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填空:
1
、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为
“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
。
2
、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第
三部是
《神秘岛》
。
3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
19
世纪
“
机器时代
”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
界的意志和幻想,
并成为现代小说的先河,
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
启发和影响。
4
、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
之所以动人,
原因在于构思巧妙、
情节惊险,
还在于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
、
《海底两万里》
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 “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
太慢了。
”
二、简答:
1
、
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中,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经历了许多险情,
请列举几次。
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
2
、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
、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
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4
、请简述《海底两万里》的内容。
1866
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
那是一艘名为诺蒂留斯号的潜艇,
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
跟随尼摩
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5
、读完这部小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很多未知的,
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情,需要人们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去看待。
6
、请简析尼摩船长的形象。
尼摩船长是一位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是杰出的建
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他身材高大,目光犀利,有着哲人般的沉静,蔑
视人类社会的法规。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
尚自由独立,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
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7
、小说中有四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形象。
我最喜欢康塞尔。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忠实的仆人,他年轻健壮、热情善良、
处变不惊,
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主人的一片忠心。
当阿龙纳斯教授遭到意外被抛到
海里,生命危在旦夕时,是康塞尔勇敢地跳入海里,陪他一起游,直到获救。当
鹦鹉螺号撞上了冰山,无法换气时,是康塞尔把仅剩的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8
、你觉得《海底两万里》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成
为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海底潜艇,
人类登月、
太空飞行
都已成为现实。
科幻小说往往也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
书中曲折的
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如潜水艇、
潜水服、
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科学的发展
。
9
、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
蛰居海底,
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他富有同情心,
性格阴郁、
知识渊博、
带有浪漫、
神秘色彩,
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第二部分
一、内容概括:
主要讲述了
1866
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
兰乘坐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二、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
尼德•兰、
“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
三、
《海底两万里》吸引人的原因:
(
1
)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如勇斗鲨鱼、搏杀章鱼等惊险情节。
(
2
)是科学与
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文中的诺第留斯号就是作者的想象,
但又无处不展示科学
依据。
(
3
)
作者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文中尼摩船长将沉船
中的财宝送给贫苦的人看出。
四、结合小说的情节说说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尼摩船长:
1
、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
2
、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
3
、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同情弱者,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4
、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
扶手上装有高压电)
,遇事沉着冷静;
5
、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意;
6
、
从
“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
,
可以看
出他的神秘、孤独和追求自由的心理。
阿龙纳斯:
1
、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
义感,希望造福人类;
2
、从他敢于跟随尼摩船长乘坐潜艇作海底两万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
可以看出他有献身科学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康塞尔:
1
、从①他愿意冒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②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
跳下去抢救;
③在南极缺氧的时候,
把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主人三件事中,
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2
、从他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并用专门的本子分类记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做事仔细认真有条不紊的人。
五、
《海底两万里》中最吸引人的三个情节。
(
1
)尼摩船长勇斗鲨鱼救采珠人。
(
2
)尼摩船长哀痛地带着送葬队伍,把重伤
致死的船员埋在海底光彩夺目、
瑰丽无比的珊瑚树林里。
(
3
)
尼摩船长沉着镇定,
领导大家摆脱南极冰山之困。
(
4
)击退土著人围攻。
六、
读过此书,
你怎样看待想象和科学的关系?
此书不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
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
它还在启发我们,
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
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
备一定的科学背景,
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
否则不是科幻只是
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七、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
是“鹦鹉螺”号的主人,性格古怪,性情忧郁,知识渊博,遇事头脑
冷静,
沉着而又机智,
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阿龙纳斯:
一名生物学家。博古通今,性情温和,心底善良,富有探究精神。
尼德兰:
他是随着阿龙纳斯教授去捕“巨鲸”的一位捕鲸手,他经验丰富,百发
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爆,野性十足。
康塞尔:
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忠诚、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
迷。
第三部分(各节内容)
1
、飞逝的巨礁:
1866
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
像飞逝的巨礁,
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
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
里清除掉。
2
、赞成与反对:
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
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
“
海下船
”
。
我
(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
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
“
独角鲸
”
。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
亚伯拉罕
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
“
怪物
”
。我应邀随行。
3
、随先生尊便:
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
“
随先生尊便。
”
跟我一同上了
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
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
向大西洋全速前
进。
4
、尼德兰:
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只有加拿大人
捕鲸手尼德兰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5
、向冒险迎去
: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
面。三个月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半
年后,
海员们要求返航。
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
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
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
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
怪物。
6
、
全速前进:
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
而独角鲸却若无其事地同林肯号捉迷藏。
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
到第二天晚上,
双方形成对峙。
当林肯号向独角鲸发
起进攻时,
独角鲸却突然熄灭电光,
向林肯号喷射大水。
林肯号遭遇了灭顶之灾。
7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我被抛入海里,与孔塞伊在海中相依为命。正当筋疲力
尽就要沉入海底时,被躲在独角鲸背上的内德
兰德拉出水面。内德说,这怪物
不是鲸,
是钢制的。
我这才断定它是一艘潜水艇。
我们在艇顶苟延残喘。
天亮时,
艇盖掀开,八个壮汉出来,把我们拖进艇里去。
8
、动中之动:
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
个人。我们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
了,侍者送来食物,我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
9
、尼德兰的怒火:
潜水艇浮出海面更换新鲜的空气。三人仍被关在铁屋子里,
内德怒气冲天,
他想逃跑,
又想夺取这条艇。
一个侍者进来时被他出其不意地打
倒在地掐得半死。这时候,一个说法语的人出现了。
10
、海洋人:
讲法语的就是这艘鹦鹉螺号潜水艇上的尼摩(意为
“
不存在的人
”
)
艇长。他说第一次见面保持沉默是为了了解我们,其实那四种语言他都听的懂。
他要我们听从他的命令,
否则将置我们于死地。
尼摩艇长说,
他们的衣食用都取
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和独裁。
11
、鹦鹉螺号:
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
“
鹦鹉螺号
”
上有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
给我抽用海带制成的雪茄,
观赏他收集的标本,
又看了他为我准备的雅致的房间
以及他自己住的简陋的房间。
12
、
一切都用电:
尼摩艇长给我们介绍房间里各种仪表的用途,
如何开采海底矿
藏,如何发电,如何提供空气,又介绍一只小艇的用途,还带我参观了厨房。
13
、几组数字:
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
等。
14
、黑潮:
海底探险旅行正式开始。潜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处穿越黑水流。我
和两位同伴尽情观赏形态美丽、活泼可爱的鱼儿。
15
、一封邀请信:
尼摩艇长给我一封邀请信,请我到海底森林打猎。
16
、
漫步海底平原:
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随尼摩艇长漫步海底平原,
欣赏海
洋奇物。
17
、
海底森林:
我们来到海底森林。
仔细观察海底生物。
还在海底睡了几个钟头。
来到克雷斯波岛的海底绝壁,
遇到巨形海蜘蛛,
打到一只海獭,
躲过了角鲨的侵
袭。
18
、太平洋下四千米:
潜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开眼界。一天,看到一条沉
船,凄惨的海难情景令人惊悚。
19
、
瓦尼可罗群岛:
尼摩艇长从瓦尼可罗群岛海底遗物中揭开在十八世纪末两艘
法国探险船只失踪的真相。
20
、
托雷斯海峡:
潜艇经由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
——
托雷斯海峡前往印度洋,
中
途触礁搁浅。经艇长同意,我和两位同伴坐小艇上格波罗阿尔岛去。
21
、陆上几日:
我和两位伙伴一起上小岛采摘野果、狩猎,捉到一只被豆蔻汁给
迷醉的极乐鸟。
22
、尼摩艇长的闪电:
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
来独木舟围住鹦鹉螺号,
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
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
土著
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
离开了珊瑚石床,
时间正如艇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23
、
强制性睡眠:
潜艇在印度洋行驶。
尼摩艇长对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进行测量,
发现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恒温的。
我们目睹了有趣的一幕:
海面上磷光闪烁,
把大海照得如同白昼,
原来是一些小水母球发光造成的。
有一天,
尼摩艇长突然
下令将我们关起来,并强制我们睡眠。
24
、珊瑚王国:
第二天,艇长带我们来到五彩缤纷的珊瑚王国,把一位因伤而死
的艇员安葬在珊瑚墓园里。
25
、印度洋:
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穿行,我们看到了基灵岛,看到了
“
船蛸
”
,在孟
加拉湾漂浮着无数的尸体,还看到了一望无垠的
“
牛奶海
”
。
26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艇长给我们介绍原始的采珠法,采珠人悲惨的生活,建
议我们参观锡兰岛的采珠场。
27
、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艇长带我们观看一颗大如椰子的珍珠。
一个采珠人正
辛苦地采珠,
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
艇长舍身相救,
与巨鲨展开殊死搏
斗。正当艇长危在旦夕时,内德
兰德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把采珠人救到小
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
28
、
红海:
鹦鹉螺号在红海上劈波斩浪。
尼摩艇长跟我介绍红海得名的原因和他
发现从红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
“
阿拉伯隧道
”
的经过。
29
、
阿拉伯隧道:
尼德兰在红海上用捕鲸叉勇敢地击杀庞大的儒艮。
尼摩艇长亲
自指挥,潜水艇顺利穿过苏伊士地峡。
30
、
希腊群岛:
尼摩艇长把大量的黄金赠送给一个潜水员。
鹦鹉螺号来到桑多林
岛附近,我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奇景。
31
、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鹦鹉螺号在地中海底穿行,
我看到许多的遇难船只
的残骸静卧在那里,惨不忍睹。
32
、维哥湾:
潜艇正沿着葡萄牙海岸行驶,内德
兰德做好了潜逃的准备,敦促
我逃跑,我心里很矛盾,很不安。潜艇在维哥湾停了下来,艇长给我讲述
1702
年西班牙船只被英国海军战败沉没的历史,
他命令艇员潜水搬取当年沉船上数不
尽的金银珍宝。
33
、失踪的大陆:
潜艇背向欧洲驶去,离大陆越来越远,我们失去了一次逃跑的
机会。
尼摩艇长带我在夜间到三百米深的大西洋底去参观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洋城
——
亚特兰蒂斯。
34
、
海底煤矿:
潜艇来到一个已经熄灭了的火山中心取燃料,
我和同伴出去游览
了一通。
35
、马尾藻海:
潜艇来到马尾藻海。下潜到海底一万六千米的深度竟安然无恙。
36
、抹香鲸和长须鲸:
鹦鹉螺号驶向南大西洋海域,海面上出现了一群长须鲸,
捕鲸手内德
兰德向艇长请求让他去捕杀,却被艇长劝住了。艇长说,人类不应
该滥杀这种善良无害的动物。不一会儿,来了一大群长须鲸的天敌
——
抹香鲸,
鹦鹉螺号为了保护长须鲸狠狠地冲杀抹香鲸。
37
、大冰盖:
鹦鹉螺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冲撞大冰盖,浮出水面。
38
、南极:
我和尼摩艇长登上南极大陆,观察到南极特有的美丽景观。
39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潜艇在驶离南极时,被一大块倒下来的冰块砸到了,潜
艇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困境。
40
、
缺氧:
潜艇四周都围着厚厚的冰墙。
艇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轮班开凿冰墙,
喷射开水阻止新的结冰。艇内极度缺氧,但秩序井然。经过共同努力,潜艇终于
冲出冰墙,冲破冰原,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41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潜艇从大西洋往北,沿着南美洲的曲折海岸行驶,在
亚马逊河口,我们用印颈鱼作饵来钓海龟。
42
、章鱼:
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突然围上一群大章鱼。章鱼缠住螺旋桨,
潜艇动弹不得。在艇顶平台上,人和章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在生死关头,尼摩
艇长挺身而出救下了处于死亡边沿的内德
兰德。
牵手牵手再牵手,两个章鱼牵手的动作,是在水里碰撞的常态化!言外之意是:虽然常牵手,然后还是牵手,再后还是牵手!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如,拥抱、吻一个……也就是说,想爱对方了,也只有牵牵手,什么的举止还能代表两个人想爱了呢?你不主动,我也不主动!谁都不肯先做出比牵手还近一层的想爱的动作,仅仅停留在牵手层面,挂一下胳膊,大概都是越雷池了……意思是想把爱的进度提升一点点,别只局限在牵手这个层面里……大胆的抱一次!大胆的亲一口(别时间长,只碰一下外嘴唇),都代表爱在向前进!
痒痒的,黏黏的。
痛苦的体验远不止是对有害刺激或伤害的简单反射;它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导致疼痛或痛苦。
虽然脊椎动物通常被认为经历了生理和情感方面的疼痛,但无脊椎动物是否也有类似的能力仍然没有解决,因为无脊椎动物通常只有更简单的神经系统。
章鱼是地球上神经系统最复杂的无脊椎动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实验关注它们体验疼痛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持续性疼痛,相对于短暂的疼痛,只在哺乳动物身上得到证实,所以科学家们在无脊椎动物身上发现了类似的东西,这是相当不可思议的。
人类对其他生物最基本的尊重底线应该是,至少在对方死亡后再食用。不要再吃活章鱼刺身了!据说活吃章鱼需要嚼好多好多下才能彻底嚼烂,否则活动的爪爪卡喉咙气管会窒息,每年都有因窒息死亡的人,所以,祝愿那些吃章鱼的人卡嗓子眼吧 。
猪羊牛鸡也是活生生的生命,有本事一辈子都不要吃,植物也是生命,有本事别碰它们,米饭面条肉类果类你都不要再吃了,都是生命经历残忍的过程后才变成的食物,任何生物都会感到痛苦,只是感觉的方式不同,你却把这些当作美味的食物。
《我的章鱼老师》讲述了摄影师克雷格·福斯特与章鱼之间的友谊。《我的章鱼老师》并不是第一部带领观众走进海洋动植物群的纪录片,但这是第一部从一个个人的、开放的角度来记录单个海洋生物的纪录**。
《我的章鱼老师》像标准的故事片一样,和宿敌鲨鱼有三次交手。第一次交手它痛失一臂,却又慢慢再生出稚嫩的新触手,虽然颜色和尺寸不能马上恢复旧观,但这条可爱的嫩芽却见证了生命的顽强。
第二次和鲨鱼交手,它且战且退,终于找机会化身贝壳盾球,又反过来吸到鲨鱼背上,令其无可奈何,是一场经典的智取。
而第三次交手,则是在章鱼交配之后,它不吃不喝守着产下的卵直到成熟,再出洞时,像块褪色的旧抹布一样灰白。此时它已无力抵御小鱼的撕咬,更不用说随后而来的鲨鱼了。
在精疲力竭中,它几乎带着欣慰(尽管我们看不到章鱼的表情),被老对手一口吃掉。章鱼只有十八个月生命,交配后雌雄章鱼都会绝食而死。
如果单拍一只章鱼,应该也能成为《动物世界》这类节目里很精彩的一集,但《我的章鱼老师》,新意是加了一条人类的故事线。
标题的“我”,是一个名叫克雷格·福斯特的男人,他陷入了中年危机,事业家庭都不顺利(事业的问题是纪录片拍了几年筋疲力竭,家庭问题是无心照顾老婆教育孩子)。身心俱疲之际,他选择回到童年的海边,每天潜水排遣压力——于是偶遇了章鱼**(这是一只雌性章鱼),发展出一种奇特的情感关系。
不管我们如何定义这段感情,它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叙事动力:“我”历经辛苦,在茫茫大海里,痴痴追求一段注定以永别为结局的感情。
《域外诗词·章鱼》原文与赏析
葛饰螙庵
龙宫曾赐紫袈裟,手挂念珠珠有瑕。
波底对明双眼目,藻边举结八趺跏。
春风波暖贝为艇,秋雨夜寒壶作家。
身在俎头何罪业,钵中犹捧玉莲花。
《章鱼》一诗为葛饰螙 (du,蠹) 庵所作。成诗于日本江户时期 (1600—1868)。
自公元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乘船遇风在九州登岛始,洋枪火药、基督耶稣接踵而至。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意识冲击着日本的社会生活。虽然德川幕府曾一度禁教、禁书,实行锁国,扼制西学发展,造成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终究挡不住这股汹涌的洪流。日本人的思想活跃起来。早在室町(1336—1573) 末期地位已显著下降的佛教受到了冲击,早已传入日本的儒教也开始被重新认识。如日本的佐久间象山在盛赞“西洋所发明的许多学术、要皆实理,只足以资吾学” 的同时,也宣称 “为学之方,一以程朱为准,将以居敬而穷理”。程朱理学受到重视,摆脱了久为禅僧控制的局面,从寺院中解放出来。甚至一些禅僧也背离了佛教而谋求儒教独立。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如江户“江湖社”、大阪“混沌社”为代表的诗人。他们提倡以宋诗为范,崇尚陆放翁、范石湖、杨诚斋等人的诗风。葛饰螙庵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葛饰螙庵(1739—1784),名张,字子琴,通称葛子琴。提倡宋诗,是“混沌社”代表诗人。为人诙谐、爽朗、有情趣。《章鱼》一诗使可见其风格一斑。这首诗是他许多咏物中的一首,借章鱼,讽刺了无所事事、无所建树的懒和尚。
且看首联,写章鱼红紫色的外皮,就像是披着从龙宫受赐而来的紫袈裟。章鱼头下长着八腕,腕上排布着一个个圆形的吸盘,就好像是和尚手中的串串念珠。只可惜,这些念珠上都沾上了肮脏的瑕班。此联,描绘章鱼外观,色彩、形状历历在目,运用十分巧妙的比喻,一字不显地把章鱼的特征勾画出来。
颔联,写章鱼在水下游动时圆睁着双目,偶尔也会在水草边盘结八腕小憩,就好像和尚盘腿坐法的趺跏坐。此联,描绘章鱼在水中的动作。动时,双眼目对明;静时,跌跏坐软草。动静结合,维妙维肖。
颈联,写章鱼的生活习惯。春风送暖时,章鱼产卵于螺壳之中;秋雨夜寒时,穴居沙底之下,误把渔民放下捕捞它们的木盒也当作是家。于是无根无基、侥幸附于人、苟且懒惰之貌跃然纸上。
尾联,写章鱼的一生结局。它被渔人捕获,送入厨房,凄惨地置身于砧板上就要被厨刀宰割,此时,试问章鱼,可否明白自己究竟犯什么罪孽而导致这种结局的呢还未来得及想明白,章鱼早已成为盘中一道佳肴,雪白的卷曲的鱼肉恰似佛家至奉的玉莲花。此联,流露出作者对章鱼这种结局的讽刺,以嘲代骂,尖锐犀利。
全诗题为《章鱼》,却句句不着“鱼”字。初读来,句句是个“僧”字。你看,袈裟、念珠、趺跏、罪业、钵、玉莲花,事事皆关僧字。而且,有瑕之珠、趺跏之态、春暖苟且、秋寒避缩、懵懵懂懂、冥顽穿凿,又明明是个惫懒糊涂之僧。若按题目再读,又觉得句句是个“鱼”字,句句在设喻作比。但细究起来,这“以此物比彼物”之中,究竟何为此物何为彼物是以僧喻鱼,还是以鱼喻僧究来诘去,竟有庄生蝴蝶般迷离。在迷离之中有一点是十分清晰的,这便是葛子琴状章鱼的笔法实在高妙,讽庸僧的手段确乎超绝。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是貌其本荣,得其物理,而宋代诗歌尤讲究以文为诗、以理入诗、开卷了然。明代唐志契说:“或问山水何性情之有不知山性即止而情态则面面生动,水性虽流而情状则浪浪具形……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若含蕊舒叶,若披枝行干,虽一花而或含笑,或大放或背面,或将谢或未谢,但有生化之意。画写意者,正在此著精神。”山水花草如是,章鱼也理应如此。《章鱼》一诗,正是作者因章鱼本身的特点变化和特定的情感观念相呼应而产生的。这其中又揉合进作者本人开朗活泼的个性,自然也就令读者阅毕或忍俊不禁或拍案叫绝了。它也令我们联想到作者把崇尚的杨诚斋的诗《檄风伯》: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溯流更着打头风,发撑铁船上牛斗。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这首诗读来幽默风趣,以壁比恶虎,以滩喻雷公,风伯能通人语,柳荻亦俱精神。这首诗与《章鱼》的风格笔法何其相似!葛子琴真不愧为提倡以宋诗为范的积极实践者。
《章鱼》一诗又是日本知识分子无常观与求新精神的写照。日本名著《平家物语》一书开头是:“祇园精舍的钟声,有诸行无常的声响;沙罗双树的花色,显盛者必衰的道理。骄奢者不久长,只如春夜一梦;强梁者终败亡,恰似风前尘土。”这种无常观与不断地自我否定的精神,形成了日本人的一种传统。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抛弃一切旧的、过时的东西。即使是对于曾写入《十七条宪法》,被奉为国教的佛教,葛子琴也敢于抨击与嘲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与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