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辟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非真实故事,灵感来自“三号坑”

王琪辟谣:《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非真实故事,灵感来自“三号坑”,第1张

说起可可托海,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牛儿成群在广袤穿的草原上尽情地沐浴阳光、滑雪爱好者心驰神往的雪场、挂满雾凇的白桦林,白雪覆盖的小村庄,被积雪堆成蘑菇的小木屋,额尔齐斯大峡谷、伊雷木湖等,这里不仅风景吸引游客,也是放牧,养蜂的好地方,于是在音乐人王琪创作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里,我们听到了牧羊男和养蜂女美丽又忧伤的爱情故事。

随着这首歌的走红,人们也开始用痴情来形容可可托海。冬去春来,寒暑更替,两个漂泊的人在野花盛开的季节相遇,两颗孤寂的心在不经意间蹭出火花。一个是落寞的养蜂女,一个是热情似火的牧羊人,本来要成就天作之合,可是时间从来就不会为谁而停留,花落了草黄了养蜂女选择默默的离去,牧羊人却没有离开枯黄的草场选择了等待,他等来的是养蜂女嫁人的消息。不管是美丽的那拉提,还是满山绽放的杏花,都再也不能酿出他们爱情的甜蜜。

歌曲火了之后,很多人对于歌曲中的爱情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吗?养蜂女为什么离开?养蜂女和牧羊人是怎样的爱情?

根据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官方账号《新疆MIX1039》主持人馨悦采访了歌手王琪, 王琪直言,这首歌中所描写的爱情故事并非是真实的爱情故事,换言之,就是歌曲中故事是王琪自己虚拟编写出来的,歌曲创作灵感另有原因。

那么,王琪创作该歌曲的素材到底来自哪里呢?其实发生地就是可可托海,但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王琪接受采访时说, 公司的一个同事去可可托海出差,拍摄了可可托海的美丽风景,然后就知道了可可托海有个“三号坑”特别美,并且可可托海这个地名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就有了要为可可托海写歌的冲动。

可可托海因矿产资源丰富而举世闻名

在新疆阿勒泰最冷的地方,藏着一个如同古罗马斗兽场一样恢宏的矿坑。

在198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对于这里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111”。地质学家来到这里,仿佛“人间消失”。多年后,仍对在这里的工作经历闭口不谈。

神秘的气息笼罩着这个一度无人知晓的地域,它用自身蕴藏的丰富稀有金属矿石,为国家偿还了苏联外债,还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矿“本矿”。

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让我们追溯到可可托海地下136米的深处,揭开上个世纪上万人共同保守的秘密。

可可托海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举世闻名,这里是全国第二冷极,自建国以来这里就被列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

在这里隐藏着一个和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也是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麦加”。

“三号坑”世界上最大的矿坑,深100多米,长宽数百米,坑内有76种矿共生。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内独有、国外罕见,蕴藏着有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还盛产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种宝玉石。

可可托海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之所以说三号矿坑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正是这个坑,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折合约20多亿美元。更为我国的“两弹一星”航空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可谓功勋累累。

当年,这里云集了中国和前苏联的高级科学家,中苏交恶后,苏联专家撤走,点名要用这个矿坑的矿产还债;也就是这个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个大坑,不仅为中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而且更为核弹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 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

当年在成功爆炸核弹之后,国防科工委向矿区发了一份贺电和感谢信,已被永久收藏。包括后来的“神舟”系列航天工程,所用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个矿坑。这个大坑,专家称之为共和国的功勋矿。

另外,三号坑最让人大饱眼福的是出产过的矿物珍品,人们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它通体黝黑,钽铌含量超过70%。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制造。

时至今日,可可托海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地质公园的一部分,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参观游览。正是因为“三号坑”承载了太多的元素,最终被音乐人王琪最终通过歌曲这种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就这样,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诞生了。

现在只要听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牧羊人,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可可托海和那拉提的美丽风景, 更不能忘记曾经为我国国防做出重大贡献的“三号坑”。

随着这首歌登录春晚并爆红,这里必将成为新一轮 旅游 火爆之地,也必将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其他景区如何做好宣传提供了宝贵经验。

植树的牧羊人》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1、赞美人性。这篇文章展示了一个牧羊人的慷慨和毅力,他种树几十年了。他对植树的热爱使世界充满了阳光、希望和人性的光辉。

2、善待自然。这篇文章通过牧羊人不懈的植树,终于把沙漠变成了绿洲,启示我们只要善待自然,自然就一定会给我们丰富的反馈。

3、寻找幸福。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牧羊人的故事,他的妻子和他唯一的孩子去世后,生活在孤独中,并搬到了苏格兰高地。他把“树”当作自己的亲人,通过植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证明了孤独的人也能找到幸福。

4、拯救地球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语单词shepherd的意思仍然是基督耶稣。没有了职业的压力,牧羊人承担起了拯救地球的任务。日复一日的植树,把干涸的高原变成了绿洲,造福了成千上万的人。不但救了地,也救了人,好像基督的救主。

5、人能征服自然。老师的教材中引用了杨小林的一句话,这篇文章通过牧羊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让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人可以征服自然的思想。

扩展资料:

《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琼·约诺于1953年写的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种植树木,把土堆变成绿洲,证明了孤独的人可以找到幸福的故事。它已被改编成一部动画**。

法国作家琼·约诺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花了近半个世纪种树的故事。为了证明“一个孤独的人可以找到幸福,这个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

他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每天都和树打交道。依靠树,他用心灵的语言与树交谈,无声的交流,过着“淡泊的生活”。通过自己的经历,他证明了孤独者“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好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植树的牧羊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542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