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结婚,你就是人生loser?穿上婚纱,嫁给自己,自婚让你更自信

30岁不结婚,你就是人生loser?穿上婚纱,嫁给自己,自婚让你更自信,第1张

近日,日本一档节目播放了女演员纱仓真奈体验“自婚”婚礼仪式的过程。所谓自婚,就是自己嫁给自己。

虽然是一个人的婚礼,但是仪式一样充满了郑重感。婚礼在神圣的教堂举行,新娘身穿漂亮的婚纱,在牧师面前宣誓会永远爱自己,并且为自己戴上婚戒。

纱仓真奈表示自婚后感到对自己更加尊重,并且为一直以来努力生活的自己感到骄傲。

近年来,自婚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逐渐成为了一种新趋势。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私或者自恋的行为,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婚有兴趣,并且支持这一种新观念。

选择自婚的有男有女,但还是以女性为主。这跟现代女性的经济独立以及平权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传统婚姻观给现代女性带来的社会压力。

自婚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将一直保持单身。选择自婚的女性并不是反对传统的两性婚姻,或者是对婚姻感到绝望。

她们只是不想迫于压力,为了结婚而去选择一个人结婚或者是想要学会爱自己,然后更好地爱他人。当然还有一些人就是喜欢过单身生活,觉得这样自己更自在,更幸福。

然而很多人对于自婚这种行为并不是很理解。他们觉得这很矛盾,你自婚之后还不是一样单身,为什么非要郑重其事地举办一场仪式呢,这有什么意义呢?

Tracy McMillan是一位美国作家,编剧和情感专家。2016年她在TED演讲中提到了应该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答案就是你自己。

McMillan结了三次婚,也离了三次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她一直在和错的人结婚。她的童年很不幸。妈妈是一个妓女,而且酗酒,爸爸是一个罪犯,所以她三个月大时就被妈妈送到了寄宿家庭。一直到她9岁,大概经历了有24个寄宿家庭。

McMillan渴望被爱,想通过结婚让自己有个归宿。19岁时她和第一任丈夫结了婚,虽然她的丈夫很优秀,但是5年后她还是离婚了。10年后他和第二任丈夫结婚了,虽然这个丈夫也很好,他们还有了一个儿子,但是4年后,她又离婚了。40岁时她结了第3次婚,可是丈夫在婚后9个月就出轨了。

从婚姻上来说,她就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

然而她没有绝望,也没有逃避,而是选择爱自己,与自己结婚。她认为结婚宣誓非常的重要。

也就是说你要爱当下的自己,不论过去的你是多么的失败。不论你生活中有多么的不如意,比如没有好工作或者没有好身材,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选择和自己结婚,无论怎样都要爱自己。

仪式感会让你更加重视自己,珍视自己。誓言是你对自己要自爱和自我接受的承诺,它会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自己,坚持去履行自己的诺言。

跟自己结婚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完整。Tracy McMillan的婚姻总是失败,因为她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否则自己就是不完整的。然而最终她发现她将永远不可能完整,如果她学不会爱自己。

自婚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学会了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爱真实的他们,爱有缺点的他们,因为你自己也是有缺点的。

后来她又有了新的约会,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而是更关注自己的感受是否轻松和开心。她不再把婚姻当作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因为她感觉拥有了一切,自己是完整的个体。

很多人毕业之后或者工作没多久,就开始被家人安排相亲对象,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生怕你嫁不出去。

不知不觉间,好像30岁成了婚姻的一个槛。如果超过30岁你还没有结婚,那你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大龄剩女。不管你本身有多优秀,在别人眼中你就是一个嫁不出去的人生失败者。

你不明白为什么单身是罪,是羞耻,更不懂为什么必须结婚才能步入幸福的殿堂。

2010年台湾女孩陈薇伊,在30岁生日前夕也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自婚仪式。她既不反对婚姻也不是不婚族,虽然曾经交往过几个男朋友,但是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于是她决定为自己举行一场婚礼,邀请自己的父母,还有30位亲朋好友来参加并见证。

她想通过自己的婚礼来表达,即使找不着结婚对象,也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应该被同情的事情。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你也应该勇敢地爱自己。即使以后找不着真爱,也要永远爱自己。

来自布鲁克林的作家Erika Anderson在36岁的生日派对上为自己带上了戒指,对自己说“我愿意”。

Erika与大学男友结了婚,但是30岁时她离婚了。后来总有人问她为什么还是单身,她觉得很心累。

如果一个女人单身,那么整个社会总是认为你是个没人要的女人,没有人选择你,Erika对此很反感。她决定选择自己,而不是被人选择,自婚是对这些世俗之见的反抗。

很多人觉得自婚很凄惨,是在美化自己的孤独,使之合理化。然而自婚的人却为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感到开心,他们肯定自己的个性,不让社会标准来决定自己的幸福。

与其说他们是在庆祝单身,不如说他们是在庆祝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我们小时候读童话,故事的结尾总是“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等到了拯救她的王子,灰姑娘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王子。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对的那个人不出现,那我们就不能幸福了吗?

40岁的意大利健身教练Laura Mesi为自己举办了隆重的自婚仪式。在她38岁结束了一段长达12年的感情后,她说如果40岁还单身的话,她就嫁给自己。

她坚信一个人应该首先爱自己。 即使没有王子出现,你也可以拥有童话故事。 即使以后能够遇到共度余生的人,幸福也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该由他人来决定。

我的一个朋友曾说,25岁生日一定要自己去拍套婚纱照,纪念一下青春的美好时光。很多女孩都有一个婚纱梦,或者渴望拥有一场梦幻的婚礼。当然,也有不少女孩想穿婚纱,但不想结婚,喜欢单身生活。

那自婚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些烦恼。即使没有结婚对象,我们也可以拍美美的婚纱照,举办一场梦寐以求的理想婚礼。

我们有结婚的自由,也有选择单身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

自婚不是孤独者的狂欢,而是爱生活的表现。自婚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身与心的关联。不论你是单身还是处在一段感情中,爱自己,这一点永远也不要忘记。

我爱自己,没有终点。

吊丝(屌丝)一词爆红网络。“吊丝”最初被定义为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穷矮丑”成为他们的形象,与之对应的“高富帅”。专家称“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吊丝”所反映的集体焦虑,折射当下社会问题。

蜘蛛侠,典型的“吊丝”

“高富帅”的代表蝙蝠侠

女神

他们没钱,没背景,没未来;

自嘲“穷丑矮挫胖笨撸”;

在“高富帅”面前,只有“跪”叫爷的命;

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因而他们宣称:我就是这副样子,再怎么差都无所谓了……

A

人人自称是“吊丝”

2011年10月中旬,正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年轻人气势汹汹地占领华尔街时,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一个新词“吊丝”(也写作“屌丝”)在悄然诞生。谁又能料到,4个月后,这个词不但占领了中国大陆互联网,还“占领了奥巴马”。

“吊丝”最早出现在百度贴吧的李毅吧。足球运动员李毅曾经说他护球很像亨利。因为亨利被称为亨利大帝,所以网友戏称李毅为大帝,于是李毅吧被称为“帝吧”、“D吧”。作为他的粉丝,常在贴吧聚集的网民也自称为“D丝”。

在争吵不断的网络社区中,有人把他们这个称呼中的“D”解为“吊”,以嘲讽的语气称他们“吊丝”。而李毅吧的球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此领受下来,从此以“吊丝”自称,附加上无奈和自嘲的意味。这个词开始爆红。

从贴吧到微博,从社交网站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吊丝”一词如同从石头里爆出来一样,迅速密布网络,无处不在。如今,以“吊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球迷。

今年2月20日,大量自称“吊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仿佛成了中文版。更有国外用户直呼中国网民占了位,他们跟总统插不上话,以致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B

“吊丝”的定义在不断拓展

事实上,“吊丝”一词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近日,它更被用在外国电视剧的剧名翻译中。一出来自德国的喜剧小品被译为《吊丝女士》,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其实该主角表演夸张,更似女版憨豆先生。另一方面,一部片名完全为平假名的日剧《桃花期》,也因被网友命名为《吊丝的逆袭》而吸引到不少眼球。

“他们让我感觉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把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伴随着“吊丝”一词的产生,不少具有高度风格化和模板化的“吊丝文”,在乐此不疲的年轻人群体中流传。

“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来划分的话,吊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总的来说属于社会的中下层。”在文字阐述中,“吊丝”起初被定义为一众出身卑微的年轻男性。

他们当中有的十载寒窗考上大学,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读书无法改变自身的经济窘况;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小工,或成了网吧网管,更有成为搬砖工人,或是无业游民,以自由职业者自居。他们都与城市的繁华距离甚远,领着微薄的薪水,过着唯有方便面、火腿肠果腹的生活。

他们一直默默无闻,不是有志青年,不是职场精英。读书期间上课坐在最后一排,在餐馆吃饭总是躲在角落里。如果非要在简历上写上受过何种奖励,或许只能填“获得过‘再来一瓶’奖”。他们往往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C

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吊丝文”都围绕在女性身上。在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眼中,异性是他们的狂欢中最为关注、最有文章可做、也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空间上,任何人都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最内在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启齿。”

他们喜欢用“穷矮丑”3个字描述“吊丝”的形象,而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高富帅”。女性资源是“吊丝”与“高富帅”之间最主要的矛盾。这3个简单直白的形容词概括了“吊丝天敌”的特征,身高、财富、相貌等择偶条件上的完美无缺。“高富帅”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

无论“吊丝”是否进入社会,对于他们感情生活的描述,都始于校园,并深具校园特征。而女性的角色总是分外单薄,无非就是“土肥圆”,“黑木耳”(指性经历较多的女性),“白瘦美”3种类型。

典型的“吊丝爱情故事”俨然一个结构简明的恋爱食物链,而“吊丝”处于恋爱食物链的最底层:“高富帅”和“白瘦美”门当户对;“土肥圆”当然也喜欢“高富帅”,不过却不入“高富帅”法眼,只能从实际出发,对“吊丝”示好“吊丝”却看不上;“吊丝”真正追求的是“黑木耳”,但“黑木耳”却只对“高富帅”情有独钟,最后被“高富帅”抛弃之后,才施舍一般地接受“吊丝”的追求,而此时的“黑木耳”只不过是为了给肚里的孩子找个爹。

柯倩婷认为这些描写具有高度的标签化倾向。“他们以外貌为女性打分,分出三六九等,但在具体描述上却是面目模糊,更没有个性或个体,”柯倩婷认为,“他们的个体都被简化和模糊。”作为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她进而批评,这种对女性的认识非常极端,类似于传统文学作品中,把女性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贞女与*妇两个对立面。

D

压力当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吊丝”

“尽管它的背后同时反映着诸多现实问题,但情感故事是其中最容易吸引人的,”柯倩婷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这类亚文化中逗趣的形式很吸引人。”“吊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当中,很快,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年轻男性垄断“吊丝”这个自我嘲弄的模式。当柯倩婷看到“女吊丝”与“高富帅”之间的对话时,感到相当好玩,并坦言自己和朋友在某个方面也是“女吊丝”。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同样坦承,若自己现在还是学生,在某个方面也是“穷吊丝”。“这样可以让人活得不那么累”,朱崇科认为,“吊丝”的传播具有庶民叙事的特征,由下而上地对主流话语、价值观进行反抗。自称“吊丝”让很多人找到自我解嘲和宣泄压力的途径,这也是它传播之快的原因。

事实上,“吊丝”绝非中国大陆特产。在中国大陆“吊丝”火爆之前,分别经历经济低迷和金融风暴后的日本和香港地区,早就开始盛行“宅男”、“毒男”、“电车男”。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在生活、工作、爱情和家庭中不如意的一群男人,是各自社会中的男性“弱势群体”。

在香港,18岁前从未拍拖、每年都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月薪低于6000元……这些物质和感情生活的硬件是香港常见的“吊丝”标准。

香港“吊丝”中,逃避社会是常见的表现。这些年轻人被称为“隐蔽青年”。在结束学业后,由于能力不足或缺乏信心,他们存有放弃找工的念头,大部分时间留在家中,通过上网浏览网络社群,或玩电子游戏来慰藉自己。更有甚者,产生厌恶社会的情绪,做出自杀、犯罪等过激行为。

而“毒男”一词源自“独男”,表现为“明明自己对异性很有兴趣,却从来不敢行动”,每天只躲在计算机后面幻想与自渎。他们同样缺乏自信心,不懂异性间的相处之道。或因性格内向,或因样子长得不够好,而自尊心过强;或因经济问题,觉得自己底气不足。

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战后出生的婴儿潮演变为迷惘的一代,他们同样面临信仰迷失、价值观重建的问题。

自工业化以来,在世界各地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加剧分层的过程中,不适应的群体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当腾飞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戛然而止、倒退,原本对未来信心满满的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则会产生集体焦虑。

一部德国电视剧,剧名被译为《吊丝女士》,立即广受欢迎

E

吊丝,反映的不是简单的青春情绪,

而是集体焦虑

“吊丝”所反映的集体焦虑,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当下中国社会问题的折射。有学者认为,“它并不是简单的青春情绪,而是现实社会矛盾不断堆积的征兆。”

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

有心理专家分析称,“蚁族”是焦虑情绪最突出的人群。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出来的,家里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他们要买车买房。而在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看来,今日社会利益集团成形,大量中下层社会出身的青年挤不进上升通道。

近日,一份有关部委针对毕业后低收入大学生聚集群体(“蚁族”)的调研报告显示,接近九成的“蚁族”属于“穷二代”。有评论认为,这些青年人是相对弱势的城市群体,在高收入行业,或许缺乏竞争力,但他们最缺的是社会资源和家庭背景。

“婚恋中的现实压力,加剧了这个群体的焦虑情绪。”柯倩婷指出。“吊丝”的狂欢背后有明显的失落情绪。在今年两会期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有人预计,到2020年左右,适婚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前所长景天魁就此问题表示,“剩男”的基本特征是自身经济、文化资源处于劣势,多处于婚配中的被动地位。这些找不到配偶的适婚男性,陷于劣势地位,没有话语权,更需要关注。

可以说,这种最具有“吊丝”特征的群体焦虑既没有退路,又没有前途。“吊丝”不过是以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姿态尝试发出劣势群体的声音,因而才有自嘲,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曾被批判和抛弃的阿Q重新附体,并成为时代自我安慰的精神资源”,长期研究鲁迅的朱崇科表示,物质上的贫穷,压缩了年轻人的视野和雄心,但自称“吊丝”,并不应该成为生活中的某种借口。

当美国年轻人接过祖辈的反叛精神,面对金融资本的掠夺,走上纽约街头宣泄不满的时候,中国的年轻网民正在进行一场“语言狂欢”,从而逃避现实的压力。绝非中国特产的“吊丝”,极具中国特色。

你是吊丝吗?

这些是网友总结的吊丝特征。特别提醒:躺着也中枪的几率极高,不信你瞧瞧。

身高:1米68是极限;

收入:一线城市不超过2000元,二线三线不超过1500元;

手机:华为、NOKIA5230、5233、金立、天宇、山寨机;

长相:2分-4分;

饮料:康师傅系列、脉动、鲜橙多、快活林;

食品:康师傅系列、鸡蛋灌饼、豆浆、油条、包子、馒头、牛肉面、回锅肉炒饭;

发型:平头,刘海很长或奇形怪状的发型,碎发;

衣服鞋子:真维斯、李宁、德尔惠、乔丹、361度、地摊货、淘宝便宜货;

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在网上就装牛逼,不管政治、医学、体育,还是天文,都是“专家”,并且爱说:我以前怎么怎么样,或我在××干了××年;

胆小猥琐,看见7分女就脸红,不敢说话;

无女友;

坐位置一定要选在后面,迟到了总想从后门进,害怕“高帅富”和“女神”的眼光;

讨厌别人用照相机拍自己;

不敢进入高档的美发屋和装修华丽的地方,进星巴克手都不知道放哪好;

在生活中充当小丑类角色;

不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敢穿戴特别潮的衣服和饰品;

喜欢看小说,特别是YY小说、休闲小说。经常把自己幻想成小说或者**里的英雄;

没有特长,平平淡淡;

不爱运动,要么瘦得和狗一样,要么肥得坐下肚子的肉要堆三层;

自己觉得自己最牛逼,先知先觉,大智大勇,别人都是2B,看不透的SB,其实自己才是SB;

历史、政治考不及格,还经常到网上侃历史和政治,仿佛自己是学者;

拥有“美国梦”(留学,出国,移民),但只能是做梦。

日本吊丝和美国吊丝

吊丝绝非中国特产,在日本,总待在家、迷恋网络和游戏的“宅男”和不思上进、缺乏热情和活力的“干物女”,显然也是吊丝一类。

在美国文化中,Loser(失败者)是一个较严重的词,常指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能力的“输家”。这一称呼是对人莫大的轻视和打击。不过,和中国的吊丝登堂入室一样,美国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在乎做一个loser,代表消费一代的摇滚乐手Beck甚至戏谑地唱道:“Im a loser,baby,so why dont you kill me?”(我是个失败者,亲,你干吗不杀了我?)

链接

吊丝、女神、高富帅之间的经典对话

(女神是“吊丝”对自己心仪女生的专称;而与“吊丝”相对的专有词汇则是“高富帅”,它形容男人在身高、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

女神:你吃饭了吗?

吊丝:吃过了!

女神:能陪我聊一会儿吗?

吊丝:嗯,你怎么了?

女神:不好意思,发错了!

吊丝:你吃饭了吗?

女神:吃过了!

吊丝:能陪我聊一会儿吗?

女神:我吃饭去了,88。

男吊丝想跟女吊丝约会。

女吊丝:再说吧,我不知道有没有空(故作矜持,抬高身价)。

男吊丝:那算了,下次吧。

女吊丝:……(你再问一下能死啊!)

高富帅:在不?

女神:在啊!怎么了?

高富帅:晚上出来玩!

女神:好啊好啊!请我吃什么?

高富帅:再说吧。晚上6点在××门口见。

女神:你来我家接我吧。

高富帅:不了,下午有事。

女神:好吧,晚上见啊。

高富帅:今晚一起吃饭吧。

女吊丝:好啊好啊!

女吊丝精心打扮两个小时,穿上过年的衣服,到了一看,是全班聚会。

女神:在吗?

吊丝:在啊,怎么了?!

女神:你爱我么?

吊丝:(两眼放光)爱啊爱啊!

女神:哦,呵呵,没事。

吊丝:在吗?

女神:(隐身)。

吊丝:睡了啊?晚安,做个好梦哦!

吊丝:好久不见了,最近好吗?

女神:你是谁啊?

吊丝:我是××啊,你不记得了?

女神:呵呵。(羊城晚报)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经常误解人际关系中的情绪

重新审视你的友谊

为更好理解标题,举几个例子:

一、有种感觉,如果和他人分享你的感觉或遭遇到的麻烦事,他人会有负担,随之离你远去。

二、如果他人知道你的感觉,就会把它作为你的把柄,利用你。

三、和他人分享显得自己软弱。

四、维持一段好关系就最好别争辩。

五、诉说困难无法解决困难,行动才能。

好在以上想法都不是真的!务必相信!然后,尝试去克服这些假想。

首先,谈谈友谊。挖掘关系的真相,练习乔治·科斯坦实验。

20世纪90年代,著名电视剧《宋飞正传》中有位叫乔治·科斯坦的角色,是个loser。他决定花一周时间去做和以往相反的事。当一位年轻女子问他住在哪时,他不像以前半遮半掩地说一些话来表明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是答:“我没工作,和爸妈住在皇后区。”

很神奇,这反而给乔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发现自己不仅有了大把约会的机会,还得到很多别的好处。乔治·科斯坦实验就是和以往不同,与其隐藏不如去分享自己的感觉和遭遇。

Q:怎么做?

选择一个朋友去诉说自己的麻烦,看是否能帮助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看对方是否像自己假想那样对自己改观,觉得自己软弱或以此为把柄利用自己、感到负担而沉重、疏远等。这样做是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感觉,是探索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还是帮助。这是我们和朋友一起克服问题,而不是把感觉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最终影响或摧毁友情。

当然,不能保证这办法万无一失。有些友情扛不住建立深层情感的考验。但也正好提示了我们这种关系质量本身就不高,更没必要因此影响到自己。

感情的事 谁认真 谁就输了是谁说的或出自哪里

这话是网路上的文字,日常天久已经没有出处,只有所谓的“感触”!

感情,如果不认真,那叫什么感情;如同我们做事不付出,那又能去奢望什么收获?

在情感的世界中,真心真意是第一的,如果一定要在感情世界中论输赢,我想不付出的人,没有开始就已经输到家了!

如果爱,去好好爱,真心真意的爱,哪怕结局不遂心愿,但感悟总会在心,善缘自有因果!

祝你幸福!

感情的事谁认真谁就输了吗 ?

感情的事。。。无所谓谁输谁赢。。。

认真的人投入一些,如果分手,遭到的伤害可能会大一些

但是如果为此而不认真,怎么能体会到更大的快乐呢?

再说,伤害也是一种体验,痛苦也是一种经历

一个人从不认真地爱,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

感情的事情谁认真谁就输了

越是认真得到的越多,付出了多少情感,就会还给你更多的东西,有好有坏,就像开礼物,不可永远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兴奋,太兴奋了,O(∩_∩)O~

希望采纳

认真你就输了是谁说的?

这句话最早是谁说我不清楚,你可以上百度看看吧,不过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人很认真,做事,做人很有原则,后来受挫了,就改变了为人

是谁说的,在一段感情里认真你就输了???!

说实话,我特讨厌太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当然,也是因为目睹一朋友半年来水深火热的自我纠结过程,让人更加愤愤不平。故事一点也不新鲜,这位姑娘在同城活动中认识了一位男生,在慢慢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人家。可是她却怎么也猜不透对方的心思,每天像个数花瓣的怨妇一样,徘徊于他知道我喜欢他?还是他不知道我喜欢他!这两个问题中。 作为一个时刻跟进的旁观者,我一点也不觉得该姑娘是在自作多情。他们一起逛街吃饭看**,他们单独去周末小旅行,他们谈论相似的人生哲学,男人也会在半夜三更发个含义不清的简讯过来,懂得嘘寒问暖,还主动给予学业和事业上的鼓励。 然后某一天,他幽幽地发过来一个连结,告诉她说,其实他心里默默地喜欢著这位(非我的朋友)姑娘,并一览无余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你说他是真不懂还是假不知呢?也许他们是不想对任何人太残忍,但其实这才最残酷。 没错,就是这样的男人。长得不会太帅也不会丑得带不出去,穿着不是很潮但绝对不会土,不会很 丝也不会很文青,但两者也都沾那么点边。性格虽然有些内向闷骚,却有种很识大体的温存,会对你恰如其分地关心,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又好像没那种意思。而他们往往有点天然呆,说的好听点就是萌,这样让你永远闹不清,他究竟是真不知道你的心意,还是装作不知道。 更让人抓狂的是,这种男人的关心是出于他的习惯,他先天性的绅士风度,他几乎对每个异性都如此,你并非是最特别的那个。当你在以为自己遇到真爱时,才顿悟到这一点,可是为时太晚了。 有时候我真是觉得,每个让姑娘们觉得认真我就输了的男人都很 !受此认真我就输了打击的姑娘不止一个两个,我自己也曾是受害者之一。把人家随手送我一颗糖都小心翼翼存起来,把人家大冬天借我的外套穿着睡了一晚才舍得还,傻乎乎地还在揣测对方到底知不知道我的心意。直到有一天,人家把另一个姑娘领到我面前,满面春风地告诉我,他们在一起了。 很 是不是,我以为我们谈天说地处处那么默契,我以为你是因为喜欢我才对我这么好的。可是最 的还不在这里,我预设你不懂我的心意,不知者无罪嘛。可是过了将近三年,我也摸爬滚打了好几段感情,练就一身百毒不侵的钢铁女战士之身了,才敢再次同你喝个两人咖啡。吞吞吐吐问出那个问题,当年你到底知不知道我的心意呢,你居然大言不惭道,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啊,我那么敏感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虽然很想一巴掌抽过去,但还是装作很名媛地一笑而过了。 想起柏拉图《会饮篇》中的一则寓言,说是在远古时代,所有人都是雌雄同体的双性人,后来因为犯了罪被劈成两半,所以才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别。说的梦幻一点,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他前世失散的另一半。 也许柏拉图同学的本意是很好的,他不过是想要告诉这些前赴后继的苦逼大龄男女青年们,不要紧慢慢来,又不赶时间,反正你有那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那一半也正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你。总有一天,你们就会像两块厚积薄发的磁铁,啪得一声碰上了,任谁也掰不开。 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没有微博也没有豆瓣,可现在的男男女女们不会这样认为。微博互粉勾搭到闪婚可能不到三天光景,发封豆邮同城约炮也是家常便饭,没人非是你前世雌雄同体失散的另一半不可,认真你就输了啊亲。 但是想起来我依然很庆幸,在被认真你就输了重重打击之后,我没有无休止地自怨自艾,没有嫌自己腿不够长腰不够细长得不够好看,更没有怪自己太要强不懂小鸟依人不解风情。反而觉得够幸运,看着我们渐行渐远的世界,本来就不该硬凑在一起才比较好。 谁说太认真你就输了呢?那些木肤肤不懂你当下认真的人,那些后知后觉才体谅到你当时用心良苦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loser啊。

原来感情的世界里真的是谁认真谁就输了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在感情的世界里,谁认真,谁就输。。。。

也不是这样说。其实你认真了,你也是有收获的,至少让自己成长了。而且你值得更好的

谁认真,谁就输了;谁先动感情,谁就输了。 这句话说的对吗?

显然不对,如果爱情本身就存在欺骗 那这句话就是对的,如果爱情本来就是认真的 何来输

感情谁先认真谁就输了

我认为, 自己认真爱, 是为了让他也如此, 彼此都认真才是真赢。

要高效率的挽回就要用对方法

我在《出轨回归后的修复》课的试听课上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不回来的感情,只有一心求死的夫妻。

最要命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南辕北辙”,初心是想要拯救感情,但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了婚姻的命。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感情无论受多大的伤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死于“医疗事故”,也就是你错误的解决方法上。

更要命的是90%的夫妻修复关系的方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现在我把试听课拿到这里,我们来一步步分析:

一、男人背叛回归后,夫妻的哪些误区,会害死婚姻

1 对错心态:

很多女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明是他犯了错,却在回归家庭以后,什么都不做?

难道他不应该主动去弥补曾经对我的伤害?

难道他不应该好好哄我?

难道他不应该承认错误,做出承诺?

或者她们也许会这么想:

他都犯了那么大的错,说了那么多伤人的话,我对他态度冷淡一些,我对他稍微抱怨一下,对他不客气一些,难道他不该担待一些吗?

我如果那么轻易地饶了他,那他犯错的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无论是等着对方弥补你,还是故意要作一些让对方吃点儿苦头,还是要报复对方曾经对自己的伤害,这些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认为“知错就改”这种事儿到底有没有可能在男人的世界里发生呢?

大概率是很难。

为什么呢?

因为那要意味着我们要做“彻底的自我否定”。而能做彻底自我否定的男人,大概都是圣人。

在这个时候,最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我该做什么,让男人跟我主动认错,而不是消极等着男人做圣人式的自我否定,自我批评。

2 控制心态:

有些夫妻正好相反。

她们不会活在“对错”的世界里,但是她们一定要掌控一切。

很多妻子在为男人回归欢欣鼓舞之后,马上就会陷入到一种“强迫性审讯”模式。

最后婚姻在审讯中彻底瓦解。

还有的女人不光是在言语上折磨男人,还会在行为上控制他,比如会随时翻查男人的手机,随时查岗,哪怕男人正在进行重要的商务会谈,也会要求男人直播现场

这种消极控制只会让你们的婚姻更失控。

当女人过度想要控制男人的时候,往往就是自己的心失控了,只有掌控我们自己,男人才能自愿自觉地对我们好,这样的控制才是最高级最彻底的。

3 被动心态:

还有一种女人的心态在关系中也很常见。因为害怕再次被背叛,她们就放弃了自我,试图扮演一个“善解人意”,“过度讨好”的女人,她以为只要满足男人的需要,她就可以确保婚姻不再出问题。

比如她们会反复劝说自己:我既然接受他的回来,我就要选择相信他。

其实女人不知道,男人需要两种爱,一种叫“供养者之爱”,一种叫“情人之爱”。如果女人只能给男人其中一种爱,那么他都会在感情中半饥半饱。

“供养者之爱”的本质就是母爱,就是一个人可以为你忘我的付出,这种爱会给人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但如果你和男人只有这样的关系,那么男人一定会容易无视你,甚至看不起你。

大多数女人在婚姻中之所以被背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只给男人“供养者之爱”的满足,而没用“情人之爱”来吸引男人。

二、我们该如何走出误区,真正掌控感情呢?

1 男性心理洞察术:

高情商和低情商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是“自我中心”还是可以具有“双脑思维”。

很多女人之所以总是在感情中碰壁,一说想和男人说心里话,男人就马上逃之夭夭,就是因为她一直都活在“直女”的世界里,而男人一直都活在“直男”的世界里。

大家都是“鸡同鸭讲”。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一定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她必须要有“用户思维”,去思考怎么说,男人才会听,怎么听,男人才会说这样的问题。

所以对男人心理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2 认知提升术

刚才我列举了3大情感误区,其实我们关于情感误区还有很多种。

这些误区统称为“loser思维”。

如果我们想掌控命运,就要学会切换“赛道”,有句话说得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发现在你的人生中,你越努力,就越事与愿违,那就说明你可能是在方向上错了。

你得知道“成功者思维”,很多女人都忙着去做事,因为在焦虑的作用下,她们就失去了思考能力,就完全按照本能去盲目出击,盲目行动,最后把所有的好牌打烂,所以我会在课程中给大家一张情绪修复地图,让大家有了情感的gps,有了方向,才能事半功倍。

3 自我情绪安抚法:

我之前说了,心理学就学两大能力。

第一是搞定自己。

第二是搞定别人。

搞定自己最难的就是“自动化思维”,这些思维从小到大就伴随着我们,其实是它们在主导我们的人生,但是这些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错的,是需要升级的,我们要改变认知的关键不是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我们有理智的时候如何思考,而是要解决我们在情绪爆棚的时候,如何恢复理性,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女人掌控了情绪,就会有了智慧,女人有了智慧,还有治不了的男人吗?

4 破冰技术:

很多在出轨回归中挣扎的夫妻,往往都会有一个“情感时间差”,就是丈夫想修复感情的时候,妻子还卡在痛苦中,不想让男人靠近。

而女人从痛苦中走出来想要和老公谈谈的时候,老公却因为之前的受挫而不想和女人谈了。

双方总是错过,没法真正活在同一个“时空”里。

这就需要让双方的“情感温度”相匹配,创造契机,让双方都有台阶下,都有机会开始正向的情感循环,这是需要一套专门的话术的。

5 插足者分离技术

很多时候,男人想回归,但是婚外女人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试图“死灰复燃”,所以女人不要天真,不要指望男人“坐怀不乱”而是要和男人统一阵线,增加婚外女人的“复位难度”。

6 高难度情感谈判话术

男人着急想翻篇,女人忙着过难关。双方都有各自的节奏和解题思路,结果就会造成各种误解和冲突。

所以双方必须要有一个“约定”,我们该如何修复这段关系,我们彼此需要照顾到对方的利益是什么,我们需要为自己做什么,为对方做什么,彼此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谈判,你们的关系迟早会出问题。

7 深度感情修复术

很多女人说,老公出轨回归都5年了,可是我还是放不下,我还是没法过这个坎。

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真正的放下其实不难,只要你学会“深度情感修复术”,让男人真正说出情感修复的魔咒,你才能真正放下。

所有的放下一定是要进行“原谅三步骤”的,90%的夫妻经过了这3步骤都是能快速放下伤痛,面对当下和未来的。

最后,我也建议大家去了解一下内在小孩成长法,我们一定要明白,婚姻出问题,它从本质上不是你是不是要换一个人,而是你要不要换一种“活法”。

放下一段感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也是很必要的,以便你能够继续前进。以下是一些方法,可能会帮助你放下一段感情:

1 接受自己的情感:首先,你需要接受你当前的情感,无论是伤心、失落、愤怒还是不安。不要把负面情绪藏起来,让它们自然地表达出来。尝试通过日记、散步等方式来释放情感,也可以找朋友聊聊天。

2 切断联系:如果你还跟前任保持着联系,可能会让你放不下过去,所以你需要暂时或者永久地切断联系。删除他/她的电话号码、社交媒体账号,或者把这些****放到一个不方便的地方,以免让你容易联系到他/她。

3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比如开始一个新的爱好、去度假、学习新的技能,可以让你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生活,并减少沉浸在过去的时间。

4 找到支持:有一个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你走出感情的阴影。谈心、寻求专业心理或治疗支持,或者加入一个支持小组,可以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5 看到未来的希望:最后,保持积极的思考方式,识别出生命中其他的好事。能够冥想,帮助你看到你生活中的希望和可能性。尝试想象一个更好的未来,这将有助于你保持积极的态度,导致更好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1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