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对这种类**的抽象能力。孔雀、孔雀开屏这些意象蕴含着的自恋、自尊,应该是对该**一个相当精确的概括。让我们来温故一下《孔雀》的终局镜头吧:公园里的一只雄孔雀在寒冷的冬天开屏了,那屏风像是一片大大的宇宙一样舒展,艳若繁星,明眸闪烁,还有又长又尖的边缘,像是一场正在推进的爆炸。它让人联想到一种中世纪的宇宙概念:我们头顶的苍穹由无数个宇宙组成,(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对应着一个宇宙),每个宇宙里面都有一只上帝的眼睛。这只眼睛在看着你。你必须像妹妹那样倒掉那杯毒药。
《孔雀》具有中国**少见的忧郁气质,你可能会觉得它欲言又止、谨小慎微,但它对生活和情感的明察秋毫足以让其他好大喜功的中国**汗颜。即使在硬件环节上,《孔雀》也精致得像一部欧洲文艺片,每一个音符都弹得优美有力。
《孔雀》传达出了贾樟柯**长久以来试图表现但迷失于时代符号中的迷人气质:敏感、细腻和忧郁。
很久没有这样的经历了,在看《孔雀》的时候,我睁大眼睛看着银幕,生怕错过什么东西,而看完之后的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孔雀》之中的场景。很少有**能给我这种梦魂萦绕的感觉,这样的国产**就更少。于是我问自己,是什么给了《孔雀》这样的力量?
“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几乎所有人都能注意到,《孔雀》里有着浓浓的时代风情,无论是做瓶子、捣西红柿酱、堆蜂窝煤,还是在黑白电视上看《追捕》,都会唤起很多人的珍贵记忆。令人惊异的是,对于绝大多数观众“尘封已久”的珍贵回忆,导演仿佛信手拈来。影片中的大量细节都依赖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说女工走出工厂时,头发都是湿漉漉的(因为那时的工人都要在厂子里洗完澡回家),而更大量的细节更是隐藏在每个镜头之中,比如张静初扮演的“姐姐”在走路时“长手长脚”的劲儿,明显和现在的女孩大相径庭。正是这大量的细节汇集在一起,才浸染出《孔雀》如此动人的味道。
当然,如果只有细节,就很容易成为琐碎的史实大展示,就像我们在《站台》中看到的那样。《孔雀》中不但有细节,而且很多细节都极具力量,其中既有姐姐骑车拖着降落伞在街上飞驰这样天马行空的想像,也有姐姐树林私会“果子”、妈妈毒死白鹅这样震撼人心的断章。更可贵的是,虽然有这么多“宝”要献给观众,但导演的手并没有抖,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妥帖,都和影片的节奏和氛围结合得天衣无缝,既没有因为草率而效果欠佳,也没有因为过于用力而“曝光过度”。
“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在这一点上,顾长卫胜了。
一咏三叹的精妙华章
有着大量细节被正确表现出来,在国产**中已经非常少见了,然而本片的编导并没有就此止步———远远没有。《孔雀》中的场景、事件被精巧地、有意识地重复,在某些点上,它们相互映照,从整体上看,它们交织成一张大网,而且其中很多场景和事件并非出自情节本身的需要,它们另有所指,甚至蕴含着其他的事物。
仔细看《孔雀》,会发现影片中很多元素都在有意重复,比如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家人在门廊里吃饭,比如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性过错”。有些重复不那么容易注意,比如小城川流不息的街道这个意象,比如当妈妈拉回降落伞、鹅被鼠药毒死、弟弟和爸爸争夺木门时表现出的类似的痉挛感。自然而然地,这些复复相互映照,形成越来越强的共振。与此同时,那些细节又相互交织,或者因为一个共同的元素(比如降落伞连接了姐姐和果子两个人,在这种交织中,姐姐的爱情从纯真走向世俗),或者因为某种相互抵牾的元素(比如傻哥哥无情地吸取了弟弟妹妹的青春和快乐,但同时又用自己的朴实和厚道赢得了生活)。
至于隐喻,大家很容易想起片中的“大BOSS”,我认为这是中国**史上最强烈、最有意识,或许也是最成功的隐喻———片尾的孔雀开屏。照我的理解,这个场面所表达的是:虽然生活看起来毫无希望,然而仍然有孔雀在无人观看的地方灿然开屏。或许我的理解是错误的,或许还有别的可能,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是开放的,多义的,它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性,然而却“兜”住了全篇,并且使整个作品得到了提升。
出手之前就已经卓越
问题来了,《孔雀》把镜头直指一个时代(或许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死亡)的压抑和苦难,那么,把这种让人难以直面的东西运用重复、映照、交织和隐喻的手段变成一个精美的作品时,意义又何在呢?
让我们把目光投到艺术的源头。在若干万年前,幽暗的原始森林中,一群原始人在草地上舞蹈,他们的歌曲里有明显的重复旋律,并且通过微妙的变化使这些旋律之间相互映照,舞蹈演员之间相互模仿或者相互抵牾的动作交织在一起,而他们头上戴着的鸟羽面具无疑是对大自然的隐喻。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很显然,人类最原始的艺术通过精密的创造性活动,把冥顽不灵、充满敌意的大自然“人化”了,在心理上把它变成了可以栖居的地方。其实,在若干万年后的现代社会,艺术的本质并没有变,面对顽冥不灵、充满敌意的时代和命运,艺术家不屈不挠地通过上面所说的手段把它“人化”,使人间成为可以居住的地方。
相对于中国其他“非商业**”,《孔雀》的编导更成功地尽到了艺术的责任。面对生存中的苦难、无聊和压抑,它既没有声嘶力竭地哀号,也没有絮絮叨叨地诉苦,而是坚定地创造艺术,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既可能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一面,同时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最终的感觉是释放和愉悦而不是压抑和灰暗。毋庸讳言,《孔雀》之中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三个故事呈“渐弱”的趋势、里面有些过于文学化的画外音画蛇添足、“孔雀开屏”之后的最终结尾没有必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孔雀》是新时期最出色的艺术片之一,它的主创在意识上已经优越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在出手之前,他们就已经卓然不群了。□光猪
■国外媒体评论
不跳入深刻,但透出深意
Screendailycom:如果需要进一步证据表明中国新**在技术和情感上有多成熟的话,看《孔雀》吧。这个“文革”末期中国某省城三姐妹的故事,这个敏感、简单到迷人的**,虽然在树立真实性的过程中不急不徐,但却让耐心的观众爱上它和它的三位年轻主人公。
与张艺谋的两部近作给人华丽有余深刻不足的感觉不同,《孔雀》呈现了反面的真实:首执导筒的摄影师顾长卫提升了世俗,告诉我们在见惯不怪的日常问题和看似普通的家庭后面,隐藏着多少未尽的东西……
比2小时40分钟的片长更显轻松、优美的《孔雀》应该突破影展范畴,进入特定地域触及更有鉴赏力的艺术片观众……
尽管片中的时间指针并不明显,但情节延展达到六七年。第一部分虽是姐姐的故事,摄影机却不采用主观视点,而是以古典主义的构图和灯光从外部观察,仅有几个特写。这种看似拘谨的技巧和从容不迫的韵律,恰恰在观者与对象之间建立起谨慎而互相尊重的对话,不跳入深刻,但透出深意……
归结到底,《孔雀》是一部关于生存和顺应的**;当最后我们听到姐姐说“没关系,在爸爸的家乡,满山都是孔雀”的声音时,竟然感到这是某种胜利。
有潜力让全世界神魂颠倒
路透社:顾长卫对角色投入的同情和理解、不带评判和恩赐态度的观察,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故事讲述者……
这部影片有潜力让全世界的观众神魂颠倒。它把观者带进一座中国小城,用人的梦想、遗憾和幻灭等共有体验,把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变得不同。在将近2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观者会度过一个清晰可辨的、启示性的中国人生。换句话说,影片在亚洲以外有着卓越的市场前景。惟一缺乏的就是明星,但话说回来,2000年章子怡亮相柏林的时候,又有谁知道她呢?
虽然有点长,但影片用它从容不迫的步伐充分发掘着小城生活的全部细节,邻人的残酷、父母的独断,以及一个在我们眼前改变的世界……影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合力营造了一个富于表现力、引人入胜又充满美的家庭悲剧———只不过这种美,总是与那些当事人擦肩而过。 编译:yoyo
■编辑部点评
物质贫乏时期的“爱美丽”
看姐姐的故事就像看物质贫乏时期的《天使爱美丽》,不瑰丽、不美妙,眼前只是一个艰难困苦的物质世界,但无论如何拴不住最浪漫、最勇敢的梦想。张静初和冯瓅的表现是如此动人,以至于他们会彻底改变你对西红柿和向日葵的看法。
《孔雀》传达出了贾樟柯**长久以来试图表现但迷失于时代符号中的迷人气质:敏感、细腻和忧郁。
我喜欢大家谈起它的时候都说“姐姐”、“哥哥”、“弟弟”,而不是高卫红、高卫国、高卫强,那种脱口而出的亲密仿佛在说我们身边的人,或我们自己。 □yoyo
具备无声惊雷的气质
对大多数具备忆苦思甜爱好的中国观众来说,《孔雀》更像是一本群体化的时代备忘录,现在读起来伤感、无奈,却又会饶有兴趣地品味那些似乎历历在目的陈年细节。
影片得益于中国**对痛楚的一贯迷恋,又在宏大视角的野心跟细碎的生活细节间找到平衡点,使整部作品具备了无声惊雷的气质。对观者而言,即便无法完全感同身受那份岁月经历,也绝对会被生命与时间徒劳对抗的主题震撼。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在银幕上看到《孔雀》这样的作品,已是一种幸福。 □朱穆
对内心世界的忠诚守护
动物园里的孔雀迟迟不开屏,姐姐对丈夫怀中的孩子说:“没关系,在爸爸的家乡,满山都是孔雀。”这句台词很像一个诗化的注脚———原来姐姐一直没变,她身上最光彩的部分完全经住了岁月的磨砺和考验,最终的谢幕相当完满。
姐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对世间、对人心的蚀腐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对内心世界有着近乎固执的忠诚守护。即便最后捧着一枚西红柿撕心痛哭,那也不是绝望,而是哀恸;那不是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而是一直以来对命运和爱情的苦苦求解终于得到了印证,她是有福的。□松木歌
用诗意让我们大脑缺氧
在鸡年头上冒出来的一大堆国产片中,《孔雀》实在是“雀立鸡群”。最经典的青春冲动,这回又加上最讨巧的中国式回忆,《孔雀》延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十七岁的单车》的序列。
然而最难得的是诗意,在一个平庸而充实的社会,《孔雀》用诗意让我们大脑缺氧。看三兄妹的故事,是在看三种诗意的逃逸,尽管导演剪片时厚此薄彼,但弟弟干瘦的身体与姐姐倔犟的嘴角一样让人心动———不要问我为什么躺在你的床上,因为这寒冷快要把我冻僵。 □公子小变
一代人的伤感肖像
看着《孔雀》,我想起了崔健的《一块红布》:“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我的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顾长卫在《孔雀》中勾勒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伤感肖像。与美国青年充满反战和叛逆的六十年代相比,《孔雀》中的三兄妹和他们身边的人经历着如此乏味和困苦的生活,不仅无比艰难,而且共同拥有的东西仅仅在于他们都是红色时代的遗民,惟一亮丽之处只是来自姐姐的降落伞、傻哥哥的单恋女友,还有弟弟偷偷画下的女性裸体之类充满幻想和希望的脆弱东西。 □周周
离伟大还有一小步距离
有小城生活阅历的中年人和顾长卫有着最深的共鸣,他们把《孔雀》当作自己的青春回忆录,并为其贴上温情、怀旧、感伤的标签。
但我更看重影片的另一面,能够面对敏感的题材和绕不开的历史,开拍《孔雀》本身已经显示了顾长卫的勇气。虽然将历史背景小心地虚化、隐藏,影片仍顽强地表达出了对人性与社会深刻的批判(尽管已经明显地减弱了)。我们读出了影片对政治与商业的妥协,这也使《孔雀》离伟大有一小步的距离,但它仍然值得我们真诚地致敬。
《孔雀》里最好的一场,就是在开头:姐姐在拉手风琴,背后开水壶突突的喷着热气,再远处一个老人枯坐着。这一场可谓完美。首先画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键,长长的走廊很有纵深感;其次很好听,姐姐拉手风琴不很熟练,但很抒情,背景里还有水开的声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点,是把姐姐这个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现出来了。
按照常理,她应该放下琴,起身去灌水。这样一来,她就是个寻常的、懂事的、正常的女孩。但是她继续拉琴,任凭开水在背后翻腾依旧安之若素,她出离生活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更细腻的是她的神情安然,不着急,也不愧疚,性格里强硬的一面也出露端倪。再又就是最后曲子拉完,她还是回过头看了那喷气的开水壶,那种无可摆脱和烦躁,也出来。这场是我看了几遍之后,才觉出好的。第一次看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剪多次的**,为什么留下这个没有叙事、也不提供叙事动力的场景呢?如果仅是抒情,未免多余。再往后看,全部的场都有用,一个多余的镜头都没有。全部故事看完,再翻过头看第一场,就觉出提纲挈领的好了。
很多人对姐姐买西红柿痛哭那段很有感觉。那场设计的好,好在西红柿,设想如果是买西瓜,那该有多难看。另外,张静初的演技确实帮了大忙。因为这场是在结尾部分之前,算是一个小高潮。但是和片头姐姐的故事离开很远,所以多少还是有点突兀。类似的场我感觉还是小心使用,否则就成了空对空,让人觉得用力过度,还挠不到痒处。
另一场是一家人打煤砖。这一场也很精彩,出了面目始终模糊的爸爸,其他人的性格,也表现出来了。妈妈是最坚忍的一个,姐姐是最早撒手的一个,弟弟是最没用的一个,哥哥还是最没所谓的一个。
我看得最难受的一场,就是姐姐靠在瓶子堆旁边,拉开自己的胳膊左看右看。过了三个镜头,她就拉开伤痕累累的胳膊给她干爸看。这是我唯一觉得戾气很重的一场,在这一场里,姐姐的性格失控了,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
还有一场,姐姐骑着自行车,拉开降落伞一路飞奔。这场戏可以用张静初自己的话来评价,就是:看起来是现实主义,其实是表现主义。所以这一场毁誉参半。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一场总体很好,特别是果子骂声“他娘的”之后追上来那几个镜头,两个自行车忽前忽后,镜头处理的特别漂亮。但是就在这时,姐姐放声大叫,呜呜的,很泄气。说不出来为什么。如果是果子在旁边起哄大叫呢?如果是背后追跑的孩子欢叫呢?张静初的脸特别不适合欢乐,《芳香之旅》就是个明证。顺便说一句,这场里最牛的演员,是他妈妈,特别是最后的那个镜头里,妈妈倒在地上,拽着降落伞拉自行车。妈妈只是个背影,但她的身体语言很牛,震惊、羞愤、心碎、坚忍、片刻的绝望和执拗,作为一个母亲,她所有的情感编剧连一句台词都没给,全靠拉自行车背影来体现,最后效果还不错。
如果能看到未剪之前的片子,就更能体会这些场的用意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保留作家的手稿,因为上面有剪来剪去的痕迹。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姿态优雅。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她)!”焦仲卿伸直腰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帘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的怒气仍未平息。(兰芝说:)“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承担婆婆的使唤。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回头再与小姑告别,眼泪象连串的珠子掉下来。(刘兰芝对小姑说:)“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焦仲卿说):“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一定要成为磐石,我一定要成为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象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 兰芝走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没有脸里。刘母(看见兰芝回来)大为惊讶,拍着手掌说:“没想到你自己回来了!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兰芝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今天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我不能就答应你。” 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有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作这样打算怎么不好好考虑!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个小官吏,这次出嫁得到一个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样,(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就可以结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起来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马上)查看婚嫁历,又翻看婚嫁书,便告诉郡丞:“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好日子就在三十这一天,今天已经是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太守府内大家互相传话说:“赶快筹办婚礼吧!”(赶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不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子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移动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动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阴沉沉地天快要黑了,兰芝满怀悉思,走出门去痛哭。 焦仲卿听说有此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哀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悲伤失意地望着,知道(相爱的)人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说:“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但愿)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间,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厅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的寿命象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又舒顺!”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说:“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睹物生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兰芝)结婚的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