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一项很特殊的任务,要把一只牙口才一岁半龄的雪豹放归山林。
事情是这样的,一年前,当地一位猎户在高黎贡山雪线附近挖了一个三米多深的捕兽陷阱,本意是要诱捕野山羊,不料事与愿违,野山羊没捉到,却抓到一只出生约半年的小雪豹。猎户把它抱回家,用牛奶将它喂大。雪豹属于猫科动物,幼豹看上去像只白色波斯猫,挺可爱也挺招人喜欢的。猎户就将小雪豹当猫养,倒也能吓唬老鼠,还会同主人嬉闹逗趣。但养了一年后,小雪豹长得像牛犊般大小了,不仅吓唬老鼠,还撵羊追猪,吓唬家禽家畜,闹得寨子鸡犬不宁。平日与那位猎户有芥蒂的村民便将此事报告当地公安局。雪豹因为皮毛珍贵,遭到人类大肆捕杀,数量非常稀少,据调查,仅在高黎贡山南麓雪线附近还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总数不会超过两百只,属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也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严禁捕捉的。那位猎户将雪豹捉回家来当猫养,显然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纠正。一队手执警棍的森林开进那位猎户居住的氆氇毡房,将小雪豹连同铁笼子一起收缴了。按规定,非法从野外捕捉的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一律应放归山林。我是省动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正在高黎贡山一带考察野生动物。于是,当地公安局把这个很特别的差事交给我办。
我很乐意做这件事,我对有“高山霸主”之称的雪豹兴趣浓厚,正想收集这方面素材呢。我知道,要圆满地做好这件事,困难肯定不小,时间可能会拉得很长。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把一只被捕捉的野兽放归山林,就像把一条钓起来的鱼放回水里,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只要将其带到山上,打开笼子,解开束缚,就万事大吉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不是放掉这只雪豹,而是放生这只雪豹。放掉和放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和意义却有天壤之别。放掉就是随便找片林子,打开笼子,把它放出来就算完事了,何去何从,悉听尊便,生死祸福,听天由命。放生就不一样了,不仅要将它带到山野,还要找一个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不仅要打开笼子还它自由,还要想方设法使它在野外存活下来。
假如当地公安局现在交到我手里的是野禽,鹞鹰也罢,金雕也罢,丹顶鹤也罢,让我将其放生大自然,我不会有任何畏难情绪。野禽有翅膀,有很强的方向感,只要背着鸟笼来到此种野禽出没的地域,找到一个大概的方位,打开笼子,野禽就会摇动双翼升上天空,迅速找到并飞回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
假如当地公安局现在交到我手里的是爬行类动物,蟒蛇也罢,鳄鱼也罢,巨蜥也罢,让我将其放生大自然,我也不会有任何忐忑不安的感觉。爬行类动物属于冷血动物,母兽产下卵后,一般不抱窝,也不负责抚养子兽,受精卵靠自然温度变化而孵化,许多爬行动物的幼仔出壳后从未见过自己的亲兽,好像也不需要认识自己的亲兽,因为它们不需要向亲兽学习什么,它们的基因里拷贝着一套该物种特有的生存密码,随着时间推移身体慢慢长大,密码会一个个自动破译,使它们无师自通做出生存所必需的行为来。换句话说,爬行类动物天生具备觅食、筑巢、择偶、生育等本领,不管放生的是幼兽还时成年兽,只要帮它找到一个气候适宜有水源有食源的环境,它就肯定能生存下来。雪豹就不一样了。
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整个地球生物序列中最高级生命形式。哺乳动物与其他纲目动物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就是先天具备的生存本领很有限,大部分生存本领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哺乳动物幼仔在出生后一段时间里,要依赖母亲的乳汁才能活下来,断奶以后,也必须跟着母兽学习采食、筑巢、交际等生存技能,才能健康平安长大。尤其是大中型食肉猛兽,断乳后还需要待在母亲身边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复杂的狩猎课程,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研究资料表明,小雪豹通常在半岁后断奶,但要到两岁左右才会离开母雪豹单独生活。
教科书上说,雪豹在三十年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最关键的是半岁至一岁半这段时间,这是学习生存技能的黄金年龄段,这期间幼雪豹学习兴趣浓厚,模仿能力最强,母雪豹也开始对幼仔进行启蒙教育,带着幼仔一起外出觅食,让幼仔通过观摩学习狩猎知识。这个期间,凡母雪豹无灾无难,并悉心教诲自己的宝贝,而幼雪豹也勤奋刻苦地学习的话,便为一生的幸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大独立生活后,较易获得生存领地,较易觅取丰盛食物,较易得到可心伴侣,所生育的后代存活概率也大大高出平均水准;反之,这期间母雪豹要是遭遇天灾人祸,或者做母亲的责任心不强,懒得施教或对课程偷工减料,而幼雪豹也因懒惰而不好好努力学习,便为一生的苦难埋下了不幸的种子,长大独立生活后,较不易获得理想的生存领地,难以猎获足够的食物,也不易寻找到合适的配偶,即使产下幼仔,存活的概率也很低。
我要放生的那只雪豹,半岁龄时掉进猎人的捕兽陷阱,距今已有一年整。也就是说,还没来得及接受启蒙教育它便成了人类的阶下囚,错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段。无法想像一只从未跟着母雪豹学习过丛林生存技能的幼雪豹一回到雪山密林就能适应野外生活,除非它是神童式的神豹。它在野外才待了半年,在人类身边却已生活了整整一年,对野外生活的印象肯定已非常淡薄,愿不愿意回到大自然去做一只野生雪豹还大成问题。就算它内心向往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野雪豹,能否适应野外生活也是个未知数。不管怎么说,假如就这样把它放归山林,它在高山雪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必须根据所要放生的雪豹的特殊情况,采取切实有一只在人类身边长大的小雪豹,要被送回山林去了。
有效的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进行野化训练,使其从半豢养家猫宠物状态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高山猛兽。可我对雪豹知之甚少,只是从书本上看到过一些有关雪豹的介绍文章,一鳞半爪,缺乏实践经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底。
我虽然很乐意接受这个特别的任务,心里却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石头。
雪豹与普通豹迥然不同,普通山豹的皮毛是土**或酱红色,饰有深褐色的金钱状或环状斑纹,虽然看上去也挺美丽,但与雪豹一比,便显得斑驳杂乱了。雪豹的皮毛呈银白色,腹部和四肢雪白,背部的毛细密整齐,饰有一圈圈浅**的花纹,淡雅清丽,配上一条蓬松的大尾巴,令人赏心悦目,称得上是豹类中的珍品。
我们要放生的是一只雌雪豹,抱养它的猎户给它起名叫雪妖,这名字不错,很贴切也很响亮,我决定不更改它的名字,仍叫它雪妖。很巧,我和雇请的藏族向导强巴在高黎贡山南麓雪。我们决定做个恶人,打它骂它,设法与它疏远感情。
线附近设有一个野生动物观察站,离那位猎户捉住雪妖所挖的陷阱相隔仅一条山沟,很适合作为雪妖的野化基地,或者说是雪妖由人类社会迈向丛林世界的一个中继站。高黎贡山南麓是个模糊的地理概念,泛指整条山脉和一百多公里长的一段怒江峡谷,面积少说也有五百平方公里。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平缓的山坡一半白雪皑皑,一半牧草覆盖。山下河谷地带沟深林密,还有广袤无边的尕玛尔草原,生活着岩羊、藏羚、马鹿、野兔等许多雪豹爱吃的食草动物。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方圆百里没有村寨也没有人烟,是雪豹最理想的栖息地。
当地公安局帮我雇了六个民工和一副狗拉雪橇,把雪妖连同铁笼子一起运到野生动物观察站。我们的观察站坐落在背风的绝壁下,两边是陡峭的断崖,另两边用碗口粗的圆木筑起一道结实的栅栏,里头支着一顶墨绿色的军用帐篷,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城堡。我们将铁笼子摆在帐篷后面陡岩底下的旮旯里,上面铺了一层桦树皮,算是雪妖的临时窝巢。
我的具体设想是,先让雪妖在野生动物观察站住一段时间,以适应这里的气候与环境,逐渐向野生状态过渡,最终返回山林。
雪妖一岁半龄,个头比成年雪豹小了一圈,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套用人类的成长阶段,应该算是少女雪豹。它模样长得很讨人喜欢,圆耳短脸,鼻吻如墨玉,眼睛如蓝宝石,背部厚密的长毛碎银般地闪闪发亮,身体细长呈流线型。
开头两天,雪妖对我和强巴还有点陌生感,躲在铁笼子里不出来,喂它食物,非要等我们离开铁笼子回到帐篷里后才肯吃。但一个星期后,它就同我们厮混得很熟了,一叫它的名字,它就会摇动那条蓬松的豹尾跑过来用脸磨蹭我们的裤腿,喂它东西吃时,它会友好地朝我们“呜呜”吹气,吃饱后,用手抚摸它的背,它会在地上撒娇打滚,将尖利的指爪缩进爪鞘,用柔软的爪掌来拍抓我们的腿,与我们嬉耍打闹。
也许是野外生活太枯燥观察站太寂寞的缘故,强巴没事总爱逗雪妖玩,将一块牛肉放在炭炉上烤得喷喷香,引诱得雪妖馋涎欲滴,然后手执牛肉训练雪妖做出直立、翻滚、平躺、旋转等动作来。强巴是个闯荡山林多年的猎人,喜欢跟动物打交道,据他自己吹嘘,再窝囊的土狗,经他的手调教,也会变成驰骋猎场叱咤风云的好猎犬,俨然是个天才驯兽员。说也奇怪,才几天工夫,雪妖就学会了好几个杂技动作,强巴一吆喝,它就会按强巴的示意兴趣盎然地表演起来。“怎么样?”强巴得意地对我说,“不是吹牛,就是最凶暴的孟加拉虎到了我的手里,也要它圆就圆,要它扁就扁,变成一只听话的乖猫咪。”
他若不说这番话,我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一说这话,我顿时警觉起来,想了想,很严肃地对他说:“强巴,从现在开始,你再也不要训练它做这些没名堂的动作了。唔,请你也不要再跟它嬉闹,对它的态度也不要太亲密太和蔼。”
“你……”强巴惊愕地瞪大眼睛,“你这是为什么呀?”
“很简单,我们不是在养一只猫咪,也不是要为马戏团训练一个优秀动物演员。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它变成一只正常的野生雪豹。”我说,“你见过世界上有哪只野生雪豹与人这般亲密的吗?野生雪豹理应畏惧人,躲避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
“
“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骂它揍它疏远它?”“骂它揍它倒不必了,但态度一定要冷淡,要让它明白,它要是离开我们的话,日子会过得更快活。你说对了,要疏远它,使它养成独立的精神品格。相信我,这对它有好处,能促使它尽快返回丛林,适应野外生活。”
“你说得也许真有道理。”强巴哭丧着脸说,“好吧,我听你的。”
这以后,我和强巴对雪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再同它玩耍,也不再亲昵地抚摸它的脊背。喂它东西时,把肉块扔进食盆,便冷冷地转身离去,不在乎它是不是感激地朝我们甩动蓬松的豹尾。它黏黏乎乎想用毛茸茸的豹脸磨蹭我们的裤腿,我们就粗暴地将它推开,它要是不知趣,还想凑到我们身边来,我们就板起脸来大声呵斥,用脚不轻不重地将其踹开。我这样做的时候,因为有科学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晓得自己的行为虽然有悖情理,但出发点并不坏,所以做起来很坦然,并无愧疚的感觉。强巴就不同了,他是一位血性藏族汉子,谁对他好,他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对方,雪妖前几日与他处得极其融洽,突然间要他翻脸不认“人”,冷若冰霜地对待雪妖,就像在要他做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一样,心理障碍大得不得了,该呵斥的时候,脸涨得通红骂不出口来,该用脚踹的时候,好像患了肌无力病似的脚杆软绵绵踹不出一点威风来。我不满地对他说:“强巴,你这是在指责它訾骂它呢,还是在唱我们决定做个恶人,打它骂它,设法与它疏远感情。情歌给它听哟?假如你这种声调也算是在骂它,它骨头都会被你骂酥的;你这是在用脚踹它踢它呢,还是在用你的后爪子给它捋毛搔痒?假如你这种动作也算是在踹它踢它,它的心会被你越踹越近的。”强巴嘴里好像被塞了一大把黄连,整张脸皱得像枚晒瘪的苦瓜,喃喃地说:“它没做错什么,我……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无缘无故的我实在不忍心去伤害它。”我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说实话,做个不近情理的恶人我也很痛苦,可是你要明白,雪妖已经一岁半了,它现在如果生活在母雪豹身边,母雪豹也不会再像对待刚出生的幼仔那样溺爱它了,也到了冷淡和疏远它的时候了。”
我说这话是有科学依据的。据野外考察资料介绍,猫科动物母子间的情感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化,大致分五个阶段,幼仔刚出生时,母兽爱得最深,搂在怀里不断舔吻,须臾舍不得离开,称为疼爱期;断乳后,悉心照料,千方百计猎取最好的食物喂养自己的小宝贝,一有空闲就用舌头替幼兽梳理皮毛,称为溺爱期;幼兽满周岁后,开始跟着母兽外出学习打猎,一路上母兽瞻前顾后,一有风吹草动便急急忙忙将宝贝隐匿起来,夜晚睡觉仍将小家伙搂在自己温暖的怀里,但不再一日数遍地替它们舔理皮毛,称为挚爱期;幼仔一岁半龄左右,具备一定防卫能力,母兽便放任幼兽自己玩耍,不再一会儿见不到它们就急得六神无主地到处去找,晚上睡觉也与幼兽分铺而眠,称为爱的松弛期;幼豹长到两岁时,母兽除了将猎获的食物与幼豹分享外,其他时间不再与幼豹待在一起,倘若幼仔黏黏乎乎靠到母兽身边来撒娇嬉闹,母兽会很不耐烦地吼一声,挥掌将幼豹赶开,称为爱的废止期。这五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是生命从幼稚走向成熟不能省略的情感历程。倘若没有疼爱期,幼兽无法存活;倘若没有溺爱期,幼兽无法获得健全心智;倘若没有挚爱期,幼兽无法茁壮成长;倘若没有爱的松弛期;幼兽无法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倘若没有爱的废止期;幼兽无法养成独立无羁的品性,当然也就无法立足弱肉强食的荒原丛林。
从年龄判断,雪妖已经过了爱的松弛期进入爱的废止期了,所以我觉得再与它嬉闹玩耍不合适。
“但愿你说的都是对的。”强巴说,“我以后骂得凶一点踹得狠一点就是了。”由于我们采用生疏的态度,数天后,雪妖也就与我们冷淡下来,吃饱后,不再跑到我们跟前来同我们撒欢疯闹,而是静静地蹲在木栅栏前,眺望树林、山峦、雪地和草原,眼睛里有一种跳出樊篱向往自由的光芒。这与野生雪豹的行为特征是完全吻合的。据书本介绍,自然状态下,当小雪豹长到一岁半龄后,不再留恋与母雪豹共同居住的巢穴,会渐渐萌发离家出走的念头。
我决定带雪妖一起外出狩猎,看看它是否有能力自己找到并捕获食物,这是它能否自立能否野化的关键。对野生动物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谋取能维持生命的食物。民以食为天,动物更是以食为天。
假如雪妖从未离开过雪域丛林,是只地地道道的野生雪豹的话,目前这个阶段,它理应成为母雪豹猎食时的得力助手了,就像快毕业的学生,差不多将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到手了,虽然狩猎技艺还不如成年雪豹那般炉火纯青,但已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猎物。据书本介绍,有些成熟得快的雪豹,两岁龄不到就已离开母豹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自立门户了。刚跨出观察站的木栅栏,雪妖兴奋地吼叫一声,一甩那条蓬松漂亮的尾巴,倏地蹿进树丛不见了。强巴不无担忧地问:“它会不会一去不回来了?”我笑着说:“它若真的从此不回来了,倒是我俩应该喝一杯的喜事了,可以省掉我们很多麻烦。你不用为它担心,它暂时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我们它还活不了,它不会跑远的。”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在野外,小雪豹要学会如何寻找安全的巢穴,学会如何觅食,并在丛林里实习数次,确认自己在没有母雪豹的帮助下能猎获食物,这才会与母雪豹分道扬镳。生存依赖是最强大的吸引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如我所料,过了约十分钟,树丛东南角传来雪妖的叫声,我和强巴走过去一看,它缩在树根下,瞪着茫然惊恐的眼睛,身体瑟瑟发抖。我摸摸它的脑袋,说了声:“别淘气,跟我们走!”它便爬起来,与我们拉开约十多米的距离,跟着我们上云杉坪去。
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有个显著区别,跟随豢养它们的主人外出时,假如是狗的话,会像影子似地紧跟在主人身后,即使路旁有什么异常动静吸引了它的注意力,跑出去瞧热闹了,但只要主人一声吆喝,便会迅速跑拢到主人身边来;猫科动物就不一样了,无论是猫还是山豹或老虎,外出时都会与主人保持一段距离,呼叫它,它也不会应声而至。
我们把云杉坪作为雪妖猎食的训练场,是因为它具备三个有利条件:那儿是典型的高山草原,牧草丰盛,我和强巴早就侦察好,有一群马鹿每天要到这儿来吃草;四周是茂密的云杉林,便于雪妖发挥猫科动物隐秘地接近猎物的特长;草原呈带状形,南北长约七公里,平坦开阔,便于雪妖追撵奔逃的鹿群。
运气不错,刚来到云杉林,便听到“呦呦”鹿鸣。我举起望远镜一看,一群约七八头的马鹿正在草原上进食,离我们所在的位置约三百米。这三百米距离分为两段,前两百米是树林,后一百米是草原。只要我们注意隐蔽,不发出响动,不惊动鹿群,悄悄穿过两百米树林,到了草原后,雪妖突然发起进攻,是有可能扑倒一头马鹿的。
听到鹿鸣声,雪妖紧跑几步赶到我们身边,我从未见它如此兴奋过,豹耳不断颤动,两眼像通了电似的闪闪发光,尾巴尖活泼得像条小泥鳅,在地上不停地颠跳。我心头一阵欣喜。这说明,在雪妖身上潜藏着掠食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者的本能,有强烈的猎食冲动。我想,对雪豹这种动物而言,这是健康正常的心理表现,也是它将来返回山林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我和强巴猫着腰,准备带着雪妖悄悄地向这群马鹿摸过去,就在这时,雪妖突然脖子一挺,张口欲吼。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发出吼叫声,等于在给这些马鹿义务报警:有凶猛的雪豹要来抓你们啦,快逃跑吧!强巴眼疾手快,一只手揪住雪妖的后颈皮,另一只手抓起随身携带的挎包,猛地堵住张开的豹嘴。雪妖挣扎着,嘴角发出轻微的“呜噜”声,总算迫使它把吼叫咽回肚去。它大概觉得强巴抓它的后颈皮并用挎包堵它的嘴属于不友好的冒犯行为,往后退了一步,扭头来咬强巴的手腕,吓得强巴赶紧撒手,松开它的后颈皮。它的铜铃大眼生气地望着强巴,“咕噜咕噜”喉咙深处发出一串低吼,仿佛在抗议强巴的无礼。
“嘿,我不是故意要弄疼你,”强巴指指草原上正在吃草的鹿群,压低声音和颜悦色地说,“你不能吼叫,马鹿听觉灵得很,会给你的叫声吓跑的。你要悄悄走过去,脚步放得越轻越好,这样你才能逮着马鹿。”
为了能让雪妖领会他的意思,他还四肢着地摹仿雪豹的姿势,鬼头鬼脑地窥探,蹑手蹑脚地爬行。我注意观察雪妖的反应,它好像并没领会强巴的好意,仍呲牙咧嘴很凶的样子。突然,它“嗖”地一声蹿出去,毫无顾忌地迈开大步,朝草原上的马鹿群冲过去。树林很密,大树之间还蔓生着灌木丛。它的身体撞弯树枝,扯断藤子,乒乒乓乓响,顺风的话三里外都能听得见。更糟糕的是,它好像还生怕鹿群不知道它来了,一面跑还一面发出的吼叫。马鹿是一种机警胆小的动物,听觉十分灵敏,还没等雪妖冲出树林,鹿群便转身飞快奔逃。等雪妖跑进草原,鹿群已逃出一公里多远,只望得见一团尘埃迅速往远方的河谷移动。雪妖又追了一程,很快,鹿群钻进草深林密的河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强巴赶到云杉坪,在一片杜鹃花丛里找到了雪妖,它大概第一次这样剧烈运动,侧躺在地上,胸脯猛烈起伏着,大口喘息。
雪豹爆发力极强,在大型猛兽中,奔跑的速度仅次于非洲猎豹,每小时可达七十公里,但耐力有限,是名副其实的短跑选手,最佳追击距离约一公里,也就是说,在一公里的距离内,雪豹能以时速七十公里追逐猎物,超过这个距离,它就心跳气喘,速度明显放慢。所以,雪豹通常采用奇袭的办法猎取食物,发现感兴趣的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猎物后,利用地形地物悄悄接近目标,尽量靠近,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惊慌失措的猎物,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将猎物扑倒。过早暴露自己,惊吓了猎物,是雪豹的狩猎大忌。
“多好的机会呀,都让它给糟蹋了。”强巴不无惋惜地说,“它要是听我的话,轻手轻脚跑出树林,也不要吼叫,不会累得半死白忙一场的。”
“它能听懂你的话吗?”我揶揄道,“你这是标准的对牛弹琴啊。”“那你说该怎么办?”“只有让它多试几次,失败是成功之母,它也许会从中吸取教训,摸索出一点经验来,学会该如何用隐秘的方式接近猎物。”我想了想说道。我和强巴又连续试了几次,到神羊岭去捕猎岩羊,到怒江边去伏击野猪,到雪山垭口附近去追逐藏羚,遗憾的是,雪妖似乎缺乏总结经验的能力,每次仍然在距离猎物还很远时就鲁莽地开始冲击,还发出毫无必要的吼叫,威风倒是威风了,却等于在关键时刻给猎物通风报信,使猎物逃之夭夭,我们和它一无所获。
最要命的是,经过数次流产的狩猎,雪妖似乎对追逐食草兽这种游戏兴趣越来越淡,也有可能是对自己能否抓住这些机敏的食草兽越来越没有信心,带它去猎场,远远望见猎物,它不再两眼放光耳朵颤动尾尖泥鳅似地乱跳表现出急不可耐的神态,而是平平淡淡地眺望,眼睛里没有激情也没有冲动。让它出猎,它追了几步,一旦猎物撒腿奔逃,便收敛脚步不愿再追。
“它知道追不上这些羚羊,再卖力也是白搭,不想花冤枉力气了。”望着懒洋洋躺卧在地上的雪妖,强巴苦笑着说。
我心情很沉重。从动物心理学角度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刺激,会堆积成失败心理定势,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病灶,以后凡遇见类似的食草动物,便会出现心理暗示,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我没办法追上它们,我也没办法抓住它们。发展下去,它的信心丧尽,自卑骤升,变成心理疾病,对将来的生活会造成非常有害的影响。必须趁现在这种失败心理定势刚露出端倪时,及时加以扭转。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设法让雪妖成功猎杀一次,胜利的光辉能有效驱散笼罩在心头的失败的阴霾,当它成功地将一只藏羚扑倒,其他藏羚惊慌逃散,它吮吸着滚烫的羊血,撕食着新鲜的羊肉,心里一定会升腾起掠食者的喜悦和骄傲,自信心陡然倍增,就能把失败的记忆荡涤得干干净净。
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我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强巴立刻表示赞同:“要得。被狼咬伤过几次的狗,见到晾干的狼皮都会吓得发抖;曾经咬翻过恶狼的狗,见到狼的影子就会勇敢地冲上去同狼搏斗。是该让雪妖体会成功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对它也是很有好处的。”
问题是,该如何让雪妖扑倒行动敏捷的食草动物?
强巴提议,用猎枪射击猎物的腿,猎物负伤后自然跑不快,这样雪妖就能追上猎物并将其扑倒了。我想了想,觉得这办法不妥。首先,雪豹感兴趣的猎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的保护对象,雪妖因为它本身就是野生动物,所以不受这条法律的限制,不管是一类保护动物藏羚还是二类保护动物岩羊,它怎么捕杀也不算犯法。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人,开枪射击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无疑是一种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尤其是我,身为动物学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第二,枪声一响,雪妖也必定受到惊吓,说不定中止追撵,或者逃到某个地方躲了起来,岂不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了一身腥膻?第三,就算我们能找出理由来掩饰犯罪感,枪声响后雪妖也没有受太大惊吓,把猎物扑倒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式也很成问题。它会不会由此产生依赖思想,反正山穷水尽时,总有贵人相助,忽然柳暗花明,而不肯再竭尽全力去拼搏了呢?要知道,它将来返回丛林,绝不可能再有人帮它射伤猎物,供它宰割的啊。
太长。。。。。。。。。。。。。。发不完
我接到一项很特殊的任务,要把一只牙口才一岁半龄的雪豹放归山林。
事情是这样的,一年前,当地一位猎户在高黎贡山雪线附近挖了一个三米多深的捕兽陷阱,本意是要诱捕野山羊,不料事与愿违,野山羊没捉到,却抓到一只出生约半年的小雪豹。猎户把它抱回家,用牛奶将它喂大。雪豹属于猫科动物,幼豹看上去像只白色波斯猫,挺可爱也挺招人喜欢的。猎户就将小雪豹当猫养,倒也能吓唬老鼠,还会同主人嬉闹逗趣。但养了一年后,小雪豹长得像牛犊般大小了,不仅吓唬老鼠,还撵羊追猪,吓唬家禽家畜,闹得寨子鸡犬不宁。平日与那位猎户有芥蒂的村民便将此事报告当地公安局。雪豹因为皮毛珍贵,遭到人类大肆捕杀,数量非常稀少,据调查,仅在高黎贡山南麓雪线附近还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总数不会超过两百只,属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也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严禁捕捉的。那位猎户将雪豹捉回家来当猫养,显然属于违法行为,必须纠正。一队手执警棍的森林开进那位猎户居住的氆氇毡房,将小雪豹连同铁笼子一起收缴了。按规定,非法从野外捕捉的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一律应放归山林。我是省动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正在高黎贡山一带考察野生动物。于是,当地公安局把这个很特别的差事交给我办。
我很乐意做这件事,我对有“高山霸主”之称的雪豹兴趣浓厚,正想收集这方面素材呢。我知道,要圆满地做好这件事,困难肯定不小,时间可能会拉得很长。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把一只被捕捉的野兽放归山林,就像把一条钓起来的鱼放回水里,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只要将其带到山上,打开笼子,解开束缚,就万事大吉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不是放掉这只雪豹,而是放生这只雪豹。放掉和放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和意义却有天壤之别。放掉就是随便找片林子,打开笼子,把它放出来就算完事了,何去何从,悉听尊便,生死祸福,听天由命。放生就不一样了,不仅要将它带到山野,还要找一个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不仅要打开笼子还它自由,还要想方设法使它在野外存活下来。
假如当地公安局现在交到我手里的是野禽,鹞鹰也罢,金雕也罢,丹顶鹤也罢,让我将其放生大自然,我不会有任何畏难情绪。野禽有翅膀,有很强的方向感,只要背着鸟笼来到此种野禽出没的地域,找到一个大概的方位,打开笼子,野禽就会摇动双翼升上天空,迅速找到并飞回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
假如当地公安局现在交到我手里的是爬行类动物,蟒蛇也罢,鳄鱼也罢,巨蜥也罢,让我将其放生大自然,我也不会有任何忐忑不安的感觉。爬行类动物属于冷血动物,母兽产下卵后,一般不抱窝,也不负责抚养子兽,受精卵靠自然温度变化而孵化,许多爬行动物的幼仔出壳后从未见过自己的亲兽,好像也不需要认识自己的亲兽,因为它们不需要向亲兽学习什么,它们的基因里拷贝着一套该物种特有的生存密码,随着时间推移身体慢慢长大,密码会一个个自动破译,使它们无师自通做出生存所必需的行为来。换句话说,爬行类动物天生具备觅食、筑巢、择偶、生育等本领,不管放生的是幼兽还时成年兽,只要帮它找到一个气候适宜有水源有食源的环境,它就肯定能生存下来。雪豹就不一样了。
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整个地球生物序列中最高级生命形式。哺乳动物与其他纲目动物最显著的差别之一,就是先天具备的生存本领很有限,大部分生存本领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哺乳动物幼仔在出生后一段时间里,要依赖母亲的乳汁才能活下来,断奶以后,也必须跟着母兽学习采食、筑巢、交际等生存技能,才能健康平安长大。尤其是大中型食肉猛兽,断乳后还需要待在母亲身边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复杂的狩猎课程,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研究资料表明,小雪豹通常在半岁后断奶,但要到两岁左右才会离开母雪豹单独生活。
教科书上说,雪豹在三十年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最关键的是半岁至一岁半这段时间,这是学习生存技能的黄金年龄段,这期间幼雪豹学习兴趣浓厚,模仿能力最强,母雪豹也开始对幼仔进行启蒙教育,带着幼仔一起外出觅食,让幼仔通过观摩学习狩猎知识。这个期间,凡母雪豹无灾无难,并悉心教诲自己的宝贝,而幼雪豹也勤奋刻苦地学习的话,便为一生的幸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大独立生活后,较易获得生存领地,较易觅取丰盛食物,较易得到可心伴侣,所生育的后代存活概率也大大高出平均水准;反之,这期间母雪豹要是遭遇天灾人祸,或者做母亲的责任心不强,懒得施教或对课程偷工减料,而幼雪豹也因懒惰而不好好努力学习,便为一生的苦难埋下了不幸的种子,长大独立生活后,较不易获得理想的生存领地,难以猎获足够的食物,也不易寻找到合适的配偶,即使产下幼仔,存活的概率也很低。
我要放生的那只雪豹,半岁龄时掉进猎人的捕兽陷阱,距今已有一年整。也就是说,还没来得及接受启蒙教育它便成了人类的阶下囚,错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段。无法想像一只从未跟着母雪豹学习过丛林生存技能的幼雪豹一回到雪山密林就能适应野外生活,除非它是神童式的神豹。它在野外才待了半年,在人类身边却已生活了整整一年,对野外生活的印象肯定已非常淡薄,愿不愿意回到大自然去做一只野生雪豹还大成问题。就算它内心向往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野雪豹,能否适应野外生活也是个未知数。不管怎么说,假如就这样把它放归山林,它在高山雪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必须根据所要放生的雪豹的特殊情况,采取切实有一只在人类身边长大的小雪豹,要被送回山林去了。
有效的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进行野化训练,使其从半豢养家猫宠物状态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高山猛兽。可我对雪豹知之甚少,只是从书本上看到过一些有关雪豹的介绍文章,一鳞半爪,缺乏实践经验,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底。
我虽然很乐意接受这个特别的任务,心里却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石头。
雪豹与普通豹迥然不同,普通山豹的皮毛是土**或酱红色,饰有深褐色的金钱状或环状斑纹,虽然看上去也挺美丽,但与雪豹一比,便显得斑驳杂乱了。雪豹的皮毛呈银白色,腹部和四肢雪白,背部的毛细密整齐,饰有一圈圈浅**的花纹,淡雅清丽,配上一条蓬松的大尾巴,令人赏心悦目,称得上是豹类中的珍品。
我们要放生的是一只雌雪豹,抱养它的猎户给它起名叫雪妖,这名字不错,很贴切也很响亮,我决定不更改它的名字,仍叫它雪妖。很巧,我和雇请的藏族向导强巴在高黎贡山南麓雪。我们决定做个恶人,打它骂它,设法与它疏远感情。
线附近设有一个野生动物观察站,离那位猎户捉住雪妖所挖的陷阱相隔仅一条山沟,很适合作为雪妖的野化基地,或者说是雪妖由人类社会迈向丛林世界的一个中继站。高黎贡山南麓是个模糊的地理概念,泛指整条山脉和一百多公里长的一段怒江峡谷,面积少说也有五百平方公里。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平缓的山坡一半白雪皑皑,一半牧草覆盖。山下河谷地带沟深林密,还有广袤无边的尕玛尔草原,生活着岩羊、藏羚、马鹿、野兔等许多雪豹爱吃的食草动物。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方圆百里没有村寨也没有人烟,是雪豹最理想的栖息地。
当地公安局帮我雇了六个民工和一副狗拉雪橇,把雪妖连同铁笼子一起运到野生动物观察站。我们的观察站坐落在背风的绝壁下,两边是陡峭的断崖,另两边用碗口粗的圆木筑起一道结实的栅栏,里头支着一顶墨绿色的军用帐篷,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城堡。我们将铁笼子摆在帐篷后面陡岩底下的旮旯里,上面铺了一层桦树皮,算是雪妖的临时窝巢。
我的具体设想是,先让雪妖在野生动物观察站住一段时间,以适应这里的气候与环境,逐渐向野生状态过渡,最终返回山林。
雪妖一岁半龄,个头比成年雪豹小了一圈,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套用人类的成长阶段,应该算是少女雪豹。它模样长得很讨人喜欢,圆耳短脸,鼻吻如墨玉,眼睛如蓝宝石,背部厚密的长毛碎银般地闪闪发亮,身体细长呈流线型。
开头两天,雪妖对我和强巴还有点陌生感,躲在铁笼子里不出来,喂它食物,非要等我们离开铁笼子回到帐篷里后才肯吃。但一个星期后,它就同我们厮混得很熟了,一叫它的名字,它就会摇动那条蓬松的豹尾跑过来用脸磨蹭我们的裤腿,喂它东西吃时,它会友好地朝我们“呜呜”吹气,吃饱后,用手抚摸它的背,它会在地上撒娇打滚,将尖利的指爪缩进爪鞘,用柔软的爪掌来拍抓我们的腿,与我们嬉耍打闹。
也许是野外生活太枯燥观察站太寂寞的缘故,强巴没事总爱逗雪妖玩,将一块牛肉放在炭炉上烤得喷喷香,引诱得雪妖馋涎欲滴,然后手执牛肉训练雪妖做出直立、翻滚、平躺、旋转等动作来。强巴是个闯荡山林多年的猎人,喜欢跟动物打交道,据他自己吹嘘,再窝囊的土狗,经他的手调教,也会变成驰骋猎场叱咤风云的好猎犬,俨然是个天才驯兽员。说也奇怪,才几天工夫,雪妖就学会了好几个杂技动作,强巴一吆喝,它就会按强巴的示意兴趣盎然地表演起来。“怎么样?”强巴得意地对我说,“不是吹牛,就是最凶暴的孟加拉虎到了我的手里,也要它圆就圆,要它扁就扁,变成一只听话的乖猫咪。”
他若不说这番话,我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一说这话,我顿时警觉起来,想了想,很严肃地对他说:“强巴,从现在开始,你再也不要训练它做这些没名堂的动作了。唔,请你也不要再跟它嬉闹,对它的态度也不要太亲密太和蔼。”
“你……”强巴惊愕地瞪大眼睛,“你这是为什么呀?”
“很简单,我们不是在养一只猫咪,也不是要为马戏团训练一个优秀动物演员。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它变成一只正常的野生雪豹。”我说,“你见过世界上有哪只野生雪豹与人这般亲密的吗?野生雪豹理应畏惧人,躲避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
“
“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骂它揍它疏远它?”“骂它揍它倒不必了,但态度一定要冷淡,要让它明白,它要是离开我们的话,日子会过得更快活。你说对了,要疏远它,使它养成独立的精神品格。相信我,这对它有好处,能促使它尽快返回丛林,适应野外生活。”
“你说得也许真有道理。”强巴哭丧着脸说,“好吧,我听你的。”
这以后,我和强巴对雪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再同它玩耍,也不再亲昵地抚摸它的脊背。喂它东西时,把肉块扔进食盆,便冷冷地转身离去,不在乎它是不是感激地朝我们甩动蓬松的豹尾。它黏黏乎乎想用毛茸茸的豹脸磨蹭我们的裤腿,我们就粗暴地将它推开,它要是不知趣,还想凑到我们身边来,我们就板起脸来大声呵斥,用脚不轻不重地将其踹开。我这样做的时候,因为有科学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晓得自己的行为虽然有悖情理,但出发点并不坏,所以做起来很坦然,并无愧疚的感觉。强巴就不同了,他是一位血性藏族汉子,谁对他好,他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对方,雪妖前几日与他处得极其融洽,突然间要他翻脸不认“人”,冷若冰霜地对待雪妖,就像在要他做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一样,心理障碍大得不得了,该呵斥的时候,脸涨得通红骂不出口来,该用脚踹的时候,好像患了肌无力病似的脚杆软绵绵踹不出一点威风来。我不满地对他说:“强巴,你这是在指责它訾骂它呢,还是在唱我们决定做个恶人,打它骂它,设法与它疏远感情。情歌给它听哟?假如你这种声调也算是在骂它,它骨头都会被你骂酥的;你这是在用脚踹它踢它呢,还是在用你的后爪子给它捋毛搔痒?假如你这种动作也算是在踹它踢它,它的心会被你越踹越近的。”强巴嘴里好像被塞了一大把黄连,整张脸皱得像枚晒瘪的苦瓜,喃喃地说:“它没做错什么,我……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无缘无故的我实在不忍心去伤害它。”我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说实话,做个不近情理的恶人我也很痛苦,可是你要明白,雪妖已经一岁半了,它现在如果生活在母雪豹身边,母雪豹也不会再像对待刚出生的幼仔那样溺爱它了,也到了冷淡和疏远它的时候了。”
我说这话是有科学依据的。据野外考察资料介绍,猫科动物母子间的情感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化,大致分五个阶段,幼仔刚出生时,母兽爱得最深,搂在怀里不断舔吻,须臾舍不得离开,称为疼爱期;断乳后,悉心照料,千方百计猎取最好的食物喂养自己的小宝贝,一有空闲就用舌头替幼兽梳理皮毛,称为溺爱期;幼兽满周岁后,开始跟着母兽外出学习打猎,一路上母兽瞻前顾后,一有风吹草动便急急忙忙将宝贝隐匿起来,夜晚睡觉仍将小家伙搂在自己温暖的怀里,但不再一日数遍地替它们舔理皮毛,称为挚爱期;幼仔一岁半龄左右,具备一定防卫能力,母兽便放任幼兽自己玩耍,不再一会儿见不到它们就急得六神无主地到处去找,晚上睡觉也与幼兽分铺而眠,称为爱的松弛期;幼豹长到两岁时,母兽除了将猎获的食物与幼豹分享外,其他时间不再与幼豹待在一起,倘若幼仔黏黏乎乎靠到母兽身边来撒娇嬉闹,母兽会很不耐烦地吼一声,挥掌将幼豹赶开,称为爱的废止期。这五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是生命从幼稚走向成熟不能省略的情感历程。倘若没有疼爱期,幼兽无法存活;倘若没有溺爱期,幼兽无法获得健全心智;倘若没有挚爱期,幼兽无法茁壮成长;倘若没有爱的松弛期;幼兽无法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倘若没有爱的废止期;幼兽无法养成独立无羁的品性,当然也就无法立足弱肉强食的荒原丛林。
从年龄判断,雪妖已经过了爱的松弛期进入爱的废止期了,所以我觉得再与它嬉闹玩耍不合适。
“但愿你说的都是对的。”强巴说,“我以后骂得凶一点踹得狠一点就是了。”由于我们采用生疏的态度,数天后,雪妖也就与我们冷淡下来,吃饱后,不再跑到我们跟前来同我们撒欢疯闹,而是静静地蹲在木栅栏前,眺望树林、山峦、雪地和草原,眼睛里有一种跳出樊篱向往自由的光芒。这与野生雪豹的行为特征是完全吻合的。据书本介绍,自然状态下,当小雪豹长到一岁半龄后,不再留恋与母雪豹共同居住的巢穴,会渐渐萌发离家出走的念头。
我决定带雪妖一起外出狩猎,看看它是否有能力自己找到并捕获食物,这是它能否自立能否野化的关键。对野生动物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谋取能维持生命的食物。民以食为天,动物更是以食为天。
假如雪妖从未离开过雪域丛林,是只地地道道的野生雪豹的话,目前这个阶段,它理应成为母雪豹猎食时的得力助手了,就像快毕业的学生,差不多将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到手了,虽然狩猎技艺还不如成年雪豹那般炉火纯青,但已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猎物。据书本介绍,有些成熟得快的雪豹,两岁龄不到就已离开母豹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自立门户了。刚跨出观察站的木栅栏,雪妖兴奋地吼叫一声,一甩那条蓬松漂亮的尾巴,倏地蹿进树丛不见了。强巴不无担忧地问:“它会不会一去不回来了?”我笑着说:“它若真的从此不回来了,倒是我俩应该喝一杯的喜事了,可以省掉我们很多麻烦。你不用为它担心,它暂时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我们它还活不了,它不会跑远的。”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在野外,小雪豹要学会如何寻找安全的巢穴,学会如何觅食,并在丛林里实习数次,确认自己在没有母雪豹的帮助下能猎获食物,这才会与母雪豹分道扬镳。生存依赖是最强大的吸引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如我所料,过了约十分钟,树丛东南角传来雪妖的叫声,我和强巴走过去一看,它缩在树根下,瞪着茫然惊恐的眼睛,身体瑟瑟发抖。我摸摸它的脑袋,说了声:“别淘气,跟我们走!”它便爬起来,与我们拉开约十多米的距离,跟着我们上云杉坪去。
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有个显著区别,跟随豢养它们的主人外出时,假如是狗的话,会像影子似地紧跟在主人身后,即使路旁有什么异常动静吸引了它的注意力,跑出去瞧热闹了,但只要主人一声吆喝,便会迅速跑拢到主人身边来;猫科动物就不一样了,无论是猫还是山豹或老虎,外出时都会与主人保持一段距离,呼叫它,它也不会应声而至。
我们把云杉坪作为雪妖猎食的训练场,是因为它具备三个有利条件:那儿是典型的高山草原,牧草丰盛,我和强巴早就侦察好,有一群马鹿每天要到这儿来吃草;四周是茂密的云杉林,便于雪妖发挥猫科动物隐秘地接近猎物的特长;草原呈带状形,南北长约七公里,平坦开阔,便于雪妖追撵奔逃的鹿群。
运气不错,刚来到云杉林,便听到“呦呦”鹿鸣。我举起望远镜一看,一群约七八头的马鹿正在草原上进食,离我们所在的位置约三百米。这三百米距离分为两段,前两百米是树林,后一百米是草原。只要我们注意隐蔽,不发出响动,不惊动鹿群,悄悄穿过两百米树林,到了草原后,雪妖突然发起进攻,是有可能扑倒一头马鹿的。
听到鹿鸣声,雪妖紧跑几步赶到我们身边,我从未见它如此兴奋过,豹耳不断颤动,两眼像通了电似的闪闪发光,尾巴尖活泼得像条小泥鳅,在地上不停地颠跳。我心头一阵欣喜。这说明,在雪妖身上潜藏着掠食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者的本能,有强烈的猎食冲动。我想,对雪豹这种动物而言,这是健康正常的心理表现,也是它将来返回山林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我和强巴猫着腰,准备带着雪妖悄悄地向这群马鹿摸过去,就在这时,雪妖突然脖子一挺,张口欲吼。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发出吼叫声,等于在给这些马鹿义务报警:有凶猛的雪豹要来抓你们啦,快逃跑吧!强巴眼疾手快,一只手揪住雪妖的后颈皮,另一只手抓起随身携带的挎包,猛地堵住张开的豹嘴。雪妖挣扎着,嘴角发出轻微的“呜噜”声,总算迫使它把吼叫咽回肚去。它大概觉得强巴抓它的后颈皮并用挎包堵它的嘴属于不友好的冒犯行为,往后退了一步,扭头来咬强巴的手腕,吓得强巴赶紧撒手,松开它的后颈皮。它的铜铃大眼生气地望着强巴,“咕噜咕噜”喉咙深处发出一串低吼,仿佛在抗议强巴的无礼。
“嘿,我不是故意要弄疼你,”强巴指指草原上正在吃草的鹿群,压低声音和颜悦色地说,“你不能吼叫,马鹿听觉灵得很,会给你的叫声吓跑的。你要悄悄走过去,脚步放得越轻越好,这样你才能逮着马鹿。”
为了能让雪妖领会他的意思,他还四肢着地摹仿雪豹的姿势,鬼头鬼脑地窥探,蹑手蹑脚地爬行。我注意观察雪妖的反应,它好像并没领会强巴的好意,仍呲牙咧嘴很凶的样子。突然,它“嗖”地一声蹿出去,毫无顾忌地迈开大步,朝草原上的马鹿群冲过去。树林很密,大树之间还蔓生着灌木丛。它的身体撞弯树枝,扯断藤子,乒乒乓乓响,顺风的话三里外都能听得见。更糟糕的是,它好像还生怕鹿群不知道它来了,一面跑还一面发出的吼叫。马鹿是一种机警胆小的动物,听觉十分灵敏,还没等雪妖冲出树林,鹿群便转身飞快奔逃。等雪妖跑进草原,鹿群已逃出一公里多远,只望得见一团尘埃迅速往远方的河谷移动。雪妖又追了一程,很快,鹿群钻进草深林密的河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强巴赶到云杉坪,在一片杜鹃花丛里找到了雪妖,它大概第一次这样剧烈运动,侧躺在地上,胸脯猛烈起伏着,大口喘息。
雪豹爆发力极强,在大型猛兽中,奔跑的速度仅次于非洲猎豹,每小时可达七十公里,但耐力有限,是名副其实的短跑选手,最佳追击距离约一公里,也就是说,在一公里的距离内,雪豹能以时速七十公里追逐猎物,超过这个距离,它就心跳气喘,速度明显放慢。所以,雪豹通常采用奇袭的办法猎取食物,发现感兴趣的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猎物后,利用地形地物悄悄接近目标,尽量靠近,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惊慌失措的猎物,争取以最短的时间将猎物扑倒。过早暴露自己,惊吓了猎物,是雪豹的狩猎大忌。
“多好的机会呀,都让它给糟蹋了。”强巴不无惋惜地说,“它要是听我的话,轻手轻脚跑出树林,也不要吼叫,不会累得半死白忙一场的。”
“它能听懂你的话吗?”我揶揄道,“你这是标准的对牛弹琴啊。”“那你说该怎么办?”“只有让它多试几次,失败是成功之母,它也许会从中吸取教训,摸索出一点经验来,学会该如何用隐秘的方式接近猎物。”我想了想说道。我和强巴又连续试了几次,到神羊岭去捕猎岩羊,到怒江边去伏击野猪,到雪山垭口附近去追逐藏羚,遗憾的是,雪妖似乎缺乏总结经验的能力,每次仍然在距离猎物还很远时就鲁莽地开始冲击,还发出毫无必要的吼叫,威风倒是威风了,却等于在关键时刻给猎物通风报信,使猎物逃之夭夭,我们和它一无所获。
最要命的是,经过数次流产的狩猎,雪妖似乎对追逐食草兽这种游戏兴趣越来越淡,也有可能是对自己能否抓住这些机敏的食草兽越来越没有信心,带它去猎场,远远望见猎物,它不再两眼放光耳朵颤动尾尖泥鳅似地乱跳表现出急不可耐的神态,而是平平淡淡地眺望,眼睛里没有激情也没有冲动。让它出猎,它追了几步,一旦猎物撒腿奔逃,便收敛脚步不愿再追。
“它知道追不上这些羚羊,再卖力也是白搭,不想花冤枉力气了。”望着懒洋洋躺卧在地上的雪妖,强巴苦笑着说。
我心情很沉重。从动物心理学角度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刺激,会堆积成失败心理定势,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病灶,以后凡遇见类似的食草动物,便会出现心理暗示,便会形成条件反射,我没办法追上它们,我也没办法抓住它们。发展下去,它的信心丧尽,自卑骤升,变成心理疾病,对将来的生活会造成非常有害的影响。必须趁现在这种失败心理定势刚露出端倪时,及时加以扭转。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设法让雪妖成功猎杀一次,胜利的光辉能有效驱散笼罩在心头的失败的阴霾,当它成功地将一只藏羚扑倒,其他藏羚惊慌逃散,它吮吸着滚烫的羊血,撕食着新鲜的羊肉,心里一定会升腾起掠食者的喜悦和骄傲,自信心陡然倍增,就能把失败的记忆荡涤得干干净净。
第一次打猎,雪妖乱吼乱叫,把猎物都吓跑了我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强巴立刻表示赞同:“要得。被狼咬伤过几次的狗,见到晾干的狼皮都会吓得发抖;曾经咬翻过恶狼的狗,见到狼的影子就会勇敢地冲上去同狼搏斗。是该让雪妖体会成功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对它也是很有好处的。”
问题是,该如何让雪妖扑倒行动敏捷的食草动物?
强巴提议,用猎枪射击猎物的腿,猎物负伤后自然跑不快,这样雪妖就能追上猎物并将其扑倒了。我想了想,觉得这办法不妥。首先,雪豹感兴趣的猎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的保护对象,雪妖因为它本身就是野生动物,所以不受这条法律的限制,不管是一类保护动物藏羚还是二类保护动物岩羊,它怎么捕杀也不算犯法。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人,开枪射击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无疑是一种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尤其是我,身为动物学家,明知故犯,罪加一等。第二,枪声一响,雪妖也必定受到惊吓,说不定中止追撵,或者逃到某个地方躲了起来,岂不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了一身腥膻?第三,就算我们能找出理由来掩饰犯罪感,枪声响后雪妖也没有受太大惊吓,把猎物扑倒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式也很成问题。它会不会由此产生依赖思想,反正山穷水尽时,总有贵人相助,忽然柳暗花明,而不肯再竭尽全力去拼搏了呢?要知道,它将来返回丛林,绝不可能再有人帮它射伤猎物,供它宰割的啊。
后面的没找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