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哪个经济学家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2020年是哪个经济学家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第1张

2020年,美团的王兴在跨年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今年可能是过去十平中最难的一年 ,但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 ,几乎被言中,的确,那时候世界经济稳定,人们自由行动 ,社会充满活力, 购买力强 ,消费大方 。此后,疫情蔓延,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人们的行动受到限制 ,失业、恐慌、战争冲突等,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由于工作原因在12月31日晚上对于罗老师的跨年演讲只听了一部分,今天早上又陆续听了一些,首先是很佩服罗振宇老师的精神,由于疫情,被突然告知不能开展大型的聚众活动,面对空无一人的会场,依然按照每年承诺举办了跨年演讲,4个小时下来给我们带来了53个小故事,用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热点话题背后的深层逻辑,其中有几个小故事让我感触挺深的。

共赢的思想才是公司的价值

2021年有一个很大的变数:很多有名的大企业陷入困局。人们开始讨论:究竟一家“好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罗振宇在演讲中分享了一家物业公司的故事。它在仅收取每月每平方米043元物业费的情况下,解决了北京“老破小”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这是如何做到的?这家物业公司的干法,是“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借用社区居民收废品的积极性,将他们转变为“社区清洁志愿者”,实行划片承包制度,既让这些居民捡废品的收入更高,还搞好了小区的清洁卫生。“我们经常需要拆掉思维里的墙。”罗振宇说,这个故事恰恰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家企业不能仅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里认知自身,它还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 社会 的全局利益中。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样子。

聊到共同富裕的时候,用了一个新词“朴素的道德直觉”

罗振宇是这样理解共同富裕的:一个大家庭里面,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比较有钱,二儿子比较穷,那么按照老人家朴素的想法和观念,有钱的大儿子呢要帮衬一下这个穷的二儿子;那二儿子呢,要帮助有钱的大哥规避风险。他说这是一个朴素的老人家的观点。国家现在搞共同富裕,就是要有钱的来帮衬没钱的,这就是朴素的道德直觉。当然老奶奶的故事这是一个生活现象,在实际的运行当中肯定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的。

今年,我们在面对“共同富裕”这个词时,虽然有权威人士出来解释,说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也不是平均主义。但是,大家心里还是有点嘀咕:说白了,不还是让钱多的人掏钱吗但只要我们把眼睛从商业账本上稍微挪开一点,把自己放进共同生活的这个 社会 全局中,我们就会发现,过去那些我们以为的矛盾,其实并不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自愿帮助暂时落后的人,不矛盾;要共同富裕,但不杀富济贫,不矛盾;共同富裕,但首先是发展,而不是共同贫穷,不矛盾。只要你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共同体里面,认同这个共同体,那去主动帮助他人,不仅不是被剥夺,反而是一种荣耀。就像一个家里的长子,拉扯弟弟妹妹,心里不会觉得委屈,而是“家有长子,国有大臣”的骄傲感。

而且对于如何达成共同富裕,国家也必然会寻找一个平衡点,公正公开的去实施财富的分配。例如税收的政策像未来个税的变化、房产税、遗产税的实施,又例如反垄断的条约,多少大厂因为行业垄断被约谈等等。面对未来“共富”的经济体,我们更要踏实自己负责的工作,坚持国家政策方向,做正确的事,行稳致远,为 社会 提供价值,进而得到 社会 的财富赠与,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认同。

碳中和带给我的启示:发现真正的问题,确定方向,做未来的人

西方人一提碳中和,往往想到的都是对自我欲望的节制?比如说要吃素,要熄灯一小时,要多骑单车少坐车,听起来都是要开文明倒车。因为西方是消费 社会 ,大量的碳排放是出自生活消费的。所以,西方人要达到碳中和,节制消费是必然的。有位 财经 大V温义飞老师给出一组数据, 他说我们中国是生产型 社会 啊,居民用电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1%,即使加上第三产业,也只占到30%。中国碳排放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能源和工业,我们不仅为自己制造,还为全世界制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交谈以及工作行为中,不能全部用别人的经验去做未来的事情, 要先了解自己的真正问题,用数据讲证据, 所以对我我过来讲,碳中和的未来不是节能,而是产业模式的升级。

例如保险行业,其实我们的动作是慢的,当有人走到了线上去交换信息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再用老办法去见面。当有的人可以直播讲解病种和法律的时候,还有的人在背话术。就是因为过去的方法跟不上现在的节奏,导致我们的服务不被理解,保险的价值在被排斥。发现了问题就要站在未来的角度解决问题,未来是需要专业的人,那我们就应该变成专业的人,例如要懂医学、要懂法律,要懂电脑、要懂社保等等,要做到客户身边的生活专家,客户感觉困难的问题,在您这都会给与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样跟您的客户难道做不成一辈子的朋友吗?

产品价值:产品的核心是给予他人好的感受

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做产品的功能价值,边际效益越来越低;资产价值呢?可遇不可求。拉高产品价值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情绪价值做上去。

过去,我们想要推广一个新产品、新事物,是用降维打击系统性地解决。做大量广告,给大量补贴,0元试用,等等,靠资源碾压,一下就能占领市场。高成本投入,就能换来高收益。

但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市场原来是空白的,所以你靠资源、靠烧钱,立马就能铺上去。就像我们做任何事之前最先考虑的是花多少钱。但今天这个世界,很难找到空白的了,我们做的大部分事,其实都有他人的影子。那我们要推行一个新事物,就要有绣花一样的耐心和功夫。针对具体的人,用具体的解决方案,一点一点地,把新事物嵌入到别人原本的生活场景里去。

有一档综艺节目里有一个环节,评委问对面的说唱歌手:你是希望去做出好产品,还是希望自己成为好产品?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是因为我们要明白产品的情绪价值。如果一个产品把情绪价值做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被这种情绪价值吸引的人,对产品的功能价值就不会那么在意。这种情况推到极致你会发现,有的产品,提供情绪就是它的功能。比如一部让你开心的**,一个让你放松的度假酒店,一场让你不得不去的演唱会、……

你付费的时候收获了什么呢?

你其实收获了一份会消失的良好感受。人对良好感受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所以你这次买了,下次很可能还会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率越高,这个产品或者品牌能从你身上变现的价值就越大。

那么,能把情绪价值做到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呢?

答案当然是人,人是制造感受、接受感受的最好的容器。 用人去还原人的情绪,肯定是最逼真的。所以,耐克做坚韧不拔、特斯拉做创新极客、李宁做民族自豪感、小米做性价比达人,这些其实都在模拟人的个性。

所以想要产品,就先把自己品牌的情绪价值做起来,打造被他人喜欢的个人IP。

可以说在未来我们真的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就像罗振宇老师这次演讲一样,由于疫情无法得到线下观众的反馈。当然这件事也提示着我们,未来不确定性是常态, 我们更要学会拥抱变化,跟上时代的脚步。

题目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字数1864字

正文

罗振宇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讲到一个关于躬身入局的故事,“两个挑重担的人相遇在南方农村狭窄的田埂上,谁都不愿意让路,这时候来了一个旁观者,自己跳到了水田里,对其中一位说:“来,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侧身过去。”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情看似根本无解,其实只缺一个契机,就是把自己放进去,置身其中。

“躬身入局”,弯着身子,我们把自己放进去,放到这个局里去,这个局其实是可解的。

而放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也许是你期望学好英语却难以坚持,付费学习却不能全心投入,想当作家却不能坚持输入输出。说了这么多,怎么感觉自己条条全中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你不能“躬身入局,成为我辈”的原因。

一、欲望与能力不匹配,徒有“痛苦”的虚名。

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如不满意,你打算怎么改变?你希望自己今后过怎样的生活?为此你会付出怎样的努力?你问过自己吗?答案是什么呢?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我的是不满意,想改变,想过好日子,在尝试。看新问题来了,尝试是什么意思?做不好就撤?还是试一下就好,结果不重要?

我的理想是在十年后出一本书,要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在小婶的鼓励下,我开始练习写东西,到现在断断续续也有3年了。

如果你问我写得如何,看看我这篇文章你就大致心中有数。看到我身边的人他们通过写作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成长,你说我羡慕吗?当然。失落吗?一定的。

当你尝试在一件事情上获得成长,并为此付出努力时,没有人不期待好的结果。

而我的失落在于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套用帅老师的痛苦公式“欲望—能力=痛苦。是的,我只看到他人获得的成绩,却看不到坚持日更大量输入的积累。只看到“青云计划”获得奖金,公众号勘文获得稿酬,却没看到坚持更新为涨粉付出的努力和认真改文付出的精力。

那我痛苦什么呢?其实我应该痛苦自己懒和怂。

二、懒和怂成为你不作为的借口,动不动就自我安慰。

“今天太累了,就不复盘了,明天再做吧”。“交任务的时间还没到,明天再干吧”。“先看会儿电视/手机休息一下”。

说好天天向上的你,稍微一忙就放弃,你真那么忙吗?稍微有点空档你就玩手机,你就那么闲吗?你不是不努力,你是懒。

你懒得做那些一天两天长期坚持的事;你懒得把工作提前做完,认真交付;你懒得努力,所以看电视玩手机来虚度,然后半小时,一小时,一晚上过去了,临睡前你捶胸懊恼“我他妈怎么浪费了一晚上时间,我为啥不去………”

对啊,你为啥不去,为啥不先“躬身入局”,因为你懒啊。”我不幸再次中标,天天想着回家写拆书稿,结果一天两天一周一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写。某天情绪来了,铺开阵势打算写时,却发现不知从何下手,又是翻书看技能点,又是冥思苦想联系实例,又是参照别人的满分书稿,这样以来耽误时间不说,上次写的思路完全记不起来,费时又费力。

懒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可你不能怂啊,你别偶尔勤奋一回,就觉得自己多上进似的。

三、稍微努力一下就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

当你意识到自己懒和怂时,恭喜你,你已经觉知了,但知行合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于是你开始努力了,坚持看书、写作、健身。然后你想让大家看到自己很努力,发朋友圈时,你这样写到“今天读书一小时,让我能量满满,加油哦亲爱的自己。“跑步第一天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太阳,坚持下来,参加明天的半马,加油哦!”评论区沦陷,点赞狂魔消息不断,你心里暗爽。

感动别人不,我不知道,反正自己被感动了。哇,我的努力被别人看到了,我的人缘不错嘛,这么多人点赞……,在暗爽和自我满足中,你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请问你的意义何在?

回到开头“躬身入局”的故事中,如果从开始,我们对一件事就是俯下身子去做,也许就不会因为“懒”和“怂”的借口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偶尔的努力“自我感动”。

想的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你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除了多读多写还能做些什么?

1多交流,和比你写得好的人交流,请教他们,在前人的经验中趋利避害,这样走的更快。

2你要说找不到厉害的人交流则可以找对标人物学习,找文风与你相似的作者去分析他们的文章,先从模仿开始下手。

3多发出来让别人看到你,让别人知道你在学习写作,如果有人能点评也不失为收获,这样做最起码能让你看到读者的观点。

4坚持不一定会快速进步,但放弃一定是最容易做到的,每当自己想犯懒不想去做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吧。

躬身入局,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践行。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躬身入局者,成为一个用真实体感和世界融为一体的人。行动,设身处地的践行道理,这才是我们让人生变得更美好的关键。

愿你我皆为直面挑战,躬身入局的我辈。与君共勉之。

沐筱随笔  2022-01-17 13:05

《时间的朋友》

38为什么天宫站航天员不是小年轻?

35岁现象”这个天花板并不存在;其次,他们除了我们能想象的身体素质好、行动敏捷这些优势之外,一定有一个优点——他们一定是优秀的连接者。

39好医生为什么要想到比基尼

原来名医比拼的不仅是技术;不是别的大夫10秒能缝好,他8秒就可以;不是别人能缝一个百鸟朝凤,他能缝一个狮子滚绣球。名医比拼的原来还有另一种能力。他能体会到一个和医院手术室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对病人很重要的场景:这个病人不仅要活命,而且,在未来,也许她还要穿比基尼。

有这样的共情能力,医生就能在每一个细节上,取得病人的信任,信任能让病人更加配合治疗方案,这本身就是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治疗目标的最重要的前提。

“在今天,和患者达成联盟关系,也是一位医生的核心能力。”

40老师怎么提醒学生家长还不伤面子?

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说:“ 未来一个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一个知识讲解与传授的角色,那么他会被替代,而成为情绪劳动者的话,他就无可替代。”

这种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连接能力。

软技能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它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我们变成“接口”,能和其他人、和组织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就像每一片拼插积木,它既是有功能的个体,又是一个“接口”,向其他个体释放邀请信号。

41为什么不能用发钱代替发月饼?

月饼是个“接口”,让一个单位可以和员工的社会关系连接起来。

42怎么发朋友圈能多交朋友?

“刚给自己做了一顿饭。想吃吗?拿好东西来换。”

43为什么一起吃早餐比吃晚餐好?

畅聊早餐会

第一 ,因为是早餐,时间可控,也不喝酒,那就没有那么多平常宴请上的套路。大家专注地说正事。“你的企业有什么困难?你对政府的服务有什么要求?”

第二 ,因为是早餐,一碗虾子面、几屉小笼汤包、几个小菜,花费很小。但这都是我们老家的名小吃,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这些菜摆在桌上,暗示了一种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清晨时分,天也阳光,心也阳光。

第三, 最关键的,这个早餐会,邀请企业家,要么是按区域,要么是按行业,大家互相之间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认识一下。这样政府就扮演了 “接口 ”的角色,没准大家还会有后续的商业合作。

《时间的朋友》

44深圳今天在拼命干什么?

它不再只是号召年轻人来飞扬你青春的城市,它也努力地把自己变成可以安居的城市,所以才要拼命搞教育、搞医疗、搞环境,让所有为这个城市奋斗的人,可以在这里养育儿女、奉养老人,可以安坐下来享受美好生活。

45“内卷”应该怎么破?

其实,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卷”上,强调激烈竞争,是不符合这个词的本意的。 “内卷”问题的重点,不在“卷”上,而是“内”上。它指的是那种——持续投入资源,但是不产生价值的竞争。

什么叫成功?20岁有人愿意带你叫成功;30岁有人愿意用你,放心把一摊事交给你叫成功;40岁有人愿意捧你,你在人群中有声望叫成功;50岁有人愿意跟你,你桃李满天下叫成功;60岁有人愿意请教你,和你在一起很快乐叫成功。

46自己在家能做烤鸭吗?

吴声老师:“产品解决一个问题,场景持续解决问题。”

4720年间中国人发生了多大变化?

20年前,我们有能力团结家人,有底气迎接客人;

20年后,我们有能力选择客人,有底气保护家人。

这些东西如果你能用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中国文化和我们的关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不是我的。但是,我身处在万事万物当中,也是万事万物之一,如果跟它们相处得好,把它们用得好,那我们和它们,就是彼此的宝藏。

赵汀阳老师:中国旋涡。他说: “中国的扩展不是来自向外扩张行为的红利,而是来自外围竞争势力不断向心卷入旋涡核心的礼物。”

我们这种文明的发展策略,不是攻击型的,而是吸引型的。

48“暮山紫”是一种什么颜色?

传承文化,不能躺在老祖宗的故纸堆里搞鄙视链——你们家有的,我们家一直都有。而是要一直向前,不断地用当代的视角,再造过去的传统。

49你在《新华字典》里找到家乡了吗?

山川可亲,街镇有情

50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鹤归来兮》《有凤来仪》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系列,就觉得作品背后的思想一脉相承,它在坚定地、鲜明地往前推进我们的文化符号。

51家乡出的名人到底有什么用?

“够得着”的力量。文化传播,不是一份知识从这里拷贝到那里的过程,而是一根根你够得着的人格火炬彼此点燃、薪尽火传的过程。

52写一部中国史需要多少人?

历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存在于意识内部,或者是潜意识的内部,流成有温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说被搬运到下一代人那里。”

53你看见过苏轼的星空吗?

这些东西如果你能用起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中国文化和我们的关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不是我的。但是,我身处在万事万物当中,也是万事万物之一,如果跟它们相处得好,把它们用得好,那我们和它们,就是彼此的宝藏。

《时间的朋友》

1给重要时刻

2给理性乐观派

3给犹豫不决的人

来自哲学家齐泽克写的一本小书,叫《事件》。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什么是事件?事件就是某种超出了原因的结果。”

如果实在想不清楚怎么干,那就先制造出一个事件再说。对真实世界先发第一颗球,看到反馈,你再跟上。这个世界大量积极的、建设性的后果,都是这么来的。

4给准备出发的人

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他还有个很帅的中文名——司马贺。他说:“ 设计是一个不断生成目标和备选方案的过程。”

5给正在路上的人

来自教育家李希贵。很简单的一句话:“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6给正在拓荒的人

来自于一位新闻界的前辈王永治老师。

7给知易行难的人

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能力、提醒,三者同样重要”。这句话是我写的。但是它来自于一位创业者王建硕自己做的一个小实验。

8给身处困境的人

来自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就这一句话,号称是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2022年的跨年演讲,你听了哪一场?是吴晓波的,刘润的,秋叶大叔的,董**的,还是罗胖的呢?

聆听这些大咖们的演讲,既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一年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可以了解到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大咖们的独到见解。

这篇文章就把罗胖2022年跨年演讲的金句总结一下供大家学习参考,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使用哦!

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苏世民

腾挪:就是不硬碰,巧转身,换思路,开新局。

所谓创新,就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的行为。-德鲁克

这个世界一直在犒赏那些,用情绪资源支撑他人的人。

初心之外,还要用心。

也许宇宙中最反直觉的真理是,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凯文·凯利

技术奖励不仅奖励那些捷足先登的人,高瞻远瞩的人,势大财雄的人,数字化也奖励那些心细如发的人,分辨力高的人,善解人意的人。

数字化这班车,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出发?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再来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

看到确定的未来,现在能做的,马上做;能力不足的,马上学。

如果某个未来一定会发生,那就先行进入那个未来,去等其他人。

目标清晰了,清单就变得短了。清单变短了,功夫就下得深了。

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其实做事就没有那么难。

总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很少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贝索斯

有些答案,要不是有人提问,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有。 世间多少好答案,在苦等一个好问题。

流水可能会绕路,但绝不会回头。

一个人的价值,是他身边最常往来的六个人的平均值。别原地等着,而是要积极地选择与谁同行。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人心中的一个小支点,可以撑起撬动世界的大杠杆。

支撑我们的,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更是我们身边的日常。

脑科学不是说,人脑很多功能40岁才达到巅峰状态。我40岁的大脑青春正好,咋就说我35岁的肉身宝刀已老?

什么叫成功?20岁有人愿意带你叫成功;30岁有人愿意用你,放心把一摊事交给你叫成功;40岁有人愿意捧你,你在人群中有声望叫成功;50岁有人愿意跟你,你桃李满天下叫成功;60岁有人愿意请教你,和你在一起很快乐叫成功。

事件,就是某种"超出了原因的结果-齐泽克

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00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