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来源?

潮汕的来源?,第1张

1858年6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 潮汕增开潮州府等十处为通商口岸。选定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并取代条约口岸部分“潮州”一词)一带,那时汕头并不为人所熟知,其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头一带引潮汕三江出海口,北通海峡(台湾海峡),身靠南海,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已取代当时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为潮州府属的中心港口。至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对美开市,在汕头港把门岛——妈屿岛上设立“潮海关”。 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城市”,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其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  民国成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其中心驻汕头,汕头粤东中心城市概貌初现雏形。  1921年  汕头建市,设立省直属市政厅,汕头成为粤东继潮州府城后的又一耀点。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潮”、“汕”共荣,人们便习惯于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话之类的说法。不过,由于二战至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原因以及惯有称谓,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习惯称自己为潮州人。潮汕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高端的菜系,其作为粤菜(即潮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厅堂菜式之称;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第一文学巨著。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普宁、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而欢庆喜人的潮州大锣鼓更是声震海内外;“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纷繁荟萃的潮州文化是数千万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其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话)、潮州戏剧(潮剧、潮州铁支木偶戏、正字戏以及由陆丰一带唯一遗产的潮州皮影戏等)、潮州音乐、潮州菜系(包括功夫茶、凉茶在内的潮州饮食)、潮州工夫茶、潮州工艺品(如潮绣,潮州木雕,贝雕,石雕,抽纱,潮汕剪纸等)、潮州民俗(如普宁英歌)和潮州特有的慈善结构(如潮州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潮汕人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甚至有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过这个宗教现在只能在东南亚找到。  位于汕头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侨批文物馆是国内首个侨批文物馆;潮南区的刘明通博物馆是国内首个民间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还有潮安的华夏历史博物馆以及其他还养在深闺待人知的如位于潮州市牌坊街太平路某家店;潮州的陈仰中美术馆是我国第一家个体陶瓷美术馆;陈舜羌木雕艺术馆、传统工艺品陈列馆、中国瓷都陈列馆、饶宗颐学术馆、淡浮文物院、陶瓷八珍楼。澄海区的塔山风景区有国内首个民间纪念馆;人物博物馆及故居有揭阳黄岐山的潮州八贤纪念馆,丁日昌博物馆,普宁“八一”纪念馆,普宁市南溪镇杨石魂故居,普宁市洪阳镇林则徐旧居(文昌阁),揭西县曾习经故居,普宁市方方纪念馆,普宁市的庄世平博物馆,普宁市方耀故居。潮州市饶宗颐故居,潮安县林大钦故居,饶平县张竞生故居;汕头市蓬州所城翁万达故居,澄海区的唐伯元博物馆,澄海区秦牧故居,澄海郑信故里,澄海陈慈黉故居,潮阳区蔡楚生故居,潮阳区大峰祖师纪念馆,潮南区周光镐纪念馆。</SPAN></SPAN>

</p>

上世纪50年代,琅岐人民在农业生产和海防前线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著名诗人贺敬之赞颂“琅岐岛,英雄的岛”;老一辈革命家邓子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时任最高检察院院长)、叶飞(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等都莅临琅岐视察;1959年11月,以时任文化部部长田汉同志为首的中央慰问团在金砂乡隆重演出,琅岐人民有幸目睹艺术大师梅兰芳、侯宝林、严凤英等的风采。《人民日报》曾以通栏标题“阳光普照琅岐岛”,报道琅岐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简报”也专题报道琅岐金砂乡农业生产大发展与琅岐万人挑灯修建琅岐幸福水库的情景。昔日的辉煌,是琅岐人的骄傲;昔日的辉煌,永远鼓舞琅岐人不断前进!

  1939年6月21日,大约一万名侵华日军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攻占了当时中国沿海最后的一个国际口岸----汕头市,开始了在潮汕地区长达六年的血腥统治,对潮汕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侵华日军为加强对中国华南沿岸的封锁,断绝我国与外界的联系,下达了攻占汕头市和潮州的命令。6月21日这一天,侵华日军共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市进行了大规模轰炸。随后,日本海陆部队分成几路大举进攻汕头。

  日军分成两路,一路在金砂乡一带海边登陆,向汕头市区直接攻击;再一路日军就坐船从韩江西面的支流到蓬洲一带、就是现在鮀浦一带登陆……目的就是想从下蓬、蓬洲两边登陆往庵埠攻击前进,切断汕头市区国民党守军的退路,对汕头形成大包围。日军发动进攻后,驻扎在汕头的国民党部队独九旅、广东省保安团第四、第五团和武装警察数千人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得不撤离汕头市区。

  汕头沦陷后,潮州、澄海也相继沦入敌手,在侵占潮汕地区的过程中,日军残暴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对抵抗的乡村实行“三光”政策,奸*烧杀、无恶不作。大概有20多人,全部被抓起来,在金砂大浮岭,(现在)美印厂那个地方,挖了一个坑,一个个砍头……手段非常残忍,对中国人比捏死一只蚂蚁、一条虫还比不上。日军在汕头市区设哨站,两边布在铁丝网,剩下一条通道,中国人要经过一定得点头,不点头就上酷刑“老虎背猪”,将人抓起背在后面,朝前甩过去。

  6月29日(日军)占领了澄海,烧杀抢掠……在城外遭到澄海抗日民众自卫团的阻击,他们恼羞成怒,于7月16日,重新派兵第二次占领澄海,对澄海进行大烧杀。据现在的资料记载,当时7月16日的那场烧杀中有姓名可考的、被杀死的民众达700多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1945年8月17日,在汕日寇进行了一次临死前的残酷“洗监”,枪杀我无辜被捕囚禁的数十名同胞。敌人还故意烧毁物资,销匿武器,将枪炮沉入大海。8月27日、28日两天,驻揭阳的日军,集结于榕城西门外田野,作实弹射击,大量消耗子弹,进行投降前的破坏。同月下旬,日军还袭击我饶平县拓林镇汛洲岛的守军。

  日寇在潮汕地区肆虐6年多,屠杀无辜群众不可胜数,血债累累。据不完全统计,潮汕人民因日寇入侵造成大饥荒而饿死、病死和被日军残杀的就达100万人以上。其中,汕头居民死亡和失踪人数达5万多人。在日寇占领汕头前22个月中,曾出动803 架次飞机对汕进行轰炸,共投弹804枚,炸死居民315人,炸伤580人,炸毁房屋484座。在汕头市郊的达濠镇,全镇有1/3的人口被日军杀死、饿死、病死。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庇护下,残害潮汕人民的日本战俘连粤东派遣军司令后藤、警备队长和政务部长等首要战犯,却被分批送回日本,只扣留下宪兵队长松木平司、曹长吉川、军曹黑木正司和台湾汉奸刘耀煌4人听候讯办而已。最后只有黑木正司被依法处死。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同日,侵汕日军130旅团长、潮汕警备司令官少野修,令侵汕各地日军、伪军均撤回各县城集中,不得出击,就地待命,但驻潮安和澄海日军非常顽固,不听从布置,仍在各据点按兵不动,秘密把军火破坏,把重要物资毁掉。9月17日,驻潮汕各地的日军逐渐撤走,先后到礐石集中营和达濠、沙浦、澳头三地收容所集中。计到汕头集中收容的有驻汕头日军130旅团及潮汕警备司令部和其属下全部官兵和潮汕各地日军4800多人,日军家属及日本侨民449人。9月25日,侵汕日军全部被缴械

乡邦先贤

唐伯元(1535—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朝潮州名贤之一。公元1574年(明万历二年)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一生著作甚丰,著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篇》等。

卢侗(1023—1094年):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博通经史,尤精《周易》。

张夔(1068—1157年):澄海区莲华镇隆城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公元1118年(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任茂名知县、廉州通判等职。

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公元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

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公元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周光镐:潮南区峡山镇人,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年,陕西宁夏卫原副总兵哱拜父子反叛,周光镐升调陕西按察使,驻咽喉要地临巩(今兰州附近),专职兵备道。宁夏之乱平定,次年晋都蔡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佐理军务。修城堡,整军备,制外敌,饬内政。后晋大理寺卿。公元1596年秋(万历二十四年)告老返抵潮阳,在家乡兴辨公益,于峡山筑明农草堂,读书著述。

陈良弼(1603——1645年):字元扶(一作“兆扶”或“召扶”)别名陈良谋 。

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南砂乡人。明朝崇祯三年庚午科中举人,崇祯十年丁丑年科登进士,赐进士第文林郎,授行人司行人,册封为靖江、益藩副使。为官期间很操守,不受人馈赠,已卯年科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时,善于识别贤士,所选举子后来大都成为国家栋材,故享有盛誉,声名远播。后升任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正三品)。陈公还著有《太湖用兵纪略》一卷。

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父郑镛为澄海区上华镇华富村人,公元1723—1735年(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洛央为妻,生郑信。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军队抗击缅军,于当年收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称郑信为达信大帝。此后陆续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于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外扩张,成为泰国历代幅员最大的王朝。

学术科技

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李新魁: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赵汀阳:市区人,中国著名哲学家;

林伦伦: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吴贯因:澄海区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黄际遇:澄海区人,著名数学家;

杜国庠:澄海区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澄海中学校长;

郑麐:潮阳区人,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黄赞发:市区鮀浦人,著名文艺家,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

李宏新:市区金砂乡人,著名文艺家,民俗学家

文化影视

郑正秋:潮南区成田镇人,中国**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局副局长、中国**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秦牧:澄海区人,1938年到广州参加抗加救亡宣传活动,后辗转于粤、桂、川各地从事编辑、教育工作,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广东教育与文化》、《作品》等杂志,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数十部。

工商翘楚

谢国民:澄海区人,正大集团总裁,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在泰国十大集团中被称为“饲料王国”的最大跨国公司——泰国正大(卜峰)集团,以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和年营业额50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亚洲金融》杂志曾评他为“亚洲最杰出企业家”,泰国国王曾亲自授予他泰国政法大学“商业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因为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谢国民被人称为“农牧巨子”。投资大陆五十亿美元,建立两百多家企业。

高绳芝:澄海区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蚁光炎:澄海区人,著名爱国侨领,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领导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为日伪枪杀。

陈有汉:潮南区峡山镇洋东乡人。泰国最大银行盘谷银行总裁。出生于泰国曼谷,为著名侨领陈弼臣之次子,1971年晋升为泰国盘谷银行常务董事兼助理总裁,1974午任副总裁,1980年任总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获泰王授予三等白象勋章、二等白象勋章、一等皇冠大绶勋章和一等白象人绶勋章,并获红十字会一等奖章及自由奖章等荣誉。1992年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郑午楼:潮南区沙陇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京华银行董事长,为泰国四大银行之一。

林百欣: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丽新集团董事长,香港亚洲电视董事长,香港十大财阀之一。其子为林建岳为寰亚娱乐老板,香港娱乐三巨头之一。

连瀛洲: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新加坡最大银行大华银行创始人。

黄光裕:潮阳区人,国美电器等董事长,为2005、2006、2008胡润内地首富。

你说的李伯豪应该是他,不知道你从哪得到的名字: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号南华,汉族,广东吴川人。百度可以查到其事迹,曾为广东省主席。长女李浈博士、次子李浩博士,均为美籍华人。

国民党将军李汉魂在1938-1945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期间,曾会同当时的潮汕镇守使李扬敬,发起了广东、广西、江西三省李姓宗亲同排百字辈序的活动,并建李氏大宗祠一座,地点在当时的汕头市汕尾李(金砂乡)属地,现在确切的地点是汕头市杏花路南片的杏花村直巷一号前后。该宗祠已被毁掉,一部分建成杏花第一小学;一部分建成住宅楼。

墓碑上

抬头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岭头李陵(应该是个陵字)

左边是下葬的时辰和风水

大清同治十一年是1872年,应该是李的祖母辈。

右边是孙子,曾孙,玄孙的名字,清朝避康熙讳改‘玄’为‘元’。

中间是一位四品官的来自弘农郡杨氏的母亲或祖母的墓。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隋朝皇室,越国公素及子玄感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众多杨氏驸马,无限辉煌。 弘农杨氏,文的有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不知道你的问题背景是哪来的,什么是“50年没有她的后人来看过她了”,望追问说清楚。

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与浙江东阳及安徽木雕并列为中国三大木雕流派,流行于旧潮州府粤东地区,始于唐,兴於宋,至明清两代 ,潮州木雕技艺臻于完美,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

潮州许驸马府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其建筑装饰木雕亦以草尾为主。

由此可知潮州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公元1054年,潮州郡守郑仲重做计时器漏时已有指工绳木,卯金涂漆的记载。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唐昭宗年间任职广州的刘恂,在其《岭表异录》中,有三则有关潮州雕刻艺术的记载: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

(卷上);枹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锯。

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刳而为履。

当未干时,刻削易如割瓜;既干之后,柔韧不可理也。

或油或漆,其轻如通草。

暑月著之,隔卑湿地气,有力如杉木。

今广州宾从诸郡牧守,初到任,下檐皆有油画枕木履也。

(卷中);枸椽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故人重之,爱其香气,京辇豪贵家仃盘筵,怜其远方异果。

肉甚厚,白如萝卜。

南中女子竞取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胭脂,擅其妙巧,亦不让湘中人镂木瓜也。

(卷中)

这三则记载,说明在中唐时期,粤东潮循二州地方已有牙雕、木雕和瓜果雕的物品艺术,其中的“油画枹木履”,已是当年到广东当官者穿着的名产。

以后历代志乘杂著均有记到潮州木履,而唐代的“油画木履”,可说是以后著名的潮州金漆木雕的最早的萌芽。

潮州金漆木雕的正式出现,有文献可查的,始于北宋至和元年甲午(1054)。

《永乐大典》“潮”字,卷5345林汶可《刻漏记》,记载了当年的潮州郡守郑伸,在先一年莅任修好城垣之后,第二年鉴于州城计时用的木制漏滴“岁久水蚀椌腐”,“乃议新刻漏”,有人献议说,临汀郡的莲花漏“最为精密”,郑伸“乃择牙校就汀受法,指工绳木,丱金涂漆。

历四旬,凡总六十事件,而漏刻成。”“丱”,音掼,原指儿童束发成两角之乳,这里引申为装饰之义。”“丱金涂漆”,指的正是在木刻构件完成之后饰金涂漆,这就是金漆木雕。

在未再发现有更早于这件莲花漏刻之时,这件作品,可说是潮州最早的金漆木雕。

北宋时期,虽然出现这样精细的金漆木雕,但未普遍用于民居建筑和应用物,包括一些官宦人家府第。

兴建于北宋英宗年间(1064年-1067)潮州城“许驸马府”,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代屡有修缮,至今仍保存着宋代的建筑格局和大量建筑遗物,如门簪,驼峰、卷云托等,均未发现有金漆痕迹。

及至100年后的南宋乾道元年(1165),才传出了佛门寺庙有“金碧照耀,争务壮丽”的信息。

事见《永乐大典》“潮”宇,卷5345陈余庆《重修州学记》。

该文记当年潮州太守曾造在重修州学前,对郡丞姚某及其属吏说:“夫瞿昙(指佛门——笔者)以祸福渺茫之说,恐动流俗。

其徒之居,金碧照耀,争务壮丽。

陋则增修,坏则易置,若无其难者”。

这段话在于指斥僧徒的奢侈,但“金碧照耀,争务壮丽”之语,可以理解为指包括金漆木雕在内的建筑装饰。

唐末时期,除了曾出现如上述的精雕细刻和金油漆的木雕作品外,现仍可见的如开元寺里的唐代木鱼的雕饰,宋代铜钟悬梁“木龙”雕饰以及“许驸马府”的雕饰,都是简朴的。

潮州木雕的成熟期在明代。

建于明初洪武二年的潮州府衙谯楼(镇海楼),其外走廊108个柱头雕饰有108只神态各异的木猴,是潮州木雕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该楼在辛亥革命时毁于炮火,但保留下来,现收藏于该市博物馆的三只木猴,其状物传神之功,可见一斑。

上一辈人传说下来的人们讲述这108只木猴,绘声绘影,一只只像活的一样,民间通称为“府楼猴”。

如果说,明初的府楼猴是潮州木雕中圆雕的最高艺术品,那么明末出现的现仍保存于开元寺的258米高的六角形七层千佛塔,则是综合运用浮雕和圆雕手法向多层次镂通的精细通雕的开端或始期。

该塔每层每面刻拱门,内供佛像,门口左右各刻金刚护法神,其塔基刻有唐僧取经故事,塔顶又另置一五层小塔。

又因金塔聚漆贴金,故称金千佛塔。

现仍保存于开元寺的龛桌和保存在潮州市博物馆的挂筒《仙姬送子》也都是聚漆贴金,这也说明在明代末年金漆木雕已在一些重要建筑物和家用品中出现。

其他各地遗存下来的一些明代建筑物的木雕装饰,有的虽然不是金漆木雕而是素雕(如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潮安县庵埠镇文祠后座的木雕装饰),但其造型稚拙质朴,又夸张幽默,很有艺术感染力,则说明明代潮州木雕已趋于成熟期。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更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扩建的揭阳城北门关帝庙,前厅顶上的八卦形藻井,镶嵌着琳琅满目的人物动植木雕群,其手法之多样、技法之精练、造型之精美已达到完美的境界,如能确认是明代中期的作品,则潮州木雕的纯熟程度,应提前予以确认。

清代是潮州木雕的完美和全盛期。

在清代的前中期建造许多祠堂寺庙,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如揭阳古溪大宗祠、揭西钱坑鸣鸾公祠、揭西棉湖永昌古庙等的梁架木雕装饰、神龛、屏风装饰,已经综合运用沉雕、浮雕、圆雕、通雕等形式和技法表现复杂的内容。

到清代末期的光绪年间,为今代驰名于世的多层镂通的木雕龙虾蟹篓的罕世精品奠下基础的半片蟹篓面世了。

它是被誉为“木雕状元”的黄开贤的创作。

同一时期兴建于汕头的大峰祖师庙(存心善堂),梁架上的木雕蟹篓也是他的创作。

黄开贤是揭阳榕城人,他与林西科、谢国强同是清末民国初年潮汕地区著名木雕艺人。

黄开贤与谢国强等人合作制作的揭西棉湖凤湖祠堂的木雕“七贤上京”等作品,人物生动,栩栩如生,牡丹多层镂面,玲珑剔透,俱称精品。

上述诸人,是当时潮汕地区木雕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使潮州木雕艺术走向完美境界。

清代中后期,潮州府所属各邑陆续兴建许多高墙大屋。

乾隆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

……家有千金,必构书斋,雕梁画栋,缀以池台竹树。”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广东年鉴》载:“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

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富贵之家,住屋必有家庙及书斋。”志乘所记述的潮汕地区建大屋大厦争夸壮丽这一风气,为潮州木雕艺术的全盛期创造了条件。

兴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历十四年始完成的海阳县金砂乡(今属潮安县彩塘镇)丛熙公祠和建于光绪年间的潮州城己略黄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致,手法的多种多样,可谓是潮汕地区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也还有此类建筑,如潮阳深洋村的梅祖祠等。

这些建筑物的木雕,真教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而村村竞建祠堂、书斋以及庙宇的结果,又使潮汕处处都有建筑艺术之乡。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在考察潮汕农村民居后,著文说:“在一些木雕比较集中的地方,令人感到村村都像木雕艺术博物馆,家家都像雕刻陈列室。” (见《美术》1960年12月号《潮州木雕》)。

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明珠”的广州陈家祠的木雕装饰,多是潮州木雕,也说明潮州木雕的声誉。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经济衰落,民间建造祠堂庙宇减少,木雕用场不如清代广泛,木雕艺人生活困难,木雕艺术没有多大发展。

当代,潮州木雕艺术步入一个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行业走集体生产道路,有的办手工业合作社,有的办厂,有的还成立工艺研究所, 倡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政策,一些新文艺工作者参与工艺行业的工作,一些美术家给予指导,一些艺人被派参加进修,接受培训,开阔艺术视野。

自50年代至70年代,祠堂寺庙虽不兴建,但木雕、石雕等艺术品都有出口生产任务,还有修复文物古迹,需要这些艺术,因此木雕艺术水平仍得到提高,甚至有重大突破。

1954年,潮州著名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师徒2人应广东省文化局之请,到广州从事木雕创作,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黄开贤木雕“蟹篓”,创造出第一个面面可观的木雕蟹篓。

这件作品于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铜质奖章,潮州木雕艺术开始为国际注目。

这段时间,广东文化部门也拨专款收购大量潮州木雕精品(约2万件)供广东民间工艺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院等收藏。

1958年至60年代初,为适应国家和省市堂馆会所的需要,一些大型木雕出现。

1958年张鉴轩、陈舜羌等人制作的《三羊开泰》《雉梅五福》《荷塘秋色》《龙虾蟹篓》和1962年揭阳县郭映腾、林应足制作的《梅花喜鹊》等大型木雕挂屏(每件都在3平方米以上)被选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

在经历了“文革”一段时间的禁锢之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接着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酒楼宾馆的装饰,文物古迹和宗祠寺庙的修复,个人欣赏与收藏的需求,又为木雕的生产和艺术的进展造成契机。

木雕摆件,尤其是仿古作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港澳和国内各省市。

不少原来没有潮州木雕装饰的文物古迹,如佛山祖庙,广州六榕寺等,也求之潮州木雕作装饰。

新建筑物,如广州东方宾馆、白天鹅宾馆、港、澳的一些酒店等等也以配套潮州木雕装饰为贵。

这些木雕在艺术上也有很大突破,取得特殊效果。

如汕头市木雕厂张维怀等设计制作的取材于《红楼梦》的《大观园庆元宵》大型挂壁木雕长12米,宽45米,厚09米,总面积为54平方米。

这件场面恢宏、场景繁杂、人物众多、金碧辉煌的4层通雕巨制,现陈列于广州东方宾馆。

取材于《红楼梦》的《贾元春省亲》巨型木雕,是揭阳工艺厂陈保国等人的作品,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现陈列于九龙某酒家。

汕头市木雕厂何长清工艺师创制的7层通雕《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新题材巨制也陆续出现,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得轰动效应。

再如潮阳市叶锡永工艺师制作的《飞夺泸定桥》,栩栩如生地刻划了红军战士在摇摇摆摆的铁索桥上浴血奋战的情景——将铁索桥的一环扣一环的铁链皆刻为活动的;桥上火光接天,桥下河水险恶;加上炸弹落在河面上隆起的水柱,使人感到气势磅礴,如临战斗现场。

蜚声海内外的“龙虾蟹篓”木雕,在80年代又有新发展。

潮州市“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舜羌于1987年病逝前数年里,在他儿子陈培臣的辅助下,完成了最后的另一巨构。

这件作品直径70厘米,高183米,比198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的另一巨构还高出10多厘米。

工艺更为艰巨,造型艺术更加成熟。

这件作品,篓内篓外,盘绕着7对龙虾、24只螃蟹、9尾游鱼。

有的挣扎于篓内,有的嬉戏于篓外,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爪足怒张……千姿百态,加上座下浪花飞溅,水草摇曳,煞有天趣。

作品造型雄奇兀突,立体幽深,玲珑剔透。

这件作品重50公斤,是用一块直径1米、高2米、重800公斤的樟木镂通刻成的,它集浮雕、圆雕、通雕三大成,历四五个春秋之时间。

该作品是大师的最后创作,是稀世珍品,现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永定县地处闽粤边界山区,崇山峻岭纵横。旧时,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甚差,在此种情况下,永定客家人往往寄希望于某种超越自然的神灵身上,祈求在困难时能得到庇佑,所以永定民间的宗教信仰盛行。

永定客家人历来对各种文化相容并蓄,在宗教民俗活动方面更是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在客家地区具有突出的地位。

永定客家人信奉妈祖相当普遍,至清末,永定的天妃宫多达40多个。凡有妈祖庙的乡村,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总是香火甚旺。最为典型的是条丝烟作坊老板对妈祖神的顶膜礼拜。

他们在烟丝装船水运之前,一定要先去祭祀妈祖,祈求妈祖保佑一帆风顺;开船时,先烧香、祈祷,而后燃放鞭炮,表示通知妈祖,预祝平安无事;顺利回来时,老板又要去祭祀妈祖庙,表示答谢,俗称谢神。

永定县大部分寺庙供奉了观音佛像,大部分土楼单独设有观音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月二十、八月二十,俗称为龙华日。

许多善男信女们都会带香、纸、烛、炮,还有大米,花生油赴庵祭祀,每个庵堂都人山人海。有句俗语:“一年能赴3次龙华会,一生不同布包头。”

玉皇,永定客家人叫天神或天公,全称是玉皇大帝。人们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得在自己住居门口或庭院天井先敬天神。每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纪念日,永定县有些地方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门口或庭院天井,朝向东方,摆设供桌祭祀,祈求玉皇大帝保佑。

永定县也和汀州客家其他地方一样,从南宋末年就开始祭祀定光古佛。定光古佛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金砂乡民对他顶礼膜拜。城关、金砂都有祭祀定光古佛的寺庙。

清代嘉庆年间,金砂乡有张姓客家人迁徙到台湾彰化县,也将定光古佛分身到彰化的八卦山大佛寺。台湾的定光佛最早就是从永定县金砂乡金谷寺传播过去的。

金砂金谷寺每年举办各项法事活动,如定光佛生日,四月初八佛祖诞生日、观音诞生、成道、涅槃的法会。以往祭祀定光古佛为每年十月初一、二、三,后来改为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十九祭祀古佛。众多善男信女聚集到金古寺烧香,诵经敬拜定光佛。

而且,从1816年开始,每年都要在十月初一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金灯胜会”。除了烧香祭拜定光古佛外,还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抱佛子”活动。

这天上午10时,金谷寺大坪上,和尚手里拿着竹竿,在竹竿顶端悬挂着数十块书写伏虎佛号的小牌,久婚不育者用长钩钩小牌,木牌坠地,信女们抢夺。谁抢到了小牌,谁家的亲人便敲锣打鼓将小牌迎回家中。传说得了这个小牌子,谁就会喜生贵子。

永定县众多庙宇有五显灵官大帝的塑像,称五显大帝,他是平安吉祥、财、丁、富、贵的象征。传说五显灵官大帝有5兄弟,分别掌管文、财、寿、医、五谷,尤其是文官大帝香客很多,主要是每年正月求高中,七月高中了前来谢恩,香火鼎盛。

正月十一先迎骑虎公王到神坛,正月十二把五显大帝、千里眼、顺风耳三神及骑虎公王共4轿大神,组成浩大的迎神队伍,有乐队,旗队、车队、龙队、狮队、彩车、锣鼓、八仙、浩浩荡荡,铳鼓连天,鞭炮齐鸣,上拱时有寿星公行祭,供品种类很多,场面甚是壮观。庙会到十五晚送神回庙为止。

农历九月二十八是五显大帝生日,要在庙里上供,做神戏。五显大帝生日前后几天,五显庙热闹非凡,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朝拜,供品包括全猪、全羊。迎五显,还要迎花灯、演木偶戏。

永定县每个村落都供奉多种公王,每逢传统节日甚至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有祭祀公王的习俗。

城郊乡樟尧村早在朱、周两姓开基时,在朱姓和周姓的居住交界处建立公王亭,保两姓的平安。每逢节日,善男信女们早早前去祭拜,祈求保佑两姓居民平安兴旺,特别是除夕这一天,一些村民还会把猪抬到公王亭去“掐猪花”,谢神还福,寄托精神。

家里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到公王那祭拜,祈求保佑心想事成。农历十月十三是洪山乡人们扛公王的节日,从十月十二开始扛公王出宫巡游。

湖雷镇道仁村每年正月初二上午,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前往公王面前敬拜烧香,感谢公王一年中保丰收、保平安、保兴旺,祈求竖年获得更加吉利。

乐真寺,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山。相传荫林祖师三圣潘远德、潘远明、潘远广兄弟早年出家,皈依佛门。

他们云游到乐真山禅圣寺后,拜高僧为师,专心致志,乐善好施,终成正果,先后圆寂于此,被当地人封为荫林三圣,并称荫林祖师,并将祖师雕像供奉于寺。

1608年,太平村曾氏十世祖曾鼎真与其堂叔曾名元及弟子曾福松、曾佩真,共同捐资在乐真山禅圣寺旧址兴建乐真寺,主堂供奉荫林祖师等雕像。

1804年,太平村曾氏十四代裔孙曾愧三渡台时把荫林祖师的塑像也带往台湾,安奉于鹿谷乡凤凰山寺,后迁中寮村,安奉于长安寺,香火旺盛。

西溪乡富家村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为“五雷大帝”的生日,家家备牲仪、果品、清茶、清香到五雷公庵里去拜祭五雷大帝以求保佑风调雨顺、人康物阜、事事顺心。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信士们称黄老公爹;炎帝被称为神农帝,精通百草,教人种植水稻,会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百家安康。高陂镇上洋村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玉皇诞等祭祀吉日,四乡八里村民前来朝拜,举行抬黄老公爹的庙会。

届时锣鼓喧天,彩旗飘飘,鞭炮齐鸣,信士们抬着黄老公爹、炎帝及行雨龙王、关公大帝先绕稻田一周,再抬迎至规定坛场按次序排好,各家各户便供上糕、粄或牲仪行跪拜礼上香。

每年正月初,是仙师乡瑶上村等地“迎公王”的节日,俗称“公王节”。从头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点火“养炉”,专人专职添上檀香,直到次年正月初二。

敬公王的“祭品”要求色、香、味、型俱全,鸡要层年的,一律不许尝过、用过的。有传“细人不准食,大人不准尝,留来正月初二迎公王”。接送“金炉”的人,必须先洗澡,换过衣服、鞋帽,人选安排先抽签,选出初接、二接、三接、四接“金炉”和初送、二送、三送、四送“金炉”的人。

各宗祠祭拜时,各户主站立供桌两旁,专职大师颂“祭文”,敬请“城隍爷”及溪南里所有“神佛”、“公王”、“土地伯公”前来共宴,祈求诸神庇佑。

当夜,还要把“金炉”里所烧的“香灰”送至“中渡桥下”倒入永定河中,以示让河水把过去一年的“歪风”、“邪气”、“污秽”、“厄运”统统送到大海,迎接吉祥如意的新年到来。这一天家家户户宾客盈门。

民主公王即福德正神,原型无可考,但和其他客家地区一样,在永定县是普遍信仰的村落保护神,认为他能为全村百姓消灾祛难,所以村口都修庙坐镇,俗称为水口公王。

妈祖塑像

朱砂在第一次佩戴时,并没有什么讲究,直接上朱砂戴在身上即可。不过在佩戴朱砂时,一定要注意朱砂的质地,因为朱砂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朱砂的佩戴效果。

朱砂第一次佩戴讲究

在选择自己所要佩戴的朱砂时,首先要看朱砂表面有无裂痕,一般来讲朱砂表面的裂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朱砂表面的裂痕越少,品质越好,若是无裂朱砂就更完美了,但是无裂的朱砂极为罕见,可以说得上是朱砂中的珍品了。

朱砂第一次佩戴讲究

在选择朱砂时也要看色泽,朱砂通常以色泽越红质地越好,但有些商家为了追求朱砂的红,会在朱砂表面染色,染了色的朱砂会显得异常鲜红,并且十分均匀,没有丝毫杂色,真正的天然朱砂色泽并是很均匀,还带有些许杂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41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