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病毒发生的变异,感染力会有所增加。再加上部分人员对新冠疫情已经不是很重视了,因此才造成疫情反反复复。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仅是影响到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是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我国已经实行全民接种策略,但是我国公民仍然会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全世界每天新增感染人数正在不断上升当中,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杀死新冠病毒。
北京连续多起高校聚集性疫情,均由京外进返京人员引发!北京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高校聚集性疫情,而且绝大多数疫情都是由于外来人员返回北京造成的。截止目前为止,北京地区的感染数正在不断上升当中。当地教育部门以及疫情防控部门,对此表示高度重视。已经紧急采取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对感染人员以及接触人员进行科学隔离观察。除此之外,也划定了多个风险区域,进行及时静态管理的办法。
病毒发生的变异。虽然我国实行全面接种的策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体不会感染新冠病毒。因为病毒在自然界当中会随着环境的改变,病毒的基因序列也会发生变异的情况。因此,现如今的新冠病毒早就已经变异了。变异之后的新冠病毒在感染力方面有所增加,要远远超过普通的新冠病毒。
疫情防控措施有所松懈。除此之外,与疫情防控措施有所松懈,有着很大的关系。自从实行全民接种策略以来,很多地区对疫情防控措施已经不是很重视了。这也给了变异之后新冠病毒传播的机会,因此才直接导致全国各地区普遍出现疫情扩散的现象。所以,对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够掉以轻心。尤其是在一些较严重的区域,必须及时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工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12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团队两名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授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钟南山回答了病毒致病力与演化趋势、疫苗接种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冠后遗症、感染峰值何时到来等热点话题。
钟南山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钟南山
以下是钟南山及团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九个判断。
1感染后99%不是重症
钟南山表示,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为465%。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特别是9月份以来,通过对广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从这一点说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
“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钟南山说,大多数能在5-7天内好转,“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
2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
究竟无症状属不属于疾病?钟南山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的话,应该说是不算病。”此外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义为一种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3病毒进化毒力趋弱的概率大
钟南山说,自己曾与病原学专家谈论,他们认为新冠病毒未来的进化趋势,毒力大概率会减弱,“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他补充,以目前在新加坡流行的XBB1亚型变异毒株为例,它的传染力更强,但致病力更弱,死亡率是普通季节性流感的62%。
4奥密克戎极少造成肺炎,重症也不等于危及生命
黎毅敏表示,本轮广州疫情中,真正由新冠病毒引致的的重症病人比例并不多,而且主要表现在基础病加重,目前由奥密克戎感染造成肺炎非常罕见。
黎毅敏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是指感染者需要吸氧,或者是需要加强观察,跟普通人理解的“病重了”甚至是“病危了”不是一样的概念,“重症及危重症,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我们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由普通型或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风险。”
黎毅敏
5国产疫苗预防重症效果与进口疫苗无差别
钟南山说,除了做过器官移植手术,患有严重风湿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外,即使是患有基础疾病在稳定期的老年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钟南山认为,相比于进口疫苗,国产疫苗虽然预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好,而且研究表明,在接种三剂疫苗后,不管是从实验室指标还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预防重症的效果都差不多。“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不要得重症。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了全程疫苗,对老年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6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
钟南山说,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比如脊髓灰质炎,即使好了也会有小儿麻痹症,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和脑雾等,主要是因为精神心理影响导致的。他指出,“我们不能叫它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新冠肺炎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7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钟南山团队成员杨子峰表示,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以及我国疫苗接种现状,并参考香港地区与日本等地的情况综合研判,广州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来,“随着我们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等压峰措施,预计在3月中上旬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
杨子峰
“刚刚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我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钟南山说。
8不相信会发生大规模死亡病例
此前有人以香港疫情的死亡率推算全国或有几十万人死亡,钟南山认为这一假设不恰当,“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
钟南山分析,今年香港疫情暴发时,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种率不超过20%,但现在内地的疫苗接种情况比香港5月前好多了。截至12月8日,6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已经到了6886%,“虽然还不够,但比香港当时好很多。”
钟南山
9重复感染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发生
钟南山院士及合作团队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收治的158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本土感染者及679例境外输入感染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没有传染风险,临床症状也没有加重,无需接受住院治疗。
钟南山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
记者黄锦辉刘珊
徐昊
2022年11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全文如下。
一、监测目的
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以及对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病例报告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病例诊断报告,按照要求做好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告与订正。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分型,病例出院后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和死因诊断。动态分析病例,特别是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对发现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
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
各地要利用属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居民自行测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每日收集和逐级报告人群核酸检测和居民自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
哨点医院监测。
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每日统计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核酸检测数和阳性数、抗原检测数和阳性数,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重点机构监测。
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机构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暴发疫情,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
学生症状监测。
省会城市选择城区内若干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开展哨点监测。学校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变化趋势。
病毒变异监测。
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新冠病毒污水监测。
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布点探索性开展污水监测,采集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动态了解环境样本阳性率和病毒量变化,跟踪污水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序列变化。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监测点。
三、监测信息报送
各地监测预警专班要按照《关于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监测系统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监测信息。
四、监测预警分析
各地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专家和团队参加监测预警专班,强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学模型等技术优势,增强数据自动分析和辅助研判能力,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敏感性。要每日分析疫情监测信息,科学研判疫情规模、强度和范围,预测疫情变化趋势和流行时间,评估疫情风险,及时为各地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五、组织实施
监测工作由国家疾控局总体组织协调,由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省成立监测预警专班,负责工作的组织落实。各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教育部门、部分重点机构负责完成有关监测工作和信息报告工作。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近来急速增长。到4月1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全球病例数已超过80万例。而这个数字还远未“达峰”。有模型预测认为,即便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全球仍可能有24亿人感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科研机构和学者发表了形形色色的模型预测,其中一些看似“危言”,引人瞩目。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预测?
预测带来警示
24亿,这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冠肺炎反应小组3月26日发布的第12份报告里,对全球感染人数高中低三个预测的中间数字。
该报告对今年感染新冠肺炎人数给出了三个场景:高感染场景,全球不采取减缓疫情措施,预计约70亿人感染,也就是几乎全人类都感染;中感染场景,如果各国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16人时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包括加强检测、社交隔离等),预计约24亿人感染;低感染场景,如果在每10万人每周死亡02人时就开始采取抑制疫情措施,预计约47亿人感染。
这个研究团队自疫情暴发以来多次发布报告,均被广泛引用。该团队3月16日发布第9份报告后,英国和美国政府大幅强化防疫政策,有观点认为报告起了一定作用。
这是3月23日下午拍摄的纽约州 “居家令”生效后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美国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3月20日签署针对该州1900多万居民的行政令,规定全州所有非关键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居家办公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该行政令将于当地时间22日晚间生效。(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该团队在报告中指出,只有通过迅速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来抑制疫情的传播,才能将卫生保健需求保持在可控制的水平上。如今可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严厉的防控措施,如“封城”、旅行限制以及要求市民在家工作或上学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拉平曲线”。
在流行病学中,人们把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进而减少一段时间内需求治疗的人数的概念称为“拉平曲线”。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曲线上升得越快,意味着当地卫生保健系统越有可能被压垮。
世界卫生组织也一再强调“拉平曲线”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并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全面的公共卫生措施。美国密歇根大学专家霍华德·马凯尔也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立即采取有力措施有助于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拉平疫情“曲线”。
预测也有误差
在帝国理工学院团队第12份报告分析的三个场景中,今年全球死亡人数分别约为4000万、1000万、186万。按照其详细数据计算的三个场景病亡率分别约为058%、043%、040%。
据世卫组织数据,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30日16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693224例,死亡病例达33106例。照此计算,病亡率约为48%。为何预测中的病亡率和实际有较大偏差?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0日10时(北京时间30日16时)全球确诊病例分布情况。(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首先,研究模型中的感染人数是估计的所有感染人数,包含大量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部分人由于症状不明显,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根本就不会接受检测。
其次,在疫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病亡率会发生较大变化。根据2月底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截至2月20日,中国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2114例死亡,病亡率约为38%。但病亡率因地区而异,武汉为58%,中国其他地区为07%;也因时间而异,1月1日至10日间发病病例的病亡率为173%,2月1日之后则降至07%。
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马斯·弗里登3月中旬撰文讨论疫情时引用了一个研究模型,将新冠肺炎的病亡率分为三种场景: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场景的病亡率约为01%,中等程度严重场景的病亡率为05%,严重场景为1%。
弗里登说,最坏的情况是美国约一半人感染,而病亡率又达到约1%,这样仅在美国就会有约160万人死亡。他强调,虽然这是最坏情况,但不是不可能。
预测仅供参考
应该指出的是,各种研究模型都有其局限性。不同模型依赖不同的参数和算法,给出的结果可能有很大区别。
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评论某些新冠肺炎疫情模型时说,这些模型都建立在各种假设之上,而相关假设常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29日说,模型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导致美国10万人至20万人死亡。这远低于弗里登所说“最坏情况”160万人死亡的数据。
3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出席记者会。(新华社/路透)
许多专家都强调,模型预测给出的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如果全球各国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如重视检测、严格隔离,疫情发展趋势可能不会像模型预测的那样严重,上述模型预测中的可怕数字也不会成真。
中风险区是要根据具体位置的具体情况来看,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代称,可以是全省也可以是全市或者是某一个区、某一个县村,不同程度风险是根据疫情人数以及严重情况划分的,并不是只根据省市辖区划分。
中风险地区是指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另外低风险地区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高风险地区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2、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
3、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
4、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
5、科学防控疫情,文明实践随行。
要是是在被划分为中高风险区的人员原则上是不可以随意走动的,如果一定要出行可能需要核酸阴性证明,尤其是当地疫情已经很严重了,那么可能所有离开城市的人员包括低风险区的人员都要持有核酸证明。
离开城市一般都不需要隔离,但进入新的城市可能就会需要隔离等,进入一个城市要求会比较多。不管目的地是高风险还低风险城市,从高风险区或中风险区来的人都会被要求进行集中隔离或是居家健康管理。隔离的具体要求每个城市会有不同,有的是需要集中隔离14天,有的是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简而言之,出行要不要隔离要看当地的政策要求。因为不同城市的详细的隔离要求不一样,而且各个城市的疫情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所以离开或者前往这个城市用不用隔离,还要根据这个城市最新的疫情风险程度来判定。
隔离的措施
为避免传染病病人传染他人,而将病人与其他人隔开的措施。一般根据各种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等,采取严格隔离;对于经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肺结核等,采取呼吸道隔离;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病毒肝炎等采取消化道隔离或床边隔离;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采取接触隔离;对于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采取虫媒隔离等等。
隔离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而定。原则上是以病人没有传染性不能再传染他人为度。除传染病病人外,接触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也应隔离观察,称为留验。留验期间如接触者发病则应立即隔离、治疗。若接触者未发病,观察期满即可解除隔离。观察期应按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计算。
检疫法术语,指将染疫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
美国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不是疫苗出现了问题。
1疫苗成功率不到80%,还有继续感染的可能性;
2出现了突发性病例,这些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
3打了新冠疫苗也要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离。
疫情让全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现,疫情慢慢得到了改变,明显出现了下降趋势。美国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这是正常的现象。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来看,新冠疫苗成功率不到80%,也就是说还有20%的概率可能会出现感染,而且美国5800人中70%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突发性病例,这就导致疫苗的功能有所减弱,这不是疫苗的问题,而是打了疫苗之后就没有注意防控,导致的感染,这跟疫苗没有任何关系。
一、新冠疫苗成功率不到80%这就导致还有感染的可能性
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疫苗作用应该非常大,但是不是打了新冠病毒疫苗就不会传染新冠病毒,科学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成功率不到80%,也就是还有20%被传染可能性,这是美国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的真正原因,这跟疫苗没有关系。
二、这些病人出现了突发性病例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
疫苗并不是万能的,美国5800人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做好防疫工作,因为打了疫苗还有20%的传染性,美国这些病人很多年龄都是60岁以上,出现了突发性病例导致疫苗作用减弱,这是他们感染最主要的原因,这跟疫苗没有关系。
当我们打了疫苗,公共场所还是要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这样我们才能够减少新冠疫情的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