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风俗和寄托的愿望和情感

节日的风俗和寄托的愿望和情感,第1张

1 祭月

我国过中秋节会在中秋夜圆时,在家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来祭拜月亮。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这15种中秋习俗你知道吗?

2 拜月

据说拜月的习俗来源于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这15种中秋习俗你知道吗?

3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风俗活动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最爱边赏月边吟诗颂词了,尤其是在唐代,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不过现代人赏月的话,便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赏皓月当空的美景,聊聊家常。

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这15种中秋习俗你知道吗?

4 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暮春已过,盛夏未至,六月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而六月最古风的日子莫过于每年的端午,《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古人有在端午浴兰的雅致,今人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但我们如今还记得的恐怕只有不尽东流的汨罗江水和万古悲风的屈原了。古人留下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到了我们手里,或许早已面目全非,但每逢佳节或纪念之日,几千年民族的情感还是依然涌上心头不曾变迁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说,亦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也只有每年的节假日里,我们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里把自己抽出来,让时光闲置下来,所以如今的节日除了纪念之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意义就在于它把我们对古人的情感和现世的生活连接了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释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宋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释义: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释义: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释义: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释义: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释义: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 张耒《和端午》

释义: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释义: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 李商隐《嫦娥》

释义: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七夕的思想感情 七夕的思想感情,中国的七夕佳节有用众多有趣的习俗活动,它背后的浪漫故事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那些七夕诗句的思想感情。 七夕的思想感情1 《七夕》表达了李商隐思念亡妻的悲痛之情。 《七夕》 唐代 李商隐 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扩展资料 : 《七夕》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七夕》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 七夕的思想感情2 七夕作为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据说七夕节最早是由星宿崇拜慢慢演变而来的。因其祭拜活动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七夕的传统习俗和故事。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传说,这也使得七夕成为中国最具有爱情元素的节日。 在历史上有不少人都写过关于七夕的'诗词歌赋,但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应该算是中国古代的唐宋时期。由于古代交通极为不发达,所以很多人在七夕的时候不少读书人都处于跟家人分别的日子。这时候只能通过写一些关于七夕的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 比如唐诗人杜牧写的关于七夕的诗词中有这样比较经典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宫女仰望星河中的牛郎织女星来表现的一首宫怨诗。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写的关于《七夕》的,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诗中:“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将他内心的悲苦跟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多么希望能他们的生死相隔又=能有机会换来一年一度的相会。 晏殊写的关于《七夕》的诗词,将神话故事当中的人物跟其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那“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直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他来说,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并没有太多有新意的地方,关于七夕的很多事情都是杜撰出来的。如果有牛郎织女的话必然会有其他的神仙,那么神话中能填海的精卫必然能填满整个银河,牛郎和织女想见也不用那么麻烦了。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端午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以下几个方面:

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忧国忧民,力主改革,但遭遇政治排斥,最终在楚国灭亡的前夕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赛龙舟、投粽子等活动。

驱邪避凶: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一个容易招来疾病和邪祟的日子。因此,端午节时民间有许多驱邪避凶的习俗,如佩戴香包、五彩线、挂菖蒲、艾叶等。

祈求平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祈求家庭和亲人的健康、平安。比如,吃粽子寓意着家庭团圆和平安,赛龙舟则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团聚与欢乐:端午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一起包粽子、赛龙舟、观赏龙舟比赛等,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

传承文化:端午节拥有丰富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自然与季节:端午节正值春末夏初,大地万物生机盎然。人们在端午节期间的活动与自然息息相关,如赛龙舟体现了人们对水的敬畏与感激,而吃粽子则是对五谷丰收的期盼。

过年的方式在变化,但春节作为中国人的文化仪式与情感根脉始终没有变。审视好传统文化的迭代进程,采撷有助于文化流传的形式、载体和资源,在节日的仪式感中品味生活的温暖,在“此处心安”的根脉感中体悟家的慰藉,我们定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每一次全新的出发。

对中国人而言,一个家字承载着太多情感。有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的浓浓亲情,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绵远乡愁,更有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家国情怀,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中所蕴含的人生逻辑、价值观念。

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对家的精神归属早已浸润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春节,国人对家的感念和追逐便会愈加强烈,回家过年便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强劲的律动。落叶归根、思乡恋家,这是中国人幸福观的基本经纬,朴素而有力量。

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

变动不居的时代,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找寻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仪式、情感根脉,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全速前行的中国,匆忙的脚步、远方的梦想成了许多个体生活的主线。但无论风筝飞得多高,总离不开一根线的牵引。

节日的喜乐、家庭的温馨之于游子,也正如这根线一般,丝丝缠绕着人们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有人说,你越是走得远,那份缱绻乡情越是浓厚;你越是走得快,那份安静、祥和越让人怀念……的确,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根脉是源自历史的醇醪佳酿,也是走向未来的精神通道。

眼下,我们的生活窗口急剧扩大,虚拟世界也在空前膨胀,当此之时,那些缓缓流淌着的阖家团聚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显得尤为珍贵。透过这些承载文化的仪式感,我们捕捉到的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层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40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