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滕王阁序》王勃教案,第1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注释,疏通文意,讨论研究、形象描述,体会骈文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

 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二、整体感知 深入研读

 第一部分:概写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突出人杰地灵。扣“洪府”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地 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人 杰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

 (一)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 “流丹”, “耸翠”, “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 “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是因果性的推论。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用**手法,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 近景

 “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中景

 “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 远景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二)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1“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2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3“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6“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用三字句,加快节奏。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8“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10“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拓展延伸 再读品味

 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四、小结作业

 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再读文章,体会作者抒发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感受作者“居卑位而有为”的进取精神。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晚秋暮色图

 色彩变化 远近变化

 上下浑成 虚实相衬

#课件# 导语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下面是 无 整理分享的高三上册语文课件:《滕王阁序》,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

 小组任务

 文章框架

 内容概要

 备注

 第1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远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

 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

 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

 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

 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

 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

 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

 三、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

 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

 四、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

 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三、通读全文。

 1、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看注释,粗通文意。

 3、集体齐读课文。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熟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扣“洪府”)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扣“秋日登阁”)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扣“饯”)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扣“别”)

 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

 \'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

 \'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

 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

 \'俊彩星驰\'\'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

 \'都督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地写(主宾盛宴)。

 第二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

 \'俨骖马非\'四语写自己来到滕王阁;

 \'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

 \'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本部分是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

 \'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

 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解说:在教师示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据,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端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抓好这一环节。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阎公坐不住了,出厅相见,直言这篇序言将成为千古之作。

《滕王阁序》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

《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以犹欢 一作:而相欢)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翻译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池据于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

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

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

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景观与文学、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的文章典范。围绕着王勃写作此文所产生的故事、传说,更为这篇文章敷染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可见经典之文的巨大影响力。关于其文章艺术、文本阐释的历代争论,文人在诗文中对它反复地吟咏,更是其经典性不断强化的体现。

滕王阁在唐代已为名胜,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闻江南多登临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并由韩文可知,在唐代,与滕王阁相关的名作有王勃的序、王绪的赋以及王仲舒的记。

随着王勃序地位的逐渐上升,其余二王的赋、记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至宋代就已失传,而王勃之序独存。宋人王象之就曾在《舆地纪胜》卷二十六云:元和中王仲舒复修滕王阁,韩愈作记称王勃游阁序、王绪赋、今中丞修阁记,以为三王而赋记独亡矣。

就连韩愈当初推崇三王之事,后世文人也基本只提王勃一人。滕王阁在后世也要借着王勃之序提升名气,明人徐中行《王勃滕王阁序跋代作》曾感叹:是阁胜闻海内,以子安是序也。郭子章也有同感:滕王阁自王子安题其名始显。王世懋更直言道:搢绅先生多言滕王阁亡奇,以子安、退之文重耳两先生文脍炙人口,江山赖以增重。

清人许培荣为唐人许浑《丁卯集》作笺注时,对其《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诗中滕王阁一词的解释即云:在江西省城,上王勃作序题诗之处也。(《丁卯集笺注》卷四)由此可见,王勃在后世渐成滕王阁代言,即因此文。阁因文显,滕王阁可谓极具代表性。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文人雅怀。山水与文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般经典,却不多见。《滕王阁序》所绘之壮丽清远、雄阔开朗的江南秋景,传唱千古,江山也为之增色。清人方濬师曾说:先世父《蔗余偶笔》曰:王子安《滕王阁序》、范文正《岳阳楼记》,胜地高文,江山生色。(《蕉轩续录》卷一)明人徐中行《天目集》卷十九也叹说:其与江山永丽者,而独在于斯文嗟乎!清人蔡士英《重建滕王阁碑记》云:余髫时读王子安《滕王阁序》,见其凭吊今古,俯仰山川,状都邑之瑰丽,悉人文之美秀,鸟跂翚飞、渔汀雀舫,云物变前,鱼龙跃案,未尝不掩卷神游,低徊欣慕而不能释也。

如果只有江山胜景的绝妙描摹,远不能让《滕王阁序》跻身经典之列。真正的文学经典必须有能让世人共鸣的精神、情感。《滕王阁序》写于唐王朝正走向辉煌之际,此时的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之心极为热烈,但现实中常出现的坎坷与挫败,给文人带来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感。该文正写出了士人的这种普遍情感,但却并非一味抒发悲愤失望之情。

文中更有渴望知音惜赏之愿及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雄心壮志。这种雄健昂扬的内蕴,慷慨激楚之音,超越了大多数只注重藻辞丽句而无思想情感的六朝骈文,也让《滕王阁序》有了成为经典的坚实基础。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