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英语怎么说

“中式英语”英语怎么说,第1张

中式英语 ChinglishnChinglish,这是一个由中国改革开放后、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带来的新生词汇,由Chinese和English拆开组合而成,指按照中文(汉语)思维习惯生搬硬凑的英语表达,第四名是“中国英语”(chinglish)。它以前专用以取笑外语讲得不地道,2005年美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第四名,但此番上榜并无取笑之意,而是指中国“英文通”渐增,英语大有成为中国“第二普通话”之势

刚开港不久的洋山深水港是我们的骄傲,然而在通往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上,却赫然竖立着这样一块英文标牌:“DO NOT DRIVE FATIGUE”(别驾驶疲劳),“疲劳”怎么能被“驾驶”呢?看了中文和旁边配的漫画才明白,原来是告诉司机“严禁疲劳驾车”。

 “中式”翻译闹笑话

 如此与“我们的骄傲”不相称的翻译错误在上海的公共场所比比皆是,记者昨天在南京路、城隍庙随手摘录了几条。比如把“拿铁咖啡”逐字硬译成“Take Iron Coffee”;把“收银机”照同样路数“译”成“Accept Silver Machine”(接收银制品的机器);在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饭店的广告牌上,上海特色小吃“蟹粉小笼”被“译”成了“Crab Pinkand Small Basket”(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呢;公交车上的报站器则把某某新村说成了“New Estate”(新房产)……

 英语运用难自如

 这类错误若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情有可原,而今上海的国际色彩日益浓郁,每年接待海外游客数百万人次,还工作生活着众多外国人,怎能在英语翻译等细节上“失分”?再看上海今年报考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的人数超过72万,上周举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吸引了全市255万余人参与,连出租车司机、社区退休老人都在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学来的英语却很难自如地运用。

 华东地区的英文日报《上海日报》总我张慈云说:“准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和外国友人交流,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做好面向在沪境外人士的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内容,更是提高上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预计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7000万人,其中将包括几百万境外人士。如果外国友人走进餐厅连菜单都读不懂,只能伸长脖子‘参考’邻桌的菜肴,那将是何等尴尬的事?”

 “语言友好”媒体创

 张慈云说,“外国友人来上海,不该让他们‘困’在机场、五宾馆等英语相对规范的场所,所以除了规范街头店招、标牌外,我们的媒体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好的语言环境。”他所说的“媒体”涵义很广,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书籍、地图菜单、指示牌公告都在其列。目前,除了《上海日报》及其新闻网站,上海没有全天候的英语频道,没有真正的英语综合网站。

 “硬性”规定改环境

 今年上半年,本报曾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啄木鸟”行动组走上街头,为外语店招和标牌纠错一事,但当大学生将“问题英语”向有关单位指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意见不权威”或“一时改不了”,结果“除虫活动”难以展开。

 据悉,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已请英语专家对主要街道上的英语内容进行审查,扫除“蹩脚英语”。北京交通部门也拿出几千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更新三环路以内的交通双语标识,并出台《北京市道路交通标志英文译法原则》来规范街道和道路名称。

 张慈云建议,上海对未来5年如何改善外语环境应有个总体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改善外语环境。一方面出台“硬性”规定,比如在某些外国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必须设置规范的英语标牌,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翻译公司、广告牌制作公司等要作资质认证;另一方面引导各有关部门提高“语言友好”的“软实力”,必要时给予一定智力支持,如鼓励开设专门从事英语服务的机构,提供可靠的双语服务。

当一个人正在气头上时,他/她可能会口不择言,脱口而出一些伤人的话。在英文里,有些句型在吵架时也带有指责意味,反而可能更加恶化两人的关系。

Go Natural English的讲师Gabby Wallace提出了两个在吵架时不应该使用的句型,与两个可以用来取代的句型。她希望任何人在吵架时都能试着保持理智,并用平和的语气、不过度情绪化的说词来沟通喔!

1 Two phrases to avoid 两个该避免的句型

(1) You always / never Eg You have always been so selfish 你总是这么自私。 eg You never care about me! 你从不在乎我!

(2) If you really…, you will… eg If you really love me, you will buy the purse for me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买那只皮包给我。

2 Two suggestions to say instead 两个建议的句型

(1) I’m upset that…… eg I’m upset that we didn’t meet the deadline 我对于我们没有在时限内完成感到沮丧。 eg I’m upset that you didn’t take care of the dirty dishes 我对于你没有洗完这些碗盘感到不高兴。

(2) I feel like…… eg I feel like we should work harder 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努力。

always, anger, angry, feel like, fight, never, upset, 吵架 英文, 英文 吵架

Chinglish; Chinese English;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硬套中文语法,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

典型例句

把“你的身体很健康”译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在英语交际中套用汉语交际习惯使用Teacher Zhang(张老师)作为称呼语,Have you eaten up(你吃过了吗)作为打招呼用语。

分类

这种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也可纳入中国式英语之列,统称之为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翻译一共有三种,Chinglish,Pidgin English,Canton English。Chinglish 用的多一些,指中式英语,Pidgin English 指的是洋泾浜英语,是解放前在上海洋泾浜地区流传的一种中式英语,也泛指所有中式英语。例如,上海话中的洋泾浜英语。

产生原因

上海的租界建立以后,原开设在广州、香港、澳门、南洋等地的洋行,以及在本土的外国公司纷纷转迁上海或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由于中西语言上的隔阂,一些原在洋行任职、粗通英语的广东籍买办也随着洋行进入上海充当外国人翻译或华洋贸易的中介人。同时,上海的本土及其他籍商人为了能与外商直接往来,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会话。从此,上海地区开始流行带有浓重乡音而又不符合英语语法的中国式英语,即“洋泾浜英语”。

外国人初来上海时,华人与洋人打交道,语言的读音还能学习,而外文字却难以摹拟。于是有些聪明人就以中文部首中的丶丨丿一 凵 等代替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据说,小刀会起义期间,小刀会与租界的书信往来就是用中文部首的英文写成的,而且还真的避开了清政府的耳目。这或许也可以称之为“洋泾浜英语”,只不过由口头形式转向了书面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09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