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长期流传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龟虽寿》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诗不同。一般的抒情诗都重在抒发感情,而这首诗却明显地具有哲理的内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当中,因此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被诗情所激动,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5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