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谁提出的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谁提出的,第1张

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的三诉诸分别是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在采取理性诉诸时,演讲者通过对原有事实的陈述和推理分析,建立起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联系,同时演讲者力图通过陈述及推理分析将观点潜移默化地诉诸听众。

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莱布尼兹)

一、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更具体地说: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 1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来源:考易教育

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推断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E、张先生的推断既无法断定是正确的,也无法断定是错误的。

例2

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

骑车人: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

下述哪段对话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提干中的最为类似

A、审判员:你作案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被告:我没有作案。来源考易教育

B、母亲:我已经告诉过你准时回来,你怎么又晚回来一小时

女儿:你总是喜欢挑我毛病。

C、老师:王林同学昨天怎么没有完成作业

王林:我爸爸昨天从法国回来了。

D、张三:你已经停止打你老婆了吗

李四:我从来就没有打过我老婆。

E、小王:昨晚的舞会真过瘾,特别是那位歌星的歌特煽情。

小赵:他长得也特酷,帅呆了。

例3

这所大学的学生学习了很多课程,小马是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所以她学习了很多的课程。

以下哪项论证展示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

A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功课,小马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所以他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B这本法律期刊的我们写了许多法律方面的文章,老李是其中的一名我,所以他也写过许多法律方面的文章。来源:考易教育

C这所大学的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小贞是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D所有的旧汽车需要经常换零件,这部汽车是新的,所以不需要经常换零件。

例4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中应当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语言就应该朴实,不应该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C有意杀人者应判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D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

例5

某对外营业游泳池更衣室的人口处贴着一张启事,称"凡穿拖鞋进入泳池者,罚款五至十元"。某顾客问:"根据有关法规,罚款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由专门机构进行,你们怎么可以随便罚款呢"工作人员回答:"罚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罚款,来教育那些缺乏公德意识的人,保证泳池的卫生。"

上述对话中工作人员所犯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

A 管理员:"每个进入泳池的同志必须带上泳帽,没有泳帽的到售票处购买。"某顾客:"泳池中那两位同志怎么没带泳帽"管理员:"那是本池的工作人员。"

B 市民:"专家同志,你们制定的市民文明公约共15条60款,内容太多,不易记忆, 可否精简,以便直接起到警示的作用。"专家:"这次市民文明公约,是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专家组,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是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产物。

C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两次和平之间的间歇 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

D甲:为了使我国早日步入发达国家之列,应该加速发展私人汽车工业。 乙:为什么 甲:因为发达国家私人都有汽车。来源:考易教育

E甲:一样东西,如果你没有失去,就意味着你仍然拥有。是这样吗 乙:是的。 甲:你并没有失去尾巴。是这样吗 乙:是的。 甲:因此,你必须承认,你仍然有尾巴。

二、矛盾律来源考易教育

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实质上是禁止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判断出现矛盾。

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它们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它们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1

《韩非子》:自相矛盾的故事。

以下哪些议论与那位楚人一样犯有类似的逻辑错误,除了:

A、电站外高挂一块告示牌:“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B、一位小伙子在给他女朋友的信中信到: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以至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

C、狗父论证:这是一条狗,它是一个父亲,而它是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你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D、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

E、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

例2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来源:考易教育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人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来源考易教育

三、排中律

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其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二值原则:任一命题必定或者为真或者为假,非真即假,非假即真。

一般使用的逻辑都是建立在真假二值原则之上的,因此叫做“二值逻辑”。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例 1

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它们俩人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来源:考易教育

请问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B、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是错了。

C、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D、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

E、小刚说对了,小林和小方的答案都不对。

例2

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他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当老师问他们时,他们分别这样说:

甲: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乙:这件好事是丁做的。

丙:这件好事是乙做的。

丁: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您推出是哪位做了好事

A甲 B乙 C丙 D丁来源考易教育

例3

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书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一个人捐的,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很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4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四、充足理由律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具体要求有以下三点:

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来源:考易教育

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否则就会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推不出来”的错误。

没有理由或不相干的理由的类型:

1)诉诸个人:“你们不要相信他的话,他因生活作风有问题受过处分。”

2)诉诸情感:“我所主张的只不过是大多数公众的观点,你反对我,就是在与公众作对。不信你问问在场的人”

3)诉诸权威:“爱因斯坦都这么说,你竟敢不同意”

4)诉诸无知:“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上帝不存在,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5)数据与结论不相干:

例1

某位酒厂老板对自己厂出的酒赞不绝口。因为每一百位消费者中只有三位投诉该酒有质量问题。他说:“这就是说,有97%的消费者对我厂的产品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我厂的酒是多么好。建议你们经常买我们厂的酒喝。“来源:考易教育

理由虚假:“所有的猴子都是人变的,金丝猴是猴子,所以金丝猴是人变的。“(大前提明显为假,因此它不能证明它的结论。)

预期理由:指用本身的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命题充当结论。《十五贯》

“推不出来”:指推理过程不合逻辑。

例:“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是无效的。)

充足理由律的作用在于确保思维的论证性。在各类逻辑考试中,重点考查的就是思维的论证性,即对各种已有的推理或论证做出批判性评价:对某个论点是否给出了理由所给出的理由真实吗与所要论证的论点相关吗如果相关,对论点的支持度有多高是必然性支持,还是或然性支持是强支持还是弱支持给出什么样的理由能够更好地支持该结论给出什么样的理由能够有力地驳倒该结论,或者至少是削弱它

具体考查题型有“直接推断型”、“强化前提型”、“削弱结论型”、“说明解释型”。

1984年,布什与奎尔搭档竞选美国总统,当时人们攻击奎尔,说他的家族曾帮助他挤进印地安纳州的国民卫队,以避免去越南服兵役。对此,布什反驳说:“奎尔曾在国民卫队服役,他的分队当时尚有空缺;现在,他却受到了爱国派尖刻的攻击。诚然,他没有去越南,但他的分队也没有被派往那里。有些事实谁也不能抹杀:他没有逃往加拿大,他没有烧掉应征卡,也肯定没有烧过美国国旗。”

以下哪些议论的手法与布什的手法最为相似

A、某公司用淀粉加红糖制成所谓的“营养增高剂”,被骗者甚众。工商管理人员因它是假药而要查封它。该公司董事长振振有辞,不让查封。他说:“我没有害死人。营养增高剂吃不死人,你不信,我现在就吃给你看,并且吃了它还顶事--管饱。”来源:考易教育

B、一公司经理说:“过去有个说法,金钱关系最肮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金钱关系最纯洁,人情关系最复杂,说不清有什么肮脏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跟朋友都不借钱,也绝不与朋友做生意。”

C、你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不对,因为在澳洲早就发现了黑天鹅。

D、张一驰解决了一个数学一百多年未被解决的难题,所有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

滑坡 Slippery Slope

滑坡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不合理的使用一连串的因果推论,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从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事实不一定照着线性推论发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

滑坡谬误的典型形式为“如果发生A,接着就会发生B,接着就会发生C,接着就会发生D,……,接着就会发生Z”,而后通常会明示或暗示地推论“Z不应该发生,因此我们不应允许A发生”。A至B、B至C、C至D、……等因果关系好似一个个“坡”,从A推论至Z的过程就像一个滑坡。这种推理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问题上,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最极端多假设上,这种极端的情况直视未经证实和没有证据的的猜想,通过利用制造夸张和恐惧来诉诸情感,从而说服对方。

举几个例子

首先来组织一下推理的结构:

1、找出结论和理由

2、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做比较。

3、如果结论支持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和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4、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持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5、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儿不管了。

6、看看有没有一些强力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和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这里面有个新词叫做谬误。所列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坐着,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来采纳其结论。

相关谬误的花招有三种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论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2)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3)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则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下面描述一下关于各种常见谬误的特点:

1、对人不对事。人身攻击谬误只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和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2、使用滑坡推理方式。滑坡谬误只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3、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它的形式如下:我们不应该去支持针对甲问题的解决方案,除非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但问题的实质是,尝试某种解决方案之后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解决方案就不妥当和欠考虑。如果坐等完美解决方案的出现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固守原题,动弹不得。

4、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一旦看到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在论证中不止一次出现,检查一下看看其意思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意思发生改变,就要警惕偷换概念谬误。那些高度含混的术语和词组尤其是偷换概念的绝佳材料。

5、不恰当的诉诸公众意见。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6、诉诸情感。诉诸情感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让她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这个谬误特别常见的三个地方就是广告,政治辩论和法庭辩论。常见的形式是恶语中伤,属于一种人生攻击。主要通过引起人们不好的感情联想的言辞给人戴帽子,试图诋毁别人。

7、诉诸可疑权威。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8、攻击稻草人。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他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9、呈现虚假的两难形式。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要找出两难选择的谬误,需时时警惕下列词汇:

不是……就是……

唯一的选择就是

两种选择,分别是

因为甲用不起,那只有乙能。

10、通过恶语中伤来解释。乱扣帽子谬误指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和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这一事件。

11、将注意力从论题上转移开。问一个问题“作者有没有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欺骗我们?”

12、通过光环效应来让读者分神。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13、循环论证。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14、介绍另一个话题来转移注意力。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相关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文中最后推荐了一本书,是戴默的《抨击错误推理》。

这章的主要介绍了常见的14种谬误,通过了解谬误不仅能知道如何判断结论是否正确,还可以了解到自己在说话的过程中有哪些偏差。很多下意识就会说的内容,并不一定真的就是真的。不自觉的我们就用了很多种论证中谬误来构建自己说话的体系,如果真的想有理有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觉察自己说话中有没有以上的那些谬误

一、逻辑分析能力表现在:

1 能够描述信息中的错误或者非形式谬误。

2 能够对过程效率进行评价。

3 能够解释用于支撑论点的整体论据结构。

4 作业能够表明已经具备了发现逻辑错误的能力。

5 作业能从多角度发现和分析问题。

6 能够使用合适的论据来支撑观点。

7 能够找出不同观点背后对应的支撑细节。

8 能够根据信息找出他人观点的支撑论据。

二、四种逻辑谬误

1 谬论型错误

自相矛盾;

轶事证据;将论断建立在某个特例之上。例如:抽烟和癌症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奶奶已经90岁了,现在还是每天一包烟。

错误归因:逻辑按照因果顺序归因。但先发生的事情未必是导致结果的事件。例如:前几次打篮球因为穿了这双球鞋都赢了,所以他相信因为这双球鞋才能带好好运。

循环论证:提出了猜想,但论据的真实性需要依靠论点来证实。例如:吸烟会导致癌症,所以二手烟也会致癌。

转移论题:因为不想解决或者无法解决而转移话题。

诉诸无知:仅仅因为观点的对立面尚未成立就草草判定某猜想的合理性。例如:外星人并不存在,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存在。

合成谬误:将当中部分的个体所具有的正确性或非正确性推广至整个群体。例如:因为一个警察滥用职权,所以,所有的警察都滥用职权。

分解谬误:因为群体具有大致属性所以认为也适用于单独的个体。与合成谬误刚好相反。例如:因为这位警察很敬业,所以,所有的警察都是敬业的。

2 攻击性错误:

强词夺理: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观点,而忽视反面证据。例如:我不接受儿童接种疫苗的调查结果,我只看到有儿童因为接种疫苗而死亡。

人身攻击:使用对人身的贬低从而攻击对方让对方达到无以反驳的目的。例如:她能说出全球变暖这样的字眼,她表示不同意,她大学都没毕业,你们还相信她吗?

诉诸权利:用威胁的手段来维护猜想的正确性。例如:董事会主席是我好朋友,我能炒你鱿鱼。

3 弱引用型错误

来源片面:只引用对自己有益的观点,而忽视和拒绝和自己相悖的观点。例:我只看新闻联播,因为这里的记者能够深入主题,报道权威。

缺乏信度:资料来源不权威。

诉诸权威:用权威或权利解决争议。类似于诉诸权利。

诉诸公众:借助作者、文本或者发言人的名气彰显决策的受欢迎程度,并以此作为支撑论点的证据。

诉诸情感:用悲伤的故事,借助别人的情感作为观点的佐证。例如:我听说一位母亲的女儿去世了,因为新的卫生政策拒保能让她活命的配方。

4 信息型错误

混淆事实:使用的信息看上去是真的,但是其实已经被改动的失去了准确性。

误用概念或者错误概括。

  形式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的学科,所谓推理就是由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逻辑学研究各种各样的推理,并发现所有的推理都有似的地方,即具备某种形式结构,以有限种的形式结构可以构造出无数种推理,形式逻辑的任务就是研究那些好的形式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的形式结构就是好的。

 非形式逻辑是逻辑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讲述日常生活中分析、解释、评价、批评和论证建构的非形式标准、尺度和程序。非形式逻辑之所以是非形式的,因为它不依赖于形式演绎逻辑的主要分析工具,即逻辑形式的概念,也不依赖于形式演绎逻辑的主要评价功能,即有效性。

推不出

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想要证明的结论。

如:因为你没有钱,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论要成立要有4个前提:

她会因为谁有钱就会跟谁在一起。

世界上只有你有钱,或最有钱。

她知道你有钱。

她行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这样想的就一定且必须这样做。

3 假性因果

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虚假的,只不过是时间上先后发生。

常见于归因时带有偏见。

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个小孩进来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假性因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的事实。

4 滑坡谬误

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该推论。

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如:你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钱;没有钱就过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这样推论,而是要严格对待每一步,不能一笔带过。

避免滑坡谬误:每一步的论证都拿出充分论据,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

5 概念偷换

在观点的争论中,论者会故意转移论题,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最后变成自说自话。

如:钱可以买到爱情,因为约会啊、生孩子啊都要钱。

这里将“爱情可以用钱获得“转移到了”爱情可以用钱支撑“。

在讨论过程中,通常会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以便理解。但此时要注意概念转换的合理性,要区分出等价和不等价的部分。

6 诉诸非逻辑

诉诸权威

名人名言并不一定是真理,也要受到逻辑的考验,而不能直接拿来支撑某个论点。

名人言论适合辅助论证,作为加强论证的材料。如果一定要使用名人言论,则需完整重现整个逻辑过程。

诉诸民意

民意并不意味着正当、合法、正确,多数人支持的某件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实的价值次序中,还有比民意更优先的价值。

诉诸情感

煽情代替逻辑,情绪主导思维。并不是带有情绪不好,而是在情绪影响下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如果是非判断事件,自然可以情绪性,如娱乐休闲创作等。但当做决定做判断时,情绪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俗话说,先冷静再决定。

诉诸无知

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别人无法证明的事情就是没有的事情。

通常会以对方无法解答和说明,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如: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你的,所以我就可占为己有;你无法证明没有鬼,所以就有鬼。

诉诸道德

站在某种道德优势上进行道德批判。

将某事件与某项道德关联,从而批判某事件,但是却说不清楚该事件为什么以及如何与该项道德关联。

诉诸沉默

沉默不代表认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

认为你无法反驳或不去反驳,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

情侣吵架中,经常出现: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

诉诸比喻

以比喻作为论证手段,实际是偷换概念。涉及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比喻不可作为类比使用。

如:男人好比一把伞,要为心爱的女人遮风避雨,所以一定要努力赚钱。

首先,没有很好证据支撑男人为什么一定要比喻成伞;其次,伞不一定就遮风避雨,还会被当作服饰搭配(lolita风格中伞就可以作为搭配);最后,伞是可以换的,也是可以多人共用的。

男人、伞、责任、赚钱这四个概念在跳转时都没有严格论证,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但可以作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素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