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真正文学大师联袂,“圣经”级写作指导

《文心》:真正文学大师联袂,“圣经”级写作指导,第1张

在各个平台一生必读推荐书单中,《文心》这本书必有一席之地。这本本意是写给中学师生指导写作的书为什么会历经几十年还能得到不分行业、不分年龄的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荐呢?

《文心》是我国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的,于1934年出版。当时二位先生在语文教学中,感觉没有合适的中学语文教学教材,遂起了念头合写一本专讲读与写的书,既是给中学生,也是给中学教师的语文书。

虽说是给中学师生的书,但在所有读者看来,这本书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本教学读与写的书,首先它以故事讲写作的创意在今天的写作指导类书中仍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次除却深入浅出、实用的写作指导内容外,它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反复拆分、组合、咀嚼的写作范本。最后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桌“满汉全席”,在学习写作的同时还能让人饱尝一顿精神盛宴。

下面我将从故事性;文学范本和文学素养盛宴;写作里的人生三方面来剖析这本书。

《文心》与一般常见的读写作指导手册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章回的故事小说形式来写实用的读写知识,此举就像一个厨师用音乐来诠释做菜的技巧,动人悦耳之机学会了厨艺的窍门;又像园艺师用**来讲解栽培种植,优美如画的图像中一点一点展示其中的要点。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只要你打开它,就像听到一首深入人心、绕梁三日的歌曲、看到一部引人入胜的探险**,翻阅一部迂回曲折、情节跌宕起伏的趣味小说,让人欲罢不能。

写作本是乏味枯燥的事,写作指导手册就更是枯燥单调无味了,但在二位文学大师娓娓道来的章回“小说”中,一切关于读和写以及作的知识蕴含在或风趣或深刻的故事中,一切单板的知识点就都像有了生命一般,在读者的脑海中生根发芽成长起来。 《文心》是一本有故事的、有生命的,有温度的写作指导手册。

本书共有32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是一个读写作的知识点。这32个知识点就像夏丏尊和叶圣陶二位先生的内功心法一样,一点一点地、毫无保留地传授于读者。

像我们所看的武侠小说的章节名称一样,《文心》中32个章节的标题也颇具故事性。像第一章“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第九章“文章病院”,第十八章“左右逢源”,第十九章“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还没翻开正文,已经被这些“一看就很有故事”的标题吸引了。

作为一本指导手册来说,故事性的标题率先打破了“指导手册”惯有的呆板严肃和方方正正的“正经”,牢牢吸引住了读者的目光。试想如果一个中学的学生读到这样标新立异又意趣横生的“指导手册”标题,能不惊讶好奇吗?恐怕心里得像装了千万只虫子在抓挠一样,心痒难耐了!

等真正翻开正文来,一宗夹带着满满写作“干货”的故事卷轴在我们面前展开,读者们从一踏足其中便无法停止追逐的脚步。

开篇“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就从周乐华和张大文预习国文老师王先生布置的作业——鲁迅的白话文《秋夜》和文言文《登泰山记》开始。

众所周知,鲁迅的文章常常是辛辣嘲讽,虽三言两语,却在其中蕴含了滔天巨浪的思想批判,一个成熟的成人读者都未必能深谙其意,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鲁迅的文章就无异于“天堑之作”,他们又怎么可能读懂呢?

第一章篇幅短小,却能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故事中,跟随着故事里的众生去思考——从讨论到点拨,再到解惑,二位先生借周乐华父亲亲身经历的指导告诉读者: 文学作品是有年龄之分的,要读懂一个作品就得有相应的经验积累、岁月沉淀,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和岁月沉淀,读不懂也是正常的。 不单是鲁迅的作品,更远一点的诗书五经就更是如此了。

既然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呢?这个问题不只是中学生感到困扰,乃至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都感到困惑。二位先生告诉我们: 读不懂的书也要读,重要的是从文字里去取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

以故事讲知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有几个章节是非常突出的:

第六章“知与情与意”:“九一八”东北事变后,周乐华、张大文等五个学生准备在《抗日周刊》评论栏写一篇抗日文,通过王先生的指导和五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出主意,最后成功完成了任务。与当下时事相结合,从知、情、意三方面教导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角度去写文章。

第七章“日记”借周乐华与父亲因公赴上海亲历了一波三折、让人提心吊胆的战乱来指导以及示范怎么写好一篇叙述文。

第十章“印象”以张大文和周乐华以及父亲去爬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游记的两种写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一张的以实写虚,从具体的意象去分析无形的“记叙”和“印象的描写”实在是精彩之极,让读者对这两种写法有了最具体、形象的体会。

……

书中的故事,每一个都恰当而有趣,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两位先生能把本是条条框框的指导条例如此顺手拈来、浑然天成地穿插在一个个精彩且连贯的故事中,可见其文字内力的雄浑、深厚! 反过来,以故事小说形式行指导之实,也正是这份雄浑深厚功力的表现,只有拥有这样的内力之后,才能在头脑中酝酿出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颖夺目的创意!

实用的学习方法能让写作事半功倍,而这样充满了意趣的、具象的指导方法更是让人如获至宝!

就像一部好的**一样,它不仅仅讲好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它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配乐都是摄影爱好者、音乐爱好者的极致享受。《文心》就是这样一部值得珍藏的“**”,你或许不是中学生,不是老师,不是一个需要写作指导的人,但只需要你是一个读书的人,它就必定会是值得你珍藏的“孤本”之一。

何为范本?就是可做临摹的样本。既然是指导写作的手册,那么教会读者如何写作就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它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本文学范本。就像一个美妆博主,教会粉丝化妆的同时要展现自己的功力,教导视频最后的成品必然是要出现一个成功的美妆的。

这一点在别的写作指导书上往往被忽略了,它们常常只注重于教学指导,忘记了要给读者呈现自己的范本作用。 《文心》做到了,既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可读性,也绝对是一个写作的最好范本,是可供读者去临摹的样本。它具有指导作用,也兼具了长久的品读性。

许多人对优美的文字有些误解,以为只有华丽辞藻的或者是晦涩深奥的文字或文风的才是优美的文字,在这本书中,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文字的优美与否从来与它的外衣没什么关系,只要贴切,即使简单的三言两语也同样优美得让人忍不住再三诵读。

书中描写乐华和大文共同写一封信时,有这样的环境烘托: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放到书中来,一下子让感觉到了闹中更静的环境和孩子们的专心来。

第八章“诗”中有这样一句:

彼时乐华和大文正在讨论着陶渊明的诗,周家正处于失业无收入的困境,周枚叔无所事事只能寄情于书诗上面,儿子周乐华受家庭影响产生了学陶渊明避居乡下的消极思想。这一句环境的描写非常巧妙,夕阳、半窗、柳丝的影子、玻璃窗、陶诗这几样东西就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静谧的美,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彩色的图画,又像**中一帧精美的画面。同时又烘托了周枚叔不得意、烦闷的心情。

没有多余的字,仅仅“他刚从八十多度的阳光中跑来”十几个字就给读者勾出了一个热气蒸腾、满头大汗的少年来。

《文心》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所有文字通俗易懂,但就是能让人时不时停留下来,诵读其中一个个优美的句子。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上面用红笔、黑笔标上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横线、波浪线、双重线……只因为其中有太多值得标记的文句。

《文心》不仅仅指导写作,还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能在指导写作的同时培养读者的文学素养、熏陶个人性情和心灵。 在文学素养方面,二位先生读书、习字、写作以及生活上都有不一般的主见、理解和心得。

在第五章“小小的书柜”里,提到:

并不是读的书越多越杂越好,虽然这里相对于中学生来说,但对于当下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快、时间有限的我们来说也一样是非常适用的。书中在工具书、中外小说故事、古诗词等阅读方面都开出了非常实用又经典的书单,对于写作初学者或中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 书中提倡读者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手写文章。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印象”和“触发”这两章,在“印象”中,作者从乐华、大文和枚叔三人眼睛直接看到的、想到的具体事物结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一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下子就让读者似乎看到了那斗折蛇行的美景,感受到了柳宗元对于“明灭可见”的精确和适切用词。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文章之道不仅在文字中,更多在生活中,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触发就像是写作者的灵感一样,比如乐华记录下来的几个触发:由衣领和衣袖想到的领袖;由夜半鸡鸣想到的革命者的呼号…… 用心去感悟生活,是捕捉写作素材最有效的方法。

“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于外物中感悟生活,从而提炼文章,不正印证了曹雪芹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吗?

这里不仅有战乱时期激昂奋进,求知若渴的热血少年;有因家庭变故无法继续上学,但仍然不曾放弃求学的铁工厂的练习生;有因一句无心的话就吵架冷战以致半年不曾讲过话的青涩小情侣……百味人生,是这本写作指导手册中意外却又真实存在的斑斓色彩。

指导之外,故事之中,还有人生的思考,是大师们对于青年一辈心灵上的培养和铸造。

在第六章中,五人编辑小组成功写好抗日文交给王先生后,王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外国人讥诮我们中国是‘文字之邦’,我们只能用文字去抗敌,大家应该怎样惭愧啊!”五人都像背上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这句话,感觉被浇了冷水的又何止是他们呢?每一个读者都应是如芒在背吧。

在那个战乱年代,学习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精神思想上的建设更是不能放松和忽视。 身负教导责任的二位先生即使在指导写作之时也不忘教导学生思考明确如何为国做贡献、报效祖国,这是怎样一种师者之责!

周乐华因父亲失业,经济拮据,不能再继续上学,只能离开共同学习的好伙伴进厂去当一名铁工厂的练习生。乐华从开始的委屈伤心到真正意识到“真要求学的人不一定要进学校”,最后在工厂中白天工作,夜晚学习制图、计算公式及关于材料等知识,空闲时间还不断地从同学寄来的讲义中学习校内的知识,一步步把自己磨炼得超越了同龄人。

对乐华这一特殊遭遇的学生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二位先生在给每一个可能读到这本的人上一节关于读书与社会的课。毕竟在那个年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真正能安安稳稳读到大学的人是不多的。乐华是先生们创造的一个形象,它告诉我们 生活虽然不一定稳定,但是生命是可伸缩的,有韧性的,只要抱着积极上进的心态,生活终归会被你支配。

当文中出现青涩的初恋时,就好像一杯咖啡中闻到了清新的柠檬味道,让人倍感意外和新奇。二位大师并不避讳少年们的“情窦初开”以及豆蔻年华特有的幼稚和青涩。

文中描写大文和锦华闹别扭冷战了半年之久,之后通过新体诗又和好了。稀奇的是大师们对待初中生恋爱的态度是如此自然。

你不会在里面想到早恋这个词,因为二位先生根本不认为少年的恋爱是“早恋”。在他们的认知中, 少年们情窦初开是情感发育的一种自然状态,是不需要抑制、不需要批判的自然现象。爱情不分年纪,自然的情感都应该被尊重。

这是现代的父母和师者们应该正视及学习的一点。从这点来看,这本书就不仅是给学生、老师的,还可以是给每一位当了父母或者未来将会成为父母的读者们。

如果把写作比喻成**,《文心》就像是一部传授拍**知识的**,由于“导演”和“演员”们太厉害,于是把它拍成了奥斯卡**。不,不,它不只是奥斯卡得奖影片之一,它是奥斯卡本身,是人们不可企及的最高标准,是供人敬仰的绝对范本。它被誉为“最美的语文书”绝非浪得虚名,除了大师级的写作指导外,还是一场在故事中述尽文学及人生哲理的饕餮盛宴。

数学不好并不是智商低,一样可以学好理化,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空间

空间的研究源自于欧式几何。三角学则结合了空间及数,且包含有非常著名的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现今对空间的研究更推广到了更高维的几何、非欧几何及拓扑学。

数和空间在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中都有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微分几何中有着纤维丛及流形上的计算等概念。在代数几何中有着如多项式方程的解集等几何对象的描述,结合了数和空间的概念;亦有着拓扑群的研究,结合了结构与空间。李群被用来研究空间、结构及变化。

这就是你老婆要离婚的原因——你这个人,太自私。生气的时候就骂人,而且话特别伤人,让她滚回娘家去。你这么一骂,自己是爽了,可也把她伤了,她自然对你死心了。

你还一脸委屈,说她怎么能当真?也许,她是没当真,她也知道你不过是发泄一下。但这也够坏的了。一个男人,老顾自己发泄,老顾自己爽,不顾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伴侣,要来有什么用?

你想她不当真,一次次原谅你?但她为什么要原谅你,为什么要容忍你的臭脾气?情绪控制能力差,这是你的问题,又不是她的问题。凭什么你就可以撒气,她就要容忍,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当真”啊?

如果你不改掉这个脾气,就算再换一个女人,还是会被你逼走的。

本文作者高尔基从炽热的浪漫主义者变为一位冷静,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用凝练而朴素的笔触与深邃的哲理,为我们描绘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的真实图画,表现了当时人民战胜苦难的力量与决心。

从这本名著中,我不仅品味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同时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学到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以及丰富的语言运用。

《童年》这一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也许童年是短暂的,可我们的生活却是幸福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创造灿烂,绚丽的明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我的父亲因为霍乱去世了。年轻的我紧紧依偎在外祖母身边,害怕而又不安地看着母亲哭泣。

真是祸不单行,伤心过度的母亲刚生下的孩子也夭折了。好像再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处理完一切,我跟着外祖母和母亲乘船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

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廖沙。”她总是痛快地答应。

外祖父家到了。无论这家的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在他们中间是陌生人。特别使我不喜欢的是外祖父,"我"在他身上立刻闻到敌意。

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的参加一份。外祖父开了染坊,两个舅舅也在染坊干活,并雇了一些长工。母亲的到来,使两个舅舅担心她会分走本属于他们的一份家产,于是便闹着要分家。

我觉得祖父的脾气很坏;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挑战的神气,极力惹对方生气。来了不几天,外祖父就逼着我学祈祷。不久,我就挨了外祖父的一顿鞭打。

大人们巧妙地使布料变色,这使我觉得好玩,当我把一块桌布的边缘刚放进染桶时,家中的长工茨冈飞奔过来,阻止我。连外祖母也惊叫一声,甚至哭了起来。我知道闯祸了。

当天晚上,外祖父推开外祖母的阻挡,把我抱到长登上。我在他手里挣扎,拉他的胡子,咬他的手指。这使他更加狂怒,只听得他粗野地叫喊:“绑起来!打死他!……”

我失去了知觉,接着就病了一场,趴在床上躺了几天。生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重大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种特别不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茨冈来看我了,胳膊上满是鞭痕,这是他为了阻止外祖父的树条子而留下的。他不断地安慰我,并告诉我再挨打时减轻痛苦的方法。

小伙子茨冈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两个舅舅都准备自己将来开染访的时候,把茨冈拉过去。他们还怕他不跟,担心外祖父与茨冈开第三个染坊。外祖父看出了他们的诡计,故意逗他们说,他要给茨冈买一个免除兵役的免役证,虽然会花很多钱,但他最需要茨冈。这不能不使两个舅舅憋了一肚子气。外祖父更没想到他的这句玩笑对茨冈意味着什么。

在雅可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舅舅们让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

当我和家中的老匠人格里高里开心地说话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原来舅舅们回来了,茨冈躺在地上,身上的血流得很多。雅可甫舅舅说:“他摔倒了,十字架压住了他,砸到背脊上。”“是你们把他砸死的,”格里高里闷声地说。“就是的,怎么样……”这时,外祖父来了,他尖着噪子吼道:“一群豺狼!我知道,他是你们眼中钉……唉!”

……小伙子茨冈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地埋掉了。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央求她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有一天,她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进来,嘶哑着嗓子喊道:“失火了!”“你说什么!”外祖母大叫一声,跳起身来,向大厅奔去。

“把圣像摘下来!给小孩子穿上衣裳!”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地号泣。我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外祖母头顶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冲向了大火熊熊的房屋,一边喊叫:“硫酸盐,昏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就在人们的惊愕当中,她浑身冒烟地钻了出来,抱着一桶硫酸盐。

她在院里东奔西跑,哪儿有事就到那里,所有的人都听她指挥,什么事也逃不过她的眼。

火被扑灭了。我刚想入睡,屋里又象失火一样忙乱起来,舅母娜塔莉亚要生孩子了。我从炕上爬下来,刚蹭到舅舅身边,他忽然抓住我的脚,用劲一拉,我摔倒在地板上。“混蛋”,我忍不住骂他。他跳起来,把我揪起来,咆哮道:“摔死你!”

我苏醒过来,知道娜塔莉亚舅母难产死了。我只觉有一块什么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和心中肿胀起来;我在这屋里所看到的,仿佛是冬季大街上的载重车队,慢慢的从我身上走过,把一切都压碎了……

交春的时候,舅舅们分家了:雅可甫留在城里,米哈伊尔搬到河对岸,外祖父又买了一所大宅子。整所宅子住满了房客,外祖父只留楼上一大间给自己住和接待客人,我和外祖母住在顶楼上。

外祖父对我有时也和善起来,虽然是他心情好的时候,打我也是越来越少了。他教我认字,甚至给我讲故事。但他讲的多是他过去的历史,跟外祖母讲的不一样。

但我们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天晚上,雅可甫舅舅来了,说米哈伊尔舅舅喝醉了,并说米哈伊儿舅舅声称要“把父亲的胡子拔掉,杀死他!”外祖父的脸扭得吓人,尖声吼道:“我知道是你灌醉了他,是你教他的!您想把家产全拿到手才甘心,是不是?”

米哈伊尔舅舅醉醺醺地来了。他进了街旁的一家酒馆。后来,是外祖母和雅可甫舅舅把他从酒馆里拖走的。

米哈伊尔舅舅常常一到晚上就来,甚至带上几个帮手,借酒发疯,拔掉果树,甚至捣毁浴室,外祖父痛苦不堪,面色发黑。

终于矛盾激化了。一次,舅舅持一根粗大的木棒来了。他在台阶上打门,在门后等他的是拿着大根子的外祖父和拿着尖头长棍子的两个房客。外祖母在一边央求着,但外祖父只是对房客说:“照胳脯和腿打,可不要打脑袋……”。

外祖母扑到门边的一个小窗上,叫舅舅快跑。但舅舅红着眼睛照着她的胳膊就是一木棒,外祖母倒下了。“哎呀,老婆子怎么了?”外祖父可怕地嚷叫一声。

门忽然开了,舅舅跳进漆黑的门洞里,但马上就象铲垃圾似的,从台阶上被甩了出来。

外祖母呻吟着。外祖父望着被绑起来的儿子,叹了口气,来到外祖母的床前。“他们要把咱们折磨死,老婆子!”“你把财产都给他们吧……”听得出,他们并不想把给我母亲的那份财产送给舅舅们。

他们谈了很久,外祖母的声音又低沉又可怜,外祖父却大吵大闹,怒气冲冲。

我很早就明白:外祖父有一个上帝,而外祖母另有一个上帝。

几乎每天早上,外祖母都能得到新的赞美的词句,热烈、感动、虔诚地祈祷着。她的祈祷从来都是赞美歌,都是诚恳而率真的颂扬。

她的上帝整天和她在一起,甚至对畜牲也提起上帝。我明白,一切生物--人、物、鸟、蜂、草,都很容易地,顺驯地服从她的上帝;上帝对人间的一切都是同样的慈善,同样的亲切。

一次,酒馆女主人骂外祖母,甚至向她扔胡萝卜。我瞅机会把酒店女主人关在地窖里进行报复。外祖母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作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

外祖父的祷词往往充满了痛苦与无奈。“熄灭我痛苦的火焰吧,我又穷又坏!”“我只对你独自一人犯罪--请你转过脸去不要看我的罪恶吧……”。他对我讲上帝无限力量的时候,总是首先强调这种力量的残酷,他说,人们犯了罪,就得淹死,再犯罪,就得烧死,他们的城市得毁灭;他说,上帝用饥饿与瘟疫惩罚人们,他永远是用宝剑统治人间,用皮鞭对付罪人。

外祖母的上帝是一切生物可爱的朋友。外祖父的上帝使我恐惧与敌视:他不爱任何人,用严厉的目光注视一切,他首先寻找和看见人的坏的、恶的、有罪的一面。

家里的人不要我到街上玩耍,因为街上的孩子老欺负我,更让我难过的是,老工人格里高里已完全瞎了,沿街乞讨。外祖父早已不雇人了。

外祖父把房子卖给酒馆的老板,另买了一所房子。周围住满了人,但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名叫“好事情”的房客。

他的房间几乎被箱子和书籍堆满了,到处是盛着各种颜色的液体的瓶子,一块块的钢铁,成条的铅。从早到晚,他全身涂满了不知什么颜料,头发蓬乱,笨手笨脚地,老在那里熔化铅,焊什么铜的小东西。这人玩的魔术使我好奇万分。

全宅的人都不喜欢这位好事情,认为他是药剂师、巫师和危险人物。但我却对他日益好奇。于是,有一天,我鼓足勇气扣开了他的房门。

从此,我就常与他在一起。院子中普普通通的东西,经他一两句话,就会变得特别有意义。院里跑来一只猫,在明亮的一潭水洼前停住,瞅着自己的影子,抬起自己的爪子,象是要打它,--好事情轻轻地说:“猫儿又骄傲又多疑……”金红色的大公鸡飞到篱笆上,站住,拍了拍翅膀,险些儿摔了下来,它给惹火了,伸长脖子,怒冲冲地咕噜起来。“这位将军好大的架子,但聪明可不怎么的……”有个孩子老欺负我,我打不过他,好事情听了我的遭遇,说:“这是小事情;这种力气算不得力气,真正的力气在于动作的快速;越快越有力--懂不懂?”他的话果然灵验,我果然打败了那个孩子,好事情的话是多么令人感到神奇啊!

很快我对好事情就发生了牢固的情感,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他都成为我不可缺少的人。

我到房客那儿去,渐渐被外祖父知道了。我每去一次,他就狠狠揍我一顿。后来,好事情终于被外祖父撵走了。

我和无数优秀人物中的第一个人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

小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象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他们尽自己所能做到的慷慨大量地丰富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是肮脏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识,就是蜜。

好事情走后,彼得伯伯和我挺要好。他喜欢说话,看来人倒善良而快乐,但他的眼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我们那条街上,搬来一位老爷,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每逢休息日,就坐在窗口用鸟枪射击狗、猫、鸡和乌鸦,对他不喜欢的行人也射击。

有一次,这位射手打进外祖父腿上几颗霰弹。外祖父气坏了。向法官递了状子,召集街上受害者和证人,但那位老爷忽然不见了。

每听到街上枪响,彼得伯伯就往街上跑。有时他逛半天也没结果,大约那个猎人不承认他是一个值得射击的野禽,过了不久,终于他被打中了。他走到我们面前,心满意足地说:“打着下襟了!”我有点怕,就问:“老爷会打死人吗?”“干吗不会?会。他们彼此也打死。”

他对我很亲热,跟我说话,比跟大人谈话和气些。他请大家吃果酱时,我的面包片上的果酱抹得特别厚。他也给我讲很多故事,但都奇怪地相似: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折磨人、斯负人、压迫人的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结识了奥甫先尼可夫上校院中的三个孩子。我们很友好,玩得也挺开心。但彼得伯伯认为他们是少爷,是毒蛇。这让我感到令人讨厌。那三个孩子在家里也挨打,他们也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

后来,我发现彼得伯伯忧郁呆痴病愈来愈犯得勤了。不再请人吃果子酱,他的脸干枯了,皱纹更深了,走起路来晃晃荡荡的,象病人似的。

一天,警察来了,来找彼得伯伯,但他已经不见了。几天后,彼得伯伯在我家后院中自杀了。

听外祖母的客人讲,彼得伯伯真正的姓名并不知道,他与一件案子有关。他与同伙很早以前就抢劫教堂。

我听了,仿佛觉得所有的人都变得短小,肥胖,可怕……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的母亲坐着马车来到了外祖父家。母亲穿一件宽大的又暖和又柔和的红衣服,一排黑色的大扣子从肩膀斜钉到下襟,我感到母亲漂亮、年轻,比谁都好。

母亲的到来改变了我野马般的生活,母亲开始教我“世俗体的”文字,又让我学着背诗。从此以后,我们俩彼此都烦恼起来。诗行中的字我经常念错,我心里知道怎么念,可一出口准走样。有时我是故意念错的,其实我很喜欢排列一些无意义的诗行,或者把这些诗行另换一个说法,这或许就是在小时候表现出的创作欲望,可这老惹母亲生气。在吊床上,我说给外祖母听时,她有时哈哈大笑,但通常总是责备我。

我觉得日子不好过,不仅仅是因为母亲教我的功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懂;更主要是母亲越来越愁眉不展,常常在花园的窗户旁长久地默默无语地坐着,并且整个人也变得不修边幅,也越来越爱生气。

我还看见,外祖父正在准备一件使外祖母、母亲害怕的事。有一天晚上,外祖父和母亲吵过之后,母亲又去房客家了。外祖父却把外祖母狠狠的揍了一顿,几根粗发针深深的扎进了她的头皮,我鼓足勇气给她拔出时,发针都被戳弯了。外祖母央求我别告诉母亲,我答应了,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外祖父的仇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报仇。顶楼的箱子里放着外祖父珍爱的十二张圣像,趁他不在意,我抓起几张跑到楼下,拿出剪刀,爬到吊床上动手剪圣人的头,我还未来得及剪第二张,外祖父来了,他准备狠狠揍我一顿时。母亲及时赶到,又从我口中得知外祖母被揍一事,外祖父因此感到很没面子。

为了阻止母亲与房客来往,外祖父把原来的房客撵走了。重新布置了房间,外祖父要请客。雅可甫舅舅也来了,还领来了一个独眼秃顶的钟表匠,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很丑并且古怪,可外祖父要把母亲嫁给他。在一个星期日的白天,钟表匠来了,外祖父强迫母亲去见他,母亲坚决不同意,并把外衣和裙子脱掉以示反抗,外祖父只好妥协了,外祖母很客气地把钟表匠送走了。母亲的抗婚获得了成功。

自从这事发生后,母亲立时坚强起来,腰杆挺直了,成了家中的主人。外祖父却变得不为人注意,他几乎不出门,老是坐在顶楼里读一本神秘的书,他和母亲说话比较温和了,发火也比较少了。

外祖父的箱子里放着许多珍贵的衣服和各种宝石项链,外祖父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母亲。母亲打扮的越来越漂亮了,她住在前屋的两个房间里,经常有客人出出进进,最常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彼得军官,另一个是耶甫盖尼,母亲后来和他给了婚。

热闹的圣诞节过后,母亲送我和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去上学。一个月后,萨沙开始逃学,把书包细心地埋在雪里。外祖父只得给我们雇了一个护送人。但萨沙终于跑掉了,他想去做强盗,因为继母、父亲,外祖父都不疼他。而我决定要做军官。

我出天花了,被放在后面的顶楼上,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我躺在那里听见家里越来越喧闹,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外祖母经常来看我,却不告诉我。

外祖母经常喝酒了,并且自动给我讲起我父亲的故事。

父亲九岁时成了孤儿,二十岁时已成为一个上好的细木匠,和我母亲偷偷相爱,私定终身。有一次,外祖母和母亲在花园里摘红莓,父亲越墙而过,来求婚。外祖母知道外祖父会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的,但又可怜这对年青人,决定让他们走,并约定一周后举行婚礼,当外祖父得知这件事并设法阻拦时,这对新人已站在了教堂的走廊上了。外祖父发誓从此不愿再见到父亲、母亲。

在我快要降生的时候,外祖父原谅了他们,父亲母亲搬来住在外祖父家。父亲是个活泼聪明的人,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两个舅舅非常仇恨父亲。在一天晚上,他们把父亲骗到一个冰窟里,差点要了父亲的命。第二年开春,父亲、母亲坐第一次通航的轮船走了。

夜里我睡不着的时候,臆造出一些悲惨的故事,父亲总是独自一人,手里拿着棍子向什么地方走去。后面跟着一只长毛狗。

母亲难得来看我,来了也是匆匆忙忙,在她身上有我不知道的新的变化。

有一天傍晚,我睡着了,当醒来时,我觉得两腿也苏醒了。我知道,我不久又可以走路了,这太好了。

母亲与马克辛莫夫结婚了。然后,他们就去莫斯科,把我留在外祖父家。

我与外祖父在花园里忙来忙去,外祖父休息的时候就对我说:“要学着能够独立工作,不要听别人摆布!要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地生活,可是要倔强的生活!谁的话都可以听,可是你以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秋天,外祖父把房子卖了,并和外祖母分了家。不久,母亲与后父回来了,说家里失火,烧得一无所有,外祖父闷了一会儿,忽然对后父大声地说:“有风声传到我耳朵眼里,阁下,并没闹过什么火灾,是你打牌输光了……”。

我跟母亲住在一起,开始变野了。我每一次上街准被街上的孩子打得遍体伤痕。--打架是我唯一喜爱的娱乐,成为癖好。母亲用皮带抽我,但惩罚更激怒了我,下一次,我和小孩子打得更狂热,--母亲把我惩罚得也更利害。在我的心中常常地爆发那种对一切都怨恨的带炭气味的青色火苗,那股沉重的不满的感情,那种在这灰色的死气沉沉的无聊气氛中孤独的感觉,死灰似的在心中冒烟。

后父对我很严厉,不理睬我母亲,而且愈来愈常常和母亲吵架。

我已经上学了,一切都令我反感,只是后来的一个主教让我感到很亲切,很快乐。为了买童话书,我拿了家里的一卢布。虽然我并不想隐瞒拿钱,但还是被母亲打了一顿。学校的学生说我是小偷,于是,我不想再到学校去了。

一次,父亲打我母亲。他用腿踢她的胸口。争吵中,我知道父亲不知到什么女人家去了。我拿起一把刀子,向后父的腰全力刺去。母亲见了,惊叫一声,把后父推开了,仅刺伤了他的一点皮肉。他按着腰跑了。

后来,我对母亲说,我杀死后父,也杀死自己。我想,我会做到这一点的,不管怎样,我会试着这样做的。直到现在我还看见那只下贱的长腿,在空中来回摇摆,用脚尖踢女人的胸口。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外祖父和外祖母完全各过各的,样样都是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买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个人的,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

看着外祖父的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我就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捡破烂,到木材厂偷劈柴和木板,在这个村里,偷窃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饱半饥的小市民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

后父被解雇了,不知去向。母亲沉默而干瘦,小弟弟生病,身体弱得连大声哭都不能。

母亲越来越瘦。她那细长的身子,活象一棵折光了枝子的枞树。她完全变成哑巴了。有时,整整一天都是沉默地躺在角落里,渐渐地死去。她正在死去——这我当然是感觉到的,也是知道的。

母亲是在八月里一个星期五中午时分死的,后父刚回来,他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事情,外祖母和小弟弟已搬到他那里。

当人们向母亲的棺材撒干沙土的时候,外祖母象瞎子似的向乱坟堆走去,她碰到十字架上 ,磕破了脸……

埋了母亲几天后.外祖父对我说:“ 喂,听我说,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

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

争吵的开端往往是抱怨。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对伴侣的言语或行为感到不满,从而抱怨。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老公下班回家后,直接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这时候妻子开始了抱怨:

妻子:你能不能把衣服放好,回头又要我收拾。

老公:感觉受到了指责,也很不开心:我放这儿碍着你了吗,我又没让你收拾。

妻子:我不收拾谁收拾,指望你,我指望得上吗!

老公:你指望不上我,是谁在养这个家,我每天辛苦工作,回到家还要被你指来喝去。

妻子:你要是对这个家不满意,你看哪个家你喜欢,你就去!……

显然,最开始妻子并没有想要争吵,她想要的只是老公可以看到她的辛苦,配合她一起维持家的整洁。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带有情绪,最后制造出了一场争吵。那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当我们对伴侣的言语或行为感到不舒服时,心平气和地对对方说出我们的想法。当我们听到伴侣的抱怨时,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个停顿的时间,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和对方对话。

第二种情况也很常见,两个人都没错,是第三方的错,但最后,吵成了两个人的错。

陈铭在《奇葩说》中举过一个自己的例子:妻子下班回家,一开门,突然大声说:“陈铭,你给我过来!”“你的鞋东一只、西一只,还要这样摆,你觉得这样可爱吗,你为什么要这么摆!”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夫妻常见的做法是,感觉对方莫名其妙,没事找茬。最后两个人陷入争吵,老婆觉得老公不体贴,老公觉得老婆一天就跟吃了枪药一样。

但陈铭的做法是,把鞋踢开,对老婆说:“不要管它,老婆,今天谁又惹你生气了,告诉我。”紧接着,老婆会讲,今天怎么怎么,当时那个谁谁谁怎样怎样。他再说:“你看,太过分了,明天我就去找到他,让他给你道歉。”

很多时候,伴侣的抱怨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手段,他们需要的,只是倾听,不是解决方案,更不是指责。如果你听到伴侣在抱怨和你没有关系的事情时,要意识到,他们是想要在你这儿寻求一些安慰。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你也不需要为伴侣的情绪负责,但作为伴侣,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给的,不止是无所谓、讲道理,还可以是一个拥抱。

很多人都不知道,两个人在吵架时,到底在吵什么。

夫妻、情侣吵架,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我要证明我是对的。仔细回顾你的吵架生涯,尤其是女性,你会发现,和伴侣吵架,即便你想对方听你的话,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也不是因为“我是对的”,而是“我希望你在乎我、爱我”。那当我们知道这一点后,我们就不必那么固执地和伴侣吵架了,我们拥有另一种选择权——直接向对方表达我们的在乎、我们的爱。

文学大师林语堂就很懂得和妻子相处,关于夫妻之间的争吵,他的方法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适当地示弱,和妻子互动。林语堂不擅长家务,每次洗碗,总会失手打碎碗碟。妻子看到就很火大,正准备发火时,林语堂就会轻轻地捏捏妻子的鼻子示好。妻子对自己的鼻子很满意,最喜欢听别人赞美自己的鼻子。于是,林语堂这一个小动作,就熄灭了她的心头火。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时间越久,越难以分清谁错的比较多,谁付出的比较多。慢慢地,我们从两条原本没有交集的绳子,变成了紧密缠绕的麻绳。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产生矛盾,我们发生争吵,甚至,产生过离开对方的念头。但在内心深处,我们依旧渴望在一起。这时候,我们不会轻易用争吵或其他形式去消耗我们的情感。即便偶尔发生争吵,也不会吵散。因为我们知道,最重要的是我们相爱这件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81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