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第1张

双向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相情感障碍包含两种表现,一种是躁狂,另一种是抑郁,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这两种情绪交替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要仔细分别和应对。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核心表现被总结为三高一大,包括情绪高、思维能力高、活动频次高以及自我夸大。

情绪高涨,有一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快乐,不论见到谁都很高兴,实际上可能没有特定的事情会让他开心。也有个别的患者,情绪异常表现为发脾气,容易愤怒,但是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会让患者情绪亢奋。

争渡心理咨询预约表,提供免费心理评估分析,付费心理咨询。

思维活动能力高,无论是思考问题的量,还是大脑反应速度都很高。比较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交流起来滔滔不绝。躁狂发作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天才,好像身体机能已经完全被开发出来,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基础上出现了自我夸大。

活动行为频次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除了滔滔不绝意外,还会出现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等行为上的异常。在躁狂的时候患者会制定很多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想要成为美国总统,计划在一天之内赚够几个亿,事实上患者并没有足够的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实施一部分行动,但是任何一个事情都不能够静下心来做好,可能只因为瞬间的一个念头,就马上去付诸行动,热度维持几分钟就会觉得没意思。总是让自己不闲着,整体的活动行为是偏多的。

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时候,核心的表现是情绪的变化,患者情绪很低落,不开心,感觉到不快乐,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的症状。与跟躁狂发作正好相反,抑郁发作的时候表现总结为“三低”,情绪低,思维能力低、行为活动频次低。

情绪低指的患者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即使是自己原本很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没有兴致参与。第二个是思维能力变低,大脑反应速度慢。在抑郁发作的时候说话语速会很慢,声音很低,回答问题感觉非常吃力。第三个低是患者行为活动减少。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患者不想出门,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工作,甚至是连个人的基础卫生都不想做,喜欢整天独自待在一个地方,自我封闭。

这样确实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首先你要从心理上改变自己对情感的模糊。慢慢试着让自己去接受别人的关怀,或者自己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物。学着慢慢的释放自己的情感。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此症患者出现兴奋状态时易与躁狂发作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调不是躁狂发作时所表现出的高涨而表现为傻乐,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

注意重度躁狂发作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重度躁狂发作常常伴有易激惹、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知、情、意不协调,情感反应不协调,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问诊患者既往病史,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

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

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

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

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自杀的念头等。

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三、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相比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更为复杂,治疗更棘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双相障碍常常是伴随一生的,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由于其思维比较活跃,往往能有不凡的成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679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