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样的思想感情?

《泊秦淮》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主旨: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烟笼寒水月笼沙,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夜泊秦淮近酒家。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商女不知亡国恨,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相信许多的小伙伴都听说过《泊秦淮》是这一首诗,《泊秦淮》乃是唐代的著名的一位文学大家杜牧所作的,这首《泊秦淮》简短精悍,全诗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其实秦淮河最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以此为名,而是为“龙藏浦”。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藏浦”也就成为了秦淮河了,《泊秦淮》这首名作的问世,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秦淮河也变得家家户户所熟知。那么这首《秦淮河》这首诗所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描述的是歌女,但是实则是作者在讽刺当时朝代不良的政治风气。表现了作者对晚唐命运的担忧。

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唐朝的后期朝廷早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了,官员们也都非常的腐败,整日饮酒作乐,玩忽职守。而秦淮河这个地方就是一些达官贵人饮酒作乐的享乐之地。因此在当时秦淮河成为了奢靡的代名词。

作者在作《秦淮河》这首诗的时候,正身处秦淮河这个奢靡之地,看到官员们纵酒享乐,歌女们纵情歌舞,不由得想到了国家的命运前途,想到了当权者的不作为,不由得为国家担忧,此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便作下了《秦淮河》这首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首诗句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聚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朦胧梦幻之感,动静相结合。“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采用平铺的写作手法,直截了当的交代了时间地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话,意思便是说歌女们对于亡国恨意并不了解,但是达官贵人们确实心中十分地明白,但是却不说明,反而是任由歌女们歌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3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