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

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第1张

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

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十分关心自己宝宝的生长情况,不过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隔代亲的问题,那么要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1

为什么会有隔代亲

在当今家庭,有不少儿童与祖辈与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而与父母相对要疏远一些,甚至有些祖辈与孙子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互相间的精神寄托。这种祖辈对孙辈超乎对子辈的感情,俗称“隔代亲”。老人对孙辈的疼爱,大大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仅用血缘关系解释还不够,其中还有心理上的原因。

孙辈犹如旭日之东升,祖辈恰似夕阳的余辉,他们之间有相同性,更有互补性。俗话说“老小孩”、“小大人”,就是说这隔代人相同之处;祖孙在一起,幼者受到爱抚,长者得到欢乐,他们之间互相补充了中间一代人由于工作家务繁忙而留下的时间空间的空白及遗缺,这就是形成隔代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年龄的关系,父子辈在生活观念等问题上更多具有自己的主张而易产生隔阂、矛盾,甚至冲突;而祖孙辈同样由于年龄的关系而互不设防,所以更易亲近,这无疑也是形成隔代亲的重要因素。

隔代亲隐藏的心理问题

其实很多老人在儿女们年少时,并不是不想亲他们,而因忙于工作等因素而未能顾及;而老人们现实大多有相当多的闲暇时间,潜在的“爱幼”心理自然会在幼辈身上尽情释放。小孙辈代表着天真和纯洁,而成人世界中不仅充满着竞争与挑战,而且还可能存在欺骗与陷阱。失去了社会竞争力以后的老年人,当然渴望多多接触小孙辈。小孙辈代表着生命和活力。一个只有老年人和成人组成的家庭,往往显得过分死板或严肃。若有个淘气的小孙儿,虽然须要大人们的细心照料,但他们的童稚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

很多父母会担心,如果爷爷奶奶如此溺爱孩子,会不会不仅不对孩子的教育有帮助,反而使孩子养成了有困难就找爷爷奶奶的性格缺陷呢?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只要父母正确的跟孩子沟通,跟父母沟通,让孩子清楚的知道如果做错事情就算有爷爷帮你撑腰你也要道歉,我相信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如何正确看待隔代亲2

年轻父母因工作繁重,没有功夫去管孩子,就都交给了爷爷奶奶们,但是实际上,“隔代亲”给教育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一是纵容孩子的欲望。邻居王女士和儿子一道上超市,儿子发现了一部玩具汽车,非要买不可。其实家里颜色式样各异的玩具汽车已有好多部了,就没有给他买。可儿子大哭大闹,不可开交。回家后,外婆说,只要孩子喜欢就买呗,就这么个外孙,买部玩具汽车算什么?过一阵外婆亲自去超市买了那部汽车。这位母亲意识到,儿子给外婆已宠成“小皇帝”了,简直十分任性和霸道。

这样的事例并非个别。由于祖辈对孙儿孙女们的过分呵护,迁就纵容,必然导致孙子养成任性自私,骄横无礼的不良品格。

二是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而失去独立性。由于祖辈的溺爱,事事包办代替,不让他们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做好的事也不让他们去做,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清洗,衣服自己穿,书包自己背等等。如果长期由大人包办代替,又怎样让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又怎样经得起打击和挫折?只有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才能树立起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如果让他们失去锻炼的机会,一定会造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处理能力低下的问题。

最近我去了A国旅游,发现一个十分普遍而我们认为奇特的现象。就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和父母游公园,小孩只跟在父母身边走,父母不牵也不抱,让他自己走,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走,也不哭闹。与我们的牵着、抱着、背着、骑着大不一样,值得思考。难道他们就不心痛孩子?我想不是。

三是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要求。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以为孩子只要吃饱喝足,不生病,不出事就行了。殊不知孩子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如亲子共读、亲子共乐、拼图、下棋、涂鸦、比赛、做游戏、搭积木、讲故事、交流思想、谈天说地,以此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其智力发展。这些本来应该由父母去做的事,由于工作繁忙,而交给老人去做,显然力不从心,并不可取。如果将孩子长期交给老人去“看”,而非“教”,容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无助,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

四是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充分发挥。一般说来,祖辈们有的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潜能,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探索钻研的精神。有的为了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干这干那。为了避免溺水而不让孩子游泳;为了怕孩子搞坏闹钟就把它藏起来;为了担心孩子打破茶杯而不让他们自己倒水喝;为了他不摔伤而不让他过度地跑跳;为了他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为了避免交友不慎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等等。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发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更为严重的是那些性格倔强的孩子会变得暴怒、浮躁,甚至潜藏着破坏性和逆反性等特征。而胆小的孩子则会变得自卑畏缩。这样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性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被隔代亲的感情整破防了,为何隔代亲会更亲?

一、老人对子女有所亏欠,因此会在孙辈身上弥补。

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虽然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陪伴他们的时间却很少,因此会觉得特别亏欠子女。当子女们有了孩子之后,老人也退休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的孩子。他们越是觉得对不起子女,越会宠爱孙辈,这样他们的内心才会平衡。

二、老人身上的责任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并不直接管束孩子,而只想着对孙辈好,因此看起来格外亲。

老人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需要照顾好孙辈就可以了,也就是尽量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让他们开心快乐。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则主要在年轻人的身上,当孩子犯错之后,年轻人会直接教育,会让孩子们觉得父母过于严厉,而老人是非常慈祥的,不求任何回报对自己好。这就让老人和孩子之间这种隔辈亲越来越深厚。

三、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由老人带大,因此,他们对老人有深深的依赖。

相信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除了周末和晚上都是和老人一起度过的。他们和老人在一起的时光是非常美好的,也让他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上了幼儿园以及小学之后,大多数孩子也是由老人接送,在他们的记忆中,爷爷奶奶除了给自己很多陪伴,也给了自己无限欢乐。长大之后,哪怕孩子们已经上了大学,已经结婚生子,依然忘不了爷爷奶奶,忘不了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当爷爷奶奶行动不便的时候,也会义无反顾的去照顾他们。

隔代亲的感情已经超过了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老人的感情寄托。这些年网友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那就是“隔代亲”,他们总是在网上抱怨自己父母对孙子孙女儿特别宠溺,但是对自己却变得相当冷漠,似乎有了孩子之后,自己就失去了父母的爱。

一、新的感情寄托

孙子孙女儿对于爷爷奶奶来说是一种新的感情,寄托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心里满满的欣慰,但是老人心里也会感觉空落落的,有些是因为孩子们常年不在身边,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目标。所以孙子孙女就是他们新的目标,可以继续盼着孙子孙女长大成人,获得成功。对于这个新的感情寄托,爷爷奶奶们自然是疼爱有加。

二、爱屋及乌

爷爷奶奶身上之所以会出现隔代亲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爱屋及乌,因为他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当然也会疼爱孙子孙女儿。儿女们已经长大成人,不再需要父母的保护和宠溺,但是孙子孙女们还是孩子,所以爷爷奶奶总想要继续保护他们,甚至宠溺他们。

三、家族的延续

孙子孙女代表的是家族的延续,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家族可以源远流长,当有了孙子孙女之后自然非常的欣慰,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看到他们也就相当于看到了家族的希望,所以老人对孙子孙女的隔代亲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儿女的疼爱。

大部分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孙子孙女儿,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两辈人的教育理念不同,经常会发生矛盾。所以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作为子女也应该多理解老人的这种情感寄托。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爷爷奶奶通常都是与自己的孙儿们关系甚好,对他们甚是疼爱。这种“祖孙情”似乎就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母爱一样。

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姥爷姥姥领外孙外女,成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活蹦乱跳的小孩和动作缓慢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我们到处看到的祖孙相依“隔代亲”。

01

“隔代亲”的庞大规模,不是以前形成的,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后,人们生活慢慢提升以后形成的。以前子女多,孙子辈也多,祖孙喜欢不过来,往往出现喜欢听话儿女的小孩,不是绝对但是确确实实有偏向。正是这种偏见,可能父子,母女间感情不好,毕竟儿女多孙子辈多,是无奈,也是力不从心。同时经济条件有限,也不允许把每一个孙子辈都爱过来。

还有就是儿女生活压力太大。好多父母带孙子辈,一部分原因就是为儿女减轻负担,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确确实实大,竞争激烈,工作难做,工资不高,钱不够花。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孩,父母看在心里,往往全力以赴,带他们的小孩,可以说给他们减压一大半。“隔代亲”其实也是爱自己的儿女。

02

“隔代亲”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老人家而言,儿孙满堂乃是人生一大幸事,能在儿孙的嬉笑声中安享晚年,岂不乐呵心情好了,自然对孙儿宠爱有加。并且这种对孙儿的宠爱会让他们心情愉悦,自然能够延年益寿,这对整个家庭都是幸事。

有的时候,对于那种比较偏执的老人家,儿女一般都是不敢说他什么的,但是,正是因为有“隔代亲”这种情感存在,因此孙儿就成了父母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之间沟通的桥梁。

虽说不上多大的好处,但是对于我家至少还是有显著影响的。

03

我的爷爷一生都是要强的人,而且脾气也是火的一批,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亲戚都对他毕恭毕敬的,也不敢跟他说什么,更谈不上骂了(当然我这里的骂指的不是那种语气的骂,而是对他的教育)

但是,对于我们孙儿辈的就不一样了,爷爷虽说脾气不好,但是对于我们三姊妹来说,真是疼爱有加!

爷爷会在我们放假回家后,煮自己最拿手的“红烧猪蹄”,尽管每次做都会很麻烦,但是每次都乐此不疲;

爷爷会每次过年的时候,给我们三姊妹包红包;

爷爷会在得知我们什么时候到家时,亲自出来到车站来接我们回家;

爷爷还会在我们去学校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还会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偷偷给我们塞生活费;

爷爷也会在我们做错事,挨爸爸妈妈打的时候,对我们百般掩护,甚至还反过来教育爸爸妈妈。

……

我猜,这应该是很多家庭的生活缩影吧!

就在今年过年,爷爷在老家买了两头鸡,准备过年的时候吃。过年那天,煮了之后发现其实一点也不好吃 ,可能是注水鸡,但是当时在餐桌上,弟弟直接说,“爷爷,你这买的什么鸡呀,硬邦邦的,一点都不好吃!”,爸爸妈妈听罢,直接说“小孩子家家,晓得什么好吃不好吃哟,你就晓得五毛钱的辣椒皮好吃!”直接就跳开了话题,还给弟弟使了个眼色,可弟弟坚持说“本来就不好吃!”

可爷爷就说了“不好吃不吃不就是了”,弟弟依然坚持“本来就不好吃嘛”,只见爷爷笑着说“那等下会买个好吃的给你吃”。这就是“隔代亲”的魅力。

爷爷去年做过手术,医生说,不可以喝酒,可是在今年过年,他却陪着客人一起喝酒,还说喝一点点没事的。当时爸爸妈妈看到了,也不可能对他老人家说,你老人家不可以喝酒的。事后,我们在跟爸爸妈妈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这件事,就让我和弟弟去跟爷爷说,以后不能喝酒。甚至,当弟弟得知爷爷喝了酒之后,甚至还语气严肃道:“是谁准许你喝酒的啊?喝一点点都不行,你老人家这么管不住自己怎么行啊,医生都说了不能喝,不能喝的,你不听医生的话怎么行,病怎么好的快呢,你老人家真是不听话!”

可见爷爷笑脸嘻嘻地“爷爷以后不喝就是了,以后不喝了。”

“你讲的奥,你老人家讲话要算数的嘞。”

“一定算数,一定算数。”

……

这中间“隔代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04

也许有的人会说,“隔代亲”会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不好;还有的人会说,以后孩子都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跟父母就会有隔阂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有这种现象发生,但也绝对是少数。

“隔代亲”带给家庭的不仅仅是只是表面上的祖孙情好,更是给家庭带来的一种福利,会让家庭更加美满和谐,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就让这“隔代亲”成为家庭和谐的调和剂吧,让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妈,别这样喂,大人嘴里有许多细菌,会传染给他。”贝贝妈看到婆婆自己嚼过再喂孩子时赶紧制止。“我又没病,怕啥?我以前都是这样带过来的!”婆婆生气地说……

“强强,你都4岁多了,怎么往垃圾筐里尿尿?”爸爸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这时奶奶走过来“解围”:“小孩子撒尿又不脏。”“妈,这不是脏不脏的问题,这时行为规范的问题。”“小屁孩,什么规范?你小时候我都没怎么管你,现在不也很好吗”……

如果您家也存在个隔代教育,相信这样的情境您不会陌生,或者您也许正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呢?想有所改变吗?今天就来聊聊隔代教育及现状、类型、隔代教育的利弊、隔代教育矛盾的解决之道。

隔代教育: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亲子教育:由父母对子女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

因此,隔代不能断代。童年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那么就会使子女感到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不爱自己。

当然随着子女年龄增长,这种想法会有所改变,但对亲子间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论父母多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是混养型家庭,白天老人带养孩子,晚上则一定是父母带;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 尽量在周末或假期将孩子接到身边,平时应多打电话,给他讲讲你最近的生活、有趣的事情以及对他的思念和牵挂等,同事引导孩子说说他的生活和上学趣事,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另外,如果完全把孩子抛给老人,也势必给他们增加过重的负担和心里压力。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照顾孩子的时间少;老人带孩子,相比保姆更让年轻父母更放心;一般老人已经退休,时间充足,有精力照顾孩子;老人退休后也愿意照顾孩子。

过分关注型: 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过分监督型: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不要求孩子完美,只要求孩子不断进步。当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时,他就会放弃。

放纵溺爱型: 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结果。

民主理解型: 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可以说,老人带孩子确实存在一些弊端:

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教育观念陈旧;老人带孩子多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

当然,隔代教育又有着它的可取之处。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老年人的“天伦之乐”就是生活稳定、儿孙绕膝、三代同堂。这种根深蒂固家庭伦理观念,可谓奠定了隔代教育的 历史 渊源。不过让祖辈带孩子,能够让老人、孩子都更加 健康 。这是美国科学家得出的最新结论。

因此,当隔代教养无可避免时,父母应该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让弥漫着无形硝烟的冷酷战场变成展示教育艺术的多彩舞台。

1.尊重老人

伴随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老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可是,当我们的孩子需要他们时,他们又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本该是我们承担的责任。仅凭这一点,都值得我们终身感激。其实老人要求不高,平时只要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赏、多一些关照,他们就会乐开花。年轻父母还需避免回到家中眼里只有孩子,而忽视了老人。

尊重老人的 情感 需求。“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是人类 情感 生活中最让人痴迷的一部分,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

2定位“主副手”

父辈是家庭教育舞台的“主角”,祖辈是“配角”。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年轻父母应牢记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使您“日理万机”,也要“见缝插针”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鼓励老人拓展视野,寻找 健康 、有乐趣的生活方式。并定期给老人放假,让他们有时间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为避免教育中的矛盾,可以事前来个“ 育儿 协议”进行明确分工,比如在照顾孩子生活饮食方面,老人比我们经验多,时间充沛,那我们不妨听取他们的安排,还能让老人有被“重用”的感觉;在孩子习惯培养、智力开发等教育方面,年轻父母承担主要任务,因为老人缺乏科学 育儿 、智力开发等知识储备。

3提高亲子质量

首先提醒您,不可为求补偿,总买玩具、食品、衣服等送给孩子,这会让他将您和物质联系在一起,而淡化了亲子 情感 。

老年人体力有限,带孩子活动的范围和花样自然就有了限制,您不妨在这点上“做些功课”,补充孩子的户外活动以及与同龄人的交往,有意地带给他惊喜。比如郊游、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另一种的欢乐。也可“研发”些亲子 游戏 ,既加深亲子 情感 ,又可以“演示”给老人,您不在家时,请他陪孩子一起玩。

如果您长期(两周以上)不在孩子身边,那就记录下自己思念他、牵挂他的心情吧!不管是存放于日记本还是网络空间,留给日后孩子阅读,相信他会明白爸爸、妈妈“不管他”的苦衷,也会更爱爸爸、妈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趋于理性,而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知识,满足一个要求,往往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但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往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些是对他们有益或有害。因此,父辈和祖辈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您是否已经为此深感烦恼了,别急,这里奉上几种经实践“卓有效果”的方法,您也去试试吧!

1问题“私聊”

当父辈与祖辈产生分歧的时候,首先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老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因为是矛盾,当然要“私聊”。不管是谁有错,在没有外人的场合,更容易坦诚认可。

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进入正题。相反,如果有先生(太太)和孩子在场的时候,不妨说些老人的功劳。

2用事实说话

当发现祖辈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或者让“事实说话”,让老人自己来改变想法。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

3找准理由

教子意见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的表面进行争论,如果您有科学的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往孩子智力发展、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等方面靠。这样既体现尊重之情,又利于老人接受您的建议。

4“曲线救国”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矛盾激化,还会影响生活中的关系。再教一招,试试“曲线救国”的策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请亲友帮忙: 古语讲“三人成虎”,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问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如能有具体事例,就更完美了。

请孩子老师帮忙: 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欣然同意。您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请专家帮忙: 当下媒体中专家讲 育儿 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也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如果是节目内容正好跟你们的矛盾相符,最好留老人自己看,给其学习、反思的空间。如果你在此时机当场“揭短”,反而会引起老人的“逆反”。给个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5 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您的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您的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6 冷处理

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也不断增大,开始翻箱倒柜,尤其喜欢玩遥控器和开关抽屉。奶奶看孩子拿着遥控器摔来摔去,把抽屉里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总是对此进行阻止。我觉得这没什么,孩子这会正是好奇心强,好 探索 的时候。只要大人提前把贵重东西和危险的东西拿开就行了。婆婆却认为我在惯孩子,还常对我“说教”。不过每当她抱怨的时候,我就不说话,也不生气,因为我知道,宽容孩子的做法没有错误。

我们也不妨学学这位妈妈,对于老人错误的做法或说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有时候这样冷处理,对于老人而言貌似一种妥协,对于年轻父母而言,仍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且并不伤害双方感情。

7 站在老人的角度解释理由

一般年轻父母再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 健康 。时间久了,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不妨再提出理由时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

其实很多事情,当您站在老人立场上想过之后,也许就不需再去说服他了。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则不必试图去说服他,因为他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不妨以柔克刚,以弱克强,让老人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8.善意的谎言

隔代之间的矛盾,未必都要“针锋相对”地争执,有时候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生活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

比如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给孩子用些稍贵的、高品质的用品也无可厚非,此时若老人有意见,不妨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尽量说打折、特价,或者说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

9常谈心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因某种缘分让大家走到了一起,生活中的大情小事还是要相互的体谅和关怀,与公婆多交流,即使不说孩子的事情,多多沟通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用对双方的理解。

这也是一个妈妈的生活心得呢!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并非能简单得判断出对错,因此,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则不妨做点让步,依老人的想法去做;如果是大原则性的问题,您可以坚持己见,也可用上述方法进行沟通,不过切不要“硬碰硬”,在态度、气势上不可持“得理不让人”的架势,而是要让老人感到宽心。

答疑解惑: 我和婆婆生活差距大

这些都是生活上的小细节,自然也不必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起争执,那样就有点“没事找事”了。既然是小事,那就用对付小事的办法,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大家还能愉快地相处。且来看看为玫玫妈支的妙招吧!

对于宝宝衣服如何洗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提前买好儿童专用洗衣机,只需把宝宝衣服上有污渍的地方揉搓一下,然后统统放进小洗衣机里,再用婴儿专用肥皂粉漂洗几遍就OK了;如果不买洗衣机,那妈咪就勤快点,宝贝换下的脏衣服,及时单独手洗了,婆婆也不会说什么,还觉得媳妇“勤快”呢!

关于玩具问题,告诉老人,给宝宝买的玩具都是专门针对开发这个年龄段智力的,假如现在不玩,会比别的小朋友智力开发上落后。老人可不想让自己的大孙子(女)落后,一定会变着法地逗孩子去玩;鉴于玫玫奶奶属于生活节俭型,还可以对她强调,我们只能生一个孩子,玩具已经买了,现在不给宝宝玩,他大了又不会再玩,那不是更浪费?

对于洗发水的矛盾,当然,妈妈也可以选些便宜又好用的,有些国产品牌在儿童用品中就很有口碑。如果妈咪执意要买更贵一些的,不妨对婆婆来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她这是单位发的或者朋友送的、网上团购的,一句话的事,矛盾就此破解。

成功的隔代教育祖辈的特点:

心理专家们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资格标准”,现录如下,以供参考:

将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与老人一起分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1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