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4点,年级主任李欣昌老师在格物楼二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本学年第二次高二实验班任课教师座谈会,副校长常耘老师莅临并做指导。
首先,李主任从整体上介绍了近期实验班状况,肯定任课教师的工作;对学生学情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他坚信大家(老师同学)还可以做得更好。
李主任指出,对优秀学生的要求是要夯实基础,放稳心态;老师也要注意与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在李主任简短发言后,各任课教师也分别讲述了任教心得体会。大家畅所欲言,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位老师在抓基础,重落实,要规范,巧提升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知识点,无论是大的方面,还是细节方面,都需学生精准记忆、理解,并且能够搭建知识框架图;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巧妙提问,落实知识点掌握情况;不但强调学生答题规范,也要关注自身作业布置的规范问题……
副年级长许彦廷老师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两个方面(学习计划的制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结合)与大家探讨,认为学生将这二者做好了,他们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关注这两方面。
叶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此次会上介绍了班级同学的优缺点,尤其重点介绍了学生的优点:杨云鹤的聪明,黄泓冰的认真,石卓涵的稳健,岳婧妍的拼劲……在叶老师眼中,班上每个学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都有共同的特点——努力奋斗,不负青春。
李老师指出:学习,大的知识点要抓,小的知识点也不可放松;文科生的背诵质量,还需老师学生再次关注。另外,李老师针对(8)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慢’下来,表达提上来”,给学生思考留时间。
马老师说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有数学学习思维,不能只是当课堂的“刻录机”;自己作为任课教师,转变提问方式,要切实用好“课前三分钟”。
李主任强调单词背诵、复习巩固要及时,能力理解提升不能忘。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有长期稳健的提升。
张老师重点讲述了政治学科学习中知识框架的搭建问题。他认为,学生只会知识点还不够,还要建立起知识网,才能更加高效地应对考试。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汇总学生做题情况,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李老师对地理的学习有自己独到见解。她认为,地理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活动实践,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内心。
孙老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介绍了班内学生情况,重点解说了学生“目标”设定问题。他认为,远大目标能让学生学习更具动力,执行力更强。班内个别学生不敢相信自己成绩会有那么好,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因而对自己定位不够高。作为班主任,他需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一步引导,还要与家长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李老师说起班内学生,就是在说自己的孩子一般,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哪个孩子聪慧,哪个孩子踏实,哪个孩子近段又有进步……只言片语间,满溢的是“爱”。李老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针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刘老师指出,学生学习动力还有待师生一起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还需老师多创设机会锻炼。
张老师言简意赅:抓早读质量,抓背诵。英语学习,需要多读,多背,多思,多写。
张老师说,现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很高,这是非常可喜的。
在大家发言中,副校长常耘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高二实验班的现况。听到学生优秀的表现时,她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听到有些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中有困难时,她立刻叮嘱老师要点对点精准帮助学生走出困难期;听到政治老师张老师反映教材跟进不及时后,她立马到会议室外面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安排后续事宜。同时,她也关注老师待遇问题,表达了对大家的肯定、支持。
常副校长认为,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大事,大家既要有做大事的胸怀,又要有做小事的细致;教育是难事,大家不要怕受委屈,不要怕工作繁琐,学校是教师的后盾;每位老师都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以先进科学知识培养人。
接着,她提出殷切期望。希望这一届学生在大家的带领下,夯实基础,稳健前行,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李主任做简要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会议结束了,但是前行的路依然在延伸。相信在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老师认真工作中,我们高二年级会越来越好。
#教案# 导语《一棵小桃树》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创作的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章通过对我儿时种下的一棵小桃树经历的叙述,暗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而表达了对小桃树特殊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PPT。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生于陕西商洛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古炉》等。小说《秦腔》曾获全国茅盾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
出示任务:1概括我的小桃树的来历。
反馈指导:小桃树是“我”吃完桃子后,种在院子的角落里的长出来的。
出示任务:2“我”和小桃树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反馈指导:知道作者在小桃树上存着自己的梦。
出示任务:3作者的梦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梦有了些什么变化
理清作者“梦”之路。
反馈指导:幸福——希望——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
出示任务:4作者为什么要感激小桃树
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小桃树顽强生长的精神打动了“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示任务: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出示任务: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要求:先找到小桃树生长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谈句子的感受。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画,写体会,教师巡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困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反馈:“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生存环境的恶劣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界不出果子。””——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出示任务:3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反馈指导: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四、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反馈指导: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出示任务: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反馈指导: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出示任务:3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而不屈不挠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出示任务:4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小桃树,实际上是在写谁
反馈指导: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出示任务:5本文一方面写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一方面写自己的经历,这是什么写法
反馈指导:明线与暗线。
五、总结全文
小结讲解: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2以《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尝试使用明线暗线交织的叙述方式。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味主要句子的含义。
3、明确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桃树顽强的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领悟小桃树顽强的精神,并且学习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二)牛刀小试:
词语:孱头猥琐魂魄矜持忏悔破绽
注释:伫立孱头矜持垂垂暮老忏悔猥琐赤
(三)文题解说:
(四)读一读:读出桃树心声。
1、圈点勾画,回答:这是一棵怎样的的小桃树。
2、学生交流。
(五)说一说:说出自我感受。
1、本文写的主要物是什么?主要的人是谁?另外还写何物何人?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写梦,请找出来,并且说说自己的感悟。
(六)品一品:品出桃树深意。
“我”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七)知人论世,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磨难,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联系作者经历,说说课文留给我们的启迪,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八)课文小结:
小桃树的经历就是作者人生的经历,追求理想追求幸福是我们的坚定目标,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小桃树抗争的精神,昭示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多一点正能量,朝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
(九)作业布置:
小桃树的经历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以贾平凹的名义给小桃树写一封信,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一颗小桃树》
贾平凹
小桃树---------哆嗦慌乱容颜褪尽柔弱
瘦瘦黄黄艰难
我----------坚持梦想不屈不挠顽强抗争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点目标: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二)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
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
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四)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五)最后一处旁批引领思考,即文章第一个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阅读重在悟情。《一棵小桃树》的第一段文字研读:“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词尤见感恩怀念之深。
问:常常想要给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如果作者只能写一个字,来写他的小桃树,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以此问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打开学生阅读思维的大门,进一步理解本文复杂深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昨天由于急着赶火车,特邀顾问专家团的首席砖家的评课没听完,很是遗憾!心里有点儿忐忑,没底儿,所以这篇反思文章珊珊来迟……
第13节课《白杨礼赞》,这节课我不敢轻易点评,因为是平顶山的同仁,再加上同是张磊名师工作室成员,我也间接参与了一点儿备课,只是比起授课教师范老师所付出的心血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期望以后有待提高的地方: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注重过程,有揣摩理解到有感情朗读一点儿一点儿地改变、提高。正如专家点评要有问题意识――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以文体而教。还有最大的感悟,教案是预设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更重要的是要富有教育机智,深入文本,深入课堂,尽情发挥,自如释放,才会有灵动的、生成的课堂。
第14节课《思路要清晰》:感觉教学设计稳稳当当,教学思路也是理所应当,作文选材也是大众化,最后板书设计挺新颖别致,就是那么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就是那么显著,为什么呢?细细品来,感觉应该是,教师个人的魅力,往那儿一站,面带微笑,一张口说话,似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正如一位老师评价他的课,收放自如,幽默风趣,他好像就是为课堂而生,时时引爆全称场。
他开场很特别,让学生认他的名字连喊三声他的名字,让所有在场的观众也记住了他的名字叫――尹永华。导入也很巧妙自然,“小张同学你来回答――”说话的语调抑扬顿挫,故意拖长语气提升语调,调节气氛增加幽默感。如“还有什么呢?”“航船还要继续前行”……
第15节课《蝉》,这节课的执教老师是辉县李歌,好熟悉的名字,原来是今年暑假河南成长学院映潮班同学。哇!李老师成长的好快!主问题的设计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多种工具,去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挖掘精神本质。指导朗读特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以老师的问题撬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延伸,由蝉的一生联系到法布尔的一生,适时穿插鲁迅的评论。不过还是感觉看一节课的效果,还要看学生广泛的参与度,思维的深度,训练的有效度等。
第16节课《如何突出中心》,感觉最大的亮点,利用教材里的例子,特别是“卒章显志”一环节,注重方法归纳,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第17节课《愚公移山》,读文说“移”,读“言”品人等环节设计特好,还有最后的板书“为”,最后的总结挺好,值得我学习。感觉稍稍再关注一下,神话的结尾,会更丰富。
最后一节课第18节课《抓住细节》,感觉教师功底不错,从热场时对学生一个一个同学的不同角度的评价,可以看出一二。这样的及时性评价,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需要长期的知识积淀和实践。
总之,纵观18节课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每一节课都是精诚所至,只是有的金石开的多,有的稍有小小的遗憾而已。正如有位专家说的“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这样,我们才不断地改进。让我们与第一篇反思呼应,不忘语文初心,砥砺前行――
2017114写于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