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的艺术

选修的艺术,第1张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规定选修课程包括了4个系列:1艺术与生活,2艺术与情感,3艺术与文化,4艺术与科学,并说明了各模块的具体内容。 系列1 艺术与生活

选修1-1 生活中的音乐(陕人版已出)

选修1-2 身边的设计(粤教版已出)

选修1-3 身体表达的艺术(陕人版已出)

选修1-4 戏剧创编入门(粤教版已出)

系列2 艺术与情感

选修2-1 音乐的情感表现(粤教版已出)

选修2-2 视觉语言表达(陕人版已出)

选修2-3 舞蹈即兴表演(未出)

选修2-4 戏剧表演基础(未出)

系列3 艺术与文化

选修3-1 民族民间音乐(粤教版已出)

选修3-2 图形的奥秘(未出)

选修3-3 舞蹈与服饰(粤教版已出,陕人版已出)

选修3-4 中外戏剧欣赏(粤教版已出)

系列4 艺术与科学

选修4-1 音乐与科学(未出)

选修4-2 材料与造型艺术(未出)

选修4-3 乐舞与身心健康(粤教版已出)

选修4-4 影视特技(未出)

增加基础教育中艺术课的比重是有必要的。

从目前国内的教育形势来看,总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自2013年开始,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不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高考制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等。素质教育得到重视: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尽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不均,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教育公平问题突出: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包括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距等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考试焦虑、压力过大、抑郁症等问题。

从这几个特点来分析需要增加艺术课比重的几个原因:

培养综合素质: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其个性化成长。减轻学业负担: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知识和考试,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艺术课程可以提供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元化和有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善教育质量:增加艺术课程的比重可以改善教育质量。艺术课程需要通过创造性和实践性学习来实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促进文化传承:艺术课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艺术课程的教育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总之,基于以上原因,增加基础教育中艺术课的比重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艺术课程内容的特点:

1、以艺术实践统领艺术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艺术课程的实践性。艺术实践的每个过程必然都融入了将艺术活动或作品与个人观点和相关文化相联系的行为,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这种联系必然突破学科的局限,使其成为一种将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基本的学习内容,强化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各艺术学科都梳理并遴选了本学科必需的基本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并能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将来指导教材编写和教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3、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为了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情境性、具身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程内容设置中,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体现学科特点的主题式、生活化、情境化、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加强课程内容与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科逻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化学习和艺术课程实践性等特点。

艺术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2022年版课标》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评价之中。

强调在夯实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促进知识、技能在真实和复杂情境中的迁移和实践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3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