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瑶。大佛美瑶徒弟去晨一了,大佛的女徒弟“美瑶”跳槽到财力公会“晨一”引发热议,而且徒弟离开后大佛还与其解除了师徒关系,徒弟是由古代发展至今的称谓,又叫徒儿、学徒等,指男性,女的也可叫徒弟
四川省乐山市有一尊“乐山大佛”,贵阳市六大主题公园之一的杏花公园中,有一尊“下水大佛”,都是大佛,谁能知道他们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其实,乐山大佛可以算是下水大佛的“徒弟”,因为他们的雕刻者就是师徒关系,但是下水大佛却没有乐山大佛著名,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呢?
下水大佛虽然身高有70多米,但是却还只有头部,光是头部,就有16米,根本不像是整尊佛像,反而倒是像半身像,这部作品只完成了一部分,恐怕这也是没有被世人发现的原因吧。但是依然能看出雕像的精美,和雕塑者的巧夺天工。
这座大佛只有头部,甚至只有一只眼睛,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能是遭遇了不幸,也可能是突然放弃,种种猜测,众说纷纭。相传,当初雕凿乐山大佛的海通和尚的师傅海能法师,这个法师,也少有资料,很是神秘,这里也只是有着雕凿佛像以镇妖治水的传说。
成千上万年过去了,这尊大佛依然顽强屹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它自岿然不动,甚至都没有一点损毁的痕迹。这与雕刻者精湛的技术也息息相关。这尊佛像也是近期才被当地政府发现,并公布于世的,而且,他们还将另一只眼睛完成。
如果可能,后人们将来也许会把这尊佛的整个身子雕刻完成,让这座本应该闻名遐迩的佛像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样,中国就不只有一个乐山大佛,还有一个或许更加叹为观止的下水大佛。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我整理的乐山大佛的 故事 传说 ,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一
相传很久以前,有石匠师徒二人。师傅姓许,名高强,能做各种各样的石匠活计,尤其擅长凿刻。经他凿刻的物件,无一不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徒弟姓石,名类。10多岁就随师学艺,因天资聪慧,不到3年,样样活计拿得起,件件雕凿,做得玲珑剔透。又过了两年,他的技艺更是出类拔萃,远近闻名。由于师徒二人技艺高强,所以到处都有人来聘请他们,经常是一处活计尚未完工,另一处又等着动工。有一年,同时有两家员外要修庙刻佛,都来请他们。这下师徒二人作难了,去这家吧,那一家不愿意;去那一家吧,又要得罪这一家。怎么办许师傅为了两家都不得罪,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试试徒弟的本事,就决定师徒二人分头前去做活。徒弟到嘉定府凌云山做活;师傅去离此100多里的井研岩洞做活,临分手时,师徒二人约定,谁先做完活,谁就要去帮助未做完活的那一方。
这天,许师傅到达目的地,见了员外施主。按照员外的意思,要在临茫溪河的石岩上凿刻1000尊佛像,每尊佛像大小相同,形态各异。许师傅一一应承。他察看了地形,画好图样,凿出底线,就开始精雕细刻起来。这就是今天的名胜千佛岩。
再说徒弟石类与师傅分手后,径直往嘉定凌云山而来,见过了员外,分宾主坐下,员外问石类道:“许师傅为啥没有来”石类道:“师傅活计繁忙,不能分身,特命我来为员外效力。”员外一听,心里很不高兴,说道:“工程如此浩大艰苦,许师傅该来才是呀!”原来员外认为许师傅不来,对他太不尊重;并且石类学艺不过三五年,怎么赶得上他的师傅呢,因而看不起他。石类察觉后,不露声色。茶过三遍,石类问道:“不知员外要修什么庙宇造什么佛像”员外答道:“我打算在凌云山前沿江的石岩上,造一座弥勒佛像,定要造型庄严,雄伟壮观,不知小师傅能承担否”石类听后暗想:从他言谈看来,好像很瞧不起我,等我着力塑造一尊高大佛像给他看看,便谦虚地答道:“小徒学艺不长,恐不能担此重任,若不嫌弃,愿尽力而为。”员外原本想把他吓走,不想他竟然答应了,也只好说道:“有劳!有劳!”
第二天,石类到陡峭险峻的凌云山前察看地形。远望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弯弯曲曲,直到天穹;近看,三水在凌云山前合成一股激流,冲击着岩壁,发出阵阵轰鸣,并形成无数漩涡。来往船只,经过这里,都靠边而行,以避过漩涡激流。尤其是下水船只来到这里,更是提心吊胆,船夫们口喊号子,撑篙摇橹,齐心协力,奋力划桨,如稍有疏忽,就会被冲进漩涡,撞在岩上,碰得船破人亡。石类见此情景,也不免暗暗担心。他慢慢踱下山来,回到住处。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他问自己:“我不能为来往船只尽点儿力吗”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惊叫起来:“有了!我何不将弥勒佛刻得又高又大。既满足了施主的心愿,又能给来往船只竖一标记,以免到岩下时手忙脚乱,被卷入漩涡激流,弄得船破人亡。”他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就去见员外,谈了自己的打算。员外一听,石类竟然提出了这样大胆的想法,心里虽然半信半疑,但又想到: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就让他试一试,看看他的手艺如何。于是他立即命人在山前石岩上扎厢搭架,作好准备。石类根据山岩的高低起伏,进行设计,定出大佛各部比例,画出草图,然后打轮廓,凿粗线,最后开始精雕细刻起来。不管是三九严寒霜雪满天,盛夏酷暑,阴雨绵绵,石类总是一个劲地刻呀,刻呀!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不觉过了许多年。
再说许师傅已快将石佛刻完,一直不见徒弟前来帮忙,心中不禁想到,我1000尊佛像都快刻完了,难道他做的活计比我的还多、还难吗又过了10多天,千佛已全部刻完,他仍然不见徒弟到来,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工具,辞谢了员外,朝凌云山赶去。100多里路程,他早上出发,傍晚时刻就到了。许师傅一问员外,才知道徒弟只刻了一座弥勒佛像。于是同员外一齐来到现场观看,刚好石类已将大佛刻完,正从凌云岩下来,他一见师傅,不禁笑容满面,忙上前请安问好。许师傅问道:“你刻的佛像在哪里带我前去看看。”徒弟抬头望了望天,答道:“今日天色将晚,师傅一路辛苦,且歇息一宿,明日再陪师傅观看就是了。”许师傅坚持说:“我远道来此,就是要看看你的技艺如何。不看到你刻的佛像,我觉也睡不安稳。”石类见劝阻无效,只好同施主一起陪师傅沿九曲栈道,来到凌云岩下,指着岩上说:“请师傅观看佛像。”许师傅抬头一望,不觉大吃一惊。只见一尊头在岩上,脚踏江边,双手护膝,依岩端坐的巨大弥勒佛像矗立在眼前。那大佛造型雄伟,姿态端庄,线条清晰匀称;为了避免 雨水 侵蚀,以便长留后世,石类还在佛像上顺着衣纹开凿了自流排水道,既不损伤佛像形体,又不露半点儿斧凿痕迹。大佛从头到脚高20多丈,肩宽7丈许,头长4丈多,每只耳朵可放一张方桌,尚能围坐8人。这时,正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着整尊佛像,一片金光闪烁,无比壮观。许师傅看见徒弟技艺如此精湛,心里十分高兴;那员外在惊魂之余,也不禁连连赞叹道:“这真叫名师出高徒!”回想自己当初曾有小看之意,不觉满脸通红,面带愧色。
从此,在凌云岩上就留下了那流芳千载的天下第一尊大佛石像。以后,乐山大佛连同它的制作者,就一代代地被人们赞颂着。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二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一说石匠石青 雕刻 了乐山大佛)。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就刻一尊象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弥勒佛。
石虚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的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的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想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如今的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凌云阁”、“天宁阁”;元代称“宝鸿阁”;明代俗称“佛棚”、清代俗称“佛亭”,最终废毁……至今,仍旧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多处孔穴和屋檐痕迹,专家证实,这些正是历代建造或维修楼阁时,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
如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见踪影,而雄伟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看护着在滚滚红尘中依然保有回归正念的芸芸众生。
乐山大佛的旅游信息
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门票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80元/人次。
A、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优惠票。
C、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 (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交通
旅游专线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
乐山港-碧山湖
1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2 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3 乐山大佛导游词
4 乐山大佛导游词450字
在我国唐朝开元初年,当时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凶猛,很多船只在这里容易出现事故,而且每当到了汛期时,当地的江水会变得更加泛滥,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当时的人们普遍信佛,尤其相信弥罗佛是“天下太平”的象征,为了“镇压”当地的水势,海通禅师召集人力物力在此修建了乐山大佛。
在乐山大佛修建到一半时,海通大师就圆寂了,使得工程一度中断。幸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海通大师的徒弟继续会率领众人修建大佛。据说,乐山大佛修建好之后,当地的船只再也没有出事过。
乐山大佛的眼睛
乐山大佛是睁开眼睛的,平时慈悲地望着山脚下的众人。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乐山大佛也会“闭上”双眼。
据说乐山大佛一共闭上4次眼睛,第一次发生在1962年,当时我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导致数万人被饿死。据说大佛因为不因看见人间悲剧,而闭上了眼睛。
还有一次闭眼发生在1976年,当时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死伤,此时乐山大佛再次闭上了眼睛。
而到了2001年时,由于我国申奥成功,并且成功加入WTO,所以大佛又重新睁开了眼睛,慈悲地看着众人。
因此在人们的眼中,每逢有灾难发生,乐山大佛都会闭上眼睛,而每当遇到喜事时,乐山大佛又会重新再现光彩,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酸雨
其实,乐山大佛的睁眼以及闭眼并不是佛祖显灵,而是乐山大佛被酸雨侵蚀。
乐山大佛依山而建,但并不是所有的大佛材料都是用山上的石头修葺而成,当时人们在修建大佛时,还使用了很多其他材料,比如:木材,混凝土,砂浆以及砖块等。其中大佛的眼睛就使用了非金属建筑材料。
在上个世纪时,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对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较大,导致大量酸性气体被排放到天空中。这些酸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之后,会形成酸雨,而酸雨能够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溶解,导致强度降低,使得建筑物表面脱落或者被腐蚀。
酸雨破坏建筑物的案例并不罕见,在上个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的雕像都面临酸雨侵蚀的危险,还有许多雕像被酸雨所破坏。
被酸雨破坏过的建筑物,不仅会脱落,还会导致建筑物变脏,所以酸雨也被称之为“黑壳”效应。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酸雨也在呈蔓延之势,乐山大佛所在的地区,正是酸雨覆盖的范围之内。
之所以乐山大佛在最近100多年来频繁睁眼闭眼,是因为最近这100年来正是工业化发展的时期,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较多,使得酸雨出现的可能性变大。
乐山大佛睁眼与闭眼
乐山大佛的每次“闭眼”,是因为酸雨导致乐山大佛的眼睛被破坏,导致黑色眼珠材料被破坏而降落,从而使得看起来像“闭上了眼睛”。
但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出,乐山大佛的眼睛结构还在,只是缺少了黑色材料。所以当下一次人们对乐山大佛修缮时,当地工人会使用黑色材料填充乐山大佛的眼睛,使它看起来像是“睁开了眼睛”。
比如:1962年时,乐山大佛因为被酸雨侵蚀而“闭上了眼睛”,但在年终时,乐山市政府专门拨款对佛像进行了全面维修与保护,所以乐山大佛才又重新睁开了眼睛。
至于乐山大佛在睁开眼睛时会呈现出佛光万丈的效果,是因为当地的云雾和江河在机缘巧合之下,能够将太阳光线漫反射到乐山大佛周围,从而形成佛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才会被当作“佛祖显灵”。
总结
古人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把自己看到的现象归因错误,比如:如果你今天眼皮一直跳,但过一会儿又捡到了一元钱,此时你就会觉得正是因为眼皮跳动,所以你才捡到了钱。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的,乐山大佛“闭眼”与“睁眼”与佛祖显灵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不是酸雨,那么乐山大佛的眼睛就不会闭上,如果没有人类修缮大佛,那么大佛的眼睛也不会睁开。
但是我们在归因时,常常把现象与真正的原因弄混,以至于我们会认为乐山大佛的睁眼与闭眼是从而认为佛祖显灵。这种思维在古代非常常见,但现在我们有了科学,应该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我是唐僧,我绝对会非常欣赏沙僧,因为他不仅吃苦耐劳,而且从来不会惹事,这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就是非常好管理的。而且沙僧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他虽然平时很低调,但是也具有不俗的实力。
沙僧平时在团队里一直都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角色,平时他挑最重的担子,但是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作为唐僧来说,这样的一个徒弟其实是非常让人满意的。因为他懂得团队合作,懂得互相帮助,平时有苦活和累活,都愿意亲力亲为。虽然他不是团队里最强大的,但是他的付出也是不容小觑的。他对于团队的贡献也非常大,能够舍己为人,这个精神是非常让人欣赏的。
而且平时在团队中,三个徒弟里只有沙僧最不容易惹事。相反,他还会及时地劝架。平时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是非常容易吵架和惹事的,这时候沙僧就会主动出来当和事佬,主动劝架。可以说他是最具有团队凝聚力的一个人,虽然他不是地位最高的徒弟,但是他最懂得团队的意义。他明白团队的含义,最明白一个团队之中团结是最重要的。这样子的徒弟其实最省心,能够不用费很多心思去管教。
沙僧虽然低调,但是不代表他就是没有实力的。沙僧其实是有能力但是从来不以此来炫耀的人。沙僧以前没有成为唐僧的徒弟之前,也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人。因此他的法力可以说绝对很不错,面对普通的妖怪都能轻松解决。这样一个从来不会炫耀自己的本事的人,但是却真的有本事的徒弟,才是真的让人非常欣赏的人。
因此如果我是唐僧,我就会对沙僧这个徒弟非常喜欢。他的低调内敛,而且懂得团结,更加让我喜欢。
净空法师开示如何看待爱情
--------------------------------------------------------------------------------
一、世间人讲的爱情靠不住;婚姻是道义的结合
●中国文字「结」、「婚」的含义: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当然原因很多,许许多多原因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说得浅显、明白一点,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几个人能把这个看破,能把这个放下?果然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为什么?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这个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不是。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你们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所以,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这个字,所以我很反对简体字,简体字是把中国文字破坏掉了,中国文字是智能的文字,叫你看这个字你就开智慧了。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这是糊涂事情,不会干的。你看中国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这个字叫你觉悟,你不要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你就想到中国古圣先贤对子孙的爱护、教训,真的是无微不至,外国文字里头没有,充满了智慧。所以这个文字不能改,改不得。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佛这四句偈的教训,常常念、常常想,自自然然对于爱欲就冷淡了。冷淡我们的心才能专一,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所以,佛法的的确确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讲理智,它不是感情,希望同修们很冷静的去体会这个意思。佛以及我们中国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不是的,也并不反对。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古代是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见过面的,他们怎么谈恋爱?没有恋爱。什么意思来结婚?他们结婚有个共同生活的目标,这是正确的,为了要达到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标,爱情是其次,不是重要的。现在民主开放,如果还能保持古圣先贤这个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
所以,要以一生这个生活目标,为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保得了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变化太大,靠不住。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谁?佛与大菩萨,他们不会变的,他不叫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换句话说,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世间人讲爱就是迷惑颠倒的慈悲,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同样一个意思,一个是从感情里面生的,一个是从理性里面生的,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01-08-05)
●古礼婚配是为人伦:
『爱欲荣华』,「爱」是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爱情,这个事情麻烦,欲望!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于这些事情非常透彻、非常清楚,一点不迷惑,不像西方人。西方人对于爱欲荣华真是迷惑颠倒,我们中国人不迷惑不颠倒,中国人对这个事情早就提出警告了。你们看看古礼,古时候婚配是不是为了爱情?不是的,是为人伦,这个题目就正大光明。为人伦,为传宗接代、为家族幸福为这个。
婚这个字很有智慧,教你男女结合要记住不要昏,不要搞得昏头昏脑,见了女人就昏了就完了,这个字的用意在此地。所以我从前在台北有一个老同修,他到台中认识一个女朋友,大概谈到婚嫁的事情,他写了封信来问我,他说结婚好不好?我就写了一张明信片,写了一个婚字,写了大字回了他,他就不结婚了。我也没有叫他结婚,也没有劝他不结婚,就教他把这个字好好的看一看,其实他也搞错了,这都是偏在两边不知道中道。中道是结合之后不昏,这就对了。婚了是错了,不结婚也错了,昏了就是凡夫,不昏是小乘不是菩萨,菩萨是结而不昏这就对了。所以他没有完全懂得我的意思,现在差不多也是五十多岁还没有结婚。所以中国的文字不得了,真正智能,是真实的智慧。这是会意,要体会字的意思。所以这是要记住的,「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这个乐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不是真乐,真正的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02-22-08 )
●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的:
前两周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说他想结婚,问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对象。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要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六和敬里面的,必须跟自己在一生当中,奋斗努力的方向相同、目标相同、兴趣相同,这样的结合,彼此互相是一个帮手,互相是一个助手,你的家庭一定会美满。我说:不可以谈爱情,这个爱情,今天你爱她,他爱你,你们两个一结合,住上三天,毛病都露出来了,他也不爱她,她也不爱他了,家庭悲剧就产生了。我说那个是虚情假意,是决定不可靠的。他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家庭也建在六和敬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有幸福。不懂得这个道理,要想一生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认识佛教17-01-04)
●婚姻是道义的结合:
……第四、用现在的话来说,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古时候男女结婚跟今天意思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我们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古时候没有?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的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所以他是义理的结合。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是现代婚姻跟古时候的婚姻完全不相同,在义理上讲完全不一样。(大方广佛华严经12-17-0265)
●望夫石:
我们曾经讲到,《易经》注解里面,孔夫子告诉我们宇宙之间种种现象的来源,夫子说了两句话:「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确确实实是讲的人道,我们人间所能够接触到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以及自然现象,这些动物都是灵变现的,就是夫子讲的「游魂」变现的;植物、矿物是「精气」变现的,这种精气就是过分的执着。男女相爱,过分的执着都会变成石头,哪个地方讲的望夫石,女子对她丈夫那种爱情到坚固的时候,丈夫出去了,她在那里观看,自己就变成石头,「精气为物」。确确实实「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讲得透彻。
佛讲整个宇宙的来源,孔老夫子讲我们人间、人道。释迦牟尼佛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夫子讲的「游魂」就是识,佛家讲的「识神」就是游魂。识神堕在地狱,不是肉身。肉身,我们能不能知道痛痒?给诸位说,不知道。人死了,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刚离开,他身体还没有坏,他不知道痛痒;他要知道痛痒他就是活人了,他就不叫死人。所以知道痛痒的、知道苦乐的不是这个身体,是识神。也就是说,我们人、一切动物是精神跟物质混合的这么一个身体;植物、矿物只有物质的身体,没有识神。在佛法里面称为「有情」跟「无情」,有情众生是动物,无情的众生是植物、矿物,用这个来区别。这些事跟理,都要搞得清楚、搞得明白。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82)
●问:「佛家如何看待爱情 ?如何才能爱不生烦恼?」
答:你真是问对人了。佛家如何看待爱情 ,四个字:虚情假意,我这么讲话实在太不通人情,让他们毫无想象的空间。什么叫爱?那字不是给你写得很清楚吗?一个心,一个受,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你连自己的贪瞋痴都放不下,你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大可能吧。再来,一个人假如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那我们现在的年轻男女会爱自己吗?什么叫爱自己?能时时长养自己本善的心,这个叫真正会爱自己,能时时懂得「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叫会爱自己。你真正把《弟子规》做到了,你就会自爱了,会自爱的人一定会爱人,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充满法喜。
要谈感情首先要先自爱,先有智慧才行,这个要谈实在谈不完,我们直接用一个数学题来解答就好,请问一加一等于多少?二喔?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一加一等于多少?小于零喔?他们颇有共鸣,真的,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我自己亲身验证过,没错。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你无所求的爱,你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52-138-19,蔡礼旭老师主讲)
二、爱情与慈悲
●这个法门,它的本尊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前面介绍的是阿弥陀佛所含的意思。『观音菩萨』代表『自性悲』,慈悲。慈悲是一个动力,推动的力量。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纯粹的理智。换句话说,基于理智的爱叫做慈悲,如果慈悲里头带着感情就叫爱,实在讲是一桩事情。换句话说,佛菩萨慈悲可以说是真爱,真爱永远不变。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它会变的,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可靠。可靠的爱,需要找佛菩萨才行,那是真的,决定不会变。所以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就是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换换名词而已,是一桩事情。观音菩萨代表自性里面的慈悲,我们称作大慈大悲,是清净的、不染的、平等的,没有偏爱。(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01-03-008)
●唯有成佛成菩萨,成佛成菩萨他用真心,真心永远不变。所以他爱护一切众生,永远不变。你敬重他,他爱护你;你恨他,甚至于杀他,他还是爱护你,他永远不变,那是真的。
三、*心不除,尘不可出
●「妄尽情空」,妄是妄想,妄想尽了;情就是妄想,一切众生情执太深,这是烦恼的根源。讲妄尽,一般人认为妄应该要尽,没问题;讲情空,情要是空掉那还得了!一般人认为这不得了。有一年,佛光山办大专学生夏令营,星云法师找我去讲唯识,也讲到这个情要断掉。当时有一位女同学提出问题:法师,如果人没有感情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我就说:那好!刚好高雄有一条河叫爱河,你可以跳到那里面去,爱河永浴。她不晓得六道,为什么你会在六道轮回?就是被这个害了,还不觉悟!说穿了,你那种爱情一文都不值,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爱了,过两天离婚了,闹别扭不爱了,不是真的!你要认识清楚,这世间六道里的人讲话都靠不住,不能当真,虚情假意。
不但别人的话不可以相信,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你能相信你自己吗?到明天主意又变了,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为什么?里面这个妄想念头太复杂了,千变万化,全是假的,怎么可以当真!我学佛,我懂得,人家说「我对你很好」,点点头,不错不错,假的,不能当真;你要是当真,你就被他迷了,你就错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是妄想,全是情执。诸位要晓得,真的情、真的爱,只有佛菩萨有,佛菩萨不叫情也不叫爱,名字换一个,叫慈悲,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你尊敬佛菩萨,佛菩萨爱护你,你毁谤他、侮辱他、杀害他,他还是爱你,从来没有变过,那是真的。诸佛菩萨讲「我爱护你」,我们可以接受,那不是假的。六道里面的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你也不要怪他,也是假的,过几天他心又变了,不是真的,统统不是真的,所以不要在意,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那你就对了,这叫有智慧了。世间凡夫所用的心,叫三心二意,怎么能当真!
学佛就是要「妄尽情空」,这四个字是一个意思,妄尽,情就空了。要把情转变成智慧。情跟智是一桩事情,理性的,就是智慧;感性的,智慧就变成感情。情跟智是一桩事情,只是迷悟不同;觉悟了,情就变成智慧;迷惑了,智慧变成感情。转烦恼成菩提,要把它转过来。「业识既转」,妄尽情空,业识就转了,识就转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叫转识成智,这才是用功真实的功夫。所以古德讲,修行要在转识成智。研究经典,研教要在大开圆解,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这非常重要,都是修行的总纲领。
「生灭心灭」,生灭是念头、妄想,妄尽情空了,生灭心就没有了,妄念就没有了,生死就没有了。生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生灭念头里头来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有妄想,只要你有念头,就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换句话说,佛法法门很多,你去试试看,哪一个法门里面,真正到没有念头了,你才有能力超越三界。如果你修学这个法门,修得很久也挺用功的,那个妄想念头还在,你就要明白,你出不了三界,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实在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得不求阿弥陀佛,唯独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你这个生灭的念头不断,行!可以往生。八万四千条路里头,只有这么一条,不要断妄想能出得去;除这一条之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都要做到生灭心灭,你才能出得了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生死海就是六道轮回。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晓得法门有难有易。古人讲: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其它的法门跟净土法门一比,难行道,真难!可是这个易行道,难信!你不相信,那就没有办法了。许多难行道,很容易叫人相信,信了白白的忙一生,得不到结果。这个法门难信,信了的人,他都出去了,非常幸运,都出去了。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09-23-008)
●放下亲情、爱情:
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当然要把这个世界放下,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我想放下,我还有些家亲眷属,还有些要好的朋友,难分难舍;尤其是母子的亲情,夫妇的爱情,最难放下的。这个东西常常在你念佛的时候,起心动念,夹杂在佛号当中,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你要想成就,这些夹杂要放下,不能有夹杂,你才能得一心。否则的话,虽是念佛,不是一心称念,是杂心称念。杂心称念当然也有好处,功夫不纯,这一生往生靠不住;一心称念,这一生往生是决定可靠。 (大方广佛华严经12-17-1594 )
●问:大经上说,「*心不出,尘不可出」。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信愿念佛,当下应断*欲吗?
答:应该要断,为什么?这是贪心。如果真的*欲的念头没有,你说*欲的事还需不需要?除非是在弘法利生表法,如果不是属于表法,度化众生的方便,那就没有必要,这是我们一般常识可以能理解的。 (学佛答问21-390)
●谛闲老和尚参禅的徒弟:
云何能竭爱欲海,增长大悲海。
这一句实在讲,也是在魔境、佛境之中。特别把这桩事情说出来,为什么呢?一切魔境当中,这个最厉害!最严重!佛说过:「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你还爱这个,还爱那个,糟了!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你不把这个根本拔掉,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世间人把这个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你修学佛法,无论你是参禅,参禅的功夫再好,也许你们看过《念佛论》后面附的这篇文章,倓老法师佛七当中所说的,我们把它写成文字,附在《念佛论》后面。你看看谛闲老和尚参禅的徒弟,算是不错了!参禅也确实有点功夫了,后来去做土地公了。为什么做土地公呢?爱欲没断。他发心出了家,太太不同意,太太自杀了,他也不顾。这个人心肠可谓狠!那他怎么还有爱欲呢?有!男女的爱欲他断掉了,他做了首座,皈依的徒弟多了,供养多了,他傲慢心生起来了,你说他有没有爱欲?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你也还是有爱欲,我喜欢那个经,我喜欢那个法门,我喜欢这个佛菩萨。我都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还是爱欲,还是一种情执,这个情执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修学佛法如果不把这个情执拔除,你所修学的一切功夫,如果修得真正好,都变成来生的福报,没结果!诸位要晓得,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小果,小有结果了。你能超越十法界,这是得大果。我们修行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把这些事情,从心地里面把它截断,把它拔除,时时刻刻提起警觉。『竭』是枯干的意思,『爱欲海』枯干了,『增长大悲海』,长养大慈悲心。把爱欲一念觉悟,就转变成大慈大悲。原先是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喜欢的人,关怀照顾自己喜爱的人,现在把这个心量扩大了,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关怀。(华严经行愿品海云比丘章12-14-02)
●问:如何断情欲,精进修持?
答:这桩事情问得很好,很重要,为什么?情欲这一关不能突破,念佛都不能成就。那要怎样去断?一定要明理,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晓得它是有害没有利,中国人所谓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你还敢碰它吗?佛法戒律里面,两条最重的,一个是杀生,一个就是*欲。这两条沾到一条,把你所有功夫都毁掉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修行决定不只是这一生一世,你这一生,得人身遇到佛法,佛法里头遇到正法,可不是个简单事情。决定你过去生中修过佛法,这一生你才有这个缘分遇到,遇到才会有兴趣,才会生欢喜心,都不是一世、二世、三世。
《金刚经》上说得很好,要照《金刚经》经义来讲,我们今天每一位同修,纵然你在这个讲堂只来过一次,只听过一次经,听的很欢喜,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积的善根。为什么不能成就?大概就是一个是杀业,一个是*业,你犯了这两条,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生生世世在轮回里头补课!哪一天这两门功课及格了,你才能够解脱,你才能够向上提升。这个理、事不可以不知道。 (学佛答问21-383)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必落魔道。
——楞严经
注:老法师曾经讲演过《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三界轮回*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