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苏州的历史情况以及苏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谁知道苏州的历史情况以及苏州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第1张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吴王阂闾命伍子胥建水陆八座城门,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东方水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譬如:孙武——春秋吴国军事思想家;陆逊——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张旭——中国唐代书法家;张籍——中国唐代诗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诗人;蒯祥——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唐寅——画家、文学家;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徐祯卿——明代文学家;柳亚子——中国近代诗人;陆文夫 ——作家;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从轨交1号线东环站出来,在不远处的丁字路口左转进前庄巷,南行不到一公里,再左拐进一条叫莫邪路后继续南行数百米,便看到徐家桥,至此,便进入了古城区的葑门横街。

关于横街的来历,没有什么稀罕之处,横着的一条街,许多地方都有这个街名。但葑门的来历是有出处的,最初因封禺山遂取名“封门”,而且周围水塘多,农民常常摇着小船到葑门塘,将自己的鸡鸭、鱼虾、大米、茭白等等到横街交易。葑字,古汉语中解释为"菲"是一种菜名,另指菰根即茭白,于是把街名改为了“葑门”。

50年代的时候,城门拆除。80年代改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街上绝大部分建筑仍保留清末明初枕河人家的风格,如今,前街后河、河街并行,保持了这么多年的繁华露天集市,逐渐成了葑门老街的特色,成为苏州老城区四大著名菜场之一,市井气息浓厚,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苏州土著生活。

葑门横街是苏州街巷多条称名横街而唯一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从东向西街长690米,宽5米,与江南许多家家共枕河的小镇无异,但足够诠释苏州人的市井文化。

走进横街,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街道,街两旁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百年老店显露着金色牌匾,醒目的商家幌子,延续着古老的商业氛围。

整条街上没有风雅怀旧的风景和名人故居,商铺里也找不到代表苏州著名的特产丝绸、手工艺术品双面绣,更没舶来品和各大名牌产品。有的是寻常人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商品也包罗万象,样式繁多,一句话概括,就是小到针线大到缸甏一应俱全。

几乎家家门面上挂着匾牌,上书店名,黑底金字,中规中矩,也非书法大家的杰作,店名可称百花齐放,彰显出市井味中的文化味。

两边都是摆满了摊子,供行人走路的空间不宽裕,要是遇到两个胖一点的人,手里提着东西相对而行,需要稍微侧身让道的。想象古时候的横街,不要说马车、牛车,就是牵着一头小毛驴,也很难通过这窄窄的街道。现在,偶尔会有几辆自行车、电瓶车骑过去,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只能蜗行。

店铺木楼很有些年代了,被时间的风雨侵蚀,写尽了岁月沧桑,或者曾经遭受过认为损坏的雕梁画栋,证明着它们曾经的辉煌。房顶上的片瓦越发的深黑,沉着而稳重,在阳光下宠辱不惊的样子。或许,其中的某一块就经历过唐宋的风雨,就见证过明清的变迁。

横街只是一个集市,一个加强版的农村集市。苏州无论它怎样时尚,怎样现代,其实构成它生命三原色、原生态的,还是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市井气、烟火味、草根性,那里才流淌着真正的、真实的生活。

第一次去葑门横街的人,都会觉得很乱,又很拥挤,等一圈走下来,这种印象会改观。葑门横街并不完全是一个人潮如织的菜场,或者吵闹或者安静,完全有规律,一切亳无违和感。

葑门横街,与城中的农贸市场并无太多不同,就是时鲜多一点,鱼虾多一点,价格略便宜一点。进了横街,尝鲜绝对不用愁,不仅鲜,还有"老",比如:老菱、老鹅、老鳖,还有老汁豆腐干。苏州的时、鲜、嫩尽显,大都市的物流便捷使之锦上添花。

各类蔬菜一应俱有,甚至还能买到各种蔬果秧苗。苏州人对吃蔬菜也是特有讲究的,爱吃时令蔬菜,什么季节吃什么菜特别有讲究,比如立夏吃三鲜,即:青蚕豆、青蒜苗、米叶青苋菜。苏州人反季蔬菜很少吃,而且蔬菜只喜欢买本地产的,像青菜就只吃近郊农民种的,蚕豆又爱吃吴江青,四季豆要吃露天种的四季豆,如果是外地菜统称客菜,老苏州是一般不会买回家的。

杂货补也算是横街一个亮点,什么线头线脑锅碗瓢盆,各种家用杂货样样俱备。各种南北干货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在横街,从头到尾,看到的就是一个个固定或流动的摊贩。听口音,常年摆摊设点的,多是外地人。本地周边的菜农大多临时挑着担子来卖蔬菜,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里面整齐地码放着青菜、萝卜等最普通的菜蔬。老人们多是席地而坐,衣着完全是下地干农活的模样,有几位老太还戴着土布的蓝花头巾,慈眉善目。和固定的摊点比,他们是游击队,蔬菜新鲜,本小利薄。

说到吃肉,不能不说苏州人最爱吃的三块肉,青明季节的酱汁肉,办喜事的樱桃四喜肉,到了夏季的荷叶粉蒸肉以及走油肉和油氽五香小肉。什么季节吃什么肉,老苏州人有独到之处的绝不会混吃。

水产品,河湖江海也样样都有,同样苏州人吃水产品也有讲究的,如清明前吃螺丝,菜花季节吃甲鱼,小暑时节吃鳝鱼等等。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横街的点心店随处可见,铺子里氤氲着热气,袅袅向空中飘去,各种美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横街入口处的杨裕兴主打苏式面和各式点心,刚出锅的一批生煎馒头,不一会儿就卖光了。赵天禄的油汆团子堪称一绝,炸得金黄的糯米团子,香味沁脾。张记大饼店的大饼油条,则是许多人早饭的标配。余暨大饼店在横街开了好多年了,来这里买大饼油条的多是周边的老顾客。大名鼎鼎的黄富兴糕团,门口排起了长龙。

远望街巷的尽头是即将升起的朝阳,在太阳升起的刹那,温暖的光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几家酒铺,门前、室内整齐摆放的几十个泥封坛口的大肚子酒坛上,都用红纸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坛中一定是贮满了佳酿,贮满了岁月的芳香。

椿沁园茶楼是横街唯独保留下来的一座平民化的茶馆,早在清道光年间为椿沁园书场,自对横街改造后再次启用改为现今的茶楼。来喝茶的大多为平常百姓老茶客居多,茶客们上到美国总统大选下到鸡毛蒜皮无一不聊,若是生客,偶尔去光顾茶楼喝茶,老茶客会用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你,视你像外国人。

每天清晨开始小商小贩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和来这里的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一直可持续到傍晚。人们调侃说走进横街就如同过年,穿流不息的人群有时可以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

本地人的吴语软侬,异乡人的南腔北调,混杂在一起,形成奇妙的江南版的交响乐。有看上去闲散、慵懒的家庭主妇,穿着高跟鞋,走在凹凹凸凸、平平仄仄的石板路上,“咚咚咚”有声。这些音响,才是最契合庸常生活、百姓人家的地方。

生活的滋味有千百种,一条短短的葑门横街,浓缩了人间百味,也展示着姑苏城的风土人情。

文字之光专题 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 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 韩涵微语 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其实不是苏州人不坐地铁,只是部分所谓的苏州“土著”不坐地铁。表面上看是因为地铁没有苏州话报站,所以这些土著抵制地铁。其实是小市民的狭隘思维在作怪,一部分土著苏州认为外地人抢了苏州的地盘,抢了苏州人的工作,破坏了苏州的环境和文化。这种思想是非常落后的,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早已经不是封闭的了,北京,上海,广州,再放眼世界,伦敦,纽约等等任何一个一流的城市都是开放而包容的。苏州土著抵制地铁的事情只能说明他们狭隘的地域思想和对自己的充分不自信。你坐或者不坐,地铁都在那里,你坐或者不坐,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历史的滚滚大潮淹没。说来可笑,飞机,火车,轮船都是普通话,难道土著们要在家憋死吗?

在苏州所谓的“苏北人”,不仅仅是指江苏省在长江以北的人,而且还包括安徽省的人,因为他们的口音差不多,被统称苏北人。在苏州古城区有大量的苏北人,一方面有 历史 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现在苏州发展的需要而形成。

历史 的原因除了当时朱元璋把大量的苏州人强制移民到苏北去充实因连年战争而荒芜的土地外(注意:是苏州人往苏北去),主要是大运河的联通有关。由于船运方便快捷又便宜,苏北到苏南的大量物资的交易往来,都要通过苏州。特别是苏北大量产盐,都是到苏州再批发转卖。在明、清时期,盐是政府专卖的,当时苏州府就有发经营盐业“许可证”的“公署”。经营盐业的商铺和仓库就在沿着苏州运河段的南浩街一带。因此大量的苏北人因经商需要,住在了苏州,甚至成为了老苏州的名人。苏州有名的“名门望族”,很多都是这样的。例如:苏州出了有名的“祖孙状元”、“三朝帝师”潘世恩的潘家;藏书画有名的过云楼和怡园主人顾文斌的顾家;汪家等等基本上都是如此(他们都是盐商)。总之,其路径都是:由于经商发家——由安徽迁苏成为苏州人——小辈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从仕当官。

另外,苏北地区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经常遭受淮河泛滥成灾的苦难,遇到大灾就会有大量的农民逃难到苏南、上海一带,以前打工找工作很难,只能做苦力活,例如当搬运工、踩三轮车等。解放以后,生活好了,就留在了江南(包括苏州)。上海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做苦力的苏北人,蔑称他们为“江北猪猡”,但在苏州就不会这样说了,因为他们很多人的祖宗就是苏北人(实际上上海人也是如此)!

从现在来说,大家应该都知道,苏州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非常快。现在不论是GTP还是上缴的国税,都是名列北上广深后的第一名。因此需要大量的各种人才引进,不仅苏北人大量来苏打工,各地的人也大量来苏打工。因此,苏州不仅是苏北人的乐园,也是全国各地人的打工乐园。

因为苏北人真的厉害,虽然据说他们也怕东北人和徐州人……

1949年4月27日,随着苏州解放,南下干部大都是苏北人,于是,辣死里麻麻的口音就不绝于耳……

苏州的外来人口人数已经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几乎每个区域都是流动人口占比较多,苏州已成为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大移民城市。

苏州古城区限制开发,老破小房源较多,街巷房屋基础配套设施欠缺,街巷房价和租价相对较低,较受外来人口欢迎,古城区老房子中住的除外来人口,还有不少是本地老年人,本地年轻人结婚后大都搬离老房子到园区或新区的电梯房、大平层去住了,所以老城区的外来人口比例较高不足为怪,也说明苏州是一个包容性较高的城市。

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年的悠久 历史 ,苏州在 历史 上是非常繁荣昌盛的,太平天国起义前苏州的商业店铺一直延伸到寒山寺可以讲富甲天下。当时的上海还是一个刚刚从小渔村发展起的城市,由于太平天国把苏州的富裕人家赶尽杀绝把所有的商铺都烧了,富裕人家纷纷逃难到上海成就上海的繁荣。苏北人有很多原籍就是苏州人,明朱元璋迁移人口有许多苏州人迁移到苏北,他们回到苏州当然是天堂了。

唉,苏北连云港灌南县,基本上都是苏州阊门人的后裔,朱元璋赶红蝇,把苏州阊门人赶到灌南那里,因为以前苏北人少地多,政治规划 ,当时的人谁愿意去呢,所以都是被绳子拴着走到现在的灌南的,到了灌南插草为界,各自生活,繁衍至今,成了彻底的苏北人,所以说网上数几百年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哪里人,别现在当了苏州人就觉得看不起外地人,走三步笑两步而已。

昏说乱话,你是在苏州公安局户籍科的吗,古城区人籍贯是哪里的你都知道?古城区最多的是吴县人,其次是周围各县市,古城没拆迁前,苏北人只在几个江北窟聚集,还有苏州现在外地人多于本地人,其中苏北人又占很大一部分,所以走访遇到苏北人不奇怪

首先楼主说这种话,个人感情色彩太重,苏州市一线城市,能够接纳更多来自全国各地外来人员!

鹅鹅鹅!说得太远了!说现在。

我以为,苏州现在的有钱人都住苏州新区(河西)和苏新工业园,城东。老城里是老人,出现大量老旧空房,就出租给外地人,而他们是做小生意的。加上苏州人本来就看不起江(苏)北人,所以一听不太好听的口音都认为是江北人。苏州人一般讲江北人而不太讲苏北人,但上海人首选是苏北人。

上海人就是瞎七搭八、上海人的成分最大的就是苏北地区、以及苏南和浙江的,还有少部分山东人和上海本地周边的土著融合成为上海人、苏州土著和是江浙沪和安徽等地融合成为的现在的苏州人,这有什么稀奇的,战乱年代和现在改革开放都是人口流动的必然

应该更准确的描述为外地的老年人居多,其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解释的是,第一,一些外地来苏发展比较好的中青年立足后把父母接了过来照顾,因为市中心房子普遍比较小且医疗,买菜等出行非常适合老年人。第二,一部分早期来苏做环卫或小生意的外地人渐渐老去然后就选择定居出现最方便的市区(开车除外)最后,我想说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哪里都可以觉得是天堂,苏州和苏北因为地域接近等客观原因所以人员流动频密属正常情况,欢迎来苏 旅游 和生活

车前子,一个苏州文人,爱苏州爱到为此写了几百万字,但他说:“我一写苏州,我就会心态失衡语无伦次。要说不爱,有点困难;要说爱,也不那么容易。”

因为苏州只是苏州,不是姑苏。城市化让它染了病,古城的味道被洗刷、冲淡、甚至抹平。

也许外地人来到看,依然粉墙黛瓦,依然低头见河,可对于生长于此的苏州人而言,多是无可奈何却又痛心疾首,只好道:“赔我一个苏州!”

赔我一个苏州,赔我一个姑苏城!

“苏州没有了小巷,就像人脸没有了五官。”现在的苏州,五官残缺不全。

小巷越来越少,像一座被拔掉竹子的竹园,七零八落。虽建成条条大路,却失去了2500年古城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美妙。

赔我一个苏州,就要赔我一道苏州小巷!

它是长长的,窄窄的深巷子。只在路两头安排路灯,却让人看得见,错落伸出的杆子慢慢长出的青苔,好似可以爬进电灯泡。

它是青石板路,让人听得清,一排排鹅卵石,一声声嗒嗒的脚步。巷陌深处,三两小孩撑着伞,踏着靴,踩着水洼跑跑跳跳,一如旧时当年。

它还是一首古老的诗。也许旧得让初来的人感到失落,可漫步其中却生一种奇特的体验。一级级台阶,一座座门庭,门都关闭着,让你去猜想,里头什么样,可住过什么人,有过什么事?

“想得再奇也不要紧,2500年的时间,什么事情没发生过?”大儒大将的秘密,稚子孩童的欢声,风月八卦,亦或者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

世界上繁华的城市很多,喧闹的街道熙来攘往,苏州的美绝不是流水游龙的街市,而是巷子的安静。它让外来的人,浮想联翩,恍恍惚惚,跌入旧时姑苏。

它让继续生活于此的人们,把日子过得很轻,又很长。

苏州小巷,它的名字应叫姑苏。小巷不老,陪君一生到老。

不知哪一年,苏州人家的墙壁,突然就被一道道刷新了。远看似乎也有粉墙之妙,然而在一个老苏州人看来,粉墙的美感,被解读得过于粗暴。

车前子在《苏州慢》提到,苏州色“是有点粉,有点软,还到不了极致。”白却不要太白,更有不同的白。

所以寻找粉墙,就变成了一件诗意的事。

呷一口阿婆茶,乘一艘摇橹船,沿着水街晃荡向前。触目是柳影粉墙,像把梨子皮削掉的白色,又有长长的柳枝,温柔地遮住视线,望得到边,却又那样深深远远,撩得人心痒痒。

迎面是灼灼阳光下的粉墙,却并不扑鼻逼人,它的上头被黛瓦不露声色地一压,那白就瞬间内敛起来。恍如不知何时风起,不知何处梨花吹来,白墙粉头,清清透透,最爱是梨花白苏州。

那些住着人家的粉墙,是苏州人清晨饭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浆白色,是寻常生活里的那一碗糯米粥白,记录着苏州人家从岁月里一路走来的印记,又悠悠地把它伸向远方。

图|蒽子

白,是苏州色;粉墙,是苏州意。虽然只有白一种色,却一点都不单调。

只是太遗憾,现代人总是太懒,懒得走,懒得看,懒得钻研,导致把墙面刷得白而扑鼻,白墙粉头没有了,水影花光淡漠了,如诗如梦的姑苏远去了。

如果苏州风月太薄,就不够留得住人。苏州色,何必太新,有人家,有花影,有烟火,美才厚实。

赔我一抹姑苏色吧,让我走到风月里去。

字典解释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如果真正了解,便会觉得这种误读有些无情。

所谓园林,建筑学家童隽先生说,应该称之为“园”。“口”是围墙;“土”是亭台楼阁;居中的“口”是池塘;剩下的笔画,如石如树,如声如色,如烟如火。

一座园林远非只是个花园、树木园、休息地,而是有人家,有生活。

所幸名园之外,仍有艺圃。从城市苏州,来到老城一个叫文衙弄的深深窄窄巷子里,粉墙有些许掉皮,老木门或紧闭或半掩虚开,前路中间躺一只懒猫晒太阳。

图2|另存为saveas

触摸到此,突然之间,某个墙上露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箭头,和“艺圃”二字时,就到了。

生活于此的苏州人,会办一张园林卡,随意进出。春有流水,夏生蔷薇,秋闻桂香,别的园林有的假山假石,它一点也不少,但老苏州人意不在景,而在于“坐活”。

艺圃很小,只有拙政园的1/13,逛个遍,不过二三十分钟。他们只是要煮水喝茶,一道一道能从清晨到日暮,逗留的时间就像舞台上的水袖,悠长又悠长!

图|别梦寒

而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即使不了解,那大段大段软糯的苏州语,也一定让你瞬息走进苏州人最真实的生活。

一位作家说,如今大多城市,虽璀璨,但没有一个地方是你可以和三五好友坐在星空下,傍着春风吃饭饮酒、唱歌谈心、痴迷逗留的。

“一切为观光客设计的,不是为了让本地人在那儿生活、流连、生根。”如今之苏州名园,也被简单划分等级,成了看人头的地方。

赔我一座姑苏园,让我住进苏州人家里,流连不止,念念不忘!

图|黑夜微光

苏州的慢,可以说最初是由一场梅雨赋予的。不知是谁曾说过:“梅雨成全着江南人,为让他们闲散一点,不要老是忙忙碌碌,光想挣钱。”

最江南的苏州人,从骨子里就不认同心急火燎地过活,也没有野火燎原的心。最好的日子,就是春天在水街上游游船,听一段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三笑》弹词。

继而闭目养神,适意得好似在棉絮上舒卷,从而生出感慨,人生急忙个啥呢,哪里有慢悠悠兴哉哉的好呱!

1|OneDayFoto

2|哎呦喂喂喂

就像苏绣讲究的慢工出细活,生活慢慢来才能过得精微。他们吃鱼,是按月来的,正月的塘鲤鱼,二月的鳜鱼,三月的甲鱼,四月的鲥鱼还在这个月里,就不必着急下个月的生活。

他们把喝茶叫吃茶,去茶馆叫“孵茶馆。”好一个孵字,把日子慢慢坐暖,坐到春深,坐到夏长,坐得岁月变老,乃至于什么也没孵出也不打紧。为的就是不知魏晋,舒服地消磨时光。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苏州慢。

不要老是忙忙碌碌,光想挣钱。也可以慢吃,慢听,孵生活,慢到“年纪一点点添上去,火气一点点降下来,茶一点点淡下去,时间—点点流过去。”

赔我一个苏州吧,赔我旧时岁月的声声慢。

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中说,他爱去苏州,爱去逛门紧闭、人寥寥的巷陌。但又很担心,“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涌出来几个人:若是长髯老者,我会既满意又悲凉;若是时髦青年,我会既高兴又不无遗憾。”

若是走出几个长髯老者,满意于符合它的2500年古城的气质,又会悲叹后继会无人。若是走出几个时髦青年,高兴于文化得以传承,又遗憾历史是否会被遗弃。

我愿无论走出来是谁,这里可以有摩天高楼,但不要取代粉墙黛瓦;可以有条条大路,但不要舍弃寻巷陌;可以有南腔北调,但不要放弃吴侬软语。

赔我一个苏州!这个赔,人们欠苏州的债。愿有一天,如白居易所言:“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与姑苏,早晚复相逢。

资料:

《白发苏州》 作者:余秋雨

《苏州慢》 作者:车前子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孙策留给孙权的是一笔丰厚的资产,但平静的浪涛下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掌舵人稍有不慎,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从孙策对张昭的遗言中可以看出他的忧心忡忡。

孙权接手时有六个郡

我们一般知道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托孤时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治好这个国家。如果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才能不行,你就取代他吧。

这既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可以理解成是试探和警告。但这种内涵丰富的遗言,版权并不属于刘备,是复制了孙策的话。

孙策临死之前,叫来弟弟孙权,给他佩上印绶,把张昭召到身边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如果孙权能力不行,你就取代他吧。如果事情不顺利,你就从容地归顺曹操主持的朝廷,不要有什么顾虑。

这说明孙策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孙权能不能稳住江东也没有把握,隐含一点点的悲观。后来曹操大举进攻南方,张昭主张投降,与这句遗言有一定的关系。

孙权接手的时候共有六个郡,除丹阳郡外,分别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吴郡(今苏州一带)、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庐江(今安徽合肥一带)、庐陵(今江西吉安一带),庐陵郡是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来的,都属于扬州,大致相当于现在苏南、浙江、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扬州只剩九江郡(大致为今安徽、河南南部等地区)在曹操手中。孙权才19岁,相当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但由于有两个得力助手,那就是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江东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苏州当时很不安全

既然局势稳定,政权中心放在哪里呢可惜的是,孙权并没有看中秣陵,而是选在了吴郡,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呆就是8年。为什么会选中苏州呢并不是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孙权要在这里寻欢作乐。而是因为战略上的考虑。孙权要和平、团结和稳定,但敌对势力依然很多,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北方大乱,南方同样不太平。纵观孙权定都的原因,基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打仗的需要。

当时的苏州不像现在是温柔富贵乡,而是极不安全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山越人很多。山越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后人,部落很多,后来泛指居住在山地的越族人。没有建成统一的政权,散落在江南,随着 生活的地盘越来越大,他们像美国的土著人一样,被赶到了山里或者森林里居住。

在中学课文里有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写道: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有良田美池,鸡犬相闻,住在里面的人怡然自乐。他们说先世的时候避秦时乱,率家人来到这个绝境。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个人间仙境。

但这只存在于文人的想像中,现实中并没有桃花源。

苏州好玩的地方如下:

1狮子森林。 狮子林的假山群是这里最大的景点之一。除了参观洞穴的乐趣,你还可以欣赏周围的奇峰怪石。狮子林始建于元代,原为禅寺后花园,后被购买为私宅。 这座园林深受清朝乾隆皇帝的喜爱。他一定是在六次游历江南之后来到这里的。他还说假山里有500只石狮子。 公园里至今还有乾隆赐的匾额,他甚至还临摹了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林。

2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最著名、最大的园林。很多来苏州的朋友基本都会来这里逛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中的风景自然可能更多。花园里的每一扇窗,每一个亭子,似乎都是为了衬托旁边的花草树木而设计的。总的来说,看起来刚刚好,值得一看。

3周庄 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处。古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而海外的报纸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4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 镇上有许多明清时期修建的园林、寺庙、宅邸和名人故居。15条呈“川”字形的河流将古镇分割成7个小岛,49座古桥将它们连成一体。

5吴忠太湖旅游区 吴忠太湖旅游区紧邻太湖,涵盖东山景区、圆顶山景区、望山等景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景点美,资源丰富;景区历史悠久,人山人海。

本文作者:mbcyj

前言:

楼主土生土长的苏州乡挖(乡下)糙汉子,都说宁听苏州人相骂,不听XX人讲话,说的就是苏州的吴侬软语。楼主的苏州话跟吴侬软语完全不搭界,东北同事说楼主的苏州话跟她家乡话听起来差不多,楼主说话跟一东北汉子完全一样,就差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这种东北话普通话了。

正宗的苏州菜很少有辣的,楼主小时候的菜都是偏甜偏淡,可以这么说吧,纯正老发头的苏州菜,是很不能适应现代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苏州观前街以前的苏帮菜一条街太监弄里的老苏州菜馆倒掉了很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州现在几家著名的苏帮菜酒楼里菜基本都是改良过的,仅仅有几道著名的菜像响油鳝糊和虾仁这类的保留了以前的味道,但是糖也比以前减少了很多,其他大部分菜都为了适应现在苏州大半的外来人口和来苏州 旅游 的游客而进行了改良,所以本文推荐的餐馆没有苏帮菜馆。现在苏州人的嘴也被川菜,湖南菜等外来菜系融合了,对于传统的苏州菜接受度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苏州,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说它小,因为所有著名的景点都在护城河之内,说它大,因为现在的苏州的景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护城河之内。如果你来苏州旅行,除了护城河里苏州里的拙政园,虎丘,山塘街,平江路这些游客必打卡的景点。绕城高速之外的大城之内是否有值得打卡观光的地方?这篇文章楼主将以一个本地人的身份介绍一些比较偏远的景点,所以这篇文章里没有市区的景点。

西山金庭:

金庭镇原来叫做做西山,老发头去西山要坐船,交通非常不便,1994年太湖大桥建成后现在西山泛指是被三座桥连起来的三个小岛,金庭镇特指最后一座小岛,岛上有两个景点,一个叫做林屋洞,另外一个叫做石公山,后来又新建了个缥缈峰,楼主没去过。。。

导航将目的地设置为西山林屋洞,从转至苏州绕城高速西山出口,沿着太湖大道,经过太湖大桥,到达金庭镇后继续行驶大约5分钟即可到达,门口有停车场。

林屋洞位于吴中区金庭镇东部林屋山下,为一石灰岩溶洞,是由太湖水冲积而成,深数百米。 传说大禹治水时曾驻此。因幽邃奇绝,号称“天下第九洞天”,它类似于桂林的银子岩,不同于桂林的银子岩壮丽,这个洞穴有着江南女子婉约,从洞口到出口,全部走完只需20到30分钟即可。洞内跟银子岩一样,怪石林立,又潮又湿。。。。。。

林屋洞入口

林屋洞

出了洞口,有两个选择,一个,出口,选择此选项,你将会失去一个登山观梅海的机会,不推荐。强烈建议选择第二个选项登山,山上有个道观,小道引入,有坑钱的算命,也有把道教将军叫做菩萨的业务能力极差的实习道士给你解签。一定要避雷。道观不是上山的重点,上山的重点是可以从山上看到太湖和山下的梅海。这个梅海是后来栽种的,听说是从香雪海移栽了不少。

山上的道观

山上看的太湖,拍这照片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有点阴

下山后,可以前往石公山,石公山位于金庭镇的最里处,其实就是一个有山的公园,门票50,说实话,我觉得不是很值,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山丘,登山山顶可以看见太湖,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楼主也好久没去石公山了。因此这里推荐另外一条线路通过太湖大道,前往光福香雪海。

从林屋洞出来,返程,沿着太湖大道,经过隧道后,会看见太湖大道的景观路,两侧有蓝色的自行车道,左侧是太湖,沿着这条路开,在这条路上有一些景观点,景观点有一些很苏州的亭子,这里拍摄人像的效果不亚于园林(图?没有,妹子没授权),特别是天晴的时候,楼主没事也喜欢到这里来飞无人机。

出西山岛的太湖大道,蓝色的自行车道

太湖大道上的观景亭看太湖

你在寻找吃饭的地方,一碗苏式面条差不多可以解决你的午饭问题,在去香雪海的路上,稍微绕一点点小路,有一家面馆叫做太湖十八浇,如果没有本地土著或者你很巧在太湖大道上打开了某点评软件带领,很难找到。店面不大。生意却是异常的好,这里是才是苏州本地人来吃苏州面条的地方,以前主打的是夜宵,有晚上打完了牌特地从苏州开30公里路就为了这一口面条的食客,现在中午就开始营业了,直到深夜。当然苏州市井本地口味警告,汤头略甜,浇头略甜,不喜好甜食的谨慎点,或者放辣酱。

所谓的“十八浇”

一碗浇头盖住了的十八浇面

注意, 这家店在市区有同名的店面,但是两家店毫无关系。市区那家已经是改良过后的苏式面了。

这家店开在太湖边,因此店里的鱼头非常新鲜,店门外的停车场边就是太湖渔船,休渔期这里停满了船,航拍胜地。

这家店是由太湖渔民开的,店里的老阿姨有可能听不懂普通话,但是面和浇头绝对是最最地道的苏州味道,苏州人管盖在面上的菜叫做浇头,这家店店名叫十八浇,实际远远不止,阿姨拿盛着面的碗点菜,把你点的浇头放在面上,吃的时候拌一下,不夸张的说,市里那几个什么振兴都要甘拜下风。当然,还是老问题,本地口味警告,偏甜,对于喜欢吃辣吃辣的或者不喜欢吃甜的人来说,这个面很有可能不合口味。但是确实是楼主小时候的味道。

吃完了面,如果你喜欢徒步,附近有著名的光福七尖线路如下:

香雪海——邓尉山——玄墓山——圣恩寺——米堆山——坎上村——西湾村长山——潭山——石嵝——坟山——南山石壁——潭西村——西碛山——铜井山——香雪海,全程约为20公里

光福七尖

很遗憾,楼主从来没有走完过这段路。

香雪海,传说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梅花园里便便了下,便完后闻不到臭味,觉得很神奇(也可能见识少)于是赐名香雪海。这个地方可以游玩的地方就两个,一个是梅花山,(门票38元),一个是山脚下的司徒庙(门票好像是25元),进入香雪海,就是万亩梅花园,半山腰上有梅花亭,山顶有好吧,我编不下去了,香雪海其实就是一个小众但是每年2,3月份大量本地人和周边城市的人开车来打卡的景点,2000年后的重新修建一新后圈起来卖门票了,楼主小时候梅花真的是一片片,跟日本的樱花一样。你要问我值不值,我会说来了就看一下吧,门票不贵,就当逛公园了。

顺带一,回苏州市区的路上,会路过一个叫做光福的小镇,如果你们想看未开发过的古镇,请导航到光福,相信看完后你不会在喜欢这类没有开发过的江南小镇了。

返回市区,建议酒店定在泛太平洋,原吴宫喜来登,苏州第一个五星级酒店,与盘门景区无缝衔接,凭酒店房卡可以直接进去,唯一的缺点是附近吃的比较少,到苏州市中心观前街比较远,忽略这一点,这个酒店应该是比较值得一住,酒店的装修是老的苏州风格。虽然不如金鸡湖畔的凯悦之类的,但是还是很有 历史 底蕴的一座酒店。这种古色古香的亭子和城墙式样的建筑可不是凯悦这类新酒店能比的。当然还有一点,凭房卡可以去盘门景区,第二天吃完早饭退房前逛逛盘门景区,上午就过去了

晚上可以去护城河码头坐游船到石路白居易码头,下船后就是山塘街,走完前半段即可,全是人。。。。打车回酒店或者逛一逛石路,石路以前是苏州市区第二个市中心,但是现在这个市中心开始逐渐移往七里山塘了。

石路上有很多饭店,基本上以连锁的居多,这里说两家真正的苏州发展起来的连锁店。如果说传统的得月楼,松鹤楼代表着老一派的苏州传统酒楼,那么下面这两家可以说是苏州新的老字号了

水天堂西餐厅:水天堂西餐厅应该是以前一大波咖啡厅里转型活下来变成餐厅的一个典型了,不记得它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只记得有的时候午饭想奢侈一把的时候就去水天堂。餐厅主打的是西餐,说是西餐,其实是东南亚菜和各类菜的混搭,说是奢侈,如果不是特别过分,人均大约也就在五六十块钱左右,如果是工作日午餐就更便宜了。点上一份海鲜渔夫泡饭,可以看见鱿鱼,青口贝,小鲍鱼。把汤汁浇上去,稍等片刻就成了一碗香气四溢的泡饭。一个人妥妥的吃饱又吃好。当然如果你要吃西餐。。。。。算了我们还是聊聊其他菜吧,西餐真的不是他们的强项。。。。。

渔夫泡饭,汤是石锅饭上来后现泡的

成品,价格38

楼主吃了n年的海南鸡饭

现在水天堂西餐厅基本已经开满苏州的大小mall和CBD,菜式也有了改良,但是渔夫泡饭,海南鸡饭,泰皇炒饭一直都被留在了菜单上。

有家酸菜鱼:有家酸菜鱼也是一家苏州本地酸菜鱼馆子,鱼片得很嫩,汤有点辣里有点算,汤里的酸萝卜也是店里的特色。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家店为什么会被苏州人喜欢上了,在苏州开了无数家店后开始向外扩张,基本上每家店都坐满。高峰期排队是常有的事情。具体地址大众点评吧,分布的也很广,没图。记得和其他的X家酸菜鱼区分开来。人均消费大约在60元左右,注意去晚了排队

木渎:

木渎,而不是木渎古镇,楼主这里想说的是木渎周围的景点,包含木渎古镇

灵岩山:以前应该是苏州最著名的山,山上有做灵岩山寺,从山底走到山顶按照一般步速大约30-40分钟能够到达灵岩山寺,是在苏州大多数寺庙开始收门票的时候,这座寺庙也。。。。。。开始收门票了。在其他寺庙开始降门票价格不断的往上提的时候,这家寺庙。。。。没有提价格,一直坚持一元钱。。。。庙里每周四下午五点半会有附近的信徒居士到庙里做佛事,楼主的奶奶是庙里的居士之一,有幸参加过几场佛事。庙里有苏州最著名的素面,原来很良心10块钱一碗,现在根据浇头不同已经涨价到30了,寺庙似乎为了让游客省一块钱进庙里,最近把面馆搬到了庙门外。所以到底是为了多赚钱呢,还是为了让游客多省钱呢?

天平山:这座山严格来讲跟灵岩山应该是属于同一山脉,因为天平山山顶有一个平台而得名,这座山相比于灵岩山爬上去不是很不容易,灵岩山可以慢慢的走上去,这座山的上山路就显得有些陡峭了,但是天平山的重点不是在山上,而是山脚下下的公园,春天桃花,夏天荷花,秋季红枫,冬季雪。

这里还有一条类似于光福七尖的徒步线路,灵白线。起点是苏州的灵岩山,终点是隔壁的白马涧,楼主没去过,同事表示线路难度不算很大,但是体力消耗很大。

木渎古镇:这个古镇跟其他江南古镇一样,商业化了,镇上有两个景点虹饮山房和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可以算是乾隆下江南的行宫,所有苏州园林该有的元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严家花园与只类似,只是严家花园是一个近代有钱人的的大宅子。

东山:

苏州有西山,那就有东山,东山其实是苏州伸入太湖中的一个半岛,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也是苏州水果蜜饯的来源地。东山最著名的产品,应该就是洞庭碧螺春了。每年清明前,都是明前茶出产的最佳时机。从五月份开始,东山镇陆续开始出产枇杷,杨梅,桃子等。一般本地人会在五月份的时候到东山来采枇杷,杨梅,或者在开捕季节来尝一下太湖三白,镇上的小店虽然厨艺不如市区那些苏帮菜酒楼,但是食材的新鲜程度可是市区那些酒楼没有办法比拟的。

东山的景点著名一点的有陆巷古村,雕花楼等,但是因为楼主每次去东山都是奔着吃去的,所以以上这些景点。。。。从来没去过。。。。。只去过东山宾馆,还是公司团建的时候去的,若干年前的事情了。。。

东山有一家洞庭饭店,若干年前还是老装修,非常纯正的苏州菜,今几年装修了,不知道味道是否依旧在,也是很甜很甜的苏州菜

古镇同里

同里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应该算是比较著名的古镇之一了,镇上的退思园和珍珠塔两个景点最为著名,其实说白了就是镇上住了两个大户人家,在当年还没有 汽车 的年代,他们就有了私家码头用来停放自己的船。两个大户人家的院子不如拙政园或者狮子林那样的能够借景,但是却也处处体现着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思路。

苏州地铁四号线底站就是同里,因此可以从火车站坐地铁直达。

全部游览一遍同里差不多3个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去下附近的静思园,一个小型的园林。随后差不多就可以返回苏州市区。

去完同里后,基本上可以不用去其他古镇了,因为基本大同小异,跟同里类似的小镇可推荐的还有甪直,周庄等。可以随便选一个前往,但是就交通来说,还是同里最方便

同里周边不熟,感觉周边的饭店都很坑,因此一般都是坐地铁去附近的商场吃饭。

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景点,像荷塘月色,阳澄湖半岛樱花林等,园博园这类后来造起来的景点的就不多说了,五月荷塘月色拍拍荷花,三月底阳澄湖樱花林,都不错。

苏州园区

最后说一下苏州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最现代化的地方,有个说法是苏州有一条路,隔着两个不同的苏州,那条路就是东环路。东环路以东就是苏州最为现代化的园区,以西就是传统印象里的小桥流水的苏州。

园区主要有三个点,以这三个点为中心向外扩散,一个是湖西,以东方之门(大裤衩)为中心。另一个是湖东,以园区的时代广场为中心,附近有久光百货和成品书店,还有一个是独墅湖高教区和周围的产业区。园区除了金鸡湖边,值得一看的景点不多

湖西:

湖西,湖西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得比较早的区域,因此相应的配套设施非常的完善,基本上可以看作苏州第二个古城区,只是比较现代化,也是苏州房价最贵的区域之一,苏州最著名的裤衩楼就位于湖西金鸡湖边。园区赛格市场四楼面的丰茂烤串的名气在园区已经是出了名的,基本上5点钟往后就没位置,需要排队了,这家店主打的是羊肉东北烧烤。

湖东:

湖东应该是以久光百货为中心,湖东是应该是整个苏州最现代化的地方了,高楼耸立,但是印象里能够长期开在湖东的饭店似乎没几家,当然也有可能湖东的店还需要时间来沉淀和筛选。比较好吃的店一般都在邻里中心周围的住宅区附近。

湖东有一条仿古老街,叫做斜塘老街,晚上就是园区的七里山塘。值得一去。

独墅湖高校区:

独墅湖高校区是高校聚集的地方,有高校就有 美食 ,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印象里这里随便找一家都能满足你的味蕾,我就不推荐了,雷饭馆在这里也活不下去。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周边的景点不是很多。

以上为楼主整理的苏州不算热门的景点,伪苏州老字号。评价都是基于楼主去过后的主观印象,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如有不一样感觉的童鞋请轻喷。由于楼主长期在苏州混迹,这些景点和饭店的照片都不是很多,毕竟每天,每周,每月都要去的地方不会像去 旅游 地点一样到一个景点狂拍,楼主并不指望这篇文章作为游客来苏州的指南,这希望这是一篇能为您来苏州 旅游 的时候锦上添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83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