗传定律,儿子的智商,大部分遗传母亲。剧中反复提到,林殊年少时是个极为聪明的孩子。太皇太后的偏爱,誉王提到林殊时,说他是个“天才少年”,豫津说,林殊哥哥嫌他们笨,总不爱和他们玩……所以,智商超群的林殊,母亲的智商也低不到哪里去。

晋阳培养儿子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即便林殊出身将门,也要让他读万卷书,所以送他去黎崇老先生那里学习。我们眼里的林殊熟读兵法、策论甚至人文地理,不管是推演兵法,还是机智论辩,都是一流,可见母亲晋阳教子有方。

林殊小小年纪便上战场历练,十九岁便拥有了自己的赤羽营,其中少不了晋阳的心血。因为每一个做母亲的,都希望儿子平安顺遂,让年轻轻轻的儿子去经历沙场无情,需要很大的勇气。

为他谋划未来,却又不干涉他的成长,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应该做的。

张扬的性情

晋阳的性情,恐怕不是静妃般温婉贤淑,应该是个性情张扬之人。

赤焰军被诬陷,丈夫林燮和儿子林殊被杀,林氏被判谋逆,抄没家产,身为长公主的她因为血脉亲情,或许可以不死。但是她选择了自杀。

如莅阳长公主,在谢玉事情败露之后,说让他自杀,她替谢氏家族保住忠良之名。她可以出家,也可以陪他而去,共赴黄泉。莅阳性情懦弱,才会选择求梁王,而晋阳,不甘心受辱,所以以死相抗。性情刚烈之人往往不愿低声下气为自己辩解,失去自己的傲骨,情愿以死作为回答。

言侯曾说,祁王性情张扬随他的母亲,而靖王低敛深沉,也因为静妃之故。梁王屡屡提到靖王时,都说他知道收敛,可能与静妃沉静的性情有关。

在那个一夫多妻的朝代,孩子的抚养多靠母亲,所以母亲的性情会深深影响孩子的性格。年少时的林殊,是个张扬的孩子。再加上出身将门,个性鲜明,嫉恶如仇,敢爱敢恨。就像书中说他嫌豫津啰嗦就把他扔进马车里,让嬷嬷们看管,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跳脱、无拘无束。

所以,晋阳长公主应该是一个如烈火般热情,又如阳光般温暖的开朗女子。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适合嫁给武将林燮,生育出林殊那样完美的孩子。

不符合要求。根据查询安居客网显示。东鼎晋阳里预售证办不下来是因为小区建设不符合规划局的要求等原因。东鼎晋阳里位置在晋阳街与军民路交汇处,该小区占地面积为2403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32298平方米。

李渊从哪里起兵

李渊从山西晋阳起兵。隋朝末年,各地频频爆发起义,当时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山西太原一带驻扎。

李渊剧照

晋阳县令刘文静和裴寂都是很好的朋友,三人在私下商量起兵之事。李世民想把这个计划告诉李渊,但是担心李渊不同意,迟迟没有说。随后,裴寂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晋阳网罗了几位美女并献给了李渊。李渊喝醉后,裴寂将起兵之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听后十分惊异。李世民借机向父亲细说了这个计划,并分析了当今局势,起初李渊不同意,随后被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说服,决定在晋阳起兵抗隋。

李渊以刘武周和突厥南下为由,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实力。偷偷派遣李世民、刘文静等人在各地招募兵马以扩充军队战斗力。没过多久,就有很多人响应,纷纷加入李渊队伍。当时,李渊招兵买马这一行为引起了王威等人的怀疑,他们认为李渊这一举动是想要造反。王威等人想将李渊父子骗往晋祠,以此除掉李渊父子,向隋炀帝邀功行赏。结果,他们的计划被晋阳乡长刘世龙所了解了,他便告诉了李渊。李渊和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污蔑告发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想要让突厥族人攻打中原。随后,恰逢突厥兵进攻晋阳,李渊将俩人斩首示众。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公元617年农历七月份,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李渊起兵后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三女儿平阳公主得知后,变卖了李家庄园,为父亲招兵七万多人。

李渊简介

李渊生于公元566年,父亲李\是唐国公,母亲是文献皇后的姐姐。李渊出生在一个家世显赫的家庭,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李\去世,由母亲独孤氏抚养长大。父亲李\去世后,李渊袭承父亲爵位,成为唐国公。李渊聪慧好学,为人仗义洒脱,是一位宽容好客之人。

李渊剧照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所以,隋文帝特别器重李渊,先后任命他为武官和刺史。有一位名叫史世良会给人看相,他告诉李渊说,李渊将来是一国之君。李渊听后,便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任命李渊为荥阳和静乐县两地的郡守,随后官拜少卿。当时,隋炀帝派遣李渊前往庆阳县一带镇守,李渊在此处广交朋友,这一行为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为了不让隋炀帝看出破绽,李渊假装日夜买醉,贪污受贿。公元615年,李渊前往山西任职,途经龙门时,碰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率兵进行了镇压,结果母端儿起义军被打败,李渊以此收编了万人兵力,增强了军队力量。

公元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等人的说服下,决定在晋阳起兵。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率兵直接攻入长安,李渊将隋炀帝称为太上皇,拥护杨侑为新皇帝。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李渊直接推翻了隋朝统治,自己称帝建立唐朝政权。不久之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晋阳

“晋阳”之名久矣。据《世本》记载,相传夏禹曾初都晋阳,后迁平阳(今山西临汾)、安邑(今山西夏县)。“晋阳”是春秋晋国赵氏家族的封地。赵氏始于周穆王时期,造父受封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以食邑赵为氏。赵氏传到春秋时的赵夙开始仕晋,为献公之御。公元前661年,以功受封耿大夫。其子赵衰,随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晋文公归国执政后,赵衰任上军佐,赵氏开始入卿之列。从此,赵盾、赵朔、赵武、赵成、赵简子、赵襄子等七世,均为晋国执政卿,历文公、襄公、灵公等十一公,前后执掌晋国政事达180多年。我们所讲的晋阳城,是指晋定公时期执政的正卿赵鞅(简子)于春秋晚期,即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7年建筑的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到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灭北汉,晋阳城被毁,历时1500多年。晋阳城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城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知伯后,晋公室已名存实亡,三家分晋已成定局,晋阳开始成为赵国的初都。这时,赵简子已不在世,由其次子赵毋恤(襄子)继承卿位。赵国在晋阳建都53年,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邯郸(今河北邯郸)。之后,晋阳城先后为秦太原郡(秦襄王三年置、“太原”之名始于此),西汉韩国、代国、并州刺史部(汉武帝时置,太原称“并州”始于此),三国魏与西晋太原国,后赵太原郡、并州刺史,北魏、东西魏太原郡,北齐别都,隋代太原郡,唐代北都(北京),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国(郡)的治所或发迹处。

晋阳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如著名的韩、赵、魏灭知伯的“晋阳之战”,导致三家分晋,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汉文帝刘恒“龙潜”晋阳16年;高欢以晋阳为基地,征战四方,创建北齐政权;李渊、李世民父子晋阳起兵,建立大唐。晋阳无论在政治或军事战略上,都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董安于筑晋阳城

晋阳城所在的太原盆地四面环山,中间低平,汾河贯中而过,土地肥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是理想的城建之所。其北缘有一大型湖泊,方圆20余里,名叫“晋泽”。还有晋水(晋祠之水)与汾水交汇,晋阳城就位于这个交汇处。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赵简子命家臣董安于(时任晋阳宰)、尹铎主持,当地头人王成为总管,开始修筑晋阳城,至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竣工,历时三年。城周长4里,青石砌基,夹版夯土筑墙,墙内加荻、蒿、楚(类似芦苇、野草、荆条之类植物),使其坚固。墙基厚丈余,高4丈。城四周各开一门,青铜龙饰城门。城四周开挖壕沟,犹如一道护城屏障。城内有宫室、家庙、粮库等。宫室建筑的柱子均为铜铸(见《史记·赵世家》《战国策·赵策》)。晋阳城墙体内为什么要加荻、蒿、楚之类的植物?宫室柱子为什么要铜铸?一方面是为了坚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备战。当时晋国规定,卿大夫不允许拥有武器,否则,要犯灭族之罪。但为了防备不测,赵简子和他的家臣就想出了上述办法,一旦有人攻打晋阳,楚等荆条之类植物,可以做箭杆,铜柱溶化后可以做箭头。晋阳城先后在董安于、尹铎多年苦心经营下,变成了赵氏稳固的根据地。

晋阳城修筑后,在三家分晋前的40多年中,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城建成后的当年,赵简子命邯郸大夫赵午将他征伐卫国时,卫国进贡晋国的500名奴隶由邯郸迁往晋阳,赵午答应,但很快又反悔,被赵简子捕到晋阳杀害。赵午之子赵稷伙同他的舅父中行氏(寅)及中行氏的姻亲范氏(吉射)发兵围攻赵简子在国都“绛”(即“新田”,今山西侯马市)的官邸,赵简子被迫北走晋阳。于是晋卿魏、韩、知氏三家联兵抗拒范、中行氏,复请赵简子回“绛”执政。《史记·赵世家》记载这个事件时说:“孔子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书《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叛)”。后来把这个记载作为晋阳城创建年代的依据。

晋阳第二次之战,发生在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这时赵简子已不在世,其次子赵襄子列为卿,晋国由知伯执政。据《战国策·赵策》记载,知伯向韩、魏两家各要“万家之邑”地,两家如数给了他。又派人向赵襄子要蔺、皋狼之地(均在今山西离石境内),襄子不给。于是知伯勾结韩康子、魏桓子攻打晋阳。知伯攻城三月不下,又从晋祠悬瓮山下开渠(今知伯渠),引晋水(一说汾水或汾、晋二水)灌晋阳,“城不浸者三版”。就是说,水淹城墙只留下上面的三版了,城墙也不倒塌,可见晋阳城的坚固。知伯攻打晋阳三年也没攻破,但也使得“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饮,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这时,赵襄子有些动摇,“欲以城下”,问他的谋士张孟谈该如何办?张孟谈说:“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他愿去见韩、魏,说服他们倒戈。于是张孟谈潜行出城,游说韩、魏,申明“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韩、魏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同意反戈,共灭知氏。按照约定,先杀了知伯守堤的士卒,毁堤决水反灌知伯军营地,造成知军大乱,韩、魏军从两翼包抄夹击,大败知伯军。知氏从此而亡,韩、赵、魏三家尽分其地。

晋阳城的续建与被毁

晋阳城经过“晋阳之战”三年的水浸,到西晋时的700余年间,城池已严重毁坏,西晋进行了建城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和扩建。《读史方舆纪要·都邑记》:“太原旧城,晋并州刺史刘琨筑,高四丈,周二十七里。”修缮和扩建工程开始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经一年的时间,工程告竣。扩建后的晋阳城,比原来“周四里”扩大了将近七倍。扩城之后,又开始“建府朝,造市狱”,在城中大兴土木。商贾得市,农人复耕,城中倒塌的衙署、寺庙、百姓住房都陆续得到修复重建,成为“鸡犬之音复相接矣”的都市。

北齐自神武帝高欢于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任命大丞相,在晋阳建大丞相府开始,历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等七帝,共计45年的时间里,一直把晋阳作为高齐的根据地(别都)争夺天下。七位帝王,除武成帝外,有五位都即帝位于晋阳,一位崩于晋阳(高欢),可见晋阳在高齐时所处的重要地位。

高欢经营晋阳几十年,营建了不少宫室建筑,有的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北魏太昌元年(532年),高欢在平定尔朱兆并州叛乱之后,“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这是高齐在晋阳建的第一座宫室。东魏武定三年(545年),“神武(高欢)请于并州置晋阳宫,以处配口”。晋阳宫后来陆续建有宣光殿、建始殿、嘉福殿、仁寿殿、德阳堂、宣德殿、圣寿殿、修文殿等,形成一个庞大的宫殿群。《新唐书·地理志二十九》记载:“晋阳宫,在都(唐代北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后主高纬在晋阳建大明殿(城)。天统五年(569年),高纬“诏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晋祠为大崇皇寺”。承光元年(577年),幼主高恒“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邺下(北齐都城,今河北临漳县)。所爱不怕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又为胡昭仪起大慈寺,未成,改为穆皇后大宝林寺。穷极工巧,运石填泉,劳资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北齐书》)

北齐在晋阳营建的宫室、雕像及十二院,除西山大佛尚残存有遗迹外,其他均荡然无存。西山大佛始凿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完成于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年),历时26年。像为坐姿,依山开凿,高约66米,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是世界上现存时代最早的石刻大佛。大佛所在地为太原西南蒙山开化寺。隋文帝时为大佛建阁,寺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高祖李渊巡幸晋阳,仍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巡幸晋阳时,赠一件硕大无比的袈裟。元末因战火,寺毁阁倾。之后,佛头风化脱落,从此大佛被湮没。

晋阳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建立大唐的策源地,他们登基后仍不忘晋阳的恩泽,不仅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先后回晋阳“探视”,安抚晋阳起兵时的老部下或遗属,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大规模营建晋阳城。同时,于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把晋阳定为北都,与国都西安、东都洛阳齐名。还把晋阳、太原二县列为“京六县”,提高其级别,直属京都管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北京,上元二年(761年),唐肃宗复称北都。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并州大都督长史李勣主持,在晋阳城的对岸,即汾河东岸建东城,南北长八里半,东西宽6里,与西岸晋阳城大小差不多。同时,因东城“赤井苦,不可饮,……李勣架汾(在汾水上筑渡漕)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新唐书·地理志二十九》)

武则天时,命并州刺史崔神庆在汾河上架桥建中城(《新唐书·地理志二十九》“北都”注释),将西岸的晋阳城与东岸李勣建的东城联结为一座大城,东西长12里,南北宽8里多,周长40多里。有城门24座。城内外有壮丽的宫殿、仓城、苑囿、柏堂、起义堂、受瑞坛、讲武台(飞阁)、宴宾厅、山亭等。有多处寺观宝塔。城中有供商家、作坊、居民等使用居住的“坊里”。汾水从城下穿过,可行舟捕鱼,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晋阳城扩展规模最大、最兴盛的时代。唐代灭亡后,原晋阳城的唐北都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都城(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国家),直至晋阳城被毁。

宋代建立后,吸取唐五代时的历史教训,下令摧毁一部分鞭长莫及的州郡城池和小国都,以防地方割据势力凭借险固卷土重来。五代后周及宋太祖赵匡胤曾数次攻打晋阳城,均未攻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再次“议征太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太宗亲征太原,由检校太师曹彬、宣徽南院使潘美等从征。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夏州李继筠乞师所部助讨北汉。同年四月,岚州行营与北汉军交战,破之。当月,太宗赵光义到达太原,驻跸汾东行营,诏谕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刘不肯,督诸将发机石攻城。同年五月,攻打城西南,遂陷羊马城,浮获北汉宣徽使范超,斩于纛旗之下。当月又攻城西北,骑师郭万超投降。接着城被攻破,北汉平。太宗攻下晋阳城后,命祠部郎中刘保勋知太原府。将并州降为一般州,移治榆次县,改名新并州。赵光义作“平晋诗”。继而在晋阳城附近临时筑新城,将晋阳城内余民尽迁新城,然后放火烧毁了晋阳城。赵光义作“平晋记”,并将其行营改为平晋寺,将“平晋记”刻寺中。同时,谕旨《禁毁晋阳城诏》:“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使奸臣贼子违天抗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宋会要辑稿》)晋阳城被火烧了,赵光义还不放心,又于第二年即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四月“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堕其故城”。既火烧,又水灌,晋阳城就被彻底毁灭了。

潘美筑太原新城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宣徽南院使、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潘美率部驻守太原城北三交镇(今太原尖草坪区十里铺),开始在唐明镇(今太原市区西南部)扩建太原新城。在旧街四周砌筑围墙,形成城中之城,当时称“子城”。子城中建有官衙、仓库、监狱等。并将在榆次的新并州移治唐明镇(《宋史·太宗本纪》)。官衙在子城中心的唐明镇后街,此处原有一座晋文公庙(今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即辛亥革命后的督军府)。新城中,故晋阳城著名的北齐十二院、唐代巨刹法相寺及商号、匠户等,先后得到恢复和重建。为了便于军事上的防御,街道修成了“丁”字街。

太原新城周长十里又二百七十步,筑四门,东门“朝曦”,西门“金肃”,南门“开远”,北门“怀德”。当时太原新城的大致范围是,东起今儿童公园(海子边)、桥头街、国师街一带,西至水西门,北起后小河,南达起凤街。即今日五一路以西、新建路以东、东西缉虎营街以南、迎泽大街以北这样一片地方。

明洪武九年(1376年),晋王朱棡(朱元璋三子)的岳父、永平侯谢成主持对太原城进行扩建,主要是在宋代城的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城墙夯筑,外包以砖石,环以大壕。城周长二十四里。正德、嘉靖年间,先后对城墙进行了加固修缮,将城墙加高加厚,高三丈五尺,厚二丈。周长仍为二十四里。开八门,东“宜春”“迎晖”;南“迎泽”“承恩”(民国元年改首义门);西“振武”“阜成”;北“镇远”“拱极”。城上四角建有角楼各一座、小楼九十二座、敌台三十二座,十分雄伟壮观。可惜,除“拱极”门及附近一段城墙已复建外,其它城池建筑均已不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80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