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的建制沿革

和县的建制沿革,第1张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据《尚书》、《禹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记载,历阳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楚东侵至泗上,遂属楚。秦嬴政元年(公元前221年),秦兼并诸侯统一中国,分为36郡。灭楚,置历阳县,属九江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历阳属淮南国。王莽时期(公元前9—13年),一度改为明义县。东汉分十三州郡,历阳属扬州,治所历阳。三国时期(220—265)属吴为重镇。晋太康六年(285),属扬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之乌江、历阳、阜陵、龙亢四县,置历阳郡。宋(南北朝)永初三年(422),历阳郡属南豫州,辖历阳、乌江、龙亢三县。文帝元嘉七年(430),罢南豫州并豫州,历阳郡属豫州。元嘉八年(431),历阳郡辖历阳、乌江、龙亢、雍邱、赞阝县五县。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分淮南北,复置二豫州,历阳郡属南豫州。大明五年(461),乌江县与怀德县合并,立临江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雍邱、赞阝县四县。永光元年(465),撤临江郡,乌江县仍属历阳郡。元徽元年(473),赞阝县划归新昌郡。

永明二年(484),雍邱县划归陈留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乌江三县。

北齐天保六年(555),齐、梁在历阳协和,改历阳为和州。隋大业三年(607),复置历阳郡,下辖历阳、乌江二县。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和州。武德六年(623),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贞观元年(627)和州属淮南道,辖历阳、乌江二县。武后长安四年(704),和州辖历阳、乌江、武寿(今含山)三县。天宝元年(742),和州复改为历阳郡,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乾元元年(758),历阳郡仍改为和州,属淮南节度使。宋代和州为上州,置和州防御使,统于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和州镇守万户府,属淮西总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和州安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和州路复降为和州,属庐州路。

明洪武七年(1374),属凤阳府,不久直属南京。洪武十三年(1380),设直隶和州,属京师,下辖含山县。清顺治二年(1645)和州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乾隆八年(1753),属安徽巡抚部院,安庐滁和道。1911年11月12日,和州光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民国21年(1932),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督察区。民国29年(1940)4月,日军侵占和城,汪伪成立和县公署。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善厚集。

民国31年(1942),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功剩桥南陈村,成立和含行政办事处,后成立和县县政府。1948年7月,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同年11月,和、含划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县政府。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同年10月,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属巢湖地区。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12月,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属芜湖地区,同年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11〕84号),和县(除沈巷镇)划入马鞍山市。

  二、城市

  1巢湖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现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45306万。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周边与南京、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市相邻。淮南、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182公里,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依托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和南京、合肥两个航空港,可借“船”出海。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巢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五个县(区)均被列入全国粮棉生产大县,并先后进入全国粮、油百强县行列。“两水一菜”(即水产、水禽、蔬菜)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二,特种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家禽已形成20多个较大规模的养殖小区:蔬菜面积100万亩,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建材、机械、纺织、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并在省内外同行业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市有大中型企业54户,有皖维高新、巢东股份、新力药业、华星化工四家上市公司。旅游业快速发展。建成了褒禅山、华阳洞等五大溶洞和太湖山等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及半汤、汤池、香泉等温泉度假区。城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配套功能明显增强,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撤地设市以来,巢湖连续6年开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活动,连续4年开展对外开放年活动,积极实行鼓励外来投资政策,建立了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投资审批手续。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巢湖市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立足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四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即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资金外溢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周边大中城市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周边城市旅游的“后花园”。巢湖正在向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湖滨城市目标迈进。

  巢湖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巢湖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投资兴业。

  2行政区划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全市辖4县1区,65个镇、5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306万。

  居巢区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11个乡镇:槐林镇、黄麓镇、栏杆集镇、苏湾镇、夏阁镇、散兵镇、银屏镇、柘皋镇、坝镇镇、烔炀镇、中垾镇;1个乡:庙岗乡;6个街道办事处:半汤街道办事处、亚父街道办事处、天河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卧牛山街道办事处、中庙街道办事处。

  庐江17个镇。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泥河镇、白山镇、盛桥镇、同大镇、金牛镇、石头镇、郭河镇、万山镇、罗河镇、乐桥镇、柯坦镇、白湖镇、龙桥镇、矾山镇。

  无为19个镇、4个乡。19个镇: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埠镇、开城镇、严桥镇、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4个乡: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

  含山县8个镇。8个镇:仙踪镇、林头镇、运漕镇、铜闸镇、陶厂镇、环峰镇、清溪镇、昭关镇。

  和县10个镇。10个镇:历阳镇、沈巷镇、白桥镇、香泉镇、西埠镇、石杨镇、姥桥镇、功桥镇、乌江镇、善厚镇。

  3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皖北行署设立巢湖专员公署,驻巢县,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含山县、和县、三河市、巢湖水上公安局。

  1950年3月,三河市并入肥西县。1952年1月,巢湖、宣城两专员公署合并成立芜湖专员公署,巢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划归芜湖专署。 1958年7月,庐江县划属六安专员公署;8月,巢县划归合肥市。11月,和县、含山县划归马鞍山市;12月,和县、含山两县合并为和含县。次年4月,和含县再划归芜湖专署。5月,和含县重又分为和县、含山两县。1961年4月,巢县由合肥市划出,仍归芜湖专署。1965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巢湖专员公署于同年7月25日恢复建置,署治巢县城关,辖巢县、无为县、庐江县、肥东县、和县、含山县 6县。1971年3月,巢湖专员公署改称巢湖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肥东县划归合肥市建置。1984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巢县撤县改市称巢湖市(县级),仍属巢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99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 8月5日省政府批复撤销巢湖地区及县级巢湖市,设立地级巢湖市,地级巢湖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居巢区青年路。原县级巢湖市改为居巢区,以原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为居巢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风路。巢湖市辖原巢湖地区的无为县、庐江县、含山县、和县和新设立的居巢区,实行市领导县、区体制。

  1999年12月29日,中国***巢湖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中共巢湖市委员会产生。2000年1月19日,巢湖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闭幕,第一届市级国家政权机构产生。2000年1月 20日,地级巢湖市在居巢区青年路举行揭牌仪式,中共巢湖市委、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巢湖市人民政府、政协巢湖市委员会、中共巢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揭牌。

含山县景点有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褒禅山、昭关景区、太湖寺、凌家滩遗址等。含山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东与马鞍山市和县接壤,西与巢湖市相连,南与芜湖市无为县以裕溪河相隔,北接滁州市全椒县,总面积1028平方千米。

含山县共有四座中型水库,分别为长山水库、东山水库、昭关水库、和平水库,总库容分别为2400万立方米、1520万立方米、1250万立方米、1020万立方米。

含山县水资源总量约为5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9亿立方米,地下水102亿立方米,不重复量01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1308立方米,略高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25立方米。

含山县境内有6条主要河流,分别为滁河、仙踪河、得胜河、清溪河、牛屯河、裕溪河。注入以上六条主要河流的支流共有28条,流经含山县县域的河道总长约24286千米。滁河、得胜河、裕溪河、牛屯河皆通长江,仙踪河注入滁河,为滁河一级支流,裕溪河下通长江上达巢湖,清溪河注入裕溪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61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