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谈谈学习贵州省情的体会和意义

综合谈谈学习贵州省情的体会和意义,第1张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贵州省情六个优先内容是: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优先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优先安排技能培训,优先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优先安排基层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别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贵州省六优先深化少数民族特困地区精准扶贫。

学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贵州省情》的学习,对贵州的省情有了不少认识和体会,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质勘探技术。气象科学等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的认识逐步由地面到地下。由感性到理性地逐步深化。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

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

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

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

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总之,对贵州省情的认识,就是在多重比较中的认识,其关系到从经济到文化的全方位分析,关系到从现实到历史的深度评估,并且还关系到在世界宏观背景中对不同区域类型和发展模式的相互比较。

贵州省情概况: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相接壤,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贵州为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六个优先名词解释如下: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措施优先,安排基本建设力量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

优先,读音yōu xiān,汉语词语,指放在他人或他事之前。

1、当司机同时踩下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时,该系统会优先启动刹车功能。

2、多兰说,医务人员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受害者的尊严和恢复情况。

3、请老弱残兵优先上车。

4、优先偿付由破产负债人给予一个或多个债权人的优先偿付…

5、宏观要比微观重要的多。永远优先改善你的宏观操作,其次才是微操作。

6、然而拉涅利却准备优先考虑前帕勒莫前锋阿毛里,而且他在排兵布阵上对这名球球员予以了信任。

7、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8、正规院校2004年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营销、济管理、场学专业优先。

9、优先级控制著数据包被处理的先后循序。

10、“过你梦想的生活”应该也能帮他重新考虑在全职工作,上学和抚养孩子之间的优先选择。

11、生物统计,统计学,输血,应用数学,计算机编程专业硕士毕业,获更高学历者优先。

12、您将使用代码优先方法,这意味着您将首先开发一个Java类,并将其标注为Web服务。

13、年轻人应该将有规律的存钱计划作为优先选择项。

14、识别,优先发展商业机会,在指定的行业市场方向进行销售活动

15、我国行政法目前应当优先承认判例和政策的不成文法源地位。

16、泰利斯英国公司和波音公司一起致力于为英国建设FRES计划,该计划是英国最优先发展的装备计划。

17、与原税收征管法相比,新税收征管法增加了许多内容,其中之一是税收优先权制度。

18、第八十九条邮电通信企业应当对民用航空电信传递优先提供服务

地形: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省唯一211大学:贵州大学

贵州省情特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1、山川秀丽

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有风景名胜景区71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18个,省级风景名胜景区53个。5A级旅游景区5个,比2016年末增加1个;4A级旅游景区95个,比2016年末增加2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3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04个。

2、气候宜人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3、资源富集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4、民族众多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第一,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构建“和谐贵州”的实际行动,真正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富有贵州特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之路。

  第二,把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制定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贵州”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力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扎实推进“和谐贵州”建设。同时,我们强调要抓紧解决影响构建“和谐贵州”的突出问题,抓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构建“和谐贵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构建“和谐贵州”的成果惠及全省3900多万各族群众。

  第三,把加快发展与构建“和谐贵州”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并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夯实构建“和谐贵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构建“和谐贵州”的过程中,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第四,把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谐贵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通过局部的突破来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联系当前贵州实际,我们要求各级党委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统筹推进“和谐贵州”建设;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部署,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抓紧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推动形成构建“和谐贵州”的强大合力。

  第五,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谐贵州”,关键在党。围绕加强对构建“和谐贵州”的领导,我们突出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贵州”建设,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我们要求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各方面在构建“和谐贵州”中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构建“和谐贵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万众一心、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8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