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观事物本来没有什么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们却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实际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给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一样,花何尝溅泪?鸟何尝惊心?不过作者“感时”、“恨别”,心意悲伤,带着情感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外物,觉得外物好像也在悲伤一样。这首诗歌的第二节,进一步写礁石的“脸”、“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拟人,而“移情”的审美心理活动,仍然渗透在其间。这样的写法,使客观世界变得“人情化”,赋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荡在宇宙间,确实是打动人心的好诗。
1礁石是从石的角度出发把浪作为对照物,而大堰河是从河的角度,对河进行了歌颂。双方的出发点不同,歌颂的事物不同,站的角度上存在差异。
2表达了作者对于坚韧不屈精神的赞誉,对于坚强的形象的追求。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和情感?请简要作答。(3分)
答:
(2)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如《礁石》则有较强的韵律感,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3分)
答:
(3)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4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人对于礁石这一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2)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3)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从这首诗想到了在艰难困苦面前要有一种自信,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 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