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材料5篇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材料5篇,第1张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 事迹材料 5篇

 国家正在变强,有句古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实现幸福生活。下面是我整理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作文,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一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二

 周敏:职责所在 累也坚持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只要工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2月28日晚,刚回到驻地休息的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周敏表示,疲惫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为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自2月18日投入使用,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值守,周敏第一时间请战。而当时,他刚刚结束19天的县市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从2月22日开始,周敏和同事两人承担起新院区4——11楼的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上岗,9点进入各楼层,对电梯通道前的医疗废物进行整理、搬运,送到楼下污物出口,再转运到暂存间……因为医疗废物大多是患者的治疗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清运,最多时,仅一层医疗废物就达20多桶。尽管接触医疗废物很危险,需要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修整,但他和同事在工作时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只想着全力加快进度,连续工作6、7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等同事招呼吃晚饭时,才发现自己的中饭都忘了吃。

 “前几天天气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口罩和身上的防护衣就全部湿透了。”周敏告诉记者,防护衣穿脱不便,加上密闭的防护镜和口罩,本就行动困难,呼吸不畅,每次搬运一桶桶重达几十公斤的医疗废物时,他们更会面临体力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还会受伤。“好几次,我坐着就睡着了。”周敏每天完成工作任务回到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休息,好积蓄力量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

 周敏的妻子余灿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护士长,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老院区负责产科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两岁的儿子年前被送回浠水外婆家看护,夫妻俩已有一个多月没看到儿子。

 “我们都不敢和儿子视频,怕他哭,也怕自己难受。”周敏低声说,自己很想儿子,也知道妻子的辛苦,但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站在抗疫一线,这是职责也是使命,他愿意付出,选择坚守。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三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四

 延迟婚礼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

 普外科90后护士陈娟娟,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艳艳、邢静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党彪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了;李晓红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通渭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抗击疫情医护人员感人事迹五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一个个患者的康复,换来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值得关爱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照片,既是向广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表达敬意,也是在宣传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事迹,不仅能起到激发医务人员战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发更多人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

 宣传医务人员要找准宣传对象。疫情肆虐,全国数万名医务人员不惧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他们有的推迟婚期,立下“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结婚”的承诺;他们有的亲人去世也没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诠释了忠孝难两全的古语……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体现着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宣传医务人员,我们就要深入挖掘这样的典型人物。

 宣传医务人员还要找准宣传载体。不同的宣传载体背后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宣传载体也有着不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要精准研究载体的特点和受众喜好,让典型医务人员事迹既走进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走进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还要走上讲台、舞台,走进影视剧……只有采取立体化的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才能走进千家万户,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对典型医务人员事迹的宣传,就会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更加英勇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一定能鼓舞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推动这场战“疫”尽快全胜。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胁者,人人亦是抗击疫情的行动者。只要我们彼此真诚关爱,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就会引领我们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 故事 作文 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 范文 一

 在2020年临近 春节 之时,一种新型传染病——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了。他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向我国湖北省武汉市袭来。短短数天,病毒“侵占”了我国多个省、市、区,正当我们被病毒逼得惊慌失措时,在我们周围站出了一群群英雄——那就是我国的医护人员!英雄的带头人是84岁钟南山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奶奶,他们这般高龄,还在奔波操劳,为民族为国家,带领着我国的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他们让我知道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无畏、什么叫奉献!

 春节,应该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2020年的春节,却与往年不同。当我们还和往年一样,一家人围在饭桌前,一起 说说 笑笑,吃着年夜饭的时候,我们的英雄——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只能吃着快凉了的盒饭,远离他们亲爱的家人,奋战在一线,与病毒顽强斗争!疫情如洪水般越来越严重,各省市不得不延期开学、延期复工、商场停业、交通停运 ……

 但我们的英雄一直坚守在岗位,不分昼夜。为了减少医用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的使用,白衣天使进入病房就开始不吃不喝,忍着饥渴,在一线救治病人,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等他们从病房中拖着劳累的身子出来,摘掉口罩那一瞬间,我看到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深深的“沟壑”,甚至还磨破了皮;还有一些护士,为了穿衣戴帽方便,他们把乌黑亮丽的长发剪成了寸头,甚至剃成了光头;到了晚上,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随便躺在地上休息,一有情况,立马跳起来奔赴现场。每每在新闻里看到这样的画面,我鼻子一酸,眼睛通红通红的,心里便想着: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最伟大的英雄!

 在新闻里我还看到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有被病毒传染的,人数达到了1700多人,更可怕的是有几名英雄已经远远离开我们。比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于1月25日感染去世;2月7日凌晨,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也不幸感染抢救无效于7日去世……我大声地说:“你们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是我们最耀眼的明星!”我祈祷着:保护我们的白衣天使,健健康康去,平平安安回!

 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员、白衣天使、中国军人、人民群众……成千上万的一线工作者,你们永远是最可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是你们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安全,你们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英雄!感恩英雄!感谢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一起战胜疫情。斗艰除险离不开英雄的顽强斗争,更离不开普通人的密切配合。我们需要危难时刻的英雄主义,更需要奋力担当的责任意识。战胜疫情,绝不可能仅仅靠几个人的冲锋陷阵,我们更加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家园,以全民的行动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二

 “呯呯呯……雯雯,快开门!”

 “哐”的一声,紧接着便听见妈妈 炒菜 的铲子掉到了地下,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也猛的一下站了起来,我和哥哥停下手中的笔,眼睛齐刷刷地望着屋门。我连忙问到:“是谁在敲门”宅在家里不出门的我们,每天不停地刷新闻,信息各种各样,让人感动的、让人生气的、让人惊叹的……我家可没有疑似病例,没有人发烧,更没有人接触“武返”人员!一家人目瞪口呆地望着大门,呆了好半会儿。

 “呯呯呯”“呯呯呯”……敲门声再次响起,只见妈妈深呼吸好几口,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问道:“是谁啊”

 “我是尧尧他爸。”

 爸爸才连忙走向大门,刚伸出手,我便大喊一声:“等等。”匆忙从茶几上拿下口罩给爸爸带上。打开门,只见雷叔叔戴着口罩,穿着长长的雨衣,站在门口一米处远地儿。

 “雯雯他爸,现在疫情严重,这是我们小区3天一出门买菜的通行证,一定要保管好。”爸爸接过通行证,连忙谢道。

 “不给政府添乱,安心待在家,共度疫情。”

 “雯雯,记得勤洗手哟……”

 “好的好的。”我连声应道。

 “那好,我还要去发其他家的,先走一步。”一眨眼,白色雨衣消失在我眼前。爸爸关好门后,全家才松了一口气。

 午饭后,我正准备玩会手机时,看见物业主群内,有好几百条信息“谢谢,辛苦了。”

 “请大家放心,我们来时量过体温,发完后再次量体温,一切正常,请大家不要担心。”

 “不用谢,不客气!”

 雷叔——我同桌的小雷的爸爸,一位帅气的80后叔叔,住我家楼下。

 没过几天“呯呯呯”的敲门声再次响起。

 这次没那么紧张了。当爸爸打开门时,“雯雯爸,这是居委会发放疫情期间的统计表,大家认真填写一下,明天我再来收。”雷叔说道。“雯雯听话哟,别出门,记得勤洗手。”雷叔再三叮嘱。

 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共31楼,近200户人家,雷叔冒着感染的风险,坚持挨家挨户地送,他不是物管人员,也不是机层干部,只是我们的邻居。

 妈妈连声“多谢,多谢”。

 他连连摆手:“不用,不用,大家都是一栋楼的,不客气。”

 这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各路妖魔鬼怪纷纷现身。但各种温暖善良也频频显现——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奶奶,日夜不寝的白衣天使,还有许许多多的乡镇基层干部,还有我的——雷叔……14亿中国人有条不紊地统一抗击病魔。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感谢有你们,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中国人,有你们在,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狙击战。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三

 没想到,有一天,宅在家里会是对祖国最好的贡献。

 这个春节有点闷

 街道没有往年的敲锣打鼓,有的只是一阵寒风掀起地上的尘埃;家里没有往年的高朋满座,有的只是小小的一家人窝在沙发上,百无聊赖;今年的春晚似乎格外好看,因为人们难得摆脱 麻将 、纸牌的束缚,沉下心来与家人一同欣赏……

 被困在家的第六天,我数着窗外飞过的鸟,想象着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被困在家的第七天,我凝视着对面的车道,想象着大洋彼岸的海鸥正拂过费城;被困在家的第八天,我点着不请自来的小雨滴,想象着极图的夜空散满了五彩斑斓……第十天,十一天,十二天,我学会用毛笔书写祝愿, 编织 中国结寄寓祝福,做一桌饭菜希望远在武汉的英雄们也能早日团圆……

 这个春节有点暖

 疫情突发,在我们这个边远的小县城也引起了不小的恐慌。超市被洗劫一空,却意外证明香菇炖鸡面果然是最难吃的泡面;药店门外排起长龙,口罩、消毒液有市难求;其他商铺门口罗雀,纷纷关门……这个春节,格外清冷。

 我早早起床,因为楼下药店说今天会有口罩买,家里已经连一个备用口罩都没了。随便一穿,扒拉着小钱包出门。刚锁上门,就看到对门**姐小心翼翼的把行李箱推出门,自己弓着背慢慢地移出来,再轻轻的合上门,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刚想和她打个招呼,她却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的速度,一把捂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在我保证小声说话后,她才放开我。“琴姐,你要去旅游吗这段时间不能乱跑,会添乱的。”我盯着她的行李箱,非常不赞同她这种行为。疫情如此高发,出去玩只会添乱。她愣了愣,然后笑了,“看不出来,小丫头思想觉悟挺高的啊。”“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好不好”“好,姐姐知道,姐姐是去武汉当志愿者的。”她笑着说,充满朝气的脸上,写满了自豪。我这才想起,她是学医的。“可是……”疫情这么严重,她还未“出师”,不怕吗“替姐姐保密,等你王阿姨发现后,我差不多已经上车了。”她眼里闪过一丝挣扎,还是笑着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眼里真的会有星星。

 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瘦小却仿佛能撑起这一片天空;盯着手中蓝色的口罩,沉积在心底深处的压抑有了松动。原来,天塌下来,是真的会有人愿意替人们撑着的……

 口罩涨价了,不出所料;可没想到这么狠,一包40元,翻了好几倍。有人不顾自身安危,奔赴前线,只为后方一片安宁;有人甘心成为无良商家,大发国难财。作为一名文科生,我第一次拨打了投诉热线。没想到,小县城的执法力度也蛮高的,当天下午就解决了。看着执法人员远去的背影,莫名与**姐的背影重合起来……

 这个春节有点燃

 武汉封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大力建设,而火神山建设现场场景被网络“云直播”后,数千万网民在屏幕前当起了“监工”;中国人民解放军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任务……

 一件一件事,体现着中国力量,象征着中国人的团结,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这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光芒!作为中国儿女,我们无比的自豪!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四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深牵动着人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红杨镇珩琅山村这片土地上,有着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信仰、书写党章时的郑重、党旗下庄严的宣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员;还有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在外辛苦打拼,无私奉献回报家乡,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乡贤;还有这样的一些“战士”:他们知党恩、感党恩,默默支持党的各项工作,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群众。这些“战士”们你加油我助力,他们没有惊天动人的 事迹 ,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人感动至深。

 2月3日一大早,沈墩党员章木森同志风风火火来到村部,正好找到刚察看村组环境卫生和防控工作回来的村书记程世田,章木森带着包括自己在内还有郭道云等几个同志的捐款要捐赠给村党组织,还说了另外几个同志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不能流通,不能及时赶回家参加防控工作,他自己也在村庄路口轮班执勤不能久留,一定要把这份捐款交给村党组织,表示要加油助力。

 中共党员、乡贤许之生同志于2月3日微信转账一万元捐赠给村党组织,说他天天都在关注疫情,关注家乡,你们在防控一线辛苦,冒着生命危险保卫家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让我这个老党员为家乡防控工作尽一些绵薄之力吧。

 参与捐款助力的还有乡贤人士章美华、胡金海等人,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在外地但一直默默关心家乡的党员、乡贤和群众以及特殊群体暖心的捐款。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捐款,村书记程世田感慨万分地说,所有人每一分的捐赠都代表着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是党在农村的代言人,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能辜负这一份份的爱。当下虽然疫情肆虐、天气寒冷,但大家的心里都感到了特别的温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没有什么难关过不去。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范文五

 2019年末至2020年春节,一个原本是中国 文化 传统里一年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意味的节日,却成了大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抗战时期。在这期间,涌现出了我们各个行业的很多感人故事。

 首先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在患者身旁,放弃佳节休息守护万家团圆,时刻做好准备主动请战前线,坚决服从指挥千里驰援战友。我们有坐着轮椅上疫情战场的86岁的退休老医生董宗祈教授,在听闻武汉疫情严重,医护人员人手有限时,这位老一辈的医生果断站了出来。哪怕他已经腿脚不便走不动路,坐着轮椅他还是坚持来到了第一线,全副武装地为患者看病。用他的话来说,自己一切都是为了病人,一辈子看病救人也习惯了,在这种关头不可能退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还有我们的韩红大姐,已经捐了10亿的捐款,都面临破产了,在武汉,像董宗祈教授、韩红大姐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还有来自我们全国各地的基层党员干部们,有来自我国各地的,志愿参加防疫抗战的志愿者们。

 在当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我相信,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一大批人在为抗击疫情而无私奉献,只要我们坚持到底,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抗战的!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1 2020抗击疫情中那些感人的故事作文5篇

2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优秀作文5篇

3 2020英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5篇

4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

5 关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6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800字五篇

7 2020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作文精选5篇

8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的感想作文5篇

9 抗击疫情的作文

10 2020抗击疫情典型人物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下面我整理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 故事 作文 ,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1

 带病上岗坚守防控救治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能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感染科医师张璟琪带病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防控救治一线。张璟琪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到正月初一,他24小时坚守在病区,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多喝,一天工作下来,他本来就因病折磨的腰疼愈加明显,腰也直不起来,只能赶紧平躺着缓解一下。腊月三十日,两个孩子在家里等着他回来过年,从视频中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听到他们娇嫩的声音,张璟琪说他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心里也暗暗难过。但是,想到病房里的病人需要及时的救治,需要倍加呵护,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直起腰杆,继续工作,为疫情救治工作奋力前行,张璟琪做到了“不忘从医初心,牢记健康使命”。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2

 临危受命感染科主任勇挑重担

 田国祥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他是第二批进入感染病区的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担当,积极工作,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做好同事各种思想工作,让大家放松心情,认真工作。他说,作为感染科主任,他由衷地感受到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医治新冠肺炎病人过程中表现出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值得让人肯定的。他们克服着孩子无人照料,自身身体病痛等各种困难留在救治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展示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谈及病区的情况时,田国祥说,在这里我们每天都会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进行心理安慰,思想疏导,并对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尽最大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缓解他们精神压力,以保证每位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留观治疗。同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饮食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3

 “我是一名好医生,但却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4

 主动支援夫妻二人齐上阵

 呼吸内科医师雷卫伟,儿科护士王宇涵,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更是战友。今年 春节 ,因为抗击疫情,他们夫妻主动进入隔离病区,用“仁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康。因为老人年迈,两个孩子还小,只能托付给堂弟家照顾。作为父母,他们知道孩子的思念,也深深牵挂孩子,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感觉到亲情、健康的重要,也越知道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重要。在特殊的环境里,王宇涵度过了她26岁的生日,没有烛光,没有生日 蛋糕 ,在布满消毒水味道的房间里,她默默的祈祷,这次疫情赶紧过去,祝福家人、朋友、全国人民健康幸福。她说能和丈夫并肩战斗,有丈夫的理解支持,她也感觉到很幸福。“职责所在,使命在身,我们一起加油!”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勉励的一句话。

 抗击疫情医务人员感人故事作文5

 一封寄往前线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你在武汉辛苦了!视频看到你在那边没事,真好!你专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和爸妈做你坚强的后盾……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们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战,早日回家团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第四天。“90后”护士马玉洁收到了丈夫满怀深情的信,信息虽简短却饱含牵挂。

 马玉洁是故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该县的一名交警,两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三岁,儿子仅一岁。

 “大年初二,玉洁跟我说,她想向单位请战,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说,那时,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她的责任。大疫当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里满是坚韧和担当,纵然不舍我也必须支持她去。”

 2月5日13时20分许,正在单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马玉洁的告别电话:“我的请战被批准了。作为故城县第一批参加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你要照顾好爸妈和孩子。”“家里你放心,只管照顾好自己……”“通知我开会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话说完,妻子已经匆匆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瞬间,七尺男儿红了眼眶,轻轻呢喃,“一定要平安回来。”

 抵达武汉后,马玉洁和队友们经过紧张的培训,在 元宵节 当晚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方舱医院原本是体育馆,里面分隔出一个个病区,摆满了床,触目所及都是人。”尽管已经提前获知了院内的情况,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马玉洁深感震撼。来不及多想,队友们迅速按之前的分组顺序进入工作岗位,“八九个人为一组,负责护理照顾区域内250张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测体温……自打进入医院后,马玉洁和她的队友们没有停歇过。“护理站设在靠墙的一侧,就是一张桌子,上头摆放着体温计、胶带等物品,紧挨着护理站堆放着药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没有给护士们安排座位,当然,有座位我们也没有时间坐。”马玉洁说。

 换完班静下来时,马玉洁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读完了“与妻书”,马玉洁潸然落泪,“来了这边都没敢跟他们视频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们的照片。爸妈、老公,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你们听话,等着妈妈回去!”

相关 文章 :

1 抗击疫情医生感人事迹作文素材5篇

2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3 抗击疫情的一些感人故事作文素材5则

4 抗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5 关于疫情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6 2020疫情作文素材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8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