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茫茫浮世中,人的一生好似三月的飞花飘摇离乱,追逐它用尽了我此生此世的心力。情缘或者人事聚散都如烟云繁花一样般,沉醉其中忘记了流年轮转。
全部的词:
一生恰如三月花,
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花前风连翩
几轮春光如玉颜
清风不解语,怎知风光恋
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
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对繁华尘世间
轻叹柳老不吹绵,知君到身边
相逢若初见
: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采夺目。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个人超逸才华,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杆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注释:
收却二句:谓渔人在夕阳落照,晚霞红遍之时,收起钓竿归棹,秋风阵阵吹拂,莲花齐齐整整地摇曳。 纶竿,钓竿。 宁为,乃为、竟为。 剪,剪剪,齐整、摇动貌。
翻译:
渔人在夕阳落照,晚霞红遍之时,收起钓竿归棹。莲花在秋风阵阵吹拂下整齐地摇曳。淡淡的人影,蒙蒙的流水,从芦花荡中传来的短笛之声,一切都那么恬淡从容。
赏析:
此篇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据唐圭璋考,谓此篇系题在徐虹亭《枫江渔父图》上的一首小词。且“一时胜流,咸谓此词可与张志和《渔歌子》并传不朽。”
渔父,出自于《饮水词》,作者纳兰性德,创作于清代,此篇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作品描绘的画面极其优美。
阅读训练:
1词中的“渔父”是一个什么形象试着简要分析。(4分)
2王国维曾这样评论纳兰性德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物……北宋以来,只此一人”。依据这句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4分)
参考答案:
1随适任性、自由自在的渔父形象。因“落照红”而“收却纶杆”,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自由自在的情绪;“淡淡”两字,勾勒出渔父淡泊名利的品性。(4分)
2“收却纶杆落照红”秉承了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写出渔人在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时悠然收杆的景象;“秋风宁为剪芙蓉”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还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人淡淡”二句,描写渔父形象和画面水雾迷蒙的景象,人与景融合。(4分)
纳兰性德别称纳兰成德,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一生著作了很多有名的作品,是清词三大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通志堂经解》、《侧帽集》、《饮水集》等,所以他可以成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平概况是怎样的呢,纳兰性德有几个妻子呢
纳兰性德生平概况
纳兰性德出生在顺治十二年,满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称作纳兰容若。本名叫纳兰成德,避讳改成性德。纳兰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一生作品广为传唱。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乃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女。此外纳兰家族还是清初大姓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做妃,为皇太极之母。
纳兰性德身为朝廷重臣纳兰明珠之子,在外界看来应当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并非安于现状。他跑到康熙身边做武官,陪皇帝游历大江南北,参与战略侦察,还编制著述,因此受赏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纪就颇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满腹经纶的纳兰,一生淡泊名利,厌倦了官场充满虚伪的做派。“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就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纳兰明白虽有一身才华却并不能一等侍卫上大展拳脚。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期间诞生了被后世传唱的《饮水词》,成为纳兰的巅峰之作。
这之后纳兰性德娶了官氏,侧房颜氏。此外,在纳兰三十岁那年,其在友人帮助下又娶了才女沈氏。后因纳兰家庭变故,沈氏回到江南老家。纳兰短暂一生竟然娶了四任老婆,不枉后世对其风流才子的评价。坊间还传言纳兰与其表妹有染,但终无从考究。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⑦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⑧ 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⑨
康熙十六年十月初四深夜,偌大的大清重臣明珠府邸万籁俱寂。
人们都已经睡下了,而在后花园一株海棠树下,一个面容清秀,满脸泪痕的青年男子,正蹲在那里,把一张张写满漂亮的毛笔字的白纸,投进面前的火盆中。
随着火焰的升腾,纸片瞬间化作飞蝶,围绕着男子依依不舍地盘旋着,久久不肯离去。
见此情景,男子越发哭的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这个悲痛欲绝的忧伤男子,就是清初词坛第一才子,大清上流 社会 待嫁闺中女儿们的梦中情人,纳兰容若。
明天就是卢氏的生日,悼亡词翻飞的灵魂,带去了容若对卢氏的不尽哀思。
卢氏是容若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妻子,是他倾心相爱的第二个女人。
秀外慧中的天之骄子
清顺治十一年一月,时任四品京官的纳兰明珠喜添贵子,取名纳兰成德。
这年三月,顺治的第三个儿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出生了。
因为与玄烨名字相同,所以玄烨被册封为太子时,纳兰成德的名字被改为了性德,取字容若,并号“楞伽山人”。
容若自幼非常聪颖伶俐,少年有成:除了博通经史,文采飞扬,书法丹青技压学中同好。而且自幼习武,精于骑射。
史料记载容若“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
二十四岁那年,容若被安排进康熙的侍卫队中,成为三等侍卫。
少年得志,陪伴君王,前途无可限量,可是这种宠幸却不是容若想要的。
他很希望能用这些功名,换取与那个心爱的姑娘,填词作赋过情意缠绵的浪漫日子。
姑娘名曰纳兰慧儿,是容若的表妹,在容若五岁那年,被她的妈妈为了一个大计划,带进容若家中,一住十年。
表妹的到来,让容若枯燥的习文练武的日子,变得快乐起来,两个孩子很快成为了如胶似漆的朋友。
容若十六岁时,小表妹也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这时三年一次的选秀大戏如期开始了,容若不知道自己在这场闹剧中成为了悲剧的主角。
少年容若的初恋,两小无猜的销魂人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从学馆回来的容若没有在父母的房间看到慧儿。
他感到很奇怪,请安之后径直向表妹的房间走去:“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忍笑阶前立”的容若,要用自己新添的词,向表妹表露爱慕之情,进而确定他们之间的爱人关系。
看着站在阶前的表哥,慧儿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她刚刚得到消息,自己马上要被舅舅明珠送进皇宫参加选秀了,而此时的表哥却还被蒙在鼓里,忍笑含情不知别离近在咫尺!
对于两个孩子的你侬我侬,作为家长的明珠和姑母是不会看不出来的。
但是家族利益大如天,为了巩固自己在朝廷的位置,明珠只能牺牲容若和慧儿的幸福,利用选秀在即的机会,把慧儿送进宫中。
这是一项极其现实而残酷的计划,容若闻听近乎崩溃了。
表妹进宫了,并被皇帝选为了嫔妃。面对阻隔在自己与表妹之间的红墙,容若心如刀割,他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表妹。
为此,年轻气盛的容若甚至赌上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决定化妆进宫,冒险去见表妹。
下决心进宫的容若,抱定了不得表妹毋宁死的决心!
当他化妆成喇嘛,混在做佛事的喇嘛队伍进入宫中时,恰巧遇到秀女们结队相向而来。
容若的心狂野地跳动起来:他看见表妹了!几日不见,表妹虽然画着得体的妆容,但是脸上依然可见哀伤和憔悴之色。
表妹也在同一时刻看到了容若。
两人四目,泪眼相望,而旁边戒备森严的警卫,精神饱满地盯视着每一个进入皇宫的人。
表妹绝望的眼神里,写满了离情别意:醒醒吧!我们之间已经不可能了!一意孤行,不但两人性命不保,便是两个家庭也会有无数人头落地的!
表妹被队伍裹挟着消失在甬道的尽头。
容若黯然神伤,回家后只能把一腔的愤懑宣泄在词中:“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有人说,曹雪芹所做《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生死恋情,就是取材容若和表妹之间的情爱故事演绎出来的。
我深以为然。
作为上层 社会 名流的子弟,容若可以锦衣玉食,可以前途宏远,但是他却没有自主选择爱人的权利。
这是一代情种容若的悲哀,也是那个 历史 时代的悲哀。
旋拂轻容写洛神,但愿人长久
在父亲的亲自督办下,容若十九岁那年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为妻。
卢氏家教严谨,性情温婉,秀丽可人。更可贵的是,卢氏也像表妹一样,懂汉字,识歌赋。茶余饭后,跟容若很有聊资。
善解人意的卢氏,很快便把容若从第一次失恋的 情感 旋涡中拉了回来。
婚后生活柔美和顺,如鱼得水。卢氏知书达理识大体,对丈夫的日常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让容若很感动:“独卧文园方病可,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柳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选自《临江仙》)。
两个人的卿卿我我略见一斑。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卢氏肚子极其怠工,结婚两年多了,却不见怀孕。
家里为了早日抱上孙子,又做主为容若纳妾严氏。
严氏倒是不负纳兰家族的瞩望,进门不久便给容若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不久,这个幸运的小家伙又迎来了一个弟弟:结婚三年之后的卢氏终于怀孕了,转年四月份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孩子出生了,全家皆大欢喜,可是卢氏产后被风寒所染,却一病不起。
纳兰容若遍寻名医救治,可卢氏还是没有挺过来。
一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下人慌慌张张地跑入容若的书房,告诉他,夫人不好了!
闻听此言的容若,立刻跌跌撞撞地随着下人奔到卢氏的房中。
此时的卢氏已经面色暗灰,她似乎极力撑着最后一口气,等待容若的到来。
容若两手抓住卢氏冰凉的手,失神落魄地望着挚爱三年的结发妻子,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留住妻子的生命。
两个人就这么凄惶地相望着,容若任凭眼泪流满了双颊,他不敢伸手去擦拭,唯恐自己一松手,卢氏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可是上天没有眷顾容若的一片苦心,他手中卢氏的手一点点无力地向下沉着,终于垂在了床边。
卢氏走了,抛弃挚爱的丈夫和儿子独自去了。而遭受了这个巨大打击的容若,一下子陷入了失魂落魄之中。
他无法接受卢氏故去的事实,以至于卢氏死后很久,容若都不愿进入卢氏生前住过的房间,因为他怕那种:“几回偷湿青衫泪,急傍犀奁见翠翘。”(节选自《鹧鸪天》)物在人非的沉痛打击。
这个时期的容若,不断地以悼亡词来表达自己对爱妻的思念。
卢氏死了,妾严氏却无法抚慰容若悲切的情绪,因为她代替不了卢氏在容若心中的位置。
容若的心随着爱妻的亡灵,就那么孤独地在虚无中寻寻觅觅。
三年后,在家人的一再督促和操办下,容若又续弦满清八大贵族之一图赖的孙女官氏。
大概是出身将门的原因吧,官氏的行事做派与卢氏截然不同。那种刚硬泼辣的性格,让容若无法接受,感情上与官氏没有更深入的贴合,日常的互动就不会发生多少令人愉悦的故事。
虽然官氏作为豪门之后,也受过懂礼数,识大体的闺中教育,在夫家尽心尽责,但是容若却始终不能与她鱼水交融。
可怜官氏嫁到夫家,却无法得到丈夫的温存,因此也没能为纳兰家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当容若故去之后,她只好别了夫家,改嫁了他人。
斑丝廓落谁同在,无奈红颜未了情
在卢氏故去七年之后,也就是容若三十岁那年,他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令他如痴如狂的女人。
这是一个汉族女子名叫沈宛。
这个出生在浙江乌程,字御蟾的江南女孩,是一个才华横溢只卖艺不卖身的风尘女子。曾在十八岁时作《选梦词》,在清初词坛也是一个网红似的人物。
容若对于《选梦词》的评价很高,心中自然便对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萌生了相识之意。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仰慕的故事,沈宛浑身才气,她那句:“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的词句,令容若耳目一新。
于是两人因为作词的喜好,而有了文笔上的交集,鸿雁传书,你来我往的词赋比斗,让爱情的土壤越发肥沃。
双方经过若干时间的文笔交流后,逐渐增强了感情基础,于是沈宛随友人一起进京城与容若相会。
这个清丽可人才思敏捷的江南佳丽,立刻就赢得了容若的倾心相爱,他很快便敲定了迎娶沈宛进门的日期。
可是当他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却受到了父亲严厉的阻挠。明珠甚至威胁容若,倘若他非得与沈宛结婚不可,纳兰家从此就没有容若之人!
在大清时期,满汉是不可以通婚的。作为京城望族朝廷大吏的明珠,更不会允许儿子破坏祖上规矩,让一个汉族女子登堂入室,成为自己儿媳妇的。
来自父亲的阻挠,让原本温文明理的容若犯了倔强,他与老爹杠上了。
既然不让沈宛入住纳兰府,他索性在外面租了一个院落,和沈宛过起了琴瑟和鸣,吟诗作词的浪漫日子。
两个人如愿以偿地结合到了一起,对于倾心相爱的沈宛来讲,感觉幸福又惬意。
但是郎有情女有意的浪漫,一旦被婚姻的樊笼禁锢之后,随之而来的不如意便凸显出来了。
这个阶段的容若已经被晋升为官居正三品的一等侍卫。
作为皇家卫队的高级守备,日常琐事就多了起来。尤其要经常陪伴皇帝出行,使得婚后的容若和沈宛逐渐聚少离多,经常要留沈宛一人独守空房。
此时的沈宛虽然明晓事理,尽量理解丈夫的不易。
但是毕竟是新婚燕尔正当好年华的青春少女,所以对于经常不在自己身边的丈夫便流露出即思念,又有点哀怨的情绪:“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销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拼却红颜首。”(沈宛:《长命女》)
沈宛在这首词中,把自己年复一年对真爱的等待,最后虽然嫁得如意郎君,却落得如此名不正,言不顺,还要不时独守空房的寂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对于沈宛的苦楚,容若何尝不知啊!但是他毕竟公务缠身,而且尚有正室,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容若所能自己做主摒弃的。
更令沈宛无法坦然接受的是,容若的心底里,永远给爱妻卢氏留存了一块圣洁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任何人都无法侵占的,沈宛也不例外。
每当看到容若因为思念亡妻而愁眉不展,心神不宁时,沈宛的委屈便油然而生。
她逐渐明白了,她在容若心中永远不会稳妥地安营扎寨,独享恩宠的。
无奈之下,沈宛决定离开容若。
那是他们同居半年之后。
夏日的阳光虽然火热,但是却无法温暖沈宛内心的凄凉,也无法消解激情过后容若内心的无尽沧桑。
沈宛凄然回江南了,容若默默相送,纵有无尽的抱歉,也只能化作一句淡淡的:“走好,一路顺风”的别语。
而今才道当时错,情知此后来无计
看着沈宛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容若的内心也不好受。对这个曾经那么热烈地爱过的姑娘,容若也有过长相厮守的念头。
但是与沈宛激情过后,对卢氏的思念却又上心头,使他无法把心全部交给这个萍水相逢的姑娘。
而作为一个有家室的人,他无法摆脱道义和责任的羁绊,与沈宛毫无顾忌地携手共进。来自心理和传统礼数的制约,迫使容若只能选择舍弃沈宛,向世俗妥协。
可是沈宛做梦也不会料到,她与容若的京城一别,竟成了永诀。
作为贵胄子弟,文武双全的纳兰容若很受康熙器重,他被招进侍卫队不到六年的功夫,便从三等侍卫晋升为一等侍卫。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讲,这样的荣耀是很幸运的,所以感恩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情结。
可是容若却不这样想。
作为一个内心圣洁得如同处子一样的文学巨匠来讲,他只想过一种岁月静好,修习学问,能与心爱的人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日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容若清醒地了解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所以不想与庸俗的名利观挂钩。可是现实与理想差别太大了,容若的心总是处于一种极度失落而不堪重负的状态。
日复一日的心理重压,终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容若在一次与好友相聚酩酊大醉之后,导致旧日风寒痼疾发作了。
容若病倒了,辗转病榻七日之后不幸辞世,终年三十一岁。
容若过世那天,正是爱妻卢氏的忌日,也许冥冥中卢氏太心疼自己的丈夫了,实在不愿意他在人世间受那种浮华纷乱的日子搅扰,把他接了去过容若喜欢的日子了。
纳兰容若的生命极其短暂,但是他的爱情悲喜剧,给了他灵感,使得他的词作凄美奢华,魅力十足。
他留给世人的《纳兰容若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辉煌了文学史册,成为了三百年来,中国词坛上不朽的典籍。
END
文| 枫韵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发文:
当小时:李子柒之后,她把中国汉服文化带向世界,惊艳世人
越南姑娘抄袭李子柒引热议,中国文化你模仿不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很早之前就知道这几句诗,后来知道原来是纳兰性德写的。纳兰性德,字容若,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一生也算不上惨,而且还颇受康熙帝的重视,只是自己因为爱妻的早逝自此有点抑郁,在心里积聚的久了,一生的性格也便如此了。
纳兰性德自幼便很聪慧,年纪轻轻便进入国子监;他也是一个极其有才的人,虽然他以文学为我们所知,但是他在习武方面也是颇为良好,可谓是文武双全,二十岁便考中了进士。康熙帝也是极为爱才之人,可能也有一方面母亲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才华,成为了康熙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也正是因为他的文学才能,更是武官里面少有的可以跟康熙帝进行诗词交流。皇帝每逢打猎也会带上他,有什么事情也会与他商讨,足以见得对他的信任以及才华的肯定。
转折可能就是在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因难产死后。纳兰容若和妻子很是相爱,在他们成婚三年后,他们的爱情结晶终于要诞生了,这本来是喜事一桩,但却因为卢氏难产而死,由喜事变为丧事,纵然古代痴情儿偏少,可他便是其中一个,从卢氏死后便郁郁寡欢,整天纵情饮酒,只为那心爱的亡妻。
要说他的生活有多惨,确实是挺惨的,失去心爱之人的痛大概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了吧。就此浑浑噩噩的度过剩下的日子,可惜了。
纳兰性德喜欢谁
他的原配卢氏。两人成婚后一直很恩爱,卢氏死后,纳兰性德一直都郁郁寡欢,并写了很多诗词悼念亡妻,首首都哀婉凄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最后纳兰性德死的那天,是他原配的祭日。
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容若与其表妹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
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 “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荣若的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着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扣玉钗”。
据清《赁庑笔记》载:“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比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哪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或许这段记载正是对容若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有力证明,直至今天也无法消除的苦楚。
恋人入宫,之后荣若还抱着限满出宫,此时若若尚未与卢氏结婚,她要留着正配等自己的恋人。而他的表妹一样在等待着与他的再相逢。“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这是容若描写了他的恋人与一般宫女望幸的相反,表明表妹依旧女儿身,始终属于自己罢了。不过在她还未出宫,容若便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容若的表妹则因倾心容若的缘故无端遭人猜忌,被送入冷宫。那些与容若在一起的时光不知是否让她在寂寂冷宫回忆着“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容若与卢氏
容若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决的表妹不再回来,或是卢氏太好,容若娶了卢氏。婚后二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离开了容若。卢氏死后,容若更加悲痛。“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容若愁绪满怀,睹物思人。“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在落花时节,他眼望残红,思念期亡妻的好,“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可谓“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啊。
周之琦《怀梦词》中有和容若悼念卢氏之作《青衫湿遍》曰:“道光乙丑余有其省之戚,偶效纳兰容若为此,虽非宋贤遗谱,其音节有可诉者。”故可知那为纳兰自度曲,情感真实,自然的抒发了对亡妻的爱。
荣若与官氏
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况纳兰容若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虽容若不以“人间富贵花”自居,当年他也确是人间富贵人。人是感情的动物,纳兰也不例外“彤云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对爱情,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对官氏或许是由一个谢娘到另一个谢娘的过渡罢了。“水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时的“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对此容若对她的爱有多深,也未必看得出。
容若与沈宛
沈宛为江南艺妓,才华横溢。纳兰曾纳她为侍妾,后被-迫分离。不过,容若似乎对这段分离始终耿耿于怀。似乎觉得自己辜负了她。而在他快要离开人世之时却不知现在的她身在何处。别人若对不起自己将很快忘记,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对不起别人,那将是终生不忘。只是在他生命垂危时,“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即分自责,几分自嘲,他或许也认为过这段分离是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才会对她身怀歉疚。
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容若的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纳兰性德简介
中文名:纳兰容若
别名: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楞伽山人,成容若
籍贯:中国北京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655年1月19日
去世年月:1685年
职业:词人
宗教:佛教
代表作品:《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主要成就:清词三大家之一,满清第一才子
生平赞誉人:王国维
父亲:纳兰明珠
妻子:卢氏;官事
妾:颜氏;沈宛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今存词一共348首。
生平经历
纳兰性德生于腊月,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时下有一历史小说《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这就是由徐乾学(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老师)所记的“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诗词作品
木兰词
作者: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物评价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物纪念
纳兰性德纪念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东临南沙河,西北部的阳台山为它挡住了西伯利亚甲屯西侧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虽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着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已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
纪念馆按其笔下的“郊园”设计 ,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家庭情况
纳兰性德十九岁时(约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又过了三年多,他续娶官氏和颜氏为继室。两人感情也不错。纳兰性德在扈驾至辽东、五台山、江南一带巡视及赴梭龙侦察的行役途中所写的一些思家的作品,显然是为官氏所作的。纳兰性德的子女人数、名字,由于记载年代和史料来源有别,虚实难辩,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来无法弄清。据现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认同纳兰共有三子,长子富格,次子富尔敦,三子富森,女数人,其孙名瞻岱。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一生,一共两位红粉知己,一个是原配夫人卢氏,另一个是南方汉家才女沈宛。
文学特点
物性观照
在纳兰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无论现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如城内的英国公花园、西郊皇亲李伟的清华园和漕郎米万钟的勺园,都是极负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别是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三山五园,几成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的顶峰。为了仿效,为了方便朝班,更是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购地,建起自己的园墅别业。明珠就在畅春园咫尺之处,兴建“自怡园”。取海淀、西山一带的山水之胜,构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园。而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
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的道的文化沙龙。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水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激发和创作灵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如果以山为题、以山为怀,那他的艺术也定是另种风度了。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是再恰当不过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它起始于佛教的有关教义,把荷花作为超凡脱俗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梅、竹、兰、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郑板桥的竹、金农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态、情感的文化图腾。而纳兰性德却认定了荷花。他的号为楞伽山人,有禅缘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纳兰性德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诗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性德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纳兰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风物起兴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因扈驾游历北京西山一带 风景名胜时写作的。这些地方至今几乎都有迹可寻,有史可稽。这些因名胜古迹生发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处。通过对所写地方进行体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纳兰性德此类诗词创作的起因和他丰富的文史知识,以及对客观事物形象准确的感受。纳兰性德曾随康熙幸游“八大处”宝珠洞。他扈从玄烨凭高远望,写下《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
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骆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巅宝珠洞眺远亭上,宜南向、东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线漂渺如带似纱由它千万年泛滥冲刷形成的西山洪积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至今在其两岸仍可见大-片荒沙,累累土岗。山下不远是八宝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两千年前的汉墓早以少为人知,山脚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没无寻,明代贵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坟茔逐渐取代。
东南望,辽金残毁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气东来。辽宋于会城门北、紫竹院一带进行了“高梁河会战”辽军铁骑的驰援,使宋军大崩溃。金兵攻陷辽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将金中都付之一炬后,东移城廓建大都城。历史变迁,王朝更迭,都邑兴废,引发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感慨。纳兰性德从驾到西山黑龙潭,写下《忆秦娥·龙潭口》“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黑龙潭位于画眉山北,在山嘴处东北石崖下。
这里石色青黑,树木萧森,荫浓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如: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成就作品
纳兰性德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近人夏承焘先生《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能诗善赋,尤工词,虽生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录),然其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与梁药亭书》中曾写道:“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从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唐《花间集》的风味。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二十四岁时,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今存词一共348首。
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真正被主流社会所认同是由于和徐乾学一同编著的大型文学丛书《通志堂经解》,而不是因为他的词,词只是“艳科小道”,并非正途。
《通志堂经解》一书,本为徐乾学所辑,同官纳兰成德慕之,央友与徐说,言此书卷帙浩繁,锓工颇费,愿出赀镌印,署其姓名。徐曰:“但愿传薪于后学,岂吝纤芥之浮名?”慨然允诺。阅者知为纳兰氏,不知出徐氏手也。
书法作品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