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90后00后都是通过剧本杀社交的,但是剧本杀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在杭州有一名大学生小刘,他就是因为玩剧本杀被送到了医院。因为他非常的不爱社交,后来玩了剧本杀之后认识了很多朋友。但是他却连学都不想上,每天都想玩剧本杀,而且精神非常萎靡,半夜还会去大喊大叫。经过医生的诊断,他是已经玩剧本杀导致游戏成瘾了。
剧本杀是一种非常新兴的娱乐项目,现在是在野蛮生长的这个阶段。虽然很风靡也很火爆,但是风险和隐患也是不能被人们忽视的。剧本杀是存在一些内容安全风险的,因为游戏当中会含有一些非常暴力的情节。这样对于年轻人对于生命观方面会有影响,可能还会引起心理问题,剧本杀在中国最开始流行的时候是2017年。
主要是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给人们所知晓的。剧本杀就是玩家可以选择里面的人物,来了解自己要扮演的这个人物的性格、习惯,还有行为的动机。然后搜索剧本里的一些信息来寻找真相,所以剧本杀在初期的时候都是悬疑类的,这款游戏是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里的剧本一般玩第1次就不会去玩第2次。
所以剧本公司想要发展更好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剧本。但是好的剧本创作并不那么容易,所以现在剧本的质量也是没有办法保证的。有的老板想让店面发展的更好,就会去寻求一些很优质的剧本来吸引顾客。但是有的老板确是心术不正的,会请人去写一些质量很普通,但是会有一些大量暴力的内容。所以剧本的内容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会对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我是觉得非常有乐趣的。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每个东西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觉得剧本杀让他们体会人生百态,享受推理还原的乐趣,但也有人觉得剧本杀低俗。(以下均仅代表个人观点)
剧本杀的优点是:
1男女比例平衡(没有反串的前提下)。大部分剧本男女角色都是3:3,2:3,4:3,只有极少数剧本会出现罗汉局仙女局或者一比几的。凭着一点就能吸引到不少玩家。
2新手上手快。剧本都是有难度划分的,新手可以从简单本入手,而且玩完几局就可以上手(上来就要玩烧脑本的除外)。
3玩法多样。剧本杀剧本种类有很多,根据个人喜好,硬核推理,故事还原,情感,阵营,撕逼,欢乐,恐怖本都可以选择。而且剧本可以尝试不同玩法,比如玩家完全可以把故事还原本玩成撕逼本。
缺点:
1时间容错率低。由于剧本里的每个人的线索都很重要(经常会有某条关键线索在某个人剧本里的情况),因此如果有人跳车或者放飞机,游戏就无法进行。而且剧本杀的时间都比较长(线下3小时起步多的七八个小时,线上最少1小时多的四五个小时),注定了这不是一个随时就能开局的游戏。
2金钱成本较高,线下本一个人一次都要几十块(盒装无DM几块),贵的会上百。线上虽然有免费本但是好的本大都是付费。
3作弊现象严重。剧本杀开天眼(比如上网搜答案,故意隐瞒自己二刷甚至n刷)的并不少见,线下有DM的本虽然DM能看出来谁开天眼,但这毕竟还是破坏了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线上本和无DM本就更别说了
如果你是喜欢推理还原,热衷社交,剧本杀就是不二的好选择。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有没有好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许多“剧本杀”的玩家,因为在游戏中共度了几个小时的美妙时光而互生好感,从游戏回归现实后,仍然会保持联系,以剧中角色互相称呼,并且会相约组队一起玩下一个剧本。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剧本杀”为很多玩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但若选择剧本不当,也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一个经常玩“剧本杀”的网友表示,在“剧本杀”游戏中,可以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杀是一个像“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地方,你可以是任何人,在他人的故事里,短暂地忘却自己,度过另外一种人生。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在剧本中体验别人的人生,也能给自己带来快感。在“剧本杀”的世界里,玩家需要将自己代入剧中角色,以第一视角进入游戏情境,理解自己扮演角色的每个抉择背后的动机。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超过70%的“剧本杀”玩家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超过40%的人每周会玩一次以上。
为什么体验别人的人生会给自己带来快感?为什么“烧脑”的游戏会受到人们的青睐?自带社交功能的“剧本杀”,其真正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治医师邱宇甲。
“剧本杀”:成年人的“过家家”
“剧本杀”起源于欧美资产阶级家庭聚会中一个非常流行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根据搜索案发现场的证据和与其他人的讨论交流,推理破案,找出真凶。
传到国内的“剧本杀”游戏最初是以推理破案为主,玩家追求的是寻求真相过程中的“烧脑”刺激。随着市场的扩大,“剧本杀”的剧本类型也更加丰富,出现了以演绎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的情感类剧本,在这类“剧本杀”游戏中,玩家追求的是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剧情吸引人、“好哭”的剧本会吸引更多玩家。
邱宇甲认为,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所有吸引人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大脑多巴胺分泌,比如好吃的食物、美丽的风景、好看的书或**。推理类的“剧本杀”,需要玩家运用缜密的逻辑进行分析推理,拨开层层迷雾,解开谜团,这个过程能够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奖赏系统,导致多巴胺升高,从而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在情感类的“剧本杀”中,玩家通过对剧本的演绎,可以主导自己扮演角色的人生,这种掌控感会让人产生成就感。同时,玩家通过在角色中体验别样的人生,感受不同的生命历程,会产生一种“实现自我”的感受,而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类高等级的心理需求。
邱宇甲指出,无论是需要“烧脑”的破案类剧本,还是情感类剧本,“剧本杀”游戏的场景设置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中,玩家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掌控感,跟其他玩家的互动也遵照一定的逻辑,有迹可循。它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冲突,也没有未知的风险,既满足了人类的“猎奇”心理,又提供了无利益冲突、安全、可掌控的新型社交模式。
在邱宇甲看来,成年人玩“剧本杀”其实和小孩子玩“过家家”如出一辙,只是“剧本杀”需要更高级的智力储备,是与成年人智力相匹配的社交游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从“剧本杀”的游戏中获得快感,那些“社恐人士”就很难乐在其中。邱宇甲解释说,什么样的刺激会让哪些人产生快乐的感觉,这是由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决定的,同时,也与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身心状态相关,例如密室逃脱游戏,会让很多人“上头”,但是对于幽闭恐惧症患者来说就会难以忍受。
“剧本杀”与心理剧疗法
如果玩家选择的剧本与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某些事件比较贴近,玩家在角色扮演中能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与周边人的人际关系等有所反思,得到启发,能把内心的情绪或者在过去事件中堆积的情感通过扮演的角色表达出来,达到情感宣泄的效果,那么玩家在“剧本杀”游戏中获得的不仅是快感,还有心理成长,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心理剧疗法”的效果。
邱宇甲介绍,“心理剧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莫雷诺在1921年创立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心理剧没有固定的剧本,如何演绎,完全取决于来访者的自身有什么困扰,想要展示怎样的事件,内心有什么感受。
心理剧疗法激发的是个体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来访者可以演绎一个具体事件,例如之前经历过的某个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演绎自己在经历某个事件时的态度和感受。
硬核本里面也分挺多种的,有偏解手法的、有偏还原的、有偏解密室的等等,硬核玩家喜好的剧本方向不甚相同。
大师按这个分类方式推荐几部好玩的硬核剧本杀,持相同或不同意见的小伙伴们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哦。主手法本(含密室):
《周公游记》:手法和还原并重的本。高分口碑榜长期霸榜作品。新本格,凶手穿梭在一场又一场的梦境中杀人,类似无限流的梦境设定非常之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第七号嫌疑人》:老牌硬核本,手法和反转拿到现在来都还很有可盘性,适合逻辑怪和细节怪哦。
《眠梦不老泉》:不可能的密室、三重迷案,揭开跨越30年的恩怨情仇。
《档案·玻璃屋》:“屋”系列第一部,血字留言、残暴分尸、密室杀人一切华丽的和oldschool的东西都能在这个本中找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