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因为八阿哥太优秀了,而是他和自己的父亲康熙之间出现了很多误会,作为皇子,我们应该清楚,他与康熙,不只是父子关系,更是君臣关系。现实中的八阿哥十分的优秀,他凭借自己的独特和贤能,获得了康熙的宠爱,可是后来,却因为一些误解,让康熙逐渐的疏远他,有历史学家分析说,这些误解,其实康熙都知道背后的事实,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其实这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早年间,八阿哥是一个贤王,众大臣都非常的依赖和信任他,在朝堂上,也非常听从八阿哥的指挥,这人康熙认为,八阿哥和大臣之间的权利关系太密切了,如果让他继位成为皇帝,很有可能会因为心软,而影响大清朝的前途和发展,就此看来,历史学家们的猜测是极有可能是真实的。
但是也有很多声音说这是因为康熙对他有误解,比如在太子被废以后,八阿哥的呼声最高,之后他被罢黜贝勒之位,大臣们竟然还联名上书,这都让康熙觉得八阿哥在威胁他,于是,大权在握的康熙,自然要给八阿哥一个下马威了,他是帝王,没有道理顺着自己儿子的意思,更没有道理顺着朝廷百官的意思不是吗?
之后还出了一次毙鹰事件,历史记载道八阿哥送给康熙一对海东青,到了康熙手中的时候却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寓意非常不好,康熙大怒,就再也不会宠爱八阿哥了,但是我觉得,康熙身为一代帝王,不可能冲动行事,所有的决定都会有他自己的道理不是吗?
古代当然是讲伦理道德的。只是古人更加重视君臣关系,在君臣关系面前代表亲情的伦理道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更何况古代君王认为自己是“君权神授”,是至高无上的,他的岳父是臣子,康熙骂臣子一点毛病都没有。
至于康熙为什么要大骂他的岳父佟国维?这就要从康熙几度费力太子胤礽说起。康熙在位时间很长,而胤礽是康熙一朝唯一的太子。胤礽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因为当时康熙刚刚掌握大权没多久,如果没有太子作为继承人他的皇位就不稳。因此,康熙对胤礽的降生非常高兴,这是让皇位稳固的一大“助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这个太子越来越不满意。首先是胤礽经常惹是生非,本事太少但闯祸“头头是道”。
其次是胤礽不重视亲情。当时他最小的弟弟身患疾病,而胤礽表现的非常冷漠,毫无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种种不足让康熙对这个儿子彻底失望,于是便废黜胤礽。没了太子后朝野上下蠢蠢欲动,经过综合考量,康熙想重新将胤礽立为太子。只是当初废太子是他的决定,现在复立也是他的提议的话显得康熙太过反复,有损帝王威严。经过深思熟虑,康熙做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完美的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甩给大臣,让大臣举荐太子人选。
本以为众大臣能领会他的意思,会一致上书要求复立胤礽。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居然举荐八皇子,大臣中只有张廷玉仍然支持胤礽。于是康熙当着众大臣的面夸赞张廷玉,如此明示众多大臣都心领神会。可佟国维依然不买账,反而公开诋毁张廷玉,甚至含沙射影地骂了康熙。这下康熙可就悩了,直接大骂着怼了回去。
佟国维是康熙的岳父不假,可同时他也是满清的臣子,就是康熙的下属。作为领导,康熙骂佟国维是合理的。
因为这是魏去世两周年,生母的好妻子梅偷偷没跟着她,而是去祭奠了死去的母亲。康熙回京时,尹稚没有去康熙那里打听这件事。而是派太监送两只鹰给康熙,说马上回京。没想到,这两只鹰到康熙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康熙见后勃然大怒,当场发火。在他看来,尹稚故意把自己比作一只垂死的鹰。所谓“雄鹰虽强,终老死!”后来康熙召见王公,王公公开称他们为“辛格图书馆的狗娘养的”。王公从小就别有用心。听了当面张明德的话,他大声回答,发现有人谋杀了二哥,二哥是全国有名的。他想杀二哥,却未必想杀我!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康熙马上说了一句更加无情的话:“殷梅与汉奸小人结成党羽,这是人心所向。”我很清楚他的不孝和不义行为。从那以后,我对尹稚和他儿子的忠诚就消失了!'
康熙在宣布与尹稚断绝父子关系后,含着泪说:“我怕将来有个兄弟牵着他的狗,依仗他的恩情,使他难以养兵,逼我退位,建立尹稚。”如果是这样,我只会笑死!我很生气!今天,我想向你们的兄弟们传递一个特别的信息。你要理解我的好意,顺着我的心意,从结婚生子的原则出发。否则,将来我死了,就放在清宫里,你拿刀抵住耳朵!尹稚恨我砍了他的骨头,因为他受不了当王储。这个人的风险是二哥的百倍!“确切地说,这件事相当可疑。很难想象尹稚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迎接康熙,不陪他回京,是不正常的。为什么送两只垂死的鹰给他父亲?难道,因为尹稚屡遭训斥,一时冲动,干脆破罐子破摔,故意讽刺康熙?或者说,这是其他竞争对手精心设计的阴谋,老鹰在中间做了手脚?或者说,康熙是不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从而彻底断绝了他的太子梦?总而言之,太混乱了,不排除有人故意玩游戏的可能。
之后,康熙下令逮捕了尹稚的护士雅芝布。据说后者原本是满头秀发,但当时三维_的势力很强,藏在京城。其实康熙很早就知道,他这个时候死是不吉利的。附:银辉王子被废黜后,他还杀死了送牛奶的凌普。给王子当保姆似乎很容易让你丈夫陷入困境!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尹稚不得不说他很委屈。康熙接过尹稚的奏章,笑着对他的兄弟们说:“你们敢说你们没有违抗我的命令吗?他在存折里说自己被打压了。他所谓的打压是什么?”
这一事件后,尹稚“八王党”的信心动摇,逐渐瓦解。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说尹稚“止其俗,行其懒”,命其及臣下缴纳银米及其执事。同年11月,康熙撤销何超国子监编审职务,取消进士和举人称号。当何超被锁起来取随身物品时,一封信落入康熙手中。原来,何超回老家办丧事时,尹稚写信给何超,说他的养女很好。信末有这样一句话:“老师们真该节哀,保重身体,考虑将来向皇上报告。”
后来,康熙拿着这封信问尹稚,他说的“将来上奏皇上”是什么意思。他把自己比作“未来皇帝”了吗?不仅如此,康熙后来还在这封信中批评道:“五月与何超之书虽易收藏,但恐怕已失传。”这明显是用这封信作为犯罪谋反的证据。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尹稚得了伤寒,病情相当严重。他随时都会死
三哥尹志军打人这件事之后,康熙只批了“奋力疗伤”两个字,这是相当无情的。几天后,医生报告说尹稚的情况越来越糟。康熙批评,“一直相信医学和巫术,被流氓恶棍欺骗了。他吃了太多药,积了太多毒。”如果你足够幸运,一点病都没有,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毒气不干净,再拿来当补药,似乎很难根治。”这句话相当讽刺。
当时康熙正从热河返回石井西郊的长春园。不幸的是,尹稚的疗养院在去长春园的路上。于是,康熙首先传话给他的三兄弟和四兄弟,负责烹立体病的胤_。“如果哥们病了,不省人事,可以迁徙。诸侯议而奏之。”康熙的意思是,如果尹稚不幸死在回长春园的路上,会有一些厄运。所以最好把立体船搬回市区。因此,康熙也“夜间派三兄弟”去查看尹稚的情况。康熙的避凶思想不是任意臆测。他曾对儿子们说:“你们都是王子,都是王子,都是有钱人。你应该照顾好自己。所有人都应该避免的,必须避免。不是在你肮脏邪恶的地方。比如出门经过地方,遇到不祥不洁之物,就要遮起来避开。”
群臣商议此事,四弟胤_建议将尹稚迁回城中。天问听了,气得跳起来说:“八哥病得很重。如果他回家,谁来照顾呢?”哥们一听,不敢决断,赶紧还给康熙。康熙很不高兴,说:“巴兄不省人事。你要搬回来,别让我低头叫他回家。”虎毒不足,残暴是帝王家。康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管尹稚的死活,把它搬回大宅推卸责任。有点过了。
后来连康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就趁着生病收回了自己的银子和大米,还特意派人问他病后想吃什么,说:“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不知道合不适合你,所以不敢送。”作为天下第一大皇帝的父亲,康熙居然用了“不敢”二字,却不得不拖着病体到宫门外求饶。后来康熙反过来责备他,说他“老是疑神疑鬼,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看看这个。说白了,只有一句话:这不仅是半猜,而且比纸还薄。那时,尹稚做的每件事总是吃力不讨好。康熙余音绕梁的坏印象可见一斑。
第八党以八阿哥为首,包括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在皇位争夺中,他偏向第八皇子,为第四皇子所恨)、侍卫艾伦代、内政大臣阿灵阿等人,是所有亲信中最有权势的。
宋寅,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八子,生于1681年3月29日末,卒于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因为生母梁飞,魏氏,本来是辛哲Ku的原罪,一出生就被送到惠妃那蓝的地方抚养,所以不靠母亲贵。卑微的出身和温柔的性格,让他从小就饱受哥哥们的嘲笑和鄙视。但是,他才华横溢,德才兼备。17岁被封为贝勒,在朝中及江南一带享有极好的声誉。据说,阴蒂是聪明的,世故的,他对别人形成了一种友好和随和的态度。他“仁者”,被称为“八贤王”。康熙皇帝的弟弟傅权,太子于,生前曾在康熙面前夸赞过殷子。他聪明能干,循规蹈矩,应该是楚君。
银娃
当太子第一次被废除时,许多觊觎储君地位的党派开始活跃起来,其中八爷党最为激烈。二哥尹坦虽然不听话,乖张,但从小是自己带大的,父子之情尚未了结。所以康熙希望大臣们重新立二哥尹坦为太子。当时,康熙问朝廷里的官员谁是储君的最佳人选,他选择了那个人。谁知当官的大多推荐八阿哥,引起康熙极度不满。
康熙一生最痛恨任人唯亲,而当时他还正值壮年,对朝中官员和八爷党日益壮大的势力大为不满。他曾说:“我二哥叛逆,屡失人心;这个人的危险性比二哥大一百倍。”所以在百姓推举殷果为皇位继承人后,康熙不仅大怒,还下令封禁殷果,以此打击“八爷党”。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释放了。后来康熙多次找机会打击八爷党。
1709年,三月九日,一切准备就绪,重新立殷为太子。后来康熙封了所有的诸侯,包括第三个皇帝,第四个皇帝,胤_,第五个皇帝,第七个皇帝,第十个皇帝,俄国皇帝,第九个皇帝,第十二个皇帝,第十四个皇帝,都叫贝子。唯一没有被封爵的成年王子是皇帝的长子、皇帝的第十三子安得烈和无神王子。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尹稚没有受到任何责难,只有他在《圣祖实录》年与皇帝的几次旅行被记录在案。1711年11月20日,他的母亲梁飞去世。
1714年11月26日,康熙帝在赴热河途中,途经密云县、花雨沟等地。但因为是母亲去世三周年,他去祭奠母亲,却没有去拜谒,只是派了一个太监去康熙那里说明原因,说要在汤泉等父亲回京。后来尹子选了两个一等海东清派的人送给康熙,不想等到康熙有了他们,自己却变成了两只垂死的秃鹫。这使他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殷子诅咒自己,并立即呼吁王子和所谓殷子的“出生的一个婊子的辛哲Ku”。从小心高气傲,阴险狡诈。听了相面师张明德的话,背弃了我的大臣,找人谋杀了我的二哥,全国皆知。杀了二哥不一定代表我低头。之前生病,大臣们保证打我八弟。我很无助,
承认康熙弃守复辟是无奈之举,是败局!后来康熙说了一句更不客气的话:“从此以后,我跟你在一起,父子之恩,绝对没有了。”第二年二十九日,康熙余音之“止俗,宜行皆懒”,停发我和我的官俸、执事等银米。尹穗这次中风,受了很大的打击,四处偷偷摸摸,不肯见人,第二年就病倒了。
1716年9月11日,从尹稚扮演的满人奏折中可以得知,尹稚在八月底染上伤寒,病情越来越严重。康熙只批了“奋力救治”二字,极其无情。9月17日,朱在御医出具的殷子病情报告的折子上批道:“我一向相信医术邪术,被无赖所骗。吃了太多药,积了太多毒。如果我足够幸运,完全病了,这是很自然的。如果毒气不干净,用补药似乎很难治好。”语气更接近讽刺。更有甚者,为了避免经过银贵的医院养病,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王子们在他父亲和祖母结束长城之旅返回长春园的前一天,将银贵从长春园附近的别墅搬到了他们在城里的家中。当时只有九阿哥坚决反对,说“八阿哥今天病得这么厉害,如果搬回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由他们来承担。”康熙反而推卸责任,说:“裴兄病重,昏迷不醒。你要搬回来,一定不能推卸我的责任,要他回家。”
但即便如此,尹子仍在朝臣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比如深受康熙帝信任的大学士李光地,在1717年仍然认为“现在的君王中,八王为上”,可见他仍然是大臣中声望最高的太子。但后来再也没有被康熙重用过。
石三葛黄宏
早年在古北口练兵,带领部下,后来在丰台营、绿营等首都防卫军中升任各级指挥官。虽然他在第一次被废尹仁的时候受到牵连,被囚禁到康熙去世,但是他的威望还在,那些老部下对他和胤_忠心耿耿。
有许多王子,但只有一个王座。几十年的内斗,总会有人心散的时候。康熙根本不想立太子。他知道如果再立一个太子,哥哥的欺骗还会持续很久!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你快死的时候告诉世界。
新国君登基后,将八弟改名为“阿基纳”,九弟改名为“塞斯布莱克”,十弟、十四弟被调往偏远地方,不能回京。巴哥和九哥在狱中被折磨致死。他的第一个福晋郭洛洛,被雍正勒令离境回国。宋寅也被驱逐出他的祖籍。
康熙帝被称为千古一帝,在少年时就登基了,在少年时代常常受到权臣鳌拜的制约,康熙帝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制服了鳌拜,后来又平定了三藩,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使得国家繁荣稳定,对外打退外族侵扰,稳定边疆。康熙帝给人以无所不能的硬汉形象,可是其实他的人生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康熙帝是一个十分重感情和容易流泪的帝王。
康熙帝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从小就未曾享受过多少的父爱母爱,后来也曾多次伤心流泪的提起这件事,后来,他最亲爱的孝庄太后也生病去世了,这令他悲痛不已,常常痛哭。康熙帝对自己的儿子倾注了很多的爱,不过他的儿子们却常常不能让他满意。
康熙帝最宠爱的皇后在生儿子的时候难产死去,这令康熙十分伤心,他把新生的儿子带在身边自己抚养,每日心疼关爱,负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一年后,就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可是太子长大后,康熙却发现他对自己并不关心,而且对同族兄弟也缺乏感情,甚至发现太子在康熙晚上就寝的时候,经常偷窥自己所住的帐篷,让康熙怀疑太子想要杀父篡权。
因为太子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康熙无奈中废掉了太子。可是,废掉太子以后,康熙就常常回忆起以前和太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常常做梦梦见皇后和太后在生气的看着他 ,康熙因此常常大哭失声,难以忍受,因此又复立太子,可是太子竟然想篡位,没办法,康熙又废掉了太子,而且后来的康熙的几个儿子争皇位也让他伤心痛哭。
在康熙的严格要求下,诸位皇子慢慢长大成人了,康熙也慢慢老去,皇位继承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其实康熙早就立下了皇太子,他就是二阿哥胤礽。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结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四朝元老索尼的孙女、权臣索额图的侄女,身份显贵,而且与康熙感情很好。在生胤礽时,赫舍里氏难产去世,康熙将对妻子的爱全部转移到胤礽身上,胤礽两岁时就被册立为皇太子。
宫中其他阿哥都是聘请名师授教,对胤礽,康熙则亲自教育他,在诸位皇子中,对他也最为重视与宠爱。康熙还让胤礽结交汉族名家与外国传教士,目的是为了树立皇太子的权威。
胤礽早年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愧为康熙一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成年之后,胤礽为人贤德,谦恭礼让,其翩翩风度也赢得了外国人的刮目相看。出于康熙的特殊关爱,胤礽还过早地拥有了临政、领兵的特权,这使得他周围出现一些阿谀奉承之人。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之前,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一直追随太子左右。关于储位,朝中当时有两股势力,一些人支持大阿哥胤褆,一些人支持太子)胤礽。胤禛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子,既没有太子那样显贵的背景,也没有胤褆那样有大学士明珠等大官僚集团的支持,所以对太子之位也没有非分之想,他像一些王公大臣一样依附在胤礽的身边,希望为自己的将来谋一个好前程。
太子自幼深受康熙宠爱,年少时谦恭礼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妄图从他身上捞取政治资本的人多了,奉承也就多了,太子也慢慢变得骄傲跋扈起来。对于胤礽的变化,康熙并不加干涉,仍旧对他溺爱有加,这使得胤礽此前的君子风范荡然无存,变成一个乖庚暴躁、不可一世、蛮横无理的人,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皇子发生种种矛盾。
胤禛由佟贵妃抚养长大,见到康熙的时间多一些,自然更容易与太子发生摩擦。康熙钟爱太子,在处理兄弟矛盾时,不免有所偏袒。此时的四阿哥胤禛,虽然经常受到太子的欺负,但仍然对太子忠心耿耿,尽好自己为臣的本分。这种兄弟间的暂时和谐是被太子自己一手打破的。
康熙在位时间较长,两岁就被立为太子的胤礽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康熙依旧春秋正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胤礽开始慢慢拉拢那些支持和奉承自己的人,形成结党营私之势,组成所谓的“太子党”。
太子党长期依附和拥戴胤礽,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以索额图为中心的权臣就渴望他早点登基。多次代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太子对自己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渐渐不满,竟然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希望马上继承皇位之心溢于言表。
长期的储君之位,使胤礽周围集结起一大批拥戴他的势力,形成朝廷之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直接威胁到康熙的帝位,康熙逐渐起了警惕,对太子行事开始有所不满,父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康熙要保护帝位,自然不能忍受太子党的所作所为,但他又不想将事情闹大。于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以不听谕旨、私自在皇太子处行走为由,处死了一些属于太子党的内廷人员。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仍旧不知收敛,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以索额图“议论国事”为罪名,将他囚禁起来,并株连了所有与索额图有牵连的官员。
索额图是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大清的国舅,四朝元老索尼的儿子,且不说身份显贵,更因扳倒鳌拜、积极谋划平定三藩、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立下汗马功劳,是康熙帝的重臣。在处理索额图事件中,康熙丝毫没有涉及太子本人,只是处理了很多太子党的成员,借打击并削弱外戚索额图的势力,给太子敲了警钟。
即使如此,胤礽丝毫没有改过之心,反而变得越来越嚣张。例如,有一次,胤礽跟皇帝巡游,竟以太子之名公然勒索地方官员,将蒙古进贡给朝廷的马匹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竟然当着康熙的面将师傅徐元梦推到水中,毫无尊敬之心和改过之意。康熙自幼对胤礽宠爱有加,虽然明知这些行为不妥,但不想让儿子当众难堪,没有处罚他,算是包庇他随意鞭挞臣子的罪过。
不仅如此,对于太子使用几乎与皇帝等同的仪仗、冠服,康熙也默许了;太子的私生活不检点,康熙也默认了;太子的挥霍浪费、安排自己人做内务府总管大臣,康熙也不加责罚。对于太子的种种离谱行为,康熙虽然不满,但爱子心切,也尽量容忍了。
但康熙的容忍也是有限的。有一次,康熙带着胤礽、胤褆及几位小皇子返京,在途中,年仅七岁的十八阿哥身患重病,康熙心疼不已,太子却在一边幸灾乐祸,这让康熙很不高兴,就以兄友之义责备他。太子不但不改过,反而还大发脾气,康熙对这位接班人很是心痛,已经起了废太子的念头。
最糟糕的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七月,太子跟随康熙出巡塞外,身边带了很多亲信。晚上,康熙发现胤褆围着自己的帐篷转,并且从缝隙里窥探里面的情形,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为了预防太子突然发起政变,还没回到京城,康熙就将太子囚禁起来。九月初四,胤礽因为“不仁不孝”被废除太子之位,格尔芬、阿尔吉善等亲信当即被“立行正法”。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到北京,让废太子居住在皇帝养马的上驯院旁毡帷里,并命胤禛和胤褆共同看守,然后召集群臣,亲撰告祭文,将废太子一事昭告天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