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算不算同性恋

这样算不算同性恋,第1张

同性恋英文叫做Homosexual,在汉语文化圈又被称作“同志”。其中男同志被称为Gay,女同志则称为Lesbian。有一些Gay恋人的双方,一方偏向阳刚,他们被称作1;另一方偏阴柔,他们被称为0。Lesbian中偏向男人的叫做T,取意于Tomboy,意思是“男孩子气的女孩”;而女人味道的则叫做P,意思是“婆”。在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国外,同志们不大强调区分角色,比如《老友记》里面,Ross的老婆和Susan,虽然后者强硬一点,但是角色并不明显。2004年我《The Economist》看见对美国的《The L World》原作者的报道,那两个女孩子也是打扮都比较女人。而在中国大陆,则情况相反,大多数人偏向区分角色,比如同志中一方本色,另一方偏向异性角色一点。当然,这只是大体情况,很多很多例子并不遵循这个大体面貌。其实是否区分,全凭个人性格志趣使然,并无绝对必要或绝对不可。

同性恋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是多少呢?很多著名的社会学家、性学家都做出过不同的调查。在这里我采用一个比较公认的、相对保守的数据:Gay在总男人中占10%,Lesbian在总女人中占6%。其中分别约6%的男人和3%的女人又是绝对同性恋,即他们不会对异性有任何兴趣。之所以同性女人比男人数量少,是因为女人在性上的发现启蒙要困难于男人,亦迟缓于男人。当然这也和先天与后天发现有关:并不是每一个同志都能发觉自己的同性取向。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双性恋,他们对同性和异性都感兴趣。这些人被成为BI,是英文“两个”的前缀。如果算上BI,根据一些统计,这个比例是惊人的高,最高的甚至达到了总人口的1/3。

同性恋是怎样形成的?我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大多数同性恋者是天生的。这不是绝不是基因变异更不是变态,而是一种正常的逆转。在人们传统思维中,“大部分男人爱女人,所以男人应该爱女人,所以男人爱男人是不正常的”。仔细想想,人们约定俗成的上述观念没有任何逻辑推理可言,这是典型的“幼稚归纳推理”,其本质纯粹是“感觉”而已。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是异性恋,少数人是同性恋。这个才是正常现象。所有人都是异性恋的所谓“正常”在有文字记载的任何时期的任何民族都没有出现过。同性恋在自然界也存在。科学家观测到一定比例的灵长类动物会在青春期时候偏向同性,有些物种的这种偏好的比例则会相当的高。这些都证明了很多同性恋是天生的。

当然,也有一些同性恋是后天逆转的,这些和家庭影响、社会风气有关。而早年的家庭影响则相当的巨大。比如在军队里,同性恋的情况间或发生。社会风气也会影响人们的性取向。在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男子注重仪容风貌的年代,那个时代,同性恋现象也最为盛行。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是同性恋者,在他们观念中,成年男子和青年男子的爱情比男人和女人的爱情要来的高尚。中国汉代几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同性恋爱人,“断袖余桃”的典故也来自此。魏晋名士的诗歌,很多皆有同性恋意味,其中刘向的“昔日繁华子,安然与龙阳”是最有名的一首,后来“龙阳”亦成为典故。但是说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实其影响的社会因素并不如表面上所显现的那般巨大,而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使得更多的同志走向公开而已,而保守的社会则让更多的同志选择了隐瞒。

很多人对同性恋群体感到很好奇,她们又是怎样一群人呢?总体来说,他们和异性恋群体无异,因为这既然是“随机发生”的自然逆转,则并无规律可循。但他们又有一些共性: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参见蔼理士调查),其中有些人相当高。一些人对艺术尤其是音乐有很深的素养。在音乐美术专业的人群里,同性恋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中同志的比例。

历史上同性恋名人数不胜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和女弟子在Lesbos岛上生活,其中Lesbos也是现在Lesbian的由来。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这都是因为对古希腊社会研究了解不深的缘故。如果知道了其意义在某一方面就是指同性恋,这个就不难理解。米开朗基罗曾狂热的爱过一个叫做卡瓦列里的青年贵族,他们的恋情几乎全城皆知。卡瓦列里就是后来写了《灵魂的七种体现》(?名字记不清了)的作曲家小卡瓦列里之父。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王尔德是众人皆知的同性恋者,他曾因为自己的独立秉性而入狱。支持瓦格纳的有同性恋倾向的路得维希二世和管家双双跳河自杀身亡。法国作家科克托是双性恋。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几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恋,许多人为了支持自己所谓正统立场竟对很多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然而音乐界和史学界许多人宁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记录说他死于霍乱。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 曾与 老师科普兰同居过。另外,文学家吴尔芙,也有此倾向。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他死于艾滋病。同志在政治家中比较少见,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使然。然而我知道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长和澳大利亚大法官之一(名字记不清)是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在中国,不用说皇帝的优伶,那几乎列举不尽。许多人知道乾隆与和坤的故事,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同性恋意味。要知道皇帝和宠臣尤其宦官,这样的意味是很浓厚的。汉哀帝和董贤,留下了“断袖”典故。《断背山》之所以把英文的Back故意译成“臂”,成为《断臂山》,其实是呼应这个典故。民国时期广州的金兰会之类的女子组织,亦是此类意味很深的场所。说到东方,当代的张国荣和白先勇,两个人公开了各自的同志恋情,而其高尚人格早已得到社会尊重。再往东,日本的川端康成大学时曾有一段同性恋情,到了三岛由纪夫,同性恋就是很明显以至于外露的了。凭记忆写下这些,还有遗漏不少,说这些并不是暴露名人隐私什么的。我说了,既然这是正常,那就没有需要隐瞒的必要。这些都和出生地点,就读学校一样,稀松平常。 (Mer)

----------------------------

同性恋是指对社会中自身性别认同相同或性别相同的社会成员产生性吸引和/或性冲动的性取向。同性恋与同性性行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一个有同性性行为的个体不一定是同性恋者。同性恋现象在世界各地各民族和各个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普遍存在,但是作为现代意义概念的“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最早是由匈牙利的Karl-Maria Kertbeny与1869年首先提出。该词由希腊单词前缀homo-(相同)和字根sex(性)组成。后来受到精神学科的广泛采用。因此在英语使用国家,同性恋者一般比较拒绝使用这个医学术语很重的单词。

同性恋在中国不是我们表面感受的那么少,如今我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男同性恋一般称为gay,女同性恋称为les!且同性恋在中国古已有之,并有固定称谓:如龙阳之癖,断袖之癖。并且为数不少,很多达官贵人都好此一口。

(一)什么叫做同性恋?

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自疾病分类系统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二)同性恋不是疾病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不再视同性恋为精神疾病,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恋 (ego—dystonic homosexuality),是指对自己同性恋取向不满意、且感到持续且明显的困扰者,仍归属于心性疾病(psychosexual disorder)的一种。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之《国际疾病分类》(ICD—9),亦特别注明「同性恋」已被取消,但是「自我认同困难同性恋」仍列入疾病项目中。一般而言,无论是男同性恋或是女同性恋,除非是他自己亲口告诉你他的性取向,否则一个人的性取向是一种心理活动,无法从个人的行为表现加以判断。其实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拥有正常的智商、工作能力与表现,只是爱恋的对象是与其性别相同的人罢了!换句话说,只要对自己同性性取向能认同者,皆如一般正常人一样,同性恋不再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行为。

(三)同性性行为不等于同性恋

1950年代,金赛博士的性学报告中将人类性行为取向从0至6分为七个等级,因此大多数人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常仅以性行为来做界定,但是同性性行为与同性恋之间仍有相当的差异,因为有些同性性行为的发生会是偶发性及情境式的,例如某些个案他是在军中与袍泽发生性行为用以发泄性欲,或是过去曾在非自愿的状况下被强迫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诸如此类的同性性行为并不等同于同性恋。

(四)同性恋的评估与鉴定

性欲取向可能依时间的改变而有不同,假若性幻想的对象是同性,但却未曾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这样的个案是否仍确认其为同性恋?因此性治疗小组成员,以半结构式「同性恋问卷」与个案做深度访谈,配合其它结构式问卷,并且在评估时将时间的变项考虑在内,询问个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中,其(1)性吸引力sexual attraction(2)性行为sexual behavior(3)性幻想sexual fantasies(4)情感的喜好emotional perference(5)社会的喜好social perference(6)自我认定self-idenification(7)同性╱异性的生 活型态 homo╱hetero life-style等之性取向。由此可知,诊断同性恋实需相 当仔细的评估!

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由一名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Plummer,1984)。这个词描述的是,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 (Benkert,1869,引用于Bullough,1976,第637页)。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Herek,1989;1994,第3页)。

在Benkert创造这个医学名词之前,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并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被定为违法。在某些情况下,男人会因为介入同性性行为受到监禁,比如一百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案例。西方人关于同性性行为有罪的信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耶鲁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Boswell发现,同性恋者“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许多层次的社会中是杰出的,有影响的和受到尊重的,并在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无论是宗教方面还是在世俗社会。”

但是,大约从十二世纪后半叶开始,比较恶毒的敌意出现在通俗文学中,并最终传播到神学和法律文献中。(Boswell,1980,第334页)。十三和十四世纪是一个对任何异端都不宽容的时代,包括十字军东征讨伐非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排斥,和对被怀疑为危险分子的人们日益严重的肆意镇压。Boswell注意到,这种不宽容的表现影响了随后数个世纪的欧洲社会。福柯(1979)在他的「性史」中追溯了,伴随着工业革命中日益增强的世俗社会的政府和医学专业的权威,对同性恋的谴责从宗教转移到世俗社会和医学专业。

在十九世纪末期,在欧洲和美国,作为这种历史势力会聚的结果,同性性倾向被认为是一种医学上的诊断单位,同时也被当做是罪恶的和违法的行为。然而,在二十世纪初期,那些在性爱和感情上对其同性产生吸引的男人和女人们在城市地区组成益友网络和聚会地点(D'Emilio,1981/1993)。在如纽约这样的城市,这些聚会地点在那些本世纪二十年代性解放的一代人中是广为知晓的和经常光顾的。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压制下,随着法律的颁布和警察的镇压,这个时期社会对同性吸引的接受宣告结束。经济压迫迫使许多男人失去工作,从而复苏了对异性恋阳刚之气的强调,这可能是再次出现对同性恋不宽容的一个原因(Chauncey,1994)。

本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一个同性爱运动产生了,并有一个图书馆和中心在柏林建立。 1939年,纳粹摧毁了这个中心,焚烧了那个图书馆。随后不久,这个政府颁布法律禁止同性性行为,数以千计的同性恋者被监禁并死在集中营中(Plant,1986)。佛洛伊德这个时期逃离德国,在伦敦避难。在二十年代,他曾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支持同性爱运动,并在一封著名的信中写道,虽然同性恋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这也不是什么精神病意义上的病理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男人与男人和女人与女人以前所未有的数目聚集在一起。在美国,结果是对武装部队中所谓的同性恋者的清洗,一直延续到战争结束以后,并在五十年代参议员 JosephMcCarthy反同性恋和反共产主义运动中被进一步扩大化。在这种社会气氛中,AlfredKinsey和他的助手在美国发表了他们对性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报告,发现为数众多的男人经历过同性性行为。其随后的研究发现,这些经验在女人中也发生。这些研究资料受到严厉批评,但是却给当时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的同性爱运动提供了支持。欧洲也有同性爱运动,包括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的同性爱运动。同性爱报纸,杂志,私人俱乐部和公共场所聚会,开始责疑主导的同性性行为是疾病的观点。

但是,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依然采用激素注射、休克疗法、阉割甚至脑科手术,试图治疗同性性吸引。精神分析专家声称,家庭病理引起性的偏离,比如同性恋,并且病人经常接受数年无效的治疗 (Haldman,1991)。第一个对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的经验性研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EvelynHooker 在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支持下开展的。她的研究于195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做了报告,并于1957年发表。根据当时使用的最好的心理量表(罗夏墨迹测验,统觉测验,看图讲故事测验),并请到了出色的量表说明师(比如,Klopfer负责解释罗夏墨迹测验), Hooker(1957)对三十个同性恋男人进行了研究,并对照了三十个同样年龄、智商和教育情况的异性恋男人。这些男人中没有人在研究之前接受过心理治疗。结果是,量表的专业解释者不能把同性恋者和与其对照的异性恋者进行区别,而且专家给这些男人心理健康打的分数在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这一研究说明,同性恋并不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而存在,不能用心理测验进行区别,在心理健康的测量中同性恋并不显著。许多随后的经验性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在性倾向和心理病理方面没有关系。

什么叫同性恋,说简单点就叫同性相吸,很多人都以为对同性产生爱恋就叫同性恋,其实有许多人是双性恋,男女通吃的,但只对同性产生感情才能叫同性恋

我所认识的LES不下十五个,有八个以上是我高中或大学同学其中有的还是被同性破的处

相信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同性相吸套句老话:感觉对了就对了,有的时候爱的只是那个人本身,与性别无关这个虽然不能完全叫做同性恋,但至少在他/她爱着同性的那个时候还能算是吧

纯同性恋(天生的)大多都有异性癖,比如女同中的T和男同中的0,他/她们都讨厌自己本身的性别,更希望自己换个性别,这种同性恋也是圈子里不主张的,如果真的要变,那又不能叫同性恋了

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同性恋,不应该分得太清楚T或P,1或0,是女人就是女人,是男人就是男人,爱自己的性别,也只爱与自己相同性别的人

女同中的P很多是被同化或感化的,同化是因为身边这类人太多,出于好奇或追求与众不同甚至刺激,感化是因为有个外表很T,长得又帅的同性对自己万分体贴,加上暗示明示,想不动心都难,毕竟同为女人,最了解对方要的是什么

很久以前心理学家就说过,同性恋不是一种心理病,所以,希望大家正视,不要带偏见或歧视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圈子里的人

我想不管是医学家还是心理学家,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解释得出来为什么会有同性相吸这正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从远古开始就是异性相吸,也许只是出于繁衍的需要,那么爱情呢如果一直以来同性之间才能(或者说也能)繁衍,也许现在的社会就不会这样看待同性恋了,也就不存在同性恋与异性恋之分了

电视剧《春日暖阳》中的何水,由周奇奇饰演。

周奇奇,1986年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2006年,参演个人首部**《我用真心换真情》,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0年,在青春励志片《精舞门2》中饰演绵绵。2012年,主演古装爱情片《新西厢记》。2013年,出演惊悚悬疑片《怨灵人偶》。2015年,出演古装传奇剧《琅琊榜》。

2016年,出演偶像爱情剧《亲爱的翻译官》。2018年,出演都市职场剧《温暖的弦》。2019年2月,在职场情感剧《越过山丘》中饰演邱灵。2020年在都市情感剧《下一站是幸福》中饰演宋雪。2021年,在浪漫爱情悬疑剧《沉睡花园》中饰演左妍。

《春日暖阳》角色介绍

1、何水

京汉话剧团里,出了名的花瓶演员。争强好胜依仗的却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与代团长罗夏的关系。她没演技却又不肯虚心受教,老戏骨的点拨到了她那里却成了侮辱。挑拨离间,乱嚼舌根是她的日常消遣,偏偏演戏演不过真正的演技派,吵架又吵不过嘴皮子贼溜的老戏骨,一次次故意挑衅都成了自取其辱,却依然不放弃作妖。

2、松杨

人气超高的顶流明星。少时成名、出道即巅峰的他虽然看起来万千荣耀于一身,但作为演员的使命感让他时刻惶恐不已,深觉“实力才是硬道理”的他在最风光的时候选择自我沉淀,深耕演技,遵从本心的勇敢抉择让人看到了新生代青年艺人的担当。

老师,妹子莫名其妙不理我了。

老师,妹子不和我说话了。

老师,我总是不敢搭讪则怎么办。

老师,我和妹子在一起总是很紧张很焦虑。

老师,我不敢进挪,害怕被当成流氓怎么办。

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问题,就像另一个你一样。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OK,进入正题,我在很多次讲课中都说过的,不是你吸引不到妹子,是你的心态有问题。

那么今天的这篇帖子,不仅是告诉兄弟们心态的重要性,其实,也算是一篇心灵鸡汤文,针对的是所有人,不管你是个汉子,还是个妹子,还是个妹子中的女汉子。

一颗强大的心态不仅让你在爱情中出去优势的地位,更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大的关键哦。

在21世纪的社会,人们往往都会有很大的消极情绪作祟。不管是在爱情还是生活或者工作中。

也就是说,你的心态问题和你的一切息息相关。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举个例子:你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你女朋友上了一辆法拉利,旁边的男人还包的玫瑰花。你失落难过之下没有注意到前方有一辆车然后相撞,处理完事以后你去了公司发现领导让你离开别干了因为你这个月迟到很多次了,回了家你的父母还吵架,顿时你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公平,为什么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落在了你的身上,你觉得你真的是很倒霉。

ok,回到主题,在这里,我想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有坏,看你怎么去想。

女朋友上了一辆法拉利的车,你可以这样想:嗯,她原来是这样的拜金女,还好我提早发现了,我先提出分手,总比后来我被甩了强;和车相撞:嗯,还好不是我出事,人没事就好;

领导让你辞职:没关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正好修身养性;父母吵架:嗯,正好我想出去散散心,有点时间陪陪父母一起出去玩玩。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换句话来说,有好有坏,不能把事情都想得太消极了。最近有的兄弟总会问我说,老师,为什么妹子就是不和我出来呢,。就是不约我呢?

OK,问题来了,妹子为什么要约你呢。你长得有林志颖帅吗?你有王建林有钱吗?你有姚明高吗?有吗?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OK,继续,为什么要约你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讲课的时候很多次的说道一定要在你的聊天当中体现你是一个多么有正能量的人,嗯,你说老师,我不会聊天。ok,我们可以在朋友圈展示面体现自己的正能量啊。灵活运用不会死记硬背的可以吧。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社会新闻那么多:某女神见网友被骗到山沟当了寡妇,某女人被先奸后杀。嗯,显示这样的社会,女人凭什么要相信你呢,你算这个妹子再怎么开放,人家也得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啊,毕竟现在流氓,变态那么多,失身不可怕吗,丢命太可怕。

忽然想起来前些日子娱乐圈沸沸扬扬的乔任梁抑郁症自杀。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男明星,笑起来坏坏的大男孩。我特别心酸的不是乔任梁得离开,因为这至少让他没有那么痛苦。我心酸的是现在网络上所说的喷子。每次看到微博或者一些软件下面总有一些吃屎群众对人家的喷击,不管是人生攻击还是家庭攻击都让人觉得心塞。换位思考,你在下面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骂个边你是爽了,作者心里是多么的痛苦。如果你信心满满做了一个视频发上去下面有人评论,就长这样还敢出来见人,不作会死啊等等。我想你的心里也是崩溃的吧。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所以,乔任梁承受不住压力死了,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问题,更严重的是拖出了我们现在社会的各种舆论,压力。

不管是在生活中,爱情中,家庭中,工作中,我们都有形形色色各种的压力被压的喘不过气。

我们团队的初夏老师也一样,在一段时间里总感觉这个世界是黑暗的,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笑话,欺负我,失眠到必须靠着安眠药和酒才可以睡着但一晚上还是会被惊醒,那种一个人空荡荡没有任何人的倾听没有任何人理解的感觉我又何尝不知,最后体力不支病倒在医院。

她当时知道自己一直这样肯定不行。

于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常常会回家,感受我撒娇时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和照顾。

经常出入一些咖啡厅,看会书,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待着。

辞了让我压力巨大的工作,自己一个人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放松心情。

和三两个朋友有事没事就聚个餐喝个小酒说说最近的事情。

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好了。

我也忘记了初夏当时是怎么患上的抑郁症,只知道那段时间真的是黑暗可怕的。

后来在这段时间里,她特别喜欢看一些心理学的东西,最后加入了罗夏团队。

可能有些兄弟们你们也会感同身受,比如你们在感情中受了伤一瞬间沉入低估,可能你们现在在自己的家庭纠纷中无法自拔,可能迫于高考就业的压力累到瘫痪。但是初夏老师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你要去选择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Ok,因为,在你真正低谷的时候没有人帮的了你,你只能自己走出来。当然,以正确的方式,而不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觉得这是解脱。

因为,在想去爱别人之前,我们得先学会爱自己。

其实对于很多兄弟们来说,我很理解你们的感受,懂你们的难过无助。

生活的压力很大,每次压得你们喘不过气来。

你们作为一个男人,不仅承担着整个家庭的责任,还要去维持爱情的延续。

换句话来说,砖头,爱情,你想鱼和熊掌兼得。

课时现实呢?总是会给你当头一棒,,告诉你,你在做梦。

你有钱的时候顾不上你的妹子,你没钱的时候你的妹子看不上你。

写到这里,其实就体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也是很多人问过我的一个问题:老师,面包重要,还是爱情重要。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兄弟们都知道答案,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答案。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男生说我现实。我只回了他一句话,那是你没有本事,才会觉得一个女人现实。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社会,男人爱慕大长腿,女人喜欢大金链子,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有句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当一个男人有钱了就会抛弃一个陪他同甘共苦的女人去外边拿自己妻子给自己攒的钱去泡年轻漂亮的妞。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而男人呢,会埋怨外边的女人就爱自己的钱。

对啊,除了钱,你拿什么给女人保障。

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能让女人吃饱穿暖吗?

能吗?

不能!

那现在的女人靠钱来维系自己的安全感有错吗?

没有!

我看过太多结了婚还喜欢在外边玩女人的,是,我承认,色,是男人本性。

那么同样的。我也替广大的所谓“现实”的女人说一句话,现实,我们没有错。

Ok,回到问题的最开始。你们觉得王思聪会觉得女人现实吗?

不会!

为什么?

因为他的老爸是王健林。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而你呢?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每天都在坐吃等死的等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什么都不要,每天只知道为你洗衣做饭挣上钱哄上孩子还不管你在外面花天酒地回来还认你发泄。

别说不是!

那你说。女人又凭什么给你洗衣做饭还给和你姓的孩子擦屁股。

所以,不怪女人。

很多时候,你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不善良的时候,请你换位思考。也请你低头看看自己的模样,再替别人去问问凭什么。

获取更多内容,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罗夏恋爱

  是根据经典漫画改编的**,说的超级英雄组织守望者的故事

  “守望者”(Watchmen)其成员有:

  1。Comedian (1924-1985)

  真名叫Edward Morgan Blake。前“民兵”成员,后加入“守望者”。因为企图强暴同组的Sally Jupiter,于1940年被“民兵”开除。1941年,改变装束后的他在太平洋战场上成为作战英雄。1966年,他又加入了Gardner的“ 暴力破坏者”,同时成为美国政府的特工,几次前往越南工作。在“守望者”成立后,加入该组织。1985年,Blake无意间发现了Veidt的秘密,于是被Veidt杀害。

  2。Dr Manhattan (1929- )

  真名叫Jon Osterman。“守望者” 成员。哲学博士。 在一次核物理试验中,Osterman 被代到了物质领域之外的世界,回来后他获得了超能力(“守望者”的成员多数都没有超能力)。包括超级力量;心灵感应和心灵传送;控制物质的分子活动;透视眼等。之后,Osterman 为政府工作,帮助他们避免遭受核打击(因为他可以凭借心灵感应来控制和摧毁来袭的导弹)。然而在1963年,他确没能成功的阻止肯尼迪被暗杀,这使他一度变得很消沉。1966年,Osterman 加入了“ 暴力破坏者 ” ,直到该组织瓦解。后来,他又加入了 “守望者” 。1985年,人们开始认为 Dr Manhattan 会导致更多人得癌症,再加上那个时代英雄开始被人们放逐,于是 Osterman 被迫离开地球前往火星。在几次返回地球后,Osterman 最终决定了永久的离开他的家园----地球。

  3。Nite Owl II (-)

  真名叫Daniel Dreiberg。“守望者” 成员。在征得初代 “夜枭” Mason 的同意后,Dreiberg 得以继续使用这个名字。Dreiberg 从小对鸟类,飞机以及神话着迷。长大后拿到了哈佛大学航空学和动物学的学位。1965年开始和 “罗夏” 搭档对抗美国黑手党。曾加入过 “ 暴力破坏者 ” 。1977年隐退,开始写有关于鸟类学的著作。1985年Comedian被害后,“ 夜枭II ” 和其女友复出,他们从监狱中救出 “罗夏” ,开始一同调查谋杀案背后的阴谋。

  4。Ozymandias (1939-)

  真名叫Adrian Veidt。“守望者” 成员。少年时便显现出天才的特征。他的足迹遍及全欧洲和亚洲。后来以“Ozymandias” 的身份开始同罪恶斗争。1966年加入“暴力破坏者”,该组织解散后又加入了“守望者”。隐退后一手建力属于自己的财团,发展超级强权,视自己为世界的“救世主”。

  5。Rorshach (1940-1985)

  真名叫Walter Joseph Kovacs。“守望者” 成员。Kovacs 的母亲是个妓女,这导致了他从小就没有家庭的温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欺辱。长大后的他在服装厂工作。1964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 Kitty Genovese ①之死以后,决心对抗罪恶。由于 Kovacs 吃饭时掉在餐纸上的酱汁形成了罗夏(墨迹)测试 ②的图像,于是他便以此给自己取名为 “罗夏” ,开始调查那些有疑问的案件。1965年开始和 “夜枭II ” 共同对抗美国黑手党。1985年Comedian被害后,“罗夏” 复出开始调查此案。

  ① Kitty Genovese 事件

  纽约市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案件之一。1964年,住在皇后区的珍诺维丝**(Kitty Genovese)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歹徒当街刺杀身亡。当时有三十八位邻居从窗户亲眼看到她被歹徒追逐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过程,但是没有一位目击者在珍诺维丝呼救后出来干预,也只是在歹徒离去后才有人报警。珍诺维丝身亡后,许多人才感到深切自责。

  ② 罗夏(墨迹)测试

  罗夏墨迹测验是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投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个人面对不明刺激时,会将其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反映到刺激上。因此分析个人对不明刺激的反映,就可以了解到个人的一些人格特点。罗夏墨迹由10张墨迹图组成,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通过被试对墨迹的自由联想,判断出被试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思维特点、内外倾等。由于罗夏墨迹的测验材料没有明确意义,受测者可以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且不知道测验的目的,所以与其他测验相比,更能够得到全面与真实的资料,但是这种测验对主试的要求则非常高。

  6。Silk Spectre II (1949-)

  真名叫Laurie Juspeczyk。“守望者” 成员。她是 “ Silk Spectre I ” 的女儿,父亲则是Comedian。同时也是 “夜枭II ” 的女友。1966年加入“暴力破坏者”,后来加入“守望者” 。1977年隐退,后来同 “ 夜枭II ” 一同复出。

  顺便介绍一下“民兵”(Minutemen),“民兵”则是“守望者”的前身,其成员有:

  1。Captain Metropolis (-1974)

  真名叫Nelson Gardner。前“民兵”成员。前海军上尉,自由冒险家,“民兵”的组建者。在“民兵”解散后他曾组建“ 暴力破坏者”(Crimebusters),但没有获得很大成功。1974年死于车祸。

  2。Comedian (1924-1985)

  见上“守望者”

  3。Dollar Bill (-1946)

  前“民兵”成员,真名并不知道,他自称是一个来自堪萨斯州的运动员,实际上是一家银行雇来扮演超级英雄的(这样银行可以向顾客吹嘘存在该银行的钱财会有一个超级英雄来保护,绝对安全)。1946年,Dollar Bill在试图阻止一次银行抢劫时,他的斗蓬卷进了银行的旋转门而无法脱身,结果被劫匪近距离开枪射杀。

  4。Hooded Justice (-)

  前“民兵”成员,真名并不知道。是个马戏团演员。1939年加入“民兵”,一直到后来该组织解散。1950年后突然消失,据猜测是被Comedian报复所杀。因为当年Hooded Justice 曾阻止过Blake强暴Jupiter。

  5。Silk Spectre I (1921-)

  真名叫Sally Jupiter。前“民兵”成员。她于1947年隐退。

  6。Nite Owl I (1916-1985)

  真名叫Hollis Mason,前“民兵”成员。Mason之前是名警察,在报纸上看到 Hooded Justice 后于是效仿他,1939年开始化身为初代 Nite Owl(夜枭)并加入了“民兵”。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一度单独行动。直到1962年隐退。后来和二代“夜枭”成为朋友。1985年被一帮罪犯谋杀。

  7。Silhouette (-1946)

  真名叫Ursula Zandt,前“民兵”成员。1939年加入该组织。1946年她被发现是同性恋而被“民兵”开除。当年她和她的爱人被人报复杀死在家中。

  8。Mothman (-)

  真名叫Byron Lewis,前“民兵”成员。1939年加入该组织。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酗酒成瘾,导致身体健康程度严重下降,最后不得不住进缅因州疗养院。

  相关贴吧:Watchmen吧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WATCHMEN&rs2=0&myselectvalue=1&word=WATCHMEN&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Watchman

  导演 Director:

  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

  编剧 Writer:

  Alan Moore graphic novel

  Dave Gibbons graphic novel

  Alex Tse screenplay

  David Hayter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Dan Dreiberg / Nite Owl

  玛琳·阿克曼 Malin Akerman Laurie Juspeczyk / Silk Spectre II

  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Adrian Veidt / Ozymandias

  Jeffrey Dean Morgan Edward Blake / The Comedian

  杰基·厄尔·哈利 Jackie Earle Haley Walter Kovacs / Rorschach

  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Jon Osterman / Dr Manhattan

  卡拉·古奇诺 Carla Gugino Sally Jupiter / Silk Spectre

  马特·弗里沃 Matt Frewer Moloch

  史蒂芬·麦克哈蒂 Stephen McHattie

  Danny Woodburn Big Figure

  Niall Matter Mothman (rumored)

  Manoj Sood The Scientist

  制作人 Produced by:

  劳伦斯·戈登 Lawrence Gordon producer

  Lloyd Levin producer

  Herb Gains executive producer

  Deborah Snyder producer

  Wesley Coller co-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泰勒·贝兹 Tyler Bates

  摄影 Cinematography:

  拉瑞·方 Larry Fong

  剪辑 Film Editing:

  William Hoy

  选角导演 Casting:

  Kristy Carlson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Alex McDowell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François Audouy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Helen Jarvis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Michael Wilkinson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Peter G Travers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Martin Walter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Misha Bukowski ke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Rhonda Taylor key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漫画《守望者》原著由阿兰-摩尔Alan-Moore创作、大卫-吉布森Dave Gibbons画图、约翰-海格因斯John Higgins着色的《守望者》系列连环画最早出版于1986年,书籍一经出版就被公认为美国连环画的巅峰之作,并将美国的连环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更对后来的《蝙蝠侠》等图画式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守望者》漫画对影视作品的深远影响可以轻易从最近很受欢迎的美剧《英雄》(Heroes)中一眼看出。还有动画片《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也是受到《守望者》的启发。

  12回答者: read_1517 - 大魔法师 八级 2009-3-14 17:57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守望者这部**里面33分左右放的歌叫什么啊?

  • 有谁知道守望者的插曲叫什么名字?

  • 谁知道守望者中 小丑为什么被曼哈顿杀死了 就因为他

  • 谁知道守望者在说什么?

  • 请问有谁知道“守望者”用英文怎么翻译?

  查看同主题问题: 谁知道 守望者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检举我看了3月6的首映

  个人感觉相当不错 比较完整的还原了原漫画

  这个故事主要在美国冷战时期 一个维护社会服务美国的超级英雄组织

  其实当中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守望者 Watchmen”前身还有一个组织“民兵”(Minutemen)不过早已解散

  故事背景比较黑暗 英雄被人憎恨和遗忘 英雄本身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故事开始时“守望者 Watchmen”已经解散 直到有一夜其中一位英雄被暗杀 致使“守望者”们重聚展开调查追查幕后凶手

  看要坚持住 有点拖沓的

  详细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58897htm

  回答者: JediApprentice - 魔法师 五级 2009-3-14 23:41

  检举http://wwwxacctvcom/Play/LockASP/1-10472-1-1HtmlWatchmen ——“守望者”

  提到阿兰·摩尔 ,就会提到他的这部作品——“守望者”(Watchmen)。Watchmen本是DC公司的一支英雄团队。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纽约,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英雄反被人们放逐。漫画一开始便以日记的形式交代了1985年10月12日,身为“守望者”成员之一的Blake被人从楼上扔下摔死了,本已被迫隐退多年的几名“守望者”再次聚到了一起,调查这起谋杀案。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阴谋……

  “守望者”(Watchmen)其成员有:

  1。Comedian (1924-1985)

  真名叫Edward Morgan Blake。前“民兵”成员,后加入“守望者”。因为企图强暴同组的Sally Jupiter,于1940年被“民兵”开除。1941年,改变装束后的他在太平洋战场上成为作战英雄。1966年,他又加入了Gardner的“ 暴力破坏者”,同时成为美国政府的特工,几次前往越南工作。在“守望者”成立后,加入该组织。1985年,Blake无意间发现了Veidt的秘密,于是被Veidt杀害。

  2。Dr Manhattan (1929- )

  真名叫Jon Osterman。“守望者” 成员。哲学博士。 在一次核物理试验中,Osterman 被代到了物质领域之外的世界,回来后他获得了超能力(“守望者”的成员多数都没有超能力)。包括超级力量;心灵感应和心灵传送;控制物质的分子活动;透视眼等。之后,Osterman 为政府工作,帮助他们避免遭受核打击(因为他可以凭借心灵感应来控制和摧毁来袭的导弹)。然而在1963年,他确没能成功的阻止肯尼迪被暗杀,这使他一度变得很消沉。1966年,Osterman 加入了“ 暴力破坏者 ” ,直到该组织瓦解。后来,他又加入了 “守望者” 。1985年,人们开始认为 Dr Manhattan 会导致更多人得癌症,再加上那个时代英雄开始被人们放逐,于是 Osterman 被迫离开地球前往火星。在几次返回地球后,Osterman 最终决定了永久的离开他的家园----地球。

  3。Nite Owl II (-)

  真名叫Daniel Dreiberg。“守望者” 成员。在征得初代 “夜枭” Mason 的同意后,Dreiberg 得以继续使用这个名字。Dreiberg 从小对鸟类,飞机以及神话着迷。长大后拿到了哈佛大学航空学和动物学的学位。1965年开始和 “罗夏” 搭档对抗美国黑手党。曾加入过 “ 暴力破坏者 ” 。1977年隐退,开始写有关于鸟类学的著作。1985年Comedian被害后,“ 夜枭II ” 和其女友复出,他们从监狱中救出 “罗夏” ,开始一同调查谋杀案背后的阴谋。

  4。Ozymandias (1939-)

  真名叫Adrian Veidt。“守望者” 成员。少年时便显现出天才的特征。他的足迹遍及全欧洲和亚洲。后来以“Ozymandias” 的身份开始同罪恶斗争。1966年加入“暴力破坏者”,该组织解散后又加入了“守望者”。隐退后一手建力属于自己的财团,发展超级强权,视自己为世界的“救世主”。

  5。Rorshach (1940-1985)

  真名叫Walter Joseph Kovacs。“守望者” 成员。Kovacs 的母亲是个妓女,这导致了他从小就没有家庭的温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欺辱。长大后的他在服装厂工作。1964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 Kitty Genovese ①之死以后,决心对抗罪恶。由于 Kovacs 吃饭时掉在餐纸上的酱汁形成了罗夏(墨迹)测试 ②的图像,于是他便以此给自己取名为 “罗夏” ,开始调查那些有疑问的案件。1965年开始和 “夜枭II ” 共同对抗美国黑手党。1985年Comedian被害后,“罗夏” 复出开始调查此案。

  ① Kitty Genovese 事件

  纽约市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案件之一。1964年,住在皇后区的珍诺维丝**(Kitty Genovese)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歹徒当街刺杀身亡。当时有三十八位邻居从窗户亲眼看到她被歹徒追逐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过程,但是没有一位目击者在珍诺维丝呼救后出来干预,也只是在歹徒离去后才有人报警。珍诺维丝身亡后,许多人才感到深切自责。

  ② 罗夏(墨迹)测试

  罗夏墨迹测验是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投射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个人面对不明刺激时,会将其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反映到刺激上。因此分析个人对不明刺激的反映,就可以了解到个人的一些人格特点。罗夏墨迹由10张墨迹图组成,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通过被试对墨迹的自由联想,判断出被试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思维特点、内外倾等。由于罗夏墨迹的测验材料没有明确意义,受测者可以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且不知道测验的目的,所以与其他测验相比,更能够得到全面与真实的资料,但是这种测验对主试的要求则非常高。

  6。Silk Spectre II (1949-)

  真名叫Laurie Juspeczyk。“守望者” 成员。她是 “ Silk Spectre I ” 的女儿,父亲则是Comedian。同时也是 “夜枭II ” 的女友。1966年加入“暴力破坏者”,后来加入“守望者” 。1977年隐退,后来同 “ 夜枭II ” 一同复出。

  顺便介绍一下“民兵”(Minutemen),“民兵”则是“守望者”的前身,其成员有:

  1。Captain Metropolis (-1974)

  真名叫Nelson Gardner。前“民兵”成员。前海军上尉,自由冒险家,“民兵”的组建者。在“民兵”解散后他曾组建“ 暴力破坏者”(Crimebusters),但没有获得很大成功。1974年死于车祸。

  2。Comedian (1924-1985)

  见上“守望者”

  3。Dollar Bill (-1946)

  前“民兵”成员,真名并不知道,他自称是一个来自堪萨斯州的运动员,实际上是一家银行雇来扮演超级英雄的(这样银行可以向顾客吹嘘存在该银行的钱财会有一个超级英雄来保护,绝对安全)。1946年,Dollar Bill在试图阻止一次银行抢劫时,他的斗蓬卷进了银行的旋转门而无法脱身,结果被劫匪近距离开枪射杀。

  4。Hooded Justice (-)

  前“民兵”成员,真名并不知道。是个马戏团演员。1939年加入“民兵”,一直到后来该组织解散。1950年后突然消失,据猜测是被Comedian报复所杀。因为当年Hooded Justice 曾阻止过Blake强暴Jupiter。

  5。Silk Spectre I (1921-)

  真名叫Sally Jupiter。前“民兵”成员。她于1947年隐退。

  6。Nite Owl I (1916-1985)

  真名叫Hollis Mason,前“民兵”成员。Mason之前是名警察,在报纸上看到 Hooded Justice 后于是效仿他,1939年开始化身为初代 Nite Owl(夜枭)并加入了“民兵”。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一度单独行动。直到1962年隐退。后来和二代“夜枭”成为朋友。1985年被一帮罪犯谋杀。

  7。Silhouette (-1946)

  真名叫Ursula Zandt,前“民兵”成员。1939年加入该组织。1946年她被发现是同性恋而被“民兵”开除。当年她和她的爱人被人报复杀死在家中。

  8。Mothman (-)

  真名叫Byron Lewis,前“民兵”成员。1939年加入该组织。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酗酒成瘾,导致身体健康程度严重下降,最后不得不住进缅因州疗养院。

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417坚持分享第1487天

有时候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希望改变对方,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但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话语合适的环境,不以该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都先别想着改变对方,了解他欣赏他尊重他,才会走进对方心里,才能了解更生层次的想法看法,思考准备,做到做不到会怎么样,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也要筑基。

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

一、态度概念分析

(一)定义

 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这件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认为,能说说看吗,我们有理解基础,对方也对自己有更多了解,情绪情感流动,讲和不讲是不一样的,倾诉即聊愈。一定共情一定做一些事情吗,更重要的是安全温暖放松,合适的问话,思考更有深度,聚焦未来和解决。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

改变不会那么快,家长也认错了,道歉了,孩子怎么还不变。态度比较稳定,需要慢慢来。

咨询也是一个过程,认知,理解,角度,思维模式慢慢改变。

冰块,坚冰之下必有暖流涌动。

关注白扩大白,但不是要消灭黑。

家长咨询师稳下来,改变可能就会发生。学习也一样,急功近利,沉不下心。

反应倾向,喜欢还是厌恶,无所谓还是很担心,挑剔和接纳。

(二)特点

1内在性 内在心理倾向,尚未显现于外内心历程或状态。

成人比儿童能掩饰,一般不表现出来。路上碰上同事。待客的最高规格是一起在家包饺子。对老公不满原来是希望他能帮自己,这几天自己太忙了。方法可以是写分享写笔记聊觉察。

2对象性 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态度对象可以包括人、事、物、观念

3稳定性 形成会持续、不易随便改变

咨询时保持未知、好奇、身后一步引导

(三)态度的成分

1.认知成分  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

2.情感成分  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3.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的A、B、C模式

 A(情感) B(行为倾向) C(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a事件b情绪感受c认知,不是外界本身,而是我们的认知

走在路上看手机,有人给你头上一巴掌,下意识愤怒(情绪)、想打回去(行为),然后理性,谁干嘛打我(认知)

帮助来访者,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

◆一般三种成分协调一致

◆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决定行为倾向。和情感垃圾人保持距离。单身女性,带着家人孩子,不要激怒情绪垃圾人。不要激怒坏人。和爱人相处,冲突,女性,你给我说清楚,其实说不清楚,带着情绪说的话特别伤人,虽然说暂停不容易。

行为和行为倾向是不一样的。危机评估,只是想,还是已经有计划或行为。

(四)态度与行为

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边吃饭边喝水、吃咸菜、吃方便面、抽烟有害,但扔吞云吐雾,晚睡不好,仍熬夜。

态度与行为关系比较复杂,一般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也受情境、认知、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五)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

一方面,价值观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一方面,价值感不像态度有具体的直接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价值观---态度---行为

二、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个体倾向于形成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通过态度表明,有利于己 ?

表明态度,对方才知道你的需要什么。表明担心影响关系。不表明就不影响关系吗?

让对方猜心思,猜不到,憋到一定时候,发火了,他不知道你已经有情绪好久了。导火索其实不一定是这件事。平时表达我想要啥,不是我不想要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2自我防御功能

有利于自我防御功能的态度。利于自我形象和价值的确定、减少焦虑、消极情绪。

老婆辛苦了,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最怕是没有语言也没有行为。吵架比冷战强。吵架也是表明态度。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有条件的分房、没条件的分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对背。

吵都吵不起来,完全不发火,永远不知道他想的啥。但找到适合的,也许有的人就需要这样。

示弱并不代表真弱。不要刺激老公弱,暴跳如雷。被说了,对呀,我就是很弱啊,你是咱家的顶梁柱。

3价值表现功能

主动表现社会价值(学者撰文发表言论),表明态度,显示社会价值观

4认知功能 

通过态度来赋义

建构一件事情,我们的世界就是建构出来的。赋予一件事情意义。

三、态度的维度

1方向 

态度指向: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纳与拒绝、喜欢与厌恶。让我们动情绪的地方是我们在乎的。试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平和,看好的多。

不给熟人做咨询。

2强度 

态度方向的程度。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强的不容易改变,弱容易改变,了解强或者弱,有没有改变,最开始什么感受,现在什么感受,变化怎么来的?了解强弱差异,对改变有帮助因素。谈开这些事情

3深度 

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卷入太多,改变不容易。喜欢异性,也是万幸。喜欢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情况,如果很深,不要说立马分手,就会推。顺其自然,叫到一起,请吃饭。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年轻女孩儿斗不过。听他的想法尊重。

同性恋,思想更开放,网络影响,交往方式,圈子。

4向中度 

在态度体系及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5.外显度 

态度在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

四、态度的形成

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

1依从(行为倾向):

没有压力行为卷入顺着,让他感兴趣,不讨厌,接触多了,内化,商场里试吃试喝。

商家让老年人参与,没有压力,认同后,从认知到认识,骗老年人棺材板钱。常回家看看。

儿童也一样,先试着谈谈琴,听音乐。

◆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与别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无深刻认识和情感,表面,受外部支配。表面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是一种印象管理策略。

2认同(情感):

◆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保持一致。自愿接受观点、信息、群体规范,自己与他人一致。

◆形成一致,主动趋同,基于喜欢。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

3内化(认知): 行为(自我卷入)-认同(情感)-内化 ,不要一开口就用指责等语言破坏掉关系

◆把情感认同与信念、价值观结合,理智判断形成

◆以认知为基础,情感是中介

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

一、态度转变模型

霍夫兰德等人(CHovland,1959)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爸爸妈妈重要,但说话的方式不合适,还是会影响关系。不容易改变。

情境也更重要,求婚,去菜市场吗,浪漫环境优美才能有可能改变。

二、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一)传递者  沟通信息的提供者  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1、传递者的威信

(高低,相似性,越高效果越好。如咨询师自信与专业程度)

更容易相信相似的。感激来访者,成长我们。不用刻意包装。

2、传递者的立场(中国式劝架)

(你在替谁说话?)(自我服务?中立的?自我牺牲的?)

你爸也是为你好,你的立场要和谁说话和谁一伙儿。老师太渣了,老师太傻了,老师误解我。你如果说,咋这样对老师说话。

3、说服意图

(你有什么目的?)感觉不好,刻意影响,不要操控,就没有阻抗。

没有阻抗的来访者。来访者自我保护、贴着慢下来目标、倾听失败澄清了解

对孩子,放下所有期待,保持好奇,尤其对自己孩子,问问想法。说说不想上学了,听听就算了。说教育制度不好,

4、说服者的吸引力(明星代言广告)

谷爱凌。肖战代言的眼镜,提前订货。

(二)沟通信息  态度是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信息差异后发生转变。

1、信息差异

(威信高,信息差异较大转变大;威信低,信息适中转变大,睡眠者效应)

威信高,说大信息,  心惊胆战。相信。 威信低,人微言轻,说适中的,不然,哗众取宠。

威信高,最开始影响力大,慢慢就小。

2、畏惧

(畏惧程度与转变效果为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畏惧信息能取得较好说服效果、抑郁症)

小时候怕爸爸,青春期反抗。青春期打骂爸爸。弯腰拿板凳砸孩子,孩子比他爸爸快,板凳砸爸爸,鲜血直流,爸爸嚎啕大哭。有一点畏惧可以,怕背后有爱。

3、信息倾向性

(一般公众:单一”洗脑”;文化水平高:双向正反两方面;哄孩子,哄大人)(卷入浅,单一,卷入深,正反两方面)

洗脑,封闭环境,信息单一性,精神恍惚,大晚上睡不好觉。有的人容易催眠,不要崇拜谁,感谢自己和家人,拥有独立的自我。pua否定打击,一些女孩儿被渣男pua,学员被老师pua,恋爱工作学习也会。父母对孩子也会pua

4、信息的提供方式

(有事见面说)口头比书面,面对面比大众传媒,背景的支持性信息?

地面咨询效果更好,通过视频音频也行,但绝对不要做文字咨询。

(三)接受者    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转变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征

◆既定事实/根据直接经验形成(郑州市交通总是很通畅)

◆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劝告坐公交车者不要挤)

2、人格因素

◆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  依赖性较强容易接受。自尊水平低,找高一些的

3、个体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  拒绝他人说服影响态度转变。

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四)情境? 沟通和说服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进行的,还有情绪。

1、预先警告

◆不坚定,卷入低,促使转变;重要利益相关,抑制转变

2、分心

◆分散对信息注意,减少阻抗,促进转变(良好形象的促销员)

◆分心干扰说服过程(促销过程的噪音太大)

3、重复

◆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脑白金广告)

中等频率的重复好,过犹不及。

三、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另一个对象x  po重要

(一)认知失调论

◆ 认知失调4种矛盾 :逻辑、文化价值、观念、新旧经验

◆减少、消除失调途径:改变、否定失调一方,引入、

  增加新因素,降低失调双方强度

(二)社会交换论

◆态度转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得失权衡 

专栏

◆逆反心理:超限(逃避)/自我价值保护(留面子)/

  禁果(禁书,好奇)

 ◆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行为影响态度,自我卷入影响态度)

心理抗拒反应。

1超限逆反。

超过一定限度,个体有压力,甚至是伤害,采取措施逃避。

如,每天山珍海味倒胃口;父母喋喋不休子女不胜其烦。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外在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有意无意进行自我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对抗的反应。

如,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自我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别人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3禁果逆反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被禁食的果子特别甜,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某些**、书籍越禁止越畅销。

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态度转变。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一、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间接测量)

1量表法

2投射法,摩根主题统觉策略tat成就动机,罗夏墨迹测验精神疾病诊断。

3行为反应测量法

◆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来推测他的内在态度。

亲近或疏远

二、讲故事:

图中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图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

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

三、看图讲故事

看图解读

看图解读,不同观点角度,背后理解思想不同

春节的意义在于和谐、平安、团圆。春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

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陆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今天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

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05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