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有哪些

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有哪些,第1张

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有: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李益《塞下曲》

9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10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示僧》

1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1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少陵此情越千年"是唐代诗人李白《少陵野史·少陵赋》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这份情感将超越千年长久地流传下去"。少陵是李白的故乡,而“此情”指的是李白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不幸而叹息的悲情。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的爱国情感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是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感情,表达了李白对国家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之奋斗。同时也意味着李白的爱国情怀将流传千年,代代相传,成为后人学习的力量和文化遗产。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情。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赏析:“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扩展资料:

古诗特点: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

1、意境美

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2、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

3、音乐美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永王东巡歌·其一

唐代: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永王东巡歌·其二

唐代: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此诗宋本题下注云:“永王军中。”这组《永王东巡歌》即在永王幕府中所作。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唐代:李白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此诗通过为送从弟至西京长安应举的铺叙描写,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玩世不恭的不平心理。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唐代: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耳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葡萄宫。

我大唐兵马乘北风出征,军鼓壮行色,向西击破万恶的侵略者。

你跟随大将军出门去,杀虏就如挥镰刀割草,一定会立下奇功。

君王在宫中按剑,神情肃穆了解边情,敌军的命星已坠落下胡疆上空。

匈奴侵略者的命数已尽,系颈投降吧!明年你就能驱马入宫报捷。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唐代:李白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

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

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

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

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

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

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全诗对“洞庭”的自然景物没有作精细的刻画和描写,只是选择了“荆州贼乱”这一客观事实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

#诗词鉴赏# 导语爱国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就是把自己对祖国人民的热爱,用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或表现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如文天祥的《正气歌》;或表现誓死杀敌、为国建功的凌云壮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或表现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表现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下面 就给大家分享下李白和杜甫的爱国诗词,欢迎阅读!

李白和杜甫的爱国诗词篇一

 《塞下曲》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及高度警惕来寇的情景。结尾两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人代替将士们直抒胸臆,更是音韵铿锵,气势豪壮,表达了誓死消除边患,为国立功的愿望与决心。

李白和杜甫的爱国诗词篇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94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