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的人生之路也随之拉开了序幕。人生之路曲折盘桓、错综复杂,看似一条路的终点亦是另一条路的起点。人生没有永远的居高不下,也没有永远的低谷失意,一路走下去,才是人生的本意。
成功永远站在失败的背后。一次,被寄予厚望的西班牙球队在球场上失利,队员们垂头丧气地回到祖国。一下飞机便看见热情的球迷,而“一切都会过去”的横幅让他们内心充满了感动。几年后,当他们从国外凯旋,迎接他们的依然是那些热情的球迷,只不过横幅上的字变成了“这一切也会过去”。睿智的球迷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的偶像。是啊,一切都会过去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当一切的繁华浮尘散尽,等待着我们的又是一个新的开端。生命没有尽头,人生之路亦没有终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不经过失败,又哪能获得成功只要你坚定地迈出脚步,成功就在不远处。
真正的成功者会把成功当作过眼烟云。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科学奖的居里夫人,将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作玩具,她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并不是永恒的。”明智的居里夫人,她真正懂得了成功的含义。她知道成功只不过是人生路上极短暂的一点,当成功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也意味着下一轮的努力已经开始。荣誉会随风消散,美名会随水流逝,惟一不变的是自己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把成功看作过眼烟云,才会认清自己,才会明白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才会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永不停步是成功真正的内涵。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归国屡遭阻挠,但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回国的念头。归来后,他投身于中国航天事业,以惊人的速度研究出“两弹一星”,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为中国在世界之林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永不停步带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从“神五”到“神七”,中国实现了火箭载人到登上月球的梦想。他和他的同行们用行动阐明了成功的真正内涵:任何一点成就都会被后来的成果所淹没,不断向前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有位名人说过:“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窗子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人生没有永远的绝境,每一条看似走到尽头的小路其实还有“柳暗花明”。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人生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把一次次成功当作一个个奋斗的起点,不断进取,才能走向更大的辉煌。
无尽的诱惑
阳光落进来,照亮了整个屋子,点点光亮渗透进每一个缝隙。纯白小屋,橙色天花板,**柜子,粉色橱窗,各式各样的糖果。橱窗前,立着微笑的我们。
“长大以后,我要开一家糖果店,卖许多五颜六色的糖果。”彼时,她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对我说。小孩子总是容易被糖果诱惑,并做着一切关于糖果的梦。
然后她将手里的画送给我,名字叫做“糖果店和未来的我们”。用尽了温暖的颜色,画面上充斥着不可名状的幸福。
然后呢我们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不再唱儿歌,不再过儿童节,不再爱吃糖果,甚至不再做关于糖果的梦。而那幅画,仍然静静地待在那里,静静地,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要吃糖”这种幼稚的话我们开始再也不说,我们摆出严肃的表情,不会再因为谁摔倒了而肆无忌惮地笑,我们迈着沉稳的步伐,不再因为被老师表扬而蹦蹦跳跳,我们学着柔声细语,不再旁若无人地大吼大叫……因为,我们长大了啊。我们应该成熟一点,我们应该懂事一些,爸爸妈妈告诫我们。
等到十八岁,你就要独立啦,你就可以自己做决定啦。于是,“长大成人”一直诱惑着我们。那些小少年可都是渴望长大的呢。
知道有一天,我们拿到了身份证,突然就问自己:我长大了吗好像没有,我们仍然离不开爸爸妈妈,我们还是无法自己决定。那我们应该没有长大。于是我们继续努力成长。
“长大以后,我要开一家糖果店,卖许多五颜六色的糖果。”她的微博上如是写道。“好棒啊,我们一起开好不好”我回复到。“嗯~~”恍然间,我似乎又见到了她脸上洋溢的幸福。只是,我们什么时候才长大呢
知道有一天,爸爸说,你再我眼里,永远只是个孩子,不要说你长大了这种话。哦,原来我们永远都长不大呢,那让我们永远不长大好不好
未来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一天天长大,只是未来很远,让我们一起回到从前好不好,回去那个被糖果诱惑的年代。
夜幕降临,月色洒进来,轻抚着蜷缩在角落里睡着的小泰迪,糖果纸在黑暗里闪闪发亮,玻璃上映着弯弯的月牙儿,是不是有人唱起了个呢轻轻地,缓缓地,在店里飘荡。会不会,出现被糖果诱惑的小精灵呢
温暖的阳光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感情,母爱像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我们心田,虽然悄声无息,但它让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感受到了雨后的温暖。
母爱是伟大的,它不要任何报酬,尽管在它的温暖的阳光之后换来的是一阵无情狂风暴雨。
一岁时,妈妈把刚切好的一块生日蛋糕捧到我手里时,我无情地把蛋糕仍得远远的。然后无缘无故地大哭起来。
五岁时,为妈妈没给我买零食而与妈妈发脾气。
八岁时,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找茬儿和妈妈吵架。
九岁时,妈妈叫我多穿一件衣服,天冷,我说妈妈罗嗦。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和妈妈吵嘴,有一次,一吵就四天没和妈妈说话。
看书正看到入迷时,被妈妈一句话就从书的世界里给拉了回来。于是对妈妈大发脾气,其实过后我也挺后悔的,觉得自己实在不应该。但妈妈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照样用她一惯的语气对我说话,照样给我做饭。
有时候,在和妈妈撒谎时,妈妈的语气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和气,我知道妈妈是那么的信任我,而我却利用妈妈对我的信任来欺骗她,我心里感到酸酸的,感到非常难过,非常懊悔。
懊悔过了,又是一次和妈妈的风雨大战。中午,妈妈坐车跑了四五公里回来专门为我做饭。而在饭桌上小谈时,又因为某些事情而和妈妈大吵,摔筷子,碗里剩下半碗饭,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啪!把门砸得巨响。妈妈只有孤零零的吃完剩下的饭菜。妈妈去上班时,仍用甜美的声音和我道别,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时我气也消了,也甜甜地和妈妈说"再见"。
妈妈的爱最无私,虽然我给她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她给我的永远都是温暖的阳光。
做好眼前的事
当记者问到国际大师陈省身当初为什么选数学时,他回答:什么都不会,只好做数学。而当记者采访着名画家黄永玉时,他的回答也如出一辙。在我看来,它们并非什么都不会,而是把数学和美术当做他们毕生的追求。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一直坚持着,勇敢向前。他们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为了将自己的事做好,有的人用尽了自己的一生。
《国雇》这本书虽然鲜为人知,但是做这背后的辛酸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作者为编这本书,奋斗二十余载,其中的饥冻严寒更是无法想象。可是,这本历经20余年才完成的书却在完成的书却在完成的那天被偷走了。
对于作者是个多大的打击。可是,作者在悲痛之余又拿起笔,重新写这本书,终于在又经历8年之后完成,而作者此时已是风烛残年。他致力于自己的目标,终于将这件事做好。一个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事要做,可是做好一件事,也会让人生更有意义,居里夫人曾经为了镭的研究而经历身体上的磨难,却未能阻止她继续向前,做好一件事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的。
梁思成,这位对建筑很有造诣的建筑学家,就致力于建筑。在国外时,他就一直向建筑的更高一层去奋斗,回国后,长期从事建筑的研究和教建筑的工作。他曾担任北大教授建筑系主任,又创设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的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造诣颇深。先后获得美国着名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曾参加我国国徽,天安门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扬州纪念堂,并着有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也许梁思成并不擅长其他,但是建筑却让他一直不断探索,努力登往建筑之巅。
有时完成一件事,我们并不注意快慢,但一定注重质量。他们用自己的所有精力和人生去实现他们追求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能够将一件事做好,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一件小事,在小事中认真,才能去完成那些关乎一生的大事。
范曾与黄永玉相比,黄永玉的成就更高。
黄永玉和范曾都是当代著名德高望重的绘画大家,黄永玉艺术修养非常全面,在版画、漫画、国画、设计、文学、书法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其中,在漫画和版画上的成就最高,许多成就到现在都没有人超越,完全可以说,黄永玉是当代第一漫画大师。
黄永玉顶着“鬼才”的头衔,有着中国顶尖艺术院校中央美院的教授资历,同时担任着中国美协副主席。履历不可谓不辉煌,但是他的档案记载的学历却只有小学四年级。他的艺术天赋的确非一般人可以企及。黄永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设计的创造了天价的“猴票”,然后就是为家乡设计的“酒鬼酒”。
范曾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文学院及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范曾是享誉海内外兼通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易又博贯中西的学界泰斗,画册文论皆著作等身,已出版200余部,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30部。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厥功至钜。
第一次听说黄永玉,是朋友圈有人推荐他的《黄永玉大画水浒》,知道是位画家,看这本书的推荐,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老头子,网上查相关信息,发现了他和沈从文是表叔侄的关系。最近又看了一本黄老关于巴黎旅行的书,也翻到了早年鲁豫有约采访黄老的视频,仅此而已。
因为很喜欢《边城》,多翻了两遍,对沈从文也有一点点兴趣,看过了《从文家书》,看到这本书就买来翻翻看。整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黄永玉写沈从文,下半部分沈从文写关于黄家及黄永玉的一些文章。我觉得我应该写写他们两位之间的往来,表叔如何爱惜侄子,侄子如何钦佩表叔,他们的生活年代、环境、方式及两位的大概经历和艺术成就。但是,可能我最需要的不是这些,也没有特别详细地分析这些,我看到了应该是我自己当下最需要的东西,书里谈及的读书的方法。
黄永玉曾经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暂时收留,住在他们家收藏非常丰富的书房里,推荐他看系统性的书本。
“你可不可以看一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你掌握了这一类型的各种知识,就会有一个全局的头脑。你还可以看看他写书的方法……”
“我觉得你读一点中外的历史、文化史,你就会觉得读起别的书来更有本领,更会吸收……”
“……莱伊尔的《普通地质学》和达尔文《在贝尔格军舰上的报告书》之类的书,像文学一样有趣,一个自然科学家首先是个文学家这多好!是不是?”
“……波特莱尔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多聪明机智,是不是?但他的精神上是有病的,一个诗人如果又聪明能干,精神又健康多好!”
“不要光看故事,你不是闲人;如果你要写故事,你怎么能只做受感动的人呢?要抓住使人感动的许许多多艺术规律,你才能够干艺术工作。你一定做得到……”
这两位好人,真是极好的导师。到目前为止我看书,还是停留在肤浅的盲目的瞎翻一遍上,我一直想要找到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想要认真对待读书这件事,可惜都很盲目。一直不敢说“读书”,只能是随手翻翻“看书”…虽然也看过一些读书方法,都是指导具体的某本书,而不是整个体系。
不过像这样,我也陆陆续续接触到这些零星的有用的信息,比如这几段话,比如我渐渐知道,该去读经典,后人的各种分析扩展都不如经典最直接,又比如说该去探究表达背后的规律,等等。虽然还是很零碎,终究在慢慢拼凑着,在往正轨上矫正。
沈从文在给梅溪的信《要鼓励永玉多做点事》里同样提到“你学文学,重要的是把叙事能力得到。先得把这个好处得到,将来才可用到各方面去。……多看短篇重要。契诃夫短篇很合用,方法上有长处可学,即以叙事为主。这是学叙事的人先得学会它,才可望把工作展开的。”
这篇读书笔记,我只能先写成这样了。本来根据之前整理的学习方法,应该有个模版,我自己差不多总结出来的东西,可是套用不上……看来还是不合适。
早上刚起床,就听到了一段夺命连环敲门声,是王晨。
她一副面如死灰的表情站在门口。进来之后,她立即开口:“我想离婚,真是受不了,老是鸡同鸭讲。”
我叹了一口气:“你们又吵架了?”
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周我婆婆要过来。你也知道我这周事情特别多,接手了一个新项目,上周就开始加班到深更半夜。但婆婆放下工作过来看我们,我总不能拒绝吧。昨天婆婆打电话说下次再来。我松了 一口气,说:太好了。然后方乐就跟吃错药了一样,直冲我嚷嚷:你就这么不喜欢我妈过来看我们?他没看到我整天加班,我是担心婆婆过来了我没时间好好照顾她。老是鸡同鸭讲,把我想成一个坏女人。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遇到和方乐一样的问题: 由于没能充分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又对对方的想法进行主观臆测,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就由此产生了。
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悲剧不计其数,归根结底无非是各方互相猜测对方的想法却又不能坦诚沟通所造成的。如何坦诚沟通,让沟通成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好工具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东京大学博士斋藤孝在《如何有效提问》中提到这样的观点: 沟通的关键不是说话的能力,而是提问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只要有技巧地提问,就可以沟通无碍。 他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 那些所谓的沟通高手不仅会倾听,还具有高超的提问能力。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沟通过程,学会提问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
宅孝藤独创了坐标轴思考法,横轴是本质与非本质,纵轴是具体与抽象。 第四象限中“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例如,当有人问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时,你回答:“是追求幸福。”这种敷衍的对谈就如同被人在通讯工具上问到“在吗?”而回答“在” 是一样的道理。
问题确实是本质性的,但问法太抽象了,让人不知道如何展开谈话,所以答案也不得不抽象了。如果将问题换成“你觉得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和你之前的考虑是不是有所变化?”,这样具体且本质的提问会让人更懂得如何开口。
因此,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提好问题的意识。尽量让自己的问题具体且本质。
“”
日本提问力专家粟津恭一郎说:“ 提问将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 ”
如何在沟通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
用复述检验自己的理解
斋藤孝发现, 就算重复对方说过的话产生不出新的意义,但是谈话高手仍会充分使用这项技巧 。
复述是减少双方的误解、增加对方的好感度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用“换句话说”和“您的意思是”的表达方式来整理对方的语言,抓住重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王晨与方乐的事情。方乐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你的意思是,我妈不过来了,你觉得太好了,对吗?”这种复述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的攻击性。那么王晨就有可能说出自己的顾虑:“是啊, 婆婆过来了,我这做儿媳妇的应该好好照顾她。但我这周太忙了,我怕力不从心,不能好好陪陪她,尽尽孝心。”
理解对方的努力
斋藤孝认为, 人际沟通里最需要的是找到当事者最花费力气的部分并加以认同 。
也就是说,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理解并给与深刻的认同,这会让对方觉得“你真是懂我”的感觉,这对于拉近两人的距离,鼓励对方深入交谈下去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常静距离》李静曾经采访过欧阳娜娜。两人坐下以后,李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演员的诞生》这个节目挺有风险的,要不就是专业的,要不就是演过很多戏的,你的经纪团队有没有跟你讨论过这事儿?”
欧阳娜娜说:“大家都觉得我有强大的经纪团队和后台。但我的团队只有5个人。大家都觉得上那个节目是个错误的抉择,觉得我演技不如别人就应该藏着掖着。我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去那里可以更好地学习。”
欧阳娜娜才18岁,而且她是以大提琴演奏者的身份为观众所熟知的,在演戏方面她并没有很多经验。她参加《演员的诞生》这一节目并成功晋级一直被网友质疑,很多人都说她是因为后台硬才能够得到刘烨章子怡等导师的认可。
李静的问题问得非常好,她针对欧阳娜娜参加《演员的诞生》遭到网友质疑这件事情只提了一个问题就让她轻松回应了网友们的质疑。既让观众了解了她参加节目的目的,也感受到了她敢于挑战、乐于学习的性格,大大提升了她的个人形象。
找出对方有共鸣点的话题进行提问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提到这样的观点: 那些跟你谈话的人,对他们自己、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问题,要比对你的关心100倍。所以,问一些对方想说想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的经历和成就,会让对方更愉快地和你交谈。
1924年出生的黄永玉自学美术和文学,是一代“鬼才”,年仅28岁他就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他博学多识,在美术、文学、绘画、雕刻和建筑等领域都有非凡成就。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誉甚高。
董卿一直特别想拜访黄永玉大师,自《朗读者》第一季以来,她多次邀请才得到拜访机会。董卿第一次走出演播厅去黄永玉的家乡进行拜访。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董卿并没有提任何与黄永玉的成就相关的问题, 因为她了解到这个即将100岁的大师超然豁达,淡泊名利。如若提功名成就只会让对方反感。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董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建这个院子的时候,是不是对家乡的怀念呢?”这一问就问到了黄永玉的心坎里了。黄永玉走遍大半个世界,阅历过无数山河,却只对家乡情有独钟。
这个话题结束之后,董卿再次提出了一个让黄永玉非常有共鸣的问题:“听说您有个外号叫黄逃学,您逃学最久的一次是什么时候呢?”听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被别人问起,黄永玉立刻开心起来,打开了话匣子,和董卿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和人生经历以及感悟。
想要实现高效沟通,有效提问很重要,以上3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