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情感表现是怎么样的?

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情感表现是怎么样的?,第1张

线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具象,更是创作者心境、思想态度的载体。线条造型多样,或平滑舒缓,或急促垂直,或停顿转折,都是创作者不同心境的体现。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关注主体自身的情感态度,通过线条形式,在艺术创作中进行体现。中国画的艺术性不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而在于其中情感的独特性,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怀。

(一) 中国画中的线条

中国画的创作讲求形神兼备,在刻画事物外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客观事物的神韵,并结合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感受,将主体的思想情感融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所以,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线条的运用就具有个性化的情感色彩,利用线条将内心的情感物化,并通过不同的线条形式表现出来,或平滑,或婉转,或曲折,或舒缓,或浓墨重彩,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国画中的线条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审美,旨在与观赏者形成共鸣。

(二) 线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

不同的创作者对线条形式的呈现是不相同的,同一个客观事物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也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解读,都来自于主体自身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情感态度。主体从自身主观感受出发,利用线条在画面中的布局形式来传达自身的思想情感,每一个画家都有着不同的心得体会,从而形成了中国画的丰富意境。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线条对客观事物的质感进行描绘,在形态的表现上贴近现实,更能使观赏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 线是创作者自身个性的彰显

每一个创作者都是独立且特别的个体,个性更是大不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表现的主观感受会更鲜明,容易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这都是创作者个性的体现。在用线条进行表现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同一片海,有的人看到的是广阔与豪迈,是积极向上的心情,有的人看到的是未知和危险,充满了低沉的气息。在进行创作时,线条的表现形式肯定不同,创作者的心境直接决定了线条的形态和走向,即使同一个画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心境不同,所创作出来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同的,线条的描绘更是不同,从而使得中国画形式丰富,内涵深刻,充满人文气息。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

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袁振西中国画

《马》,等等。

历代画家创造了无数的画卷,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万的名画,而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目录》中著录的我国流散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名画竟有3900件。

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木板年画各地的木板年画工艺大同小异,基本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最多的如朱仙镇年画,有用九版印制的;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只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杨柳青年画则采用雕版印出轮廓线条,再以人工填色晕染;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先印线条,人工填彩完成后再套一次金线版;而晋南的木版年画喜欢以画上配诗,字画,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画还很注重反映当地的风俗民情,如桃花坞年画,传统题材还包括“姑苏万年桥” 梁平木板年画,“玄妙观庙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群众喜爱。 传统的木版年画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多用大红大绿大黄,且以原色为主,少用复色,表现的场面热闹。内容上可以为喜庆吉祥,避邪厌胜二大类。由于木版年画印制方便,价格低廉,题材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所以广为中国老百姓欢迎,直至成为中国民间逢年过节,办理婚庆喜事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广泛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中国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在门上画门画已形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既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最早门神画的是“神荼”和“郁垒”,这是两个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的人物,传说他们会用苇萦抓鬼,捉到的鬼用桃弓射死喂虎,因此古代为了辟邪,就把“神荼”、“郁垒”和老虎画在大小门上。传说唐贞观间,李世民梦中以为宫中闹鬼,夜不能寝,大将秦款宝、尉迟恭就自愿镇守在宫门前,以防邪困扰乱,且为其壮胆,宫中果然得以安静。后来李世民为免其用守宫的辛劳,就命大画家吴道子为二人造像,张贴于宫门,这个习俗便沿用了下来。 在敦煌石窟中已经有发现木刻《金刚经》,其中有木版印制的佛像,这是最早的木版画,《五代会要·经籍》记载“后唐长兴三年,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这可能就标志着雕版印刷术被广泛使用了,在当时,雕版印刷确有许多好处,《朱子语类》 论语写道:“我只是一个印版印将去,千部万部虽多,只是一个印版。”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主要也只用来印刷佛经和少量的书藉,被民间利用得最好的就是印制年画之类的民俗用品了。所以,到北宋年间,就出现了彩版年画。《东京梦华录》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东京梦华录》记载这种事,说明这是一种新生事物。

动漫简单又好看的插图手绘作品大全

目前在国外,动漫插图作为新兴产业,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动漫插图之门也随之打开,同时也为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成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动漫插图手绘作品。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大全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1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2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3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4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5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6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7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8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9

动漫插图手绘作品10

1手绘动漫铅笔画大全

2动漫插图简笔画作品大全

3插图唯美动漫精选的作品大全

4动漫插图小清新作品大全

5动漫画简单又漂亮的图画

插画手绘女生头像_朊弁废_最近对插画非常执迷,喜欢这种小清新的风格于是乎,马上安排上!手绘女生头像闺蜜头像。一直热爱生活一直努力生活希望能越来越好!加油!插画艺术风格有哪些1扁平插画。扁平插画相对来说有很强的通用性,因为它简约又直观、弱化了细节和透视,识别度和上手度也相对更快,契合了年轻人对可爱和萌趣的审美要求,是最容易让画面出整体效果的技法;通常会运用规则的几何图形或不规则的矢量图形去保留物体原有的辨识度形态,搭配大块面的色块,用简约的图形去让主体形态更加抽象或者简约化,运用的范围比较广阔,常见的有海报、包装、banner、App闪屏、游戏界面等。2渐变插画。渐变插画的特点是大量运用低饱和度的渐变手法,且在用色上一般采取近似色;其细节丰富而细腻、画面风格偏写实、视觉稳重大气,让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和层次感。其中,渐变插画里面又细分双色渐变、半透明渐变、网格渐变、渐变模糊等形式。3MBE插画。这种插画风格的特点是:简洁、圆润和可爱,一般都带有特粗的深色描线、Q版化卡通形象、圆润的线条、矢量绘制的线条+面组合的设计风格,整体很清新、可爱的调性,一般运用在图标和空白界面的提醒等方面。4肌理插画。肌理插画一般是在基于扁平画的基础上,最后融入肌理效果,最后呈现出有质感,且有光影效果的画面;这种画法一般没有描边线,大多都是通过色块的明暗来区分每个元素;通过增加质感、杂色等,来增加插画的层次和立体感,可以有效的刻画作品的细节;给人很朴实的感受,比较轻松随意;肌理中的颗粒感增加了画面细节,也更耐看,同时也更有个人风格。5立体插画。立体插画能够二维的空间里表现三维的事物,为画面带来透视感和空间感,更好地传达信息。6描边插画。描边插画可以简单理解为众多线面结合图标组合在一起,互相呼应而组成一个大画面,多带有描边的处理;多运用线条和描边,画面整体比较干净整洁,常用于H5/App;在应用时要注意描边的粗细对比,要衡量是否符合常规。7剪纸插画。剪纸风格插画就是用剪纸的方式制作插画,通过切割,堆叠分层剪纸来营造不同的内容。与传统的平面插画相比,剪纸插画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形式上也更加新奇有趣。8国潮插画。国潮在近几年备受推崇,简言而知,国潮就是以中国文化和传统为基调,集时尚、格调和腔调于一身,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思潮碰撞,更是东方美学的淋漓展现。因此插画融合了国潮文化,加速画面的传播力度,更具时尚感;同时也赋予了品牌更多的符号和文化价值。品牌可以借此迸发出无限的魅力和营销潜力。9光影插画。光影插画能利用光线和阴影结合,将画面的氛围烘托到极致,是一场想象与现实的完美碰撞。通过明暗和阴影层次变化,让视觉上更有立体感,以此形成固象,让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视觉空间感。10手绘型插画。手绘插画是插画表现手法中最原始的一种,很考验创作者的形体和绘画功底;通过运用手绘的肌理和图形来直观地传递情感的艺术设计语言,可以让观众更直接的接受情感,极具直观的形象和真实的生活感以及快速的情感感染力,比其他的插画形式多了一种人情意蕴。多用于艺术性的活动或者动漫、海报设计,整体张扬又随意,带着诸多的生活气息,很有亲和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分类:

1 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形式,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它以墨、水、颜料为主要材料,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运用。

2 工笔画:工笔画是一种绘画技法,强调细腻精致的描绘和色彩的细密渲染。常用于绘制花鸟、人物等主题,注重细节的表现和色彩的丰富。

3 写意画:写意画追求意境的抒发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强调笔墨的自由流动和意象的构建,形式上更加简练概括,突出意境和神韵。

4 花鸟画:花鸟画是以花卉、鸟禽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强调形神兼备、写实精细和生动传神的表现。

5 山水画:山水画是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宏伟和变幻的美感,通过线条、墨色和山水构图等手法表达情感。

6 人物画: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气质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1 意境追求: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追求,注重画家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的表现。通过墨色、线条、留白等技法,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蕴。

2 用笔墨写意:中国画强调笔墨的运用,以自由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来表达形象和意境。注重意象的抒发和意蕴的表现。

3 变幻与虚实:中国画追求意象的变化和虚实的结合,通过变幻的笔触和墨色的运用来表达事物的变化和运动的轨迹。

4 线条表现:中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变化和组合来表达形象的特征和情感的表达。

5 平面构图:中国画常采用平面构图的方式,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形式的美感。

6 留白处理:中国画注重留白的运用,通过留白的处理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氛围。

总体来说,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不同的画种和风格都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追求。通过中国画,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人物和精神世界的美妙,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艺术作品里有创作者的倾情投入,有感情也有温度,那种感染力亘古不变。

只是,在博物馆里,在展厅里 ,当我们满怀热情地看到那些艺术品,当他们穿过千年万年来到我们面前,我们除了看看展签,拍拍照片,说声震撼,好像就没什么了。

是因为隔了太久远的时光,就如雾里看花,看不清艺术的美好吗?还是我们没有能力认识艺术?

都不是,《大话中国艺术史》告诉我们,换一种打开方式欣赏,你就会和这些貌似看不懂的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作者意公子说:

意公子,原名潇涵,是意外艺术创始人,因此人送外号意公子。她擅长用大白话讲艺术,是国内首档艺术类脱口秀节目《艺术很难吗》主讲人,出版了《大话西方艺术史》《大话中国艺术史》。

有趣的是,从事艺术科普多年的意公子,其实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正因为不是专业出身,她才明白一个普通人喜欢去博物馆,进去又蒙圈的滋味。

很多艺术门外汉看技法看不懂,听人讲艺术技法能听睡着,这怎么看都像是找虐。拍的无数照片躺在内存里,只有手机、电脑卡顿时才被想起,很多人对艺术的那点爱好和向往,无处安放。

所以,她讲起艺术来,言语通俗易懂,说话风趣幽默,但是绝对有料。

这种文风就像说普通话,普通话打破地域界限,让全国各地的人敞开心扉交流;意公子的大白话翘掉了艺术欣赏的门槛,让所有喜欢艺术的人可以听着故事,和创作者同频,进入沉浸式欣赏。

看着意公子的粉丝数、视频播放量、艺术书籍热卖度,才发现原来艺术并不小众。意公子用她特有的方式让艺术逐渐走进大众心里。

第一眼看到《大话中国艺术史》就喜欢上了。从装帧到排版,从内容到插图,能看出作者的用心用情。她把这本介绍艺术史的书,当做艺术品呈现给我们。

意公子把中国艺术比喻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国艺术史也就是人的成长史。“人”,太妙了!如此,艺术作品的生命气息和情感一下子扑面而来。

想一想自己,婴幼儿、孩童、青春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中年……,每个阶段有怎样的性格、希望和追寻?

艺术的开始,源于人们吃饱喝足后,就像小孩一样,总想琢磨点新东西。烤食物时,古人意外发现烧制陶器的方法。有闲暇了,在陶器上画上各种图,那时候想法就是装东西多,再整漂亮点。

接下来想要吃好喝好,没事再挣个地盘打个架,青铜器就上场了。青铜器分为饪食器、酒器、盥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六大类。吃饭、喝酒、享乐、打仗,分工明细,各有各的场合,必须按着规矩来,周礼可不是说着玩的。

书中模拟了周代贵族的饭局,有炖肉的大鼎,放调料的豆,蒸干饭的甗,煮稀饭的鬲,盛饭的簋,温酒的斝,装常温酒的壶,倒满酒的酒杯爵。一套青铜器餐具撑起的身份,不是一般奢侈品的气派能比。

艺术史的青春期有两次萌动。秦汉艺术是小人物的群像,兵马俑、T形帛画记录了他们的智慧和情感;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竹林七贤、王羲之、顾恺之等人的作品展现了个人的气质和风骨。

从无到有,从探究到讲究,艺术史的发展,慢慢从外在进入到灵魂,深度、高度、境界有了新的提升。

按照时间顺序,意公子把博物馆的众多艺术珍宝搬到书里,讲解着她们背后的故事。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兰亭集序、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百骏图……原版高清影印图加上分割小图注释,让人读了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艺术史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感呈现,具体到艺术创作者,又各有自己的经历和性情,其作品就是他的情绪外显。

王羲之开派对酒后写《兰亭集序》,颜真卿大悲下写《祭侄文稿》,苏轼流放时写《黄州寒食帖》,有错字就在原文处圈圈点点修正。这排名天下前三的行书一气呵成,影响后世无数书法大家,居然全部都是草稿。

第一行书的作者王羲之酒醒后,想再抄写篇卷面整洁的,怎么写也写不出当初的韵味。情之所至的流畅自如,笔由心转的无拘无束,这是聚会时写天下第一行书的心境。后来不可能复制到一丝不差,错字版本成为不可替代之美。

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无意就是无求无挂牵,自然可以全力以赴。

而18岁的热血无畏和青春诗篇,属于王希孟和他的《千里江山图》。他的材料、构图、意境都是最好的,重彩立体,作品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意公子用小图分析了王希孟的构图。中国山水画有三种构图方式:高远、深远、平远,一幅画作中能做到其中一种,就是传世之作了。

王希孟都做到了,山的高度、深度、广度,借由各种画法,或是高耸入云端,或是连绵在烟波,在千里江山中和谐、完美。

只是,那个明媚的少年,那个不计一切的少年永远停留在18岁。

在书里,你还可以看到真实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对痛苦翻白眼的八大山人,画战马的徐悲鸿……,他们的创作有时代的烙印,有他们内心情感的最强音。

陈丹青说:“艺术就是,艺术家走了,作品替他活下去。”

有一档《艺术人生》的谈话节目,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意公子用情感帮我们敲开了中国艺术的大门,用大白话串联起万年艺术史。读《大话中国艺术史》,让你体验一把读艺术史如看爽文的感觉,异常顺畅又余味无穷。

艺术作品是放飞自我式的创作。除非你搞艺术,或者要成为画家、书法家、雕塑大师,像我们普通人,技法什么的完全可以抛在一边,我们欣赏的是才情,共鸣的是情感。

艺术是智趣相契的艺术,感同身受让艺术更美。

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在古代中国被广泛探讨。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都试图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一些关于艺术与情感关系的中国古代理论和观点:

1 “心画派”理论:心画派”理论是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他认为画是画家“意思”的表达,是“心画”。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造化”是客观自然,而“心源”则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3 “气韵”理论:这是南朝齐、梁间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他认为“气韵”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美学品质,它既包括外在的形式美,也包括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4 “意境”理论: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他认为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情感和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艺术境界。

5 “情感”理论:这是明代文学家李贽在《焚书》中提出的,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艺术家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关于艺术与情感关系的理论和观点,它们都试图说明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和表达,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

年画常用图案有: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

年画的象征意义: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张贴的讲究:贴在门上的年画包括门神、门童和美人条。贴在院门口大门上的武门神和文门神;贴在居室门上的以娃娃或美人为题材的门画,一为门童,一为美人条。

扩展资料:

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中国插画网的网站简介

注册会员34万多名,原创手绘插画和电脑CG作品500000余幅。

据插画中国创始人大龙介绍,插画师作为文化创意行业的中流砥柱和创意源泉,承担了大部分的漫画、图书插图、游戏原画、动画分镜、影视设定的绘制工作。中国插画网成立至今,一直以发展和推动中国插画行业为己任,通过积极组织插画大赛、发行中国插画年鉴、举办插画展览来提高插画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促进插画技术交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储备。除传统出版物、动漫图书插图领域外,插画已广泛应用于游戏设计、影视包装、动画与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装饰设计等领域中,插画设计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随着未来3d插画技术的流行,相信插画将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插画网举办的活动:2009湖南卫视快乐狗原创漫画插画大赛2009第二届宁夏动漫插画艺术展2009中国插画t恤设计大赛“汉王杯”新春年画主题创作插画大赛韩国哎呀呀七色花饰品美少女插画大赛2008第一届宁夏动漫插画艺术展CIIF中国插画艺术展中国插画金画奖设计大赛“汉王绘画大师杯”中秋插画动漫大奖赛世园会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的“识花”、“赏花”、“品花”分别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插花展区分为“识花”“赏花”“品花”三个部分。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配合品花观花的定制装置,展示插花作品。打开世园会微信公众号扫图识花功能,知道花名及简介,通过这个神奇的功能,可以尽情的欣赏品味奇异花草。中国最早的插花展览何时举行?盛况如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表现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与虔诚,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公:元6世纪北周时的观音像(现存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手持一瓶花,枝叶与容器比例协调,这也是有关插花艺术的最早标本。《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富丽堂皇,永不凋谢。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图1),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如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图3),十种花材,十全十美,又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插花这门古老的艺术,得到了迅速复苏和发展,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插花组织。1987年4月,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同时举办了全国插花展览。1990年5月19日,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在北京成立。此后,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地方性的插花花艺协会,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插花花艺系统网络。至今,结合全国花卉博览会举办的全国插花展览和评比已有4次,大大推动了我国插花事业的发展。为普及和提高插花艺术水平,各地纷纷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插花培训班,一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还开设了插花课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35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