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口与人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口与人种》教案,第1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口与人种》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人口与人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2、学会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3、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4、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6、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感受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一、新课导入

 由二孩政策的新闻视频导入。

 活动2活动二、探究学习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看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了解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1)指导学生根据数据变化了解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特点。

 (2)根据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学生看图分析数据后归纳总结)

 过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看课本P70图41,并结合文字叙述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所经历的阶段。

 (1)指导学生读图步骤。

 (2)学生图文结合试着分析。

 (3)全班交流,请生看图分析。教师引导。

 (4)提出疑问,试着分析每阶段人口变化的原因。

 明确:l800年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差,因战争、自然灾害和疾病等原因使人的寿命很短,每年死亡的人数多。在这之后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增长,死亡人数减少;特别是1950年之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增加单位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世界人口总数增长也越来越快。

 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3、结合具体例子探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人口增长快;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人口停止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人口减少快。

 小结: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4、读P71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及平均自然增长率(2005-2010)图,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1)提醒学生学会读图。

 (2)找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析原因。

 明确:非洲增长最快,欧洲增长最慢。原因:生产水平、生育观念制约人口增长。

 (学会合作: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相互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他人的见解。)

 (4)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就一定多吗

 活动3活动三、探究学习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70多亿人是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的吗若不均匀,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

 (1)、怎样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呢

 明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疏密状况用人口密度表示。

 (2)计算某地的人口密度,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

 明确: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3)、探讨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合作探究:①观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②讨论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认真看图例,找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和1人以下的地区。

 ②结合P65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课本最后附页的世界地形图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原因。

 a、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b、交流,补充。

 C、师展示课件,加深理解。

 明确: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四地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多在平原地区;位于临海地带,交通便利。②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亚洲的东、南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农业发展较早,养育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洲东部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

 d、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小结: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2、拓展:想一想,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 )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大洋洲 C亚洲、北美洲 D非洲、南极洲

 3、衡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总数

 4、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多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5、欧洲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B、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C、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少雨 D、河湖众多,常泛滥成灾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认识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了解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为“地球村的居民”。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可见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所以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我们每位中学生都必需了解的地里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活动2讲授世界人口增长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生思考:我们知道在地球上,除了我们身边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口,那大家知道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口吗(7000000000人)那全球是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多人的呢

 学生活动:

 1阅读《地理图册》第29页图①,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思考:什么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什么时期,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什么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

 师生总结: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学生活动:

 2看教材中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后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世界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一段“缓慢→较快→更快→减慢”的过程。

 转承:

 教师设问:为什么人口增长会有快有慢呢人口增长的速度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1、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同学们认识的爷爷奶奶,年龄有超过七十岁的吗 2、旧中国许多贫困家庭生育的七八个孩子中仅能成活一二个,而现在的状况怎样(指导讨论)

 学生明确:

 人口的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据有关资料调查,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人数,使得人口总数不断提高,显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来决定的。

 指导学生活动:

 看《地理图册》中图③a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从图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活学活用:

 某镇有2万人,2012年出生并成活的婴儿数为130人,死亡的人数为30人,该镇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计算后得出该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5%。说明人口是增加)

 小结: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决定的。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即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减少,绝对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

 请同学们的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思考:(1)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2)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3)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转承“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确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会消费掉更多的能源、自然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几张感受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除了书上的,教师可再找相应的资料投影,加深学生印象)

 活动3讲授世界人口分布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人口密度呢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 生] 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

 (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

 (1)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1

 心怀大爱,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收到交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加入致远学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致远逐梦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畅游,领略了诺奖得主的风采,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在物理系刘荧老师的超导实验室、张洁老师的颗粒物质实验室和制冷所巨永林老师的低温工程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毕业设计期间,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压模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最终,我决定跟随巨永林教授继续攻读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这几乎是每一个致远人共同的故事,与我的演讲主题"家国情怀"也只擦了一点边。与大多数致远人不同,对我的心路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担任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

 刚进入致远学院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与国家。心中这份最原始的家国情怀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两年大学时光,也帮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到竞选致远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想法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学生党员,我有责任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身边的同学,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当然,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经因为支部工作与科研学习的冲突而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因为同学们对党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与彷徨。但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动力:我从14级计算机科学方向的预备党员徐世超同学身上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我在15级新生入学时邀请老党员为新生写信,让同学们对入党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我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优秀的致远学子加入了党支部这个大家庭。党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兴同学,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他在大四时决定跟随物理系邢向军教授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当我问起为什么做出这一选择时,他告诉我,祖国是他尽责的最好阵地,他愿意在中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两个拥有同样理想信念的灵魂产生的共鸣。

 出于对致远学院以及学生党建工作的热爱,我在大四下半学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研究生阶段以学生党建工作辅导员的身份继续留在致远,为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辅导员面试过程中,一位评委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担任辅导员,我的回答是:

 我希望把这份家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希望,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能有更多的致远学子留在国内,或在出国深造后回到祖国,投身国家的基础科研事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属于中国的学术大师活跃在全球基础科研领域的前沿,让世界为之瞩目!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2

 我有三个家,第一个家是我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的大家,第二个家是我的班级,第三个家是我自己的小家。

 我热爱我的祖国,她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老的汉字书法艺术美仑美奂:中国的丝绸、瓷器名扬四海;京剧那优美的唱腔、服饰和动作让外国人也陶醉;长城、秦兵马俑举世闻名;莫高窟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艺术成就举世无双。她有壮丽的河山,巍峨的昆仑山和雄壮的泰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奔腾的黄河长江,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我爱我的班集体,我与班上四十多位同学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班级就像一条河流,同学们就像河流中的水滴;只有融入班集体才不会干枯,才有活力和生气。运动会上,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会为参赛的同学加油呐喊,为他们及时送上水等物品,小高考前夕,同学们自动结成对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同学们终于在小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庭,这里,有像妈妈一样关爱我们的班主任马老师,每当我考试成绩不佳时,马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找我谈心,指出我的不足,鼓励我树立信心,并在学习上指导我,还有聂老师、王老师等老师帮助我,让我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

 有家、有班集体、有祖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我愿意为这个美好的世界付出自己的力量。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3

 其实从小我就对国家这个概念挺模糊的,可能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缘故吧,觉得祖国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

 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祖国,更没有必要去选择,因为不管出生在哪里都是光荣的,更何况是出生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龙之上呢!我爱我的国家,这种爱就像强力胶,把你和你的祖国紧紧的黏在一起。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但依旧敌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时,你会欣然与之分享喜悦;当你失败时,也会希望她的富强;当你重归热土时,她会紧紧将你拥抱。无论你身在何方,这浓浓的家国情怀都会依附于你且不离不弃。

 或许生命可以脱离祖国而升华独立到一个个人空间,但人生却总离不开祖国。她给了我们所有:朋友、家庭、社会还有一点点思念和情怀。俗话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必要元素,国是家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爱家,更要爱国。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她蕴藏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自古有之的中国文化,弘扬着“和”与“仁”,我不知道这些是否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内涵,因为它的积淀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从文化中汲取,从人生中提炼。但这却也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这情怀带你走向理想,走向崇高的一方。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无偿的付出,我只知道故土会让你产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管你走向何方,它都会尾随你走向远方。这情怀似根线,将你与祖国紧密相连,即使之间横梗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淌着她的血,你的灵魂被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或许过于激励,但是家国情怀确实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依赖感,更多的是荣誉感和责任感。家和国是一个人绝不能背弃的,爱家爱国才会让人有向往,才会让人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我爱我的小家,我爱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的家国情怀!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4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字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曲《国家》唱响了大街小巷,唱出了人们的心声,爱国爱家情怀油然而生,爱国爱家的故事也萦绕于心……

 花木兰替父从军

 边关战事告急,一遍又一遍的军帖下发。一边是生死存亡的国家,一边是年老多病、没有大儿的父亲,在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斗中,她身穿盔甲,挥舞刀剑,奋不顾身,拼命与敌人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她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花木兰,对国尽忠,对家尽孝,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她没有豪言壮语,更不想扬名后世。只是尽了一个普通民间女子的责任与义务,却彰显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光未然歌颂黄河

 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光未然满怀豪情,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听——“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是伟大坚强的一个巨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气势恢宏的语言,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爱国的情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炎黄子孙的母亲。光未然歌颂黄河,就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要以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韩麦尔赞美法语

 当法兰西的土地被普鲁士攻占之后,当法兰西人民当了亡国奴的时候,他们也失去了说自己母语的权利,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悲痛万分,慷慨激昂,他痛恨侵略者,他激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法语,用文化武器为法兰西的统一而斗争。正如他所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不忘记自己的语言,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就等于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母语是根,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就可以转化为抵抗侵略者的力量,从而求得民族的解放。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表现在他对自己民族语言的赞美,他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每个学生。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爱国种子,终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家》的歌声依然在耳边回响,爱国的情怀已溢满心房。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5

 什么是家?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士兵说家就是祖国里的一滴鲜血。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富豪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连忙扶起她说:“先生我来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哪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口,有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断断续续地回答说:“哪,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罢了。”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电脑,不是用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试想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暴力与冷战,纷争与撕吵。“家”终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争斗的战场。也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到:“我穷的只剩下钱了。”

 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当你拥有它时,他平凡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失去她的时候,掏心掏肺也找不回来。

 有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即使你不承认,他也依旧依附与你。那就是爱国情,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也依旧抵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与他分享。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会希望他的富强。当你身处异乡时,它会在你梦中萦绕;当你重归故土,它会将你紧紧的拥抱。

 它像是一条线,拉着你与祖国,即使之间横亘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这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着他的血液,你的灵魂已经烙印上他的印记

 同学们你们都是中国这一条巨龙中的一员,用你们对祖国,对家的热爱来化为巨龙前行的力量吧!

注重家教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征文范文6

 在宗法制家族无碍于历朝历代绵延之后的今天,有谁会想到它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呢?当家假日长辈召开的家族聚会成为年轻一代人的苦恼,其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式微,更是青年人正在失去其根基之状态。

 的确,家族聚会自古而有之,想必不愿参加之人也自古而有之,而如今争议之所以激起波澜无疑是因为如此之争议已成为社会共同问题。作为年轻人,我可以充分地理解小王的心情——在面对一群自己并不熟悉的长辈关于学业、事业与嫁娶等一系列直接的发问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实属必然;况且在人口迁移如此轻而易举的当今,各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宗族基础早已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彼此渐行渐远的同族人,能重聚首已属不易,更别提相聚时的冷淡气氛。小王的苦恼确有其根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辈们召开家族聚会的时间选在节假日。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假日其目的无非有二:缅怀先人和庆祝阖家团圆。当人人都在为“年味儿淡了”而叹息时,家族的聚会无疑是一个散发着团圆气息最大的发热源。其次,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探索,不难发现,不论是世界、国家还是地区范围内,对人口一个重要的划分就是民族。正因有了长期历史形成过程和法律的条文保护,民族内部才自觉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民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天然合理;同样,民族的衍生体,家族同样拥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姓氏”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家族的紧密性。再者,回到现实意义,当下的家族体系早非古代时那般阴森可怖、男尊女卑、等级分明了,其更多时候只依靠血缘和一些极强的意识形态——长辈心中对后代们深深的挂念维系。笔者认为,这点是小王应该承认的。故当从各个角度分析过后,不难得出,小王的行为首先是忽视了家族是几乎一切传统行为存在的基础的事实,其次低估了宗族制度的普世价值。

 正如前文指出,诸如小王一类的年轻人已不算少数才有可能形成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虽然传统家族观念的确具有相当合理性,但如若始终不能够让年轻人接受,最终在年代上形成断层,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为此,除了(与其)通过小王的父母、长辈对其施加言语上的压力,不如通过其他更温和的方式让年轻人不再抵触家族聚会。引领他学习、了解家庭、家族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应该是第一步,其次便是能平心静气地带领他回味家族曾带给他的美好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这个时代最应该具有的家庭的关怀,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

 作为小王,乃至小王代表着的新一代人,只有真正了解到了家族情怀的普适价值,才能最终上升到国的层面,拥有了“家”,才最终能拥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家国情怀。

导读] 本文试从自然环境、劳动力、城镇、交通等方面入手,对宋前的北方和宋后的南方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原因。

滚滚的黄河与长江同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共同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曾一度比长江流域发达,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地区可谓是“黄河文化发源地”。这种现象从有史料记载以来一直持续到隋唐。但从宋开始,我国南方赶上并超过北方,南方区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中国古代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根植于农业之上,可以说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生产力、劳动力、城镇、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自然环境、劳动力、城镇、交通等方面入手,对宋前的北方和宋后的南方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原因。

一、北方地区

1.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地形的主要外力之一。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黄土质软疏松,因而在黄河中上游以侵蚀、搬运为主,下游的堆积作用则形成华北平原。黄土是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所以在黄河流域形成的棕壤、褐土、黑垆土、潮土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成土母质——黄土的影响,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合耕作。所以,北方的土壤比南方粘重的红壤、黄壤、砖红壤更适宜耕作。�

2.劳动力�

黄河流域是人类的发祥地。由于历史时期优越的自然环境,聚居着众多的人口,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加速了黄河流域的开发。�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秦汉时关中地区、内蒙古和河套地区、“三河”(河内、河东、河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据公元2年的人口资料显示,全国人口为5767万人,北方占75%,南方仅有25%;东汉、三国时期虽然增加,但南北人口比仍为1∶3;两晋、南北朝时,北方虽因战乱人口南迁,但仅有的户籍统计显示,公元380年全国户数为249万户,北方占54%,南方占46%;隋时,仅河北、河南、山东和陕西四省人口占全国的64%以上;唐时,虽然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人口有所增加,但公元742年,全国人口为5098万,北方占597%,南方占40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城市,当时各诸侯国的都城为地区性的城市,《史记》和《汉书》中提到的城市有23个,其中号称都会的有13个,从空间分布看,黄河中下游有9个,长江中下游有3个。由此可见,自春秋战国至秦汉,北方地区的城市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尤其是都城。�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往往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于一身。帝王择都往往是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战略地位重要之地,都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南方地区

1.气候、交通

我国自两宋时期(1000年~1200年)到14世纪再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七八百年的寒冷时期,其间气候虽有冷暖波动,但升温时平均温度仍低于现代水平。特别是16世纪初、17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的三个寒冷期,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多次封冻。15世纪和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叶则持续干旱。寒冷和干旱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严重,而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弱些,同时南方交通运输较北方发达。

2.劳动力�

我国在北宋前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南轻北重,但随着南方的开发和人口的迁移,逐渐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西晋时由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及西晋对少数民族的高压政策,使社会重新陷入混战局面,黄河流域的人口则因社会动荡、经济凋敝而纷纷南迁。唐时,统治者组织了人口迁移,尤其是“安史之乱”,造成人口从北方地区迁向南方。北宋末,由于“靖康之难”,北民南迁,从而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形成了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南方由于人口数量大增,既保障了劳动力,同时北民南迁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经验带到南方,从而加速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3.城市�宋、元时期,南方城市得到较快发展,城市数量大增,在水陆交通沿线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城市,城市数量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外贸港口城市,全国70%的较大城市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南方地区,如苏州、杭州、景德镇、汉口、佛山、广州等。元、明、清虽建都于北京,使北京成为全国性的大城市,但改变不了总体的城镇分布格局与经济格局。(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一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同栏目其他文章• 解读光合作用中〔H〕、ATP、C�3 • 浅析汽修专业中的项目教学法 • 探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政治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建议 •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景的创设策略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教材探析 • 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 数量型填空题的误解与检验 • 浅谈烹饪课的教学评价策略� • 关注留守儿童 促进教育公平——浅谈 • 找找临场议论文写作的“路子”� • 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成绩�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情感教育 • 构建相似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如何对区域地理进行有效地复习,是每个

更多>>

1、学习困难综合征

学习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内容,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据统计显示,至少20%的孩子在校学习期间,会发生学习困难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会由此进一步引发焦虑、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产生厌学逃学、自暴自弃、扰乱他人学习等现象。

引发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因注意力缺陷导致的多动症(ADHD)、学习障碍(LD)、厌学逃学、拒绝上学等,男生多于女生。

2、情绪障碍

急速变化的社会家庭变革、母子早期分离、家庭破裂、虐待、忽视、人口迁移、学习竞争压力增加等因素,使得儿童对各类应激事件的易感倾向更为显著。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已经成为仅次于学习问题的第二大心理障碍。

其中,抑郁是常见的负性情感,20%~30%的儿童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多发生于青少年期,女孩一般多于男孩。

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早期会有:心境不良、退缩、哭泣沮丧、遗尿、咬手指甲、学习困难、生活邋遢、睡眠问题、易激惹等特征。

子女承担养老,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国家的政策应对此予以鼓励支持,并给出切实有效的支撑。

就近居住、共同生活,对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有极大提升。

首先,有子女的照顾,老人的生活条件会更好。老人与子女天各一方,缺乏照顾,生活质量、寿命肯定会下降的。会直接影响到平均寿命,虽然某种程度上,这能减缓老龄化的影响,但却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系统性弃老。

其次,天伦亲情也很重要。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老人与年轻人一起生活,情感上有更多满足,社会功能的衰退更慢,这都是健康晚年的重要因素。

从中国人口迁移的规律看,子女的工作、经济收入、生活,孙辈都在大城市了,很难离开,所谓鼓励老人就近居住,就是鼓励老人搬到城里,搬到大城市。大城市生活不易,老人来了需要增加住房、城市里的养老院也更贵,的确不容易。很多人往往是有心无力。那么,阶梯电价、土地供应、住房政策、容积率政策、医保跨省政策、房地产税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就可以消除一些障碍,帮助中年子女达成让老人搬到自己身边的愿望。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与住房政策。最极端的情况,两边4个老人,再加上3个孩子,中间是中年夫妻,一共9个人,这就需要很大的房子。而且,不仅仅是面积上,更对户型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适合养老的低容积率住宅,甚至别墅,就是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即便没有那么极端,一对夫妻,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六口之家的住房需求,与三口之家,无论是户型需求、还是面积需求,都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就涉及到从土地、到住房、到阶梯电价,乃至尚未到来的房地产税政策的支持。

当然,就近居住概念,未必一定是一起住。就近的概念与集约化、规模化养老,并不矛盾,与国家福利政策支持,也就是所谓的“国家来养老”也不矛盾。即便国家来养老,住在子女所在城市的养老院对老人来说,也是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子女一年才能去看望一次的老人,在养老院会是什么样一个境况,无需多说。而就近住养老院,则需要有更便捷、覆盖面更广的医保跨省政策,这需要顶层政策支持。

当然,虽然说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生活是现实的,不少中年人未必想与父母同住,或者同一个城市。但无论如何,用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用政策解决他们的困难与挑战,是一个德政、善政,应该得到讨论、响应,促进其落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6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