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抓拍

如何练习抓拍,第1张

一般在A档(光圈优先)便于控制景深,测光使用相机自带的自动测光,ISO、光圈和快们速度,主要要保证手持相机足够稳定,拍摄清晰。

常用的抓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伏击法。有抓拍实践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处于一般兴奋状态的人物活动、对照像敏感者,只要一亮相机,立即就会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原有的情节、气氛就会顿然改变,以至消失。这时的关键是:怎样才能不被发现?这时,我们想起了往日巴雷特、沙乐门把相机藏在帽子里、皮包里抓拍的故事。实践证明,在抓拍现场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是完全可能的,这个隐身的地点,一方面能隐藏自己,不易被拍摄对象发觉;另一方面,又能比较从容地观察对方,拍到对方,拍摄角度也合适。如房间里、大树后、人群中、汽车内、门洞深处……都可能成为理想的隐蔽点。这样,就形成了拍摄者在暗处,被摄者在明处的态势,像是打“伏击”那样抓拍,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②突然袭击法。发现了拍摄目标,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隐蔽点,可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抓拍。 这种拍法的要领是:拍摄前,根据目测调好焦距,同时调好光圈、快门。要特别注意的是,万万不可长时间注视拍摄对象。眼神是一种信息、一种语言。身挎相机,又长时间盯住一个人,就会让人有感觉:他是不是要照我?因而戒备起来。摄影者应在故作的似乎无目的的左顾右盼中,留意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合乎追求的情节、动作、神态,立即迅速举机拍摄,似迅雷不及掩耳。当对方发现并做出反应时,拍摄已经完成。

③障眼法。扰乱被摄者视线,使其看不清拍摄者意中的抓拍对象,称障眼法。这种抓拍方法的特点是,拍摄时眼睛不与相机接触,不用眼睛通过相机的取影器取景。而且,摄影者脸部的朝向与相机镜头的朝向不一致。 具体说,眼睛向前看,相机镜头却对准左或右。或手做摆弄相机状(合适时就按快门)。总之,给人的印象,摄影者不是在照“我”,完全没有通常所见的照像架势,像是照像机出了毛病正在检查……往往摄影者近在咫尺,被摄者却毫无察觉。用这种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抓拍到难以拍到的东西。与“突然袭击”法相比,这是一种以巧取胜的方法。“障眼法”抓拍,不怕人多、不怕乱,越是人多、环境嘈杂,越便于施放“烟幕”,麻痹对方。 “障眼法”抓拍,取景时视线不通过取景器,靠估计,误差在所难免,故抓拍时应考虚在底片上留下足够的余地。另外,因不允许长时间正面盯住拍摄对象,瞬间神态的把握也难于恰到好处。熟能生巧,只要平日多练习,多实践,就会一步一步的接近得心应手的境界。

④佯攻法。有时,面对处于兴奋状态的人物活动,如果摄影者已经“暴露”,“伏击”、“袭击”都行不通了,那么可考虑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妨索性同被摄者交谈、闲聊,使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同时不停地在被摄者面前做出取景、拍摄的架势,实际是虚幌,并不真拍,故称“佯攻。开始,对方可能继续躲闪、不好意思(注意,这“不好意思”也是一种出自内心的特定情感,如果捕捉的好,也有趣味)。但持久而频繁的刺激(指相机向被摄者“瞄准”)有时反会使对方精神松懈下来,神态、情绪又渐渐恢复常态。这时便可乘虚而入,放手抓拍了。这回可是“真攻”了。很明显,“佯攻”法需要时间和耐心。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翻山越岭去参加聚会。在聚会时,彝族姑娘喜欢打一把**的伞。这把伞一是遮阳,二是美化。打着伞漫步或舞蹈,更添风韵。但用这把伞对付摄影师也是很奇妙的,她只要把伞在面前一横,拍摄者就什么也拍不成了。“佯攻”法却可以帮助克服这把伞,拍到朴实美丽的“阿咪子”(彝语,姑娘的意思)自然的神态。

⑤声东击西法。这也是一种迷惑、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抓拍方法。与“ 障眼”法不同的是,“声东击西”法给人的感觉,摄影师确实是在拍照,但目标是别的什么人或物,而不是自己。摄影者如果发现了拍摄目标,尽可以挎着机相大摇大摆地接近他,但却把镜头对着别的目标,而且以 99%的时间对着这个“别”的目标。这时,真正要去抓拍的对象就会感到:这个照像的是在拍天上飞的鸽子或马路上跑的汽车,与已无关,从而放松了对拍摄者的注意。待其恢复常态,可迅速对准目标拍摄。 以上我们联系不同的拍摄对象,结合具体的拍摄过程,简要介绍子五种常用的抓拍方法。这些抓拍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是源于实践的。从广义上讲实践是无限丰富的,其经验应该是正确的。而具体某个时期某些人的实践,又是有限的。那么,在这些有限的实践中总结的抓拍方式、方法和手段当然也是有局限的。

所以,每个摄影者在自己今后的实践中,千万不要被以上抓拍方法所束缚,当作教条要根据自己所遇到的实际情况,面对拍摄对象,因时,因地、因事、因势,灵活运用,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熟练掌握抓拍技术 抓拍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抓拍技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抓拍的质量。随着摄影器材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及人们对抓拍的广泛运用,抓拍技术也明显地向多样化发展。

常用的抓拍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高速抓。用高速度快片和高速度快门抓拍。如体育运动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民俗活动中的跳舞,摔跤、赛车,赛马等等,瞬息万变,稍纵即逝,非高速抓不行。

②低速抓。多在拍摄活动幅度较小的人物时采用,如拍摄室内人物活动或现场的人像,为求其自然生动并适当表现空间关系,必须用现场光,小相机,快片,慢门,大光圈。小相机的光圈用到F28,就可以有较好的景深;使用F14、F2拍现场人物,只要有侧逆光能利用,也可有一定程度的立体感。室内抓拍,除大光圈外,往往还需要用低速的慢门,通常是1/30─1/15─1/8─1/4,甚至时间更长一些。这时若有三角架当然更好。不用三角架,则要练习用慢门拍摄的硬功夫:相机持稳,屏住呼吸,轻按快门。为保持相机稳定,可以把相机靠在墙上、椅背上,形成有依托拍摄。

③近抓。与拍摄对象距离很近的拍摄。这时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既可以拍对象的单人特写,也可以拍对象的群体活动,并把对象的活动环境摄入画面。如果光线好,对象的活动量不大,可以用小光圈和超焦距。光线较弱,可以用大光圈或慢速度。 近拍时,可以通过取景器取景,也可以把相机举起来不用观取景框;特殊情况下,需要偷拍时,相机挂在胸前或拿在手里,不用眼观取景框也可按动快门,但必须事先估计距离与影像在底片上的大小。

④远抓。用望远镜头或变焦镜头远距离拍摄。运用这种抓拍技术,不致使拍摄对象感到拘束。远摄镜头,可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神情,可以为对象拍摄特写。缺点是对象活动的环境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因为景深小, 必须张张对好焦距。光线弱时不易拍出清晰的作品。 ⑤迎面抓。即对象迎面而来的抓拍。在强光线或主要靠闪光灯的情况下,可用标准或广角镜头,小光圈,超焦距拍摄;也可以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预定一个焦点位置,等对象到此位置时按动快门。

⑥追随抓。对横向运动的对象抓拍。这时需要事先估计好距离,当对象在镜头前经过时,一边追随对象,一边按动快门。追随抓包括横向追随、竖向追随;弧形追随和纵向追随等等。

横向追随的拍摄要点是:

第一,快门速度不能快于1/30秒,快门越慢,背景“拉”出的线条越长,主体的动感也越强烈;

第二,背景要有光斑或深浅色调对比构成的斑点。背景如果是没有任何明暗或深浅变化的一种色调,拍出的照片动感不强;

第三,拍摄时相机应与对象同步转动,即拍摄者站在原地以腰为轴转动。要注意,转动中,尽量使对象保持在取景框里的预定相对位置。在角度、动作合适时按动快门。还要注意,按快门的一刹那,转动不能停止。这样拍出的照片,运动中的主体形象是基本清晰的,而背景能呈现出一条条“拉”出的横线条,人物宛若飞速运动。横向追随,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追随法,其它几种追随法的要领大同小异,可在实践中举一反三,灵活采用。 变焦镜头的问世,出现了变焦追随的拍摄技术:在对象迎面而来时,一边按动快门一边伸缩镜头,造成对象环境背景为放射性虚影。拍摄时,相机要稳定地平行运动,不可受振动;快门速度应与对象运动量的大小及画面所需的背影虚影程度相适应。低速的快门追随,可能使被摄对象本身也模糊不清。

⑦侧面抓。从被摄对象的侧面拍摄,无需造成背景的虚影。这时,按时象活动量的大小与行进速度选用快门,然后决定光圈。通常需要用较快的快门,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定焦的办法,或是预定焦点位置,或是目测及快速对焦。 当对象活动量小或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可用长焦镜头拍摄其侧面特写。一般情况下,从侧面拍摄人物活动,还是标准与广角镜头为好。

⑧背后抓。近年来,从背后抓拍人物活动的作品逐渐多起来,有的作品甚至成为佳作而获奖。作品《力量的考验》,反映的是某地农民重修山上寺院旅游点,抬石上的情景。采用低角度从背面抓拍,充分表现了抬石上山的艰难和人的力量。这样的镜头,如果用另一种角度拍摄,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拍照姿势大全摆法

 拍照姿势大全摆法,拍照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好看的姿势拍出来的照片才好看,很多人拍照都是傻愣愣的站着,但是要融入环境自然才好看,下面和大家分享拍照姿势大全摆法。

拍照姿势大全摆法1

  1、坐着翻开书

 坐在沙发上,手翻开一本书,一只脚弯曲,一只脚伸直,呈现凸起的状态,这个拍照姿势,动作简单好看,既可以拍出文静的感觉,又可以显得腿长。

  2、坐着回头看

 坐在地上,手自然放在沙发,回头看,后背的左侧,对着镜头,脚摆出弯曲形状,这样拍,会有延伸感,画面非常有意境,满满的时尚感,很实用。

  3、侧身望窗外

 侧身跪在沙发,一只手扶着窗,默默地望向窗外,这个姿势,表情要求不高,一个人静静发呆,若有所思,很有气质感,室内拍照首选哟,很好看呢。

  4、正面对镜头

 一看镜头就紧张,但也要克服,正面对着镜头,所有的情绪,都通过眼睛,去表达出来吧,这样拍照,有更好的互动性,很实用,肢体动作,自由发挥。

  5、趴床看镜头

 懒懒地趴在床上,参照下面女生,手指撑着下巴,不需要用力,不然下巴会显得肉肉的,头稍微往上抬,表情自然,放松一点,这个姿势,拍照很好看。

  6、借用道具拍

 拍照的时候,不知道摆什么姿势,不妨去借用道具,参考下面的模特,手拿一束花,不看镜头,眼神放在道具上面,这样拍照很实用,看上去也很自然。

  7、镜头拍侧身

 镜头拍侧身,一个很好的拍照角度,像下面女生姿势,让后背挺直,让上下半身,有一个弯度,更显好身材,这样拍很好看,显得文艺,又有点性感。

  8、双手撩耳朵

 用手去撩耳朵,这个拍照姿势,相信很多女生没试过,参照下面女生,把一侧头发,摆弄到耳朵后面,然后双手撩耳朵,这样拍侧脸,显得更清晰。

  9、侧身看镜头

 侧身对着镜头,头稍微歪向一侧,眼睛自然盯着镜头,把半身头发撩在耳后,搭配上窗外的阳光,很温暖,这个拍照姿势,完美展现出好看的侧脸。

拍照姿势大全摆法2

  1、美好的笑容

 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拍照不知道怎么摆姿势的时候,那就自然地面对镜头微微笑就好了,一个美好的笑容既缓解紧张,又让你看起来很有亲和力。

  2、不看镜头

 记住一句话,就是拍照怕面对着镜头的话,那就不要看镜头,你可以仰望天空、低头看地、留个侧脸、45度角看远方,假装沉思等。

  3、背影

 最实用的拍照姿势,估计就要算背影这几个了,不管高低胖瘦,好不好看,转过身,留个背影给镜头,就能很吸引人了。

  4、剪影

 剪影同样以看不清容颜为特色,不止不用太多姿势表情管理,还能让照片营造唯美有质感。

  5、回眸一笑

 万千女生都喜欢的一个拍照姿势,就是回眸一笑了,一个意思的背对镜头,一个瞬间的回头,抓拍起来就能很惊艳。

 6、跳

 为什么拍照玩特意说一下跳这个拍照姿势呢,因为很多时候,跳可以表达开心的心情,也可以抓拍自然地神态。

  7、走路

 走路是我们的常态,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样子,所以。拍照的时候,也可以拍一些自然走路的照片,照片很自然很好看。

  8、陶醉状

 总有一些事情需要你沉思,总有些美景值得你陶醉,让自己闭上眼睛,张开双臂,享受这一刻的陶醉。

  9、高处低拍

 顾名思义,就是你可以坐在高处的角度,利用低角度拍摄,这样的照片拍出来看起来特别的高大上。

  10、车上、路上看书看风景

 如果是在旅行的路上,不管是车上还是路上,都可以拿本书看看,或者看看路上窗外的风景,很实用,自然好看。

  11、捋头发,甩头发

 女生不管长发短发,拍照的时候,都可以试下撩头发,甩头发的姿势,捋头发有种妩媚美,甩头发又种凌乱美。

  12、借用道具拍照

 生活中的拍照道具有很多,拍得好看的也不少,不管是路牌、栏杆、水果、公仔、帽子、雨伞、手机,都可以成为拍照很好看的道具,用起来。

拍照姿势大全摆法3

  1、伸手挡眼睛

 看着镜头,伸出一只手,挡住一只眼睛,抿着小嘴巴,稍微歪着脑袋,姿势既简单又自然,摆拍的动作,透露出一丝丝的娇羞感,实用很好看。

  2、蹲下身托腮

 蹲下身来,单手托腮,闭上双眼,嘟起你的小嘴巴,浅色系的衣服,搭配金**背景,照片里模糊的色块,更能突出人物的美,是不是很好看呢。

  3、蹲下看镜头

 参考下面女生,蹲下身体,托晒看着镜头,这个姿势很实用,适合长得小巧的女生,在蹲下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出现驼背,对着镜头,一手托腮。

  4、坐着抓头发

 坐在铺满落叶的树林,两脚并拢着,一只手抓着头发,闭上眼睛,表情平淡,拍摄的`背景,采用模糊的效果,好看的同时,照片也多了一些柔和感。

  5、树叶遮眼睛

 实用的遮眼睛拍照姿势,有很多种,参照下面女生,拿一片金**落叶,遮住一只眼睛,眯着另外一只眼,温柔的表情,一娉一笑皆是风情。

  6、站着拍弯腰

 身材好的女生,尝试站着拍弯腰,展现最美纤细小蛮腰,学会这个姿势,可以很好地,秀出腰部的优雅曲线,多从不同的弯度去拍,很好看的啦。

  7、闭着眼思考

 拍照的姿势,除了看镜头,就是不看镜头,那么就换一个角度去拍,比如闭着眼,轻轻闭上双眼,静静的思考,无言的照片,也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8、拿树叶拍照

 跟树叶合拍,也可以拍实用又好看美照,拿金灿灿的树叶,跟它来一个亲密碰触,画面简洁,颜色分明,快尝试这个拍照姿势,用镜头去留下这一份美。

  9、双手捧道具

 利用道具,也是常见拍照姿势之一,参照下面模特,双手捧着落叶道具,假装陶醉温柔状,虚化杂乱的背景,让人物更加凸显出来,实用又好看。

作者丨 任丽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林心如边哭边擦眼泪,走了一会,坐在路口的水泥柱上发呆。接着又独自漫无目的地在路上游荡,落寞的背影看着让人心疼。 当晚还下着小雨,可能她的心中也是凄风苦雨。

想必,这样的争吵对霍建华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他好像一点也不担心老婆的安危,也没有想着去哄哄,居然事后驾着他那辆价值4000万台币的法拉利扬长而去。

两人都是公众人物,人前怎么也要装一下吧?一件琐碎的小事,何必这么大的反应?

网友们分析说,可能是霍建华心底的不满被触发了。自打娶了林心如,他的事业一落千丈,而妻子却又做导演又做演员,事业反而发展地越来越好。

不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吵架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去探究。

那么,当我们争吵时,在吵什么?

当我们争吵时,在吵什么?

伴侣们谁还不会吵个架?越是亲密的人,越有可能发生争吵。吵架无外乎是下面的原因:

1都是你的错

“都怪你!”“都是你的错!”“你不听我的,看看……”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最近刚生完二宝半年的朋友跟我抱怨,真是后悔要了这个孩子。当初是老公坚持说要生二胎,可是生完就好像没他什么事了。

老公回家要么抱着手机,要么躲在书房,当起了甩手掌柜,而自己一天忙到连把脸都顾不上洗,老公还嫌这嫌那。

她老公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还喜欢安静,每天看着家里闹腾腾、乱糟糟的,一脸的不悦。

这段时间二宝生病,大宝又刚上小学,功课跟不上,老公竟然指责她:你整天在家里呆着,怎么教的孩子?你看看我大学同学的老婆,能赚钱,孩子也优秀,你就不能学学人家?

她一听这,火就蹭地一下上来了,也不知哪来的底气,指着老公嚷嚷,你成天在外面,也不知真忙还是假忙,你就不能管管孩子?都是你让生的,孩子生病也成我的错了?

这样的争吵真的太伤感情了。 老公有老公的辛苦,老婆有老婆的辛苦,他们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不容易,都得不到理解,而是将生活压力变成了向彼此发泄的怨气。这样的争吵,只会让两个人隔阂更深。

2我不说,你就应该知道

明明我都跟你说过了,你怎么就不长记性?我们在一起都这么长时间了,你还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当有这样的想法时,我们可能就陷入了婴儿式的幻想中, 那就像婴儿早期,期待母亲能猜中自己的需要,给予恰当的回应。 可是,婴儿的需要很简单,妈妈对婴儿的关注几乎是全方位的。

可是对于成年人,男人有除了伴侣以外的世界,不可能那么仔细去揣摩女人的心思,他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的竞争上,此时,女人的需要往往就会被忽略。这时候,幻想自己什么也不说,对方全能猜到心思,那就大可能事与愿违了。

3你爱TA,胜过爱我

最近有位网友问我,感觉男友更爱的是他大学时的前女友,比如他会给前女友买毛绒玩具,可爱的情侣服,还有很贵的衣服、包包、口红等,可是现在和她相处时,送她的就是很便宜的无线耳机、吹风机这些东西,出手也没有那么大方。

自己心理不平衡,就总提这茬,每次提到前女友,他就会发火,说她无理取闹。

这种比较有意义吗?坠入情网的女人通常眼里只有所爱的男人,而男人的眼中却不只有女人。他的眼里有他哥们,有他老妈,可能还有他的 游戏 帐号……

女人总是想要占有男人,努力捍卫自己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结果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很多的竞争对手,因为这些无形的TA所引发的争吵,只会把他推得更远。

其实,我们争吵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些,为家务,为钱,为性,为玩乐,为婆家,为娘家,争吵的背后,实际上是我们内在未满足的渴望。

当我们争吵时

我们渴望的究竟是什么?

1获得安全感

就像婴儿从母亲的眼中看到自己一样,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渴望自己被最重要的人看见。在爱人的眼中,他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值得被爱的,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当他被接纳、被认可,他会获得信任的感觉,如此,他才能信任他人,信任整个世界。

亲密关系中最核心的是信任与忠诚,当一个人眼中没有你,当你感到自己被忽略时,你会怀疑你们的关系,怀疑自己的吸引力。

比如上面提到的朋友老公对她的指责与贬低,会让她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毫无价值;比如女孩总是追问男友为什么不给自己送礼物,她其实要的是一种爱的确定感。

2获得爱与归属的需要

什么是亲密?其实是一种被爱、被理解、有共鸣,以及建立连接的感觉,这种感觉太奇妙了,有种琴瑟之和的味道。

比如丈夫忙碌了一天,渴望回到温馨的家里,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结果跨进家门,看到的是哭闹的孩子,乱糟糟的家,他能忍住自己的情绪,帮助妻子安抚焦躁的孩子,妻子则抱以感激的目光,他们就是在共同渡过这种“兵荒马乱”阶段。

爱经得起考验,其实都是浸润在这些细微之处,在柴米油盐之间。 联结感会让两人有一种在一起的感觉,让他们知道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共同的问题,而所有的喜悦也是他们共同拥有的。

3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近有位网红校长拒绝身为全职太太的学生捐款,并且怒斥道:当初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现在居然做全职太太,这样的你毫无价值。

且不说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一个人是否对 社会 有价值,对家庭有价值,是否被人尊重,或者说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婚姻得到了促进,还是受到了阻碍,这往往才是争吵的焦点。

“当初我为了你,牺牲了事业”,这句话似乎有着很多的委屈与心酸,而这样的牺牲可能就会成为夫妻争吵的导火线。其实, 成年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同时也有为自己选择负责的义务。

所以,任何时候,不要放弃成长,不要放弃成为自己。

既然争吵无法避免,那么,正确的吵架姿势是怎样的呢?

第一, 在争吵中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与渴望

我们大多数的争吵都是在事实层面,比如争论谁对谁错,抱怨他总是晚回家,她总是乱花钱,他老向着他妈,而很少去深究这背后自己真正的需要,或许是 渴望他倾听、接纳你,渴望他能多一些陪伴,渴望他多关注你,渴望他能多体谅你。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这些需要,用“我”的语言去表达时,你会发现,你们变得不再那么针锋相对。

第二, 由消极破坏性的互动转向建设性的互动

被称为婚姻教皇的美国心理专家约翰戈特曼教授说,积极互动与消极互动的比例是5:1,也就是每一次消极的互动,必须通过五次的积极互动来弥补,可见消极互动对关系的杀伤力有多大。

l 突出积极面

创造易于沟通的空间。有时争吵的原因的确是因为对方做得不对,但也不要拒绝沟通,施以冷暴力。就像前面林心如与丈夫发生争吵,丈夫好像试图拉住她,可她还是头也不回地离开。

作为丈夫,看到妻子走开,是否可以紧紧地抱住她,先让她发泄一下情绪呢?一个道歉,真的有那么难吗?

其实, 双方都采用积极的态度尤为重要:两个人都愿意沟通,当对方示好或者示弱时给予回应,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情感 ,这样自然会让争吵降温。

l 弱化消极面

约翰戈特曼教授曾经在他的婚姻实验室中观察发现,那些离婚的伴侣最常用的四种沟通方式是:批评、轻蔑、防御和退缩,这也被称为婚姻中的“末日四骑士”。

在争吵中,我们要尽量少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批评指责,打击对方的自尊,或者拒绝回应,而是以开放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将争吵转换到积极的方向上来。

第三, 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

建设性的互动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不是为了打压伴侣,不是为了权利斗争,而是为了增进了解,正视分歧,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们明确了争吵的目标, 在争吵前可能就会想想,我这样说,会促进我们的关系,还是会破坏我们的关系? 或许,我们就不会说出那些伤人的话了。

争吵,是生命中的插曲,也是一场双人舞。假如配合得好,你们也可以跳出和谐曼妙的人生之舞。

这个可以采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即可。就是一直面带微笑,假装开心的方式。甚至有的时候你可以不说话,只是忍住笑一直盯着他的眼睛,就这样一直的看的他。有的时候,假装开心不去和对方争辩,反倒会让对方更加生气。

但是如果你生气了,对方一般会暗自窃喜,你终于中招了。不生气,心平气和的注视,稳如大人物一样气势。这样可以带给对方强有力的震慑感。相逢一笑去千愁。吵架最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还是要心平气和采用恰当的有效沟通的方式来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别有人愿意吵架,因为某些时候,我们更多的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相互的支持。这也符合现今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主旋律。

不然,即便是你在争吵中占了上风,而实际上在其它重要的某些方面,你可能因此失去了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9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