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跟中国音乐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西方音乐跟中国音乐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第1张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在我看来应该是文化的延伸,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其中的一种结晶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错综复杂的文化差异,中国古典音乐显然是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指的是交响乐)。我们可以从下面所举的例子中得到验证:

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之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之美。

因此延伸到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说到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古典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音乐作品表现情感大多比较泛泛而笼统,有时只表现出某种“情绪”。叔本华说:音乐表现的只是抽象的情绪本身,是表现快乐、悲哀、痛苦、恐惧、狂欢、喜悦、心灵的宁静等本身。这在现代派音乐中更为明显,许多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乐曲,大多是以强烈的节奏表现一种激动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7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