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通人性吗??

狐狸通人性吗??,第1张

先来了解下狐狸精的来源,首先我们现在讲到的狐狸精是关于中国文化中的狐狸精,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狐狸精是能够修炼成任性,然后和人进行交流和往来的一种动物,主要原因还是狐狸具有一定的狡猾性,一旦动物变得狡猾起来,这就意味着人们会在动物身上强加一个聪明、狡诈、通人性的标签,这也是为何现在这么多人会认为狐狸通人性的主要解释之一。

其实对于任何动物来说基本上都是通人性的,就目前来说的话,只要有智商的东西,例如:猪、牛、羊、鸡、鸭、鹅或者狗,甚至一些野生动物,黑猩猩、黑熊,甚至是蛇类都是通人性的,但是这种一般都是从小养到大的才会懂得主人说什么,这其实就像是人类和人类之间的情感一样,从小的时候就认识你,一直到你老了,你和他的感情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种通人性值得只是和人相对比较亲近甚至是认识某个或者是某几个特殊的人(从小养大的主人、救命的恩人、喂养的主人等),而对于狐狸来说,它生性多疑,狡猾且机警,再加上因为它真的是有一身漂亮的皮毛,所以在古时候就有猎人会专门猎杀它们,自然也就长此以往下来就各种争斗纷繁了。

然后就是关于这个狐狸精的问题,狐狸通人性甚至是在某些神话故事中会出现蛊惑别人诱惑别人的情况,这其实都是作者们的一种想象,具体真的有没有出现过,相信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科学的,所以动物知识动物,他们可能会通人性,但是要像神话故事中的一样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通人性是每个有智商的动物都会有的,甚至在某些植物身上也会体现出来的!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1

 有一只凶残而又狡猾的狐狸,专门欺压残害弱小动物。有一天,狐狸捉到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母兔。当它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兔子苦苦地哀求说:“仁慈的狐狸先生,请您发发慈悲,看在我三个幼小的无依无靠的孩子份上,不要伤害我吧!”狡猾的狐狸一听母兔还有三个孩子,立即将它放了,并装出一副十分慈悲而又怜悯的笑脸,关切地安慰说:“啊,原来是这样!您咋不早说呢我不伤害您,您赶快回家去照管孩子去吧!”可怜的母兔无限感激,连声道谢后,赶回家去。

 狡猾的狐狸远远跟踪在后边。它来到兔子的家门口,见门紧紧地关着,就侧耳听起屋里的动静。这时,从门缝传出兔妈妈柔和而感激的声音:“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被狐狸先生逮住了。我说,请您看在我三个小宝宝的份上,放我回家吧!狐狸先生十分仁慈,它可怜你们这些小生命,不但没伤害我,还催我快点回家照管你们呢!”三个小灰兔听了,连声感激和称赞说:“狐狸先生真好哇!”狐狸听到这里,心里喜滋滋的,推门就往里闯!不曾想,他头大门小,头被门框撞了一个大青包!狐狸十分恼火,正要发脾气。

 这时,兔妈妈听见有人敲门,就问:“谁呀”狡猾的狐狸听见兔妈妈柔和的问话后,立即镇静下来,用一种十分关切的口吻说:“我呀。我来探望您可爱的小宝宝来了!”兔妈妈很是高兴,连声说:“啊,是仁慈的狐狸先生啊!快请进!”狐狸一边揉着脑门上的大青包,一边急得无可奈何地说:“亲爱的兔妈妈,我的心地是世界上最最善良的!这一点您已经知道了。我本想立即就来到您的身旁,看看您那天真可爱的小宝宝,可是我的个子太大,我进不去呀!您还是快把小宝宝领出来,让我好好地瞧瞧吧!”兔妈妈赶快给孩子整理衣服,一边连声回答:“好,好!请您稍微等一等,我马上就出来!”很快,兔妈妈领着三只天真活泼的小灰兔,亲亲热热地蹦出来了。就在它们离开大门的一刹那,凶残而又狡猾的狐狸往门口一坐,厉声说道:“对不起,我原先放走你们一只,目的是为了得到你们四只!你们这些头脑简单、只配做鱼肉的小傻瓜,早就该是我的口中食了!”说着,向兔妈妈和三只天真无辜的小灰兔扑过去。兔妈妈在她即将断气的时候,无限懊悔地说:“我真是活该,谁叫我这样轻信狡滑而又凶残的狐狸的鬼话呢!”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2

 雨过天晴,太阳公公从云尘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山坡上绿草如茵,挂在草尖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刚被雨水冲洗过的蘑菇像一把把小雨伞点缀在绿草丛中。一只小白兔挎着篮子兴高采烈地去树林里采蘑菇。

 小白兔一路上又蹦又跳,还不时地向路边的小树打招呼。树林里的蘑菇东一堆西一堆,可多了!小白兔见了非常高兴,忙蹲下身子欢快地挑拣捡着。不一会儿,小篮子就装得满满的,小白兔正要回家时,突然,他听到有脚步声,向他走来,循声望去,不好!一直流着口水的老狐狸正用双眼盯着小白兔。怎么办呢?他想了想自己有不是狐狸的对手,唉还是听天由命吧!既然如此,现在干脆饱餐一顿算了。于是,他跳出篮子中一个又大又肥的花蘑菇吃了起来。忽然,他觉得眼前发黑,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动了。篮子里的蘑菇也撒了一地。

 “唉,这是怎么回事呀?小白兔不行了。”这情景全被一边的老狐狸看在眼里,他想:小白兔一定是中毒了,救命要紧!便急忙去采来解毒草弄成汁,给小白兔喂下去。

 过了一会儿,小白兔慢慢睁开眼睛,见老狐狸站在一旁笑眯眯,吓得直打哆嗦:“你不会吃我吧?”兔子问。“小白兔,不要误会,我今天路过这里,看你那么开心,我也很高兴,想不到你吃了花磨茹,中了毒,幸亏我抢救及时,现在你没事了,回家吧!”小白兔看了看老狐狸,想想今天发生的事,觉得自己好象在做梦,他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蘑茹,心想赶紧回家告诉妈妈去吧!原来狐狸也有做善事的时候。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3

 狐狸是森林里有名的骗子专家,前几天刚被猩猩之家揭发,在森林搞的满城风雨,这下狐狸经营的店铺被老虎警察所封,它逃出了森林。

 狐狸走着走着,它的肚子里正唱着空城计,它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他看到了一块表,狐狸知道这是人类的东西,狐狸想“咦,怎么只有一个指针我就往这个方向走吧但愿能给我好运。”

 又过了一段时间,狐狸走到了一个山坡,上面长满了肥美的青草,又往前走了一阵,远远看见一只兔子,这下狐狸有了精神头,他想:“这回我可以大饱口福了!这东西是可以给我带来好运。”狐狸向兔子走去,高兴的说道:“小兔我是来帮助你的,沿着这个方向走,会有更肥的草。”小兔说道:“是吗听说森林里来了个狐狸,他专门骗人,我可不敢去那边,我要走了。”狐狸的计谋没得逞,他看着那块表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将指南针摔在山坡上了。动物正在找狐狸,小兔跑回森林,告诉狐狸在山坡上。狐狸实在饿得走不动了,正琢磨着怎样解决温饱,森林里所有动物将狐狸捉捕,使森林又不再有骗局。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4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非常狡猾饥饿的狐狸,他正在寻找食物。

 有一天,天气晴朗,狐狸一边唱歌,一边向前寻找食物,突然,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吃草。狐狸眼睛盯着前方,嘴里留下了口水。狐狸计划着怎样把这只兔子抓起来吃掉。有了,它在兔子的门前挖了一个坑并在上面埋上了泥,大功告成,心里想着马上可以吃兔子肉了,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一大早,蹲在房屋外面守候着。聪明的兔子走出来看了看地面,明白狐狸是不会放过它的,故意用力一跳,它这一跳跳得很高很高。一跳就跳过了这设计的陷阱,哼着歌跑远了。

 狐狸计划失败,沮丧的回了家。肚子越来越饿,得想出更好的办法呀。第二天,他从土豆地里拿来了一个最大的土豆。狐狸把这个土豆揉成了一个小人头,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把土豆娃娃的四周都涂上了胶水。狐狸小心翼翼地把土豆娃娃放在兔子门前。聪明的兔子看见土豆娃娃观察了许久,明白了,找来手套戴上。它用手和脚故意碰到了土豆娃娃,假装被捏住了,啊哟哟地叫。狐狸一听,成功了高兴地没有任何防备的跑过去。兔子乘机连带泥娃娃和手套一起朝狐狸砸了过去,刚好砸中了狐狸的眼睛,狐狸怎么也拿不下仓皇的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怕,要转动自已灵活的头脑,从容不破地应对。不要像狐狸一样歪动脑筋,要靠自已的双手去劳动,才能丰衣足食。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5

 森林里有一只狡猾的狐狸,经常去伤害兔子。

 有一天狐狸来到井边想喝水,一不小心掉进了井里。幸亏它紧紧地拉着和它一起掉下去的绳子和木桶。它大声地喊叫着:“救命啊!救命啊!”碰巧小白兔路过,它听到声音就走到井边狐狸说:“小白兔你把我拉上去吧,我就把香甜的井水带给你。”

 “我才不上你的当。”小兔说。

 狐狸恳求道:“小白兔求求你,把我拉上来吧!我再也不伤害你们了。”

 小兔想了想说:“好,我得回家拿一样工具。”说着就回家了。不一会儿就又回到井边。

 狐狸急喊:“快点把我拉上去吧!”小兔使出全身的力气慢慢地拉。快到地面时,恩将仇报的狐理想一把抓住小兔,但是小兔反映了过来,它用带来的剪刀一剪绳子。扑通!就这样狐狸再也上不来了。

 小兔心想:幸亏我有所准备,狐狸太可恶了!

狐狸和兔子寓言故事 篇6

 今天,小白兔告别父母,要去北京东方考场考试。

 走时它对父母说:"爸、妈,我如果在路上迷路了,怎么办呢噢,不是有指南针吗给我吧!”兔妈妈就:“好吧,孩子,在路上可不能贪玩哟!”

 小兔开始出发了,它从家走到南昌,又走到武汉,走了很多地方,不知喝了几百瓶水,吃了几百碗米饭,搭了几十次帐蓬,最后到一个树很多的山坡上。

 忽然,人一棵大树后面跑出一只狐狸,小白兔一看就知道它是一只特别狡猾的狐狸。狐狸跑到小白兔面前说:“我们来比赛跑步吧。”小白兔问:“跑到哪呢我可要赶到‘东方考场’去参加考试啊!”狐狸说:“那好吧,就跑到‘东方考场’。”

 “开始。”小白兔一声信令下,两个人就跑了起来。小白兔边跑边拿着指南针辨别方向,不一会儿它就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东方考场”。

 小白兔一看心里兴奋极了。而狐狸还在路上摸不着方向呢。狐狸到终点时,小兔子已进考场考试了。

 最后,狐狸后悔的说了一声:“都怪我在路上东张西望了。”

 《怀念红狐》这篇文章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围绕父子刨挖红狐洞穴起,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及象征艺术形式的渲染,沟通了人与狐的世界,“物性”与“人性”交融的艺术境界,令人感叹不已。整理的怀念红狐读后感,欢迎阅读。

  怀念红狐读后感

 《怀念红狐》是当代散文名篇,入选高中教材(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立足文本细读,努力解开文本的关节,我读《怀念红狐》,感慨有四:

 一提到狐,我们就会想起“狐假虎威”“狐朋狗友”“兔死狐悲”等成语,这些成语有明显的贬义,这也是狐这种动物在我们传统心理中的刻板形象。刘志成笔下的狐则是另一种形象,文中多次写到狐的眼睛,“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水灵灵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四只狐崽,“亮亮的眼珠子像小星星一样,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冒险救崽的红狐“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遣词造句中透露出明显的褒义,这对狐的传统形象是一种颠覆。

 文中人狐大战经历了三个回合,第一回合狐偷鸡;第二回合人捉狐崽;第三回合狐救崽,人放崽。第一回合,狐胜得干净利落,人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不得不接受失败;第二回合,狐充分表现了机智和灵敏,人斗不过老狐,只好对狐崽子下手,可谓胜之不武;第三回合狐凭着勇敢和执着打动了人,人因反思而自责,并主动认输。

 狐的形象由可恶到可怜到可敬,而人的心理也经历了“恨――恼――喜――软――横――悲”的变化。从诉求和结果看,狐无疑是最后的赢家,而人正是因为主动认输而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虽败犹荣。我们无法简单地肯定说作者的情感是偏向狐的,但显然整个故事中贯穿着众生平等、敬畏生命的伦理。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博士在《敬畏生命》中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怀念红狐》无疑在众生平等、敬畏生命的伦理上作出了探索。

 从句子的语法结构看,“特殊的味道”和“无忧无虑”形成对立;忧虑从何而来?前文又有一组词语形成对立,那就是“心一软”和“心一横”。

 因此,解读本题,关键是理解文中的人狐对立:

 偷鸡――捉崽

 育崽――学费

 生存――发展?

 狐偷鸡是为了育崽,为了生存。“我”捉崽是为了学费,为了发展。本来“我”的发展和狐的生存是互不相干的,然而,一次不可预测的确定性(狐偷鸡是确定的,不可预测的是何时偷哪家的鸡)要影响人、狐两个家庭,使得人狐的关联成为必然。我们把这种不可预测的确定性称为命运,命运常常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能力强的一方,在本文中是人。人如何选择,怎样决定?这正是“特殊”的内涵所在。“心一软”“心一横”,昭显着人性的复杂多变,善从未泯灭,它深藏在人心的某个角落,但当维护善的成本太高时,善就会被人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抛弃。

 人狐的对立,让我更早地直面发展的困境,让我和我的家庭不得不在人的发展与狐的生存这个二难中进行痛苦的博弈。

 “悲”是《怀念红狐》人物心理的终结点。结尾一段中的“伤怀”,是“悲”的延续。

 “悲”的心理基础是“人狐和谐相处的局面”,“红狐偷鸡是为了这四个小狐崽子吧”这一句是解读“悲”情的黄金钥匙,正是这种感受唤醒了我的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在既定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象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从而触发这个事件。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狐舍身救崽的壮举打开了“我”悲情泛滥的闸门,这也是本文最精彩的片断。作者仍旧把场面安排在“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几乎疑在梦里”,红狐的长嗥、小狐的哀鸣、村里的犬吠、爹的喊狗声,交织在一起,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成为化解整个危机的关键,角色互换,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悲从中来――那一瞬间,“我”和红狐达成了一种高贵的谅解。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怀念红狐》,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四只狐崽,留下两只,还给狐两只,岂不是解决人狐的二难?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实则颇有思考价值的假设。然而,动物的生存仅受本能的指引,只有人能超越本能,人能够选择,而不仅是接受。妥协是一种高级的生存艺术,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放弃更让我们为人的灵性而欣慰。

 《怀念红狐》在宽容(对别样存在的自觉与尊重)中进行了探究:环境的残酷与内心的温情;强者对弱者的悲悯情怀;生存发展的本能与对本能的超越。

 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对本能的自觉超越。贾平凹在《画人记》中说“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身处困境仍有一颗悯恕之心,更为难能可贵。一个“悲”字,饱含着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省、自傲、自怜甚至自恋。

 “我”为什么伤怀?朋友为什么漠然?是什么造成朋友和“我”的隔膜?

 “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这种东西是什么?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我”和朋友的不同,那就是“困境”,城乡的差异是表象,骨子里的区别是压力。我们不得不说,苦难赋予生活意义,压力促使生命沉重。真正让刘志成哭泣、感动、伤怀的,并不是狐,而是他自己对于童年经历特别是生活困境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怀念红狐是引子,深层是人对生存印迹的追思缅怀。这正是“我”伤怀而朋友漠然的根由。

 最后一句,是全文情感的整合和升华。理解本句,要联系全篇。文章首句,提示了人狐矛盾的根源;第二段补叙,这是情节的起点;三至六段,写人狐的博弈,最终的结果是狐的消失。

 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榨取,挤压了狐的生存空间,狐被迫向人的地盘讨生活,人狐博弈的结果,狐的消失,给环境带来了无法还原的破坏。与狐同时走失的,还有人在困境中仍能保留并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怀。

 不光如此,(快速)发展导致的历史、传统、文化、心理的断层,常常让我们迷失,让我们无所适从。当家园废失,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今生今世的'证据?刘志成用这样的文字,呼唤人们找寻自我,回归自我,回到生命的零度。我们不得不追问:城市,是否使生活更美好?财富,真的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为什么让我们远离幸福?

 结尾一段,把故事的时空拉开,从更广阔的背景去观照人与狐的关系,把思考的出发点由人狐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跃升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层面,凸显了作者在大城市、大时代、大发展的现代世界中的孤独感,我们太专注于当下,而忘记了起点和终点,甚至忘记了沿途的风景;我们太专注于方向,而忘记了体验和回顾。

  怀念红狐教学实录

  课程纲要

 《怀念红狐》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写的人与红狐之间的感人故事极感兴趣,但对文章中所蕴涵的丰富思想和所表现的深沉忧患意识却是不易读出的。记事为主的散文都有令人感动或回味之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从故事本身入手,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整体理解故事,为分析与鉴赏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契合,通过师生的有效对话,让学生了解《怀念红狐》选材新鲜、亲切的特点,在分析鉴赏时抓牢文章的写作重点,感悟苦难体验和涌透的激情会产生成功散文的真谛,并对散文家永无止境地追求散文的精彩和漂亮等有深切的体悟。在整个设计中主要突出了四大环节:一是对提炼概括故事的训练,二是对“难以忘怀”的感知,三是对人文理想的体悟,四是适当的链接与提升,以期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积极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深切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一节阅读指导课,并不追求教学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趋简避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体现主体性参与的过程中多角度解读文本,读出个性、读出深度,并主动参与交流,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在平等的氛围中努力用《怀念红狐》来教和学,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循序渐进,积累鉴赏经验,丰富情感世界,调动起学习的内驱力,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读一篇而知一类,并通过适当的拓展,不断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实录

  《怀念红狐》教学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只有意蕴独特的事情,才能让人深藏于心,只有触动心灵之弦的事情,才能令人难以忘怀,只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才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当代著名散文家刘志成的《怀念红狐》。这篇文章篇幅不长,现在给你们4分钟时间,请自读一下全文。

 (学生认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这篇散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请用第一人称复述一下。

 生:一只红狐在一个月夜偷了“我”家的一只花母鸡,几天后,“我”和父亲在锄地返回的路上一眼便认出偷鸡的那只红狐正站在不远的沙丘上,于是复仇之火中烧,发誓逮住这个偷鸡贼,结果白费了不少力气,后来我们发现了红狐窝,于是便将红狐的四只幼崽抱回了家。几天后的一个月明之夜,红狐又进了“我”家院子,长嗥着立在门扇上,用爪子不停地抓着门,后来竟跪在了“我”家院子里,嗥哑了嗓子,乞求归还它的孩子。最终,“我”的母亲将幼崽交还给了红狐母亲。

 师:很好。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生:故事以人狐遭遇开篇,突出人狐关系的紧张,然后采用补叙交代原委,接着按时间顺序写故事的全过程。文章突出了故事中的两个地点,就全文而言侧重写发生在庭院的感人场面。

 师:这种时空交错的技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生:情节更感人,主题更突出。

 师:很好!能不能将课文概括为一句话故事呢?

 生:写的是难忘的人与狐之间的故事。

 师:很好。这个故事令人“难忘”在何处呢?

 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写的是西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所发生的特殊故事。

 生:写得很独到,前面写偷鸡贼红狐的可恨,接着笔锋一转,让人看到了红狐母性的一面。由于自己的孩子被人掠走,红狐发出了可怜的悲鸣,再没有了往日偷鸡的凶猛,尤其是红狐带走四个狐崽的结尾,更让人难忘。

 生:《送考》《北京的春节》《鞋的故事》写得都很真实自然,而这个故事与《看社戏》一样,取材很独特,表面上写的是感性的故事,实际上有很多言外之意。

 师:同学们很有慧眼,这篇文章写得很独特,过一会儿我们就

 了解一下散文家其人。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释①。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

 师:我再补充一下。(补充有关作者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再研读文本,待会儿交流。

 (学生仔细读课文)

 师:现在开始交流。要求:指出你所读出的“难忘之处”,并与大家分享你的“难忘”理由。

 生: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令人难忘。“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我发现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我正用手臂抹眼角上的泪水,爹的喊狗声猛然在院子里响起,我不由得心头一紧,才发现是邻居家那只高大威猛的狼狗已出现在院子里,喘着粗气要向狐发起进攻,被爹死死抱住脖子。红狐还没有走,只是嗓子已嘶哑,发出一种揪心的哀鸣声。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红狐置自己安危于不顾,出人意料也非常感人;“我”及家人被红狐所感动,人心向善的选择也令人感动,这里的红狐与“我”的一家都可敬可颂,感人至深。

 生:我觉得第五段也令人难忘:“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此刻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嚎着望着我们。我的心一软,想放下狐崽,犹豫间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唾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一方面写红狐母子生离的哀嚎与无助,一方面又写了“我”的内心冲突。这是一场悲剧情景,红狐与人尖锐对立,红狐母子凄凉的干嚎、哀鸣不止被漠视,人类因生活所迫而作出的艰难、痛苦抉择也让人深思。

 生:……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分析得很有个性。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怀念红狐》的“言外之意”,即文章的深刻内蕴和智慧启迪。我们先看看作者是如何说的。

 (投影)我把《怀念红狐》写出来,不仅是一种写作上的尝试,更是我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关怀。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有狐狸在我家附近的沙地上奔跑,有时也发出低低的嚎声。那时狐狸最招人恨的是叼鸡,他们叼了鸡,还会装作没有事的样子,在我家附近的山丘上站着。有时候,也吃瘦乏的小羊。我们就特别地愤恨狐狸,一看见狐狸,就要呼朋唤友,追着狐狸喊打,一直到狐狸不见了踪影才罢休。(刘志成《〈怀念红狐〉创作谈》)

 看来这篇文章确实是有言外之意的。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所发现的“言外之意”。

 生:我认为这篇散文很真实,具有生活的质感,至少可以说是艺术的真实,文章充溢着一种苦难意识。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只母狐为了担起抚育幼崽的重任,在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偷了一只鸡以渡过难关;当幼崽被劫持后选择了跟踪、哀嚎、跪求。一个普通的母亲,为了尽力培育自己孩子成长,把解决儿子求学经费的希望寄托于一只母鸡身上,而母鸡却横遭不测,母亲非常难过;面对意外的希望时,以母亲特有的仁慈与细心精心喂养一群狐崽,而当看到灾难胜过自己的红狐母亲跪求释子的凄楚场面时,更表现出为人之母伟大而博爱的情怀,毅然放走狐崽,让红狐母子团聚。这既是苦难的颂歌,也是对母性的歌颂,更是生存意识的高度觉醒。

 生:《怀念红狐》不仅在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且包含着对整个人类表现出的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文中多次写到红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一次:“我揉了揉睡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个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样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第二次:“……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这里的“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就表现出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红狐的胆怯逃离,是对人类的极度的不信任,这是对人类长期对它们的敌视、残害的本能反应。长此以往,人类不仅会失去自然的朋友,而且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导致人类家园最终的毁灭。

 生:生命是平等的,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追求,人类更有义务去保护自然环境,善待一切生命。人对红狐的的爱怜与同情,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呼唤,放走狐崽,实际上更能彰显人类的尊贵。

 生:……

 师:的确,《怀念红狐》其生存的逼真性和生命质感,燃烧着关爱之火,从同等生命的角度,说出了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些生命的姿态。在细致的写实中渗透着些许主观哲思,淋漓尽致地把苦难和自然撕开来看;既关照着生命本相的抒情性,同时又以怆然而坚硬的深情切入苦难母题,凝注于字里行间的是生命的焦灼与痛苦;其实这就是生命的眼光,也正是作为作家的一种忧患意识的最高升华,达到了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寓言式散文是寄托或隐含人类共有的精深思想博大情感的载体,它的寓意价值,旨在引领人们跨越封闭“地域”,走向与整个人类命运契合的生命高度,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旷远持久的魅力。这篇文章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围绕父子刨挖红狐洞穴起,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及象征艺术形式的渲染,沟通了人与狐的世界,“物性”与“人性”交融的艺术境界,令人感叹不已。哪位同学能再举一篇寓言式散文的例子?

 生:如我们学过的《逍遥游》,表面上讲的是鲲鹏、蜩与学鸠、人等的故事,实际上都是讲万物均有所待,但人必须追求无所待的境界。同样,《怀念红狐》表面上写人与红狐的故事,实际上呼唤人类要体现万物之灵的博大胸怀,消除敌意,化解冲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觉得寓言虽然写的不是完全真实的生活,但很有味儿。寓言是比喻性的形象故事,本身就是令人深思的。

 师:我觉得文章应以“红狐”或“红狐的故事”为题,为什么要以“怀念红狐”为题呢?

 生:以“红狐”为题缺少明确的情感倾向;以“红狐的故事”为题似乎写的就是红狐,缺乏丰富的内涵;以“怀念红狐”为题,一方面突出了所写是往事,而且是值得思念的有意义的往事,另一方面也希望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智慧的启迪,多些对红狐故事的感动,唤起敬重一切生命,关爱一切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知。

 师:课文的哪些段落暗示了“怀念”?

 生:文章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作者的“伤怀不已”与朋友的“一脸漠然”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对生命的珍重,对和谐的向往,始终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然而却不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残酷的现实令人唏嘘不已,这也许会酿成人类自身的灾难。如“很多年后”“曾经”“一种东西已经走了,再也回不来了”等都暗含“怀念”。

 师:课文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整个人类表现出的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请同学们一起把文章的最后一段再读一下。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段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投影显示毕淑敏《母狼的智慧(节选)》和保尔·福尔《生命的跪拜(节选)》)

 生: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感情的,而人类的残忍导致了一场场不该发生的悲剧的发生。

 生:人类不能把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戕害本应是人类的朋友的动物身上。

 生:母爱是最无私和最感人的,母性文化是自然文化的重要载体。

 生:……

 师:同学们的感想很多,课后可以联系相关阅读经历或生活经历展开得更充分些,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完整的读后感。同学们,散文是最富有个性的,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通过对《怀念红狐》这篇当代散文经典名篇的学习,通过对《生命的跪拜》《母狼的智慧》的了解,我们对散文“辽阔、明朗、坚实、开放的独立形态”(苇岸)有了感性认识,也对本专题“资料链接”中有关写散文要抓牢重点,写出特色,选材须新鲜、亲切,苦难体验和涌透的激情会产生成功的散文,散文的低标准就是“说清楚”、严要求,就是永无止境地追求精彩和漂亮等有了深切的感悟,希望同学们通过广泛阅读认识散文特性,积累鉴赏经验,激活写作热情。

伯林的人生有着三重身份,叠加起来,共同塑造了他的根本问题意识。虽然他自称是“狐狸”,知道很多小事,但其实伯林也有“刺猬”般的关怀,他关心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就是,探究观念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这和前面讲过的波普尔、哈耶克有相通的一面,他们都看到,一些貌似很深刻、很正确、很有魅力的思想理论,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在反思20世纪的教训时,他们都特别重视去辨别“错误的观念”,分析这些观念造成的影响。所以,他们被后世的一些学者归入同一个流派,叫做“冷战自由派”。

具体谈到伯林,他究竟关注了哪些观念、发现了怎样的危险?这就要说到伯林一生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第一,是他主张的价值多元论;第二,他澄清“自由”这个概念,提出了著名的“两种自由”的理论。

价值一元论的魅力

所谓价值,指的就是我们认为重要的那些理念,比如平等、正义、自由、爱、善良、仁慈……等等。你的价值观,就是指你信奉或者珍视什么理念,这些理念就构成你人生意义的基础,是你为自己的生活确立目标的依据。

那价值多元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主张人们追求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要理解价值多元论的高明之处,首先要理解它的对手,也就是价值一元论,究竟说了什么。

价值一元论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价值,或者人只能追求一种价值,它主张的是,表面上有丰富多样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

价值和谐统一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价值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用同一个评价尺度来比较,排出高低上下。价值虽然有很多,但尺子只有一把。有了这把尺子,就能给价值排序,低级的价值就应当服从高级价值,最终能够找到一个最高的价值,所有其他价值都是从最高价值派生出来的。

比如假设最高价值是幸福,那么你追求的所有其他价值,无论是事业成就,家庭美满,还是身体健康,原则上都可以用“幸福”这把尺子来衡量。当你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衡量一下,哪种选择获得的幸福更多,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样一来,表面上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实际上可以相互兼容,彼此之间不会发生真正的冲突。于是从价值一元论就可以引申出一个推论,就是对于“什么是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能让你做出最好的选择。

价值一元论其实是相当高深的哲学观点,也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个悠久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柏拉图。

到了启蒙运动之后,价值一元论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推崇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有一种倾向,就是质疑一切表面直观的经验现象,试图借助理性,在表象之后找到一个本质。

价值一元论为什么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呢?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世界总是充满矛盾,但如果我们相信,不管世界有多乱,必定有一个最高的天道、神意或者真理,就算自己搞不明白,但还有圣人、哲人、科学家……甚至有神仙,总有人能搞懂。只要掌握了终极的价值,表面的纷争最终会归于和谐。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心里很安慰?其实,不光你这么感觉,很多聪明人也是这样想的,要不然牛顿也不会总想着用几个公式来为世界立法,就连爱因斯坦,后半辈子不也是一直在找一个“统一场论”吗?

一元论的魅力,就在于给出了一个最和谐美好的图景:我们可以用一种特定的价值去统领一切,摆脱多元价值的冲突,这可以大大缓解生活的不确定性。伯林说,无论对于理智还是情感,这种观念都是一种深刻的满足。

价值一元论错在了哪里?

伯林认为,一元价值只是一种幻觉。他说,多元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能消除的。如果执着于价值一元论,就很容易会去压制其他的价值和理想,干涉甚至是毁灭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结果往往在实践中造成巨大的灾难。

那么价值一元论究竟错在了哪里呢?

伯林拿出了一个杀手锏,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多元价值的不可公度性”,公共的公,度量的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找不到同一把尺子,能够通用地衡量多种不同的价值,把它们排出上下高低。

伯林说,我们追求的许多价值,比如自由、平等、正义和仁慈等等,它们之间是不能换算的,都是彼此独立的“终极价值”。你不能说,自由是05份的平等,正义是15份的仁慈。一种价值有它独立的内涵,不能被换算为其他的价值。

所以,当我们不能同时实现多种价值的时候,冲突就无法避免了。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几年前在某个大学,一个学生在宿舍的饮水机里投毒,导致他的室友中毒身亡。死者的家属要求判投毒者死刑,而投毒者的父母百般忏悔,希望获得被害者家人的宽恕,说死者已死,让另一个年轻人偿命也无济于事——两对父母所依赖的出发点,就是两种终极价值。一种是正义,杀人偿命嘛。另一种,是仁慈,宽恕我们吧,人死不能复生。

如果让伯林来面对这个问题,他会怎么说?他会说,原则上无法解决。正义与仁慈都是人类的终极价值,但这两种价值不可公度,也常常无法调和,如果实现了正义,就无法同时满足仁慈,而如果用仁慈来宽恕凶手,那么就必须牺牲正义。

强调价值冲突无法根除,这是伯林价值多元论的重要特征。伯林有一段话说得触目惊心。他说:

“我们要在同等终极的目的、同等绝对的要求之间做出选择,并且,某些目的的实现,无可避免地要导致其他目的的牺牲”。所以,“(我们)需要选择,需要为了一些终极价值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这就是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

这不只是说三观不合的人会发生冲突,即便是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一群人,甚至一个人与自己,也可能陷入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这才是价值冲突最深刻的困境。

并非主观主义,也非相对主义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那难道人与人之间注定无法相互理解吗?每个人信奉的价值都不一样,那价值都是相对的吗?

这是价值多元论很容易延伸出来的想法。有很多人认为价值多元论是建立在主观主义的基础上,认为价值只是一些主观偏好,没有什么客观性,所有价值都只对个人有效,“你喜欢番茄,我喜欢土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伯林反对这种主观主义的立场。他强调,价值虽然是多元的,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随意构造。

首先,价值虽然多样,但不是无限的。人类信奉的价值可能有几十种或者上百种,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70亿人就有70亿不同的价值。

其次,伯林坚持认为,人类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共通性”。即使双方价值追求不同,甚至可能会因此开战,但你我仍然可以想象、可以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追求这种价值。

比如中国人说,忠孝不能两全。有人会选择忠,有人会偏重孝,但两个人都会理解对方的选择。如果这时出现了第三个人,一个外国的传教士,他说虔诚敬神才是最重要的,前两个人也完全有可能理解他。但如果来了一个人说,你们都不对,杀人才是最高价值,所有人都应该无差别地去死,这种说法就完全不可理喻,只有疯子或者非人类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不可理喻的感觉,恰恰表明人类具有最低限度的共通性。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很容易和主观主义、相对主义混为一谈,但伯林自己一直在努力澄清,他的主张不是主观主义,也不是相对主义。

从价值多元到自由论

伯林认为,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终极价值,它们是客观的或者真实的,但它们之间无法公度、无法换算的,常常不能相互兼容,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冲突,这是深刻的人类困境。

价值一元论试图克服这种困境,但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无法摆脱多元价值的冲突,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人类悲剧。20世纪的历史就是有力的佐证。

许多研究者认为,价值多元论是伯林最深层的理论信念,塑造了他对自由的思考。那么伯林又是怎么来分析“自由”的呢?这就是下一期的内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5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