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浣溪沙》苏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这首词的作者是苏轼,写于三月份。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全词如下: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晏殊当时的情感既有伤春怀旧之情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浣溪沙》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上片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片表达了作者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文,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庆历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词风承南唐,受冯延巳影响颇深。有《珠玉词》,收词130多首,在宋初词坛上是地位重要的一家。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的伤感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上片写对酒听歌,触发对往事的追忆,眼前西下的夕阳,又引发对岁月流逝,一去不返的喟叹。下片写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惋惜却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承接上句“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的天气里,词人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消逝,那翩翩归来的燕子还是令人欣慰的,这一句回应上文“几时回”。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透露出生活的哲理:虽然无法阻止美好事物的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产生一丝惆怅。全词抓住眼前景物所引起的怅惘,运用淡雅自然的语言和工巧含蓄的手法,抒发了一个宝贵仕人的闲愁,创造了情致闲雅的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7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