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闻怎么说

南昌话闻怎么说,第1张

熊。

南昌话,是一种赣语方言,属于赣语昌都片,也是赣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狭义的南昌话只局限在南昌市区。广义上的南昌话则被称为赣语昌都片(包括通行于南昌市区、南昌县、新建、安义,九江市永修、德安、星子、都昌、湖口、彭泽、修水、共青城,宜春市高安、奉新、靖安以及铜鼓的部分地区,景德镇市区,湖南平江县一带)。用现代通俗一点的话概括,南昌方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冲、硬,由于语气语音上的冲、硬,所以在很多场合给不懂南昌方言的外人一种凶、狠的错觉,如果正好碰上吵架骂人时,更是如此。有些人便戏言称南昌人吵架自然得用南昌方言,吵架用南昌话,在气势上就能胜出对方一筹,南昌话与爆竹拥有共同的特性。

个人平常习惯用的语言和其他的方言的关系: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普通话练习:内容提要:相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而言,文化特征、语言应用特征等是其外部特征,它们都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不仅体现在说方言时,而且即使是在说普通话或用共同语写作时也会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以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和当代江西作家作品语言为例,探讨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的七种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指出,普通话训练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除了从本体的角度比较语言内部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对应外,还应该从应用的角度比较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应用特征方面的对应关系,由此有意识地从这七个方面全面减少地方普通话的方言成分、增加地方普通话的共同语成分。学习者除了重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去训练普通话,还应该重视方言的语用特征在所说地方普通话中的保留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强普通话的纯正程度,进一步接近普通话的规范形式。

长期以来,方言研究一直集中在语音特征方面。这二三十年,人们逐步认识到,方言的词汇特征和语法特征也应同样受到重视。(1)近些年,对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视,更是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可以说,从语言三要素的角度看,方言研究正走向全面深入。但总的说来,语音、词汇、语法都是方言的内部特征,对它们的研究是方言的本体研究。我们还应该看到,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方言的文化特征等也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于方言的文化特征,有多种论文论著探讨。而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尚未见多少研究。

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不仅体现在说方言时(这一点自然不必论证),而且即使是在说普通话或用共同语写作时也会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会在人们所说的“地方普通话”中和“地方书面语”中得到深层次的较为“顽固”的保留,这对普通话水平已经处于高分段的学习者和应试者来说,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在选择共同语的词汇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习惯

方言成分除了方言语音、方言词语、方言语法等,我们认为还包括人们在选择共同语成分时(尤其是共同语中有一组同义形式时)表现出的带有明显地方性的习惯和倾向等其他情况。这些共同语成分,多数是从方言中吸收的,仍然为原方言区的人们所“偏爱”。下面我们通过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中的一些常见的语言应用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在一组近义的词语中习惯只选此而不选彼,体现了方言的语言运用特征

对“回头”一词的选择。如“你先吃饭, 再谈。”此空格处,江西人说地方普通话时一般选用“回头”,不选用或少选用“等一下”“吃完”之类。当然表示“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再说;眼前的这件事完了再说”这个义项的“回头”,《现代汉语词典》已收录,已经是共同语成分,但这个方言区的人们不使用近义的“等一会”“待会儿”之类,而普遍选用“回头”,这就明显地表现为一种地方表达习惯。这种表达习惯在地方书面语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江西的地方书面语中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如《将军镇》(3)这个含义的“回头”共出现10次,而近义的“等一下”“等一会”仅仅各出现1次。

对“起先”一词的选择。《现代汉语词典》对“起先”的解释是:“最初,开始”。但客赣方言区的人在说地方普通话时或写作时往往选用“起先”而不选用“最初、开始、一开始”。如“他起先以为这回是自己听错了,等到确实弄清了领导的意图,他站起来说那你让别人报吧。”(将19)(4)《将军镇》这个义项的“起先”共出现18次,而这个义项的“开始”只用了1次。江西作家的这种叙述语言特点也反映了他的口语特点。笔者观察,比较多的情况是普通话水平处于低分段的练习者多选用“起先”,高分段的练习者则能自觉选择近义的“最初”“开始”。

选用“懒得+VP”而不选用近义的“不愿意+VP”或“不想+VP”。这“懒得”是“厌烦;不愿意(做某事)”的意思。口语中经常说:“她就是这么烦人,我懒得理她”。《谁》第149页和151页也有这个用法。这在江西人说地方普通话时尤其明显,表现出很强的地方倾向性。其他几个南方方言区也有此类情况。

多选用“喉咙”而少选用“嗓子”。我们通过江西的地方书面语中来阐明这个问题:《将》“嗓子”出现4次:“喊了几嗓子”“清嗓子”(2次)“倒了嗓子”“吊嗓子”(2次),主要是固定搭配。《将》“喉咙”出现15次:“喊了好久,喉咙在这冷天里很快就嘶哑了”“陆家的喉咙,在这个小小城里是日益地响起来”“从喉咙流进胃里”“胡镇长喉咙大”“大名旦的喉咙不消说绝对忌刺激”“喊得喉咙痛得要死”“说话向来喉咙粗口气大”“练得越勤,喉咙的劲就越大”“清喉咙”(7次)。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与之相对的情况,比如老舍《骆驼祥子》,只出现“嗓子”,没有出现“喉咙”。老舍这部作品体现了北方方言的语言运用特征。

同义的“疼”“痛”,江西人说地方普通话时一般多用“痛”而少用或不用“疼”。江西作家作品也是多用“痛”少用“疼”,如《将》“痛”有40处,“疼”只有7处。其中连构成语素固定的双音节词“×疼”“疼×”,有时也被写成“×痛”“痛×”,有一定的随意性,显得用词很不规范,如有“头疼”也有“领导头痛不堪”(将24)、“最叫干部头痛”(将173)等用法;有“生疼”也有“生痛”;有“心疼”也有“心痛”(将82)。南昌话的“心痛”,熊正辉的释义(5)是:“心疼(指感情上的,不是指病理上的)”。如:“该吃就吃,不要心痛钱。”“看到自己的老婆累病了。心痛得要死。”而这两句的意思,在北方方言或普通话中一般用“心疼”而不用“心痛”。由江西人方言口语中不说“疼”只说“痛”到江西地方普通话中和江西作家作品等书面语中“疼”“痛”都出现但有时不区分,我们认为这大约是从方言向地方普通话和地方书面语(6)过渡的一种阶段性情况。笔者多年指导、测试江西方言区的练习者和应试者,训练、测试的印象是:普通话处于三级水平的,一般只选用“痛”而不用“疼”;二级水平的,一般多选用“痛”而很少选用“疼”,或者“痛”“疼”不分;一级水平的,一般能区分“痛”“疼”,但还是多选用“痛”而少用“疼”。

(二)词形相同而客赣方言与普通话的义项不同时,方言区的练习者仍常使用其方言义项

如“记得”的使用情况。有两个义项:(1)记着(别忘了),请记住。用于祈使。如:“殷元中凡事敬重殷道严,凡事都问过他才做。做过了,功劳都记到殷道严头上。一个工人入了团或入了党,一个人提了班、组长或车间主任,殷元中总要交待一句:记得,是殷书记看得起你。”(将342)(2)想得起来,没有忘掉。如:“过年总还记得寄张贺卡之类。”(将376)客赣方言区的人们在说地方普通话或写作时经常使用第一个义项,并且这一义项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另一些方言区则倾向于选择“别忘了+VP”,不选择“记得+VP”,如提醒人时说:“出门时别忘了关电灯”,不说“出门时记得关电灯”。笔者的观察印象是,客赣方言区的练习者和应试人即使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也多用“记得”来表示祈使。有意思的是,来自外地方言区本来只选择“别忘了+VP”而从不选择“记得+VP”的人,长期生活在南昌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也渐渐地习惯了既用“别忘了+VP”也用“记得+VP”。可见方言的语用习惯的影响力度是很大的。

如“吵”使用情况。有人弄出声音(如说话嘈杂,如开动某些机器发出噪音等)使他人很烦躁时,人们会说:“吵死啦!”意思是“这些声音烦死人啦。”制止、斥责时会说:“别吵!”意思是不许听话人再弄出声音来,并不是制止吵架。“吵”在南昌话中有两个义项:(1)声音杂乱扰人。(2)争吵。(熊正辉1995,第113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吵”的解释也是:“(1)声音杂乱扰人:~得慌//把孩子~醒了。(2)争吵:两人说着说着~了起来//不要~,有话好好说。”比较《南昌方言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从表面上看,好像“吵”的两个义项在赣方言里和普通话里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两个义项的出现频率在不同方言区的地方普通话中是不一样的,后一个义项有的少用或不用,有的多用。南昌人的地方普通话多使用“吵”的第一个义项,多把“吵”用作形容词。(有意思的是,在赣方言里,还有类似的词义现象,比如“烧”既有动作义,也有形容词义,如水很烫,说“水好烧”。但“烧”的这个义项(“烫”),赣方言的人在说普通话时却自觉不用,把它当作很浓的方言现象来看。为什么“烧”作形容词这个方言用法没有进入地方普通话,也没有进入共同语呢?有待分析。)

二、某些词语或句子格式的使用频率特别高或特别低

(一)某些词语的高频率使用

如客赣方言中的“打”的搭配范围比共同语更广泛。(7)如:打(踢)足球,打(掷)铁饼,打山歌(唱山歌),打烟(指递烟给客人),打××声、打××腔(指讲某地方言),打乱话(指胡说),打单身(指过单身生活)。这样的“打”在江西的地方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如:“打一转”、“打个来回”等等。江西地方普通话中“打”的运用情况,在江西作家作品中也得到了较多的记录。如:

(1)打+V

打熬:熬。“艾老到底年纪大些,身体又弱,时常打熬不住。”(将278)

打商量:商量。“怎么样,打个商量吧,哥儿。”(将25)

打横:横。“三个人挤一张单人床……睡着睡着,儿子的身体就打了横。”(斜260)

打倒贴:倒贴。“我是为你打倒贴的女人……这半年不要说吃饭,就是吃冷饮水果,你掏过一个硬币没有?”(蔷326)

打比赛:比赛,参加比赛。(谁219、223)(《谁》描写的是长跑比赛,并不是打球)

打抖索:抖索。“老杨……站在院子半夜的寒风中打抖索。”(将114)

(2)打+N

打爆米花(谁179)、打爆竹(蔷108)、打磨磨圈(转圈子,蔷90、98)、打野食(占女人的便宜,将320)、打飞机(与“嫖女人”含义相近,蔷190、318)、打平伙(大家拿出各自吃的喝的一起聚餐,裸16)、打一转(四处转一转,表示做某件事的方式,将35)、打个来回(将335)……

当然,上述现象也可能被看成是方言词语或方言搭配等,与方言的词汇特征或语法特征有关。但是笔者认为,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的明显过高或过低,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语言材料的选择运用特点。

(二)某些句子格式的不选择或少选择

比如,“外面好大的雨”与“外面雨好大”,这两句在共同语中是有语用差异的,叙述的起点不同,表达的焦点不同。但在叙述下雨这一客观情况时,南昌人说地方普通话一般只说前一句而不说后一句。告诉别人外面刮大风时,一般只说“外面好大的风”,一般没有“外面风好大”这一说法。而北方方言区却说“外面雨好大”,不说“外面好大的雨”。

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如南昌人说地方普通话时,一般只说“锁了门啵?”而不说“门锁了吗?”相反,北方方言区则可能说“门锁了吗?”不说“锁了门啵?”。

据方言学者调查,客家话“把”不大常用,不论是作为动词还是介词。赣语里,用“把”的也不多,零星见于赣语的波阳、乐平、萍乡等地。这影响了客赣方言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或写作时少用或不用“把”字句。虽然《将军镇》中介词“把”共出现497次,比较多,但仍有一些句子可用“把”却没有用“把”。如“拿过一边艾老手上的稿纸”(将276,这是作家的叙述语言)、“我明天去找他们回来”(将329,这是人物语言)。这两句的意思,普通话一般会用“把”字句,如“把艾老手上的稿纸拿过去”“我明天去把他们找回来”。

三、见到或听到某种情况时作出的特有言语反应,带有地域性习惯

这既是词汇现象,也是词语和句式的选择和应用问题,本文认为这种言语反应也体现了该方言的语言应用特征。

如南昌话的“涨水”,熊正辉(1995,第216页)释义:“因雨水过多而使水位上涨”,如:“旧年涨水,馅了好多房子。”这是对“涨水”从静态的角度对其词汇意义所作的解释。而实际的言语运用却有其方言习惯:人们见到地面积水(如下雨、水龙头没关、有人故意倒水等任何原因致使地面积水),就会说:“涨水啦。”“涨水啦?”“涨水啦!”熊正辉的释义并没有概括这种地方性的运用习惯和使用场合。而北方方言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时,见到这种情况的言语反应一般不是习惯性地用“涨水”来表达。

根据熊正辉(1995,第181页、第131页)的调查,在南昌,孩子打喷嚏时,大人会在一旁说点什么。打第一个时大人说“千岁”,如果接着打第二个则说“万岁”,第三个则说“狗打屁”。这些话都是图吉利,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南昌人习惯把孩子比作狗,因为狗比较贱,阎王爷不会要。这种言语反应不是词汇系统自身的特点而是语言的运用特点。

南昌话里有一条熟语:“扳脚到口,问脚几时会走。”(8)八九个月大的婴儿喜欢把脚扳到嘴边,好像是问脚什么时候会走路。这是人们看到孩子这种动作时作出的言语反应,并且已经以熟语的形式被人们不断反复使用着。

听到不好的消息或见到糟糕的场面时的第一言语反应是:“隔要死”或“隔不得了”等。

我们这里打算特别说说这个“隔”。熊正辉(1995,第276页)解释:[ka?┐],是同音代替的字,连词,意思是“这么一来”“这一下”。南昌的地方普通话中,三级、二级中比较“顽强”地保留了这个言语反应。即使是一级乙等的人,“隔怎么办?”也经常出现。甚至一级甲等的人,在非工作状态,在日常口语中,也还是偶尔一用。

我们也看到,英语口语中也有这类特别的言语反应,可能是其他语言在运用时所没有的。(9)这也有助于说明,见到或听到某种情况时作出的特有言语反应,带有明显的地域区别特征。

四、常用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固定短语、格式、谚语、格言、民谣等

(一)某些格式有独特的表义作用,地方普通话中常常出现

比如,“七+V+八+V”:表示动作多次重复,引出某结果。类似于普通话的“Vi来Vi去”。这个格式在南昌人的口语中、在江西地方普通话中经常出现。书面语中也比较多地记录了这一现象:如“殷道严用筷子去翻,七翻八翻连盘子都扯起来。”(将299)有时这个V也可以是两个近义词,如“插进巷中小巷,七拐八弯进了通向他后院门的小道。”(蔷339)

(二)固定短语、习用的句子

下面这些例子是江西作家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或人物语言,这类熟语在地方普通话中也常常出现。如:

“反正肉烂在锅里。”(蔷98)“殷道严老是一根直肠子拉屎,有什么拉什么。”(将312)“胡月兰不是装佯。用李八碗(注:地名)人的话说是心不活,肚里只有一根直肠,吃什么屙什么。”(将255)“说这个女人是火烧冬茅心不死,不能用。”(将121)“会吵的崽得奶吃。”(蔷290)

(三)地方性谚语

下面这些例子选自江西作家作品,在江西地方普通话中也常常出现。“秋鳜冬鳊。”(秋天的鳜鱼好,冬天的鳊鱼好;或:秋天作兴吃鳜鱼,冬天作兴吃鳊鱼。)(蔷387)“下放到镇上各处的各色人都先后回城,蛇有蛇路,鳖有鳖路。余自悦一家竟没有走。”(将291)“靠墙墙倒,靠壁壁歪。”(《惊涛》)“你父亲赖钱赖出滋味来了,不过这回恐怕很难赖过去。这正应了一句老话——走多了夜路总会碰到鬼。”(谁297)南昌话口语中的如:“六月六,晒得鸡蛋熟。”农历六月初六,能把鸡蛋晒熟。意思是说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四)民谣、顺口溜

下面这些例子选自江西作家作品,它们也常常出现于江西的地方普通话中。如:

“他似乎这才看到老表性格中的另一面:在‘靠、等、要’中挨日子!靠‘输血’维持生命!‘薯丝饭,木炭火,神仙不如我。’”(蔷)“在鄱阳湖边,曾流传着‘波阳三大宝,银鱼、藜蒿、春不佬’之说。”(报2001227B1)“老德蹲在灶间的地上喝着一碗稀汤:是一碗水煮番薯干,杂着几点蛆似的饭粒。当地有一首歌诀:早上萝卜薯(即香薯),中午薯萝卜,夜里砧板响,还是薯下锅。会过日子的人把谷看得金贵,要不,到来年春荒时提着空口袋……。”(将61)

五、常用具有地域特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

(一)某些口气的常用表达方式

1、夸张的几种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及其高频率出现

“不晓得几”+形容词:形容到了极点,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夸张、感叹、强调。“几”,副词,相当于北京话的“多、多么”。作品中的如:“就是我这样的,当初也不晓得害了几多妹子得相思病呢。”(将280)“一日到夜不晓得刷几多次牙。”(蔷155)这种夸张强调的表达法,江西人说地方普通话时很常用,二级乙等以下的人很高频率地使用,高分段的人使用频率比较低(与使用场合有关,正式场合几乎不用,而非正式的、日常生活中回出现)。

“杀猪似的叫”(蔷66):夸张地叙述叫声很大很惨。这是客赣方言区的人在说地方普通话时常用的夸张表达手法,也是他们常用的一种比喻法。

夸张表达很生气时所用的“得”字结构:“气得鼻子发乌”(将39),“气得跳脚”(将38—39,将265),“气得跺脚”(将215。强调很生气,未必真的跺了脚)。“急得跳脚也没有用。”(将265)口语中还有“气得肠子打结”“气得吐血”等比较常用。我们的考察印象是:这类表达,低分段的普通话练习者多用,高分段的练习者用得比较少,不过一旦使用,其地域特征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2、强调的一些习惯表达方式及其高频率出现

比如“鬼”的用法比较多,口语中经常使用,表各种强调。下面两例是人物的口语在书面作品中的真实记录:“胡月兰在众人面前撵鬼似的大声聒叫,走起路来像打夯一样。到了他这里,却像一大篓子棉花,无声无息。”(将253)“气得他一边撕一边骂,见什么骂什么,连自己也骂。我抄什么抄?我干什么不好偏偏抄这些鬼东西,我这不是碰到了鬼吗?!”(谁72)

3、某些反问方式具有地域性

下面几个例子选自江西作家作品,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江西人所说的地方普通话。(因此,不另举口语中的例子)

用“鬼”表达反问,表示“没有一个人……”。如:(将87)“所有那些开支,用的都是贷款。李八碗不出名,鬼给你贷款。”(将315)“当初镇上鬼也没有想到何寡妇的憨包六子会考上大学。”(将353)“她就想,有这样一个男人在身边好,要是嫁了城里人,病了鬼来问你。(将254)(“鬼来问你”:谁也不会来问候你关心你的。)这几个例子,普通话一般说“谁”来反问。又如:“刘义说,……不想读了是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把我剁了。……我把刀扔了。……我说,鬼才剁你。”(谁40)“李欣在后面连连喊她,她只是不理。‘你急什么,我不是来了吗?’李欣笑得很干涩。‘哪个急了,鬼才急了。’”

再如下例对话:

甲:“你不早说?”(笔者注:不说“你怎么不早说呢?”,不出现“怎么不……呢”)

乙:“我还来不及说你就把人赶走了。”

甲:“那你早不让他们住进来?”(笔者注:不说“那你怎么不早让他们住进来呢?”,不出现“怎么不……呢”)

乙:“我就是要跟你说这件事。”(将329)

(二)某些辞格的常用成分的选择具有地域性

比如喻体的习惯选择,具有地域共同性。如:

常用“杀猪”做喻体来比喻叫声之大。“杀猪似的叫”。“……便跌跪在地,杀猪般嚎叫起来。”(蔷327)上文已有例句和讨论。

说像鬼一样地叫,强调叫得吓人。“我的好姐姐,某鬼叫沙。”(蔷238)

“寒窑”比喻居住条件很差。“寒窑”这个词普通话中一般只在说明历史现象、历史故事时使用,如:“检抄出许多早已发黄的唱本:《梁祝姻缘》、《牛郎织女》、《王宝钏寒窑十八载》……这是瞎拐的命根子。”(将241)但“寒窑”在江淮官话区还常常有人使用,用做比喻、比较等(如:“我就是住寒窑也不会住你这屋”)。江西作家作品中的例子如下面这条比喻:“小丁自己所在的单位,办公室破烂得像个废弃的寒窑,宿舍却装潢得一家比一家豪华。”(将380)

(三)避讳用法、吉祥语、委婉语

如:江西余干话在亲属称谓中一般要避开“二”,凡该用“二”的往往用“细”替换,前后的排行不受影响。例如老四称三位哥哥为:大哥哥、细哥哥、三哥哥,称三位嫂子为:大嫂、细嫂、三嫂。该例一般只在低分段练习者的口语中出现。陈昌仪先生把这一语用现象放在语法现象里介绍(10),但这与严格意义上的语法现象还是有区别的。

六、语篇衔接方式、会话方式、会话含义的推导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倾向

(一)语篇中的衔接性习用语

如南昌人口语(方言或地方普通话)中高频率使用“(你)晓得啵?”“(你)晓得吧?”其实并不要求听话人回答什么。这是一个近似于口头禅一样的语法格式,一个固定的习用语:有时也可起到一定的语篇衔接作用;有特定的语用意义,提醒听话人注意,或引出下文,或总结上文,或表示话语中段落之间的语音停顿。这并不是个人性的言语习惯而是地域性的言语习惯。其使用频率高于普通话中的“你知道”,固定程度也强于普通话中的“你知道”。普通话中的这个“你知道”,陶红印认为,“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正在演化中的语用标记。”(11)这样看来,南昌口语中的“你晓得啵”可看作是一个高度熟语化的话语标记。

问题一:江西话怎么说!

我是最纯粹的江西人,我们说吃饭就叫恰饭,江西赣州的就是这么说,我爱你是“嗳烘喜你”(我们说的家乡话有的用普通话不好表达,是不好用拼音表达的,比如这个“我”字用音表述的话就是“ai”的变声,不是说“嗳”……胆之就是不好用文字准确表达

问题二:江西话:在干嘛。怎么说

租犀利 呵呵 学南昌话啊~ 我好多同学说 南昌话听起来好凶听起来跟在吵架一样 哈哈 好好玩的!

问题三:江西话快好了怎么说

我是最纯粹的江西人,我们说吃饭就叫恰饭,江西赣州的就是这么说,我爱你是“嗳烘喜你”(我们说的家乡话有的用普通话不好表达,是不好用拼音表达的,比如这个“我”字用音表述的话就是“ai”的变声,不是说“嗳”……总之就是不好用文字准确表达

问题四:江西南昌话怎么说?

有了这些,应该够了 形容物理特性:

厚――哒厚 薄――奢薄 轻――飘轻 重――脱重 软――东软

硬――壳硬 冷――冰冷 热――飞滚 松――乓松 脆――博脆

干――焦干 湿――辣湿 圆――纠圆 粘――哒粘 大――托大

小――嗲子大 胖――哒壮 高――莽

形容颜色:

红色――宣红 **――森黄 紫色――肚紫 白色――雪白

绿色――桔绿 黑色――蔑乌 透明――町清 青色--秀青

南昌话4级词汇

形容物理特性:

厚——哒厚 薄——奢薄 轻——飘轻 重——脱重 软——东软

硬——壳硬 冷——冰冷 热——飞滚 松——乓松 脆——博脆

干——焦干 湿——辣湿 圆——纠圆 粘——哒粘 大——托大

小——嗲子大 胖——哒壮 高——莽

--------------------------------------------------------------------------------

形容颜色:

红色——宣红 **——森黄 紫色——肚紫 白色——雪白

绿色——桔绿 黑色——蔑乌 透明——町清

--------------------------------------------------------------------------------

形容味道:

甜——鲜 酸——纠酸 淡——刮淡 鲜——劈鲜 腥——鳖腥

咸——寒 臭——学球

--------------------------------------------------------------------------------

动物:

青蛙——蛤蟆 蝌蚪——蛤蟆林子 壁虎——壁蛇子 麻雀——奸雀子

蝉——嘉劳子 蝙蝠——檐老鼠 公鸡——样鸡 蚯蚓——寒斤子

--------------------------------------------------------------------------------

称呼:

你——嫩 我——饿 他(她)——解 男人——男客火哩 女人——女客火哩

小孩子—细伢子 男孩子—崽俚子 女孩子—女崽子 奶奶——婆婆

弟弟——老弟 夫妻俩——俩八老子 媳妇——新妇 师傅——老坐

活宝——元宝 乞丐——告化哩 傻子——蝉头 爸爸---呀 妈妈--娘

女朋友-----钵子

------------------------------------------------------------------------------

动词:

说——哇 推——宣 试——高 蹲——跍 站——绮 踢——尖

睡——困 跳——纵 吃——恰 指——药 扛——洒 追——搔

拦——短 抱——孪 顶——嘟 灌——竹 照——萨 摔——搭

溜——贤 拧——撅(皮肉) 拧——救(螺丝钉) 打---特

--------------------------------------------------------------------------------

常用语:

什么——哂哩 漂亮——克气 故意——特试 没有——冒有 这样——咯样

怎样——啷样 作对——斗把 赶快——咋戏 泄密——腥水 吹牛——梭泡

晚上——夜晚 现丑——嫌戏 太阳——逆头 一个——一杂 家里——屋里

聊天——谈驮 担心——着革 能干——煞辣 多少——几多 聪明——精灵

历害——结棍 赶时髦——作习子 零钱——刨皮子 交情深——穴货

除夕——三十夜晚 傍晚——夜晚边子 遗失了——丢拨了 坏——雀博

好好的——好哩哩 完了——切了货 懂了——晓得了 差点儿——差嗲子

耍小聪明——玩脑浆 光说不做——帕雀 转个圈——打个都包 张开——沙开

严肃认真——做顾拧真 黑暗——蔑顾达黑 搞笑——罗 羡慕——候

发脾气——发火、发毛 玩耍——蹑下子 好——平整、全箭、过劲、吃价、冒有挡

走翘步街——专门做对立的的事 驮了搭子——中了别人公开或暗里实施的诡计

噶沙高——骂人语(通指多事惹人嫌的女性) 搭到了头——做的事让人不可想像

常见的比较友好的骂人用语:

匹敌 元宝森头癌头夹沙高巴了窝接了壳短命鬼,冒拧你别崽字头戏造多了饿

广告:

南昌话4级词汇 各大书店均有销售,本人长期专业传授南昌话,朔料普通话,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要多学习几门外语来武装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45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