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是每个人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成功的情绪调节,主要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其中包括: “削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一种情绪”等等。可见,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基本过程
(一)生理调节
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
生理唤醒是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舒张血压。瞳孔大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皮下动静脉联结处的血管收缩等都是常用的生理指标。孟昭兰等人(1995)的研究发现,正情绪诱发后,心率变化不明显;负情绪诱发后,心率显著增加。
格罗斯(Gross,1993)等人的研究发现,厌恶受到抑制;引起躯体活动和心率下降,眼动,皮肤电反应,手指脉搏幅度,呼吸间隔指标上升;悲伤受到抑制;!起躯体活动下降,心率区间没有变化,皮肤电,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水平和呼吸等明显上升;快乐受菱!
抑制;引起躯体活动,心率。皮肤电水平等明显下降,呼吸没有变化 (Gross & levenson,1997)。情绪生理成分的调节是系统性的,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
(二)情绪体验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萨尔利(sami,1997)发现,在愤怒时人”〕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悲伤时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格罗斯等人(GrOs8&L。v。…, 1993, 1997,1998)发现,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的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等。
(三)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节方式,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如一个人在向他人表示请求时,即使感到失望或愤怒,也要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信息的表达和交流。
行为调节可以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莱尔德(Laird,1974)发现,快乐和愤怒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孟昭兰等人(1993)也发现,愤怒的表情活动可以增强愤怒的情绪体验。
(四)认知调节
道奇(dodge et a1.,1991)等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道奇等人普通心理学进一步提出,良好的认知调节包含以下步骤:
知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解释情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式和途径;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将调节付诸实践。
(五)人际调节
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在人际调节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坎培斯(compas, 1989)认为,个体的动机状态,主要指个体正在追求的目标。如果外部事件与个体追求的目标有关,那么这些事件就可能引起个体的情绪。
在社会信号中,他人的情绪信号,尤其是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如母亲、教师、朋友等)发出的情绪信号对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美丽风景令人赏心悦目;而混乱、肮脏、臭气熏天的环境则令人恶心。个人记忆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有些环境让人想起愉快的情境,而有些环境让人回忆起痛苦。
扩展资料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高三备考时因为受到了凌辱,几度想到了自杀,生活太过残酷,周围的人太过于无情,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为了杀死伤害过自己的人,下定决心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内心的路,为了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拼命的学习,拼命的锻炼,只为了用最残忍的手段将这些罪人全部处死,生活不过是一条路,一直走一直走,永远也没有终点,曾经我也冲动过,为了杀死一整个班级的学生和双亲,我四处筹集齐了所有工具,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实行,当时的我对地球文明已经绝望了,过早的遭受了抛弃的滋味,即使不好受,也不愿意说出口,复仇给了我动力,复仇告诉了我一切,来自的宇宙的暗物质支撑着我的身躯,使我绝对不会被仇人轻易杀害,只要我用自己的方式取的了成功,我会让所有罪人无尽的痛苦,人类不会再因为利益斗个你死我活。我只是一个渣渣,但我会创造出这样的世界,为了有尊严的离开。
正所谓“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这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人对于喜欢的事物总是感到高兴、愉悦,而对于讨厌的事物则表现出烦燥、不安,甚至厌恶的情绪。这些喜的、厌的情感会对同样的客观事物(比如铃声)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态度。如果我们能积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那么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能做到“心静则凉”。
转自宁夏灵武教育网
高中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情绪的培养――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积极情绪体现相结合,发展高级情感;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孩子善于摆脱不良情绪;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挫折,不要惧怕挫折,不要逃避挫折,不要在挫折面前颓废、绝望,不要守着挫折不放;此外,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报班不要重文轻体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报班时,不能重文轻体,甚至还要有意识地偏重于体育方面,让孩子在假期里学跆拳、学游泳、玩卡丁车、攀岩等体育项目;多带孩子亲近自然;给孩子一些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听音乐、看**、参观美术展、博物馆等。
我们知道,青年期一般是指15岁到25岁这一阶段,高中学生正处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青年期初期阶段,随着身体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从不成熟向逐渐成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种过渡阶段的高中生在学习上往往有以下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性强�
由于高中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有了自己的认识,再加上高中生面临着毕业后的大学或就业的选择,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时经常把眼前的学习与将来升学或就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明确的目的性。那些以准备考上大学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凡是与考大学有关的学科、内容,就认真地去学,而自认为与考大学无关的学科或专题,则采取一种对付、放松的态度。这种现象到了高三就更加明显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正是高中生学习目的性强的一种表现。�
学习选择性强,一方面对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高中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那些自认为与考大学无关而实际上对将来发展却十分有用的知识的学习和有关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高中的学生还是应当注意虚心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在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上不要一味的自以为是。�
(二)思维的独立性强�
到了高中,随着神经系统发育逐步完善,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高中生的知识增加了,经验丰富了,能力提高了,脑的机能也更加健全,所以高中生在思维活动上有了明显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加强。这种发展使高中生能较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在联系,能从全局看问题。这样,高中生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能成功地认识和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也越来越少。再加上身体的发育,生活的自理,使高中生感到自己有力量、有能力自立于社会,自立于集体,自立于家庭。而家长和老师也逐渐把高中生看成是大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不再一切包办和命令,经常和他们商量着处理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思维独立性的发展,高中表现出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去弄懂问题,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再盲从,尤其不爱听取那些没有讲清道理的意见;对老师上课中的问题,也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在同学之间,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为了说明自己是正确的,总想独立地去寻找原因,求得了解;对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十分佩服。高中生在思维上的这种独立性,对搞好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高中生很宝贵的优点。�
但也有些高中生,这种思维独立性的发展过了头,往往变得过于自信、过于固执,总是自以为是,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不同于自已的正确意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局限,自己的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学生顺利惯了,听的表扬多了,经常处于成功的地位,因此骄傲起来,认为自己的意见总是对的。�
(三)学习的自觉性高� 从高中生脑的机能上来讲,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走向平衡,再加上学习目的、动机的明确,意志品质的发展,使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能比较主动的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地孜孜不倦地伏案攻读,也能主动地去订计划、搞预习、课后复习、做作业、阶段复习、看课外书、做笔记等等。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比较理智地去处理问题,排除各种对学习的干扰,例如,能较好地处理学习和娱乐之间的矛盾,冷静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恋爱等问题。对学习的动机和目的的认识得越明确,对以上问题的处理也就越得当,从而使高中生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
(四)学习的波动性大�有一部分高中生学习的波动性很明显,主要表现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从高中生自身的原因分析,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
1、不虚心 由于高中生独立意识很强,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行,因此,听不进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正确意见,独断独行,结果因为违背了学习的规律而栽了跟头,使学习成绩下降。�
2、分了心 由于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思想道德修养并未成熟,容易涉足恋爱问题,从而使学习的精力分散,成绩下降。�由于高中生有着追求美好前途的强烈愿望,但限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自己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的估计又偏高,因此,对自己的期望往往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结果在实践中经常因达不到目的,而使自己处于一种受挫折的困境,由于自己经常处于心理上紧张、忧郁、焦虑和悔恨的状态,从而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学习。
由于高中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所以经常要遇到如何处理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问题。再加上他们自我意识的加强,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问题,因此,高中生经常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或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称心,而使自己处于苦恼之中,从而分了心,影响了学习。�
可以说,不虚心和分心是高中生学习发生波动的两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家长,如果能了解“高中学习和高中生的特点”,这对于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是很有好处的。
1 父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影响示范作用。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心态,那么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父母,才能在任何事情上给予孩子真诚的接纳、肯定与鼓励。家长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积极乐观心态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用盘子与碗来解析:你的孩子若是盘子,那就装上精美的菜肴,你的孩子若是碗,那就盛上美味的汤品。
2 让孩子尽情渲泄情绪。
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情绪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尽情的去倾诉问题,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郁闷消沉。当孩子倾诉问题时,父母不要做出好坏判断,只要让孩子感觉你在倾听和重视就可以了。孩子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会更加快乐和自信。
3 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孩子对事情的掌控感觉和满意度。也就是说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容易感到愉悦。规律的生活还能让孩子的左右大脑得到一定的刺激和平衡。
4 要允许孩子犯错,理智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大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并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让孩子具备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只有在失败后学会及时调整前进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快乐生活的重要素质。
5 让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适宜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6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各种兴趣的选择,给予必要的引导,培养孩子的爱好。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感到更加快乐。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心态是需要时间来培养和树立的。
7 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0到6岁的孩子对父母是无比认同的,如果想要孩子做一个自信乐观的人,首先父母就要做一个自信乐观的人,所以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改变原件是唯一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