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暖春》首映,讲述了疫情下人类温暖的故事

《十四天暖春》首映,讲述了疫情下人类温暖的故事,第1张

一部**讲一个故事,多少人在同一个疫情下经历了不一样的14天,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003010是疫情期间拍的**,根据疫情下的真实故事改编。该片于2021年5月24日正式上映,近日在优酷、搜狐等视频平台播出。

本片由福建寒武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福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福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福州鸿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平潭寒武纪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片人、制片人李柠檬、编剧兼导演周、柯达、曹、魏庆余、friedensreichhundertwasser颜景耀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演员。

本片讲述了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一个被疫情隔离的社区发生的事情(小说冠状病毒)。从主角鹿泉(柯达和(曹)来看,主角是宅男和(曹)——,一个医学院学生和两个年轻人。他们看到了门卫大叔、邻居大叔、外卖小哥、孟梦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在社区防治疫情的过程中考验着一家人。从此,两个年轻人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各自的成长。

就演员而言,这部**的演员阵容可谓“豪华”。向老板报告!豆瓣播出以来《14天暖春》曹主要作品有《沉鱼落雁》,《亲爱的,我要嫁给别人》,《古镇凝云》等这位“实力编剧”柯达深受观众喜爱。“2005年姚安濂凭借**《创业时代》获得戛纳国际**节提名,她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比如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节最佳男演员奖。”《十亿奶奶》卫青,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不是药神》《战狼2》《红高粱》。”海归学霸》鞭鞭在白水出演了多部优秀作品,腼腆的铁人颜,传奇的明星妈妈,被称为“职业妈妈”。她在《爱情、童年和为什么是笙箫默》中扮演母亲的角色。

相比其他反映疫情的电视剧,《皇帝》关注的是普通人,关注疫情期间待在家里的人是如何度过14天的。整体基调温馨有趣,体现了祖国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心情。即使在目前的疫情下,中国也不怕,中国人民也不怕。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3、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

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

惜别外企外贸,锁定个人所好

我叫谢定定,曾在外企工作十年,外贸行业历练两年。

自从有了孩子升级人母,我考取了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挥手告别外企外贸,毅然锁定教育行业,选择在离家最近的少儿社交英语机构当老师。

我爱孩子,爱当老师,也爱为人母。每天,除了我的学生,我还要面对三个可爱的孩子,因为,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两儿一女,他们分别是10岁、6岁和2岁。教育,不仅成了我的工作,也是个人所好。

疫情突然来袭,焦虑蔓延朝夕

如果说我的日常像陀螺一样忙碌,一点也不为过。

早上:忙孩子们早餐、早读及上学;

中午:忙家务、买菜、做午餐,接孩子回家午餐;

晚上:带着孩子到机构里给学生上课。

下班后再和孩子们步行回家。到家九点,排队洗刷入睡,周而复始。

生活万般忙碌,幸而充实有序。

然而,人类疫情的突然来袭,我和大部分人一样,上半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困在老家,没法上班工作。这让我很没安全感,迷失在不确定的未来世界。

疫情使我不断的思索:还有什么事能让自己发光发热呢?作为妈妈,除了当老师未来我还能做什么呢?如何两手准备提升妈妈价值呢?

邂逅好奇说,开启新生活

2020年7月,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好奇说的存在,了解清楚后毅然参加了中级绘本阅读指导师的培训和考试,希望能学以致用陪伴好自己的孩子,并为现有的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锦上添花。

8月,顺利通过中级绘本阅读指导师考试的我,报名担任了故事妈妈get 营助教,一边育己一边育人。

9月初,收到绘本阅读指导师证书后,我开始担任好奇说阅读推广人,潜心帮助和影响身边的朋友,鼓励亲子阅读。

9月底,我所影响过的家庭都陆续反馈感恩于我,令我更加相信亲子阅读的力量及绘本育儿的效应。于是,我迅速决定升级为好奇说阅读分会,成为深圳阅读分会会长。

9月期间,我真诚的努力与分享得到认可,获得服务中心颁发的“最美花婆婆”荣誉证书和“东澜素材精灵”荣誉证书。

10月,我参加了好奇说乘风破浪全国巡回深圳开放日,以三胎在职妈妈身份上台分享育儿心得。与一群高知高能的成长型妈妈同台,同频共进。

11月,社区的图书馆得知我有中级绘本阅读指导师证后,邀请我去参加读书月亲子阅读活动,试课很成功。读书月我们一口气连续做了四期,每期十组家庭都到齐,受到馆长和家长认可。

12月,我们机构也请我为学员们开展亲子故事会,每期十五组家庭,深受欢迎。

好奇故事妈妈,坚持育己育娃

当听说我这个英语老师育有三个孩子时,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大吃一惊,有的甚至目瞪口呆,表示不可思议。如今二胎妈妈都面临带娃挑战,终日忙碌不已,夸张一点的可能鸡飞狗跳,而自己亲自带孩子还得教书育人,我又是如何在忙碌的日常中井然有序与孩子们温馨相处的呢?

答案真的不神秘,安排好亲子内容是关键。那就是:我给孩子们亲子阅读,伴读绘本。

我关注亲子阅读相对较早,大儿子两岁前开启了阅读之门。得益于亲子阅读,他识字很早,到五岁时完全独立看书。爱阅读的孩子作业非常独立,从不用我陪着,每次只管签字。此外,三年级期间,语文多次收获满分;今年五年级,期中考试数学100,英语99,语文97。

因为工作忙,老二(女孩)接触阅读稍微晚点儿,三岁才入正轨。参加绘本阅读指导师培训后,我对亲子阅读愈加用心,不仅自己给她念,还安排爸爸给她念,安排哥哥给她念。阅读能力提升了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会同步水涨船高。如今上一年级了,我上班时她也可以自己完成作业。

老三小儿子两岁,图画书已经成为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暑假,我让好奇说的书袋快递到了乡下,每天入睡前半小时三个孩子都一起津津有味的阅读,场景温馨而萌哒。

绘本,在我的育儿生活中不可或缺。是绘本滋润我的孩子们不吵不闹文质彬彬。是绘本让我当超级妈妈而不急不躁游刃有余。是绘本激励我不仅当好英语老师再做合格的阅读指导师。

在我的眼里,绘本是育儿秘密。在孩子眼中,绘本是成长秘密。在你眼中,绘本又是什么呢?

都说喂故事是另一种喂饭之恩,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我把自己历练成长为一个自信的故事妈妈,坚持每天为孩子念绘本故事,乐此不疲。

在我自己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同时,我不仅感受到了三个孩子的成长,更感受到了我老公的认可。最直接的是:老公会放下手机,拿起绘本抱起娃,非常认真的陪两个小的一起念故事。在每次的家庭会议中(我们家有不定期开家庭会议的习惯),老公会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很认真的说“我们要一起感谢妈妈,妈妈很勤快,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我们,还坚持给我们念故事”。婚姻中,还有比这更甜蜜的告白吗?

这更让我坚信,一个家庭中一定是妈妈先成长起来,再影响爸爸一起带动孩子成长。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品。通过父母的成长,重塑孩子的家庭教育土壤。

独行道路漫长,不如抱团成长

从前,我只知道学习很有温度,现在,我深深的感叹抱团学习是如此的有力量。在好奇说,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知高能成长型妈妈,圈子一下子开阔了,视野随之更上一层楼。绘本育儿的技能,让我面对未来更自信。

2020马上结束,2021充满希望。作为英语老师,我挑战雅思,让中英双语结合,把中英语绘本故事,送入图书馆、社区、机构和课堂,矢志不渝。

遇见好奇说,从此不蹉跎。

生活如酒,岁月如歌。

好奇说的未来,势必红红火火。

写于:2020年12月28日 下午4点。

谢定定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1

15年前,从__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__在__市__区疾控中心扎下了根。

彼时,2003年的非典才刚过去两年不到,相比于外界、外行人的恐慌和害怕,25岁的__却并不太紧张,他说,他相信自己的专业性,相信现代医疗的科学性。

经历了应对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15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当下,作为__市__区疾控中心的总支委员、副主任,__仍然是真真正正的“一线”。

有着17年党龄的__,曾多次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家中进行采样、监测、消毒,与患者面对面沟通、谈心。数天以来,他排查掉170多名疑似病例,作为__市__区疾控中心的一员,护卫着__区的和谐、平安。

面对群众的问题

他们反复解答、登门拜访、以心交心

这次疫情,于__区疾控中心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而言,是一次“大考”,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们与社区群众的信任度而言,更是一次“大考”。

__说,以前,每当看到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出现在小区,居民们不是感觉到安心,反而是有些恐慌。

“起初,许多市民都害怕看到我们。但是渐渐了解到疾控中心工作的科学性、重要性以后,他们认为我们的出现,能够确保他们的居住环境在第一时间消毒杀菌,他们的安全也就能得到保障,许多市民慢慢地有所转变,心就安了。”__回忆道。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专业知识信手拈来,对实际操作了如指掌,同时还要懂得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在很多实际情况的处理过程中,__和同事们会遇到许多“瓶颈”,比如有的群众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信息,与何人在何地有过接触,有什么疾病史等。

每当遇到这样的“烫手山芋”,__和同事常常要花上好多时间耐心地引导说服对方。每次双方谈心,至少也是1个小时以上,如果谈不拢、对方不愿意配合,__和同事们可能还要多次登门拜访,反复劝说。

一次次沟通、交流,一次次谈心的过程,更是以心交心、化解坚冰、托付信任的过程。

前几天,__参与处理丰宁小区的一起疑似病例。刚开始患者不理解,有情绪,__向他解释了病症的风险和社会危害性,并教他如何预防、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到疾病困扰……经过__耐心的劝说、疏导,患者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__的话,他也听进去了。后来,患者主动配合__等人的工作,一次小“危机”成功化解。

像这样的“额外”工作,__表示自己并不会觉得烦躁,“很多人可能并不像专业人员那样了解这些病症发展的情况。假如通过我们的解释、说服,他们能够理解和配合,事情能够妥善化解和解决,也是皆大欢喜。”

对于__区疾控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来说,老百姓心安了,他们也就心安了。

面对疫情的发生

他们迅速行动全员上岗,24小时“在线”

早在1月15日,__区疾控中心召开班子会议,对人员进行统筹安排,成立了由主任、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抽调了整个中心的所有职工进行24小时值班。__区疾控中心全面进入“戒备状态”,工作人员全员上岗进行轮转,没有一个人休息怠工。

依照已经下发的诊断指南、防控方案,__区疾控中心组织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一轮学习培训,并部署各个组分工行动。

全体职工被分为疫情处置组、消杀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每组人员都各司其职,调整应急预案、准备应急物资、信息监测……

在__的印象中,一切都准备起来以后,过了三、四天,便已有疑似病例出现。每天,工作人员都要前往医疗机构对辖区医院上报的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采样,同时对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对疫点进行终末消毒,疫情信息及时汇总,如实上报。

疾控中心提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为这场战“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__回忆,前段时间,每天会有十几个疑似病例上报,等待采样、排查,最多的一天,他接到了24例。

即使全部上岗,24小时值班,对于__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然而,即使工作压力很大,__也从未把他在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到家中。在一线忙完回到家,他进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外衣、鞋子,然后洗手。每次都要洗三遍手,洗得干干净净,再去触碰家里的其他东西,这已经成为了__的“职业习惯”。“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作为党员先锋,在各次疫情处置中,__都率先垂范。他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深入隔离病房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前往病患家开展处置工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连日来,他更是每天工作到凌晨。

长久以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这个汉子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累、一声苦,可是在看到女儿的日记时,他却潸然泪下……

面对孩子的“简单”问题

他们却眼含泪花感觉无法回答

近段时间,__成天都在上班,妻子也是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工作,两人都十分忙碌,无暇顾及他们年仅7岁、刚上小学的女儿,他们只好把女儿托付到她奶奶家住。有时候,一连数天,孩子都见不到爸爸妈妈一面。

前几天,__母亲通过微信给__发了一张照片,是女儿在家写的日记。

上面写道:

“1月28日,新年好开心。”

“1月29日,今天好冷哟。”

“1月30日,我想妈妈爸爸了。”

看到最后一句话,__的眼泪夺眶而出。“她还那么小……学校放假了,我们却都在忙,没有时间照看她,更无法陪伴她玩。哪怕我回到家,也已经很晚,那时候,孩子都睡了……”

__给女儿买了块电话手表。每天中午或晚上吃饭前,女儿就一定要给__打来视频通话,但__不一定能接到,因为忙起来连通话的时间也没有。

在电话里,女儿有时会问他:“爸爸,你吃饭没有爸爸,你想不想我”每当回忆起这些,__的心中都不禁一酸。

在疫情防控一线,一名名***员挺身而出。__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多数都已为人父母,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每当我听到他们的孩子在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为什么不回来呀’,‘爸爸妈妈我唱首儿歌给你听好吗’,‘我们视频一下吧’,‘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就觉得很心酸,忍不住要哭……”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书记戴鸥说,“面对孩子的这些‘简单’问题,他们无法回答。但我只有鼓励大家——继续站在一线。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我们无路可退;只有消灭疫情,大家才安全,我们的孩子才能安全,所有人才能安全。”

在戴鸥眼中,__作为一名优秀的***员、一名优秀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他 不忘初心 、勇担使命,每次都首当其冲,战斗在防疫一线。

在“疫”线工作,有人问__,怕不怕。

“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疾病的清楚认知,还有对我们疾控工作的了解和把控,我觉得只要做到科学防控,就没什么可怕的。”如今40岁的__,眼中仍是坚定的光彩,“再说,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即使会身陷危险,有些工作,也总要有人去做。我愿意挡在疫情的前面,只有我们坚守好,才能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保障。”

有人说,“你看不见危险,是因为有人把危险挡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__是__区疾控中心76名工作人员中的一个,连日来,是他们迎难而上、逆向而行,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汗水,为__群众挡住了疫情肆虐的脚步。

抗疫情的感人 事迹材料 篇2

3月1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门口,因道路进行紧急施工,接运患者的车辆暂时过不去。随着车辆增多,有的人从车上下来,开始围观。火神山医院安保专班负责人孟祥德(见图。资料照片)感觉到了风险:人员聚集,有可能带来交叉感染。“你们退后一点!”他立刻挺身而上,开始指挥各方:“大家不要急,我们一定快速打通道路!”孟祥德一边将患者引至安全地带,一边带领民警搬走门口的石块、路障,经过紧急疏通,成功打开了一条车辆通道。

14年部队生涯和17年警察生涯,铸就了孟祥德顽强的硬汉性格。在火神山医院建成之前,武汉市公安局特警六大队大队长孟祥德主动请战,快速组建了火神山抗疫突击队,2月初率队进驻火神山。“我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字,别人去不了,我们能去;别人干不了,我们能行!”孟祥德说。

2月2日晚8点起,为保障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入院,孟祥德带队连续奋战两天两夜,交通指挥、人员排查、巡逻值守。2月4日早上7点,他就带领队员在现场开展交通管控和道路指挥,连续站岗17个小时,最终护送一台台载着患者的救护车顺利驶入医院。

2月8日,面对300张即将进场的新增床位,在护栏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随着他的一声“跟我上”,40名民警在知音大道上每隔50米设一个岗,顶着寒风冷雨疏导车辆和穿越的行人,开辟了一条两公里的绿色通道,确保了大批紧急物资的快速送达。

2月15日早上8点,孟祥德带队在医院周边开展巡控时,发现前夜的暴雪压垮了一处医院围墙,他又第一个冲上去扶起近百斤的护墙板,和4名队员一起将由近3米高的活动板组成的墙面重新拼接。医院工作人员感谢道:“你们抢修的不仅仅是破损的围墙,更是生命安全的屏障。”

面对大量求助运送“救命资料”的家属,孟祥德设置了“爱心传递箱”,将患者的病例、ct等通过传递箱进行收集和登记,集中转交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称赞他是一面“战地旗帜”。“我只是这场武汉保卫战中千千万万名战士中的一员。守卫患者、守卫白衣天使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孟祥德说。

孟祥德请缨上了一线,妻儿都很理解。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警察,虽然很久没见他了,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边,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3

春节本该是国人团聚一起喜庆佳节的日子,但2020年的春节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同样是血肉之躯,柔弱女子,我们妇幼人却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战胜疫情我们义不容辞,白袍犹如战袍,穿上它就有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行。

市妇幼妇科计划生育门诊是各门诊接诊量最大的一个诊室,去年计划生育门诊手术量高达5200人次,虽然我们不是先进,但我们依然履行着这份圣神的使命。立春以来,妇科计划生育门诊每日手术量达30人次左右。昨日,妇科计划生育门诊负责人王丽娟在为病人做人工流产术时晕倒了……她从2月3日妇科门诊接诊以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疫情期间由于其他医院是新冠肺炎接诊的定点医院,病人都不愿意去其他医院,所以市妇幼妇科计划生育门诊的接诊量比往常的一倍还多。她不顾自己的安慰,为节省防护服,每天需要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才能从手术室出来,防护服又笨重又不透气,所以每次工作结束后,她都会出一身的汗,加上她超负荷的工作,她还是未能支撑住―晕倒了……。

她爱人也是抗疫一线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他们不单是夫妻,还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虽然不在同一个战壕里,但他们面对的敌人都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他们是市妇幼人夫妻档的缩影……

如果说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那王丽娟就是一名最坚强的战士,不顾自身的安慰,始终斗志高昂地工作在一线,认真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患者。充分展现出了医者仁心的奉献精神。

相信在我们妇幼人的艰苦奋战下,一定能快速打赢这场艰巨的疫情狙击战。那是因为在我们心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重若泰山!"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我们心中已深深地扎了根!危机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就是斗士、就是夜以继日、辛勤努力、战胜疫情的圣斗士!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4

当前,每个人都身处疫情中,被实实在在地牵动和影响着。成人的焦虑可以通过搜寻科普资料、交流和思考释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对不确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调节机制不成熟,受到认知、表达、情绪调节和经验的限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孩子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事情,降低他们对于未知变化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在疫情期间做好心理防护,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关注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这里所指的情绪,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绪。父母紧张焦虑,孩子首先会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紧张地谈论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时间过长,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试着在家中锻炼身体,比如瑜伽和健身操。运动是调节情绪激素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的情绪趋于稳定。

孩子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或者他们的精力得不到适度的释放,但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表达这些情绪所采用的方式经常是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气。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的游戏,特别是一些大笑的游戏,如枕头大战。大笑会激发出内啡肽、催产素等愉悦的荷尔蒙。

其次,要给孩子确定感,增强他的心理预知。很多人困惑这么复杂的疫情该不该告诉孩子该怎样讲给他如果孩子听到有人死亡会感到害怕该怎么办事实上,即使遮掩着不告诉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围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为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也不具备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很容易让他们经历更多的不确定,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慌和焦虑。

家长可以尝试用客观、中立、淡定的态度和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事实,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增强预知感,降低不确定性。此时,给他们播放一些优质的、专供儿童观看的疫情动画,或者用故事或绘本的形式向孩子传递科学知识,做好科学防护。比如告诉孩子这个病的名字,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隐形的小怪物。它会偷偷溜进人的身体,只有专门的人可以打败它,这个人就是医生。小怪物最怕香皂和口罩,只要有了这两样武器,它就不敢靠近。对于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可以通过一些绘本讲给孩子听,告诉他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自己,保证健康,让自己更强壮。

最后,要调整认知,重建积极生活。如果你的孩子在6岁以上,那么对他们讲清楚疫情的发生及进展会相对容易很多。同时,他们的道德感、同理心、逻辑思维都在迅速发展,你可以借此机会和他们探讨有关价值观内容,比如敬畏自然、人类的群体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等观念。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公安民警,要带头站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关键时刻不畏险,挺身而出显警色。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之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_洪湖市公安局螺山派出所所长_,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一线“疫情”防控战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应对疫情的挑战,在战“疫”中挥洒激情,撸袖实干,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春节没休假投入战“疫”中

_春节以来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在老百姓春节团圆之际,义不容辞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积极参与洪监高速螺山卡点、351国道卡点执勤等各项工作,在抗“疫”中数十次与疑似病毒携带者“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在螺山与监利交接的国道卡点上,_带领卡点民警检查公务、物资保障、医疗车辆500余台次,人员600余人次,劝返发热病人19人次,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测,并时时嘱咐群众提升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带领全所民警把初心落实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中。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019年腊月至今,_一天未休,也没有和家人相聚,接到命令时,_给妻子拨通电话说道:“我是一所之长,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你照顾好自己和女儿,家里交给你了。”说完便义无反顾冲向防疫一线,坚定走上辖区防控点前沿指挥岗位。他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一边要做好所内警力调配调度指挥工作,一边要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一线主官,他密切关注着所内民警、辅警的身心健康,在休息时间以微信、短信等形式向警员们宣传个人防护知识,保障所内防护装备配备、做好警员心理疏导,事无巨细地安排后勤人员对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杀菌,确保所内卫生安全。作为战斗员,他每天24小时都处于战斗状态,手机不离身,时时关注每一条预警信息。他每天都要对卡点、派出所内进行仔细检查,不厌其烦的叮嘱同事们各司其职,确保关键时间点不出“岔子”。为了确保螺山卫生院抗疫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他带领所内民警、辅警执勤轮班严密防护,让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护理中,同时,对前去就医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加油鼓劲,减轻其思想负担,全力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测。疫情管控期间,许多群众未引起充分重视,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打牌,当了解此情后,_都第一时间带领民警予以驱散劝离70多次,查处赌博情况严重的警情8起,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

进村搞宣传为民服好务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群众防范意识,_常常带领民警、辅警开着架有高音喇叭的警车走村穿巷对群众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对各类聚集人员进行劝阻劝离,杜绝辖区群众聚集活动,阻断疫情源头传播。巡逻时他总是携带热心企业捐赠的医用口罩,当看到有在街上行走的个别群众未带戴口罩时,便主动跑去为群众送上口罩并示范正确佩戴方法,并叮嘱群众闭门不出,宅家防“疫”,尽全力减少危险因素。_心系群众,见难就帮,当有群众求助时,他便热心排忧解难。正月初三,辖区内_某医院护士刘某和母亲一起到派出所求助,因抗疫工作需要刘某要赶赴_到医院上班,但因无交通工具和通行证无法出行,一时心急如焚。_获悉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单位为其开具证明,同时主动联系车辆将其送往返汉抗疫人员集合点,保障了刘某及时安全返汉投入战“疫”工作。刘医生对洪湖公安民警这种倾情为民、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6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党员是冲锋陷阵的先行者。__作为__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上级防控部署,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两天内完成部署和工作人员培训,两周内完成所有住宅居住人员的排查和管理,做好充足准备迎接春节后的复工潮”,这是__在社区两委班子扩大会上对全体社区干部职工提出的要求。一方面,社区成立联防联控领导小组,街道挂点领导、挂点部门深入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对辖区网格进行责任包干,带领网格员与深入8个网格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led显示屏等方式,与网格员一起宣传、排查疫情,切实做到外控输入、内防传播。截至1月30日,该社区4316名湖北籍人员已全部完成核查,其中1月1日后来深湖北籍人员179名,暂未发现疑似病例。

另一方面,由于__社区毗邻东莞,__辖区内共设置3个防疫检查站,其中2个由坂田、布吉两个街道负责,叶书记发扬主人翁精神,第一时间为检查站接通水电,并带队到防疫检查站关心了解检疫人员需求,送去热水壶、矿泉水、帐篷等应急物资,并且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为检疫人员送上姜茶,驱寒保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社区办公大楼是疫情防控的大本营,只有自己“干净”了,老百姓才能放心跟你接触。叶书记要求社区办公场所一定要做好防护,要求每天对办公楼进行消杀,电梯按钮贴上保护膜并定期更换,一楼设置统一的废弃口罩垃圾箱等,同样的要求也传达到各企业和居民小区。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叶书记还经常带头深入企业、网格、居民楼等,一线防控工作虽然有危险,但作为一名党员,在危难之际就要挺身而出,担起守护家园的责任。

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口罩、消毒液、体温测量仪等防控物资不足。__以身作则,在办公室等相对简单、安全的环境时主动不佩戴口罩,节省下来确保一线人员的使用。同时,叶书记还积极联系社会资源购买口罩,“即使我自掏腰包,也要尽最大力量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物资供应。”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__肩上担着全社区居民的安危,压力很大,但责无旁贷。“我在__社区工作已经27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对村民,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好大家,所以我做再多也不觉得累。”谈起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决心,__眼神坚定。

抗疫情的感人事迹材料篇7

从前,门庭若市,一出门便会碰着摩肩接踵的场面,参入敲锣打鼓的队伍里。如今,因为疫情,路上竟然不见一车,空荡荡的街道不禁让人打起一个个寒颤。

湖北疫情爆发后,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如今,浙江,成为了第二个重灾区。

遵听终南山院士的话:“春暖花开再动一动。”每天,我都会趴在窗子上,看向窗外——北风“呼呼”吹过,树叶没有一点翠色欲滴的样儿,花儿也不知在为谁低头哈腰。有时,火红的太阳便会当空照,使世界看起来充满活力些。

收听新闻是我每天的任务。我常常安适地坐在床上,打开手机,刷着有关疫情的新闻。或是打开电视,和家人共同收听各地疫情情况等。看着白衣天使们辛勤地付出,流下一滴又一滴汗水。我不禁紧皱眉头,抿住双唇,想要跳到他们跟前,拿出手帕,为一位位医护人员逝去他们额上那一粒粒晶莹的泪珠。但是,他们哪有时间就连一口饱饭也吃不了……

其实,家,是温暖的港湾。被疫情袭击后,人们每日待在家中,除了医生与患者,每一个人都与亲人相处在一起。我们与家人一起喝着清新的茶水,吃着柔软的米饭,下一顿顿象棋,猜一次次谜底……每个未患病的家庭中,都充满了小脾气与次次欢笑,充满了过期零食与飘香的饭菜。

但同时,我也想到,那些患者的家庭却沉浸在痛苦与悲凉中。疫情如同一片广阔无垠的海,将他们隔离在海峡两岸;疫情如同一座险而高的山峰,将一个家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山头,另一部分却在山脚下;疫情如同一扇没有钥匙的门,将一个家庭隔离在门两侧。

这个假期,一个特别的春节。一日复一日,疫情并未好转,确诊病例愈增愈多,却也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些事——生命是无价之宝,亲情是上帝赐予的珍贵礼物。

疫情狙击手张定宇的故事:

1、张定宇爷爷,现年56岁,198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武汉第四医院医务处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武汉血液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13年12月起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

2、第一是反应迅速:2019年12月29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密切接触的首批七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这引起了张定宇的高度重视。张定宇反应非常迅速,对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张定宇从事传染病工作多年,职业敏感让他深感这病不简单。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率先让人采集7名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去检测。

在这批药管中,他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

没过多久,很快,病情在周围附近开始蔓延。

3、第二是意识清楚:张定宇对同事们说:“我们已经处在世界的暴风之眼,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我们要尽心尽力保护武汉的人民。”他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率先对新冠状病毒这一目标进行了定位分析,做出了清楚的判断。

从此,张定宇便开始了对病毒的斗争。经常是凌晨1点左右睡觉,清早5点起床,这已经成为张定宇的家常便饭。

但天不遂人愿,我们敬爱的张大夫却患有渐冻症。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羸弱的身躯,只为多救几个人。

4、第三动作快速:张定宇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此刻的他,正在用渐冻的生命,与死神竞速,与自己的狙击目标赛跑,时间对这位狙击手来说,意味着必须用秒来计算。

2月2日,他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时说自己的年龄,“应该往小了说,因为我愿意多做点事情,想让自己的时间长一点。”张定宇的双腿渐渐开始萎缩,但内心的力量不容置疑。

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5、一个目标,对敌情实施精准打击:

今年57岁的张定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不顾自身绝症在身,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020年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员”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0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