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作品。给你一份清单
抑郁治疗曲目
舒伯特:圣母颂
格里格:婚礼之日
德沃夏克:安魂曲
威瓦尔蒂:四季
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第二浪漫曲,悲伤圆舞曲
克莱斯勒:维也纳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忧郁小夜曲
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四交响曲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精神疲倦时,寻求刺激,培育情绪的音乐
舒曼:交响曲《莱茵》
萨拉萨蒂:《吉卜塞之歌》
舒伯特:《琶音奏鸣曲》《小夜曲》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曲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亨德尔:组曲《水上音乐》《菩提树》
帕格尼尼:《康巴奈舞曲》
比才:《斗牛士之歌》
维瓦尔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德彪西:钢琴协奏曲《水中倒影》《第十五圆舞曲》
消除焦虑的音乐
古典音乐
巴赫:《四大键琴协奏曲》
维瓦尔迪:《海的岚》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莫扎特:《第一长笛四重曲》《单簧管协奏曲》
轻音乐
《百鸟朝凤》
《平沙落雁》
《雨中旋律》
《为晚会喝彩》
《海滨的火焰》
悲伤与抚慰
莫扎特:安魂曲
李斯特:叹息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船歌
沃恩·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瓦格那:葬礼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德彪西:大海
巴赫:主啊,我们的心仰望您
能消除嫉妒、疑惑、仇视心态的音乐
圣桑:死之舞(鬼魅的骷髅之舞)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西贝柳斯:芬兰颂
萨拉萨蒂:吉卜赛之歌
巴赫:马太受难曲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圣诞清唱剧
能补充“心灵维生素”的音乐
艾伦贝格:《森林水车》
克莱斯勒:《爱的欢乐》
莫扎特:《德国舞曲》《贝多芬主题回旋曲》歌剧《魔笛》序曲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
勃拉姆斯:《大调圆舞曲》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第五匈牙利舞曲》钢琴曲《四季》
解消不安情绪的名曲
(1)不能解决紧张症状,请用进行曲速度
斯特拉文斯基:芭蕾组曲《火鸟》芭蕾组曲《春之祭》
肖邦:第六波罗奈兹《英雄》
勃拉姆斯:《第五匈牙利舞曲》
(2)消除怒气的名曲处方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肖邦:第十二练习曲《革命》
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
穆索尔斯基:组曲《图画展览会》
(3)排除心底"淤塞"的名曲
亨德尔:组曲《焰火音乐》
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约翰·施特劳斯:《电闪雷鸣波尔卡》
从不安到心安
巴赫:弥撒曲
肖邦:第一诙谐曲,小赋格曲
格鲁格:精灵的舞蹈,幻想曲与赋格曲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
贝多芬:庄严弥撒曲,组曲:水上音乐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泰勒曼:双簧管协奏曲
给寂寞之人的滑稽音乐
安德森:《蓝色探戈》《跳瘙之歌》《乘雪橇》《孤独的牧养人》《钟表店》
杜卡:《小巫师》
圣桑:《动物狂欢节》
肖邦:《小狗圆舞曲》
莫扎特:《音乐的玩笑》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
休斯:《滑稽音乐》
罗西尼:《两只猫滑稽的二重唱》
失去信心的音乐处方
古典曲目
舒伯特:《魔王》
巴赫:弦乐《柔板》
柴可夫斯基:《悲怆》
莫扎特:《第十四交响曲》
流行轻音乐
吉他独奏:奇异的关联
风笛独奏:斯卡堡小镇
小号独奏:爱的力量
钢琴曲:海边的祈祷
对偏头痛、肩酸有效的名曲处方
比才:《阿莱城姑娘》
沃尔夫:《偷偷的缄言》
舒伯特:《琶音奏鸣曲》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鲍罗丁:《鞑靼人的舞蹈》
勃拉姆斯:《第十五圆舞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春之歌
能够有效催眠的音乐
德彪西:《梦》《月光》
肖邦:《摇篮曲》
巴赫:《萨拉班德》《阿里沃索》
莫扎特:《长笛竖琴奏鸣曲》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皮尔金顿:《晚安,可爱的小精灵》
对紧张性刺激引起的肠胃障碍有效的名曲
登扎:《小夜曲》
维鲁纳:《野玫瑰》
舒伯特:《小夜曲》
尼古拉:《昨夜的梦》
亨利巴塞鲁:《D小调恰空舞》
奥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
维瓦尔蒂:第三长笛协奏曲《金雀》
治疗失眠的音乐
1, 水之游戏(拉威尔)
2, 浪漫曲(贝多芬)
3, 前奏曲(肖邦)
4, 梦(德彪西)
5, 月光(福莱)
6, "仲夏夜之梦"中的"夜曲"(门德尔松)
7, 精灵(格鲁克)
8, 梦幻曲(舒曼)
9, 水之精灵(德彪西)
10, 德堡变奏曲(巴赫)
缓解胃痛的名曲处方
1情绪紊乱时:法利亚:《火祭舞》
2镇静不必要的情感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3让胃轻松地活动的音乐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4胃痛缓解后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能降血压的名曲处方
马斯内:《泰绮斯的冥想曲》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之春》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伟大艺术家的回忆》,《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第一乐章
能缓和身体疼痛的名曲
阿鲁比诺:《柔板》
魏斯:《幻想曲》
舒曼:《幻想曲》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克莱斯勒:《爱的欢乐》《美丽的罗丝玛琳》
西贝柳斯:《悲伤圆舞曲》《图内拉的天鹅》
因紧张而造成心脏悸动的名曲处方
海顿:第101交响曲《时钟》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船歌》
格里格:《抒情小曲集》小河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瓦尔特费尔:《女学生圆舞曲》
比才:《美丽小径的姑娘》小夜曲
缓解身心疲劳的古典名曲
马斯内:《沉思》
贝多芬:《罗曼史》
巴赫:《小步舞曲》
莫扎特:《小步舞曲》
德沃夏克:《诙谐曲》
肖邦:《幻想即兴曲》
格里格:《精灵的舞蹈》
弗莱加:《天使小夜曲》
陶冶心情的名曲
古典名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亨德尔:《烟火音乐》
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轻音乐
《玫瑰》
《甜蜜的家》
《安纯的峡谷》
《永浴爱河》
《生活的喜悦》
充满爱语的音乐
爱语
萨蒂:我爱你
舒曼:诗人之恋
克莱斯勒:爱的欢乐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冰冷的小手
贝多芬:第二罗曼史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曲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法利亚:芭蕾《爱情—魔力》
亨德尔:组曲《烟火》第四乐章
婚姻仪式
韦伯:舞蹈的诱惑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
威尔第:《茶花女》-饮酒歌
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气质,蓝色多瑙河,蝙蝠序曲,春之声圆舞曲
莫扎特:赞歌《喜悦欢腾》
胎教音乐(一对一)
帕赫贝尔:《轮唱曲》
巴赫:《西西里亚》《第三组曲》《第一长笛奏鸣曲》
莫扎特:《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不是标题音乐,作曲家在此想表达什么?除了音乐本身,莫扎特本人并未另作介绍。
这首交响曲,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他们都是对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理解;他们都是错的,因为这只是他们的主观解读。
人人都有一种心情,希望自己的理解与作曲家本意相去不远。作为一名即将亲身诠释这首交响曲的管弦乐团指挥,这个愿望就会更加强烈一些。
那好,向你推荐一个“权威”解读:
爱德华·唐斯认为,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凄凉”的。比较最后三首交响曲,“降E大调温情脉脉、抒情而充满阳光;《朱庇特》尽管有些段落十分精致,却是壮丽、凯旋的音乐。凄凉的g小调交响曲同另外两首迥然不同。”“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很少能体会在莫扎特的时代任何一种小调,都是极为罕用的。把g小调与特别凄凉的感情相联系,不仅莫扎特,他的同时代人也都这样认为。在《魔笛》中,g小调是帕米娜的绝望咏叹调‘啊,我感觉到它了’所用的调。莫扎特在声乐曲中甚至只要接近g小调,便是表示最强烈的痛苦。”(《管弦乐名曲解说》 [美]爱·唐斯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魔笛(die zauberflöte)
en:the magic flute
da:tryllefløjten
de:die zauberflöte
es:la flauta mágica
fi:taikahuilu
fr:la flûte enchantée
he:
it:il flauto magico
ja:魔笛
nl:die zauberflöte
no:tryllefløyten
pl:czarodziejski flet
pt:die zauberflöte
sv:trollflöjten
二幕或四幕歌唱剧,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维登剧院首次公演;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来,今晚照样爆满。像咏叹调“知道爱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银铃的场面,跟往日一样安可了……。”
由此可见,当时听众的喜爱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随后此剧的上演次数是:1791年10月就有24次的记录,次年11月3日演出第 100场,1795年10月22日是第200场。这些记录是由席坎内德所发表的。
后来,此剧又开始了国际性的演出;在柏林的首演是在1794年;在巴黎初次演出是1801年8月20日;在英国首演是1811年;在美国公园剧院初次演出是1833年4月17日,在大都会剧院演出是1900年。
把音乐和对白串连成单纯的歌唱剧,本来是以德国北方为中心的,但不知不觉间也传到维也纳,而且逐渐发展成童话歌剧般的样式,成为多彩多姿的独特样式。而《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最后集大成之作。从音乐方面看,莫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而且做出统一的表现,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
---------------------------------------------------------------------------------------------------------------------------------------------
作品背景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
艺术造诣
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么迷人的事,我们只要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欣赏这部童话歌剧,理当可以获得了解。乐圣贝多芬除了为大提琴写作5首奏鸣曲外,还写作3首变奏曲,其中2曲的主题都取自《魔笛》的曲调,第1曲是根据第二幕第20曲巴巴基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的12段变奏,第二曲是根据第一幕第7曲帕米娜和巴巴基诺的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写成的7段变奏曲。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现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则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妥也以其高贵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札特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念寄於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在这部歌剧里表露无遗,
歌剧的序曲以奏鸣曲的形式从统一全剧的降e开始,精美的弦乐声华丽而且流畅。如泉水源源涌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塔米诺这一角色属抒情男高音,他在剧中的两首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极其优美,很好的描画出这个抒情式的人物细致丰富的内心。帕米娜这个角色外柔内刚,莫扎特为她写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与帕帕杰诺的两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最为经典,柔美的旋律充分体现出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捕鸟人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轻松的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夜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作为这部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夜后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其由善到恶,转变的背后要求极微妙的分辨,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划她的本质,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的相竞赛。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调、巴巴吉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调,以及巴巴吉诺与芭芭吉娜的二重唱,莫札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整部歌剧透着庄严、肃穆的气氛,据说本剧的创作动机与共济会有关,莫扎特本人及大部分剧院成员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1790年,莫扎特的保护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逝世后,玛利亚女王的政府禁止并且镇压共济会的活动,固这部歌剧以童话的形式加以掩盖,象征性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形态。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他借用该歌剧影射当时奥地利封建政权愚弄人民并镇压“共济会”的行径。反映了以黑暗(夜女王)为象征的封建势力最终必定要灭亡,而以光明为象征的启蒙思想最终必定会胜利。莫扎特塑造了“黑暗王国”的领袖夜女王(影射当时的奥地利皇后)和“光明之国”的领袖萨拉斯特罗这两个对立面,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本剧的主题思.想。他指出,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胜利终将属于最勇敢的人,美德和智慧将永放光芒!他把这些写进了最后一段的合唱中。
------------------------------------------------------------------------------
剧情简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剧中人物:
萨拉斯特罗 大祭司 男低音
夜女王 女高音
帕米娜 公主,夜女王之女儿 女高音
塔米诺 王子 男高音
帕帕盖诺 王子的随从捕鸟人 男中音
帕帕盖娜 捕鸟人之妻女捕鸟人 女高音
莫诺斯·塔托斯 摩尔黑人 男高音
侍女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少年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武装男士甲乙 男高音、男低音
祭司、妇女、小厮、仙女、野兽等。
故事发生于古代,约在埃及拉米西斯一世的时代,地点在孟菲斯的爱昔斯神庙内及其附近。
剧情介绍:
降e大调的序曲由强有力的庄重和弦开始,暗示“夜女王”的威严。在小提琴优雅的序奏后,进入莫扎特最拿手的、精巧的赋格曲段落,由各种乐器反覆展开后,呈现出一幅绮丽的音画,那清澄晶亮的色彩,如同由阳光与花香、幸福与欢笑所交织而成的。序曲的尾声充满了柔美、宁静的气氛。
第一幕:埃及古时的爱昔司庙
布景为:夜女王庙前。群山怪石的上面筑有夜女王的庙宇,这一天,埃及国的皇太子塔米诺被一条大毒蛇追赶到了这个庙前。他的朋友们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人被毒蛇追到这个地方,跑得精疲力竭,不觉晕倒在地。这时候,庙中忽然出来了三位女子,都用布蒙着面,将毒蛇杀死。这三位女子就是夜女王的侍女,她们杀了毒蛇便回庙中。埃及太子塔米诺苏醒后,看见毒蛇已被杀死,心里异常奇怪。一回身看见山石上有一个小洞可以藏身,便躲到里面去,藏在那里,窥视着外面的动静。果然有一个人走来,身上披着鸟毛做的衣服,形容奇怪,这个人名帕帕盖诺,是一个捕捉雀鸟的人。他走到这里,便自己唱着怪腔怪调的歌,说明他的职业。塔米诺起先有些害怕,后来便大着胆子走出来,同他谈话,帕帕盖诺见有人来搭讪,便指着死蛇,说是他亲手杀死的。当他正在炫耀自己本领的时候,不防那三位蒙面女子又走出来,见他如此胡说乱夸,便取出一把挂锁,将他的嘴锁住。三位蒙面女子对塔米诺却和颜悦色十分客气,而且还取出一张美女的小照给他瞧,并告诉他说,这是夜女王唯一的女儿帕米娜,这时候正被爱昔司庙中的祭司长用魔术囚禁了。这个祭司长是一个恶毒的魔鬼。塔米诺见了这小照,便产生爱慕之情,答应冒险去将她救出。这时忽然一声雷响,几乎将帕帕盖诺震死,原来这是夜女王在颁布谕旨,她说倘若塔米诺能将帕米娜救出,便赏给他做妻子。帕帕盖诺一听这话,便兴起了求偶之念,要求与塔米诺一齐去营救帕米娜。神女便将他的挂锁拿去了,又赐给他一串神铃,以作防身之宝。给塔米诺一支魔笛(神笛),正如阿尔福司(神名)的神笛一样,法力极大。夜女王还派了三位年轻美丽圣洁聪慧的神侍卫。他们隐身在暗中护卫,塔米诺与帕帕盖诺二人预备整齐,便起程去救帕米娜。
第二幕 第一景:萨拉斯特罗祭司长宅第内
大祭司堡中有一个奴仆长莫诺斯·塔托斯,是摩尔人。祭司长自将帕米娜捉来之后,便将她幽禁起来,命莫诺斯塔托斯监管。这时,帕米娜被锁在一间屋子中,手脚都被铁链捆住,躺在那儿哭泣。祭司长命莫诺斯塔托斯监管时,就已嘱附过他,不许他动一丝爱慕的念头。但莫诺斯塔托斯见了帕米娜之后,便情不自禁地竟生出爱慕之心。他正要向帕米娜求婚的时候,帕帕盖诺忽地闯了进来。莫诺斯塔托斯便吓得跑躲在一边,帕帕盖诺便走上前去,安慰帕米娜,并将塔米诺冒险来救她和专情倾爱她的话,都说给她听。这一段二重唱《笑与啼》,十分悠扬悦耳。
第二景 寺庙的入口
王子塔米诺由3位神侍卫引导,将他领到一个美丽的洞府中,这个洞府中有三座小庙,即智慧、自然与正义。他们规劝他要坚守三个条件,即坚定、忍耐、沉静,随后便走开了,剩下塔米诺一人在洞府中。塔米诺觉得寂寞,便试着想去敲开庙门。头两间庙门没有被敲开,到了智慧庙门前,正想伸手去敲,忽然出现一位老者。塔米诺向老者询问起来,老者这才告诉他说:这是祭司长萨拉斯特罗所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拒绝一切心怀妒恨的人,尤其是禁止存心想报仇的人出入。塔米诺很诚挚很认真地说:他来这里是要救一位姑娘,因为自己爱上了她。老者又告诉他,说那个叫他来冒险的夜女王,是一个恶魔,至于帕米娜之所以被捉到此地也是要劝她为善,使她自己得到好处。只是塔米诺有些放心不下,因为他不知道帕米娜此刻究竟有无危险。老者说不能说,因有符咒所禁。正当此时,忽有声音从各座庙中传出来,对于将帕米娜的现况说给他听,不过他须行教礼。塔米诺听了这番话,心中高兴,便将魔笛吹奏起来,一会儿林中的奇兽怪物一齐都跑了来。帕帕盖诺同莫诺斯塔托斯也来了,只是被帕米娜和女奴等所包围。帕帕盖诺无法,于是振动了神铃,诸舞女闻声便都起舞来,并逼着他们跳出去。自此塔米诺与帕米娜才初次晤面。一会儿,洞中奏起圣乐,祭司长萨拉斯托出来,应允俩人结为夫妇,只要先证明俩人是否有结合的价值。于是俩人跪在祭司长面前,祭司长取出一块黑布罩在俩人头上,并带领他们到试验的庙中去。
第三幕:一座棕榈树林的庭院里
智慧庙前有一片树林,就在这树林前行人教礼。祭司长偕同祭司从智慧庙中出来,唱着圣歌,求诸神赐能力给塔米诺和帕米娜,使他们能经受各种考验。这一段音乐极其沉静,歌调十分庄严,祭司们的合唱与管弦乐的配合非常和谐,的确是难能可贵的音乐。典礼举行完毕,众祭司都答应他们俩人入教。承认的仪式是鸣号三声,同时帕帕盖诺也行了入教仪式,也为众祭司承认。这时有声音警告塔米诺和帕帕盖诺,叫他们谨防妇人的欺骗,于是试验便开始了。众祭司随同祭司长离去之后,只剩帕帕盖诺等三人站庙中。顷刻之间,夜女王带着三个蒙面女侍现身出来。夜皇后向他们讲述祭司长凶残行为,并恫吓他们。帕帕盖诺有些动摇,帕米娜同时也受试验,夜女王给她一把利刃,告诉她,若是她想与塔米诺成婚,便要用利刃去刺杀祭司长。帕米娜正在犹豫时候,祭司长忽然来到,严厉责骂夜女王,并宣布夜女王必受处罚。同时要她女儿与塔米诺王子成婚。祭司长这一段所唱的咏叹调《圣地之内》是一首男低音最佳的乐曲。
第二景:庭院里
塔米诺与帕帕盖诺所接受的第一个考验,便是要沉默,不许说一句话。夜女王的三位随从出场来引诱他们,但是他们都能坚守诺言。
第三景:花园里
当帕米娜睡觉时,忽然有人将她带进大厅,从塔米诺面前经过。塔米诺因守着命令,只能缄口不言,但心中甚为不安,因为他恐怕帕米娜怪他,怪他不同她说话,果然帕米娜见塔米诺不理她,便以为他是变了心不爱她了,于是她悲伤地唱着女高音的咏叹调:《我的幸福完了》表现出帕米娜心中悲伤已至绝望,于是想用她母亲给的利刃自杀,但被祭司长的神侍拦阻住,并安慰她说:“你将来的结果一定很美满,不用忧心焦急。”
第四幕 第一景:在金宇塔
王子被命令到荒原去游荡,塔米诺因跟帕米娜分别,心里十分难过,而帕帕盖诺自己也渴望有一位妻子。忽然一位老母夜叉出现在他面前,目击老妇,他正要跑开时,她却摇身一变,变成年轻貌美的帕帕盖娜,但是他竟不为所动。
第二景:荒野
帕米娜以为王子不会守信,心灰意冷;帕帕盖诺此时也因失掉了帕帕盖娜,陷入失望的深渊。但当他发现,他一摇铃便能唤之即来时,他与帕米娜的忧愁又转为快乐。
第三景:火洞
王子塔米诺现在正经历最后的折磨,他在洞里遭受到大瀑布的威吓,又看到熊熊的火舌,度过这两种危险,他便能看见帕米娜了。这时王子已不必再沉默不言,相反的可以谈情说爱了。这一对情侣经过了太多磨难,终告结合。神秘的笛声吹出几次奇妙的音乐,将最后的一些危险也给吹散了。颇多艰辛的音乐乐节,最吃力的莫过于帕米娜唱着:《一切困难都已克服》。
第四景:爱昔司庙
尽管夜女王横加干涉阻挡,一对情侣终于克服了一切的试探而缔结良缘。大祭司神在圣地给他们祝福,同时乡巴佬帕帕盖诺,也得了一种美满的奖赏。原来在大厅中同他谈话的老妇人,也是因为被恶魔禁固,而成了年长老妇。这时帕帕盖诺的试验也完毕,将恶魔打退后,那老妇人便立刻变还本来面目,不但年轻,并且貌美。更奇怪的是,她的服装与帕帕盖诺相似,也是用鸟的羽毛织成的。于是帕帕盖诺与帕帕盖娜俩人也成了婚,衷心感激而愉快,歌剧在一阵轻快的音乐中结束。
《魔笛》二幕歌唱剧
剧中人物:
萨拉斯特罗 大祭司 男低音
夜女王 女高音
帕米娜 公主,夜女王之女儿 女高音
塔米诺 王子 男高音
帕帕盖诺 王子的随从捕鸟人 男中音
帕帕盖娜 捕鸟人之妻女捕鸟人 女高音
莫诺斯·塔托斯 摩尔黑人 男高音
侍女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少年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武装男士甲乙 男高音、男低音
祭司、妇女、小厮、仙女、野兽等。
演奏时间:
序曲:7分 第一幕:60分 第二幕:80分
剧情介绍:
第一幕 第一场 场景为埃及山岩间的开阔地带,到处是茂盛的林木,两侧均有道路通向山岗,附近有一神殿。
这时身穿华丽的古希腊猎装的年青王子塔米诺被大蛇追赶着逃到这里,他手拿着弓,但箭已射完,被蟒蛇追逐着登场,大叫着:“救命啊,救命啊”后昏倒。
这时宫殿的门开了,出现三位戴着面纱、手执银色标枪的侍女。她们把蟒蛇刺死后,就蹲下来注视塔米诺,惊叹道:“这是多么英俊的青年!”然后争着要在他身边守候。她们谁都不肯单独去报告女王:“为什么要我去”各自情不自禁地唱出:“只要能和他一起生活,我愿意献出一切”,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好依依不舍地向他告别,一块儿去报告女王。这是一首优美的三重唱。随着心理的进展,伴奏的节奏也跟着改变。
塔米诺清醒后,发现大蟒蛇已死。这时远处传来排笛的声音,不一会儿有个男人走来了。王子赶忙躲到树后。
这时帕帕盖诺背着大鸟笼,身着羽毛制成的衣服,一边吹着排笛(牧神笛),一边唱着这首天真的民谣风曲调。他唱着:《我是一个捕鸟人》,他唱道:“任何时刻我都愉快地吹着排笛,在这里没有一个人不认识我。只要吹响这排笛,小鸟就会飞来,因此所有的鸟,都属于我。我希望有一张捕捉少女的网,这样,她们也会成为我的。若是我得到心爱的姑娘,我要拿糖给她吃,如果她肯嫁给我,我要让她安睡在我身旁。”。
当帕帕盖诺唱完后,塔米诺不禁向他问道:“你是谁”捕鸟人答说:“问我是谁真莫名其妙,我和你同样是人啊!”塔米诺以为这位奇装异服的男人杀死大蛇,救他一命,就告诉帕帕盖诺说:“我是一位王子,我的父亲在遥远的地方治着许多臣民和一大片领土。”
可是帕帕盖诺听不懂什么是“王子”、“领土”与“臣民”,他是个“人人平等”的大自然之子。于是塔米诺就问他:“你是怎么生活的 ”“我为夜女王和她的侍女们捕鸟,而她们给我吃与喝的。”最后他得意忘形吹牛说:“这条大蟒蛇是我杀的!”
突然城门开了,带著面纱的三位侍女出现,大声叫道:“帕帕盖诺!”捕鸟人吓了一跳,因为她们不曾这么凶。接着三位侍女相继表示:“夜女王要给你捕鸟的代价,但以水替代酒,以石头替代面包,用一把锁锁住你的嘴巴,代替水果。这是对你说谎话的处罚。”
然后她们对塔米诺说:“年轻人,救你的是我们,表示那个捕鸟人。”并且拿出一幅画像给塔米诺看:“这是夜女王的女儿帕米娜的肖像,如果您看了画像而动心,您将获得幸福、荣誉和名声。”说罢,就带着帕帕盖诺退去。
塔米诺看了画像,惊叹着公主的美貌,唱出这首著名的“画像咏叹调”:《这是多么美丽的画像》,他说:“好像没有人看过。这么美丽的姑娘,她燃起了我心中的火焰,难道这就是爱如果我能找到她,一定要紧紧抱在怀里,永远拥有她。”这虽然是单纯的情歌,却能激发澎湃的感情,扣人心弦。
当王子唱完,想要离去时,三位侍女又出现,并叫住他。她们交替地告诉塔米诺,夜女王已听到他的话,并且指点说:“这张肖像画中的帕米娜,在五月的一天被可恶的魔鬼拐走。”塔米诺听了就说:“哦被坏人拐走了这是多么可怜啊!”他心里想着,她可能不再是一位处女。三位侍女听了大怒:“她即使是身处险境,依然坚守贞操。”塔米诺马上表示:“若是这样,我一定要把她救出。”
这时雷声隆隆作响,侍女们告诉塔米诺说:“女王驾到。”山崖突然向左右分开,舞台变成庄严的大厅,夜女王坐在布满星辰的王座上对塔米诺唱着宣叙调:“年轻人别害怕,纯洁聪慧的人呵,只有你才能安慰一个母亲心中的烦恼。”接着在缓板中悲戚地唱出咏叹调:《我的命运充满痛苦》,她说:“可爱的女儿被夺的母亲,是世上最不幸的。只要爱女不归,快乐也不回,这就是魔鬼的卑鄙行为。我一直忘不了女儿战栗的呼救声。她悲切地哭喊着:救我呀!救我呀!但我无能为力,眼巴巴地看她被掳去,自己只能掩面哭泣。”她鼓励塔米诺说:“你才是我的救星,你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当你完成任务胜利归来时,我的女儿就永远属于你。” 这是一首极富戏剧性魄力的歌曲,是最光辉灿烂的莫扎特咏叹调。表现出母爱和悲戚的情绪,所以除了宣叙调中要表现得庄严外,还要具有抒情性。这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曲。
夜女王唱完后,率领着侍女消失在黑夜里,只留下发呆的塔米诺。这时大厅也消失了,舞台返回原先荒山的景色。塔米诺弄不清此事是真是假,于是向神明祷告。
这时帕帕盖诺登场。他指着被封的嘴,表示着:“请打开嘴上的锁”的动作,他的样子非常可怜,再也不像往常那样快活了。塔米诺虽然很同情他,可是只能说:“我想救你也没有办法。”
突然,三位侍女又出现了,她们取下帕帕盖诺嘴上的锁,但要他发誓今后不再说谎。
这时第一个侍女交给塔米诺一支夜女王送他的金笛说:“这支魔笛可以使人得到爱,使不幸者获得欢乐,使单身汉得到伴侣。遇到危急时,又能使人脱离险境。这是比金银财宝、王冠更可贵的。”接着五人就一起赞颂这支笛子。唱着美妙的五重唱。
帕帕盖诺准备离去时,三位侍女对他说:“你要随塔米诺到萨拉斯特罗的城堡去,去把帕米娜救出来。”可是下帕帕盖诺却反抗说:“我不敢去,这个魔鬼会拔掉我身上的羽毛,红烧后把我吃掉。”第一个侍女只好交给他一只银铃,告诉他只要摇响它,就能化险为夷,这样他才答应同往。
当他们准备启程时,才发觉不知怎样走法,于是向侍女问路。侍女们说:“前面有三位勇敢又聪明的童子,会引导你们向前走。”他们一边说着再见,一边和侍女们分手。
第二场 萨拉斯特罗的城堡内
有两名奴隶在整理房间,另一名奴隶进来说,萨拉斯特罗的黑人男仆莫诺斯·塔托斯他想强暴帕米娜,却被她跑掉了。 突然传来莫诺斯·塔托斯的叫喊要奴隶快拿来锁链的声音。有一个奴隶走到窗口探头一望,看到帕米娜已经被莫诺斯·塔托斯抓住了。
莫诺斯·塔托斯唱着:“美丽的小_子呵,过来吧!”“我的命好苦。”“你的生命在我的掌握中。”“我不怕死,只是我的母亲太可怜。”这是一首二重唱,当她被绑后就昏过去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帕帕盖诺心惊胆战地从窗外往里望,他走入大厅自言自语说:“这是什么地方让我进去瞧瞧。”当他进屋后,先赞叹了帕米娜的美姿。然后看到黑炭般的莫诺斯·塔托斯,而黑人看到进来的是小鸟一样的怪物时,两人都以为自己看到了鬼怪,“呼呼”叫着从左右两边分别逃走。
这时帕米娜醒来了,依然唤着母亲的名字,悲叹自己的命运。帕帕盖诺又走回来,嘴里说着:“世上既然有黑鸟,当然也会有黑人,这是不足为怪的。”当他仔细端详帕米娜后,认出她就是夜女王的女儿,于是告诉她,有一位看到她画像的王子,因为爱恋她已前来营救她。
帕米娜认为这王子一定是自己的情人。帕帕盖诺听了,不禁感慨道:“我帕帕盖诺连一个情人都没有。”帕米娜就安慰说:“忍耐吧,上天绝不负苦心人。”
接着帕帕盖诺和憧憬爱情的帕米娜,一起唱出这首歌颂爱情的二重唱。非常喜爱《魔笛》的贝多芬,曾根据这首二重唱的主题写了一首大提琴与钢琴的《魔笛主题变奏曲》(共七段)。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曲子,时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先由帕米娜唱:“知道爱情的男人,一定有一颗温柔体贴的心。” 帕帕盖诺唱:“同享甜蜜的爱,就是女人的义务。”最后同唱:“爱情是崇高的,唯有男女两人才能进入神界。”
第三场 神圣森林。有智慧、理性和自然的三个神殿。
这时舞台一变而成萨拉斯特罗城堡所在的神圣森林中。有三个门可以进入神殿。自右是“智慧殿”、“理性殿”和“自然殿”。而智慧、理性和自然,就是启蒙哲学的中心思想。
正如神殿上所标示的,到这里萨拉斯特罗不是恶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夜女王却是一个坏女人。三位手拿着银椰树叶的童子,带领着塔米诺上场。童子们告诉塔米诺说:“此路将引导你到达目的地。可是你必须勇敢才能得胜。”接着又警告他:“要定心,要忍耐,要沉默。”塔米诺虽然请教他们如何才能营救帕米娜,可是童子们并未回答这问题就退去。
这时塔米诺看到恶魔的住处居然这样神圣,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在莫扎特人生的35年中,写下了600多首音乐作品,其创作领域涉及广泛,包括歌剧、协奏曲、交响乐、室内乐、奏鸣曲、宗教音乐与歌曲,以及一部安魂曲等作品。从他的作品风格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1 初露锋芒(1762~1773)
小莫扎特从1760年开始学习作曲,四岁的他写下了第一首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1762年,年仅6岁的莫扎特,由父亲带领来到了慕尼黑、维也纳、普雷堡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性演出,此后,他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段经历对他的创作道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的作品前期积极向上,与这段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在旅行的过程中,他真正接触了在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器乐,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等音乐艺术,结识了巴赫、马蒂尼等多位作曲家,并学习了他们作曲技术与创作经验,这对他后来成为那一时代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有一个人对莫扎特的影响很深,那就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列奥彼尔德·莫扎特是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还著作了当时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作为小莫扎特的启蒙者,我们也许可以称他为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一个有头脑的经纪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意识到小莫扎特是个善于和声语言的作曲家,而不单单只是一个小提琴天才。他教会了小莫扎特技术服从于情感,教会了小莫扎特在五线谱上要以漂亮的、整齐的形式书写乐谱,这一好习惯伴随莫扎特的一生。
小莫扎特的1号作品无疑是十分简单幼稚的,但那正是他童心的流露,同时也可以说明,在他初学作曲的那个时期,欧洲的文化背景是光辉灿烂的,这也使他的音乐成为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陈述,可以说多亏了他父亲的教育。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莫扎特在旅行过程中见到的山山水水也都随着马车轮子的转动在他的音乐中流淌起来。1763年11月,7岁的莫扎特抵达巴黎,一待就是5个月。他最早的四首小提琴奏鸣曲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旅馆中,小小的莫扎特坐在椅子上,双腿还悬在半空,就这样用他稚嫩的小手写下了公之于世的作品《由小提琴或长笛伴奏的钢琴奏鸣曲》作品9~15号。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巴黎在小莫扎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谈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早期的创作中,融入音乐更多的因素是歌唱性和喜剧性,这不仅是莫扎特独有的风格,同时也是其音乐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外,关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手法方面,莫扎特比海顿更为成熟,这在曲式结构、主题、和声语汇的应用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莫扎特继承并发展了海顿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成一套的体系。
2 成熟时期(1774~1781年)
莫扎特在1773年底返回萨尔茨堡,这只是暂时性地结束了旅行,并在父亲的教导下继续学习音乐与文化,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音乐素材运用最多的是旅行中所收集的,包括歌剧《假园丁》《牧人王》(1775年完成)。
莫扎特特别喜欢观察自然,一切花开花落、云舒云卷在他的眼中都会变成流淌的旋律。莫扎特的音乐甜美、可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心目中有着可爱的上帝,他的音乐使人心气平和原因就在于他心中有和上帝相同的自然。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上帝同自然是同一码事,大自然的美与和谐也就是上帝的美与和谐,所以在莫扎特心目中上帝是很可爱的。
莫扎特的恋爱也是他灵感来源之一。1774年,18岁的莫扎特有了他的初恋,12月在与姐姐的书信中,仔细地描写了他的这种感情,于是,第二年便有了5首小提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对于小提琴这种具有歌唱和抒情性的乐器的热爱是从小培养的,6岁的莫扎特就已经可以演奏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了。
莫扎特的身体不是很好,之所以身材矮小,都是因为过早地消耗了精神的缘故。对于他的身体问题,他的好朋友尼姆杰克回忆说:“就身材而论,这位杰出的人物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身材矮小,如果不去看他炯炯有神的眼睛,很难看出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他的眼光是散乱的,不安的,但是他只要往钢琴面前一坐,那他的眼神就全变了。”是的,作曲就是他的灵魂,钢琴就是他的工具,从他6岁作曲的那一刻起,他命中注定的生活方式只能是成天坐在钢琴旁边。他的一生中写下了600多首曲子,尤其是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但在他的音乐里,很少能见到他为烦恼、疾病所写的曲子,乍一听,好像轻松、明快、风趣,其实他的内心纤细、敏感,只不过是善于伪装,用外在的东西掩盖内心的世界,因为他对音乐的神圣感是不会被世俗干扰、打破的。
在1779年,莫扎特经历了几次人生的昏暗点。第一,他的母亲去世了,第二,他失去了他心爱的女人,第三,萨尔茨堡这座小城市的闭塞和心胸狭窄让他讨厌万分。在这种环境下,他企图把他的失落和隐痛,把他与世界的冲突拿到音乐中去,让音乐化解矛盾,正如他的《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然而,莫扎特这一时期的音乐内容深受当时的运动思想的影响,风格十分严谨,出现了奏鸣曲中呈示部等形式的新要素。在《A大调奏鸣曲》(k331)中,虽然第一乐章由优雅的主题变奏曲代替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末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运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并运用了第一乐章中的音乐素材,但莫扎特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的音乐结构与风格。
由此可见,莫扎特独特的音乐个性在奏鸣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新的风格亦是在丰富而创新的想象力与意识中孕育而生的。
3 维也纳时期(1781~1791)
父亲的控制、大主教的奴役使莫扎特陷入了困境。1781年6月,莫扎特25岁这一年,摆脱了父亲的控制,脱掉了宫廷乐师的制服,昂首走向了他人生的后十年。这是他人生最艰苦的十年,也是他作品大丰收的十年,正是他人生遭遇的困境造就了他,激励了他,他笔下的音符便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思如泉涌。
歌剧《后宫诱逃》的诞生在1781年他与大主教决裂之后,于1782年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他在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下与一位音乐家的女儿结了婚。1872年,他与海顿结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向海顿请教、学习了与四重奏、交响乐等相关的写作经验,并为海顿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
莫扎特在他人生的后十年生活是非常拮据的,他与妻子都不善理财,而且莫扎特喜欢花费大价钱去购买漂亮的衣服、胸针。就像他的曲子,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本性并没有被世俗所感染,才会创作出那样的乐曲。
1784年,莫扎特加入了共济会,参加了带有资产阶级启蒙色彩的活动,与之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自由、平等、博爱”。为了这个组织,他创作过许多歌曲,如1785年,他写下作品468号《同志之旅》、合唱作品《共济会的欢乐》和《献给你宇宙的灵魂》等。但有一首曲子是他对共济会最高的赞扬,那就是《魔笛》。
《魔笛》完成于1791年9月的秋天,在《魔笛序曲》中,我们能体会到莫扎特的精神气,一种人生在世无愧于天地的浩然正气,在这浩然正气中还包含着他的童心。他的童心伴随着他由生到死都未曾消失过,就像他的作品545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谁能想象到这首作品是他1788年的作品。曲子一开始,便能听出简单、快乐,充满了莫扎特式的童真,听不到那个被生活所困的莫扎特。
普赫伯格,一位维也纳商人,他在莫扎特晚年最穷苦的时候一直帮助他。他会在每月定时借给他钱,比起好心,笔者更愿意相信是他懂得欣赏莫扎特的才华。
在写作魔笛的过程中,莫扎特还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天鹅之歌”——《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慢板旋律凄美、惆怅,是音乐史上动人心弦的篇章之一,将一种超脱人世,即将告别人生的意味展露无遗。
进入晚期创作的莫扎特,更加注重内心的洞察与激情的融入,在《c小调钢琴奏鸣曲》(K457)音乐中,出现了既具有矛盾冲突又如对话一般的主题与副题,这种“贝多芬的音乐元素”将另一个莫扎特展现了出来。
4 结语
在莫扎特作品的三个时期里,他的风格不断变化。写作初期的莫扎特是单纯的,童年眼中看到的景色是彩色的,他把对大自然的喜爱写进了曲子里。中期的莫扎特遇到了精神和生活的困难,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怨天尤人,因为他相信音乐会化解矛盾,艺术可以化解冲突。而后期的莫扎特,把自己的想法写进曲子里,从他的五线谱上已经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情绪的大门已微微打开。
但无论是哪个时期的莫扎特,不变的都是他那颗炽热的童心,在他的曲子中,唯能感受到的就是他对生命的热爱与真诚。莫扎特在古典主义时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继承了海顿的奏鸣曲曲式,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为贝多芬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曾经有人说,如果莫扎特再多活十年,那么他的写作风格会更加接近贝多芬。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只要莫扎特的童心还在,他就会以仁慈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因为他始终坚信音乐可以化解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发泄的工具,如果有所改变的话,莫扎特便不是莫扎特了。
参考文献:《莫扎特的调性选择》 音乐评论者经常研究一个课题,即莫扎特为了表达特定的音乐情感状态而诉诸于特定的调性选择规律。有评论家把精力放在研究莫扎特极具特色的几个固定调如g小调,降E大调。也有的人试图比较任意两部大师不朽之作的调性风格。但为数不多的人能够精确阐明总共24个大小调式每个分别对于莫扎特作品的意义,而这个着入点相信会很有意思,而且十分轻松地能使莫扎特的作品找到更多的舞台空间。
对于一位十八世纪晚期的作曲家而言,确定一部作品调性的标准几乎是依赖于其亲身演奏的乐器体验,这样才能避免对于选择有些乐器该用什么调来演奏的难度和曲解。而通过他600多部作品表明,莫扎特很喜欢用0-2个升降号之间的调性音乐,3个升降号只是偶尔使用,4个以上的几乎从不使用;他并没有附庸海顿等其他同时期作曲家之大喜大悲之风雅而动辄4,5个升降号。在选择主调之后,他一般只会转近关系调,很少转到很远的地方去。
因此在D大调为主调的时候,他会发现其中有着与之强烈的调性对比的d小调,这种对比很少发生在关系调b小调,大多数情况是属调A大调和下属调G大调;有些时候在中音大小调F以及下中音降B大调都会包含其中。在一部D大调的作品中,他有时候会放进一些进关系调如C大调或E大调的几段作为特殊用途。但一些偏厚重的调式似乎对他没有太大的必要:在一个强烈的调性环境下,一个简单的中音转换可能会上演一出青天霹雳剧。
主调将会决定大多数作为对比作用的其它调性。不过莫扎特偏好使用几个固定调在一些特定的乐思中;并且这些附属调性用得越多,其中承载的情感氛围也就越浓郁。他不使用升C大调,个别除外(蒂托的仁慈第17段)或者升c小调(除非E大调为主调);升F大调,海顿最喜欢的一个调在莫扎特作品中像B大调一样稀有;降a小调只在转调的时候出现。
丝
对莫扎特而言C大调是一个最基本的调;他大多数的歌剧都是建立在C或者D大调。G大调的《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娜》和降E大调的《魔笛》是个别现象。一些早期的歌剧在其它调上收尾;在那个时候,莫扎特还不相信有稳定的调性中心这一说法。C大调是一个温和开放,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调性,它可能在钢琴协奏曲K503中有庄严的泛音,它会有费加罗《花蝶不再飞》的直率,采琳娜《情人啊,用这灵药》的温柔,《魔笛》第一幕终曲时的神秘。莫扎特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C大调;主线通常是开放和人性的,比如《女人心》的序曲,朱庇特交响曲的开头或者钢琴协奏曲K467;C大调是无数莫扎特迷人乐思萃取的源泉。
c小调有更多的变化但却更统一的内涵:莫扎特很小心谨慎地使用这个意义重大的调式。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这是不完整的庄严大弥撒曲K427的主调以及独创性的钢琴协奏曲K491,早在莫扎特创作神剧《得救的贝托利亚》时,他为那些不幸的祈祷者改成c小调,就像他改变弥撒曲K47a(仅两个乐章)的调性一样,并且他在未来创作的《伊多梅纽》中的祷告祭祀合唱也同样如此,这种僧侣般庄严的合唱《伊多梅纽》中多次出现。在《魔笛》中两个相爱的人的合唱前奏曲,为双键盘所写的赋格K426或者弦乐五重奏K546,当然还有在未完成的大弥撒里,c小调有着更为强烈的表达。宗教性格的c小调传递了共济会葬礼音乐K479a以及展开了伴随着共济会三声部的第2号《塔摩斯,埃及之王》音乐;之后c小调音乐成为了阴谋的记号,比如《魔笛》第2幕终场夜后的出场突然雷声大作便是如此
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里,莫扎特的c小调可能传达一种简单的恼怒或者挫折心理,比如《牧人王》第12曲,《假扮园丁的姑娘》第16曲,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艾莱特拉在《伊多梅纽》中的火山爆发咏叹调《欧莱斯特和爱雅斯神呵》;费兰多的小抒情调《即使被出卖,受侮辱》也是属于此类,在器乐作品中则有钢协K491和风琴小夜曲K384a。但在另一些作品里,愤怒显得更加有英雄性和挑衅心理,具有莫扎特的独创之处。比如《皇帝的悲剧》第22曲,《卢西奥西拉》中勇敢面对死亡的第22段;我们可以把这种感情联系到钢琴幻想曲K475以及钢琴奏鸣曲K457。作为英雄般的绝望c小调出现在《魔笛》开场塔米诺王子被大毒蛇追击那一场。有时候c小调只是一种忧郁的标志,比如《假扮园丁的姑娘》第21段,两个迷路不幸的女人-这里派生出一种可能,CPE巴赫的c小调影响了莫扎特的降E大调两部钢协K271,K482慢乐章中温柔忧郁特质以及交响协奏曲K364。
D大调是莫扎特壮丽,军队或者英雄胜利凯旋,极度自信的贵族阶级的调性,通常和小号和鼓联系起来,这点上莫扎特的很多歌剧都勾勒出很帅气的一副皇室场面,例如《皇帝的悲剧》,《西皮奥内的梦》,《唐璜》,包括《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玛维瓦伯爵府。D大调还有另一种莫扎特性格,但很少使用。它的音乐在曲调上多彩斑斓,具有冥想气氛,最好的代表是他逝世前最后一部宗教合唱曲《圣体颂》K618。
d小调是一种人性焦虑渴望被多彩地表达出来的调性。比如钢协K466,弦乐五重奏K421,安魂弥撒曲。神剧《得救的贝托利亚》序曲,《扎伊德》中梅洛洛格第2号旋律,以及《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中遗失的慢板片段;在《唐璜》里长官在序曲以及第二幕终曲时辉煌的登场;《魔笛》中夜后第二次出现时狂怒的咏叹调。莫扎特从他孩提时期喜欢用F大调或D大调来表现悲惨的挫折以及教堂音乐-垂怜经K368a是比较成熟时期的范例。在成熟时期他已经很慎重地使用 d小调了,只有在表达某些特别的效果上并且调性正好是在主调的关系小调上才使用。
降E大调在莫扎特作为拿波里歌剧作曲家时期意味着庄严神圣。降E大调被用在《魔笛》和其它一些共济会音乐中(如第39号交响曲),但同样也有其他用途:在他一些圆号和钢琴协奏曲中,原本就欢快愉悦的曲调增加了一层高贵的气质;在《牧人王》里表达坚定不移的爱情。这个调对于莫扎特而言的作用是情感的对比,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情绪的状态
楼E大调在莫扎特的器乐作品里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对于洛可可的作曲家和巴洛克时期一样都认为E大调是一个平和的调性,倾向于田园音乐和对自然的沉思:所以阿波罗在自我介绍时以牧羊人的身份来伪装,扎伊德向往自由,伊丽亚凝视着将要和她爱人幽会的花园以及伊多梅纽满怀感激地对平静的大海深情一瞥。这个调同样也是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以及钢琴三重奏K542的主调。
E大调似乎还是莫扎特一个表示歉意和观点的记号:《假扮园丁的姑娘》里罗西娜请求爱神不要伤她的心;《得救的贝托利亚》里的阿米塔对她不爱国的行为乞求谅解。阿斯卡尼奥对于他不敢接近他所爱慕的人感到懊悔。利波莱罗推辞被迫使参加的晚饭邀请而请求原谅。其余的两个例子带有辩解和说教意味:阿方索对他的士兵朋友保证女人的坚定不移不过是想象力的臆造;萨拉斯特罗教育帕米娜太阳王没有复仇心的做人哲学。
e小调在莫扎特作品里十分罕见。《得救的贝托利亚》最后的合唱以气势宏伟的巴洛克风格e小调开始,之后因为单声圣歌的进入就转向了G大调。在一部被遗弃的两乐章的小提琴奏鸣曲K300c;早期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以及一些教堂歌曲是e小调,由于某些原因,莫扎特避免运用此调。
F大调是一个乐观开放的调性,莫扎特把其得心应手地发挥到了极至。其中很多有趣的作品都是神童时期尝试的实验品,比如第一部小提琴奏鸣曲K13的小步舞曲;《女人心》第9段略带伤感的低音,《魔笛》第二幕开场,同样地也出现在《伊多梅纽》里的神殿场景里。当然了,没有哪个F大调能比《费加罗的婚礼》第18和27两段,《唐璜》里的第1,6和13和更加出色的第25段,或者帕帕基诺的第20段,《女人心》的第23段更好了。
f小调出现在《费加罗的婚礼》里园丁的女儿巴巴丽娜那并不怎么严重的悲歌以及《女人心》里阿方索无病呻吟的咏叹调中。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得救的贝托利亚》中所描绘的被击败的敌人在荒野外呻吟哭喊的场景。而最重要的运用是《唐璜》的第一幕长官死后的三重唱以及两部管风琴套曲K594,K608。
升f小调在钢琴协奏曲K488里是一个崇高的柔板调性,这个调是莫扎特表达痛苦悲伤的手段,但却很少在他的期余作品里再出现过,尽管莫扎特沉溺于它的关系大调A。而在《蒂托的仁慈》第一幕终曲时有很精彩的降G大调的曲例。
G大调像F和C大调一样是开放调性。它拉开了《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两剧的序幕;在《唐璜》里则传递了泽里娜和玛塞托二人的激情;《女人心》里古列尔莫劝说费兰多的咏叹调《女人为什么这样残酷》有着诙谐幽默中掩藏的愤怒之感(比起费加罗类似情景使用的降E大调火气小很多)。在《牧人王》里则通过G来介绍伊丽莎的出场,而她那更加成熟迷人的情人出场用的是F大调。在钢琴协奏曲K453的第一乐章利都奈罗里G大调更是展现了多样的情绪。同样的表现可以在《第4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艺术歌曲《紫罗兰》里发现。
g小调和降E大调是两个莫扎特最具特色和个性的调性。在《第25交响曲》,《假扮园丁的姑娘》里阿米达的咏叹调;《扎伊德》里的《老虎啊,去磨你的利爪吧》,钢琴四重奏K478以及浪漫曲K466的中段都体现了愤怒激动的情绪。在《后宫诱逃》里有一种特别的喜剧式人物的进入出现在警卫奥斯敏爬到树上演唱咏叹调《如果发现可爱姑娘》;在《第40交响曲》的终曲时g小调的回归暗示了一出讽刺喜剧的结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g小调对于莫扎特而言是一种表达忧郁痛苦的无与伦比的手段,例如《第40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忧伤结尾;帕米娜误以为幸福已经结束的咏叹调帕《啊,我知道了》; 《卢西奥西拉》第一幕最后朱妮娅为他父亲的亡灵祈祷;康斯坦茨的忧伤之歌等。有时候这些悲伤是表面肤浅的,例如《巴斯蒂安巴斯蒂安娜》第14曲或者钢琴协奏曲K456里的慢板乐章。有时候也具有讽刺表现,例如《女人心》里的假装自杀情节,夜后咏叹调《遭受痛苦》里故作姿态的自怜。莫扎特早在作品9就开始用g小调,一开始并没有投入情感,但之后便逐渐开始富有戏剧性。他11岁时创作的幕间剧《阿波罗与海辛特斯》里的g小调就成功表达了狂怒和悲伤之情。之后在《皇帝的悲剧》中,他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个调来表达其中忧伤情绪的扩张加重。在g小调旋律中,他一贯采用降二级和六级音:他令人羡慕地推导出了一套g小调的作曲体系。
降A大调有四个降号对于莫扎特而言是一种先进前卫的调性。但他经常使用这个调,早在K15dd的行板中就用降A来勾画出伦敦风格的交响乐章。在他的歌剧里,这个调只和《女人心》第二幕终曲布林迪西卡农有关系;此外迷人的艺术歌曲《在孤独的树林》也是降A大调,《第39交响曲》行板里也可以感受到这个调性的特别之处。
A大调作为田园风格的调性是莫扎特从他同一时代的前辈JC巴赫那里继承来的。最开始这个调对于他而言只是个温和平淡的感觉。但到了成熟期后,他逐渐发现三个升号的调性里蕴藏着美感,并被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当单簧管进入时(A大调是单簧管的首调)。当然作品有很多,听者只需辨别出温和平淡的A大调(例如《第29交响曲》)和温柔甜美的A大调(费兰多的咏叹调《爱的微风》)之间的精妙差别便可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了。这个调还经常表现一种宽宏大量的品质,成熟期的莫扎特在用A大调时,喜欢以主调的属音E来进入,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单簧管协奏曲》,只需一听便知道乐曲深深地打上了莫扎特的烙印。
a小调,一个没有升降号的简单调性是莫扎特最早在其交响乐作品中尝试的小调(遗失的K16a)。之后他将这个调与异国风味亲密联系了起来,比如《土耳其进行曲》,《第5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的前奏曲以及《后宫诱逃》里的土耳其风情。同时也有着如钢琴奏鸣曲(K300d)的孤独情绪,热情洋溢的键盘作品K511,阿玛维瓦伯爵的宣叙调《我是胜利者》以及园丁姑娘桑德琳娜的咏叹调。在这些作品里仿佛和a小调都有着心灵感应,就好比后者与A大调紧密相联一样。
降B大调在莫扎特作品里经常在演员移动时候的动态运动下使用。费兰多的求爱之歌《啊,我理解那美丽的灵魂》,埃尔维拉对唐璜憎恶的《不能信任你》;帕帕基诺连声不满的哼哼都是在移动时演唱的;再加上打猎场景时候的回旋曲也是这个调。这个调同样象征着活泼机智,比如唐璜的勾引女性的咏叹调《把葡萄酒喝得酩酊大醉》。在很多莫扎特降B大调作品中都有着类似的智慧和精力。
降b小调最早出现在小步舞曲K8,之后的连祈歌K125,《第16弦乐四重奏》也有出现,但5个降号对于任何作曲家而言都多了些。所以很少被使用。
b小调出现在一些器乐作品中,作为D大调的衬托以取得更有色调感的效果,比如弥撒曲k186h。在他的歌剧作品里,《魔笛》终曲喜结良缘后的恋人合唱之前用的是b小调,目的是爆发出之后神圣庄严的喜剧结局而显得更有张力。《后宫诱逃》第三幕培德利罗的小夜曲《在我的祖国》中的b小调显得十分含蓄,尽管之后很快就被D大调所代替了。
这里必须被强调的是,对于在莫扎特时期的作曲家们而言,要确定一部作品的调性并不是靠一时灵感的幻想臆造,而是需要通过比较调性特征和曲式结构配器来决定的。莫扎特能够大胆创新地漫游在调性世界里-在费加罗中他将自己延长后的第二幕终曲设定为半音程调性(降E大调),傲然独立于整部以D大调为主调的歌剧之中。当他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来详细描述一种特别的心情,他尽管并不总是能够让乐曲跳到他最喜欢的调上,但却总能够找到一个能够持久回味的替代品,并且一定能够适应演奏家们的实际表演能力的调性。其中一些他最能够运用自如的调性能够在一个中篇幅的宣叙调或者一小段咏叹调中随时可以被发现。单凭莫扎特对于“调性性格”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足以能够让他载入史册。 载于<音乐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