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带来了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娱乐方式。虽然说现代化的发展确实带来了许多的娱乐项目,但是这种娱乐项目大多数都是线上的,线下的娱乐项目是非常少的。或者说能够获得到大众青睐的娱乐项目会变得更少,于是这也就使得年轻人的这种娱乐欲望没有被满足。新一代的娱乐活动就出来了,比如说密室逃脱和剧本杀。这是在近两年来比较火热的线下娱乐活动,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从我身边的数据上来看,基本上是所有的人都玩过至少一项。剧本杀和密室逃脱是很成功的娱乐活动,成功的俘获了年轻人的这种娱乐心理。在我看来是非常强的,所以剧本杀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让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娱乐方式,充实了年轻人的娱乐生活,让年轻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二个好处就是带来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在剧本杀门店不断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说NPC,负责的功能就是控场或者是其他的作用。这个职位在剧本杀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些大的剧本杀店会专门雇用这样的人来带领玩家。我曾经也去应聘过这样的职位,是挺受欢迎的。同时也让实业回了一口气,剧本杀是少有的线下娱乐活动,并且很多人都为之愿意去消费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满足了当前一部分的就业需求,许多年轻人就喜欢到这样的店内来工作。
第三个好处是成为了新型的社交货币,这也是现在年轻人之间的一个话题。其实就和之前的基金一样,年轻人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从而可以扩展延伸自己的这种交际圈,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剧本杀”,是玩家到实景场馆,体验推理性质的游戏。剧本杀的游戏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阅读人物对应剧本,搜集线索后找出游戏里隐藏的真凶。
封闭式玩法
(1)玩家选择好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2)阅读背景故事和人物剧本。
(3)故事开始,先以剧本中的角色自我介绍之后进行讨论。
(4)进行搜证,出现某些线索(固定或隐藏触发)来供大家研究。
(5)线索可以分成公开或者非公开线索。
(6)指证凶手并完成自己的支线任务。
开放式玩法
(1)一般没有固定的流程,每个玩家都需要从自己的剧情和别人的剧情中得知自己完整的故事线。
(2)玩家们可以互换线索或者进行私聊从而完成自己的支线和隐藏任务。
(3)最后不仅仅需要指正凶手还需要填写报告单,比如搞清事件的真相,比如了解每个人隐藏的事件。
(4)流程上需要一个主持人(组织者)的身份进行剧本杀流程的把控。
剧本杀背景设定
在国外狭义上会把需要演绎流程的推理游戏称作谋杀之谜,而在国内会把所有广义狭义的谋杀之谜游戏都称作剧本杀。派对中的一名宾客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扮演凶手的角色,而其他宾客作为玩家需要通过调查和推理寻找出凶手。
过程中可以虚拟一起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生的谋杀案;或是在游戏进行中,扮演凶手的角色假装“杀害”了某位玩家。
剧本杀的类型
1、机制本
这种类型的本会在故事线上进行一些特别的游戏设定,起到改变角色命运的作用。
2、推理本
这种类型的本重视逻辑推断,看重证据线索这些细节的挖掘。当然,越是注重推理的本,其推理难度相对就会越大,相对应的,玩家所耗费的时间就越久,像《反光》这种类型的本。
3、恐怖本
这种类型的本重视剧本故事的讲述、环境的渲染,特别是在光影音效、服饰化妆、道具设置、NPC演绎这些层面的表现,整体给人以阴森、压抑的恐惧感。比如像《第二十二条校规》《问米》《绣花鞋》等剧本。
4、情感本
这种类型的本重视情感的表达,注重表现角色内心的想法和抉择,比如:当角色由最初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或猜疑,到最后通过信笺或他人转述知晓对方是善意的谎言之后,很容易让人泪奔。如:《你好》《时光博物馆》《那时的我们》等。
5、欢乐本
顾名思义,这种本比较能带给玩家欢声笑语,比如《谁是潘金莲》《宿醉》《神健山庄》。
其实,“剧本杀”最大的魅力也就是能让自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最为真实的剧情,带我们融入进去。
2、“剧本杀”里的心理学
“剧本杀”这类游戏,除了要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素养才能玩好。
游戏中,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是“演员”,他们都在为彼此的目的而拼命表演着。
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语言逻辑来判断对方口中所述事件的真假,然后进行推理。
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刻意地去塑造角色,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角色身上,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疗愈。
著名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将演员们的这种自我疗愈称之为“移情”。
在精神分析中,“移情”是来访者将过去对某人产生的感情,转移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从而达到情感宣泄的效果。
而在“表演”的过程中,这些游戏体验者正是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角色上,从而达到情感宣泄。
除了情感宣泄,人们沉迷于剧本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快速社交了。
剧本杀一环扣一环,不仅让人感觉很“入戏”,而且还能通过剧本杀结识天南地北不同的朋友。
随着玩“剧本杀”的人越来越多,剧本杀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流派”,在“经典推理派”之后,更受欢迎的便是“情感流派”。
在后者中,人们已经不太在意逻辑推理的那种刺激了,他们只是想通过体验游戏来结识新的朋友,以求找到情感上的共鸣。
剧本杀的阐述部分,就像一个小小的演讲一般,人们可以通过这段“演讲”来在众人、特别是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人类的表现欲来源于婴儿时期,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婴儿就会通过自己的啼哭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而这种表现欲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发展,它是一种情感欲望,越是高兴,孩子的表现欲也就越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表现欲强弱和性格有关,越是外向的孩子,表现欲也就越强。
而孩子的表现欲会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一些孩子的表现欲被后天的某些限制给“压抑”住了,这种情感无法释放,就会在他们的心理形成一种紧迫感。
而如“剧本杀”一类的游戏,就可以充分释放人类的表达天性,这种强制性的表达,会让人们被压抑久了的表达欲得以释放。
如果还能赢得别人的表扬和称赞,表达者就会有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促进对玩伴的好感。
这也是为什么如剧本杀一类的游戏能够促使人们的社交关系迅速升温的底层原因之一。
剧本杀的情感宣泄以及快速的社交方式,也是其它游戏无法取代的。
很多新手初来乍到,都是跟着朋友一起上车的,跟随着别人的推荐和喜好玩。面对成百上千部剧本杀作品,往往都挑花了眼,不知道自己适合玩什么类型的剧本;只有剧本杀玩得久了,慢慢你才会发现自己更加钟情于哪种类型的本子,大师在这里提供一种最简单的剧本分类方式,希望能够帮到你!
1、硬核类剧本杀,因其能够满足很多消费者推理解谜探究的自我满足欲望,获得很多剧本杀玩家的青睐。代表作有:《月下沙利叶》《虚构推理》《布达佩斯大饭店》《弥留》《虚构推理2:狩猎》《死刑犯的独白》《阿卡姆症候群》《须臾》等等。
2、情感类剧本杀,能够发挥人的表演欲望,体会一段完全新奇的角色故事人生,满足很多玩家沉浸式体验的诉求,因此也成为了剧本杀市场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代表作有:《就像水消失在水中》《金陵有座东君书院》《永不褪色的山楂林》《破晓》《苍歧》等等。
3、机制类剧本杀,将游戏机制巧妙地与故事人物相结合,往往还包含了阵营等元素,满足消费者酣畅淋漓、忘却现实压力玩一把的现实需求,也是剧本杀的一大重要品类。代表作有:《怪谈事务所:破界》《鲜衣怒马时少年》《刀鞘》《白衣倾城》 《水镜八奇》 《权倾天下》等等。
4、恐怖惊悚类剧本杀,靠着惊心动魄的刺激体验、催发人的肾上腺素,满足人的猎奇欲望而收到很多人的追捧,有人胆子越小反而越爱玩,是不容忽视的剧本杀一大类别。代表作有:《第二十二条校规》《山田洋子》《持斧奥夫》《一点半》等等。
5、欢乐类剧本杀,不需要太动脑,大多是熟人之间团建、撕b、欢笑闹做游戏,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人解压,适合剧本杀的新手朋友和人多的情况。代表作有:《叫爸爸》《来电》《饭局》《拆迁》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