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不断的《猎罪图鉴》,檀健次是如何成为沈翊的?

反转不断的《猎罪图鉴》,檀健次是如何成为沈翊的?,第1张

当一睁眼你就是这个角色,一闭眼还是这个角色的时候,就会相信你就是他。

作者 | 魏侨

编辑 | 丁宇

| 受访者供图

“小猫走进汪汪队”,看到《猎罪图鉴》的这条弹幕,檀健次笑出了声。

最近,跟着弹幕追剧是属于檀健次忙碌工作中的快乐时光。观众的反馈总能给他带来惊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都很有破案精神,就像所有看剧的人坐在一块玩剧本杀”。

《猎罪图鉴》是一部单元探案剧,两集一案、节奏紧凑。在模拟画像师沈翊(檀健次饰)和刑警队长杜城(金世佳饰)配合办案的过程中,故事一次又一次反转,容貌焦虑、校园霸凌、人口贩卖、家庭暴力、女性安全等沉重而尖锐的 社会 问题被一一展现,出人意料,却令人深思。

对于模拟画像师沈翊来说,画笔是他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他对抗犯罪的武器。对于檀健次来说,表演则属于他的窗口,他通过角色与生活对话,以此来对抗那些逃离不了的苦恼和琐事。演戏时,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创作,专注、投入、沉浸。

檀健次的演艺生涯算不上太顺利,他自幼学舞,20岁以MIC男团身份出道,却几经沉浮,10年后在《追光吧!哥哥》的舞台上才被广大观众发现过硬的唱跳实力。2007年他就在**《秘岸》中成为主角,之后却在各种配角中穿梭,直到参加综艺《我就是演员》才让人知道他不仅帅,也是有演技的。

然而,回看这些过往,他已十分平和。《猎罪图鉴》是他作为男主角播出的第一部剧集,他没想太多,只觉得应该尽力做好。在接受《博客天下》专访时,他说:“当你已经被打磨过了的时候,反倒会变得很平静。”“

他正在通过表演找到一种平稳的舒服的状态,“希望表演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初看《猎罪图鉴》的剧本,檀健次就被模拟画像师这个神秘又新奇的职业就深深吸引了。几乎是第一时间,他就决定出演沈翊这个角色。“因为这部剧以画像师的视角去介入、去破案,在过去几乎是没见过的,我觉得我起码算是先当过吃果子的人吧”。”

第一次了解画像师的故事时,檀健次的心路历程和广大观众一样,面对沈翊的神乎其技感到不可思议。剧中的沈翊,三岁画老,看子画父,根据颅骨还原面相,甚至能还原AI换脸前的真实面貌……随着案头工作和实地调查的不断深入,檀健次深深地被这个职业所折服,发现他们都是非常稀有、厉害的人。

决定出演后,檀健次开始从外而内地向沈翊靠近。

从天才画家到警队中的画像师,画笔是沈翊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他对抗犯罪的武器。画师要如何拿笔,如何勾线,都成为没有美术功底的檀健次要面对的挑战。为此,他从头学习绘画方法,剧组请来了一名画家,从开机到杀青,每一场戏都严格把关,才有了沈翊浑然天成的动作手法与神韵气势。

檀健次告诉《博客天下》,沈翊身上最打动自己的,是他可以放弃他自己原有的艺术生涯,专心为人民做实事的精神。七年前,沈翊曾是一名桀骜不驯、目空一切的画家,他能根据一张儿时照片画出了一幅30岁以后的画像,却间接害死了一名警官。自此以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

“寻找那个托沈翊画像的女人”是《猎罪图鉴》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是沈翊的执念。在檀健次看来,沈翊烧掉自己的所有画作,决定拿起铅笔去画人物的时候,就决定了要去做一件从零开始的事情——专注于只画人,执着地去找到那个女人。

至于他成为大学老师,后来进入警队协助破案,与其说是赎罪,不如说是在主动地为 社会 做贡献。“因为其实他没做错什么,他只是不小心,他也不知道他帮的是杀人犯。他只是觉得之前的画害过人,既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为什么不拿自己的画去救人呢?我觉得他只是为自己的画找到了有更有价值的一种所谓的‘售卖方式’吧。”

从画室到讲堂再到警队,在心理上,沈翊完成了从孤傲狂妄、随心所欲、不食人间烟火,到帮助他人、拥抱世界的蜕变。

七年前的审讯室里,他画不出人像就摔笔“摆烂”,但七年后,即使线索再细微,他也一次又一次坚持尝试。在接踵而来的案件中,沈翊接触人间百态,也洞悉人心,与杜城从敌对隔阂走向相互信任相互欣赏,他也逐渐融入警队,成为守护正义的一份子。

无论是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还是惨遭侵犯的少女,沈翊都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同理心与温情。将内心的的疯狂和孤傲埋到最深处,用一个最温暖的外壳包裹自己,这是檀健次感受到的人物弧光——“一种让人看着特别温暖,却又有点距离的感觉。”

他希望能通过《猎罪图鉴》和沈翊,让更多的人了解模拟画像师。为此,檀健次还拍了一个科普视频,告诉观众这个职业被称为“警察中的大熊猫”,因为全国的专业模拟画像技术员只有一百多名,像国宝一样稀有。

翻开檀健次的角色列表,会发现十分丰富。有狠辣枭雄也有儒雅公子,演过传世名伶也演过奇葩弟弟,沈翊则是一次新的挑战。

《猎罪图鉴》筹备前期,檀健次与主创一起做剧本围读和人物分析,却一度对这个角色摸不着头脑。直到导演和制片人告诉他,选择他出演是因为感受到他身上有沈翊的影子,他才恍然大悟。

“我平时跟大家接触的时候是比较温暖、随和的,但我骨子里也是挺疯狂的一个人,也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觉得我在这方面特别像沈翊,然后告诉我正常发挥就行了。”

只不过,找到沈翊身上“疯”的一面,并不容易。因为那不是一种外化的表现,单纯地通过肢体语言和夸张表情演绎,反而会让人物变得轻浮。檀健次慢慢感受到,沈翊是“邪而不阴暗”的,他的“疯”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专注和坚持。

檀健次认为,沈翊自己一个人沉浸在创作中时,他只通过画笔与自己和作品交流,几乎没有台词辅助,“疯狂和疯子是两个概念,这就需要我自己掌握分寸,他是在享受在自己的创作过程,而不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疯子。”

卸下了心理包袱,创作上就顺畅了许多。拍摄间隙,檀健次都会与导演以及对手演员探讨剧情,各抒己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终让沈翊变得立体起来。

他为角色设计了一些更人性化的支撑点。例如沈翊一上车就会睡着的习惯“是给这个人物增加一点小小的缺陷,因为他太完美了”。

他也在搭档身上找到了依托。剧中,沈翊和杜城之间从试探到信任的过程,是令人感动的兄弟的情谊。“他们通过一起破案,一起相处慢慢了解。沈翊发现了杜城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了杜城身上很可贵的地方。杜城也发现沈翊身上值得他学习的地方等等,就是两个人互相彼此的这种信任和欣赏,最后越来越默契。

而这个过程,也与檀健次和金世佳的相识颇有些相似。2018年,两个人一同出现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彼此知道对方,却没打过交道。3年后,他们在《猎罪图鉴》中成为搭档,并肩作战。

有良好的创作氛围和搭档的配合,让檀健次更好地沉浸在沈翊的世界当中。他感觉自己已经与角色串联在了一起,充满着能量。檀健次告诉《博客天下》,剧中沈翊在大学里讲课的戏份,都是一天内拍摄完成的,“我那一天在课堂里讲了十几个小时的课,我觉得几乎背完了一本书。”

剧中通过大学课堂,用《马拉之死》《岩间圣母》《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画作对案件进行隐喻。大段的专业术语、艺术范儿的台词脱离了平时的语态,表演状态更接近诗歌朗诵,檀健次在一开始也很难适应。但让他惊喜的是,这样唯美的隐喻表达在剧集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观众们推理的重要线索。

“观众像现在一样参与进剧情,一起破案,也通过这部剧去观察世间的人情冷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剧,大家认识到画像师这么伟大的一个职业的存在,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猎罪图鉴》开播后,有网友在上海街头偶遇了“沈翊”——檀健次身着格子衫、运动鞋、斜挎包,慵懒帅气的身影把剧中人带进了现实。

“不管我接到什么戏,都会给我本人带来一些影响。”沈翊同样在在檀健次的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专注于进入角色,让角色先影响自己,再通过表演去影响观众,是檀健次表演的方法论。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表演习得的表演习惯。2006年,在**《秘岸》开拍之前,檀健次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体验生活,在开拍之前将自己完全代入了角色,演的时候呈现出的几乎是自然状态。

回忆起那一段经历,他依然记得配音时看到自己演戏的画面,突然间的震惊感——“自己好像真的经历过这个故事,发现原来演戏是这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演戏让檀健次体验到比平时更丰富的生活,当他一步一步接近角色,内心的满足感也愈发丰富。

演过十几部戏,从配角演到主角,檀健次依旧用这样朴拙的方式把自己“扔进角色”。对他而言,出戏和入戏不发生在一场戏、一天的拍摄之中,而是在生活中尽可能调动身体的所有的机能专注于角色。

比如角色在戏里如何走路,生活里也要用相同的方式走路,让自己形成肌肉记忆,这是属于檀健次的信念感:“当一睁眼你就是这个角色,一闭眼还是这个角色的时候,就会相信你就是他。”

最近,檀健次总是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开着弹幕与观众一起追看《猎罪图鉴》。再次看那到沈翊,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认为“还有提升空间“。

檀健次一直在寻找角色的突破,希望自己的表演可以更加精进。他说:“我目前还没有遇到重复的角色,因为我并没有演过特别多的角色,想让自己尝试更多,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他希望自己可以体验更多不同的人生,希望可以更专注在戏里,“希望表演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他觉得,作为一个艺人能专注在表演本身,不被其他事情影响,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他曾经历过起起伏伏,现在更多的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我觉得平静才是一个最舒服的状态”。

“当你已经被打磨过了的时候,反倒会变得很平静。”檀健次对《博客天下》说。

把自己藏在戏里,把光环藏在角色之下,是如今演员檀健次的修行。日积月累之下,也影响着他对舞台的理解。20岁时,他想成为舞台上那个最闪光的人,但是现阶级的心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他说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在舞台上耍帅的时期了”,很多曾经唱过的歌、跳过的舞,都已经有了新的理解。他仍然不舍得舞台,但是希望下一次站在台上,不管是唱慢歌,还是唱快歌,都能更好地表达内心。

对于未来,檀健次决定继续行走在自己的步调里——“拍更多更好的作品,演更多更好的人物“,他觉得这个初心是永远不会变的。今年32岁的檀健次,可能无法再适合那些青春题材的作品,但他并不感到遗憾。他说:”我想去尝试一些 情感 浓度很深刻、很浓烈的戏。希望一个角色演完以后,可以留存下来,让大家记住。”

肯定有难度啊,在这个到处需要背景的时代,肖战只能凭借一个人的努力,演技再提升,还要接到好的剧本,才能持续红下去,说实话,个人觉得一博更容易发展一些,因为他有天天向上兄弟的支持,汪涵的支持,还有湖南台的支持,所以肖战乐观的多,不过这两个人都是我喜欢的,希望他们更好,努力,加油

 导语:阅读也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我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下面是大学生移动阅读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大学生移动阅读调查报告

 阅读定义人生。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供阅读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大学生又是最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人群,他们的阅读趣味有什么特点呢

 拇指阅读近期发起大学生移动阅读调查,希望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

 本次调查为期16天,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收到737份有效问卷。在参与调查者中,高年级同学(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占总数的76%;文科生占65%,理科生占35%;男生占44%,女生占56%。

 围绕阅读偏好,我们设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知名刊物、名家栏目、新媒体、内容类别,通过回收问卷获得的数据分析大学生移动阅读偏好如下:

  一、数据分析(以下选项皆为多选题)

 1、拥有强大品牌的传统报刊依然受到青睐

 图1:知名刊物及其微信公众号偏好分析

 在知名刊物的'阅读偏好调查中,《南方周末》受到学子们的普遍欢迎,有近60%的调查者投票。其次是《三联生活周刊》,获得近半数投票。由此可见,知名度较高的老牌杂志依然在移动阅读时代受到青睐。《壹读》、《人物》杂志、《新周刊》、《单读》、《博客天下》等刊物,各自获得20%-30%的投票。

 2、名家专栏中吴晓波、蒋方舟最受欢迎

 图2:名家栏目及其微信公众号偏好分析

 图2是调查大学生们对名家栏目的偏好,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高踞得票最多,年轻作家蒋方舟紧随其后获得近40%的票数,许知远、和菜头、连岳、张佳玮等知名作者分别获得20-30%的票数。投票集中在社会知名度较高、在互联网相对比较活跃、写作通俗易懂的中青年作家上,以财经热点、社会议题和生活情感栏目最受欢迎。

 3、原创类的人文新知新媒体得票率最高

 图3:新媒体及其微信公众号偏好分析

 从新媒体的投票情况来看,腾讯大家和大象公会得票率较高,分别为4871%和3446%,虎嗅、一席占据第二梯队位席,获得了超20%的票选。有较高知名度的、生产高品质原创内容的、能提供多一种视角看世界的人文新知类新媒体受到较多关注。

 4、 人文、读书、历史类内容大学生最感兴趣

 图4:内容类别偏好分析

 人文、读书、历史类内容是大学生最感兴趣的类别,有超过半数的调查者投票,其次为时局、商业&经济和时尚内容,而情感类话题得票最低。

 二、小结

 从以上四个表格,可以看出大学生们的阅读偏好有两个特征:

 1、 从渠道来说,那些有品牌影响力、内容质量优秀的知名杂志、名家和新媒体账号在移动阅读时代依然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用户黏性。而注重互联网传播、拥有专业且稀缺的内容,有清晰风格独特定位的媒体也获得了年轻用户的拥护。

 2、 从内容分类上看,大学生们偏好的内容以人文新知、社会热点和生活娱乐类为主,这些内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建构对世界的认知。大学生们爱新知、爱生活,阅读是他们拥抱新世界的方式。

「成功是不是最高标准」

李健:我觉得那是一种傻的哲学。

把人工具化,让商业价值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适价值是非常危险的。人其实就是为情而来。所谓体验世界,其实就是为了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亲情、友情,包括沮丧、激动。

「关于年龄」

李健:我觉得一个40岁的人,变得大腹便便,开始秃头,肆无忌惮地光着膀子上街,这是我非常忌讳的。人可以变老,但要老得体面一些。

「为什么不要孩子」

李健:我觉得没有必要延续自己的基因,没什么了不起的,也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没必要延续自己。

「你觉得不实现理想也挺好?」

李健:对。大部分理想都实现不了,所以,你实现不了理想,你就不活了吗?这没有意义。就像**《如果爱有天意》,今生今世无法在一起,那你不能因为这就否定所有那些美好的东西,体验是最重要的。

「到了年纪就不会困惑了吗」

李健:我的人生是相反的:30多岁的时候我是不惑的,四十反而又困惑了。30岁不惑源于自己对世界的未知,懵懂,茫然或者干脆说是理所当然;可到了40岁,真正了解一点社会之后,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无解的。这世界的变化是无时不刻的,哪来什么答案?

古人说四十不惑因为他们生活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都一样,很容易就看明白了。没互联网,没娱乐圈,连电都没有。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是个繁杂的世界,怎么比?

「关于如何摆脱焦虑」

李健:我们从小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或者来临了,我们要完成它,达到这个目标,一旦达不到就捶胸顿足,很有挫败感。

但后来我发现,理想实现不了没关系,而且大部分理想终究会变成幻想,变成梦想。能实现理想的人是非常少的,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很多事情,甚至否定你的人生。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

李健:现代人大部分还是被生活吓怕了,生活的确艰难,但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艰难。人们其实是害怕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有汽车你也有汽车,别人有房子你也有房子,这样你才会有安全感。这样的人没什么错误,所以搞艺术的人才是少数。

「你的生活听上去比较稀薄,会高处不胜寒吗?」

李健:这都是误解。一个人看另一个人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学过物理都知道,隔着眼镜看这人,这是折射的结果,都是略有偏差的,只不过偏差大小而已。

别说别人了,自己看自己都看不准。我只是相信,人始终是变化的。人一定是变化的,今天和昨天都不太一样。

「关于生活中的比较」

李健:跟周围比,你会发现有些很差的人,比你红,比你有钱,你会觉得这不公平,但你要觉得自己今年比去年好,比如说哪怕身体比去年好,或者多写一首歌,你都是有收获的。

这不是一个精神自我安慰,它真正是一个好的人生哲学。因为任何领域里不太可能永远是公平竞争。人生是需要运气的,但是你自我不强大,你的希望会越来越小,运气我们无法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我变得强大。

「我不是鼓励你去走一条很长的路,一条布满荆棘,蜿蜒坎坷的路,我是想说,许多看上去很短的路,实际上也许最艰难,它们不过是看上去很容易,但跨越那一步,你需要的不止是运气。

所以,索性不如咬紧牙关,把人生当作一场长途旅行,也许最终到达顶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便是美丽人生,你不需要巴结谁、讨好谁、迎合谁,就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

内容来源 |《博客天下》采访;《南都周刊》采访;《Esquire》人物专访等。

这个夏天,警匪剧接踵而至,硬核刑侦局回暖。《罚罪》案件刺激烧脑,多个案件层层递进,就像一位网友评论所说:“有古早刑侦剧的那个味儿了”。

出品 | 博客天下大文娱报道组

作者 | 太子

编辑 | 丁宇

“血浓于水,但法大于天。”

常征(黄景瑜 饰)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正义且热血,让对面的赵鹏超(杨祐宁 饰)神色黯然,正邪对决拨云见日。

9月20日晚,40集的网剧《罚罪》迎来收官时刻。坏人被绳之以法,好人迎来了光明,笼罩在昌武市的阴霾终于散去。

随着#罚罪大结局#登上热搜,观众们的讨论也更为多元化。少部分人认为,结局有“烂尾”嫌疑,“主要角色为何集体降智”令人疑惑,最后几集显得拖沓“不太满意”;也有人表示“整体不错”,剧集强调正派行动逻辑,节奏推进快速,是一部“挺敢拍”的悬疑刑侦剧。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罚罪》并非完美,但它的确是过去一个月当之无愧的“黑马剧”。继《人世间》《苍兰诀》后,它成为爱奇艺今年第3部站内热度破万的剧,登陆爱奇艺剧集总榜TOP4。在灯塔专业版的全网统计中,《罚罪》连续2周夺得网剧榜冠军,且在正片播放指数和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两个维度,都是第2名的两倍。

谁也没想到,一部并非大制作的网剧,播出了S级剧集的效果。这个结果,偶然中也存在必然。

一方面,这个夏天,警匪剧接踵而至,硬核刑侦局回暖。《罚罪》案件刺激烧脑,多个案件层层递进,就像一位网友评论所说:“有古早刑侦剧的那个味儿了”。另一方面,《罚罪》将亲情、友情等元素融入悬疑、刑侦的剧情当中,正反派人物塑造都较为饱满,不仅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亦体会到警察打击违法犯罪过程的艰难。

不过,《罚罪》大结局一些“不满意”的声音,也给创作者提出了思考——未来能否出现一部剧,开头结尾水准稳定,不再让观众陷入迷惘呢?

亲情打头阵

有别于其他同类题材,“亲情”是《罚罪》里贯穿始终的剧作主动脉。

以赵啸声家族为代表的犯罪团伙,他们对亲情的理解,恰恰与落后陈旧的宗族观相映衬。看似是充满“亲情”,实际上成为犯罪链路的一环。

父亲赵啸声(程煜饰)信奉认祖归宗、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在得知老大赵鹏展(夏侯镔 饰)被炸伤后无法生育,赵啸声便对大儿子不闻不问;将老二赵鹏程(王阳 饰)强行从亲生母亲身边带走,只因为赵家的孩子必须“认祖归宗”;老三赵鹏翔(赵荀 饰)渴望女儿能融入家族,赵啸声却从来不承认这个孙女;后得知常征也是亲儿子,不惜用陷害手段,强制常征回归赵家……

犯罪团队赵氏家族

在赵啸声的种种极端操作下,导致赵家原生的老大、老三和老四成长环境扭曲。老大想设计将父亲老二老三全部炸死,老三对老四下杀手,老四意图活埋老大和老三。弑父弑兄、手足相残的行为比比皆是。披着亲情之皮大行罪恶之事,赵家从上到下贯彻的这一思维定式,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以郑广天所代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常年游走于灰色地带,视法律无睹,公职人员的身份已无法对其约束。亲情只是他们用来维系自身利益的跳板,冷血、冷漠才是他们对于家庭与亲人的一贯伎俩。

郑广天对女婿肖振邦(傅浤鸣饰)长年累月的精神控制,以女儿和外孙的人身安全、社会名誉、前程发展为胁迫手段,用PUA手法洗脑女婿,从而达成自身欲望,看似超出了人之常情,但恰恰反映了社会中最真实犯罪分子的模样。女婿肖振邦身为警察,懦弱畏缩,被岳父钳制多年不甘心又无可奈何,最终因无法面对儿子肖晨(费鲤齐饰)的意外死亡,选择自尽。可以说郑广天的自私自利摧毁了一个家庭。

韩亚作为赵鹏超与常征的亲生母亲,过于醉心个人仕途,对远送澳洲的大儿子疏于关心,寄养在闺蜜家的小儿子又采取逃避态度,的确没有尽到一个寻常家庭的母亲责任。因而在赵鹏超的成长历程里,没有温馨故事,只有弱肉强食,他一方面渴望母爱亲情,另一方面又对被隐瞒身份却有幸福童年的亲弟弟常征艳羡嫉妒。

最终赵鹏超在母亲家没有吃上那顿饺子,他夺门而出的当下,所谓的亲情只不过是母子离心的遮羞布,在母爱缺位的背景下,反派角色酿造出悲剧结尾也就不足为奇了。

剧中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而常家的亲情是正义之爱,养父常非坚持行光明之事,为追寻真相从不放弃的执着精神,给到常征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纵使之后遭遇黑恶势力的层层阻碍,身处泥沼,常征也从未动摇信念。

最后一集里,常征与亲哥哥赵鹏超的一番对话,冥冥之中展现了在不同的家庭养分灌溉下,一母同胞却花开两支的结果。

面对赵鹏超的童年治愈论,常征直接拆穿,表示“原生家庭的不幸,并不是赵家人违法犯罪的理由”;当赵鹏超再度用“弑父弑兄不怕良心不安”的问责,想摧毁常征心理防线时,常征并不按常理出牌,清醒回答,“看着你就像看着敌对面的镜子,时刻提醒着我,绝对不能向人性的阴暗面投降”。

此外还有肖晨对父亲肖振邦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爱,纪虑纪念父女互相隐瞒又担心对方,常征养母对两位儿子的舐犊之情。纵观《罚罪》全剧,亲情线与事业线齐头并进,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黑白棋盘

高能烧脑,数度反转,迷雾重重,当正邪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这也正是《罚罪》版“猫鼠游戏”的勾人之处。

赵家有卧底,警局有内鬼,人人皆有多重身份,在创作者精心编织的线索网下,多数角色模棱两可的行为路径,都引起过观众的怀疑。

《罚罪》人物关系图

刚开始,常征的顶头上司张秋峰时常给他穿小鞋,同事宋光明一遇到赵家的任务就消极应对,他俩因此成为前期“找内鬼”过程的重点怀疑对象;赵家的天才少年小唐在车上发消息通风报信,被认为是潜伏的卧底,观众的注意力不由自主被他们三个吸引,边追剧边猜身份。

随着迷案频出,正邪两方交锋层层推进,“贾小强—李支—肖局”这组真正的黑警链条才浮出水面。

贾小强负责监视主角团,随时报告动向;李支手握两部电话,分别作为郑老和赵啸声的工具人,每当主角团快接近案件真相时,电话响起,一切又回到原点;肖局每次一接到郑老的电话,不是要他阻碍正常办案,就是为其他黑警的行为背锅,三人占据高中基层,形成闭环。

而潜伏在赵家真正的卧底,是一直隐藏得当的司机邱涛(于跃饰),他的人设堪比“昌武陈永仁”,卧底生涯三年之后又三年,许久未见的孩子都会背三字经了。当这样一位“双商”在线,综合实力拔尖的正义之士,落得一个死状凄惨的结局,观众有抵触情绪再正常不过。

在邱涛击败赵家的打手们,带着一身伤准备逃离魔窟时,剧中的光影构图恰如其分地凸显了他作为卧底的处境。周遭一片黑暗,头顶有一盏灯,邱涛站在明暗交界处,即便只能被迫站在光旁边的黑暗处,他的内心也是永远向阳。

郑广天坐在台灯旁边

在《罚罪》中,类似光影的运用还有很多,郑广天每每到女婿肖振邦家里,都坐在伞状的台灯之下,意喻他是剧中一切罪恶行为的保护伞。肖振邦独自在家的一段情绪发泄戏,他一直处于伞的阴影里,而不在伞的下方,表达他并不像李支那样心安理得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多年处于煎熬内疚的状态中,很想脱离保护伞,但直到自杀他都始终活在岳父的阴影下。

常征与赵鹏超在看守所中的对峙,剧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赵鹏超探视常征,第二次则相反。有趣的是,赵鹏超虽然在外探视,但身处黑暗;常征虽然是在看守所里关着,但是背后是光明。两人的脸映照在玻璃上,黑白之间正邪对立不言而喻。

《罚罪》在拍摄手法、呈现形式方面有着主创团队的特色。导演天毅一直专注于军旅和警匪题材的创作,此前的《猎毒人》和《爱上特种兵》都有着很高的网络播放量。导演易勇则擅长动作戏的拍摄,两个人一文一武,合作默契。

所以,《罚罪》每集开篇先拎一段关键剧情再出片头曲的形式,牢牢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在破案过程中,不止一次安排警、匪两方跨时空对话,借用两方视角,把疑问与回答衔接起来,让观众更加洞察双方布局。

此外,剧里也致敬了一些经典作品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从画面结构就能看懂深层意义。譬如常征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跟随赵家老二,一前一后一黑一白,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从不停歇。赵家祠堂内高耸悬挂的壁龛,赵啸声号称拥有一副扑克牌的“救星”,房间内一抽屉的电话,都预示着这成功扫黑除恶的道路,非常人所能到达。

数年前常非和李支对弈,黑白棋子泾渭分明,中间不存在灰色地带,如同常非、常征父子所代表的精神信号——正义至上。

人物与情感

可以看出,《罚罪》剧情布局巧妙、格局大胆,敢于呈现案件的残酷性,故事推进有着多次反转,都是该剧获得关注的原因。除此之外,演员和角色的匹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景瑜 饰 常征

从《爱上特种兵》到《王牌部队》,《罚罪》已是导演天毅与黄景瑜的三度合作。主创团队非常了解黄景瑜身上的气质,他穿上制服的造型充满正义,只要让人物不停向前冲、处于抓凶追敌状态,就可以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黄景瑜在类似戏份的完成度与呈现效果已炉火纯青,似乎早已形成了此类表演方式的肌肉记忆。

另外一位主演杨祐宁,也令观众欣喜。这几年,他的事业中心转向内地,在《罚罪》中的角色符合他本身的年龄,整体表现让观众发现,原来杨祐宁的演技没有丢失。

他饰演的赵家老四赵鹏超,在剧中是一位具有上帝视角的“真精英”,也是所谓的“黑莲花”。他看上去尊重女性,贴心到给女性朋友带卫生巾都买足全套;他西装革履,业务能力不在话下,在国外能靠给黑帮打官司打出一片天,一回国又能短时间内,将传统家族企业整合疏通做大做强;无论是大哥三哥还是老爸,都被他算计于股掌之中……

杨祐宁 饰 赵鹏超

剧中的演技派也成为故事线中的亮点。如果说常征和赵鹏超互为镜像,那心狠手辣的赵啸声与老谋深算的严国华(李幼斌饰)则是他们的镜像plus版。赵啸声的一抽屉保护伞电话,对应严国华一整墙案件卷宗,两人既有同窗情谊能把酒言欢,又是对立关系有我没你,在一次次交手中轮番输赢。两位老戏骨之间擦出的火花,称得上势均力敌。

加之赵老大的阴狠、赵老三的残暴、肖振邦的懦弱、李伯东的猖狂,《罚罪》让每个反派人物都有了具象脸孔。

老戏骨在剧中的表演充满火花

当然,《罚罪》并非百分之百好剧,也存在在青年演员在情感戏诠释方面略显青涩的问题。尤其是在老戏骨们的衬托下,不够自然。

这也让之前的一些讨论再次被提出——在一部相对有悬念有吸引力的高密度信息剧集里,是否需要放缓脚步,为主要角色之间增加一些效果不如预期的感情戏?如何让一部剧从开头到结尾保持着统一的水准,而不是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呢?

这既是对创作者提出的思考,也是观众对一部好剧的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3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