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容易叛逆。 叛逆期是青少年心理成长和成熟的特殊时期,或多或少会表现出叛逆的表现。 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积极与孩子沟通。那么,完全不听我的,顶嘴吵架,屋子乱七八糟,谁知道12岁孩子叛逆期怎么办?
首先,要互相尊重。 由于父母与孩子的年龄层不同,社会经验和阅历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频率不一,父母认为自己比孩子懂的多, 并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支配权。 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在您和您的孩子之间设置一堵墙。 所以,父母和孩子一定要相互理解和尊重,不要干涉对方的隐私,给对方应有的空间。 生活中,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给出自己的意见,让孩子自己考虑。
其次,多交流。 父母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气氛。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还很天真,要耐心的跟他们说话。 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代沟。 有时候不理解孩子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应该用灵感来诱导为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同时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避免急躁。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再次,增加你的锻炼。 青少年儿童的激素水平往往较高,并且经常表现出过度活跃和情绪化的表现。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锻炼,不仅可以在发育阶段强身健体,还可以缓解情绪,释放能量。 家长可以鼓励互动更好。 因此,孩子应该从小培养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运动,多做一些亲子活动,有利于促进沟通,实现家庭和谐。 反而从小就拿在手心,怕摔,怕碰,导致孩子偷懒,被宠坏了。
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是孩子们生活的港湾。 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温暖,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会更有安全感。 社会上,很多离异的父母结婚匆忙,婚后却发现双方不和而分道扬镳,给弱小的孩子造成缺陷和阴影。 因此,和谐的家庭和父母一定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为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近,有很多宝妈都说自己的孩子半夜突然惊醒,明明尿布不用换、喂奶也不吃,但是就是哭得停不下来。真的是太让人揪心了,该怎么办?其实,这跟孩子处在快速生长期,脑神经的发育不完全有关。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夜间惊醒、哭闹的情况就那会减少,并且消失。所以,只要孩子的身体状况没出现问题,家长不用太忧虑。但是,如果家长育儿犯了这些错误,以后就要尽量避免,不然会加重孩子的夜间哭闹。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一次去同事家做客,发现她们家的家庭氛围特别好,同事的爸爸妈妈看起来很恩爱。我就说,阿姨和叔叔关系很好吧,是不是从来没有吵过架?没想到阿姨说,现在不吵了。但是,年轻那会儿总是吵架。不过很少让孩子知道,怕吓到她。据阿姨说,以前她的一个邻居当着小孩儿的面吵架,最后把孩子吓得精神出了问题,经常半夜惊醒。他们家后来都后悔死了。所以,她跟叔叔商量好,再怎么生气也不当着孩子的面生气、吵架。家长如果白天吵架,最好要避开孩子,如果惊吓、刺激到孩子,那么孩子的神经就会变得敏感脆弱,半夜更容易惊醒。
捉弄孩子
现在,网络、视频发展得很好,经常看见一些父母在网上发捉弄孩子的视频,感觉孩子的反应很可爱。其实,最好不要这样逗孩子。曾有一位妈妈在网上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她在哄孩子的时候和孩子玩做迷藏,本来孩子玩得很开心。但是,后来这位母亲有了恶作剧的想法,于是就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发出恐怖的声音。没想到把孩子吓得不轻,之后哄了很久都不行。孩子从此以后变得非常的黏人、胆小,夜里也经常醒来说“妈妈我害怕”。这位妈妈说,自己后悔得都想打自己。所以,不想孩子夜里难照顾,就不要捉弄他。捉弄孩子有风险。
让孩子白天过于兴奋
有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白天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到了夜里孩子就容易醒过来。这是因为孩子一旦兴奋起来,更加不容易平静下来。如果神经一直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夜里睡眠可能就会不稳,出现总是醒的状况。所以,妈妈们要尽量避免孩子白天运动太多,情绪激动。不然孩子就容易出现夜醒的状况。如果孩子白天活动量太大、过于兴奋,夜里就更要给他营造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帮助孩子睡眠。
父母吵架对孩子有什么伤害?
原生家庭暴利啊,伤害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会当着孩子面大吵大闹,真的面红耳赤,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你知道吗?第一,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孩子会不断的自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因为我炒的呢,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
第二,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会担心父母会因为担心父母会抛弃自己,孩子会对人生充满恐惧。第三,导致孩子有社交恐惧症,孩子会害怕与人交往,甚至恐婚,孩子会下意识的,父母亲就算吵架也很幸福券,所有父母能不吵架就别吵吵架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伤害。
父母为一些小事而争执,他认为小孩还小,不懂事,没有什么大不了,根据研究发现,六个月大的婴儿在父母吵架的时候,他的心跳速度加快,都是血压上升,两到三岁的孩子,对于家庭中的氛围是非常有感觉,再从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来看,就是天地三才天代表着父亲地代表着母亲,所以当父母亲争吵,会让孩子变成夹在中间的人。他的世界观会瓦解,更糟糕的是,如果父母间有暴力行为,会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
吵架会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早熟而且感,当孩子无法轻易看见父母是如何在生活当中去面对,并且解决彼此的冲突,或者是不同的意见,孩子会因此缺少人类家庭的核心价值,是爱承诺,安全感,信任负责任,耐心长期处在冲突不断的家庭当中。你只会丧失对家庭的信任,失去自我反省和改变自己的意愿。
如果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里头,爸爸妈妈常常吵架,常常意见相左的话,那么对于这些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一本杂志叫做psychology today是美国的一本心理月刊,上面刚刚刚出来的一篇的研究报告,研究的结果呢,发现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比较差,那么他可能会有抑郁或者暴躁的情绪反应,他可能会去打别人,他会有一些自我伤害。
1有家不能归的孩子,何处才是你的归宿?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和我在同一个城市里有一个14岁的女孩因为和父母吵架被其父打骂,凌晨三点了还不敢回家,一直待在自家小区的门卫室里,经巡警劝说无效之后被送到辖区派出所作进一步处理。
看完这则新闻,我不小心又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每一次被妈妈打完,我就不敢回家,那会我家还是独居在半山腰上,而我又很胆小,周边都是山林,我又不敢跑远,夜幕降临的时候也只能在家周边徘徊着就是不敢进家门,肚子饿了也不敢回家吃饭,直到半夜老妈才出来找我,有时找到了还要打一顿,或是直接扭着我的耳朵往家里拖……
那些疼痛的记忆和对黑暗的那份恐惧一直萦绕在我心里,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挥之不去。被粗暴对待的童年以及父母经常吵架,让我很不喜欢自己的家,我曾经特别羡慕我的一个单亲的同学,虽然她的家庭并不完整,但我就喜欢去她家,没有吵架,没有暴力,家庭气氛很温馨。
每一个被打的孩子,受伤的绝不只是身体,更大更深的伤痕其实在心里。 很多父母都会以为,打孩子其实也是为了孩子好,这也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孩子不听话,打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作为一个曾经被父母打过的孩子,我一点也不认同这种通过暴力打骂的形式来教育孩子的做法。
爱打孩子的父母,其实内心挫败感往往会很强,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严重缺乏信心。除了打骂,他们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来管教孩子了,觉得简单粗暴就是最见效的办法了,可他们忽略了这个办法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
我相信,那个凌晨三点了还不敢回家的那个女孩,怕的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挨打,她更不愿意面对的或许就是那个生她的父母,心中那看不见的绝望与伤心才是孩子拒绝回家最根本的原因。
我长大之后,我最不愿意回的就是自己的家,尽管后来父母已经不打我了,但是我对那个家的感情真的很浅。有时,回家待上一段时间,心里莫名觉得很不自在,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只知道自己对家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
2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父母的问题。
通过暴力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实际上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孩子被打了,心里害怕了,短时间内会听你的话,但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懂事,只会变得更加叛逆。一旦孩子有了足够的力量,迟早有一天孩子会脱离你的掌控,或者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来回馈你的粗暴教育,让你措手不及无能为力,更有甚者会以同样粗暴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父母,到那个时候父母等于是自食其果。
很多有问题的孩子,其实不是孩子本身的错,恰恰就是父母用错误的管教方式给教育出来的。 比如不听话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就没有好好听过孩子的心声,没有教过孩子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想法,孩子自然也就学不会去尊重父母的意愿,去听父母的话。
我不听父母的话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我干坏事然后挨打,而是我的需求和父母的不一样罢了。 比如,我想出去和村里的小朋友玩,而父母觉得玩根本就没有必要,然后把我锁在家里看家,我逃出去了回来就会挨打。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父母允许我适当出去玩玩,满足我的部分需求,我也会乖乖听他们的话,不至于每次都逃出满足自己的需求。
父母觉得我不听话不懂事,我也觉得父母不理解我,不懂我的需求。他们觉得我贪玩就是不对,而我觉得他们不让我玩也是不对的,我到现在依然这么认为。
《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一书中写道: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事实就是这样,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白纸一张,后来这张纸上却出现了各种父母认为的污点问题,这就是为人父母的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就是父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孩子不过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罢了,镜子里的人长得不好看,打砸镜子又有什么用呢?真想让孩子变好,父母先学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好父母,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就像董卿所说的: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爱孩子,就别让孩子有家不能归!
父母生下了孩子,顶多只能算是生理上的父母,如果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就是不合格的父母,就像那些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孩子,又动不动就暴打伤害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父母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
父母是孩子的一片天,家是孩子的一个港湾。 如果孩子心中的那片天总是电闪雷鸣,孩子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如果孩子心中的那个港湾不再温暖,而是变成了自己的伤心之地,孩子就会觉得人生没有归宿。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道: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心里就难过。
王朔的这番话道出了多少为人儿女的心声,这不只是一种隐痛,更是一种悲剧,也是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种通病。
王朔成长于军人之家,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给他留下的印象只剩下严格与暴力。他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父亲在打他的时候,一直打到父亲打不动为止。这是多么残酷的教育方式,才使得一个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也忘不了早年父母对自己的伤害。
有些痛苦,真的是谁经历谁知道。充满暴力的家庭很难养出一个幸福的孩子,不管过了多长时间,不管走到哪里,孩子的内心都会觉得没有归宿。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请别伤害他;如果你真的想为了孩子好,就别让你的孩子有家不能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