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有哪些最美逆行者事例

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有哪些最美逆行者事例,第1张

当我们安安静静窝在家里觉得无聊、惶恐、焦虑的时候,却不知有多少人签下生死书,在抗战的一线上,没日没夜在为我们跟“敌人”做斗争,为的就是保卫着我们的这片家园,关于抗战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感人英雄事迹分享给大家。

疫情感人事件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疲劳的时候,将就一下。

3、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4、昨天,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村委会,留下10000元说要捐给武汉,转身就走。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据了解,老人名叫谢兰前,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网友:手插口袋离开的背影,真帅!国家有难,我出一份力,别写我名字。

5、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12000现金。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省肿瘤医院副护士长陈静

逆行武汉与死神展开赛跑

因为这场疫情,当我们说起甘肃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介入治疗科副护士长陈静的时候,多了这样两个称呼:甘肃省第二批支援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副队长,还有2020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也是甘肃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队员。

奔赴武汉疫情一线后,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包括陈静在内的甘肃省护理专业医疗队100名队员照管着医院A厅A区的224张病床,这是该舱接管床位最多的一个团队。在这里,她和队员们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与死神展开了赛跑。事实证明,他们赢了。

陇南市两当县农民王东林、成龙

驱车千公里赴武汉医院当义工

当村里人还在享受过年团聚的欢欣时,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农民王东林带着小舅子成龙,两人驱车1200多公里,历时20个小时,赶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当起了义务搬运工,服务抗“疫”一线人员。每天搬搬抬抬十多个小时,夜间住在车里。他们不事声张,以至开始几天大家以为他俩是附近村民。“医院里缺物资,物资到了总需要人搬运,缺人的时候我们总能搭把手。”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只有默默实干,王东林和成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普通人最朴素的道义。义工,是义务的义,也是人间大义的义。

定西货运司机高长虹

一张蹲路边吃饭照片感动网友

2月8日,一位司机蹲在路边吃东西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这在以往太正常了,但在疫情正当严峻的时期,一个人星夜兼程,长驱千余公里,就显得非同凡响。他是甘肃定西货车司机高长虹,货车满载的是静宁父老乡亲捐给湖北恩施医护人员的苹果等物资。公众感动于看得见的货车司机的勇敢与艰辛,还有静宁县李店镇父老乡亲们一箱一箱摞起来的爱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武汉已封城两周,全国确诊数字还在持续上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里,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疫情感人故事素材

01、驰援武汉的医疗救援队中,有一支138名队员的特殊队伍——汶川医疗救援队。

除了医务者的天然使命,他们内心还有一个深埋的情结:

“08年汶川地震全国各地的救援队来支援我们四川的时候,义无反顾,这次的疫情也是一样,所有成都医院都愿意派出自己的救援队。报名的人太多太多了,全是自愿的。也算一个报恩吧。”

02、一位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他是一位环卫工人,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随后便匆匆离开。

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一万两千元现金。

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03、武汉肺科医院的陈军,负责患者核酸检测工作。

他说:“很累,但我不能退缩,外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这个结果。”

一次核酸检测要用大约6个小时,他和同事要不间断地工作12个小时以上。因为手部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汗水无法排除,陈军的手长满了红斑……

04、山东医疗救援队抵达湖北黄冈,奋战在抗疫一线。

为了穿上防护服,女医生们集体剪掉长发:“我还想再短一些,剪个男孩发型吧。”

奋战在疫情一线,短发的你们最美!

05、14岁女孩孙婉清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这个春节她被迫留守在家。她忧心父母,也满怀希望。

春节前,孙婉清用200余字文言写了一封家书,传递着她对父母的问候和鼓励,以及对这场疫情必胜的决心。

她写下每一位医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她也写下自己坚定的信念:“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关于疫情作文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樱花开遍武大的校园,我们相约平安,相约一场团聚。武汉,我想要告诉你,在武大看一场花海,也是我的梦想。下面我整理关于疫情期间感人 事迹 的 作文 600字,欢迎阅读。

关于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作文600字1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 春节 不回家团聚,他们不畏新型冠状病毒,他们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他们就是白衣——白衣战士。

 透过电视屏幕我看到了几个年轻的白衣。她们本该是无忧无虑,时尚美丽的**姐。可是现在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和护目镜,手上还戴着手套,让人分不出男女。她们在隔离病房一待就是八个小时。她们的工作是沉重的,但是眼神中依然流露出坚毅与刚强。脱下防护服的她们脸上有红红的印子,鼻子也被磨破了,好像被成千上万的蚂蚁咬过似的。原来那洁白如玉的双手在消毒水的作用下变得又干又皱,不紧让人心生怜惜。

 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护士。第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姐,秀丽的长发姣好的面容,漂亮极了。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却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她说她去年刚参加工作,爸爸妈妈不放心她每天给她打电话。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每次她都说自己很安全,很好,其实她特别害怕。最后他还请求记者不要让她父母看这个采访。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其实并没有什么白衣天使,只是比我们年长一些的姐姐穿上白大褂替大家扛起了重担。她们也是父母的宝贝,也是那个爱撒娇的大孩子啊。第二个是和妈妈差不多大的老姐姐了。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刚下班,摘下口罩那一瞬间,她脸上的两道红印子特别引人注目。只记得她说穿上白大褂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力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们是无数白衣战士的缩影,她们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平凡而又伟大。

  除夕 夜,万家灯火欢声笑语。我们可爱的白衣战士却还在工作,他们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救下病人的生命。他们用乐观的精神鼓舞周围的病人树立和新冠肺炎斗争的信心……

 白衣——白衣战士,与病毒战斗的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地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有战胜病毒的信心和能力,他们是所有人的希望。致敬,白衣!致敬,白衣战士。

 关于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作文600字2

 当四川发布“一级响应”,一系列寒假活动被迫取消。心心念念的“冬令营”也未能幸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全面拉响。

 我的宅家模式正式开启。我们全家每天生活的重中之重就是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当从妈妈口中得知什么是“一级响应”时,我目瞪口呆。要知道就连“非典”和“汶川大地震”都没有启用“一级响应”。

 随着每天不断刷新的数字后面,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 故事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在高铁餐车上休息的照片,被誉为是2020年开年以来最令人感动的画面。一位78岁的老人来到辖区派出所值班室门口,从怀里掏出一沓皱皱巴巴的人民币放下转身就走。后经民警多方查实,他是一名环卫工人,那一万元是他五年的积蓄!还有很多主动请战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有的取消了婚期,有的为了穿上防护服而毅然决然地剪下了自己的长发,还有的为了节约防护服而使用“尿不湿”……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但是他们选择了“不退”

 这些感人的一幕幕让妈妈再也坐不住了。她连夜写了“请战术”递交到社区。妈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要去社区当一名志愿者。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怎样劝说她就是不听。我也很不理解在这个危机时刻妈妈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呆在家在家庭视频通话中,妈妈含着泪水说:“这两天我看到上门摸排走访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从她们口中得知都是主动请缨的。要知道这场疫情对老年人的危害是最大的!他们也有儿有女,他们身后也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知道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至少可以换回一位老人的平安……听完全家沉默了。第二天开始,妈妈正式成为社区基层工作的志愿者。她的具体工作是在我们小区三号门为过往行人测量体温、劝解不愿戴口罩出门的人,还帮助一些孤寡老人采买生活必须品。我和爸爸常常在不远处看着妈妈,真没有想到平时看到老鼠都吓得哇哇叫的妈妈,在面对疫情时有这么大的勇气。我从爸爸眼中看到了她对妈妈的担心和期盼。我和爸爸一样每天都希望妈妈能平平安安回来。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虽然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

 面对困难,我们所有人都不会服输,我们坚信病毒终将被打垮!武汉,我坚信你一定能挺过这一关!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关于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作文600字3

 今年一月份,肺炎疫情爆发,病毒打破了武汉乃至全国原有的宁静,部分人民陷入了恐慌之中,居住在武汉的人们开始四处逃窜,而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病毒传播的更加迅速。

 奇怪的是,在武汉,有些人民逃离的过程当中,却涌现出了一批批身穿白大衣的“逆行者”,他们在过年过节时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国家一有困难,他们都一呼百应,一批一批地下着请战书。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只顾病人和国家的安危,他们才是真正的“战士!”如果说他们是攻击病毒的“利矛”,那我们就是他们背后的“硬盾”。那站在“利矛”最尖的位置的,就是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了。

 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总呼吁大家不要出门,而他自己却冲在了抗疫的最前线。钟南山院士还关心病人的安危,关心疫情的发展,他走遍武汉的各大医院去询问情况。还有李兰娟院士,她总是在背后默默工作,默默奉献,默默地研发着对抗新型病毒的药物。她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一心想快点结束这场战斗。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现在都已经正值高龄了,可他们工作起来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困苦,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逆行者”们无畏无惧战斗在病魔横行的最前线,我心中情不自禁的想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想为他们点赞:“他们真是了不起的英雄!”

1、最可敬之人,钟南山

84岁的高龄,却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第一时间前往防疫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您累得闭上了双眼。也正是因为钟南山院士此次的武汉之行,才让国人开始警觉,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让大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将感染人数降到了最低。

2、最可爱的人,刘丽

在逆行者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军人。作为驰援武汉的军人中的一员,刘丽的一张照片火遍了网络,但是她的火是因为让人心疼。戴口罩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她的母亲更是对她担心不已,关切地问道:“能恢复吗?”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轻松地回答道:“放心,我还是您那个乖女儿。”

3、最乐观的人,张定宇

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得知消息后,他依然的乐观面对生活。此次疫情,他身先士卒,带头担起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接诊治疗相关病人,没休息过一天。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好在现在已经出院,但愿此次疫情过后,医学能再进步一些,让渐冻症也能得到根治。

4、最坚强的人,胡明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胡明接了一个电话,然而遗憾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坏消息,身为同行的好友被感染了,病情发展很迅速,一瞬间,他泣不成声。他有想过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然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病人救治更是争分夺秒,一转身,他擦干眼泪,继续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

5、最崇高的人,袁兆文

作为一名68岁的环卫工人,袁兆文每月收入只有600多块,然而为了给此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袁兆文将自己多年存下来的一万多元放在了派出所,然后直接转身离去,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只留下了一句话:“给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他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他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6、最淡然的人,李来源

此次疫情带走了数百位同胞的生命,也有一些同胞在这个特殊时期因其他疾病不幸离世。其中有一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他叫李来源。离世前他曾叮嘱自己的儿子,不要给自己举办追悼会,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正是这种淡然,顾大局,才让我们肃然起敬。

7、最美丽的人,肖思孟

作为支援武汉疫情医护人员的一员,抵达武汉第3天,她便主动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的新发型却让我们感动的落泪。我们知道这是为了便于防护,降低感染几率,但是眼看着多年的长发就这样消失不见,内心又怎么可能平静。但即使你没了长发,你仍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8、最乐观的人,武汉人

疫情当前,武汉人民处境艰难,然而就算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仍对生活,对明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楼宇间持续回响着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大家不约而同地合唱着,以乐观的心态去相信未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柳埠街道在严格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加大环卫设施消毒力度、增加生活垃圾的收运频次、加强精细化保洁力度和深度,全力做好辖区道路保洁、垃圾转运卫生清理、环卫设施消杀等防控措施,切实在环卫保洁领域阻断疫情传播,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01

召开疫情防控会议

贯彻落实近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街道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召开中土物业会议,对辖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进一步提高保洁员疫情防控意识,切实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

02

环卫设施设备消毒消杀

疫情当前,环卫工人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从大街小巷,清扫街道、清运垃圾,确保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03

环卫工人助力疫情防控

针对垃圾收集收运,安排环卫工人对垃圾桶、收运车、分类亭、收集房及后端处置等保洁设施全面进行消毒消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

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工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疲劳的时候,将就一下。 

3、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4、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她给出的理由是: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看过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

5、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有一名医生看到一个19岁的患者,内心承受力差,因为被感染内心有些崩溃,父母都在安慰这个患者,当这名医生接受采访提到这个小患者的时候,痛哭起来,他说:因为看到他,我也想到了我的小孩儿。 

6、河南的137人医疗队驰援武汉,一个护士的丈夫在车下痛哭大喊:“王月华,我爱你”。妻子是偷偷报的名加入医疗队,丈夫是另外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后来记者采访痛哭着给妻子送行的那位丈夫,他说:知道这个事儿应该我们去做,但是真正放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很难转过弯儿来,感觉很矛盾。本来感觉男人不应该这样哇哇大哭的,但是那个时候受不了,感情控制不住。 

7、昨天,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村委会,留下10000元说要捐给武汉,转身就走。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据了解,老人名叫谢兰前,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网友:手插口袋离开的背影,真帅!国家有难,我出一份力,别写我名字。 

8、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12000现金。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9、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10、近日,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00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