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事件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拜托各位了 3Q

土地改革事件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拜托各位了 3Q,第1张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1950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场景。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1952年冬,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摧毁,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1949年后,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土地无偿使用,二是无限期使用,三是不准转让。由于没有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对待,致使土地无偿占用,乱占、多占的情况屡禁不止,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 由于党和国家在解放区率先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1948年冬,陈毅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转运逐西东,前线征立功。”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行政划拨制度,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 1979年中国开始以场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或向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土地使用权可作为合资企业的中方合营者的投资股本。 从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两方面进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属性进入市场。1982年,深圳特区开始按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1987年4月国务院提出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同年9月,深圳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出让了一块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限期50年,揭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12月,深圳市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进行的土地拍卖。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国家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价格、年期及用途出让给使用者,出让后的土地可以转让、出租、抵押。这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带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 1987年, 中国开始进行土地估价试点,先后颁布了《城镇土地定级规程(试行)》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试行)》。 198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镇普遍实行收取土地使用费(税)。与此同时开始试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定期出让土地使用权。同年4月,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了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款,删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2月通过《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议案,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出租、抵押。1988年全国各城市开始建立房地产交易所,各专业银行成立房地产信贷部。 1990年5月,国务院允许多外商进入大陆房地产市场,发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有关文件,这标志着中国的土地市场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从而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土地市场培育的进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明确规定了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市场配置土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出让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和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建设用地基本纳入了新制度的轨道。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这个土地市场是一个公开、公正、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应该包括:有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正常的价格体系,建立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使市场行为规范有序;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体现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利用租、税、费有效进行调节;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企业使用土地按年交租或分期交租。实行年地租,租期可长可短,到期后可优先续租。实行年租后,租户对土地的处置权要受一定的限制:土地不得转让、转租及抵押。对于资金困难的企业,经批准允许将占有的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转租,或抵押、入股,但不能超过与国家的租赁年限,并且必须按年交纳地租。 截止1994年8月,600多个城镇完成了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的评估工作。同时,还根据土地资产评估和管理规定,广泛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宗地价评估工作。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500多家由政府批准的土地估价机构,3500多人获得土地估价师资格。 1995年7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公布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确定办法》,提出培肓和发展土地市场的8项要求,主要是加强国家对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垄断,坚持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管理、集体讨论、“一支笔”审批土地;进一步扩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范围,规范出让方式;逐步将用于经营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为有偿使用等。 199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划出24万亩农村国有土地,公开招揽海外客商投资开发,这是全国农村国有土地首次向外资开放。该片土地一部分位于天山以北的乌苏、昌吉等县市,是全国著名的粮棉高产区,另外10万亩土地可由投资者挑选,其中熟地占1/5,其余为宜农荒地。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 土改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5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新中国政权; 三次土地改革的区别 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1944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一个调峰站的LNG储罐发生事故,当时,那个LNG储罐仅仅运行了几个月就突然破裂,溢出约4542m3的LNG。由于防护堤不能满足要求而被淹没,尔后液化天然气流进街道和下水道。液化天然气在下水道气化引起爆炸,将下水道井盖抛向空中,下水管线炸裂。部分低温天然气渗透到附近住宅地下室,又被热水器上的点火器引爆,将房子炸坏。很多人被围困在家中,有些人试图冲出去,但没能逃离燃烧的街道和高温困境。10个小时后,火灾才用到控制。此次爆炸波及14个街区,财产损失巨大,其中有200辆轿车完全毁坏和136人丧生。损失惨重。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储罐在交接检验的时候,发现附近罐底产生了一道裂缝。人们没有去调查裂缝的成因,只是对该罐进行了简单的修补后即投入运行。第二,没有采取泄压措施,导致储罐内压力迅速增高而累积能量,以至产生爆炸。第三,罐的材料是35%镍钢,它不适宜低温工作。

2) 1971年8月,意大利LaSpezia,SNAM的LNG终端接收站,S-1储罐充装完毕后18小时发生翻滚事故。突然产生的大量LNG蒸发气体使槽内压力迅速上升。在压力达到573kPa时,8只安全阀打开。此时压力仍然继续上升,最高压力冲至947kPa,然后压力开始下降。压力降至421kPa时安全阀关闭。历时125小时蒸发气通过正常的放散途径继续高速排放,直至槽内压力下降至245kPa时恢复正常。整个过程历时2小时。事故后果导致排放损失LNG18144吨。事故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充装的新LNG的密度比存液的密度大。密度差为38kg/m3,形成分层;充装的新LNG的温度比存液的温度高,温差约为4k。带入了较多热量,促进层间混合;充装量比存液量大得多;充装时间短,仅为18小时;在翻滚发生前4小时,由于控制阀的故障使槽内压力下降,增加了上层的蒸发量,使上层的密度加大,促进了两层的混合加快。

3) 1993年10月,英国曼彻斯特附近,BG公司的PartingtonLNG调峰站的LNG储罐。在LNG槽内有存液时,以每天不到150吨的较慢速度充装密度较轻的LNG,在充装完毕后68天突然发生翻滚事故。翻滚事故的原因:新LNG的密度比存液小13kg/m3形成了分层;采用上进液方式,并且密度较小的LNG易积聚在上层而压制下层液的蒸发;Partington站是调峰型操作,因此充装后在长达68天的时间中,使形成分层的密度趋于一致有了足够的时间,为翻滚创造了条件。

4) 2007年11月20日7时40分许,一辆从新疆昌吉出发前往广州去的液化天然气罐车,满载着20吨液化天然气,在行至连霍高速公路2889公里处,甘肃玉门市清泉乡新民堡村附近时,因驾驶员疲劳驾驶,使车翻下3米多高的路基,罐体在惯性作用下,压在了驾驶室上面,主、副两名驾驶员顷刻丧命,油箱破裂,燃油外泄并引发火灾。同时,LNG贮罐因罐体外壳破裂,内部压力升高,使贮罐安全阀泄压,喷出并迅速气化的LNG遇明火发生爆燃,事态扩大,直接威胁事发点周围80m处的158人共53户村民和300多米处的兰新铁路安全。责任区酒泉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启动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预案,并在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的远程指挥下,迅速调集嘉峪关市公安消防支队、酒泉市直属消防中队、玉门油田企业消防支队共9辆消防车,72名指战员和嘉峪关天然气公司的4名工程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迅速成立由酒泉和嘉峪关市两个消防支队长和参谋长及玉门市政府、公安、交通、安监和有关专家组成的指挥部,正确实施了灭火、泄压、关气(堵漏)、救人等行动,在迅速疏散附近村庄158人共53户村民,扑灭多次复燃后,正确对罐体实施吊装、对罐内液体放空等措施,成功处置了此起事故,使一度中断了近28个小时的连霍高速公路又恢复了正常通车。

就在夜晚,江口县双江市镇江村的索家苗村披上了黑色的外衣,唢呐、锣、鼓演奏的音乐和民歌响彻苗寨。

这是索庙村秧歌队和舞狮队为村民表演节目。索庙村由10个村民小组组成,200户830多人,距县城仅6公里。著名景点双龙洞就位于其境内。村里的青壮年都有练武唱歌的习俗,狮子灯表演一度在县城很有名。近年来,村民们通过输出劳务,发展种植、养殖、运输等产业,逐步摆脱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有钱了,因为文化生活的匮乏,打牌赌博、吵架骂人、偷鸡偷狗等现象时有发生。看到这些情况,寨里的党员和老人都很担心,这尤其让杨冬莲沉思起来。这个从一个农家女逐渐成长为村妇女主任、计生主任,并担任第四届CPPCC委员的农村妇女,决心以正在进行的创建生态文明家园示范区活动为契机,把寨子里的娱乐活动做起来,内容选秧歌、山歌。她的想法得到了两个村委会的支持,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短短三天,一支由40名农村老中青妇女组成的秧歌队正式组建,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28岁。

没有场地,他们用院坝当舞台;没有衣服,就拿出家里漂亮的衣服。得知索家苗寨组建秧歌队的消息,县生态文明家园示范区创建办专门请来了县政府的老师给他们指导。当妇女们把秧歌扭成生动的声音时,年轻的男孩们惊慌失措。龙昌吉、龙在发、龙明佳等人商量,我们组成了舞狮队。10个年轻人报名组队,绑狮子,安排节目,忙得不亦乐乎。寨子里有舞狮的历史,龙在发在温州打工的时候帮人舞狮。经过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索佳舞狮队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成为了一支技术娴熟的队伍。

就这样,男人舞狮,女人跳秧歌,成了索苗寨一道亮丽的风景。到了晚上,男女老少总是把龙志碧的院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秧歌队、舞狮队的组建,就像给苗寨的男女老少注入了暖心的、幸福的药剂。大家都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和劳累,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夜幕降临,鼓声响起,辛苦了一天的男人们,干完家务的姑娘媳妇们扭起秧歌,跳起了狮子。他们的快乐荡漾在脸上,烦恼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家还把计划生育、赌博、敬老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民歌,以独唱、男女对唱、合唱的形式演唱:劝君不要赌博,赌博有害。赔钱伤身体,家庭更分裂。

年轻夫妇龙在德和杨腊凤曾经是麻将迷。打麻将时,他们经常忘记照顾儿子和做饭。父母对此意见很大,夫妻俩经常吵架。杨腊凤在同伴的劝说下加入了秧歌队,不甘落后的龙在德也加入了舞狮队。这对年轻夫妇白天工作,晚上参加演出。牌桌上没有他们,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35岁的司机龙海军每天都在外面跑运输。老婆整天痴迷于打麻将,老公累了一天,回到家就会忙着洗衣服做饭等家务。为此,夫妻俩没少吵架。自从妻子加入秧歌队后,她就一心扑在家事和秧歌上,把家里和外面打理得井井有条。龙海对大家说:“感谢秧歌队,我又找到了我的好妻子。”。过去,索家庙村70%的年轻人喜欢打麻将和打牌,女人比男人还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58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