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三个层次具体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三个层次具体内容是什么?,第1张

根据我国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1、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2、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它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累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即认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形成的。

3、心理疾病是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出现了诸多有违常理、常情、常规的言论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许多不可理喻的异态反应。

心理偏差危害

心理偏差是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的心理问题,它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为100%。人们经常讲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指的心理偏差在现实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性。学生中的心理偏差更是普遍存在。

有心理偏差的学生一般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但心理偏差却是一切心理问题发生的起点和最原始的根源,是导致许多严重心理危机的潜在性原因,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和消除,往往使个体整体心理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个体心理之所以被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是因为这些方面涵盖了个体心理的不同层面和方面,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描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首先,心理过程指的是人类在进行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活动时所经历的各种心理过程,比如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这些心理过程是个体心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状态。

其次,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处的心理状态,比如兴奋、愉悦、紧张、疲劳等。这些心理状态与环境、情境等因素有关,是动态变化的。

最后,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稳定和持久的特点,比如性格、价值观、信念等。这些个性特征是在个体的成长、社会化和环境交互等方面形成的,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状态具有长期和稳定的影响。

因此,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是为了更全面地描述和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并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干预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儿童人格的发展与父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父母过于严厉,儿童往往会形成焦虑,胆怯的性格;而父母过于溺爱,则往往使儿童形成被动依赖的脆弱性格此外,家庭结构不稳定,离婚率高,父母对子女的遗弃,虐待,专制或溺碍,放纵,都可能使儿童形成异常的人格

2 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

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影响巨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气氛区,在不同教师的气氛区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教师的公平公正性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项有关教师公正性对学生学业与品德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极为看重教师对他们是否公平公正,教师的不公平表现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的降低

3 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果,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此外,大量*秽,凶杀,暴力等不良思潮的泛滥,社会动乱不安,都易导致异常人格成年人在长期严重的精神打击下如冤狱,单独隔离,禁闭等也会产生显著的人格改变总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可能综合地起者作用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但通过加强自我调节和进行各种治疗,人格障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三 常见人格障碍及其心理调适

参照美国《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分类,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以行为怪僻,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特征下面谈谈大学生中常见的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以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为主要特点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对批评或挫折过分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多疑;这类人在家不能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1 认知疗法首先要将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列出反观自己的行为,把这些非理性观念批评,改造成”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懦弱的表现”如果能够自我反省了,就是良好的开端每当故态复萌时,应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制止自己的偏激行为

2、行为禁止法。受到刺激要发作之前,可用行为禁止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认为受到别人的侮辱或攻击而要发作时,对自己默念一下指令:“我必须克制住反击行为,我至少要忍十分钟,因为我以往的行为是过分的,在这十分钟内,我必须分析一下是不是非理性观念在作怪。”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理,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过于严肃认真,工作中重视细节而忽略全局。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为多,轻松、愉快、满足较少。

1、 自我反省法。应好好反省一下人生的意义,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对自己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判。自问一下:为什么要为自己定下如此多的清规戒律?为什么做事一定要求十全十美?与这种人格特点做斗争,可采用循其自然法、行为阻断法和思维停顿法。

2、 理性观念疗法。对种种非理性观念,应逐条地加以改造。如:我应该争取得到重要人物的赏识,但不是为了献媚、讨好,否则将是可悲的;表现好一些是应该的,要所有方面都出人头地也太过分了,更不能妒忌他人的成绩;规矩是人定出来的,不合社会潮流的旧规矩应该抛弃,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灵活机动更为重要。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类人表现为退缩、孤僻、胆怯、情绪冷淡,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怀、体贴或愤怒,对赞扬或批评无动于衷;常做白日梦,沉迷于幻想中;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1、 舞蹈疗法。独自一人在家,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让自己随着节奏随意地动起来。当舞跳得有点入门的时候,可参加小型舞会,与别人尽情地跳舞,达到提高自信、同外界交往的目的。

2、绘画疗法。可买一些纸和笔,最初只需要学炭笔画,用炭笔在白纸上把头脑中现出的图像画下来。在学画过程中,可经常参观一些画展,找一些画友或画师交流心得体会,既找到了与现实交流的途径,又寻得表现内心感受的方法。

3、雕塑疗法。包括雕刻和泥塑,刻章时必须全神贯注,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自己的生命能量,充分发挥想象力,泥塑可塑性大,能充分反映人的情感和想象力,所以是治疗训练的好方式。

4、音乐疗法。当出现异常知觉体验时,可采用音乐疗法。听了节奏明快、曲调昂扬的乐曲后,能产生双重兴奋而相互抑制,即音乐的兴奋点能抑制原先胡思乱想的兴奋点。除了音乐之外,还可以唱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5、家庭支持疗法。对于分裂人格,由于其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仅凭自我疗法是不够的,家属必须给予必要的关怀,帮助和支持培养其交往习惯,鼓励其表达情感和要求,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的四无状态一些同学在经过高考的紧张冲击进入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萎靡不振,慵惰怠情,没有一点青春活力,”无聊,没劲,泛味,郁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偏激,自卑,孤僻,妒忌,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的人格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人格障碍也困扰着大学生的生活,自杀现象或暴力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 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这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致使个体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密切接触的人才能领教他的怪癖,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而且行为明显表现于外,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者无认知障碍,能正确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后果与法律责任,也能理解社会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评价标准,因此,人格障碍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其行为要负全部责任值得重视的是;人格与精神病是相互转化的,严格的人格障碍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可能会转化成精神病人

二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和正常人格一样,人格异常可能是由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家庭和社会原因则是主导的

(一)生物学因素

根据对人格障碍者家谱调查,双生子调查以及染色体调查,人们认为遗传与人格障碍有关,而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颞叶癫痫及脑外伤等可为促发因素这些均提示生物因素是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二)心理因素

除了人的生理素质的差异外,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中国也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史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

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可能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因人而异,对于正常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童年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关键因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格障碍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追溯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我们也常可发现不良的外界环境对其人格偏离所产生的影响

情绪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形式。这些分类包括:

1 抑郁症:这是一种情绪问题,常常表现为消极、低落、失去兴趣和动力,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症状。

2 焦虑症:焦虑症常常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紧张,以及可能的恐惧症状,如恐高症、社交恐惧症等。

3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情绪问题,通常是由于曾经经历过震撼人心的、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所引起的。这些事件包括战争、暴力事件和自然灾害等。

4 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情绪问题,人们经历周期性的心境波动,有时会表现出极度的情绪高涨,有时则会表现出极度的消极情绪。

5 边缘性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其中人们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不稳定,有时是过度情绪化,有时则是冷漠无情。

6 强迫症:这是一种情绪问题,常常表现为强烈的焦虑和强烈的强迫行为,例如不断洗手、检查门窗等。

7 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病理性情绪问题,通常被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听到声音或有幻觉,以及有情绪和认知障碍等。

这些分类只是情绪问题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其他种类和形式。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面临着情绪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学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位哥们应该先弄清楚,关键是人,是个体,然后才是群体,你所说的问题是心理学家通过案例和调查分析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这些具有普遍性,但是也有模糊性,我建议,把你的所学的心理学专注于个体上,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和案例中人的背景,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来把个体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规律琢磨清楚,再将注意力转移到群体,一步一步吃,才能够把其吃透。送你一句话,关键是人,知识只是辅助。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症,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 、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43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