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忆的3E形式不同,可把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感记忆”、“表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以运动熟练和习惯性动作的形式为基础的记忆。人们一切运动中的技能技巧,都是由运动记忆所掌握的。比如,运动员的训练技能和高难度动作的掌握,舞蹈家优美的舞姿,钢琴家,小提琴家和谐的演奏,以及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等专业技术操作的娴熟,都是运动记忆作用的结果。
运动记忆,既有“无意记忆”的成份,又包括“有意记忆”的因素。在记忆练习中,人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词语记忆,就可以采用多朗读的办法,经常背育一些成语、佳句、诗歌、短文,以及数理公式等。如果每天能坚持10——20分钟的背诵,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还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
”
通过小脑“反馈”记住的动作,不仅限于躯干、四肢运动,也包括身体局部肌肉的运动。如在演奏小提琴乐曲时,为什么能优美而和谐?就是因为演奏者除了依靠听力外,主要是依靠小脑对手腕、臂的力度控制等一连串动作,保持了准确持久的记忆。另外像书法、绘画、雕刻、外科手术等,指腕动作娴熟准确,都与运动记忆有关。其中特别是口腔运动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像小时候背熟的古文、诗词,即使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仍然能脱口而出,这是小脑对口腔肌肉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为什么朗读所产生的效果,要比默读好得多呢?其原因就在于此。
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感情或情绪内容的记忆,也叫情绪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的是过去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幼年时过春节的情景,会记忆犹新。还有像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不仅可以给你讲他所经历的一场战斗发生哪年、哪月、哪天,甚至他还能记得在哪个村庄、哪个桥头、哪个街头巷尾和哪个班排、哪个战士,是怎样英勇顽强与敌厮杀的具体细节。
情感和情绪的记忆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文艺形式教育效果之所以比较好,原因就在于人们在“听”、在“看”的过程中,是运用情感记忆。所以在学习中,应当像欣赏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做到“身临其境”。
在教育过程中,对情感记忆施加影响,具有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记忆中保持所体验过的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提。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习称为“心灵的劳动”,把培养孩子的情感记忆并使之日趋完善,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技能”。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把学习看作一种枯燥无味的事,往往就会带着一种苦闷的心情去学习,其结果是,下功夫很大,收效甚微。相反,如果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那就会从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探取宝藏。在学习上如果离开了“心灵的劳动”,只能去枯燥地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也就不可能有第一流成果。这中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情感记忆。
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通过人的回忆,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重新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帮助记住或再现人的面貌,如自然的景色,工艺品的造形,音乐曲调,以及味道、气味等,所以也叫形象记忆。
表象记忆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联想,或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实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培养,表象记忆法,显得更为重要。
表象记忆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因此它所反映的通常又是事物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比如到过长城游览的人,长城的雄伟形象,可以长期保持在记忆中,蜿蜓矗立的雄姿,仿佛重新展现在眼前。
人们的表象记忆能,同人们的实践有关系。因为形象和表象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如果是失去必要的知觉基础,那么,我们就绝对不可能凭空形成任何有关的表象与形象。由于表象记忆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以根据职业的不同而得到优先发展。如画家、建筑师,富于视觉表象,音乐家富于听觉表象,化学家富于嗅觉表象,运动员和舞蹈演员富于动作表象,厨师特别富于味觉表象,雕塑家、外科医生特别富于触觉表象。
语词记忆。这是对所阅读过的或听过的、以语言形式加以识记,保持和再现的一种记忆。利用语词进行记忆,是人的记忆区别于动物记忆的最重要特点之一。语词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它还给我们提供概念,使我们运用这些概念去认识事物。大最信息的输入、编码和储存,都属于语词的记忆。
语词既能标志事物本身,又可以起信号作用,所以只要记住语词,也就容易记住它所3代表的事物,这就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如水果这个概念,就包括了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的基本特征,所以只要一提到水果,马上就会引起人们关于梨、桃、苹果等等视觉、味觉、触觉的多种形象的回忆。特别是语词可以把许多复杂的事物概括起来,它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事物间或表象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可以标志它们的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比如,乐曲可以用数字谱写,从这一意义上说,数学也是美学。数学家普鲁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学。”数学不断地在向越来越广泛的范围渗透,不断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至思维科学提供了工具,正在合奏出一支支壮美的乐曲。总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词的表达和语词的概括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记忆方法技巧规律大全如下:
1形象记忆法:
所谓图像记忆法,就是将记忆的内容与自己过去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建立图像之间的记忆方法。
形象记忆,比如我们看过一些,听过一首歌,吃过一道美味的菜等等。
这些特定的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图像。
因为这些亲身感受过的形象记忆能够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我们将记住这些直观形象记忆的内容来建立一个连接,你可以快速而牢固地储存和提取。
2情绪记忆法:
所谓情绪记忆法是指记忆内容与我们所经历的情绪或情绪之间建立联系的记忆方法。
在了解事物或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有一些情感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内容储存在大脑中,成为人们心理内容的一部分。
情感记忆通常是一次性形成而且不会被遗忘,这对人类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我们都清楚地记得我们何时被录取,我们都清楚地记得我们大学毕业时与同学们的恋恋不舍。
3逻辑记忆法:
它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的形式为内容的记忆方法。例如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和其他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4动作记忆法:
所谓动作记忆法是指记忆内容与自己某些或某些动作建立联系的记忆方法。
所有人脑中所保持的做过的动作和行为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
如果在体育课时体操动作、武术套路、实验课时操作过程等都会留下一定的记忆。
这种记忆对人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把我们的记忆和这些行为联系起来,也能帮助我们记忆。
第一,这可能与人的记忆联结有关。某些歌曲或事物可能触发大脑中的记忆,特别是情感记忆,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可以引起鸡皮疙瘩等生理反应。许多研究表明,music已被证明可以激活人脑中的记忆和情感中心。
第二,这可能与人对语言、音乐等情感性刺激的反应性有关。某些歌词,旋律或事件可能激发人体内啡肽系统,使人产生愉悦和享受感受,从而出现鸡皮疙瘩等反应。此反应性依个人兴奋性与对各类刺激的敏感性而异。并非所有人对所有的音乐或事件都会产生如此反应。一个人对不同类型的歌曲、声音或事件的反应性是有差异的,取决于许多因素,如:
1)记忆与联结:某人是否有相关的情感记忆联结;
2)兴奋性:一个人的基础兴奋性与对激素变化的敏感性如何;
3)注意力:一个人是否专注于音乐或事件,专注度越高,反应可能越强烈;
4)喜好:一个人对某个歌手、风格音乐或事件的喜好程度会影响反应;
5)心情:一个人当时的心态和情绪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并非人人对所有的音乐和事件都有同等的鸡皮疙瘩反应,这依个体的生理与心理条件而异。而当条件具备时,此反应也常被视为一种愉悦体验,是大脑对美妙体验的一种生理反馈。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人脑、记忆与情感之间的相互关联,努力提高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与理解。如有任何相关问题,请不吝指教,谢谢!
记忆由三个环节构成:识记是第一环节;保持是第二环节;再认和回忆是第三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地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扩展资料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运动记忆: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等形成为内容的记忆。
5)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
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瞬时记忆的特点:①鲜明的形象性;②保持时间极短;③容量较大;④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①记忆容量相当有限;
②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③短时记忆的内容通常经过复述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信息在记忆中的存储时间超过1分钟,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生不忘。它的特点:
①保存时间长;
②容量无限;
③以意义编码为主;
④内容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
-记忆
《白杨礼赞》情感的载体:以对白杨树干、枝、叶、皮等的描写,来塑造一个力争上由的白杨树,以实来写虚,为后文的抒情有了基础。
《白杨礼赞》情感变化多样,从开头的死寂,到白杨树的出现,变得有了精神,再到最后的情感的升华,无一不是有白杨树引起的。白杨树从有到无、有一棵到一排,都在影响情感的变化。
赏析
文章一起笔,就直接照应题目,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礼赞,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这样直抒胸臆,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使人感觉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样写也有点明题意、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说,文章一开头就卓尔不凡。
然而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却笔锋一转,抛开白杨树,描绘起了高原景色。高原是怎样的呢?“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些描写成功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所以作者在这里很自然地点出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雄壮或者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