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沁园春长沙》词下阕为我们塑造了有志气,毅力,勇于拼搏,敢于直面困难,不惧艰难险阻,永不放弃,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并且要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的少年形象。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二、赏析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参考资料:

-沁园春长沙

  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2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咏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也有人说是一个地主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诗人, 毛泽东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扩展资料:

毛泽东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他写下了这激浊扬清的文字,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形象地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现任湖州市中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莫银火: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却是心忧天下,豪气干云,自始至终表现的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却是王者之气。

写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上阕的景物是由远即近,由高到低,由静即动。其中又包含了描写颜色的词语,使整个秋景多姿多彩。几个动词的运用,如:“击”,“翔”,“竞”写出了警务的生机勃勃,十分有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上阕看似描写如画的秋景,实际上写景中隐隐透着一种豪迈的气势。前几句中已有暗示:“看万山红遍”是指大好的革命形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实际上是指出了生机蓬勃。上阕以激扬的笔调写景,实则是凸显作者的磅礴气势和其志存高远。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一个问大地,实际上问的是天下的劳苦大众,声讨的是军阀统治的黑暗。从而能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志存高远,意在天下了。

正是因为上阕的景物描写,下阕忆往事,抒发情感才能更为顺畅。

总的来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4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